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大學聯考語文詩詞鑑賞題及答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25K

2023年大學聯考語文詩詞鑑賞題及答案【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詩詞鑑賞題及答案 篇一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5分)

2010全國語文卷二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於皇 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説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2010北京卷

古風(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羣物秋,風飄大荒寒。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輝①,浮雲無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注:①徂輝:落日餘暉。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鴛鸞:傳説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四句,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激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百日將近、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鵷鸞 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010上海秋季卷

[越調]平湖樂

堯廟秋社

王惲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①絃聲鬥高下,笑喧譁,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注]①霹靂:琴名。

14.簡要描述堯廟社日中的村民活動。(2分)

15.對這首散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曲描寫堯廟社日活動情景,展現了當地的民風民俗。

b.“社壇煙淡散林鴉”暗示了村民舉行祭祀活動的季節。

c.“山如畫”描寫遠山明麗的風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動。

d.本曲用詞清新高雅,但是整體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羨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課本哪首詩中的詩句? 藉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分)[來

2010山東卷

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適逢商風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崑崙西。何時復回翔。但恨②處非位。愴恨使心傷。

[注]①商風:秋風。②愴恨:悲傷。

(1)詩中“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四句體現了“鳳凰”怎樣的品性?(3分)

(2)這首詩整體上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作簡要分析。(5分)

2010江蘇卷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的詞語。由送別季節可以聯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2分)

(2)

一、二兩句詩中“醉別”“江風引雨”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説明。(4分)

(3)

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雲:“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4分)

2010湖北卷

鵲橋仙?七夕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羣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注】爭:怎。

(1)對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此詞説“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而秦觀説“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請簡要分析二者所表達的感情側重點有何不同。(4分)

(2)此詞多處採用了對比襯托的藝術表現方法,請舉出兩例並結合作品賞析。(4分)

菩薩蠻 ?北固題壁

【清】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儂也替江愁,山山不斷頭。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畢竟笑山孤,能留儂住無?

(1)簡析“片帆如鳥落,江住儂船泊。”中“住”字的含義。(2分)

(2)詞的上闋説“儂也替江愁”,下闋説“畢竟笑山孤”,“愁”與“笑”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

雨雪曲 江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仕樑、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

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8.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麼意思?

9.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麼樣的情感?(6分)

閲讀下面的宋詞,根據提示,完成賞析。(7分)好事近① 陸游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詞寫於作者54歲時東歸江行途中。(1)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本站§ ”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4分)

(2)簡析下片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3分)

暮① [唐]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鬆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佔。

8.詩人為什麼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答:

【試題答案】

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鄉,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願望難以實現形成巨大反差。

【試題考點】 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鑑賞評價)【試題解析】

本題在鑑賞過程中,不但要細讀本詩,瞭解詩人境遇、主觀志向,明確註釋中點明時局背景,還要做到知人論世,根據平時所學習的杜甫的詩歌,瞭解杜甫的終生志向,然後進行綜合思考,才能不遺漏要點。

9.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4分)

答:—————————————————————————————————— 【試題答案】

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爭;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送人歸京師① 陳與義②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落日夢悠悠。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注】①京師: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陳與義:南宋初年愛國詩人,河南洛陽人。(1)指出詩中“子規”意象的含義。(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難歸的悲傷。

【解析】本題難度不大。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傳説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課文中經常提及“子規”這個意象。如“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踏莎行》),“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望帝啼鵑”(《竇娥冤》)。

(2)詩中“故園便是無兵馬”與“猶有歸時一段愁”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因為在詩人看來,即便故園沒有戰火,但國土淪喪,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歸京時,觸景生情,心中難免生出一段憂國之愁。

陳與義①

瀟瀟十日雨,穩送祝融②歸。燕子經年夢,梧桐昨暮非。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袞袞繁華地④,西風吹客衣。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於政和八年

(1118),當時作者正閒居京城等候授職。②祝融:火神,這裏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裏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8.第二聯兩句詩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5分)

答案:秋已來臨,燕子將要南歸,一年恍若一夢。梧桐經一場雨打,已與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達了自己懷舊、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為“燕子將要南飛,想到一別就是一年,以後對舊巢只能在夢中見到”,也可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頷聯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確傳統意象燕子、梧桐的含義是答題關鍵。“燕子經年夢”較難理解。9.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是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説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答案:同意。雖然詩題是“雨”,但作者卻不是正面描寫雨勢、雨景,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寫雨,這就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離”的含義:“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終體現在題目上,通過動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覺到雨;“若離”體現在詩中沒有直接點出“雨”,但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間接寫。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

因脱水邊屨,就敷巖上衾。

但留雲對宿,仍②值月相尋。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於金陵(今南京)。

仍:又。

22.簡析第三聯中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3分)

23.詩人為什麼認為“悲蟲”也會有“好音”?結合全詩簡要解析。(3分)

22. 運用擬人手法,請人把“雲”、和“月”人格化。詩人慾和白雲對宿,又逢明月向尋,寫出在定林流連忘返的愉悦心境。

23. 詩人罷官後,寄情自然,認為只要超越凡塵,便能隨處得到自己的快樂,即使悲鳴的蟲聲也是美妙的音樂

減字木蘭花 向子湮

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真香妙質,不耐世間風與日。着意遮圍,莫放春光造次歸。【注】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號薌林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縣)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蔭補官。徽宗宣和間,累官京畿轉運副使兼發運副使。高宗建炎處任遷江淮發運使。素與李綱善,李綱罷相,子湮也落職。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圍潭州,子諲率軍民堅守八日。紹興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對秦檜議和,落職居臨江,其詩以南渡為界,前期風格綺麗,南渡後多傷時憂國之作。有《酒邊詞》二卷。(1)“斜紅疊翠”一句,“紅”“翠”和“獻”字對春景的描寫各有其妙,請簡要分析。(4分)

(2)詞人抒發了怎樣的傷感之情?

