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 -改造我們的學習(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5W

語文 -改造我們的學習(精品多篇)

改造我們的學習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的:

1.掌握議論文的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的“三段式”邏輯思路和論證結構。

2.學習運用在對比中褒貶分明的論證方法。

3.學習準確、嚴謹、生動、活潑的語言。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並學習本文嚴密的邏輯思路和結構。

2.篩選主要觀點和論據。

3.篩選重要語句。

三、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背景簡介。

1.本文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幹部會議上所作的報告。

2.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風運動的重要學習文件。

3.延安整風是對過去幾次“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清算。

4.整風運動的內容主要是“整頓三風”,即:

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

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

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當時,毛澤東同志作了三個動員報告:

整頓學風——《改造我們的學習》

整頓黨風——《整頓黨的作風》

整頓文風——《反對黨八股》

在中國共產黨艱難成長的歷史上,1941年是個值得紀念的時期,在建黨20週年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在革命聖地延安發動了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三篇文章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改造我們的學習》。

二。解題:

教師板書課題,將“改造”誤寫為“改進(改善)”。學生指出。“改進”“改善”是在原基礎上改進一步,“改造”是徹底改變,改掉舊的,建立新的。“改造”的程度重於“改變”“改善”等,而且要破舊立新,反映出毛澤東對當時極為不滿,對教條主義深惡痛絕,而且這不是個別現象,程度深,面積廣,希望徹底改造學風,否則革命事業就難以前進。

三。研讀課文,指導學生把握全文的論證結構。

1、儘量調動學生自求,自知。提煉論點、加小標題、縮寫等手段,一方面促使學生認真閲讀課文,一方現培養學生的概括力、文字組織能力。在具體操作中,可將三個問題分化,逐一提出解決。給 充分必要的思考、縮寫時間後,解答問題。)

2.用“跳讀法”把握全文要點

啟發:“我們拿到一本論著,想用最快的速度大體瞭解全書內容要點,可以採用什麼方法呢?(明確:可以看封面後邊的內容提要,並快速瀏覽目錄頁上的章節標題等)那麼,我們拿到一篇議論文,想在最短的時間裏迅速把握全文要點,可以採用什麼方法呢?(明確:可以採用首尾跳讀法,即速讀文章的開頭、結尾和每一部分開頭的話;如果文中有小標題,當然還應抓住各部分的小標題。)現在,請同學們用首尾跳讀法迅速找出課文中顯示全文結構脈絡和內容要點的最重要的幾個句子。

討論後明確:這幾個句子是:“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但是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為了反覆地説明這個意思,我想將兩種互相對立的態度對照地講一下”;“依據上述意見,我有下列提議”;“在 如此生動豐富的中國革命環境和世界革命環境中,我們在學習問題上的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果”。葉聖陶先生説過:“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這篇課文中,作者的邏輯思路大體上可以用上面幾個句子裏的3個詞兒來概括(板書3個詞):

“主張”——“理由”——“提議”

文章簡短的引論部分提出了改造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的“主張”;本論部分(包括文中的一、二、三)闡明提出這一主張的“理由”;結論部分(文中的四)是關於改造學風的幾項“提議”。

3、思考:如給課文四部分各加一個小標題,如何概括?

指導:(1)內容能涵蓋本部分;(2)簡練、明確、貼近課文,儘量摘引原詞原句

全文開頭一段是引言,末尾一段是結語,中間21段,作者已經用數字標明的四個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引言緊接着標題已經表明了的主張,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這個中心論點旗幟鮮明,提綱挈領。“其理由如次”,是過渡性的詞語,用以引出下文。

中心思想: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論和實際分離的主觀主義的學風,精闢地闡明瞭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主義的學風,號召全黨必須改造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必須注重研究現狀、注重研究歷史、注重馬列主義的應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歷史任務。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設計:

師:上節課我們用提煉論點、加小標題及縮寫的方法整體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重點的篩選重要語句。

