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四年級語文《望天門山》課件(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3W

國小四年級語文《望天門山》課件(新版多篇)

望天門山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查閲資料,瞭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

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複習學過的讚美長江的古詩。通過自由背、指名背創設情境。

1、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學習《望天門山》

1、屏幕顯示長江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範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1)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2)教師解答歸納。

5、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

(1)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讓學生説説古詩描繪的畫面。(可在小組內交流)

(3)討論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2)小組內輪流背

課時備課

古詩兩首

新授課

望天門山課件 篇二

一. 緊扣特點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首古詩《望天門山》,這首詩是李白25歲時懷着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遊覽,接着又興致勃勃地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安徽省當塗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的,當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顯示了豐富的想像力。

《望天門山》共四行詩,全詩從“望”字着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隔斷,江水從斷口奔湧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詞從動的方面把它寫活了;第三、四句是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的青山相對而來。非身臨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隻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點綴得活潑起來,展現了生動優美的意境,使讀者彷彿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望天門山》這首詩借景抒情的古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色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根據選編這首古詩的目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字詞的理解,進一步領會詩意,進入詩情,品味大詩人李白詩作的藝術魅力,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成了教學目標之一,另外學習方法的指導也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以後學習古詩打下基礎,據此,我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2、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 ua 受詩歌的意境(情感目標)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技能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我認為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是教學重點,難點是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二、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教學法,圖文結合創設情境,運用嘗試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來體會詩中的景象,以此來落實重點,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更加愛祖國,以此突破難點。

2、學法 學生通過讀讀畫畫,做嘗試練習,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三、教材設計説明

這首詩有景有情,詩中有畫,從這一處入手,我設計了“知詩人解題意 抓字眼明詩意 想意境悟詩情 拓展閲讀”這一模式作為教學步驟。在本詩教學中,我還給學生獨立思考自由發揮想像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為着眼點,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本次教學中,我適時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方法理解詞義,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時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師生互助”,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本課的教學設計較好地去體現“以讀為本”的語文學習理念,讀書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練讀,有示範讀,評價性讀,集體朗讀,男女生分讀,背讀。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一輪輪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過程中,領悟詩的意境,情感得到昇華。

國小四年級語文《望天門山》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體會詩人的壯志豪情。

2.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欣賞天門山風景。一邊欣賞一邊聽老師的激情簡介。

2、説一説:天門山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雄偉壯觀、氣勢磅礴……)

3、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望天門山。(師板題)學生讀題,解題

4、題目指的是誰望天門山?(李白)你們對李白瞭解有多少?(學生自由説)師出示課件,補充簡介李白。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自由地讀詩

2、字正腔圓地讀詩(個別讀,學生評析,男女賽讀,齊讀)

3、畫節奏線,並指導有節奏地讀。

4、手舞足蹈地讀詩(並提倡學生想怎麼讀就怎麼讀)

5、按平仄規律讀詩。(畫平仄線—師範讀—學生自由讀—個別讀—師生配合讀—小組賽讀—齊讀)

三、緊扣字眼,領悟詩意

1、有人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有人説,書讀百遍,畫面出現,那麼,這畫面裏邊都畫了些什麼呢?(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①“楚江”指的是什麼?(長江)請學生欣賞長江,説一説長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這樣的天門山,配上這樣的長江,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啊!誰來讀一讀這句詩。(指導朗讀)

②除了天門山,除了楚江,還有孤帆呢,説到“孤帆”,讓我想起:李白曾經送孟浩然去廣陵時,想起了不能和孟浩然一起作詩飲酒時,於是就寫下了這樣一句詩,讀(課件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讀完後,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難過、憂傷……)

③同樣是“孤帆”,讓我們讀讀這首詩裏的“孤帆”是否也是一種感傷的情緒呢?(課件出示:孤帆一片日邊來)齊讀,有感傷嗎?為什麼在這裏卻沒有感傷呢?主要因為哪個字?(日)

