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舉手投足之間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6W

舉手投足之間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舉手投足之間作文 篇一

人生多變,世事無常,有時,舉手投足之間的一件小事,卻能改變人的一生,因此,我們要注意人生中的小事。

西方有一種説法,名曰蝴蝶效應,有一句話説的好,打壞了一顆馬釘,損壞了一個馬掌,壞了一隻馬掌,失去了一匹戰馬,失去了一匹戰馬,死了一位將軍,死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役,亡了一個帝國。這雖然有些誇張,但卻明白地告訴我們:即使是一件簡單的小事,我們也應該努力做好它。

孔子為牧吏、庫管時,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以孔老夫子的才能,做一個倉庫管理員,真是大材小用了,可是他以他的認真精神和良好的表現,贏得了別人的尊重,邁出事業成功的第一步,難怪後來孟子評論他:眼高而手低,心繫於大志。將小事做到盡善盡美,才能將大事做好。

春秋時期的一個非人猛將叫南宮萬長,他曾“置母於戰車之上,日推行百里”,最終卻因為隨便丟棄石塊而砸死了國君,被亂刀砍死。那些能力超羣、才華橫溢的人偶一錯誤,都會從天堂到地獄,何況我們這些三無的小人物呢?

劉備託孤,告誡後人當“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當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成功者,想要成功,想要取得大眾的認同,只有努力提高自己,表現自己,從小事抓起,從身邊做起,這種表現大多不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而是表現在撿一張紙,刷一雙鞋,關一次燈上,從小事做起正是成功的不二法門,舉手投足間的一點小事都做不好,怎麼能抓住瞬間劃過的機遇呢。

德國是歐洲的中心,德國人沒有英國人有紳士感,沒有法國人浪漫,沒有美國人自由,但是他們有着嚴謹,對小事不放鬆的態度。在他們看來,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是不會成功的。

我們所需的,並非高人的指點,而是注重身邊的小事,很多時候,一舉手一投足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舉手投足之間作文 篇二

有些感動,不需太多語言作陪襯,於舉手投足之間,便淋漓盡顯。

——題記

母親的愛

小時候,冬日裏看電視到很晚,兩隻腳像水一樣涼,睡覺時,母親心疼的責怪了幾句,隨後用手慢慢地搓我的腳面,之後把我的腳放在襯衣的裏層,一股暖流從腳傳遍全身,直流到眼睛裏。

長大後,母親還是經常來“查房”,無數個夜晚,在母親為我掖被子時突然醒來,動作那麼輕,像害怕驚擾了我的美夢,然後輕手輕腳地離開,慢慢掩上房門。

總是在不經意時想起這些畫面,母親一舉一動中流露出深沉的愛,讓我的心深深的感動着,我知道這些無聲的愛是我一生的財富。

乞丐情結

記憶深處有這樣一幅畫面:熙攘的街道旁一位衣衫襤縷的老人坐在地上用渴望的目光望着來往的人羣,然而路人只是匆匆而過。

這時,人羣中走出一個衣着樸素的年輕女孩,她走到老人面前,彎下腰,將一枚帶着體温的硬幣輕輕放在老人的破帽中,然後對着老人微微一笑轉身離開。老人久久地望着她遠去的背影,那一刻定格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畫面。

女孩彎腰輕放硬幣的動作看似平常,卻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一種對生命平等的彰顯,沒有言語,只是舉手投足間,便給了我們深深的感動,既而是深深的思考。

千手觀音

看過《千手觀音》的人,大都被其精湛的表演震憾,而得知那是一羣聾啞姑娘後,更多的是感動。

那羣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姑娘,用肢體編織的舞蹈呈現她們對生活的愛與渴望。我相信,《千手觀音》之所以這樣受歡迎,不是因為它華麗的場面,而是因為觀眾被聾啞姑娘肢體一舉一動間流露的樂觀與堅強而折服和感動。沒有聲音又怎樣,經典舞姿依然可以表達情感,依然可以感動世人。

《千手觀音》這舉手投足間流露的情感,彰顯的內涵,讓我感動不已,受用一生。

舉手投足之間作文 篇三

有沒有一雙眼睛,看得透假意的行為?