“紅”“翠”點明瞭花葉的色彩,以紅借代花,以翠借代葉,含蓄而形象。“斜”“疊”描寫花葉的形態,“斜”描寫花朵的多姿,“疊”凸顯了枝葉的茂密。(2)(4分)

既有對自然“風與日”摧殘百花的傷感,又有對社會“風與日”摧殘百花所喻君子的傷感。

大學聯考語文詩詞鑑賞題及答案 篇二

大學聯考語文二輪複習專題訓練古代詩詞鑑賞

2008年4月24日

1.閲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絕句 石柔①

來時萬縷弄輕黃,去日飛球②滿路旁。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遠離故土,輾轉仕途,曾任密州教搖。②飛球:楊樹籽

(1)聯繫詩意,談談詩人抒發了什麼情感。

答:

(2)對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選你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詩歌簡要賞析。

答:

參考答案:

(1)詩人借楊花的隨風飄蕩,不能自主,抒發自己離別家園,往來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詩人借殘春飄蕩的楊花,抒發了自己輾轉仕途的無奈和鄉思。(2)在借物(景)抒情、對比烘托、通感上任選一點賞析即可。①詩人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楊花的隨風飄蕩,不能自主,比喻自己離別家園,往來仕途不得安寧。將旅愁離情融合在具體形象之中,貼切感人。②對此烘托:“來時”與“去日”的對比,更突出了駐留時間的短暫,奔波的辛勞。楊花“一春忙”與我“更飄蕩”的對比,更加顯得深沉感人。③通感:顏色無輕重,但能在人們心中有輕重感。濃重的顏色會使人感到沉重。而楊花的黃色淡到若有若無時,便給人“輕飄飄”的感覺。詩人運用通感的手法,用觸覺來描寫視覺感受,突出楊花隨風飄蕩的不能自主的無奈。(或答:此處的“黃”借代楊花。楊花隨春風飄蕩,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一個“輕”字便可體現出這樣的一種感覺。)2.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絕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1)“燃”字狀物寫景,妙在何處? 答:

(2)“又”字有何意味? 答:

(3)本詩運用了什麼手法?試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

(1)“燃”字以火的燃燒寫花的鮮豔無比,表現春光之美好(重在加點詞)。(2)暗指其滯留異鄉時間長(或身在異鄉已不是一年兩年了)。年年因春而生離鄉之愁(或思鄉而不得歸的愁苦)。

(3)襯托或反襯或以樂景寫哀情先寫春光美好,以突出後兩句所表達的思歸之情。3.請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從軍行 陳羽

海邊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1)聯繫全詩,説説一、二兩句環境描寫的作用。答:

(2)

三、四句意在寫人卻説“不見人”,説説作者是怎樣來寫人的? 答:

(3)第四句中“直上”兩字用得好,好在哪裏? 答:

參考答案:

(l)

一、二句對環境的描寫,突出了自然環境的惡劣,用濃重的氛圍映襯從軍將士無所畏懼的精神風貌。(2)作者用“橫笛”、“紅旗”來指代人,先寫“橫笛聞聲”,後寫“紅旗直上”,在壯美的背景上凸現行軍將士的昂揚鬥志。

(3)“直上”兩字,是動態描寫,使畫面顯得生機勃然,顯示了將士們高昂的士氣,一往無前的精神。4.閲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峯近,牀底鬆聲萬壑哀。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注:甘露寺是我國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於三國吳時,在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上,面對長江,相傳建寺時露水適降,因而得名。

(1)、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答:

(2)這首詩在表達技巧的運用上很有特色,請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

答:

參考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處的地勢為立足點,描繪了山川的雄偉壯闊。開頭寫小小的枕頭卻裝着浩然的雲氣,而由於雲氣,遙遠的千山萬峯也近在身邊了;低矮的木牀下面卻響着松濤之聲,而由於鬆聲,彷彿千溝萬壑的風聲也都響在耳邊了,這表現了崇山峻嶺的雄偉。至於“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更是突發奇想的神來之筆,以寫“銀山拍天”浪之大,以“開窗放入”寫江之洶湧。作者正是以這樣開闊的境界、宏大的氣勢抒發作者豪邁、進取的情懷。

(2)虛實結合。前兩句瀰漫山巔雲氣直入枕中是實寫,然而這卻讓人覺得好像千峯在側,松濤就在牀下轟鳴,讓人覺得如臨萬壑之中,這是虛寫。在這裏,千峯萬壑給人藝術體驗之真,把人帶入驚心動魂的藝術境界。詩歌后兩句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塑造了一種豪壯、崇高之美。為了欣賞那銀山般的浪濤壯觀,領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河氣勢,索性打開窗子放長江入室,以盪滌心胸。5.閲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村 居 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

(1)

一、二兩句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

(2)動靜結合的寫法是這首詩的特點,請結合詩歌簡要賞析。

答:

參考答案:

(1)描繪了流水繞田,青竹繞籬的寧靜的田園風光和榆錢落盡,槿花殘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達了詩人悠閒寧靜而又略帶清愁的心境。

(2)

一、二兩句主要描寫綠水、田地、翠竹、屋籬、榆樹、槿花等靜景,三、四兩句主要描寫了行步遲遲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鴉等動景,前後動靜結合,烘托出了寧靜平和的氛圍。6.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明發房溪二首(其一)楊萬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轎上蕭蕭忽雨聲。卻是鬆梢霜水落,雨聲那得此聲清。

⑴詩中哪一個字能概括全詩的意境特點?為什麼?

答:

⑵這首詩的敍寫曲折有致,請作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

⑴“清”。一個“清”字,不但晶瑩澄澈,而且還帶着泠泠清韻,呈現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⑵晴天突然聽到雨聲,意外轉折引起懸念。詩人卻把晴日雨聲的謎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後又在這基礎上,回過頭去將“霜水”聲與一般的“雨聲”作比較,引出第四句來。這就使詩意多了一層曲折,詩境也顯得更為深邃。

7.閲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下列問題。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麼? 答:

(2)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答:

參考答案:

(1)①“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②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③“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言之成理亦可)(2)①第三聯運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②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對即可)8.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對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香菱説:“想來煙如 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 這景的。”你認為香菱對這兩句詩的體味有沒有道理,為什麼?