二、先看第一部分“進步與成績”。本部分共7句話,第1句話是個長單句,怎樣劃分主謂賓?生:二十年(主),就是(謂)……二十年(賓)。師:單看“主、謂、賓”好象是個簡單的重複判斷,所以其修飾成分不容忽視。齊讀第一句。生:(齊讀)。師:第1句暗含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其中哪個詞用得特別精確?生:日益。師:如果去掉“日益”可以嗎?生:不行。“日益”説明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的“結合”是逐步的,一天比一天好,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師:對,不是程度很高,而是一天比一天進步。第1句話提綱挈領,肯定成績,齊讀第2句。生:(齊讀)。師:哪幾種給準確、有力?生:“何等膚淺”“何等貧乏”“深刻得多”“豐富得多”。師:兩組反義詞構成對比。3、4、5、6句講什麼?生:概述“日益結合”的發展過程。師:對,一百年來 摸索真理;十月革命 找到真理;抗日戰爭 發展真理。其中“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三個詞語的順序能否顛倒?生:不能顛倒。三者間邏輯順序很強。師:第5句中“使中國革命的上面為之一新”誰能結合控史具體解釋一下?生:馬列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一相結合,中國革命的性質就起了根本的變化,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變成了新民主主義。師:這位同學知識面較廣。第一段屬“分析問題”,在本論中處於較重要的地位,籠罩全篇,齊讀此段。生:(齊讀)

(第一部分的學習可多花一些時間。)

師:第二部分,由成績轉入談“缺點”,主要談了三方面: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列主義的應用,這些都是理論脱離實際的現象。

(第二部分的學習可以從略,將精力放在重點第三部分上。)

師:第三部分“兩種對立態度”。本部分是全文的重點、精華:提出了創造性的見解 “實事求是”原則。文中“這個意思”指什麼?生:指上文談到的存在的“缺點”。師:既然上文已談到諸多“缺點”。這裏為什麼還要反覆説明?是簡單重複嗎?生:不是簡單重複,而是在對比中強化論證,使之更充分深入。師:是的。第二部分只是談了黨內存在的缺點和現象,還沒有深入挖掘這些缺點及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危害。第三部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上升到理論高度加以剖析。又將主觀主義分為“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別是用“對比論證”將主觀主義學風與馬列主義學風對舉,黑白分明,是非益彰,旗幟鮮明,突出了“改造我們學習”的重要性、迫切性。這一部分精彩語段迭出,多用對偶、排比、層遞等修辭,整散結合,讀來鏗鏘有力,酣暢淋漓,氣勢奪人。請一位同學朗讀“這兩種人都憑主觀……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生:(讀)。師:這幅對子形象地刻畫了哪類人?生:只會背誦馬列主義教條,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徒有虛名,而無實學的主觀主義者。師:是的。要把這幅對子會背會寫。寫議論文,最難的是見解上的創新。本文最大的創新就是提出了著名的“實事求是”原則。請一位同學讀:“這種態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態度。‘的’就是中國革命……‘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生:(讀)。師:“實事求是”,語出《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原注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毛澤東的貢獻並不在於對這個詞作了現代化的通俗解釋,而在於把它提出來作為一個普遍性的原則。最初是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來作為學習態度的最高原則,後來又進一步發展為思想和行為的原則(鄧小平又把“實事求是”發展為黨和國家制訂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可以説,“實事求是”就是務實精神,是本文的主旨精神和靈魂。提出“實事求是”的態度,就是給全黨改造學風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課下結合鄧小平的《講講實事求是》一文,對照閲讀會有更深的認識。鄧文中反覆強調這一原則,並有了新的發展。也提到延安整風運動和毛澤東的三個報告,其中就有《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齊背毛澤東對“實事求是”的解釋。生:(齊背)。師:第三部是“分析問題(本論)”中的重要部分,大家將此部分散讀一遍。生:(散讀)。

(第三部分應重點學習,而且應引導學生多讀,特別是精彩語段,在讀中感受毛澤東的語言風格,培養語感。)

師:第四部分解決問題。(結論),提出“具體建議”。針對前面三方面“缺點”,提出三個改造“建議”。

(第四部分的學習可從略)

板書設計

一提出問題(引論)1.成績與進步

改造我們的學習二分析問題(本論) 2.缺點(3點).3兩種對立的態度(對比)

