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3000字(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8W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3000字(多篇)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1

摘要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活乃至整個人生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許多的問題。本文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探索構建“全面、全程、全體”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充分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能。

關鍵詞

職業規劃;教育;大學生;成長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職業生涯理論推出全新的理念,認為職業生涯不只是擁有一份職業,更是貫穿人生決定如何生活的過程。到底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呢?所謂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體和人生環境相結合,在對個體職業生涯的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進行測量、分析的基礎上,再結合個體的興趣、性格、能力和社會的實際情況等綜合分析,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發展目標,併為此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等行之有效的計劃,進而採取行動實施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根據薩柏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在人的成長髮展初期進行必要的職業意識引導,對將來的職業成長乃至整個人生的成長都是重要的。

1953年美國耶魯大學對應屆畢業生進行了一項有關目標的調查,被調查的學生中10%的學生確認有目標,只有4%的學生清楚地把目標寫下來。20年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追訪當年參與調查的學生,結果顯示,當年寫下目標的那些學生,無論是事業發展還是生活水平,都遠遠超過那些沒有寫下目標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告訴我們,職業生涯規劃本質上是一個人職業戰略規劃,它不僅是一個職業選擇問題,而且對大學生整個人生成功與否有着深遠的影響。鑑於我國大學生目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既有利於大學生認識自我,發掘潛能,提高競爭能力,又可以有效控制大學生在人才市場的無序性高流動狀況。

一、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方面:知識欠缺,主觀不重視

長期以來,高校的各項工作主要圍繞教學和科研進行,這無疑是對的,但很少關注職業生涯輔導,也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輔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資金、設施、人員等方面投入很少,導致學生了解職業生涯理論的途徑有限。另外,由於學生生活範圍窄,社會經驗少,對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要求瞭解不夠深刻,他們當中不少人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是件費力而無用的工作,甚至錯誤地認為職業規劃就是類似中國小生所寫的新學期的打算,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寫給老師看的,沒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本沒有認識到職業規劃對自己未來人生和就業的意義。

(二)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方面:目標過高,不符合實際

調查發現,80%以上學生職業目標定位在“三大”和“三高”上,“三大”即大城市、大公司、大機關;“三高”即高收入、高福利、高職位。很少有人願意主動到條件艱苦的地區、鄉鎮鍛鍊,也不願到新興行業、服務業、基層單位去工作。求職時,最關注的是眼前的薪金和福利待遇,而沒有把發展空間或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放在第一位來思考,甚至還有一些學生為了留在大城市,不惜犧牲擺在面前的大好發展機遇,許多學生盲目地以考取許多沒有職業相關性、目的性的職業證書作為未來發展的路徑,甚至有些學生根本沒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或者有多個毫無內在聯繫的職業路徑。職業發展路徑的模糊必然導致擇業過程中的彷徨和無助,這直接影響到職業目標的實現。

(三)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方面:脱離專業,目標不清晰

值得肯定的是,為了增加“工作經驗”,不少學生在校期間選擇了兼職和假期打工。但90%以上的學生所從事的兼職工作都跟自己的專業和職業目標不相關聯,大多數是做家教、業務員、促銷員等;還有的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其目的只是向用人單位證明自己多才多藝,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缺乏職業規劃性,漫無目的,隨意而為,只注重量的積累,卻無視質的提高。

(四)職業規劃認識方面:自我定位模糊,專業認識不清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自己今後從事何種類型的工作,以及適合怎樣的崗位等問題,在認識上顯得比較模糊。只有20%的學生能對自己的發展方向有一定的認識,但是這些學生並不十分清楚自己現在具備的條件與理想工作的要求之間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甚至還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學生對此毫無意識,根本沒有進行自我瞭解。

由於各種原因,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缺乏客觀而理性的認識。接近75%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沒有很清晰的概念,甚至對本專業的未來發展領域也缺乏必要的瞭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職業選擇的盲目性和無計劃性。

二、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目前,所有高校都非常重視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仍存在着教育內容不全面、教師隊伍不健全、教育過程不連貫等問題,針對目前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學校可構建“全面、全體、全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一)拓展教育內容,樹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面教育的理念