④理解“日“字(“日”就是“太陽”,太陽代表温暖,有了温暖,“孤帆”就不孤了)師:孤獨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順水而下,一到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敞開一樣,連太陽都放射着光芒迎接自己,讓他的不開心,他的孤獨一掃而光。感受到了天門山的熱情,使他感到孤帆不孤了,因此,最後一句要讀得高昂一些,我們在“日邊來”這三個字讀得重一些,大家一齊把這種感覺得出來。(指導朗讀)

2、有人説,李白是一位天才的攝影師,他的字中有景,他也能讓景動起來,下面,請小朋友拿出手中的筆,畫出讓景動起來的詞。(相機出示:中斷、開、東流、回、出、來)

①“中斷”是什麼意思?是什麼中斷了?是哪位高手讓它中斷的(楚江)由此可知,這是怎樣的長江水啊!(浩浩蕩蕩,氣勢磅礴……)把你的感受,送到詩句中讀一讀。

②就是這樣的浩浩蕩蕩的長江水,遇到了天門山卻(課件出示:至此回)“回”有許多種解釋,你認為是哪一種?(課件出示:1、迴旋2、返回)這麼氣勢磅礴的長江水,因為遇到了天門山而回旋起來了,你説,這是一座怎樣的山啊!那就讀出它的氣勢來吧!(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③天門山,楚江水,因為有了這幾個動作的詞,變得更有生命,更有活力了,那麼青山和孤帆,詩人又是怎樣把它們寫活的呢?(課件出示: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兩座青山相對而立着,此時此刻的李白,似乎感到兩座青山在歡迎他呢,如果説李白是客人,那麼青山就是當地的(主人),面對這青山,這綠水,這孤帆,李白會對着天門山説些什麼呢?(課件出示:李白對着天門山,————地説:“”)同學們,讓我們帶着李白的好心情一起出發吧(齊讀,分組比賽讀)

四、昇華情感,體會豪情

1、同學們,青山碧水,孤帆日邊,這在常人眼裏,就是一道美景,而在李白眼裏,就不僅僅是美景了。劉老師告訴你們,李白年輕的時候,才華橫溢,志向遠大,20歲時,把自己比作大鵬鳥,他説:“大鵬鳥總有一天會和風一起飛,直上雲霄,讀(課件出示: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2、為了早日實現理想,25歲時,他離開家鄉,一年之後,來到天門山,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聯想到心中的遠大抱負,再讀(課件出示: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3、他覺得實現理想已經指日可待了,這樣的心情怎樣表達呢?瞧,眼前天門山的美景,給了他一個機會,讀(課件出示: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這麼雄偉壯觀的景色,不正能代表他那博大的胸懷,遠大的志向嗎?讀(課件出示: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五、照應字詞,新唱古詩

1、一千多年過去了,天門山依然是天門山,山裏的那些景物依然是那些景物,讀景物詞(出示詩中的景物詞,女生讀)

2、(出示詩中的動詞)這些字,讓沒有生命的景物活起來了,它傳達着李白實現理想的宏偉壯志。(男生讀)

3、這些字,已經來到了《望天門山》的靈魂中,它不但描繪着美景,更抒發着情感,讓我們把它變成一首歌,唱在嘴裏,刻在心裏,記在腦裏。(新唱古詩)。

板書:

青山碧水

望天門山、由景生情、壯志豪情

帆來日出

望天門山課件 篇四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七言絕句詩寫長江下游的名勝天門山,展現了天門山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及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誇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瞭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交流。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配樂背誦

2、默寫古詩

3、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遊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並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後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瞭解感受祖國燦爛的文化。

板書設計

山險水湧 望天門山 愛國 帆來日出

望天門山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背誦並默寫《望天門山》。

3、能借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

4、藉助學習本詩,瞭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5、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望天門山》。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用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1、藉助關鍵詞語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2、用自己的話比較準確地説出説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課前圍繞旅遊進行談話,感受祖國的山河之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並解題