三解決問題(結論) 4.具體建議(3點)

三、語言特點。

因為這是一篇動員報告,所以作者使用的語言通俗、具體、明確,多使用口語、羣眾習見的俗語來説明問題;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又夾雜着一些成語甚至文言詞語,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

這些特點特別表現在一些詞語相對集中的語段裏,值得我們摘錄出來,反覆誦讀、細細體會。

1.重點語段。教師略加分析:

①“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着。

使用了一系列的謬語、成語來説明壞作風的存在,就精減了文字,濃縮了內容。

②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欽差大臣滿天飛”。這就是……的作風。

這段文字整句與散句交錯結合,成語與俗語並用,增添了語言的色彩。

③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總之,這種……的一種表現。

極其工整的排比句和對稱句、短句與長句的混合使用,也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④有一副對子(為清人解縉所作):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選用這副對子來給三種人畫像,最恰當不過。“形象大於思維”,對子中的形象所藴含的內容遠遠超過指出的三種人,可以給讀者豐富的想象去描繪那些“華而不實”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討論文中引用的明朝解縉的對聯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從句式看,對偶;從內容看,比喻;從“頭重腳輕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義性看,雙關(字面描寫外在形態,實質描寫思想作風);從蘆葦、竹筍的擬人化看,比擬;從文章對這副對聯的引述看,引用。

⑤“有的放矢”的解説。

⑥“實事求是”的解説。

這兩個成語的解説,都是結合文章特有的內容,作了經典性的概括,富於創造。

2.其它成語。

文中還有很多以上語段未能概括的成語,也應劃出並加解釋,並作為積累詞彙而抄錄。

主要的有: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謬種流傳”

“諸如此類”、“等閒視之”“徒有虛名”

“萬古不變”、“生吞活剝”;

還有作者獨創的詞語“言必稱希臘”,已成為生搬硬套外國的東西的固定詞組。

3.用詞的準確與分寸。

文中很多地方用詞準確,具有分寸感,這是寫好議論文的重要表達能力。

如課後練習四中所列舉:

①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

這裏,用了“日益”二字,就是用詞的準確、有分寸,因為二十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能逐步地結合,不可能一蹴而就。

還有其它語句:

②但是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

這裏使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缺點”得到了強調;先説有缺點,再説很大的缺點,這就使表達的意義有伸縮性,有分寸感。

③二十年來,一般地説,我們並沒有對於上述各方面作過系統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

用了“一般地説”,表達就周全了,二十年來,在特定的情況下不可能沒有做過這些工作。

④只會片面地引用馬克思……的個別詞句,而不會適用……。

這“片面”二字下得好,引用馬列詞句並不是絕對的不好,反對的是“片面”運用,有了分寸,用語就理直氣壯。

⑤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

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這就決定了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環節是搞好調查研究。“基礎”一詞用得準確、

4、詞語的運用。

A閉塞眼睛捉麻雀 瞎子摸魚--主觀主義者不注重調查

言必稱希臘 對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主觀主義者不注重研究歷史

粗枝大葉 誇誇其談 生吞活剝 一知半解---不細心調查,空談理論

B.靈活運用文言詞語,古為今用無實事求是之心 有譁眾取寵之意 等閒視之

C.運用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增強論證效果

留聲機--一切照搬外國

欽差大臣---不瞭解實際,亂髮號施令等

附:改造我們的學習習題

一、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字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 膚(fú)淺 浸(jīn)透 前仆後繼

B.謬(miù)種 欽(qīn)差 濫調文章

C.歪曲(qū) 琢(zhuó)磨 無的放矢

D. 校(jiào)勘 為(wéi)之一新 譁眾取寵

二、解釋下列詞語中“是”字的意義。

A. 自以為是 B.實事求是

C.是古非今 D.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依次填入下列方框中最恰當的一組詞是( )。

1.錯誤常常是正確的( )( )。

2.為此目的,就要( )( )同志們的眼光向着這種實際事物的調查和研究。

3.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 )( )我們説,應當從客觀存在着的實際事物出發,從其中引出規律,作為人們行動的( )( )。