答:

(2)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賞析。

答:

參考答案:

(1)有道理。因為詩歌的意境不僅指詩所描繪的寄寓着詩人情思的生活圖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畫外之情。理解意境,讀者必須展開想像,聯想,於頭腦中再現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產生身臨其境之感。(2)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內心孤苦無依,對不能完成使命的一絲憂鬱之情。9.閲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1)(2)題。長安秋望 杜牧①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②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注】①杜牧:晚唐詩人。②南山:終南山。③外:上

(1)虛實結合是本詩的在大特點,請你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答:

(2)這首詩寫出詩人怎樣的精神性格? 答:

參考答案:

(1)答:高遠寥廓的秋空和南山是實寫,秋色是虛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一句,作者通過具體有形的南山,襯托出了抽象虛泛的秋色。(將有形之山與無形秋色兩相比高)以虛是實,虛實相生。不但寫出了南山的峻拔,具體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也寫出了它的氣勢精神。

(2)答:詩人在寫出長安高秋景色的同時寫出了詩人的精神性格。高遠、寥廓、明淨的秋色,實際上也正是詩人胸懷的象徵與外化。特別是詩的末句,賦予南山現秋色一種的動態,這就更鮮明地表現出了詩人峻拔向上的性格氣質。

10.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1)(2)兩小題。浣溪沙 秦 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鈎。

(1)這首詞表現了詞人什麼樣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答:

(2)“自在飛花輕似夢”一句是個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詞賞析》中將其稱為“奇喻”,請你説説,這個比喻“奇”在何處? 答:

參考答案:

(1)第一問:淡淡的憂愁。第二問:是通過“輕寒”“曉陰”“淡煙”“絲雨”“如夢的飛花”等這些詞語(或物象)表現出來的;通過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表現出來的。

(2)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説。第一,“飛花”和“夢”本來不相似,無從類比。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美”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兩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成一體,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説,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裏卻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説夢似飛花,而説飛花似夢,也同樣很新奇。11.閲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虞美人 宜州見梅作① 黃庭堅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闌風細得香遲,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②。平生個裏願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注:①此詞為黃庭堅被貶至地處西南的邊地宜州後所作。②《太平御覽.時序部》:“宋武帝女壽陽公主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1)這首詞寫梅花很有層次,請結合上闋簡要分析。答:

(2)請簡析下闋“玉台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兩句所運用的表達技巧。答:

(3)作者“老盡少年心”了嗎?為什麼?請結合全詞説明理由。答: 參考答案:

(1)作者先邊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寫夜晚微風中傳來梅花幽香,最後寫早晨梅花開滿枝頭。由“梅破”到“梅香”再到“開遍”,作者很有層次地描寫了梅花。(2)展開想像,化用壽陽公主的典故以擬人手法表現梅的姿容。

(3)沒有,從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闋傳達了邊地見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闋化用典故表現自己的浪漫情懷(寄託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兩句主要抒發了詩人失意後的豁達之情。

12、閲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①斷腸天②。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垂柳

唐彥謙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鬥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③學不成。

【註釋】① 樂遊苑:長安東南名勝,地勢很高,可俯瞰長安全城,是當時仕女節日遊賞之處。②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既銷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搖。③“餓損纖腰”:暗含“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

(1)古典詩歌講究煉字。前一首詩中的“逐”字和後一首詩中的“絆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答: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柳”的形象?請簡要分析兩首詩中的“柳”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

答:

參考答案:

(1)本是東風吹得柳枝飄拂,用“逐”字則説是柳枝在追逐東風,變被動為主動,更加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機。唐詩“絆惹”用法同李詩“逐”字,本是春風吹柳,卻説柳枝有意撩逗春風,表現出垂柳的調皮與風情萬種。

(2)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華得意反襯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託了作者的遲暮之傷與沉淪之痛。後一首,一、二句先極寫垂柳之美,三、四句筆鋒一轉,聯想到“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故事,託物寄意,巧妙地諷刺了世人以善於窺測皇帝意向為能,極盡逢迎諂媚之能事的醜惡現象。13.閲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渡湘江① 杜審言

遲日②園林悲昔遊,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絕句漫興九首

(一)杜 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即遣花開深造次③,便教鶯語太丁寧。

【注】 ①杜審言在唐中宗時曾被貶到南方極為偏遠的峯州,本詩寫在這次流放途中。②遲日:春日。③造次:匆忙。

(1)請具體解説詩中“邊愁”與“客愁”。答:“邊愁”: “客愁”:

(2)《渡湘江》中“今春花鳥作邊愁”句和《絕句漫興九首

(一)》中的“即遣花開 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句在情與景的表現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請作簡要賞析。答:

參考答案:

(1)“邊愁”是因個人的不幸遭遇而產生的悲思愁緒,今昔對比,思念京國。“客愁”則為詩人客居他鄉的遊子之愁。

(2)兩詩都將“花鳥”人格化,並運用了“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中,更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春日花鳥本為娛人之物,《渡湘江》中鳥語花香在詩人心目中只構成了遠去邊疆的哀愁;《絕句漫興九首

(一)》中,詩人見花開,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則嫌其過於丁寧。14.閲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荊楚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李白詩的最後兩句,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請談談你的理解。

(2)請結合詩歌分析這兩首詩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處。

參考答案:

(1)畫面:碧空,孤帆漸行漸遠,直到天盡頭再也看不見;只看見長江水流向天邊。情感:友人離去之後悵惘與失落這兩句詩寄情於景,情景交融。

(2)這兩首詩均表達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李詩以遠眺碧空,長江孤帆之景間接抒情或借情抒情,孟詩除了借想象日暮征帆泊於何處間接抒情外,還有“天涯一望斷人腸”的直接抒情。15.閲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黃氏延綠軒 [明]高啟

葱葱溪樹暗,靡靡江蕪[注]濕。雨過曉開簾,一時放春入。[注]蕪,叢生的草。

(1)“葱葱”、“靡靡”兩個疊音詞有什麼作用?

答:

(2)“一時放春入”表現了怎樣的情景?

答:

參考答案:

(1)寫出春雨後水邊草木之貌;富有韻律感,增強表達效果。(2)表現了春光濃重,撲面而來,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16.閲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蘇幕遮 草 梅堯臣

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後江天曉。獨有庾郎①年最少,窣地春袍②,嫩色宜相照。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注】①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橫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樑東宮講讀”。②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級官員穿的青色章服。

(1)“嫩色宜相照”一句在詞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請作簡要賞析。

答:

(2)綜觀全詞,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

參考答案:

(1)①以青青春草襯托初入仕途的年輕人躊躇滿志英姿勃發的風采;②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輝,巧妙地把寫景和寫人貫通起來,使全篇內容和諧自然。③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機逼人,與下闋暮春之草的淒涼衰敗形成強烈對比。

(2)①寫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達了惜春之情。②寫少年得志,草怨歸遲,表達了對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歸之意。

17.閲讀下面兩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鷓鴣天 賀 鑄

重過閶門①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②,舊棲新壠兩依依。空牀卧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注】①閶門:蘇州西門,詞人舊居。②晞:曬乾。

