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形勢要從四個方面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欄目: 行政管理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W
新形勢要從四個方面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呢?我們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分析現狀: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重視,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不斷加大力度,落實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到,由於近年來城市經濟的迅速發展,居住人口的不斷遞增,以及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給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新的困難和問題,給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和制約。
一是,對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認識模糊。反映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缺乏全面的認識;認為經濟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道德風尚自然會提高,何需抓精神文明建設;認為搞市場經濟的目的就是賺錢,不必搞精神文明。凡此種種模糊及錯誤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消極影響是比較大的,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放棄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努力。
二是,社會歷史因素影響城市文明的程度。由於種種原因,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些消極、腐朽的東西還沒有徹底消除,這必然給當前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民主法制意識淡薄,封建特權思想和專制作風、宗法禮教觀念濃厚,這些因素深刻地影響和制約着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進程。
三是,外來思想、文化思潮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唯我獨尊”、“個人至上”的極端個人主義傾向; “跟着感覺走”、“我行我素”的極端自由主義傾向;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傾向。這些傾向,對於在社區內開展一系列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使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面臨着更加艱鉅的任務。
因此,在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長期性、複雜性、艱鉅性的情況下,我們探索、研究、制定和實施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時,不能不正視這些因素和現狀,只有充分認清這些消極、制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和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區內人員的社會公德。
二、制定目標:
目標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前提。一般來説,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所要解決的問題及所希望達到的程度,就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工作目標。目標的確立越具體越明確越現實越好。作為一個城鎮文明程度相對較高的社區,其目標定位應該高一點,應與社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尋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和諧有機統一的最佳結合點和生長點。應在社區內大力倡導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的社會公德;大力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大力倡導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治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在這樣一個總目標下,來具體的細化、分解子目標。我們還可以確立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題,建立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制定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規範,形成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既有方向又有可實際操作的工作思路。
三、建立網絡體系:
為了保證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和整體推進;保證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思路的貫徹,應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通過和依託各級黨的組織、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眾組織,企事業單位個體勞動者協會,宣傳、教育、文化藝術單位或團體建立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完整網絡體系。在統一的指導下,遵循統一的規定,多層次、多渠道、互相聯繫、相對獨立,形成具有周密組織形式的完整體系。這個網絡的作用是疏通各方面的渠道,加強各個獨立單位之間的聯繫,最大限度地擴大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覆蓋面,增強整體能力和工作的及時性、有效性。
四、以加強社會公德建設為新形勢下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
社會公德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成員為維護社會正常生活需共同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作為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它有自己的特點:全面性、羣眾性、繼承性。
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是: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財物;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講文明,講禮貌;愛清潔,講衞生。做到這些,不僅有利於促進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而且有利於提高整個社區內成員的思想道德覺悟。在當前新形勢下,要求社會成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文化修養,養成文明行為習慣,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在社會公德方面的基本任務。
從現實生活中看,凡是社會反響強烈的問題,在其背後都有個道德問題。要徹底解決社區經濟、文化、生活中的有關熱點、難點問題,提高社區的精神文明水平,就要緊緊抓住道德建設不放。比如,髒亂差的背後是個典型的社會公德問題。因此,整治髒亂差,整潔亂搭建和亂設攤、實行垃圾袋裝化等舉措舉步維艱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社會公德建設的問題。針對這個為題我們要做到:
1、教育與法治同步進行。
社會公共道德風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要靠教育、引導,也要依靠法制,要做到教育與法治同步進行,要建立導向機制和監督機制,並且形成機制,發揚先進,祟尚高尚的社會公德,據棄社會公共生活中的不良行為,使之在社區內無立足之地。
2、確立公民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
公民意識教育是圍繞社區內成員的文明素養展開社會行為的規範教育,易於把社會規範轉化為人們的內心自覺,變成人們的自身素質,社區內的每一個成員都對自己的社會形象和地位比較在意,都希望得到他們的尊重。公民意識教育就是指導人們怎樣做一個好的公民,怎樣做一個受人尊重的文明人,從中去不斷滲透社會公德教育,使每一個成員形成自己是社區主人的主人翁責任感。
3、注意社會公德建設具有連續性、要常抓常新。
社會公德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期望一次成功和一勞永逸。而且,社會公德建設過程又具有反覆性,只有在反覆中抓反覆,才能不斷提高和深化社區的社會公德建設,長久地樹立起社區的文明新風。
4、以創建文明社區為抓手,以各種主題活動為載體,以弘揚社區文明新風尚的主旋律為目標,真抓實幹,齊抓共管,使社區的社會公德建設上一個新台階。
可以預見,隨着實踐的發展,新形勢下的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運作方式將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而它在社會全面發展中的地位、作用,也將得到進一步的凸現和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