4.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 )( )者、宣傳者和組織者。

5.在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般原理的( )( )下,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A.嚮導 指導 教導 倡導 先導 引導

B.先導 引導 教導 嚮導 倡導 指導

C.嚮導 引導 教導 先導 倡導 指導

D.先導 指導 教導 倡導 嚮導 引導

四、對下面的句子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我們説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決問題,②問題解決得是不是正確,③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理論聯繫實際,④是否善於總結經驗,⑤針對客觀實際,⑥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⑦一切從實際出發。

A. 複句,第一層次劃在④與⑤之間

B.複句,第一層次劃在②與③之間

C.單句,主語是“我們説的做的”,其餘部分是謂語,謂語是多重複句。

D. 單句,主語是①②構成的並列關係複句形式,謂語是③④⑤⑥⑦構成的主謂短語

五、對下列複句的第一、二重分析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①常常是問題提出了,②但還不能解決,③就是因為還沒有暴露事物的內部聯繫,④就是還沒有經過這種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⑤因而問題的面貌還不清晰,⑥還不能做綜合工作,⑦也就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六、閲讀《改造我們的學習》(節選),完成後面1~5題。

①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②如果我們回想一下,我黨在幼年時期,我們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和對於中國革命的認識是何等( ),何等( )( ),則現在我們對於這些的認識是深刻得多,豐富得多了。③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鬥犧牲,前仆後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④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才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⑤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⑥抗日戰爭以來,我黨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戰爭的具體實踐,研究今天的中國和世界,是進一步了,研究中國歷史也有某些開始。⑦所有這些,都是很好的現象。

1.上文共7個句子,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上文括號內應填入的兩個形容詞是 和 。

3.填入橫線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而拿起這個武器的宣傳者、倡導者和組織者是中國共產黨

B. 而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是中國共產黨

C.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

D.而中國共產黨則是拿起這個武器的宣傳者、倡導者和組織者

4. 上文“為之一新”的“之”指代: “一”的含義是:

5.對上文的理解,下列説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

A.運用對比法、引申法論證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B.運用例證法、引申法論證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找到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好的真理作為解放我們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C.運用例證法、喻證法論證了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 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

D.運用例證法、對比法闡述了中國共產黨二十年來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從而論證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重要性

七、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l~8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時代在變化,生活在發展,文藝上的創新,完全是適應時代的需要。在藝術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並不可取。但是我們也得注意,不要把某種藝術手法或技巧,孤立起來,加以絕對化。比如説,有一種時髦的觀點,似乎只有“自由聯想”、“快節奏”、“變形”、“錯亂”……才算最新手法,合乎時代潮流;其它如”白描”、“寫意”、“渲染”、“烘托”、“對比”、“照應”、“反襯”、“懸念”……這類所謂“傳統手法”都“過時了”,該進入歷史博物館了。有的同志甚至把恩格斯和列寧所肯定的巴爾扎克、契訶夫的現實主義傳統也(甲)當作“寫作模式”來批,予以突破和揚棄,這就從一個極端(A)。走向了另一個極端(B)。

①事實上,離開內容(C)地評價某手法孰優孰劣,孰新孰舊,這種 (D),對創作實踐、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是有害無益的。②同一個海明威,他的《永別了,武器》,節奏相當快,另一部小説《老人與海》節奏卻非常慢。③節奏的或快或慢,不是靠作家主觀設計的,而是由小説的題材和內容來決定的。④誰都知道(E)⑤藝術手法的新與舊也(乙)是相對而言。⑥你認為“意識流”是最新手法,可是在歐美各國。這種手法在二三十年代是流行的,現在已不算時新了。⑦王蒙的“故國八千里,風雲三十年”。曾經蜚聲文壇,至今連他自己也不滿足,要有新的突破了。⑧至於“白描”之類傳統手法,我們可不要輕視它,它的根深深地紮在民族文藝的土壤之中,而且符合藝術欣賞的民族心理。⑨單以“五四”以來的新文學而言,從魯迅到老舍、趙樹理、孫犁,這一現實主義傳統,都採用白描手法,有着強大的藝術生命力。⑩今天有不少優秀作家、如汪曾祺、古華、劉紹棠,他們用中國式的水墨筆法描繪的一幅幅生活氣息濃郁的鄉土風俗畫,同樣擁有廣大的讀者羣。⑾總之,對待各種藝術手法,我們要在為內容服務的前提下,寬容大度,兼收幷蓄,一要向傳統繼承,二要向國外借鑑,三要以“我”為主,有所創新,有所發展,這才有利於開創文藝事業的新局面。