1、用回答以前學過李白的詩篇名稱的談話方法導入課題,並板書課題。

2、解題“天門山”、“望”,“望天門山”

讓學生參看課文註釋並回答,教師指點。(天門山,指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兩山夾江對峙,形如門户,所以也叫天門山。望,是觀看。望天門山就是詩人觀看天門山所見到的景象。)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讓學生先簡單介紹作者。

2、老師對作者簡介(映示圖片)。

3、寫作背景(映示圖片)。

三、初讀古詩

1、讀準讀通

(1)自由讀詩(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朗讀。(找兩個同學)

(3)正音,重點關注發音易錯字。

(4)齊讀一遍。

2、讀好詩句的停頓。

(1)讓學生嘗試有節奏地朗讀詩歌。(指名兩名同學朗讀)

(2)根據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停頓問題進行梳理,映示帶停頓標誌的詩句。然後範讀讓學生模仿,熟讀古詩。

四、教學生字的寫法

1、映示帶田字格的生字圖片斷楚至孤帆

2、利用課件指導説明這5個生字的寫法。(從結構、筆畫、筆順等方面説明。)

五、把握詩歌大意

1、讓學生默讀古詩,圈畫詩中描寫的景物,同桌交流,結合註釋瞭解“天門山”“楚江”。

2、指名回答並訂正。

(1)(天門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2)映示天門山、楚江圖。

3、讓學生用一句話説説詩歌主要寫了什麼。

(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

六、構想畫面,理解詩句

1、教學第一、二詩句。

(1)出示詩句,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2)讓學生藉助“斷”“開”,等字理解“天門中斷楚江開”的意思。

①重點理解“斷”“開”,體會長江水勢的浩蕩。(斷:切斷、截斷。開:劈開、斷開。)

②出示楚江圖片,引導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江”。

③指名回答第一句詩的意思,然後教師歸納出示。

(浩浩蕩蕩的長江把天門山從中間劈開,一分為二。)

④指導朗讀“天門中斷楚江開”。

(3)聚焦“回”,指導理解“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意思。

①學生重點理解“回”,想象江水洶湧迴旋的景象,理解詩句的意思。圖片展示景象及詞義,再讓學生歸納詩句意義,後教師訂正。

(回:迴旋、迴轉。詩意:東流而去的長水經過天門山時形成迴旋的水流。)

②指導學生朗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4)指導小結古詩學法(圖片展示):

①結合註釋或查找解釋,理解詩句。

②想象畫面,理解詩句。

2、教學第三、四詩句。

(1)出示第三、第四句詩,指導理解“出,來”的意思(出:突出、出現。來:駛來。),讓學生邊讀詩句邊想象畫面,出示畫面,然後交流。

(2)激疑思考:兩岸的青山怎樣“出”?

(3)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討論,“當你坐車或騎車行駛在路上的時候,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體會詩句中“出”“來”所描繪的情形。

(4)指導朗讀第三、第四句詩,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然後教師出示歸納詩意。(兩岸高聳的青山隔着長江相峙而立,一葉孤舟從日邊而來。天門山好像在張開雙臂,歡迎從日邊而來的孤舟,富有情趣。)

(5)體會詩人愉悦的心情和詩歌描繪祖國山河壯美的'特點。

七、背誦默寫

1、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出示“水勢浩蕩經過天門山”“碧水落日孤帆”等圖片,讓學生為圖片配上合適的詩句。

3、教師投影默寫紙,讓學生觀察每行的方格數,討論古詩書寫的基本格式,在指導學生正確默寫。

八、作業:有感情地背誦《望天門山》,默寫《望天門山》。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斷開

壯美

望天門山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自制的譜曲的詩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詩的課件。

2、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課前談話:

師:聽説你們很聰明,那我考考你們。(板書:山),什麼字?你能説帶有山或與山有關的成語嗎?喜歡遊山玩水嗎?都遊過哪些山?還想去遊哪些山?