(1)這兩首詞同寫對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懷念。蘇詞上闋有“無處話淒涼”一語,賀詞上闋雖無“淒涼”二字,卻無一語不淒涼,説説《鷓鴣天》上闋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2)這兩首悼亡詞都寫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説説兩首詞采用的不同寫法是什麼,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參考答案:

(1)《鷓鴣天》上闋先寫自己重歸故地,物是而人非,“為何不能同歸”的感歎表達出作者悲從中來又無可奈何的傷感之情;又以“梧桐半死”和“鴛鴦失伴”“為喻。將自己喪偶之痛和老來孤獨之境表現得分外悲涼(由重歸故居的感受切入,“比”的手法的運用,能結合詞意闡述清楚即可)

(2)蘇詞通過夢境來寫人,描繪出妻子對鏡梳粧、見到久別的丈夫喜極而泣的情景,表現了夫妻間生死不渝的恩愛之情。賀詞通過細節來寫人,追憶妻子深夜為自己補衣的情景,表現了貧賤夫妻患難與共之情。18.閲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浣 溪 沙 蘇 軾

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注]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州時期,於宋神宗元豐五年三月遊蘄水清泉寺時所作。⑴詞的上闋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回答。

答:

⑵詞的下闋以景取喻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請簡要分析。答:

參考答案:

⑴寫出了清泉寺優雅清新的風光和環境,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愉悦心情。

⑵作者以“門前流水尚能西”體現出作者自強不息、積極樂觀的精神以及希望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歎。19.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兩題。菩薩蠻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陽裏,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空,出牆紅杏花。綠揚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1)簡要分析“溪山掩映斜陽裏,樓台影動鴛鴦起”在景物描寫方面的特點。答:

(2)“出牆紅杏花”一句中哪個詞用得好?為什麼?讀這句詩你聯想到了哪個有名的詩句? 答:

參考答案:

(1)首句寫斜陽映照着溪山,屬遠景、靜景;次句寫微風吹來青山樓台的倒影飄蕩起來,對對鴛鴦在溪中嬉戲,屬近景、動景。整個畫面有遠有近,動靜結合,富有立體感,富有活力。

(2)“出”字用得好,以“出”字形容紅杏花,使杏花富有勃勃生機,意味雋永。聯想到南宋葉紹翁《遊園不值》詩中的名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或者“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舉出一句即可。)

20.閲讀下面晏幾道的兩首詞,然後回答問題。臨江仙 晏幾道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説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鷓鴣天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1)兩首詞在時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請作簡要分析。答:

(2)兩首詞抒發的情感有何不同?請作簡要分析。答:

(3)簡析“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兩句詞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答:

參考答案:

(1)不同,《臨江仙》上片寫現時“春恨”,下片追憶當年初見小蘋及“當時”的情景,採用的是倒敍;《鷓鴣天》採用的是順敍,上片寫當年佳會,過片寫別後思念,結尾寫別後重逢。

(2)《臨江仙》表現的是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同時抒發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鷓鴣天》上片表現當年歡聚時豪情歡暢,逸興飛揚。下片表現的是重逢後的驚喜之情。

(3)反襯。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雙飛來反襯愁人獨立,無情之燕猶得雙飛,有情之人反而獨立,令人惆悵不已,從而構成了一個悽豔絕倫的意境。21.閲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問答問題。別滁① 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注]①作者於慶曆五年(1045)八月貶為滁州知州,做了兩年多地方官。慶曆八年改任揚州知州,滁州父老親故為作者餞行,本詩即寫當時情景。

有人説這首離別詩的感情基調是樂觀開朗的,你認同這種説法嗎?為什麼?請結合全詩作具體賞析。

答:

參考答案:

認同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樂觀開朗的。詩一開頭就寫明媚的景物,渲染餞行時的熱烈氣氛,為全詩定下了樂觀開朗的基調。後來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樣開懷暢飲,不願管絃演奏離別的曲調,表現了樂觀豁達的情懷。

22.閲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注],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注]“玉勒雕鞍遊冶處”指丈夫所在之處。

(1)本詞哪一句最能表現庭院之深?是怎樣表現的? 答:

(2)怎樣理解“無計留春住”中的“春”字?本詞抒發了詞中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感情? 答:

參考答案:

(1)“簾幕無重數”是寫庭院之深。作者不直接説庭院到底有多深,而是用一重又一重的無數重簾幕間接表現庭院的無比幽深。(2)“春”既是自然之春,也指女子的芳華。本詞抒發了女子感傷春天與芳華將逝、思念丈夫、連無情之物都報以深深的傷感之情。

大學聯考語文詩詞鑑賞題及答案 篇三

《大學聯考詩詞鑑賞專題——意象意境》教學設計

詩詞鑑賞題是大學聯考語文試卷中難度最大的題目之一,也是我們常常感到困惑的一道題。做題時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拿到一首詩後,讀不懂;或者讀懂了,卻不知道如何下筆去答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對大學聯考試卷中的詩詞鑑賞題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要想在大學聯考中拿到這道題的分數,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我們首先了解大學聯考考綱關於這個知識點的要求。

一、大學聯考考什麼?

《考試説明》對詩詞鑑賞評價能力的要求是: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遵循這一要求,大學聯考對於詩詞鑑賞題會有如下七個常見出題點:

從重點字詞處設題,要求分析重點字詞;從關鍵語句處設題,要求讀懂關鍵語句 從抒情意象處設題,要求把握抒情意象;從意境氛圍處設題,要求體味意境氛圍 從內容情感處設題,要求理解情感主旨;從風格情調處設題,要求琢磨用詞特點 從表達技巧處設題,要求品味表達構思

由此可見,意象意境是大學聯考詩詞鑑賞題的重點出題方向之一。這節課,我們就詩詞鑑賞複習專題中的意象意境這一知識點來作分析。

二、意象意境分析講解

同學們,我們對意象意境並不陌生。那我們首先來談意象。大家能從學過的詩詞中舉例説説你對意象的理解嗎?