1.這段文字的論點是( )。

A. 在藝術上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並不可取

B.作品的內容決定作品的形式

C.對待各種藝術手法,要在為內容服務的前提下,寬容大度,兼收幷蓄

D.藝術手法的新與舊是相對而言的

2.第一段A處的“一個極端”指:

B處的“另一個極端”指:

3. 文中甲乙兩處的“也”字都可以解成“同樣”的意思,請分別説明這兩處的“也”字各表示哪兩種事物之間的相同關係:

也(甲):

也(乙):

4.第二段開頭C與D兩處應填入的恰當的説法是( )。

A. 簡單、輕率的態度

B.孤立、形而上學的觀點

C. 單純、片面的觀點

D.一味、簡單化的做法

5.填入文中E處使行文連貫的一句是( )

A.《永別了,武器》儘管節奏快,但它的藝術價值決不比節奏慢的《老人與海》差

B.《永別了,武器》儘管節奏快,但它的藝術價值決不比節奏慢的《老人與海》強

C.《老人與海》儘管節奏慢,但它的藝術價值決不比節奏快的《永別了,武器》強

D.《老人與海》儘管節奏慢,但它的藝術價值決不比節奏快的《永別了,武器》差

6.第二段共有11句話,請在下面恰當的位置上畫豎線表示出該段的層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7.本文對事例經過了精心的選擇,每個材料都考慮到了文章整體。第二段中選擇海明威的兩部作品進行對比而不用契訶夫或者別的作家的材料,具體原因是什麼?請做簡要分析

8.最適合做本文標題的是( )。

A.批判繼承 B.藝術創新 C.藝術手法與風格 D.藝術手法的新與舊

[1]

改造我們的學習教案 篇二

【目的要求】

1.           認識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風。

2.           學習課文中的多種論證方法。

3.           學習課文語言的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

【注音釋義】

閉塞(sè)眼睛捉麻雀:塞:堵,"閉目塞聽"的"塞"。和“瞎子摸魚”是一個意思。

欽(qīn)差(chāī)大臣:現在指上級的機關派來的、握有大權的工作人員,多含譏諷意。

欽差:封建社會有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

臆(yì)造:憑主觀的想法編造。臆:無根據的,主觀的。

故紙堆:文中指數量很多而且十分陳舊的書籍、資料等。故:原來的,舊的。

等閒視之:把某種現象看的平常,不予重視。等閒,平常。

【內容主旨】

課文開頭的一句話是全文的引論部分,也是提出問題的部分。表明中心論點,即“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制度改造一下”。

課文其餘的幾個部分中,前三部分是本論部分,用來分析問題,具體闡述中心論點,説明為什麼要改造我們的學習。第四部分是結論部分,提出具體的做法,即改造我們的學習的途徑。

全文的論證結構是:提出主張——闡述理由——提議。

第一部分的第一句話是分論點,提出“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

先從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角度,對比地説:“黨的幼年時期”認識是膚淺、貧乏的,“觀在”認識深刻、豐富多了。

在從歷史發展歷程的角度講了三個時期:“一百年來”,“十月革命以後”,“抗日戰爭以來”。説明馬列主義真理與中國革實際想結合的重大意義。

最後一句話小結這一部分,指出“所有這些,都是好現象”。這“好現象”就是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日益結合”。

第二部分第一句話是分論點,即“我們還是有缺點的,而且還有很大的缺點”。

其表現是:①不注重研究現狀(第2自然段),②不注重研究歷史(第3自然段),③不注重馬列主義的運用(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是對前面的總結,並指出這些都是極壞的作風。

第6-9自然段是説危害:

