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地理課件多篇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67K

地理課件多篇通用多篇

地理重要知識點 篇一

1、年等降水量及乾濕狀況分界線: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沿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折向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此線也是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此線以東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為濕潤地區,此線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 高中政治,為半濕潤地區。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是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一線,最後到喜馬拉雅山東部,此線也是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此線以東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為半濕潤地區,此線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為半乾旱地區。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從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經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線,此線也是乾旱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

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此線以東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風的影響,即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或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多,此線以西以北地區則難於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稀少。

3、地勢界線:

(1)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

(2)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峯山。

4、地形區界線:

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

太行山: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

天山:準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

長城: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

秦嶺:漢江谷地與渭河平原

大巴山:漢江谷地與四川盆地

祁連山:青藏高原與河西走廊

南嶺: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

橫斷山: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及雲貴高原

5、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西側——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此線以西以北地區大部分是內流區(除額爾齊斯河流域),以南以東地區大部分屬外流區(除鄂爾多斯高原的無流區和鬆嫩平原的個別無流區外)

6、一月平均氣温0℃等温線:

沿秦嶺——淮河一線向西折向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一月此線以北越向北方氣温越低,越向南,氣温越高。

7、亞熱帶與暖温帶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

8、水系分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秦嶺

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南嶺

淮河水系與海河水系:黃河(黃河下游是地上河)

9、年太陽輻射量線:

大興安嶺——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這條線以西、以北廣大地區太陽輻射十分豐富,特別是青藏地區和新疆南部,太陽輻射尤其豐富。這條線以東、以南地區太陽輻射弱。

10、我國的人文地理界線:

(1)。人口分界線:黑龍江的黑河——雲南的騰衝。此線以東以南地區,面積不到全國的一半,人口卻佔了全國的絕大部分,而此線以西以北地區,面積佔全國的絕大部分,但卻是地廣人稀。

(2)。以水田為主的耕地和與旱地為主的耕地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3)。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在北方的分界線也可以以大興安嶺及長城為界,大興安嶺以東及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耕作業為主,大興安嶺以西及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遊牧業為主。

1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温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温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1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地理課件 篇二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能説出城市化的發展階段。

2、闡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差異。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利用圖表來分析、概括城市化的過程,掌握基本的讀圖技巧。

2、通過城市化的階段圖,分析城市化不同階段的特點。

3、通過分析、比較,來區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發展中的差異性,從而學習運用比較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探究我國城市化的進程和特點的熱情,預測家鄉城市化的發展動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

難點:

城市化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自城市開始出現以後,城市化的過程就已經開始。但是,在人類歷史的不同發展階段,城市化過程所影響的範圍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表現。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城市化的發展階段

展示圖片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和圖“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1)城市化的發生是在什麼時期開始的?

(2)城市化的時間變化有什麼特點?

教師總結:從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來看,城市化水平隨時間的變化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線,基本上都是呈一個被拉長了的“S”形態。

2、城市化不同過程的特點

展示圖片閲讀教材,結合圖2.19“城市化進程示意圖”和“英國的城市化進程資料”,思考問題並完成表格: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資料:倫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擴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1)世界城市化的進程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動手設計表格:從城市化水平、發展速度、地域擴張趨勢和常見問題四個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階段的特點:

教師總結: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發展的差異

小組探究:對照圖2.19“城市化進程示意圖”和2.13中幾個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差異,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1)城市化的開始時間有什麼不同?

(2)目前各處與城市化的那一階段?

(3)近20年來,各國城市化的發展速度有何差異?

(4)各國城市化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5)概括髮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發展的差異。

教師總結: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進程》教學設計

環節三:課後作業

全班各自然小組依次為空氣污染調查組、水污染調查組、噪聲污染調查組、固體廢棄物污染調查組、光污染調查組、交通組、住房組、人口組、就業組、社會秩序組,調查連雲港市近年來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要求:

1、網絡蒐集或走訪調查。

2、圖文資料真實,且具概括性。

3、注意安全和中學生形象。

地理學習方法 篇三

高一地理學習方法短平快【1】

很多同學一提到地理就怕,考試一次,地理最差,下大力氣學習一陣,一考還是最差。其實,他們沒有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長期以來地理思維沒有得到培養,所以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理想。下面我總結一下地理的學習方法,希望能為同學們找到一個提高成績的捷徑,讓他們從殘酷的大學聯考備考中暫喘一口氣。