(學生舉例談意象,教師引導,這些意象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非常好,看來大家對“意象”是有感知的。那麼,我們又如何理解“意境”呢?(學生談)簡單的説,意境就是意象的疊加,就是詩詞中營造的氛圍。下面,我們共同看一首詞,來分析這首詞中的意象意境。卜算子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讓學生先看,然後請學生齊讀,來熟悉詞作內容。)(學生分析,詞中有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詞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沙洲”等就是意象。這些意象結合起來構成了孤獨、淒涼的氣氛,表達了作者孤高自賞,不願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度,這就是意境。

好,經過剛才同學們的分析,我們對意象意境已經有了比較具體的理解。下面,我們來對它下定義。

“意”——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詩詞中的物象、形象。

意象是指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是詩人感情的載體。(請同學們齊讀概念)

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詩人主觀的“意”與客觀的“境”的有機統一。(請同學們齊讀概念)

理解了“意象意境”,我們還要儲備一些相關的知識以備做題之需。比如,我們可以用小詩的形式來總結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古詩詞常見意象小結

鬆梅竹菊寓高潔,借月託雁寄鄉思。杜鵑鷓鴣啼悽悽,梧桐葉落透悲意。

別時長亭柳依依,落花流水傳愁緒。烏鴉燕子系興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在這首詩裏,我們可以看到鬆、梅„„等一系列常見意象,以及這些常見意象在詩詞中表達出來的比較固定的感情。請同學們來齊讀。

對於意境,我們也要積累一些常用詞,比如: 常見意境術語舉例

雄渾壯麗 壯闊蒼茫 蒼涼悲壯 閒適恬淡 明麗清新 蕭疏悽寂 幽僻冷寂 清冷幽靜

這些術語都是我們在做題時經常會選用的,希望大家能夠記下來。

三、大學聯考相關試題分析及解題技巧概括 在大學聯考中,詩詞鑑賞題往往會綜合考查考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就意象意境來説,命題往往有以下特點。【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

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請分析詩中的景與情。

對於這樣的發問,我們該如何思考呢? 【答題方法點撥】

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個方面缺一不可。那我們怎樣把這三個方面體現到我們的答題中呢?(請同學説)

1、找出描寫詩歌形象的詞語;

2、概括形象特點;

3、理解形象中寄予的作者的情感。

接下來,我請同學們做一道大學聯考題。把你剛才所掌握的知識用到答題上。

1、閲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卷1)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説:“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教師可以先大致分析,然後請一位同學到講台上做題。)

讓學生評價黑板上同學寫的答案,教師幫助修改,然後給出標準答案。總結答題步驟。具體答題步驟可以概括為: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描圖景)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點氛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夠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析感情)

好,再來分析一道大學聯考題,看看剛才我們總結的答題技巧是否還適用?

2、閲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廣東大學聯考語文試題)江 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雲”、“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分析)按照剛才總結的答題步驟,我們應該:

第一步:描圖景,可是我們會發現題幹中已經明確告訴了我們二、三聯中的意象,這一步“再現畫面”可省略。

第二步:點氛圍,首先我們來看詩歌的第二聯,“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片雲在高遠的天空中更顯孤獨,孤月在漫漫長夜之中更顯淒冷。所以,“片雲”和“孤月”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淒涼、冷清的氛圍。

第三步:析感情,在這種淒涼、冷清的氛圍之中,詩人由遠浮天邊的片雲、高懸永夜的孤月,聯想到了自己,彷彿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可見,作者流露出來的是內心的孤獨苦悶之情。

我們再來看第三聯,“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落日”、“秋風”似乎也有淒涼之感,但是,聯繫“心猶壯”、“病欲蘇”,我們感覺到的更多的是淒涼之外的雄壯、開闊、豁達。所以,在這兩句詩裏,“落日”、“秋風”營造了一種雄壯、開闊的氛圍。

第三步:析感情,在這種雄壯、開闊的氛圍之中,作者“心猶壯”、“病欲蘇”,這自然會讓我們想起曹操的詩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因此,詩人表達的又是一種樂觀曠達之情。【答案】:(題幹要求緊扣幾個意象分析,步驟一“再現畫面”可略去)“片雲”“孤月”營造了一種淒涼冷清的氛圍(步驟二),流露出作者內心的孤獨苦悶之情(步驟三);“落日”“秋風”營造了一種雄壯開闊的氛圍(步驟二),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步驟三)。

看來我們總結的答題步驟在這道題上同樣適用。好,請同學們用這種技巧再來解答2008年山東省大學聯考卷中的詩詞鑑賞題。

3、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2008年山東省大學聯考卷)畫 堂 春 秦觀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①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闕的景物描寫是如何表現無奈之情的?請作簡要分析。

同學們可以根據平時的習慣,前後結合成小組自由討論,共同作答。然後把你想好的答案寫下來。

(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寫,請學生評價給出得分。)

(教師點評)從同學所寫的答案來看,大家已經注意到答題步驟了,而且做題也越來越規範了。非常好!通過這節課,我們掌握了意象意境的相關知識和該類試題的答題技巧。當然,要想在大學聯考中拿到這道題的高分,還需要多練習,在練習中熟練技巧,獲得提高。請同學們課下完成材料上印的兩道課外拓展題。

4、閲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2008年天津大學聯考卷)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詩的後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答案】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採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閒適的心情。

5、閲讀下面兩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遼寧省大學聯考卷)江寧夾口三首(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黃昏,小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船應有去年痕。舟 下 建 溪 方維深

客船收浦月黃昏,野店無燈欲閉門。側出岸沙楓半死,系舟猶有去年痕。兩首詩的首句均用了“月黃昏”三個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請問,兩詩藉此營造的是一種什麼氛圍?表達的又是怎樣的心緒?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答案】“月黃昏”三字為兩詩營造氛圍,表達心緒定下了基本基調。客船、“無燈”野(小)店、半死楓樹,這一切都籠罩在昏黃的月光中,暗淡朦朧,營造了一種悽迷、蕭索、沉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孤寂暢旺的心緒。

希望同學們在訓練中有所收穫,取得實效!

大學聯考語文詩詞鑑賞題及答案 篇四

1、學習目標

大學聯考語文詩詞鑑賞複習

本部分共選詩詞25首。其中古典詩13首,現代詩5首(包括外國詩1首),古典詞5首,賦1首,曲1首。通過者25首詩詞,賦,曲的學習,1,要掌握詩詞的主要寫作特點;2,提高閲讀欣賞詩詞歌賦的能力;3,掌握有關詩詞歌賦的作家;

2、學習建議

要認真閲讀課文中所選的詩詞,要在讀通,讀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誦的詩詞必須要背誦,通過讀通讀懂所選的詩詞,在此基礎上來理解掌握詩詞的寫作特點。

對於詩詞的一些經常使用的寫作手法,如比興,借典故抒情等,要重點掌握。對每篇詩詞後面的“提示”要認真研讀,因為“提示”是我們掌握此首詩詞的“綱”,十分重要,切不可詩詞還沒有讀熟,“提示”還沒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題,這樣就會本末倒置。