危害之一:根據“想當然”發號施令(第6自然段)。

危害之二:對自己的歷史一點都不懂,只剩下了希臘和外國故事(第7、8自然段)

危害之三:謬種流傳,誤人不淺(第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做小結,指出上面的“現象”是客觀存在,不可等閒視之。

第三部分是將主觀主義和馬列主義的不同的態度對照地講。先講主觀主義的態度,主觀主義的表現是:對現狀不作系統的周密的研究,對歷史只懂希臘不懂中國,對馬列主義理論的研究是無的放矢的。

主觀主義的類型可分為兩種:①研究工作中的教條主義,②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主義。

主觀主義的特點是:只憑主觀,忽視客觀;誇誇其談,華而不實。

主觀主義的危害是:害人、害己、害革命。

主觀主義的實質是:反科學、反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

再講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其表現是:對現狀作系位的周密的調查和研究;對歷史,不是割斷,不單懂希臘,還要懂中國;對馬列主義的理論是有的放矢地研究。

其特點是:有的放矢,實事求是。

其實質是:覺性的表現,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作風。

第四部分是“結論”部分,提出具體的“改造我們的學習”的方法,具體有三條,簡言之,就是①研究周圍的環境,②研究中國的歷史,③理論聯繫實際。

最後一個自然段對這一部分小結,指出“我們在學習問題上的這一改造”,“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寫作特點】

1.從結構上看,分為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從論證方法上看,第一部分用的是例證法,按時間順序分而列舉。

第二部分主要用的例證法。

第三部分主要用的是對比法(主觀主義態度與馬列主義態度對照),引證法(引用馬、思、列、斯的教導)和喻證法(用射箭要有的放矢,蘆葦、竹筍的比喻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再看一、二、三部分的關係,他們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一、二之間是正反對照關係,第一部分寫得簡略,第二部分寫得相對詳細些。一、二與三之間是層進關係

3.從語言上看,本文除了説理的議論文所具有的語言的準確性、鮮明性和概括性外,生動性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作者使用了一些特別貼切的詞語,包括①富有生命力的古詞,如“為之一新”“粗枝大葉”“一知半解”“發號施令”“生吞活剝”“謬種流傳”“譁眾取寵”“華而不實”“欽差大臣”“無的放矢”“徒有虛名”“言必稱……”等。②來自人民羣眾的生動活潑的口頭詞語,如“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對不住”(“對於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滿天飛”(“欽差大臣,滿天飛”)“亂説一頓”等。這些詞有的是成語,有的是慣用語。他們或通俗易懂,或凝鍊含蓄,但全都準確恰當而傳神,具有感染力,又不令幽默風趣。

4.從修辭角度看,本文不僅善於運用形式整齊的正句,如“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而且善於運用比喻,把抽象的道德觀化為具體形象的生動表述,如“留聲機”“牆上蘆葦”“山間竹筍”“有的放矢”等。另外文中還有排比、反覆、對偶修辭手法。

【難點解析】

1.“引論”中“如次”就是“如下,如後”的意思。

2.第一部分中“一百年來”,應包括1839年林則徐禁煙運動,1851年洪秀全太平天國運動,1895年康有為戊戌變法,1911年孫中山辛亥革命。

3.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中“閉塞眼睛捉麻雀”和“瞎子摸魚”都是修辭手法中的借喻。

4.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的內在層次是:(可分為6個層次)

①“在這種態度下,……而是無的放矢。”指出主觀主義背離馬列主義的表現。

②“馬克思、……把感想當政策。”這層又可一分為二,前一小層是引用馬、思、列、斯的教導,後一小層指出主觀主義的兩種類型。

③“這兩種人都憑主觀,……若干同志的作風。”指出主觀主義的特點。

④“這種作風,……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指出主觀主義的實質。

⑤“大敵當前,……或叫做黨性不完全。”指出主觀主義的實質。

⑥“有一副對子,……我們還是老實一點吧!”是在給主觀主義者畫像。

5.“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副對子,從論證方法角度看,屬於比喻論證。

從修辭手法角度看:有對偶(從兩句字數,詞性和句式的對稱性看);有擬人(“竹筍”和“蘆葦”都被人格化了);有引用(把一副對聯直接引入文章)。

6.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中“‘欽差大臣’滿天飛”中的“欽差大臣”是修辭手法中的借代。

