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論論持久戰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3.19W

論論持久戰讀書筆記(精品多篇)

關於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一

原先只明白《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寫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這天查了相關資料,看了原文才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它是毛澤東在1938年寫的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演講稿。當時抗戰全面爆發,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針對這些言論和戰爭的具體狀況,毛澤東作了具體分析並且對於戰爭也作了預測和戰略部署。能夠説是一部超前的戰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對於“速勝論”和“亡國論”予以否定並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會淪為亡國奴,我們必然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總結起來原因有四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提高,敵寡助我多助。由於敵強我弱,所以這場戰爭必須不會很快結束。而後三點則可説明我們必須會勝利,只可是要經過持久戰。文章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據理力爭的推翻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無科學理論,使人們對這場戰爭持正確的態度。同時,條條闡述我們會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增強了我們對戰爭的信心。

隨後文中闡述了我國將採取的戰略,分析了戰爭趨勢。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同時強調“兵民是勝利的根本”,應團結廣大農民羣眾,僅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可見他把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方而非武器,也許日本在武器上比我們先進,可是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我們的。而歷史也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

同時,也指明瞭中日都不會妥協以結束戰爭。與日本方面,他們的胃口很大,單純幾個省份的割讓並不能滿足他們的狼子野心;對於中國,我們也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我們是絕不會妥協的,戰爭也是必然會進行下去的。

最終,而對於戰爭的趨勢,他預測將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狀況不能預斷,總體趨勢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一點是我最為佩服的,當時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時剛處於戰爭初期,而之後的事實證明他的對戰爭的推測準的讓我們吃驚。足以顯示了他對戰爭獨特而敏鋭的洞察力和他的軍事才華,也難怪這篇文章會被奉為經典,成為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同時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即使在社會主義的這天,學習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遠的好處。

學生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二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毛澤東在其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為“犬牙交錯”的戰爭。他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以上資料節選自《應用寫作》雜誌1998年第11期《軍事成語與軍事應用文寫作》)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着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最後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覆: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覆: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為人民指明瞭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着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光,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就應是戰略的反攻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説:“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懈可擊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關於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三

《論持久戰》的問世,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在此之前毛澤東就提出了抗日的民族統一戰線問題;1937年,又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為提高全黨幹部素質、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毛澤東還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了《實踐論》、《矛盾論》的演講。

文中首先對於“速勝論”和“亡國論”予以否定並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中國不會亡,中國人不會淪為亡國奴,我們必然會取得戰爭的勝利。全文總結起來原因有四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敵寡助我多助。由於敵強我弱,所以這場戰爭一定不會很快結束。而後三點則可説明我們一定會勝利,只不過要經過持久戰。文章條理清晰,娓娓道來。據理力爭的推翻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無科學理論,使人們對這場戰爭持正確的態度。同時,條條闡述我們會取得戰爭勝利的原因,增強了我們對戰爭的信心。

隨後文中闡述了我國將採取的戰略,分析了戰爭趨勢。我們的戰略方針是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同時強調“兵民是勝利的根本”,應團結廣大農民羣眾,只有人民戰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可見他把勝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許日本在武器上比我們先進,但是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我們的。而歷史也足以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

最後,而對於戰爭的趨勢,他預測將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不能預斷,總體趨勢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這一點是我最為佩服的,當時毛澤東寫這篇文章時剛處於戰爭初期,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對戰爭的推測準的讓我們吃驚。足以顯示了他對戰爭獨特而敏鋭的洞察力和他的軍事才華,也難怪這篇文章會被奉為經典,成為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同時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

有人説,這是當代的《孫子兵法》。 也有人説,這是中國的《戰爭論》。毛澤東的特色,是以弱勝強。這是軍事上最難做到、又是軍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具體而言,“《論持久戰》,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兩個首次。” 一是首次把游擊戰提高到戰略地位,二是首次提出開闢敵後戰場。由此,“形成了一種犬牙交錯的戰爭。”國民黨正規軍大步退卻時,我們依然在敵佔區的每一個角落,拖住敵人的腳步,靠的就是游擊戰,全民皆兵!這是個奇蹟。奇蹟的創造,得益於信任羣眾、廣泛發動羣眾,這正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