在讀熟詩詞,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礎上,再適當地多做些練習題,來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3、學習的難點與重點

每首詩詞的學習要點與難點,見每首詩詞的講解。詩詞總的學習要點與難點有如下幾方面:

掌握詩詞的特點:以豐富的情感表現生活;對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語言凝鍊,富於形象性,富於節奏美與韻律美。

古典詩歌分類

律詩:每首詩八句的為律詩;每句五個字的為五言律詩,每句七個字的為七言律詩;絕句:每首詩四句的為絕句;每句五個字的為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為七言絕句;楚辭:楚國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詩中常用語氣詞“兮”。樂府:樂府作為一種詩體,是由漢代專管音樂的機構“樂府”而來的。漢代以後襲用樂府舊題,如李白的《行路難》;唐代白居易發起新樂府運動,寫當代的事情,叫新樂府,如《杜陵叟》。

歌行體詩:唐代以後,出現古體詩,又叫古風;形式比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詞:

詞牌:每種詞調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稱,叫做詞牌,如“虞美人”“八聲甘州”“聲聲慢”等等。在初期詞牌名和詞的內容經常有關聯,到了宋代,詞牌名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關聯,為了點明題目,有的詞另有題目,如蘇軾《江城子》,題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詞大致分為兩派:

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蘇軾,辛棄疾;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兩種文體:一種是“散曲”,屬於詩歌一類;一種是劇曲,又叫雜劇,屬於戲劇一類。

“散曲”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小令”相當於詞中的一首小令,“套數”是由若干曲子組成的大篇作品。“帶過曲”小令完後,作者還有話要説,再選一個宮調相同的曲調繼續寫,並在兩個曲調之間用空格隔開。

(5)賦:是一種半詩半文的文體。主要特點是鋪陳事物。如蘇軾的“赤壁賦”,講究文采,對偶,韻律,常採用主客對答形式。

賦的分類:分為騷體賦,漢大賦,抒情小賦,騈賦,文賦。

(6)比興:比興是一種表現手法,在詩詞中運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興之辭”。比興往往連用,簡單的説,比興就是借與主體事物有關的事物起筆,引出並展示主體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強作品的表現力。如“氓”,“行路難”,“無題”,“摸魚兒”等等。

(7)用典:用典是一種修辭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如“摸魚兒”“短歌行”“行路難”“破陣子”“長亭送別”等都大量運用用典的修辭手法。

《氓》(重點詩詞)《作家作品》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詞總集,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詩詞。共305篇。全書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多為民歌;雅多為貴族的作品;頌多為宗廟祭祀的詩。

《氓》是一首抒情敍事詩,屬於“棄婦詩”。<<課文講解>>一,本文主旨

本詩通過一個女子由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經過,表現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當時男女的不平等,廣大婦女遭受欺凌和被損害的社會現實,也表達了婦女們對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種抗爭。

二,詞語解釋

1,匪來貿絲。匪:非;貿;買。2,體無咎言。咎:不吉利。3,自我徂爾。徂:到。嫁給。4,女也不爽。爽:差錯。5,士也罔極。極:準則。6,秋以為期。以秋天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經違背了誓言,不念舊情,也就算了吧。三,課文串講

全詩共分為六個層次。

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對愛情,婚姻的認識;(4)女子婚後多年被棄,對氓的譴責;(5)回憶婚後的生活,及被棄後的感傷;(6)回憶與氓從小相好,指責氓的負情,表示決裂。

《學習要點》

掌握本詩的基本情節和敍事的層次。

本詩基本情節是女主人公與氓戀愛,訂婚,結婚,婚變,到女主人公被拋棄回家。完整地敍述了一個婚姻悲劇。

簡析女主人公與氓的性格特徵。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誠,善良,忠貞,勤勞,堅毅;氓的性格特徵是卑鄙無恥,兇狠虛偽,反覆無常。掌握運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點。運用對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表現在人物本身思想行為的對比。氓的言行,以結婚為界,表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婚前,“信誓旦旦”,騙取了女子的愛情;婚後,則“至於暴矣”。在對比中,揭露了氓的虛偽,自私,兇狠的性格特徵;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徵,已被遺棄為界,婚前,嫁後,都對氓忠貞不渝;當遭到遺棄後,她認識到了氓的本質,性格變得理智,成熟,堅強。

表現兩人之間的對比。對比的核心是雙方對婚戀的態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於成婚。婚後,女子任勞任怨,操持家務,對氓忠貞不渝;而氓則用情不專,負心背誓,遺棄了妻子。

4,重點掌握賦,比興的運用。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鋪陳事實,直抒胸臆。全詩,從相識,初戀,相思,到結婚,受虐待,被遺棄,敍事十分清楚,用辭十分質樸,具有一種天然美。比興,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興之辭”。比興一般連用。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年輕貌美;“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遺棄的痛苦;“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誤入情網。“淇則有岸,濕則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無邊無際。《重點段落簡析》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遺棄後的悔恨心情以及對婚姻的看法;比興句:“桑之為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這段話反映了當時男尊女卑的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大學聯考語文詩詞鑑賞題及答案 篇五

大學聯考語文複習:詩詞鑑賞對策

(三)領略古典詩詞的語言美

漢語言非常優美,這種美主要表現在感性美和理性美兩個方面。感性美是指語言的外在美,像色彩美、形象美、音韻美、滋味美、建築美、修辭美等,理性美是指語言的內在美,像邏輯美、義理美、情感美、趣味美、意境美等。而在古典詩詞中,漢語言的這種美感體現得尤為鮮明。鑑賞古典詩詞的語言,當然首先要透徹地理解語言,但更為重要的,是要領略古典詩詞的語言之美,並對其表達作用有所感悟,惟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去理解、鑑賞詩詞。

鑑賞古典詩詞語言美,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一、語言特色。如清新、樸實(樸素、質樸、平實)、絢麗、明快、含蓄、簡潔、典雅等。要把握語言特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分析、鑑賞:

1.語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顯與隱(明快與含蓄);b.直與婉(直抒胸臆與委婉曲折);c.剛與柔(豪放與婉約);d.莊與諧(嚴整與幽默);

2.語言的語體色彩。包括:e.文與白(文采絢麗與文風樸實);f.散與整(句式錯落有致與整齊有力);

語言是有性格的,正是這種性格,讓人們在讀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看到的是“關西大漢,彈銅琵琶,執鐵綽板,高歌‘大江東去’”的情景;而在讀柳永的《雨霖鈴》時,看到的則是“