一、揭題

老師帶你們去遊天門山,怎麼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板書:望天門山。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紮實的語文基本功,現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底氣不足呀。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欲,我也要讀一讀。(師範讀,生鼓掌。)能説説你為什麼給我掌聲嗎?

現在你們是否也想讀?你覺得我哪裏讀得不錯,欣賞我的,你可以學習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你就讀出你自己的感覺。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説:一首詩就是一首詩,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説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裏都畫了些什麼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麼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誰來向各位展示一下自己的佳作,説説自己畫中的得意之處。根據生的回答追問你為什麼這樣畫?有何依據?

三、想象,領悟詩意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能用“天門山真什麼”來説説嗎?(高、俊秀、險……)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衝擊而隔斷似的,這麼雄偉這麼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迴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麼?(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説什麼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乾淨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於山勢的阻擋,產生迴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説)。

現在,你的眼前彷彿浮現出什麼畫面?你彷彿聽到了什麼?(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麼?(楚江)楚江又叫什麼?(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後的下游流經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裏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並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裏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請兩位生來表演,為了顯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並向中間靠攏點,演示山向中間突出的樣子)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麼?怎樣的小船?怎麼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想到什麼?(作者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範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四、誦吟古詩,拓展積累。

1、這麼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們這樣讀詩、背詩,他們是吟詩,吟唱詩歌,也就是把詩歌唱出來。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古人,唱一唱詩。課件出示:譜上曲的詩句。

師唱,生跟唱,師生齊做動作唱。

3、知道這麼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瞭解多少?

李白是我國唐朝著名的詩人,背後人譽為“詩仙”,現存詩歌將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寫山水的,你還知道李白哪些寫山水的詩?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課件出示:《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門山》。

五、結語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裏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着你們去欣賞,去誦讀。

拓展閲讀:《望天門山》賞析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賞析】: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塗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户,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望”字,説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於沒有弄清“望”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幅即從“江”與“山”的關係着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着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舊楚地的一段)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着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嶽雲台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着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如果説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迴”,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説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峯阻遏時出現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着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悦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它似乎包含着這樣的潛台詞: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這乘一片孤帆的遠方來客,今天終於看見了你。

由於末句在敍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如果要正題,詩題應該叫“舟行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課件 篇七

教學目標:

1、會寫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體現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重點:

能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準備:

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吟唱詩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曾經瞭解過這個人嗎?板書:李白[唐]。你對他了解多少?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關於李白的資料:

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的詩氣勢磅礴、情感奔放,想象豐富,大膽誇張。因此被稱為詩仙。今天,我帶來一首他寫的詩,不過,我要把它唱出來,你們想聽嗎?(想聽)聽了之後,看看你能感受到什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的境界當中。

二、自主學習、探究詩意:

(一)整體感悟

1、學古詩,要先學會怎樣去讀。老師先讀,請拿出筆畫出這首詩的節奏。

2、根據你畫的節奏讀一讀3、誰來讀給大家聽。

自學詩意:真好,我們都能讀通、讀順了。讀完了這首詩,你讀懂了什麼呢?現在就請你拿出筆,劃一劃你讀懂的字、詞、句。

探究詩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你們來彙報詩意,老師來作畫好嗎?誰先來。

彙報A:我讀懂了“天門”就是天門山。“楚江”就是長江。天門山斷開了是被長江衝開的。

師:這裏的”斷”字是什麼意思?看看圖説明這山怎樣?怎樣能讀出這種險的感覺來?(生:斷字要重讀。)學生自讀。“開”字又是何意?是説明這江水怎樣?怎麼能讀好這句。(生:斷和開都要重讀。)

彙報B:我讀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綠的江水”“碧水東流至此回”就是碧綠的江水向東流至這就回旋了。師:這裏的“回”字當什麼講?邊打手勢邊讀詩。問:長江東去不復返,為什麼到這就回旋呢?怎樣能讀好它。師相機板畫。