一、更新對地理學科的認識。

在大學聯考文綜試卷裏,地理是最難得一門,它跟歷史、政治的學習方法迥異,出題的形式呈現出多樣化,有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讀圖題,作圖題,還有簡答題。從適應大學聯考角度講,地理的學習方法和答題方法本身就比較複雜。另外,高中地理與國中地理聯繫十分緊密,國中地理知識不紮實,就很難適應高中地理學習,而整個中國的現狀是,國中地理教育嚴重不足,尤其是農村國中的地理教學更薄弱,有的找非專業的老師帶課,有的甚至就不開地理課,會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認為,這是高中學生普遍感覺地理難學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計劃補習國中地理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圖,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動手寫(或表達),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間分佈的學科,地圖可以容納無數的地理知識(或叫地理信息),學會用地圖,會使你的地理學起來很輕鬆;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學們必須理解地理原理,然後學會應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問題,這好比做數學題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樣;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點,要求同學們用專業術語來表達地理問題,所以平時要勤動手寫,要學習課本語言和老師的地理語言;地理試題是有一定的答題規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績,必須總結答題規律和答題技巧。下面我展開講一些地理試題的答題技巧。

1.要有答題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試題,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識、原理或技能解決它,否則,它就不是一道好題。這一思想是要告訴你,做地理試題時,不要東拉西扯,胡編亂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響因素,比如,影響氣候的因素;氣候的組成要素;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這類知識容易出問答題,我們可以用“要素分析法”來解決。第一,好好審題(用咬文嚼字的態度去審題);第二,寫出做題理論(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影響氣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選符合題意的信息(信息從材料中來,從學過的知識中來);第四,表達(用專業術語回答;若是簡答題,分條回答;先主後次;要注意是簡述還是詳細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學們要學會不斷總結答題技巧。如果你經常對某種類型的題目很苦惱,難道你就不想想辦法解決一下嗎?可以與同學們交流對策,也可以與老師交流對策,而不是,這次錯,下次錯,以後還錯。

三、上課要認真聽講。

不要指望着上課睡覺而課下背背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績,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課堂上認真聽課了,真正理解了,課下就不用再費大力氣去自學了。況且很多重要的知識和原理隱含在“活動”中,課本中根本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須認真聽課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課堂上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課堂任務。

老師上課設置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老師讓你在書上劃一下,你就沒有必要非把它寫下來;老師讓你必須動手用自己的語言去寫答案,你就不要只劃課本的原話;老師讓你們分組討論完成任務,你最好先不要單幹;老師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任務,你最好不要與其他同學討論。總之,不要自作聰明地偷懶,對老師佈置的任務大打折扣,這樣結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對平時的練習題有所取捨,不要搞題海戰術。

我們平時做的地理試題,充斥着大量的怪題、舊題、偏難的試題 高中政治,對同學們“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師,我們要擦亮眼睛,看清這些地理試題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資料編寫的很厚,內容總結的很多,其實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看似給人“很專業”的印象,其實是為了增加頁數,編書人和書商的利潤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試題是把課本中的某一句話拿出來考學生,大學聯考絕對不會這樣考!課本中某的一句話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是正確的,但是把它單獨摘出來就不一定正確了,這樣的題目我們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試題材料信息嚴重不足,根本與大學聯考題目的設計思想不一致,把學生當成博物學家來考!本人經常遇到一些錯題,它們在很多教輔資料中到處“遊蕩”,毒害着我們學生。

4.很多題目中的圖、表製作十分粗劣,根本經不起科學考究。

5.有些教輔資料為了充實內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題目拿來讓高一的學生做,無形中增加了難度,使本來就困難的地理學習和教學雪上加霜。

地理重要知識點 篇四

⑴ 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① 黃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 亞熱帶與暖温帶的界線;

④ 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温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

⑥ 河流有無結冰期的界線;

⑦ 農業水田與旱地、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⑧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⑵ 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 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 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

⑤ 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 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

⑦ 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

(思路:地形界線、氣候(氣温、降水、風)界線、植被界線、農業界線)

地理重要知識點 篇五

區域

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

⑴地理環境的差異:

①地理位置差異:位於 北緯30度 附近,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鬆嫩平原大致位於 北緯43-48度 ,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三角在 亞熱帶季風 氣候區,夏季高温多雨, 雨熱同期 ;鬆嫩平原在 温帶季風 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温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三角。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三角以 水稻土 為主,耕地多為 水田 ,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 低於 全國平均水平;鬆嫩平原 黑土 分佈廣泛,耕地多為 旱地 ,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 高於 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三角礦產資源貧乏,鬆嫩平原有較豐富的 石油 等礦產。

⑵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①對農業:長三角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 水稻 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鬆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 旱地 耕作業,主要種植 小麥 等,一年 一熟 。

