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論持久戰閲讀心得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8W

大學生論持久戰閲讀心得精品多篇

論持久戰大學生閲讀心得作文 篇一

一九三八年,面對嚴峻的抗日形勢,毛澤東提出了持久戰,駁斥了不切實際的亡國論和速勝論,表明了中國人民必勝的信念。

持久戰説的是戰爭,而期貨交易和戰爭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毛澤東在提出戰略方針時説:“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作戰,是高度的運動戰”。期貨市場就是一個變動不定的戰場。——採用全面、客觀的觀點去考慮“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到正確結論。

在駁斥“亡國論”和“速勝論”時,我很有感觸。亡國論在期貨交易中就是沒有信心的表現,沒有強烈的獲勝慾望,就欠缺了果斷出擊的能力,而喪失了獲取勝利的機會。而速勝論,則只是幻想,沒有勇氣在長期作戰中獲取經驗,以擊垮敵人。在交易中追求速勝的效果往往是盲目的,帶着強烈的主觀願望,使自己的判斷出現誤差,導致頻頻出錯。只有在長期的交易過程中,獲取經驗和教訓,才會積累更多獲勝的條件。在論述為什麼是持久戰時,毛澤東提到,要運用正確的方針,不犯原則性的錯誤,積累到一定階段能獲得反轉。這在期貨交易中再貼切不過了。在交易中,找出適合自己的交易方法,在交易過程中嚴格執行止損控制風險的原則,持續的做下去,最終會找到持續盈利的方法,使自己的正確方法不斷加強。

持久戰中的三個階段在期貨交易中,分成了(1)學習優秀交易員的交易法,改正自己的錯誤(2)找出自己適合的交易方法(3)不斷複製正確的交易方法。三個交易階段,第一階段是艱難的,而且要保證自己不被市場吃掉,在這個階段中,是積累經驗的階段,也是一個長時間的磨練過程。第二階段是使自己的優點不斷加強,找到盈利模式的階段。第三階段是獲取持續利潤的階段。

能動性在戰爭中。在這裏,毛主席為一個指揮員提了要求。也是對一個成功交易者的要求,一個交易者不應該離開客觀條件成為莽闖家,不能夠超越客觀條件,追求利潤。在基本面和技術面都不支持的時候,硬要闖進去交易的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個成功的交易者,在交易中要有成功的勇氣和把握市場的能力,在做出錯誤決定的時候要有保存自己的能力。

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這三點恰恰是交易中很重要的三點。

主動性,不是盲目的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有自己的一套穩定獲利方式,按這個方式實施能減少失誤的次數。

靈活性,是要在看似雜亂的市場中,找出條理,正確的方法。在這裏,審時度勢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就是要把握行情的趨勢,把握好了行情的趨勢才有主動出擊的機會,而不是被行情牽着鼻子走。

計劃性,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無法獲得勝利。毛主席在這裏提到了近代技術發達使計劃增大了可能性。肯定了信息的重要作用。在計劃交易時要根據綜合形勢定計劃,但也要在實施過程中,根據信息變化調整計劃。在每天開盤前根據倫銅的變化調整計劃,在交易過程中,關注匯率和其它變化,都是調整計劃的表現。

在這裏,毛主席提到了外線速決進攻戰和運動戰。我覺得和短線操作非常相似。在短線操作中,特別要留意的就是計劃中要帶靈活性,短線交易就是一場運動戰,目的是消滅敵人(獲取利潤)拼命主義是不對的,在發現和市場反向而馳時要懂得保護自己。毛主席提到要放棄一部分土地以更好獲得打擊敵人的機會,更鮮明地説明了在期貨交易中放棄一部分利潤讓行情發展以獲得更大利潤地重要性。

決戰。一切有把握的戰役堅決決戰。要勇敢地參與自己判斷準確的行情,不能猶豫以免貽誤戰機。不決戰就勇敢退卻,不能絲毫留戀,在錯誤的時候要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堅決出場等待新的機會。

敵人的挑戰書,激將法。這些就是期貨市場中的陷阱,比如假突破,騙線。堅定才是勇敢的明智的將軍,在交易中正確的時候不要被回調欺騙出場。在大趨勢的情況下,不要被反向的假突破,欺騙進場,要有耐心。

《論持久戰》是在抗日戰爭的初期提出的,這也是對一個初入期貨交易市場的初學者的要求。在變化不定的市場中,改正自己的錯誤,強化自己的優點,把握市場的特性,在不犯原則性錯誤的前提下,運用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的策略,找到獲得持續盈利的方法,一定會獲得成功,成為一個優秀的交易者。

論持久戰大學生閲讀心得作文 篇二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主席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全文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今日拜讀,果然是真知灼見,見地非凡。雖然是針對國家宏觀大勢的著作,但也可作為指導個人應對當下生活的指南,現將自己的感觸記錄如下。