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四

《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

第一次認真研讀的論文。拋開思想性、軍事話題和歷史背景,單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學習這篇文章。學習作者論文的整體框架設計、論證流程和論證方法。

《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

第一次認真研讀的論文。拋開思想性、軍事話題和歷史背景,單從議論文寫作的角度學習這篇文章。學習作者論文的整體框架設計、論證流程和論證方法。

按照邏輯順序,先提出問題,敍述歷史背景和當前形勢,接着分析中日雙方的特點,得到問題的根據,也就是論據,最後得出觀點。因為時間關係,我只看了問題的根據和駁亡國論,這是最重要的2部分,能以小見大也。

在問題根據部分,作者一針見血指出戰爭本質,然後分析中日雙方的特點。主要分析影響戰爭的因素:軍力、經濟力、政治組織力,戰爭的性質(進步性、退步性和野蠻性)。分別分析了日本、中國在這幾大因素的對比。得出,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其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國際形勢又處於不利。中國反是,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比較地弱的,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又有大國這個條件足以支持持久戰,世界的多數國家是會要援助中國的。問題的根據建立在要討論的事物的特點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説服力的根據。分析非常精闢。

結下來,開始駁亡國論。作者並沒有開門見山駁斥,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駁斥方法。列出亡國論的所謂的一般論據,接着説出自己的反對根據,然後繼續引用亡國論更有力的根據,接着舉出針對性的根據。論證中,思路是抓住論證的需要的關鍵根據——日本的退步和寡助,中國的進步和多助。抓住亡國論的根據中的片面和主觀性(主要是分析中國現狀和印度、阿比西尼亞的不同,説明亡國論的根據站不住腳),同時提供自己全面、客觀的論據(中國當前狀況存在勝利的條件)。論證非常精闢,有層次感和説服力。論證中,大量使用了矛盾論,緊緊抓住了事物發展的根本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學生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五

今天,我通讀了毛澤東同志所著的《論持久戰》這篇文章,讀後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澤東同志在抗戰初期之所以提出對日作戰要堅持持久戰的根本原因。它對於當時國內所盛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走極端的論調無疑是一副清醒劑。一篇文章讀來,真是覺得深有同感,為我的人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也備受教育,深受啟發。

《論持久戰》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1938年5月,在當時,正是抗戰一週年即將到來之際,自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後近一年的時間裏,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精誠團結、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日本帝國主義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這場戰爭,在東方的歷是空前的,在世界的歷也是偉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可以説,深受戰爭災難,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箇中國人,無不渴望戰爭的早日勝利。因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是怎麼樣?如果是持久戰,那麼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戰爭的結局如何?這些問題隨着戰爭的爆發,隨着戰爭進程的不斷深入,每一次戰役的勝敗、得失、進退不斷出現,縈繞在許多人心中。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形式下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論持久戰》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國 軍隊同日本侵略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鋪路南北的廣闊地域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會戰,即徐州會戰,會戰經過了津浦路沿線的初期保衞戰、台兒莊會戰和徐州突圍三個階段。在第二階段結束時,即1938年4月7日,中國 軍隊取得了台兒莊大捷,摧毀了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鋭師團的主力,殲敵兩萬餘人。這是國民黨戰場自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的一次勝利。而這次勝利,卻衝昏了國民黨蔣介石集團一些人的頭腦,使他們滋長了速勝心理,以為只要打幾個台兒莊式的大勝仗,就能抵擋住日軍,而無需動員廣大民眾進行抗戰。説到這兒,我要説,他們的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只有把全國幾萬萬民眾都動員起來,形成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才能抵擋住日本侵略者,也才能取得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最後勝利。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文章中所指出的“盧溝橋事變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就是這個道理。而發動和團結四萬萬同胞共同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於許多的因素: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 軍隊,從主力軍到游擊隊;國際方面,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而“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