【解題指導】(思考和練習)

一、“矢”是馬列主義理論聯繫實際的原理,所射的“的”是中國革命中的不正確的學風——主觀主義的學風。

二、第2部分論證運用的主要是例證法。在這部分中,作者在文中共舉了三類典型,一類是對現狀不做周密調查,根據“想當然”發號施令,一類是不懂自己的歷史,只能生吞活剝地談外國,一類是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實際分離。作者在列舉了主觀態度的三個方面表現之後,又舉出三類典型材料進一步説明,充分證實了在我們黨內確實存在着主觀主義這種極杯的典型,必須高度重視。從而有力地證明“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必要性,突出了中心論點。

三、“這個意思”就是指文章前面所提出的,我們還有很大的缺點,必須“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作者雖然説是要“反覆説明”,但這部分內容並不是上一部分的簡單重複,而是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了不同的方法,反覆加以論證,使論證更為充分。這部分中雖然也談到了主觀主義態度的表現、危害等,但不是簡單地重複第2部分的內容,而是在概括歸納其表現的基礎上又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將其分成了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兩種類型,並指出其特點,指出其危害的同時還揭露出它的實質,指明對待它的應有態度。同時在這部分裏不是單寫主觀主義,而是用來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態度相對照,是非分明,更加突出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迫切性。這部分採用的是對比論證的方法,也不同於第2部分的例證法。這部分在語言上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方法,使論證顯得更加生動、深刻、有力。

四、第1組中第2句是課文中的説法。換成第一種説法不好,因為雖然只缺少“日益”一詞,但就是這個詞才準確地表達這種結合是逐步的,一天比一天發展的,而不可能是一下子就結合起來的。

第2組中第2句是課文中的説法。換成第一種説法不合適。因為“只有……才……"表明的是一個特稱判斷,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條件。而打倒主觀主義只是使真理抬頭、黨性鞏固、革命勝利的條件之一。而“只要……就……”表示的是全稱判斷,用在這裏就會以偏代全了。

第3組中第1句是課文中的説法。第2句的用法是錯誤的。因為兩個分句之間的關係是並列的,用“不是……而是……”,能正確地表達這種關係,而“不但……還要……”則是用以表示遞進關係的,用在這裏是不合適的。

第4組中第2句是課文中的説法。“基礎”強調了調查研究的基本性和普遍性,是人人都必須做到的,而“關鍵”雖然也能表明其重要性,但不一定跟每個人都有關,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不如用“基礎”恰當。

五、僕:倒下。/一:都、一概。/故:舊。/的:靶。/華:開花。

譁:浮誇的言詞。/誇誇:浮誇,不切實際。/謬:錯誤。/濫:不切實際的。

【資料窗】

背景簡介

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幾次左傾和右傾的錯誤,給革命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當時的領導者不從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出發,不能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出發,不能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而是從主觀臆斷出發,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遵義會議後雖然曾對左、右傾的錯誤進行了糾正,但由於當時處於戰爭條件下,形勢變化快,對這些錯誤思想的根源一直沒來得及進行清算,機會主義和教條主義思想的影響在黨內還存在着,對黨的正確路線的執行有很大幹擾。抗日戰爭爆發後,新黨員大量增加,許多人出身於小資產階級,思想還沒有徹底轉變,這也對黨的思想作風產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純潔黨的作風,清算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思想影響,提高黨的戰鬥力,黨在1941年發動了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對全黨和全體幹部進行一次深刻的馬列主義教育。在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同志作了《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和《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作為整風的指導文獻。《改造我們的學習》主要是針對黨內在學風中存在的問題,在文中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反對主觀主義。闡述精闢透徹,論證充實有力,不但在當時整風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就針對今天的理論學習仍有指導意義。

[1]

改造我們的學習教案 篇三

《改造我們的學習》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觀點選用材料進行邏輯論證的,瞭解議論文的要素特徵