一、理智認清形勢,準確自我定位

《論持久戰》這篇經典文章,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卻準確地與日後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説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這正體現毛主席對中外我敵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情況準確把握,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的清醒認識。

抗戰初期,日寇來勢洶洶,兩國綜合國力差距極大,國民政府的主力部隊接連戰敗。危局之下,人心惶惶。少有人能對時局有清醒的認識,種種奇談怪論不脛而走。認為中國經濟、科技、軍事力量均不及日本,戰必敗的“亡國論”固然很有市場;不切實際地認為依靠外國,可以迅速戰勝日本的“速勝論”也有聽眾。在這種形勢下,毛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抗日戰爭是場持久戰,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認清別人的優劣長短固然不凡,可以正確定位自家的才能心性也是了不起的本領。能夠從紛亂複雜的諸多信息中剝離出正確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做出清晰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結論,足見毛主席的才華非同尋常。

有人曾經説過,社會有如一條河流,人如同河中的魚兒。大多數魚只能隨着河水的流動浮沉不定,不知前途如何;偶爾有一兩條魚兒奮力躍出水面,短短瞥見前路方向,雖短期能獲益匪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真正的智者應當致力做河上的水鳥,河流的走向,魚羣的遊動,均可默然於胸,這樣才能進退自如,走向成功。

二、計劃具體細緻,切實可行

抗戰初期,大部分人認為應當用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依靠正面決戰來抗擊日寇。這種觀點看上去慷慨激昂,可忽略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抗戰初期,我國軍民雖英勇作戰,浴血殺敵卻無法取得戰局的主動,原因就在於具體戰術計劃不符合實際。

毛主席認為抗日戰爭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主要的是運動戰,而以游擊戰和陣地戰輔助之;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提出並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為人民指明瞭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

現代社會信息資訊發達,各種成功“祕籍”比比皆是,初讀起來,滿篇皆為大道理,頭頭是道,只要照做,成功似乎已在眼前;細品之下,才發現都是紙上談兵,最關鍵的執行計劃往往避而不談,還美其名曰:靈活機動。讓人不覺想起,舊日封建王朝,統治者懼怕百姓造反,講授兵法的書籍不但嚴格控制傳播,而且將其中關於軍隊管理的具體措施——士氣的激勵、戰士的訓練、陣法的佈置等內容全部刪去,只留下籠統的大道理,於是造就了大批紙上談兵之徒。

如果將戰略決策比作要攀登山峯,那麼戰術就是)本站●(登山的具體計劃,例如從山的哪一面上,中途要在何處修整,登頂後是立即下山還是略作調整再撤等等。制定計劃時考慮要周到,計劃越具體,越符合實際情況,成功機率越大。

三、統一思想,堅決落實

再好的計劃也是需要執行者來落實的。計劃越宏大越具體,參與執行的人也越多。如果不能讓執行者羣體統一思想,那麼計劃被執行的力度也是要打折扣的。而一件事的成功機率與做事的人的執行力度息息相關。《論持久戰》中體現出的戰略思想固然偉大,我黨能夠嚴格按照計劃落實執行的力量也不可小視。通過歷次整風運動,高度統一了全黨的思想;在嚴酷的戰爭考驗,鑄就了一批批忠誠的無產階級戰士;根據時代形勢的發展,靈活的調整政策,打造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這些都為我黨領導抗日戰爭乃至全中國解放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古人常説:知難行易。其實,對一個普通人而言,制定計劃固然不易,能夠認真去做,保證計劃能夠不打折扣地執行,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靈活機動地調整方法,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始終不放棄希望,奮鬥不止。才是接近成功的不二法門。

大學生論持久戰閲讀心得 篇三

今天,我通讀了毛澤東同志所著的《論持久戰》這篇文章,讀後使我更加懂得了毛澤東同志在抗戰初期之所以提出對日作戰要堅持持久戰的根本原因。它對於當時國內所盛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走極端的論調無疑是一副清醒劑。一篇文章讀來,真是覺得深有同感,為我的人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也備受教育,深受啟發。