彙報C:兩岸青山相對出:兩岸綠綠的山相對着聳出來。師:指導書寫”岸”。這裏的“出”字當什麼講?你認為這山有什麼特點?怎樣去讀這句?這山真綠啊!讀。這山真高啊,再讀。這山真險啊!大聲地讀。師相機板畫。

彙報D:孤帆一片日邊來:孤單的一隻船從天邊漂過來。師;這是誰的船呢?李白乘船來到天門山,看到這般景色,心情會是什麼樣的呢?怎樣能讀出這種心情來。師相機板畫。

總結:孩子們,我們隨着詩句瀏覽了天門山的景色。一首詩一幅畫。你們看這景色美嗎?老師再來吟誦這首詩。讓你閉上眼睛,用心地想想這番美景吧!

三、反覆朗讀、體會意境:李白不愧為“詩仙”啊,你們認為這首詩寫得怎樣?好在哪?想不想看看後人對這首詩的評價。

出示評價:(一起來讀。)這首詩表現了一種洶湧奔騰,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氣勢。問:你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從“天門中斷楚江開”這句詩中,我感受到了洶湧奔騰的氣勢。師: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這水真。。誰能讀出這種氣勢來。這種力量真。。加強語氣,誰再來讀。

B:我從“碧水東流至此回”能感受到急流回蕩的氣勢,師引:同學們,我們再來聽聽水迴旋時的聲音。聽完之後,你能感受到什麼?師:洶湧的江水聲,震耳欲聾,讓我們大聲地讀出來。浩浩蕩蕩的楚江又在天門山下,流轉盤旋。這是多麼壯觀的景象啊,再讀。

C:我從“兩岸青山相對出”感受到了雄山對峙的氣勢。師:天門山夾江對峙,高大雄偉。去匆匆這山的形勢又是多麼險要啊。能讀出來嗎?

D:我從“孤帆一片日邊來”感到了江水天來的氣勢。師:浩浩蕩蕩的江水載着李白的船一同向天山趕來,此時此刻李白的心情多麼地激動,多麼地愉悦。怎樣能讀出來?

總結:是啊,這是一番壯觀的景象,這更是一種宏大的氣勢。不光是李白,誰能不對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感歎呢?現在,就請你用聲音來抒發這種情感吧,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四:拓展練習、總結學法:孩子們,正因為天門山的美景讓李白感動,所以他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誰來讀,從這首詩中你能感受到什麼?

天門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雙峯自相對,岸映鬆色寒,石分浪花碎。

總結:孩子們,學完了本課,我們不僅懂得了詩意,更應該學會怎樣去學古詩。請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是用什麼方法來學詩的?最後讓我們齊讀古詩來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五、板書: 望天門山

[唐]李 白

望天門山課件 篇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兩首中的《望天門山》。下面,我將從説目標,説教法,説學法和説教學流程,説教學反思五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學目標:

1、會認“斷、孤、帆”等個生字。正確認讀“中斷、楚江、至此回、相對、孤帆”等詞語。並能聯繫上文理解“至此回”,重點指導書寫“楚”。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的方法來品讀古詩。

3、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説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我確立此目標有以下四點依據:

一是基於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第二學段目標中也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朗誦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二是基於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為主題來展開學習,通過閲讀,能夠從多個側面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進一步熱愛祖國以及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是基於對教學內容的認識:

本篇古詩描繪的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

四是基於對三年級學生學情的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在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課文和二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學生對祖國的山河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古詩中去感悟祖國的大好山河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有一定的難度。

據此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品讀古詩的方法;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説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閲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為此我採用“朗讀法”、“引導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獲得自己獨特的情感經驗。

三、説學法

在教學中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以生為本”的理念。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品讀古詩的方法,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設計意圖:聯繫舊知,以及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以一個主問題:作者是怎麼望天門山來貫穿整首詩。)

(二、)初讀詩文,初悟詩意。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的基礎是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所以讓學生先自由讀,然後抽讀,老師範讀,學生試讀,展示讀等多種讀讓學生能真正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

