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杜荀鶴詩歌鑑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07K

杜荀鶴詩歌鑑賞【多篇】

溪興 篇一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山雨溪風捲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着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山雨溪風捲釣絲”,句中隱含一個因果關係:因為有“山雨溪風”,所以“卷釣絲”了。稍有垂釣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風,反而更能刺激釣魚人的興趣,更容易釣到魚,給垂釣活動蒙上一層朦朧的詩意,古詩“斜風細雨不須歸”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而雨疾風狂才足以讓釣者收竿停釣。詩人大概是想放長線,釣大魚吧,無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釣絲”的無奈。

從詩句上也看不出來,也許是詩人有意忽略季節特點,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釣溪上,季節並不是他強調的重點。詩人的着眼點在於:用垂釣這一表示隱逸的傳統話題昭示自己的生活狀態――隱居。詩人晚年奔走無門,不得不回到家鄉九華山過清苦的隱居生活。也許生活艱難,垂釣還有維持生計的意思,魚可作為吃食的一點補充。又因雨大風急,連這點小小的心願都不能實現,詩人心裏該有幾分酸楚吧。

“瓦甌蓬底獨酌時”與上句互為因果:“卷釣絲”是“因”,“獨酌時”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應該划船回家了,但詩人卻沒有,而是躲進船裏,面對風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飲起來,或許詩人是想等雨稍稍小一點兒再繼續垂釣;也可能是因為“山雨溪風”,正好有了過酒癮的藉口,詩人才有機會喝一杯。然而,透過畫面的情景和氣氛,這種閒適自樂的背後,卻似乎隱藏着溪上人內心的無可奈何的情緒。[1] 《唐才子傳》也説:“荀鶴嗜酒,善彈琴,風情雅度,千載猶可仰望也。”李白“金樽美酒鬥十千”顯出豪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凸現悲壯,而“瓦甌蓬底獨酌時”則只會讓人覺得悽苦。深山僻水,風風雨雨,氣氛是悽清的,那垂釣者形單影隻,百無聊賴,以酒為伴,這酒恐怕就是蘇東坡所稱的“掃愁帚”吧。[2]

“醉來睡着無人喚”,讓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飄流,看來瀟灑曠達,實在也太孤寂,有點看透世情、遊戲人生的意味。“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來睡着無人喚”構成因果。因為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覺被船兒載到了前溪。此時詩人醒了,還有一點懵懂,仔細一看,才發現自己到前溪了。這裏似乎透露出詩人一剎那的欣喜,人隱逸的日子很清苦,難得有歡樂的時候,即便像睡一個好覺這樣微不足道的樂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詩述之。[3]

這首詩是描寫溪上人閒適的心情和隱逸之樂。他置身世外,自由自在,垂釣,飲酒,醉眠,戲風弄雨,一切任其自然,隨遇而安。他以此為樂,獨樂其樂。這似乎就是詩中所要表現的這一段溪上生活的特殊興味。但從節奏上看這首詩節奏舒緩,説明詩人的意識流程是緩慢的,甚至是板滯的,這種意識流程,恐怕只有在心情鬱悶之時才最為明顯。

詩人杜荀鶴是“惟歌生民病”的現實主義詩人。在**的晚唐,激情飛揚、疾惡如仇的詩人老來奔走無門,回到家鄉九華山,過着清苦的隱逸生活。《溪興》中所描寫的這個遺身世外的溪上人,就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創作這首詩時,詩人身處暗世,壯志難酬,他曾在他的《自敍》詩中寫道:“平生肺腑無言處,白髮吾唐一逸人”。

感寓 篇二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大海波濤淺,小人方寸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投從叔補闕 篇三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吾宗不謁謁詩宗,常仰門風繼國風。空有篇章傳海內,

更無親族在朝中。其來雖愧源流淺,所得須憐雅頌同。

三十年吟到今日,不妨私薦亦成公。

朱温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二年(891年)第八名進士(《鑑誡錄》)。得第後次年,因政局**,復還舊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視他,用為從事。天覆三年(903年),田頵起兵叛楊行密,派他到大梁與朱温聯絡。田頵敗 死,朱温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其詩語言通俗、風格清新,後人稱“杜荀鶴體”。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

杜荀鶴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南宋周必大在《二老堂詩話》就認為這是編造的故事,他先引用了《池陽集》中所説:“此事人罕知。餘過池州,嘗有詩云:‘千古風流杜牧之,詩材猶及杜筠兒。向來稍喜《唐風集》(杜荀鶴詩集),今悟樊川(杜牧之號)是父師。’”接着周必大説了自己的態度:“是成何語,且必欲證實其事,是誠何心,污衊樊川,已屬不堪,於彥之尤不可忍,楊森嘉樹曾引《太平杜氏宗譜》辨之,殊合鄙意。”《池陽集》今已散佚不存,即便按照餘嘉錫考證,有《池陽前記》為範致明所編,即便《池陽集》與《池陽前記》的作者是同一人,範致明也最起碼是約二百年後、北宋末年的人物了。而周必大還告訴我們,當時的《太平杜氏宗譜》也有較為可信的實錄,證明杜牧出妾之説不可信。至於所謂杜牧的《示阿宣》詩:“一子呶呶誇相門,宣乎須記若而人。長林管領閒風月,曾有佳兒屬杜筠。”就更是明代《池州地誌》才出現的無稽之談。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當黃巢起義軍席捲山東、河南一帶時,他又從長安回家。從此“一入煙蘿十五年”(《亂後出山逢高員外》),過着“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亂後山中作》)的生活。

春宮怨 篇四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粧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

《春宮怨》是唐末詩人杜荀鶴創作的代宮女抒怨的代言詩。此詩含有自歎無人賞識之意。首聯寫因貌美而入宮,受盡孤寂,不願梳粧;頷聯寫取寵不在容貌,因而不必粧扮了;頸聯寫景,春風駘蕩,風和日麗,鳥語花香,藉以烘托春心受殘,寂寞空虛的情感;末聯寫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其中“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兩句是歷來為人所推崇的名句。

途中春 篇五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馬上覽春色,丈夫慚淚垂。一生看卻老,五字未逢知。

酒力不能久,愁根無可醫。明年到今日,公道與誰期。

寄温州崔博士 篇六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懷君勞我寫詩情,窣窣陰風有鬼聽。縣宰不仁工部餓,

酒家無識翰林醒。眼昏經史天何在,心盡英雄國未寧。

好向賢侯話吟侶,莫教辜負少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