《論持久戰》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1938年5月,在當時,正是抗戰一週年即將到來之際,自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後近一年的時間裏,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精誠團結、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日本帝國主義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這場戰爭,在東方的歷是空前的,在世界的歷也是偉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可以説,深受戰爭災難,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箇中國人,無不渴望戰爭的早日勝利。因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是怎麼樣?如果是持久戰,那麼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戰爭的結局如何?這些問題隨着戰爭的爆發,隨着戰爭進程的不斷深入,每一次戰役的勝敗、得失、進退不斷出現,縈繞在許多人心中。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形式下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論持久戰》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國 軍隊同日本侵略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鋪路南北的廣闊地域上,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會戰,即徐州會戰,會戰經過了津浦路沿線的初期保衞戰、台兒莊會戰和徐州突圍三個階段。在第二階段結束時,即1938年4月7日,中國 軍隊取得了台兒莊大捷,摧毀了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鋭師團的主力,殲敵兩萬餘人。這是國民黨戰場自抗戰以來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的一次勝利。而這次勝利,卻衝昏了國民黨蔣介石集團一些人的頭腦,使他們滋長了速勝心理,以為只要打幾個台兒莊式的大勝仗,就能抵擋住日軍,而無需動員廣大民眾進行抗戰。説到這兒,我要説,他們的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只有把全國幾萬萬民眾都動員起來,形成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才能抵擋住日本侵略者,也才能取得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最後勝利。正如毛澤東同志在文章中所指出的“盧溝橋事變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就是這個道理。而發動和團結四萬萬同胞共同抗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於許多的因素: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 軍隊,從主力軍到游擊隊;國際方面,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而“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

可以説,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説得是相當精闢,相當正確。因為只有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才能最終取得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充分團結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台兒莊戰役勝利後,國民黨的某些人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只有軍隊對日作戰即可,而無需動員廣大人民參軍參戰,用軍隊打幾個勝仗就能將日寇趕跑,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利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喪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一席話,使速勝論在不少人頭腦中紮下了根。他們認為,這日本鬼子不堪一擊,打幾個勝仗也就勝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趕回老家了。一時間,速勝論高調頻起,甚囂塵上。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隨着戰爭的發展,國民黨的這些幻想也隨之迅速破滅。5月19日,徐州淪陷,這時,國民黨內的失敗主義情緒,投降派“戰必大敗”、“再戰必亡”的亡國論調又傳播開來。而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在共產黨內和羣眾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些人存在着僥倖心理和輕敵思想,幻想速勝;而有些人則對抗戰信心不足,悲觀失望。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速勝論者,迷信國民黨的正規戰,輕視人民羣眾和游擊戰的戰略地位,不贊成抗日戰爭的持久戰。可以説,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都是走極端的,是不科學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可以説,毛澤東同志的這一席話説得可真是一針見血,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辯證和科學地區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制定出正確的方針和政策。而有些人卻恰恰辦不到這一點,為此,毛澤東同志及時寫下了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發點,就是為了痛斥亡國論,掃除速勝論,從理論上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持久戰,堅持必勝信念。

其實,論持久戰這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準備反 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 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説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 攻戰。

《論持久戰》又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它在分析中日雙方對立、矛盾的因素,論述戰爭的發展進程和眾多複雜的戰略戰術時,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革命的能動的反映論、相信羣眾、依靠羣眾。放手發動羣眾的觀點都做了創造性的運用和透徹的發揮,可以説,毛主席的這部宏篇鉅著,通篇閃耀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芒,可以稱得上是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應用哲學”和“實踐哲學”。對於今天來説,仍然有着它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從總體上講,它是對當時重大的歷史問題的成功回答,為我們提供了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發現和揭示客觀規律,取得勝利的一般的方法 論,這是我們在當前和以後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否則,任何事業要想取得成功,那也都將是無從談起。

大學生論持久戰閲讀心得 篇四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毛澤東在其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為“犬牙交錯”的戰爭。他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着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最後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覆: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覆: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為人民指明瞭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着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説:“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

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懈可擊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大學生論持久戰閲讀心得 篇五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 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

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它指明瞭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抗戰後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篇著作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

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 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 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着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準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 攻戰。

《論持久戰》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在我讀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後我覺得它的巨大價值不僅僅是在軍事領域的運用,而且其在我們現實生活裏有具有其非凡的歷史價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有遇到困難,而無從下手的時候,有時候甚至要努力奮鬥好長時間,更有陷入困境無法走出來,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走持久戰略。首先我們應該正視自己所面臨的困難,總結出現困難的內因,外因,我因。然後,從第一個階段開始,找出自己處於困難之中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在找出原因後就是第二個階段,認真改正,保證同樣的錯誤不會在發生第二次然後探索新道路,為發展新的事業而準備。第三個階段就是要進入反 攻階段,就是要盡的努力去克服困難,讓自己的生活由被動變成主動,爭取做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覺得《論持久戰》這部著作是我人生中的導師,它指引着我如何懷着豪邁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中的一切磨難,成為一名真正的探索者。

論持久戰大學生閲讀心得作文 篇六

第一次拜讀毛主席的作品,也許只是讀了一篇作品就判斷一個作家的好壞,太武斷了,可是,在我看來,我一個從未經歷過抗日戰爭,不瞭解戰爭真正情況的人,在看了主席寫的這一片文章之後,也對中國贏得抗日戰爭充滿的信心。在之前的學生生涯中有學習過他的詩,有聽聞主席的文采,這次讀了主席的文章之後才知道毛主席的確是一代文學大師,也的確是一個軍事家。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還能夠冷靜下來正確的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形勢,並且用一篇文章,簡單明瞭的闡述了自己的理論不得不讓人佩服,還有不得不驚歎主席對抗日戰爭三個戰爭階段的預判。