學校在思想和政策上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同時,應加強理論學習,使學生和教師都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是講授面試技巧、找工作的途徑等問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很廣泛,不僅要進行觀念層面的教育,而且要進行技術操作層面的教育,不僅要進行技巧方面的教育,而且要進行理念層面的教育。因此,職業規劃教育應該自始至終地貫徹在學生的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列入教育計劃之中,並嚴格執行。目前所有院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都存在“就業指導課就等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等同於面試技巧、就業信息等教育”這樣一些錯誤的理念,存在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的問題,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核心內容,將科學的理念和科學的職業規劃方法傳導給學生,這有利於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甚至受益終生。

(二)樹立系統理念,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程教育的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系統工程,是一項科學、系統、全面、有計劃的教育活動,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系統地、有計劃地貫穿於大學生活的全過程。

第一,在新生剛入學,就要滲透職業規劃教育的內容,主要進行職業規劃理念和意識的教育。如請高年級的學生代表講述自身的規劃和實施狀況,請校企合作的企業專家來學校講授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狀況等,請教師對各個專業的特點、性質、就業領域等進行教育,使學生從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就接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第二,在整個大學階段,對大學生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技巧、專業認知等教育。如加大投入引進合適的測評體系,儘早最大範圍的讓學生接受職業測評服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傾向,還可以瞭解自己的個性特徵和動機需求水平。專業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安排,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結合專業理論課,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特點及就業去向,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方向,其次通過完成專業課的理論作業、專業實訓、專業見習等,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明確學生的職業志向。

第三,大學最後一年,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進行面試技巧、製作簡歷、就業信息等方面的教育和服務。就業指導課教師講授面試技巧、簡歷製作等就業技巧方面的內容,除招生就業部門為大學生提供各種就業信息和服務外,全校教職員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各種市場就業信息,並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職業目標,確定合理的職業定位和擇業期望標準,併為實施自己的職業目標而努力。

第四,大學生畢業後,學校還應該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做好跟蹤服務,以便總結教育經驗,提升職業規劃教育水平,為後來的畢業生就業服務積累經驗,同時還能更好地掌握市場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資料。

(三)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體教育的理念

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全體教育的理念,建設一支以專業教師為主、其他成員為輔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隊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工作,從事規劃教育的指導教師既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實踐水平,這就需要通過脱產學習和在職學習相結合、集中培訓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的職業生涯指導教師隊伍。以此為依託,在全校制度化、常規化地開展畢業生的職業指導、諮詢、推薦和服務工作。同時,我們也要擯棄狹隘的觀念,不能錯誤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只是就業指導老師的職責,全體教職員工都應該成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體,每位員工除身教之外,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崗位和學科特點,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關於職業道德、人生觀等內容,加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教育。專業課教師可以結合專業課,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特點及就業去向,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方向,通過完成專業課的理論作業、專業實訓、專業見習等,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明確學生的職業志向。

總之,通過構建“全面、全程、全體”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各高校就能克服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2

【摘要】

本文分析關於現在大學生在職業規劃方面的誤區,探討關於大學生出現規劃誤區的因素及避免出現規劃誤區的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規劃;誤區的因素;對策

1、現在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誤區

1.1將職業生涯規劃給忽視掉

據相關數據的調查顯示,許多在校大學生嚴重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自然而然可以真正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生也是為數不多的。還有的相關網絡問卷的調查發現,在問及是否對自身制定過職業規劃時,很多同學都是回答沒有規劃,回答有規劃的學生是很少的,只有20%左右。

1.2錯把職業生涯的規劃等同於職業的選擇

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實際上是一個周而復始的比較連續的過程,其中包括要準確的定向、自身自我的評估、職業選擇、制定相關的行動方向、行動計劃等幾個步驟。而職業的選擇,意義上指的是對於一份工作的選擇而已,但是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是根據個人的愛好、能力等主要因素綜合評價之後選擇出適合自己並且可以勝任的工作的過程。那麼我們不難看出,職業的選擇只是職業規劃中的一個環節而已,實際上不是等同的意義。