有沒有一雙眼睛,在舉手投足之間,看破糖衣之後的謊言?

看過一本書—《測謊》。它説,謊是建立在人與人的不信任之上的,所有的謊言總會被破解。

不知是熱血衝昏了頭腦,還是好奇旺盛。我直視母親的眼睛,開口:“媽媽,你曾經是否把我心愛的木偶送給了表妹?”——我想對媽媽“測謊”,儘管這十分離奇。

或是我的眼神過於凌厲,母親的目光充滿了驚訝,可從不避諱:“不,沒有啊。我怎麼可能會把你心愛的木偶拿走?”

驚疑,不信,印象中的母親總是嚴肅的樣子。她總是讓我心無旁鶩,總為我不優異的成績而皺眉。時間久了,不滿的種子也悄悄發芽。

兩雙目光對視,似狼煙瀰漫的戰場,似劍拔弩張的棋局。舉手投足,似蘇軾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我半信半疑,心中絲絲不甘。

窗外烏雲壓頂,空氣越發悶熱。我裝作咄咄逼人之色,可連續的的問題母親卻絲毫沒有為難之色。伴隨不甘,逐漸增強的是信任,或是感激。

“你是否欺騙過我?”

她的目光閃過一絲驚奇,臉上卻笑着,很温暖:“怎麼會,怎麼會騙你呢?哪個人會忍心欺騙自己的孩子呢?”

“謝謝”,笑着走出門,看到窗外,灑了一地陽光。

笑着笑着,就抽泣了,渾身發顫,痛快淋漓。

母親的舉手投足,從沒有任何猶豫。因為世界上最高明的謊言,是真相;比真相更高明的,是愛。

要看你相不相信。

回到房間,擁進母親懷裏,因為那裏永遠沒有欺騙。

她從未説謊,她永遠懷着信任。

這,早已展現在舉手投足之間。

舉手投足之間作文 篇四

善待生活,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同時也善待自己。讓世界處處充滿愛。

大自然是美妙的,是神奇的,是有生命的。“自然”是一個令人感到親切但又陌生的名詞!他既孕育了生命,同時也能毀滅生命。我們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類自己。當小樹被狂風吹彎了腰你會伸出手把樹扶直嗎?當塑料垃圾遍佈草地你會隨手拾起嗎?當鳥巢被毀你會上前阻止嗎?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小事雖小,正所謂滴水匯成江河,積壓太多就會變成大事,就會危害人類自身。一系列的問題就會如同狂風暴雨轉眼即來:樹木被砍伐導致水土大量流失和山體滑坡;垃圾遍及大地使環境污染……沒有了鳥語,沒有了花香,沒有了樹高,人類也只能做一顆孤獨的“小草”,自生自滅!

如果想生活在藍天碧水間,我們就應洗心革面: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愛護環境,親近自然,善待自然。保護花草樹木,愛護小生命,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隨地亂扔瓜皮果屑,多植樹造林、種花種草……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美,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自然更和諧。

自然與人類息息相關,我們是地球上的一分子。你、我、他組成了人類,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家庭網。在這個大家庭中我們又該怎麼樣與他人交往呢?是與人為善,是針鋒相對,還是……

我認為生活在這個龐大的家庭中,我們應該與人為善,多關心和尊重他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人與人之間多幾分尊重,少一些輕蔑;多幾分信任,少一些猜忌……這樣無數個“多幾分”加起來就會構成和諧、團結、友愛的大家庭了。

怎樣讓這些多幾分變為現實呢?答案是首先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其次,在生活與學習中我們要善待他人,關心他人。古人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裏能撐船”。這就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他人,寬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平等待人,一視同仁,不歧視他人的缺陷與不足,不嘲笑不諷刺他人,對人有禮貌,和他人禮尚往來;多與他人溝通交流,和睦相處;學會交友,要善待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朋友們,行動起來吧!善待生活,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諧,讓天空更加蔚藍,水更加碧綠清澈吧!