十七、八歲的女郎,手執紅牙拍板,輕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情景。同時,語言又是有語體區別的,從而使語言有了俚俗與典雅之別。這兩個方面都可以從“辭色”角度去領略去鑑賞。如北宋晏幾道的《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gāng,油燈)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這首詞語言明快、典雅。上闕用 “殷勤”“拼卻”“舞低”“歌盡”等詞,下闕用“幾回魂夢與君同”“猶恐相逢是夢中”等語言,直接而鮮明地將當年相聚時的歡樂、別後相憶及再相逢的喜悦幾近直白地表達出來。但作者又善於鋪彩設色,如用“彩袖”“醉顏紅”“楊柳”“桃花扇”“銀釭”等詞語、意象,又善於經營工巧雅緻的句子,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語言顯得典雅。正如古人評價的那樣:“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秀氣勝韻,得之天然”。

二、修辭方法。主要指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借代、誇張、設問、反問等,這是“正確運用修辭方法”考點中規定的八種修辭方法。此外,在詩詞中,還要注意通感、移情(把人的感情付託於物象上表現出來,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雙關、頂真、反覆、用典等修辭方法。修辭是為了從不同角度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各種修辭的表達效果不盡相同。比喻、比擬、借代、引用主要使語言形象生動,排比、對偶、誇張、頂真、反覆主要增強語言氣勢,設問、反問使語言張弛跌宕,雙關、用典讓表情達意委婉含蓄,它們各有其妙,各有情趣。所以,修辭的使用要根據語境需要,效果分析也要充分考慮語境。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作者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並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作者還很講究煉字,詩中用“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了 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悽悽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再如曾公亮的《宿甘露寺》:“枕中雲氣千峯近,牀底鬆聲萬壑哀。要看銀海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詩歌后兩句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表現出雄壯、崇高之美。為了欣賞那銀山般的壯觀的浪濤,領略那拍天而來的江河氣勢,索性打開窗子放長江入室,以盪滌心胸。展示了詩人豪邁的胸襟和壯美的情感。

三、煉字。即作者着意選用的、表情達意生動形象、內涵豐富而且表達效果顯著的字詞,像“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對這類詞語——

(一).注意那些活用的詞。如周邦彥的《滿庭芳》:“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詩中“風老鶯雛,雨肥梅子”的“風”和“肥”,都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可以想作風已老,鶯正年輕;也可以想想為雛鶯從昂首待哺的嬌憨,在風中慢慢豐羽、展翅離巢、婉轉鳴叫的情景。而一個“肥”字,可以想見梅子成熟、果肉鮮圓,懸掛枝頭,誘人饞涎欲滴的情況。這兩個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寫得生動迷人。再如南北朝何遜的“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羣匹。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一詩中,“夜雨”二句渲染與友人話別時的環境氣氛。前一句寫室外:夜深寂靜,雨滴台階,異常單調。雖未寫人的活動和感受,但由此可以體察到離人心中的淒涼。後一句寫室內:用一“暗”字,表現天已破曉,油燈將盡,充滿離愁的屋子煞顯昏暗。破曉屋內較暗,與白天不然,足見觀察細緻!從“夜雨”到“曉燈”,暗示一夜未眠,“空階”和“離室”,則渲染出人心的悽惶。

(二).注意那些含有修辭方法的詞。如杜甫的《月》:“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開鈎。兔應疑鶴髮,蟾亦戀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首聯十個字描繪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月夜圖。“吐”字生動地寫出月亮從山後破雲而出之狀,“明”字正好表現水月相映、夜明如晝之景。它們把月寫得晶瑩璀璨,儀態萬千,給這兩句以至整首詩抹上了一層神奇、嫵媚的銀光。蘇軾以為“古今絕唱”。再如北宋張先的《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其中“雲破月來花弄影”,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一個“弄”字寫活了月下之“花”,盡顯擬人之妙處。晚上原應有月,豈料雲滿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風一起,剎那間雲開月出,而花也被風吹動,竟自在月光臨照下婆娑起舞。這就給作者臨老傷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此句傳誦千古,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曰:“雲破月來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為“風”起“弄影”,詞人才猜想“明日落紅應滿徑”。又與終篇的“落紅” 前後呼應,使全詩渾然一體。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首句作者用可“鋪”之物比陽光,將“殘陽”斜射的情景逼真而生動表現出來;另外,與“照”相比,鋪給人一種舒展感,表現出陽光的柔美。

(三).注意數量詞。如(僧)齊己的《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獨暖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色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詩中“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更顯出此梅“早”開。此詩原為“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枝”改為“一枝”。齊己稱鄭谷為“一字師”。此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

(四).注意形容詞。如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描寫茫茫沙漠景觀,“大”字狀其景觀;烽火燃起,“孤”字狀其醒目;“直”突出無風而勁拔。沙漠毫無遮攔;“長”狀其視野所及,黃河杳無盡頭;“圓”則表現落日雄渾。這兩句,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再如吳文英的《鷓鴣天•化度寺》:“池上紅衣伴倚闌,棲鴉常帶夕陽還。殷雲度雨疏桐落,明月生涼寶扇閒。鄉夢窄,水天寬,小窗愁黛淡秋山。吳鴻好為傳歸信,楊柳閶門屋數間。”下闕開頭一“窄”一“寬”,對比中表達出思念故鄉、卻又有家難歸的思想感情。

(五).注意疊音詞。如王駕的《晴景》:“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蛺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原詩用“飛來”,只表現出蛺蝶從別處飛到此處的情景,而“紛紛”則表現出眾多蛺蝶一起“過牆”、追尋春光的情景,語意表達得更充分。再如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中“時時”“恰恰”為疊字。“時時”表現不是偶爾一見,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啼鳴的婉轉清脆,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表達出詩人迷戀在花、蝶之中,忽又被鶯聲喚醒的剎那間的快意,並讓人領略到漢語的音樂美。