1.3在職業生涯規劃急功近利

由於現在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導致當下大學生在畢業後的就業競爭非常激烈,直接的給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帶來壓力。目前普遍有很多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都着急考研,進而導致在放假或是在高校的時間內都是在不斷的進行學習,並沒有將求職方面的事情作為主要的考慮範圍,社會活動也很少去參加。很多的大學生都存在盲目去考證或是參加一些培訓等活動,卻是並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來制定計劃,還有的同學甚至還出現見異思遷者,看到目前社會中有哪些的職業收入高就會很想從事收入高的職業,而在過一段時間之後看到別的行業收入高,又會去想去從事另一收入高的職業,直接將自身的職業規劃拋到了腦後。

1.4錯把擇業當成自身的專業

在大學生在面臨擇業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擇業時拘泥於所學的一些專業,其實從專業性的角度上來講,在就業的時候選擇和自己本專業相關的職業自然是會對以後的工作是有所幫助的,但是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現象是很多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的時候選擇的都不是按照自身的意願和選擇來確定的,換句話説,現在大學生在校四年期間所學專業都有可能不是適合自身的專業,因此,如果説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時第一個專業上的選擇是錯誤的,就沒必要在堅持第二個選擇了,否則的話只會是錯上加錯。

2、導致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誤區原因

2.1社會因素

現在隨着我國高校的精英教育轉變成現在的大眾教育,由原來的就業分配製度改變成現在的自主擇業,由於高校的擴招導致學生人數倍增,自然在這樣的條件下學校對學生在指導方面不能做到細緻入微。另外,我國的高校和社會對於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意義上就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導致實行落實的不夠到位,這樣的情況下就造成高校的學生對於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普遍存在誤區和欠缺,然後只是單一的只強調一些經濟收入。現在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樣的經濟因素在大學生職業生涯中是佔有重要的位置的,而且還有現在很多人在評價大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時,還是會以經濟狀況為主來決定地位的高低。以上這些的種種因素都是導致大學生比較容易急功近利的主要因素。

2.2自身方面的因素

首先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價值觀念也在不斷的改變,由原來的社會中心轉向為了以自我為中心,只注重享受,嚴重的缺乏自我奉獻的精神。然後很多的大學生對自身的重視度嚴重缺乏,也就是説大多數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沒有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和職業規劃上,而是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上網吧和玩遊戲和談戀愛上面,還有的學生沒有重視自身的職業規劃,而是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考研和各種活動中,其次是還有的學生是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了,沒有社會經驗,就導致缺乏寬廣的眼界。最後還有的學生是對自身認識程度不夠,不瞭解自身的愛好、優勢、缺點、,甚至有的學生自認為自身條件很好,做任何事情都能夠輕而易舉,認為工作能力很強,還有的學生嚴重缺乏自信心和自我競爭的意識。

3、大學生避免職業生涯規劃誤區的對策

將大學四年制定行動計劃,選擇需要採取的方式和途徑。

如一年級初探期:要初步瞭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職業或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增加接觸社會的機會。具體活動可包括多和師哥師姐們進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畢業生,詢問就業情況等,由於此階段學習任務不重,可多參加學校活動,增加交流技巧,學習計算機知識,爭取通過計算機和網絡輔助自己學習。還須考慮是否要獲得雙學位、考研等。

二年級為定向期:應考慮清楚未來是否深造或就業,瞭解相關的應有活動,並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鍛鍊自己的各種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可以開始嘗試兼職、社會實踐活動,並要具有堅持性,最好能在課餘時間長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增強英語口語能力,增強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的相關證書考試,並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

三年級為強化期:因為臨近畢業,所以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蒐集公司信息、並確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寫專業學術文章時,可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鍛鍊自己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參加和專業有關的暑期工作,和同學交流求職工作心得體會,學習寫簡歷、求職信,瞭解蒐集工作信息的渠道,並積極嘗試,加入校友網絡,多和已經畢業的校友、師哥師姐聯繫瞭解往年的求職情況;希望出國留學的學生,可多接觸留學顧問,參與留學系列活動,準備TOEFL、GRE、注意留學考試資訊,向相關教育部門索取簡章參考。

四年級為分化期: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國的出國,不能再猶豫不決,大部分學生的目標應該鎖定在找工作及成功就業上。這時,可先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首先檢驗自己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已充分;然後,開始畢業後工作的尋找,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最後,預習或模擬面試。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瞭解就業指導中心和院系提供的用人公司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儘可能地在做出較為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施展演練。

參考文獻

[1]楊淑欣,鮑德媛.中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比較與借鑑.研究與借鑑.