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發表的一篇關於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未來的著名的文章。在整篇文章一萬多個字中,主席將抗日戰爭中,中日交戰的優勢、劣勢都總結了出來。短短38個小段落,從開始國人對這一場戰爭的各種看法開始,引出了持久戰這個主題,接着討論了兩種主流的看法;一是中國必敗論、二是速戰論,最後在文章最後的幾個自然段(小節)裏,毛主席為中日戰爭提出了正確的指導方針: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這二十字裏藴含了主席在之前多次與國民黨鬥爭中總結出的珍貴的戰爭經驗,是我們贏得抗日戰爭的理論基礎。這篇文章也給在困苦鬥爭中的中華人民,給與了一個強大的信心。

通讀了整篇文章,感覺到論持久戰這一篇文章,就是在不斷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講解了中日戰爭的優劣勢,特別是在第六段,在於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中,通過與美國記者的一問一答,主席系統地、詳細地回答了中國會不會亡國;在什麼條件下,中國可以戰爭日本;戰爭前途會怎樣發展;及關於中國東北等各個方面的問題。整篇文章中,毛主席總共提出了21個問題,前半部分問題主要回答了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最後為什麼中國會贏得勝利,還有總結批評了兩個當事主要存在中國戰敗輪和速勝論。後半部分是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中國如何通過持久戰贏得抗日戰爭最後的勝利,和進行人民戰爭的重要性。在我個人看來,主席將整篇文章分為了38個小段落,前30個小段主要是交代了文章的背景,當時的中日局勢,當時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主要思想,日本作為一個侵略國家的優勢劣勢(主要見第十分點),中國憑什麼可以贏得這一場戰爭(第十一段)。後八個小段,主席提出了什麼是持久戰,怎麼進行持久戰等等。每一個小點,都能夠看到主席運用了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對抗日戰爭的根本問題做出了很正確、精闢的論述,成功的預見到了抗日戰爭未來的發展路線,做出了正確指導抗日戰爭的決策、政策,制定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論持久戰》,它不僅成為了國內戰爭,乃至世界戰爭中的著名的軍事理論,同時它也是哲學上也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大學生論持久戰閲讀心得 篇七

《論持久戰》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説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説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着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略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1938年5月,在當時,正是抗戰一週年即將到來之際,自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後近一年的時間裏,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精誠團結、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日本帝國主義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這場戰爭,在東方的歷是空前的,在世界的歷也是偉大的。因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可以説,深受戰爭災難,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鬥的每一箇中國人,無不渴望戰爭的早日勝利。因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是怎麼樣?如果是持久戰,那麼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戰爭的結局如何?這些問題隨着戰爭的爆發,隨着戰爭進程的不斷深入,每一次戰役的勝敗、得失、進退不斷出現,縈繞在許多人心中。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就是這樣的形式下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論持久戰》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闡明瞭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可以説,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説得是相當精闢,相當正確。因為只有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才能最終取得這場反侵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充分團結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台兒莊戰役勝利後,國民黨的某些人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認為只有軍隊對日作戰即可,而無需動員廣大人民參軍參戰,用軍隊打幾個勝仗就能將日寇趕跑,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利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喪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一席話,使速勝論在不少人頭腦中紮下了根。他們認為,這日本鬼子不堪一擊,打幾個勝仗也就勝利了,也就把日本侵略者趕回老家了。一時間,速勝論高調頻起,甚囂塵上。然而,事情的發展並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隨着戰爭的發展,國民黨的這些幻想也隨之迅速破滅。5月19日,徐州淪陷,這時,國民黨內的失敗主義情緒,投降派“戰必大敗”、“再戰必亡”的亡國論調又傳播開來。而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在共產黨內和羣眾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些人存在着僥倖心理和輕敵思想,幻想速勝;而有些人則對抗戰信心不足,悲觀失望。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速勝論者,迷信國民黨的正規戰,輕視人民羣眾和游擊戰的戰略地位,不贊成抗日戰爭的持久戰。可以説,速勝論和亡國論這兩種論調,都是走極端的,是不科學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可以説,毛澤東同志的這一席話説得可真是一針見血,因為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我們都要辯證和科學地區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制定出正確的方針和政策。而有些人卻恰恰辦不到這一點,為此,毛澤東同志及時寫下了這篇文章,其目的和出發點,就是為了痛斥亡國論,掃除速勝論,從理論上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持久戰,堅持必勝信念。

其實,論持久戰這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準備反 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 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説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 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