舉手投足之間作文 篇五

生活中,原本不缺愛。我們的記憶裏,深深烙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人民聯合起來戰勝邪惡的記憶,久久存留汶川大地震中人們守望互助的篇章。我們的目光永遠只會停留在大愛和博愛之上,認為那才是真正的愛。其實,舉手投足之間,愛無處不在。

有這樣一個故事,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遇到一個向他乞討的乞丐。屠格涅夫摸摸口袋,發現身上並未帶錢,他臉帶歉意地握住老乞丐的手,對他説:“真對不起,我沒有帶錢。”可老乞丐卻眼含淚花地説:“能握您的手讓我更快樂。”舉手投足之間,屠格涅夫用愛温暖卑微的生命,用愛給那個黑暗的時代點亮了一盞燈。

也許你會説,屠格涅夫是大作家,衣食無憂,他有能力去關愛他人,而那些自身不保甚至生命垂危的人只需等待他人的愛而無須施愛,更別説舉手投足之間彰顯愛的力量。誠然,有時苦難會讓人變得自保甚至自私,但這極為少數,你有沒有想過,很多人即使身陷逆境,依然做着播撒愛的農夫,把他們心中的愛灑向四周,讓愛熠熠生輝。孫中山晚年患癌症住院,當護士照顧完他離開時,他總要説:“謝謝您,您真是太辛苦了!”温總理在汶川大地震中趕往災區,向廢墟中的孩子喊話,含淚呼喚昏死過去的孩子,也同樣讓人動容。在舉手投足之間,孫中山用愛關懷辛勞的護士,而自己卻已在死亡的邊緣;温總理用愛呼喚災區的孩子,而自己卻已冒着餘震泥石流奔波了好幾個晝夜。誰説愛只是順境中人的專利?舉手投足之間,只要心在那兒,無論你是誰都不重要。

學會愛,更要學會在舉手投足之間愛。走過一棵低垂的樹,請躬身而過;走進一條流浪狗,請憐憫地避開;走進電梯,請謙讓地讓人。學會愛,感悟愛,去愛,把愛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把愛變成你改不掉的習慣,把愛融進你與他的生命,讓愛延續在舉手投足之間。

舉手投足之間作文 篇六

時間長河裏,記憶飛逝。但總有那麼一些細節,我們不知不覺將其銘記。

放學回家,家中又是空無一人。我坐在桌邊焦急地等待……“咔嚓”門開了,媽媽進來了。“怎麼現在才回?整天工作,又沒見什麼成績,你還不如辭職算了!”我不滿的怒道。媽媽也不搭話,沉默的進了廚房。吃飯時,我專挑湯中的排骨吃。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我總能輕易夾到排骨,而媽媽總好像在翻找。趁着吃飯的空檔,我伸了一下腰用餘光偷窺了媽媽,只見媽媽翻找着,將排骨向我的方向撥着;我似乎明白了……

記得那天爸媽都在家。媽媽縫補衣服,爸爸在看電視。“把剪刀遞過來一下。”我下意識以為媽媽在對我説,於是我斜眼看去。只見爸爸眼睛盯着屏幕,一手遞過剪刀,媽媽頭也不抬,順手接過,動作是那麼的默契,真不愧夫妻相濡以沫!

又是相似的一幕。只不過爸爸換成了我。“把針遞過來。”我從桌上拾起針,遞給了媽媽。沒收回手,我就聽見媽媽“呀”的一聲。“怎麼了?”我連忙看去。“手被紮了一下,沒什麼。”手被扎?我低頭看向手中的針,此刻,針尖正朝向母親。我忽然想到了爸爸給媽媽遞剪刀時的情景:尖頭朝父親,柄朝母親。我彷彿一瞬間明白了……

遠離了家在外求學,常常夜裏拾起了家的温馨,因為習慣了被愛,所以肆無忌憚地揮霍家人的“寵”,以為一切都是應該的,所以將幸福留給自己,毫不顧忌父母的付出與犧牲。可父母不可能陪伴我們一生,我們終歸是要去尋找詩和遠方,他們不在了,我們又將揮霍誰呢?