2、明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馬列主義的基本原則,樹立實事求是的學風。

3、學會篩選信息,積累文中成語。

二、學習重點

1、清晰的思路,典型的例證

2、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

三、學習方法

採用整體感知、勾畫關鍵語句、精讀重點語段的閲讀方法

四、    教學時數:兩教時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整體感知文章思路,研讀第一部分。

學習步驟:

1、導入:學生回憶已讀的毛澤東的詩文,進入感知這一篇論辯色彩強烈的議論文。

2、在預讀課文的基礎上,自測《課課練》“識別記憶”應掌握的成語的含義:

(1)、前仆後繼

(2)、生吞活剝

(3)、等閒視之

(4)、有的放矢

(5)、譁眾取寵

(6)、徒有虛名

(7)、若明若暗

(8)、粗枝大葉

(9)、誇誇其談

(10)、謬種流傳

(11)、華而不實

(12)、可歌可泣

3、根據單元學習重點和課文學習重點,要求篩選主要觀點及其論據,篩選重要語句。同學們速讀全文,整體感知文章思路

4、帶着以下問題通讀全文

(1)、部分與部分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都是有機聯繫的,文章少不了相應的關鍵句,請注意這些詞語的篩選。請首先畫出顯示文章思路的語句。

(2)、圍繞文章題目,全文是如何展開的,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怎樣的?議論問一般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文符合這樣的過程嗎?具體説明。

(3)、迴應題目,整體感知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結合課後“練習一”)

5、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方法:抓住關鍵語句、捕捉重要信息。

問題1、第一部分的中心句是哪句?

中心句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注意體會關鍵詞的統領作用。

問題2、段落中對應性的語句有“何等膚淺,何等貧乏……深刻得多,豐富得多。”理解對應性詞語分別是從什麼樣的角度來認識的?

問題3、“中國共產黨……倡導者、宣傳者、組織者。”這句中“倡導者、宣傳者、組織者”的語序能否顛倒,為什麼?注意後面部分還有類似的邏輯性極強、語序嚴密、組織緊湊的句子,將他們畫出來。

6、完成《課課練》p4—5中對本段文字設計的相關練習

7、本堂課內容小結

8、作業佈置

(1)、課後練習四

(2)、閲讀“讀本”第10課《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重點研讀第三部分,學會篩選信息,把握要點的方法。

學習步驟:

1、自查上堂課作業,有兩處必須掌握和了解。

(1)、練習四:解釋加點字

(2)、延安整風運動三大文獻:本文和《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

2、學習理清第二部分的行文脈絡。

方法:聯繫上下文,把握相關信息。

注意:一是對應性(明晰)

二是邏輯性(嚴密)

3、重點研讀第三部分

討論以下問題:

(1)、開頭一句的作用是什麼?

(2)、將兩種態度進行對比,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對比的。

方法:運用比較法,準確篩選出相關信息。

比較:一是要同類,二是要對應,三是要抓重點

(3)、這部分文字極其典型地體現出毛澤東歷來倡導的語言風格:準確、鮮明、生動。

所謂準確:主要表現在用詞的恰當上。

鮮明:主要表現在態度上不含糊。愛憎、對錯、肯定與否定非常分明。

生動:大量使用成語、口語、俗語,活潑風趣,靈活運用一些文言詞語,做到古為今用。多處運用比喻、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

請劃出本部分能夠體現準確、鮮明、生動語言風格的句子,並説説這樣用的好處。

4、穿插練習:課課練p3—4

5、簡讀文章第四部分、總結全文。

(1)、文章處處充滿對比:

除了第三部分重點對比外,如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也是一種對比(一、成績;二、缺點)論證改造我們學習的重要性。

小而言之,句子中亦充滿對比色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等等。因此對比即是一種修辭格,同時也是一種手法,而本文更是一種對比論證。

(2)、多種論證方法的綜合運用。

a、例證法  b、引證法  c、對比法

請分別舉例説明。

6、研究性學習:課文練習二第2題    簡答如下:

教學重難點 篇四

1、理清並學習本文嚴密的邏輯思路和結構。

2、“改造”與“改進”“改變”等詞語在內含上的區別。

3、第三部分與第二部分是否簡單重複?有何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