(六)注意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有時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現力的詞,來更生動地表現描寫對象的特點。如南宋吳城小龍女的《清平樂令》:“簾捲曲闌獨倚,山展暮天無際。淚眼不曾晴,家在吳頭楚尾。數點雪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裏。”這首詞意是一個流落異鄉的少女感物傷懷思鄉想家之作。上片描寫流落異鄉,客居他所的少女思鄉遠望的畫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際”中用一“展”字,化靜為動,把少女遠望時看到的山勢連綿不斷一直鋪展到天際的情景表現出來,生動地表達了山嶺阻隔、不能迴歸家鄉的悲愁。而第三句“淚眼不曾晴”的“晴”字,本來形容天氣,移用過來,把作者滿腔哀怨、整天滿目思鄉之淚的情景形象地表達出來。下片寫思鄉望遠的少女內心豐富的情感。“數點雪花亂委,撲鹿沙鷗驚起”兩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擬人化詞語“亂委”表現浪花隨意騰起;用沙鷗自由翱翔與少女離鄉後的不自由作對比,通過移情聯想,就把少女流落異鄉、有家難歸的難言傷感流露筆端。因為這首詞用了一些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語,顯得妙語橫生,妙意滿目。古人贊它是“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可幾風騷”(《詞人玉屑》)。

四、句式。主要是詩詞中的特殊句子形式,這類句子會造成特殊意趣。

(一).聯象句。即全用名詞意象組合而成的句子,生動形象,意境優美。如陸游的《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詩中頷聯就是聯象句,集中而有力地表現出作者親臨抗金一線、北望中原、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以及豐富的憤激和辛酸。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詩中頷聯形象地表現了旅人住在茅店裏,聽見雞聲起來看見有月,就收拾行裝,起身趕路;而板橋霜上的人跡更突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又如馬致遠的《越調•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作者選取最具秋天特徵和最足以引發遊子鄉愁的景物,塑造出浪跡天涯、歸鄉無期、功名無着、疲憊不堪的遊子形象。是一支漂泊者的思鄉曲,又是一幅秋日郊野遊子黃昏思歸圖。

(二).倒裝句。即為平仄、押韻和諧,詞語錯置,造成一種特殊優美意趣的句子。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遠遊的時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韻關係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清明。以“秋”字來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又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再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中頸聯應為“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倒裝之後,説竹林裏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那是天真無邪的姑娘洗罷衣服歸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邊披分,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的寧靜,這樣就增強了詩歌的懸念。又如杜甫的《秋興八首(之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御宿、渼(měi)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頷聯應為“鸚鵡啄香稻餘粒,鳳凰棲碧梧老枝”,倒裝使字詞更絢爛、華麗,更能反襯秋天的哀愁,也使音韻更和諧。詞中也有倒裝句,如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下闕“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應為“三月暮雨橫風狂。黃昏掩門,無計留春住”,倒裝突出風狂雨暴的情景,也表現出作者想掩住“黃昏”時光,以留住春光的心情。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

五、節奏和韻律。詩詞句節奏分明,讀來琅琅上口,或明快熱烈,鏗鏘有力;或跌宕多姿,韻味悠長。詩詞句用韻和諧,形成綿綿不絕的韻律感,讀來覺得氣韻生動。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節奏和韻律需要多吟詠,多玩味,細揣摩,分清節奏,讀出韻律。

六、語言鑑賞題組織答案思路:

(一).評價(定性):即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是什麼或怎麼樣。如語言特色、修辭方法、煉字特點、表現方法(如化動為靜、化靜為動等)。

(二).分析:即詩詞中具體如何體現、怎樣表達的。分析一定要中肯、具體,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表達效果。

如唐温如的《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如果要求“請對詩中‘老’字和‘壓’字加以賞析”。“答案”可為:“老”字用了擬人方法,寫出了秋風的蕭瑟,塑造了一個白髮湘君的形象。“壓”字化抽象為形象,夢本無重量,作者用一“壓”字,把幻覺寫得真切,具體可感。

語言鑑賞題作題時,不能僅僅答出語言特色,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效果作出具體分析。因為語言是思想的外殼,它要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另一方面,因為涉及到思想內容,有時也就涉及到寫作方法。答題時,有時可以兼顧寫作方法(對比、襯托等)和思維方式(聯想和想象),像“

(六)注意具有表現方法特點的詞”中對南宋吳城小龍女的《清平樂令》一詞的分析就兼顧到這一點。

七、舉例閲讀賞析: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風雨,名月何曾是兩鄉? 簡析“青山一道同風雨”一句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此句主要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作者説友人遠行,有青山和他一路共同分擔風雨,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勸慰朋友不要悲傷、激勵朋友勇往直前的情懷。

春遊曲

(唐)韓愈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賞析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這首詩的語言特色有:①注意煉字,“萬”和“一”對舉,突出地表現了萬樹杏花一齊盛開異常燦爛的美景。②映襯。“滿園”杏花的“深淺色”,和一池“綠波”相互映襯,景色分外明豔。③整首詩語言明快而絢麗。

宿石邑山中

(唐)韓翃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意轉迷。曉月暫飛高樹裏,秋河隔在數峯西。賞析“飛”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飛”字妙在化動為靜,月本來運動不那麼明顯,彷彿不動,用了“飛”字,寫出曉月運動極為迅速的特點。“飛”又明寫月而暗寫浮雲,浮雲飄飛,使時隱時現的明月,好像在高高的樹叢裏迅飛,所以,一個“飛”字,既是寫月,也是寫雲。

書院二小松

(唐)李羣玉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簡析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這首詩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兩棵小松;用“數粒秋煙”比松針,用“鱗”喻樹幹,用“琴聲”比風吹動松樹發出的聲音,把書院中的兩棵小松寫得有色有姿有聲有韻律。

卜算子·齒落

(南宋)辛棄疾

剛者不堅牢,柔底難摧挫。不信張開口角看,舌在牙先墮。

已缺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説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賞析這首詞的語言特色和藴涵的義理。

【參考答案】語言特色:口語化的樸素,如“不信張開口角看,舌在牙先墮”“已缺兩邊廂,又豁中間個”,是典型的口語,顯得直白;風趣幽默,如“狗竇從君過”,説牙豁得像狗洞,你們可以從中鑽過。義理: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剛直者為世俗不容,奸佞奉承者卻活得很好。

金縷衣

(唐)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前兩句直抒胸臆,後兩句用“花開”“直須折”“無花”“空折枝”等作比喻,形象地告訴人們,要珍惜時光,不能蹉跎青春。

清平樂

(南宋)晁元禮

春風依舊,着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雲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

有人認為,“搓得”一詞用的生動傳神。你認為如何?試加以分析。再簡評一下這首詞的音律。

【參考答案】“搓得”用的傳神在於:用擬人,把春風吹柳,寫成像有人在揉搓、撫摸柳枝似的,使柳樹長出嫩黃的新葉。音律:整首詞用“柳、就、候,門、魂、昏”押韻,顯得音韻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