(三、)想象畫面,找出景物

(設計意圖:通過劃節奏再讀,以想象畫面來品味詩文,找出詩中寫景的詞語。有詩文初步整體把握。)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設計意圖:在想象中,感悟詩文的情景,並通過朗讀,品味天門山的氣勢,長江水的澎湃。)

(五、)找關鍵字,品觀望點

(設計意圖:通過找文中能體現出李白觀望天門山的一個字,讓學生通過接讀感悟“出”字的好處。)

(六)入情入境,深悟詩

(設計意圖:出示作者作詩的背景,讓學生聯繫背景來理解作者寫這首詩的心境。再通過引讀,深入感悟山的熱情、水的澎湃都是因為詩人喜悦的心情。)

(七、)作業

(設計意圖: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豐富學生的知識,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對閲讀材料的補充,不斷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

五、説教學反思

1、這是第一次公開上古詩課,自身還是有些拿捏不準這節課到底該怎麼來上,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感覺不夠精準,特別是制定的教學重難點上,我制定的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的方法來品讀古詩;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説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但在實際教學下來,感覺學生自己的理解還是不夠,課堂上對古詩的理解主要是老師的教授,總感覺學生雖然有想象,自己也有説,學生內心的感悟還有些欠缺,特別是中等偏下的同學,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

2、本課中本來是有拓展,讓學生讀一讀李白所寫的另外一首詩《天門山》,但因為突然停電,我就把這個佈置成了作業,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去讀的話,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以上就是我的説課,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國小四年級語文《望天門山》課件 篇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能解釋詩句中個別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想象出《望天門山》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導語: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第一單元,同學們一起走進了一個奇幻美妙的童話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單元,一起去感受現實生活中大自然山水風光的別樣魅力!(一起閲讀單元導讀)進入新課學習:現在,我們將要學習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古詩三首》,第一首就很了不得了,它是唐朝大詩人“詩仙”李白寫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描繪天門山美麗風光的《望天門山》。

二、簡介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後人有着深遠的影響。它是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也是我國文學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及時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建有遊俠、隱士、道士等人的思想氣質。儒家、道家、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李白留給後世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也反映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也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報復,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

三、初讀課文

1、分三個組來讀,比一比,哪組讀的更好。

2、要求:正確、響亮、有節奏。

3、全班一起朗讀。

四、學習《望天門山》

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1、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

2、展開想像與聯想,會把文字信息轉化為畫面,初步進入意境,並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引導學生逐詞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A—"扶"學生學習第一句,初步掌握學習方法。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注:"斷,開,回,出,來""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天門山被長江撞斷,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3、教師指導學生想象——"天門中斷楚江開"寫出了浩蕩東流的長江衝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着洶湧的江流。由於長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在作者筆下,長江彷彿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衝破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

4、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B—"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訓練"回"這個教學難點。

2、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指導學生開拓想象——"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長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洶湧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一個"回"字,翻滾拋擲,變化無窮境界全出。如果説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C—"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1、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

2、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3、再一次提示學生展開聯想——"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遠望天門兩山所見的雄姿,下句則點明"望"的立腳點和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是"日邊來"的"一片孤帆".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

當孤舟順流而下,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舟行過程中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詩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遠客自當更加興味十足。"孤帆一片日邊來"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D—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詩句的意思。

《望天門山》一句一個畫面。在詩人筆下,山,靈秀;水,矯健;帆,瀟灑,無須刻意修飾,全天然巧成。這種白描的手法使這首詩清新,明麗。更令人稱奇的是此詩題為"望天門山",而在詩中卻無一個"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細細體味,就會發現每句詩中都隱含"望"的神韻。

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

1、"緊扣詞句".讓學生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指導誦讀詩句。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

教給方法:

a—讀出節奏感。

b—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背誦)

五、總結古詩學習方法,佈置作業。

1、古詩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2、背誦並默寫《望天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