長三角河湖水面較廣, 水產業 較為發達;鬆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佈較廣,適宜發展 畜牧業 。

②對工商業:長三角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户,對內外聯繫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 綜合性工業基地。鬆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 煤鐵石油 等資源發展 工業,成為我國的 重化工業 基地。

總結: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 面積 ,其內部的特定性質 相對一致 ,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

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

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以上對世界人口的增長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哦。

鐵煤石油的分佈: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佈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佈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

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佈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過上面對鐵煤石油的分佈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哦。

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淨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 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佈在北半球。

通過上面對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佈: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總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上面對地球上水資源的分佈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好好學習的吧。

土地資源

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土地資源的分佈:

温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温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佈地區。

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温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佈區。

地理課件 篇六

[教學目的]

1、能讀圖説明歐洲西部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特點,並能在圖上指出主要的島嶼、半島、海灣、海峽和內海

2、讀圖熟悉歐洲西部的主要國家的名稱和位置

3、瞭解歐洲西部實際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

4、瞭解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旅遊業發展最繁榮的地區並分析原因,熟悉本區主要旅遊景點的分佈

[教學重難點]

各國經濟發展概況、特點;繁榮的旅遊業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具準備]

歐洲西部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我們地球上有這麼一個地區,它的面積只比我國的陸地面積稍大,卻分佈着30多個國家,這個地區是世界上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大家猜一猜,這是哪個地理區域呢?

一、位置和範圍、國家

1、展示“世界地圖”,指出歐洲西部的範圍:即歐洲的西半部。

2、學生觀察‘世界地圖“,從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説明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按如下步驟進行:

(1)歐洲西部的北、南、西分別瀕臨什麼海或洋?

(2)歐洲西部的東面與什麼大陸相連?這種三面臨海,一面連陸的的分佈可稱作什麼?

(3)歐洲西部最南端的緯度大約是多少?最北端的緯度大約是多少?在五帶中大部分處於什麼温度帶?

(4)學生小結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特點

3、觀察“歐洲西部圖“,思考:歐洲西部的海岸線有什麼特點?這對歐洲西部的氣候和經濟有什麼影響?(討論)

4、引導學生在“歐洲西部地形圖”上找出歐洲西部的主要島嶼、半島、海峽和海灣及歐洲西部的主要國家

5、設問:歐洲西部各國,從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大多屬於何種性質的國家?

二、雄厚的經濟實力

1、引導學生閲讀P54圖2-26,設問:從圖表中可以看出歐洲西部的經濟在世界上處於什麼地位?

(過渡)歐洲西部作為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主要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2、學生閲讀P54文字,思考回答,教師小結:發達的經濟可以從工業、農業、發達的交通業等方面説明

3、一學生朗讀P55“閲讀”,瞭解歐洲部分國家的特色產業,教師結合有關資料適當補充説明。(見教參P77)

(過渡)歐洲西部發達的經濟還可以從其繁榮的旅遊業表現出來

三、繁榮的旅遊業

學生自讀,思考:

1、歐洲西部為什麼能成為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有哪些豐富的旅遊資源?

2、引導學生在地圖冊上熟悉歐洲西部主要的旅遊資源。

3、討論:歐洲西部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借鑑意義?

4、學生自讀P56“閲讀”,瞭解瑞士的自然風光和德國的啤酒節。

5、完成P56活動。

地理學習方法 篇七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恆星日、太陽日;時區、區時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温與氣壓的關係;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説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三、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

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聯繫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絡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繫,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絡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地理重要知識點 篇八

地形:

一、東亞:

1、總括:(1)東部沿海: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

(2)西部內陸:高原山地為主;

2、著名山脈:阿爾泰山(蒙古),崑崙山(中國),喜馬拉雅山(中國);

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國);

二、東南亞:

1、總括:(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佈,北高南低;

(2)馬來羣島: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三、南亞:

1、總括:(1)北:喜馬拉雅山南部;

(2)中:兩大沖積平原(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亞洲最大的高原);

2、著名山脈:西高止山(印度西部),東高止山(印度東部)

四、中亞:

1、總括:以丘陵平原為主;

2、著名平原:裏海沿岸平原(俄羅斯),圖蘭平原(烏茲別克斯坦);

3、著名丘陵:哈薩克丘陵(哈薩克斯坦);

五、西亞和北非:

1、總括:以高原為主,平原狹小

2、著名山脈: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爾及利亞),大高加索山脈(西亞,為亞洲和歐洲分界線),格羅斯山(西亞,伊朗);

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達米亞高原,

4、著名平原:尼羅河盆地和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