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詩歌鑑賞題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W

大學聯考詩歌鑑賞題多篇

江蘇卷 篇一

10.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説説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4分)

(2)“總為浮雲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0、(1)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蹟,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恆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

(2)比喻。①憂君王為奸邪所矇蔽,憂奸邪為非作歹;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

【解析】(1)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抓住關鍵詞“吳宮、晉代”,可知寫的是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時的情況。頸聯“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抓住關鍵詞“山、青天、水、白鷺洲”可知寫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後一句是今,目的顯而易見,古今對比,抒發作者古今興亡盛衰之感。

(2)結合作者經歷及詩歌內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辭手法,“浮雲”比成那些矇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長安,自己不得見長安,自然不會被統治者所重用。

浙江卷 篇二

16.閲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寂

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

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

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

蒼顏華髮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慢遲。

【注】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⑴此詩頷聯以 和 兩位被貶異鄉的古人自況,用典精當,對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並簡要賞析首聯在寫法上的特點。(4分)

【答案】

16.⑴屈原 白居易

⑵內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宦海浮沉的厭倦。

特點:①觸景生情,以蕭瑟悽清之景引發詩人的紛亂愁思;②以“羈緒”領起全篇。

川卷 篇三

12.閲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問題。(8分)

[雙調]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吳西逸①

春花聞杜鵑,秋月看歸雁。人情薄似雲,風景疾如箭。留下買花錢,趲入種桑園②。

茅苫三間廈③,秧肥數頃田。牀邊,放一冊冷淡淵明傳;窗前,鈔幾聯清新杜甫篇。

[注]①吳西逸:生平不詳,曾當過小官,終看破紅塵歸隱。此曲為歸隱前後所作。②趲:趕快。③苫:用草覆蓋。

(1)從歸隱角度看,這首元散曲寫了幾個層次?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4分)寫了兩個層次。前四句為第一層次,主要寫嚮往歸隱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陰如箭之歎,由鳥啼雁歸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後幾句為第二層次,主要寫嚮往中的隱居生活。其中又分為兩層,“留下”句至“秧肥”句為第一層,寫歸隱後的物質生活:“牀邊”之後的幾句為第二層,寫歸隱後的精神生活。

(2)這首元散曲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試作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分)①對偶,如“秋月”句對“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將“人情”比作“雲”,“風景”比為“箭”等;③誇張,將“風景”比為“箭”的同時又兼用了誇張的方法。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內容和表達技巧的鑑賞。第(1)問考查考生讀詩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要鑑賞詩歌,讀懂詩歌是最基本的,也是目前考生鑑賞詩歌的瓶頸。前四句寫景,抒發時光飛逝的情感;後四句寫事,抒發悠閒的田園生活。第(2)問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一直是詩歌鑑賞的重點,答題格式一般為:指出表達技巧,在詩歌中找到具體詩句,加以闡釋,再説表達技巧的效果。

這首元散曲一般的選本都有一個題目《歎世》。歎世,即慨歎不合理的社會現實。這類題材,往往有憤世嫉俗之意。此曲則着重在慨歎人生苦短,流光易逝,鼓吹急流勇退,及早歸隱,擺脱名利羈絆,求得閒適自在。這就給作品塗上了一層消極避世的色彩。但末句卻透露出作者其實並未忘情世事。

開頭兩句是説,春暖花開不久,杜鵑鳥就來送春了。秋月正好時,飛燕卻要回去了。這一聯形容大好時光之短促。動詞“聞”“看”,反映作者的觸景傷情。第三、四句寫人情世態變化之快,令人不可捉摸。前四句,概括地寫了歲月流逝,人生無常,人情冷暖,世事滄桑,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苦悶,也隱約地反映了作者對元代不合理社會的不滿情緒。同時,也為後面的正面鼓吹歸隱提供了依據,作了有力的鋪墊。

緊接着主要是歌頌村居生活,極力渲染歸隱的樂趣。不再付出買花的錢,趕緊走入種着桑樹的田園。住的是茅草蓋項的三間大屋,吃的是數百畝肥沃田裏長出來的糧食。牀邊放着書,悠閒地躺在牀上讀……其中表達了作者作者對陶淵明、杜甫的仰慕之情,流露出作者處於異族統治下未能積極用世,不得已退居田園的痛苦心理。

元代散曲中,“歎世”這一題目,往往包含着感歎人生和讚美歸隱兩個內容。此曲正是如此。在前四句中,重點是寫人生短暫、世途崎嶇。其表現手法是賦中有比,一、二句借物起興,直陳其事,看似寫景,實則在於暗喻。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鮮明。另外,這支曲子全部是對偶句,卻銜接緊密,轉換自然,並不顯得生硬。除此之外,應該注意其中還運用了誇張,如把將“風景”比為“箭”。

湖北卷 篇四

14、讀宋詞聯繫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8分)

臨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08年詩歌鑑賞題彙編(下)。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方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寫作背景】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於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後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⑴這首詞體現了侯蒙什麼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4分)

⑵《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上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侯蒙詞一樣,都運用了“夕陽紅”意象,但其象徵意義各不相同,請作簡要的比較。(4分)

【答案】

14、(8分)

⑴(4分)

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

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⑵(4分)

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徵個人的時來運轉,大器晚成。

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象徵歷史的滄桑變化。

遼寧卷 篇五

12、閲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後回答問題。(8分)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①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②。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雲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老師筆記《08年詩歌鑑賞題彙編(下)》。②澱:即藍靛,藍色染料。

(1)請各舉一例説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答案】12、(8分)(1)(3分)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泄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説新月“學”扇。(2)(5分)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到傍晚,又由地面轉到天空。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的;三、四句着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的。答出遠近順序的,給2分;答出白天夜晚順序的,給1分;答出靜動角度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解析】這首元散曲寫潯陽的景色。潯陽,即今九江市。長江流經此地這一段又名潯陽江。在一個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干極目,飽覽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興遄飛,發出了深情的詠贊。一上來就連用四個屬對工整的排句,鋪敍江天的景色,有如貼錦、刺繡一樣,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動人。萬里長江止息了它卷的驚濤,靜靜地向東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向出銀色的光澤,宛如平鋪着一條白色的綢帶。遠處的青山肅穆地矗立在江邊,蒼茫的夜色把它映襯得更加翠綠。

如果説一、二句描繪山水是從大處落墨,取神於靜穆的話,那麼三、四句則着眼於刻畫具體景物的動態美,使之大小相形,動靜相映,增加其層次和變化的美感。幾片征帆東去如箭,一泓山泉直瀉如電,這是多麼健捷的景觀啊。置身其間,能不令人神觀飛越嗎?“晚雲”兩句也是排偶句法,轉寫天際的秋色,同樣充滿了詩情畫意。晚霞收盡,天氣變涼,水氣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雖未團圞,卻也有欲圓之勢。因為團扇是圓的,用它來形容待圓之月,故曰“初學扇”。寫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輪到秋天的寵禽――鴻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際、目送征帆的當兒,回首北顧,只見一行塞雁隱現天際。它是那樣高、那樣遠,看上去宛如懸在雲端的一縷細線。當詩人把我們的目光引向無盡的碧天時,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這種結法韻味高遠,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尋味的。

從藝術手法上講,它採取大排偶法,將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齊地組織在一起,用所謂意象疊加的技法,直敍景物,不加評議。純用形象來感動讀者,征服讀者。在這一點上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