人們常説:“細微之處見真情。”很多時候,細節之處之所以讓人難忘,是因為它灌注了滿滿的愛!

舉手投足之間作文 篇七

一顆星星也許無法照亮天幕,但天空若少了這顆星星便也就失去了它耀眼的光芒。一株綠樹也許無法廕庇一方土地,但大地若少了這一株株綠樹,便也就將失去那滿目的綠蔭。一滴水也許無法承載舟船,但大海若失去了這千千萬萬的水滴,便也將失去寬廣的胸懷。就在不經意地舉手投足之間,一個人,一個民族的道德品質已昭然若揭。

感動,就在舉手投足之間

就在發生四川汶川大地震時,温總理出現在這裏,指揮 uaw 援救,他神情嚴峻地走到廢墟中,蹲下身軀,鼓勵倖存者,一定要堅強。年輕的女老師張開雙臂,像天使的羽翼,保護了4名學生的生命。一位母親雙膝跪着,整個上身向前匍匐,雙手扶地支撐身體才保全了自己的孩子。

感動的瞬間太多太多,舉手投足的動作感天動地,這些瞬間讓中國人心連心更加團結,更加善良,更加讓人尊敬。這些災難讓中國人手牽手更加珍惜生命,珍惜友誼,珍惜和平。

節約,就在舉手投足之間

節約無處不在,就在你我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在生活中你能做到珍惜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嗎?離開某地時你能隨手關掉身邊的水龍頭和燈嗎?

用東西你能杜絕使用一次性東西嗎?你能隨手撿起路上的垃圾扔進垃圾筒嗎?這都是舉手投足間的事,你做到了嗎?

道德,就在舉手投足之間

當拾到別人的錢,你是裝進腰包還是還給失主;當一個乞丐走近你,你是唾棄而去還是憐憫施捨;當一個盲人遇到障礙,你是立即避開還是伸出援手……這舉手投足之間的選擇無疑顯示了你的道德品質,它正如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人的“廬山真面目”。

舉手投足,似乎不起眼,但一顆星星可以照亮希望,一片樹葉能夠昭示生命的意志,一滴水能夠映射太陽的光輝。讓我們從舉手投足間做起,建設更美好的社會。

舉手投足之間作文 篇八

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着不一樣的風采,都彰顯着我們無窮的魅力。舉手投足之間,我們做合格的中學生,綻放我們青春的活力。

奮鬥的餐廳

清晨,總要與睡神做艱難的抗爭,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我們會將洗臉,刷牙,梳頭等動作一氣呵成,然後向着下一個目標——餐廳進發。

坐在餐桌旁,抬眼望去,幾個人正在討論昨天的數學作業,她們因為某一題發生了爭吵,場面立刻硝煙四起,我好象看到了策馬奔騰,刀劍相搏時的壯觀景象,而後,其中一人又開了口:“好了好了,待會兒我們再去問老師吧,先不爭了。”而後,各各都相視一笑。便“一笑泯恩仇”。

我們爭吵,但我們有原則。青春年少的我們,鬥志昂揚卻又心胸開闊。

快樂的課堂

數學課上,對着數學難題,我們冥思苦想,在草稿紙上奮筆疾書,在作業本上仔細地書寫一個個步驟,分類討論並思考還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我們不放過一個答案,不丟失一點點的分,要求做到一絲不苟。

語文課上,和老師一起進行比朗讀,比背誦的遊戲,看着同學們站在講台上被罰唱歌,觀察他們害羞的神態和小動作,我們大聲的笑,我們熱情的拍手叫好,使課堂也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認真,我們嬉鬧。青春年少的我們,活潑開朗卻又不失嚴謹。

