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詩歌題目鑑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2W

大學聯考詩歌題目鑑賞(精品多篇)

.解答分析: 篇一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大學聯考詩歌鑑賞試題 篇二

閲讀下邊一首唐詩,完成(1)——(2)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檞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徵鐸(duò):裝在車立刻的鈴。檞(jiě),又讀(xiè),樹名。枳:樹名,又稱臭橘、枸橘,開白花。杜陵:古縣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回塘:迴環曲折的池塘。

(1)前人評論“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聯為“意象具足,始為難得”。請結合全詩對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驛牆”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説出妙在何處。

答:(1)①這兩句詩用十個名詞構成,每字一個物象,合起來有無窮意藴。②這十個名詞所表現的都是具有特徵性景物,都表現出“早行”之“早”;寫早行的情景,繪聲繪色,如在目前。(“雞聲茅店月”,寫旅人在茅店中聞雞鳴而起身看天色,望見天空上有月就收拾行裝出門趕路;“人跡板橋霜”,原以為自己“早行”,誰知板橋上所積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跡——更有早行人)

(2)“明”原為形容詞,那裏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牆,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大學聯考詩歌鑑賞試題 篇三

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早梅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1)你覺得頷聯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為什麼?

(2)詩人早年曾熱心於功名,頗有抱負,然而科舉失利,時有懷才不遇之感。尾聯語意雙關,"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詩人這樣寫,含蓄地表達了什麼樣的意願?

答:(1)"一"字用得最好。梅花開於百花之先,已見其"早";而"一枝"又先於眾梅,就更顯示出此梅不同尋常,就更加突出了題中"早"字。(3分)(2)含蓄地表達了他不甘寂寞孤獨,期望能在明年(他年)應時而發,在望春台上獨佔鰲頭。(3分)

大學聯考詩歌題目鑑賞 篇四

1春夜洛城聞笛 / 春夜洛陽城聞笛

李白 〔唐代〕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

2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唐代〕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給予引薦。他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這層意思。這是一首干謁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遊長安,寫了這首詩贈當時在相位的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的賞識和錄用,只是為了保持一點身份,才寫得那樣委婉,極力泯滅那干謁的痕跡。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3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雁丘詞

元好問 〔金朝〕

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脱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巖沸騰,奔湧而出。正如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説:“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復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極處,具是何物,竟至於要生死相許?作者的詰問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引發出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謳歌。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偉。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昇華。

大學聯考詩歌鑑賞試題 篇五

閲讀下面宋詞,完成(1)—(2)題(6分)

減字木蘭花已卯儋耳春詞①

蘇軾

春牛春杖②,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注]①這首詞作於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時蘇軾謫居海南島儋耳(今儋縣)。②古時立春日習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謂之“打春”。下闋“春幡”,指旗幟;春勝,剪紙圖案,以示迎春。

(1)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的兩項是

A.蘇軾被貶至蠻瘴僻遠的“天涯海角”,填詞描繪故鄉春日習俗以排遣愁緒。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詩人將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親切。

C.“春幡”立於田頭,“春勝”遍於街肆,似見千人萬人喜慶春天的到來。

D.“一陣春風吹酒醒”,詩人無福消受“打春”的歡娛,借酒澆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見的雪花比擬海南的楊花,為他鄉“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詮解。

答:[][]

(2)按《文心雕龍》的説法,“同字相犯”是敗筆,而蘇軾的《減字木蘭花已卯儋耳春詞》(全詞共44個字)僅“春”字就出現7次。請指出這首詞使用“同字”的特點並簡評這樣用字的效果。

答:(1)AD(這兩項錯誤同源。蘇軾這首詞是記實抒情,不是追憶往昔。與其他謫官不同,蘇軾對異地風物不加排斥,他心胸開闊善於發現美、讚頌美。在我國詞史上謳歌海南之春,蘇軾開先河。)(共4分。選對一項得2分;多於兩項,本題不得分。)

(2)答案要點:①詩人將同一個字間隔重複使用。②“同字”,錯落有致,音調明朗,突出對“春”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共2分,每問1分。如對這段用字有非議,言之成理亦應賦分。)

從標題探尋詩歌的感情傾向 篇六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惟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於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穎立意表現了對牡丹花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此種憐惜之意、傷春之感從標題中的“惜”字可見一斑。

這類標題的詩歌還有《憫農》《傷田家》《春怨》《書憤》《哭晁卿衡》《懷吳中馮秀才》《桃林夜賀晉公》《汾上驚秋》等等。我們要找準凝聚詩人情感的那個字眼,看其詞性、成分、情感特徵、內容及涉及對象,從而準確把握詩歌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