可以説,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説得是相當精闢,相當正確。因為只有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才能最終取得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充分團結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台兒莊戰役勝利後,國民黨的某些人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只有軍隊對日作戰即可,而無需動員廣大人民參軍參戰,用軍隊打幾個勝仗就能將日寇趕跑,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利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喪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一席話,使速勝論在不少人頭腦中紮下了根。他們認為,這日本鬼子不堪一擊,打幾個勝仗也就勝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趕回老家了。一時間,速勝論高調頻起,甚囂塵上。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隨着戰爭的發展,國民黨的這些幻想也隨之迅速破滅。5月19日,徐州淪陷,這時,國民黨內的失敗主義情緒,投降派“戰必大敗”、“再戰必亡”的亡國論調又傳播開來。而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在共產黨內和羣眾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些人存在着僥倖心理和輕敵思想,幻想速勝;而有些人則對抗戰信心不足,悲觀失望。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速勝論者,迷信國民黨的正規戰,輕視人民羣眾和游擊戰的戰略地位,不贊成抗日戰爭的持久戰。可以説,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都是走極端的,是不科學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可以説,毛澤東同志的這一席話説得可真是一針見血,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辯證和科學地區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制定出正確的方針和政策。而有些人卻恰恰辦不到這一點,為此,毛澤東同志及時寫下了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發點,就是為了痛斥亡國論,掃除速勝論,從理論上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持久戰,堅持必勝信念。

其實,論持久戰這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準備反 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 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説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 攻戰。

《論持久戰》又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它在分析中日雙方對立、矛盾的因素,論述戰爭的發展進程和眾多複雜的戰略戰術時,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革命的能動的反映論、相信羣眾、依靠羣眾。放手發動羣眾的觀點都做了創造性的運用和透徹的發揮,可以説,毛主席的這部宏篇鉅著,通篇閃耀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芒,可以稱得上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應用哲學”和“實踐哲學”。對於今天來説,仍然有着它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從總體上講,它是對當時重大的歷史問題的成功回答,為我們提供了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發現和揭示客觀規律,取得勝利的一般的方法 論,這是我們在當前和以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否則,任何事業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將是無從談起。

以上就是我對毛主席這本的《論持久戰》的一些感受。

學生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六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 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

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它指明瞭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抗戰後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篇著作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

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 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 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着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 攻戰。

《論持久戰》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在我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後我覺得它的巨大價值不僅僅是在軍事領域的運用,而且其在我們現實生活裏有具有其非凡的歷史價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遇到困難,而無從下手的時候,有時候甚至要努力奮鬥好長時間,更有陷入困境無法走出來,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走持久戰略。首先我們應該正視自己所面臨的困難,總結出現困難的內因,外因,我因。然後,從第一個階段開始,找出自己處於困難之中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在找出原因後就是第二個階段,認真改正,保證同樣的錯誤不會在發生第二次然後探索新道路,為發展新的事業而準備。第三個階段就是要進入反 攻階段,就是要盡的努力去克服困難,讓自己的生活由被動變成主動,爭取做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覺得《論持久戰》這部著作是我人生中的導師,它指引着我如何懷着豪邁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中的一切磨難,成為一名真正的探索者。

學生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七

毛澤東,提到這個名字我們很多人就會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錯誤也掩蓋不了他創下的輝煌。我們偉大的毛澤東領袖,作為新中國的之一,擁有令人驚歎的軍事才能和領導潛力,亦懷有令人折服的文學創作潛力。在那個急需有人拯救中華民族的年代,他創造了令全世界都讚歎的軍事奇蹟!《星星之火能夠燎原》、《論持久戰》等都是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留下的寶貴的軍事思想財富。