靜悄悄的寢室

放學了,揹着一包沉重的作業帶着無奈的心情踱到寢室,完成每晚不變的事情:坐在牀上,趴在小桌子邊,思考、演算、背誦、默想……一邊抱怨又沒有了足夠的睡眠時間,而一邊卻不停下手中的筆不停的解題。

熄燈了,幽暗的房間頓時被幾盞小枱燈照得明亮,將黑暗中小桌旁的身影拉得好長好長,襯得更加寂寞,但我但依然在努力的完成作業,努力的想要做好,不覺睏乏。終於,頂着死機的腦袋倒進了夢鄉。

青春年少的我們,朝氣蓬髮卻又追求不懈。

我們,是沙市五中的顏色,是青春的象徵,我們擁有屬於自己的驕傲和規則,我們有不凡的行事方式和不懈的精神,我們會為五中增添一道道靚麗的青春的風景。

舉手投足之間 篇九

乾隆十三年秋,京郊塵山忽見一寺,曰薄物寺。寺中僅一僧,號細觀。初時客稀,然僧斷事甚明,不問一字而得知所來何處所問何求。名漸大噪,一時,車馬往來,香火不斷。

帝居禁城,亦好聞天下之奇事。某日得聞此僧,心下大奇,欲往究之。然童性起,易服匿名,攜左右二三簡車往之。

至寺,香客甚多,左右恐傷帝,欲喚兵清掃。帝止之,安然立於眾面候,與常人無異。客於殿前磕拜後至僧之別院。帝觀眾人,入之有愁,出則喜色。帝益奇之。

至帝,依前人行拜,便至僧處,左右欲同進,帝不允,作罷。入得房中,一桌一燈一榻而已。僧坐蒲團上,聞聲,睜眼視之。帝亦不語,視僧。忽僧笑,起身至帝前,揖拜曰:“恕老衲無禮,乃帝之未告也!”帝驚,佯不知,曰:“僧所言為何?”僧笑曰:“帝王之氣,舉手投足之間已得觀。方才與君對視,已察君之威,望君毋戲老衲。”帝知跡敗,乃道明來意。僧延帝坐。出,頃刻得茶二,置於幾,亦坐。

帝啜茶,乃問曰:“朕聞汝之奇,不信,易服面試,奈何汝一觀便知!”僧曰:“無他,蓋舉手投足之間。衲先聞帝與臣子之言,得其威;又視帝之行動神貌衣着,便得真相。”帝慨然,歎曰:“僧真乃明察之人!”僧笑曰:“衲亦常人,能傳乎百姓之口聞於帝,不過善觀細物也。所來之人,莫不有所鬱結,然視其衣着神態,析之以常理,便可得其人種種。民不察此,是此謂奇。帝乃治世之才,當深諳此道,衲之奇不足為奇。”

帝聞此言,方覺僧之高明,起身拜謝而問曰:“朕年少,願聽長者一言。”曰:“衲日夜誦經,略有薄見。君若不嫌,願為君述之。夫帝王者,治國平天下也,然以一已之力不足以為之,是以有三公九卿大小官員。然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用人之道全在君,何以識人?衲以為必在舉手投足之間。衣貌易改,細處難改,故於細處方可見其本性。唐有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亦言用人之道,然何處得其文武?終須君之自酌。用人首須觀人,而觀人則宜觀其細。君難知臣子之平常樣貌,朝堂所見又多以君威而有所剋制,惟舉手投足難以掩飾,自然流露方乃真性情。喜爭利,則不可予人權;隨眾議,則不可予獨權;附君議,則三思而後任。如此種種,君當留心以觀,必能簡能而任,擇善而從。於已,亦當於舉手投足間不失威嚴,不露喜惡,方能絕奸佞之心。”帝感其言,再拜,僧止之,乃去。

不幾日,聞塵山火起,寺並僧不見如故。帝悵然良久,終致於政。天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