《論持久戰》明確的點出了中國與日本打的是一場持久戰——戰爭不能速勝,中國不會滅亡,最後的勝利是中國的。文中還明確指出“亡國論”、“速勝論”這些思想的錯誤性。毛澤東同志是站在一個超越了軍事的角度來對軍事行動進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實現從政治層面着眼,再結合其特點運用哲學思想理論來進行認識,使我們能看得更加深遠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對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認知和理解。

“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這是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講述的一段話。從中看來,我們平時看問題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極端,要學會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兩個極端,要權衡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透它,從而解決這件事。(。)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有順心的也有不順心的,那些不順心的事不必須就是壞事,因為事情都有兩面性,換一個角度看,或許壞事就會變成好事,那我們應對這件事情的情緒自然就會好起來,進而就能夠更好的處理這件事,做出理智,正確的決策。

“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於“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游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提法,表示懷疑。”這也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話,總有人會認不清中國此刻的實力以至於對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實際的決定。這樣就會影響我方的作戰力。在我們實際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應對困難時不要過度悲觀也不要過於樂觀,這都不是應對問題的心態,高估自我的潛力和低估對方的實力都是失敗的隱患。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明白自我的優點和弱點,才能揚長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我的缺點,從而遊刃有餘地解決自我面度對的困難。

“平型關一個勝仗,衝昏了一些人的頭腦;台兒莊再一個勝仗,衝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平型關和台兒莊是抗日戰爭中少有的大捷,之後幾乎就沒有打過什麼勝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們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這就告訴我們:不能被一點點小小的勝利就衝昏了頭腦,我們要冷靜的應對一切。驕兵必敗,這是歷古以來的規律。冷靜分析當前局勢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讀了這篇文章後的一部分感受。此刻新世紀的我們,要秉承這樣的優良傳統,以高昂的精神和用心的心態投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學習毛澤東思想,生活態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種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關於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八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

學生論持久戰讀書筆記 篇九

《論持久戰》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1938年5月,在當時,正是抗戰一週年即將到來之際,自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後近一年的時間裏,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精誠團結、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日本帝國主義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這場戰爭,在東方的歷是空前的,在世界的歷也是偉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可以説,深受戰爭災難,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箇中國人,無不渴望戰爭的早日勝利。因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是怎麼樣?如果是持久戰,那麼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戰爭的結局如何?這些問題隨着戰爭的爆發,隨着戰爭進程的不斷深入,每一次戰役的勝敗、得失、進退不斷出現,縈繞在許多人心中。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形式下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論持久戰》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可以説,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説得是相當精闢,相當正確。因為只有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才能最終取得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充分團結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台兒莊戰役勝利後,國民黨的某些人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只有軍隊對日作戰即可,而無需動員廣大人民參軍參戰,用軍隊打幾個勝仗就能將日寇趕跑,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利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喪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一席話,使速勝論在不少人頭腦中紮下了根。他們認為,這日本鬼子不堪一擊,打幾個勝仗也就勝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趕回老家了。一時間,速勝論高調頻起,甚囂塵上。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隨着戰爭的發展,國民黨的這些幻想也隨之迅速破滅。5月19日,徐州淪陷,這時,國民黨內的失敗主義情緒,投降派“戰必大敗”、“再戰必亡”的亡國論調又傳播開來。而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在共產黨內和羣眾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些人存在着僥倖心理和輕敵思想,幻想速勝;而有些人則對抗戰信心不足,悲觀失望。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速勝論者,迷信國民黨的正規戰,輕視人民羣眾和游擊戰的戰略地位,不贊成抗日戰爭的持久戰。可以説,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都是走極端的,是不科學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可以説,毛澤東同志的這一席話説得可真是一針見血,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辯證和科學地區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制定出正確的方針和政策。而有些人卻恰恰辦不到這一點,為此,毛澤東同志及時寫下了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發點,就是為了痛斥亡國論,掃除速勝論,從理論上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持久戰,堅持必勝信念。

其實,論持久戰這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準備反 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 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説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 攻戰。

以上就是我對毛主席這本的《論持久戰》的一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