[2]王保義.中美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比較研究.現代教育科學,2004.36-39.

[3]張海華.從新生開始進行大學生就業輔導.廣東青年幹部學院學報,2004,18(58):77-79.

[4]張莉萍,陳憲庚.對高校大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研究.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30):143-144.

[5]李學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山西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19(1):68-70.

[6]閔曉陽.試論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內容和方法.高教論壇,2006,(2):154-157.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3

[論文摘要]

近年來我國整體社會就業形式趨於緊張,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將Super的職業生涯理論與大學生在校學習的各階段相結合,分析了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力圖找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並從學生和學校兩個角度提出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論文關鍵詞]

職業決策職業生涯

近年來的高校擴招促使大學生畢業人數急劇增長,高等教育正從精英化向大眾化過度。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不容樂觀,如何更好地實現畢業生就業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式,畢業生是否能夠在職業決策的過程中做出恰當、有效的決策顯得猶為重要。職業決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選擇,會影響最終的職業決策。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組織職業生涯規劃,另一方面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本文所探討職業生涯規劃特指個人職業生涯規劃。Super是美國著名職業學家,他將人的職業生涯分為五個階段:成長階段、探索階段、建立階段、維持階段和衰退階段。大學生時代處於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這一階段個人將認真的探索各種可能職業,對自己的能力和天賦進行評估,並根據未來的職業做出相應的教育決策,完成擇業及初次就業,具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①嘗試期((15一17歲),個人對需要、興趣、能力、價值觀以及就業機會等因素都有所考慮,並通過幻想、討論、課外工作等方式進行擇業的嘗試性選擇。

②過渡期(18一21歲),個人進人勞動力市場或專門的培訓機構,該時期的發展任務是明確一種職業傾向。

③試驗和初步承諾期(22~25歲),選定工作領域,開始從事某種職業。結合職業生涯發展理論與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可以劃分為出現、定向、執行、穩定四個階段。本文以浙江林學院本科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選取不同專業共300名畢業生髮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253份。

職業生涯的出現階段主要集中大學一年級,核心任務是適應大學生活、喚醒職業意識和適應專業學習。出現階段的現狀主要從專業選擇、專業認知、職業定位及對口專業就業面瞭解程度四個方面進行衡量。在所調查的253個同學中,70.4%的學生為自主選擇專業,在這70.4%學生當中,有將近45%的學生對於擇業範圍沒有明確認知;剩下29.6%的學生為非自主選擇專業,即由父母做主或學校調劑,在這29.6%的學生當中,對於擇業範圍沒有明確認知的比例高達60%,明顯高於自己選擇專業的學生。從這裏可以看出,自主選擇專業的學生職業意識覺醒得比較早。關於專業認知方面,約83.4%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定認知,但程度也僅為“瞭解”。

定向階段是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時間上處於大學二、三年級,核心任務是瞭解個人興趣、愛好,進行職業探索,制定職業目標,考慮專業發展。定向階段的現狀主要從社會實踐的執行情況,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及學生對於職業技能瞭解程度三方面進行衡量。在社會實踐方面,有42.7%的同學在大二和大三學期參加過實習,“沒參加,但有這方面打算的”的佔了所有被調查者的52.6%。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有自主學習行為的同學,已經工作或實習的比例達高51.5%,沒有主動學習行為的同學,這一比例為38.1%。對於將來從事工作所需技能有清楚認識的同學,其就業比例高達56.1%,而完全不清楚的同學,其就業比例僅為29.4%執行階段出現在大學四年級,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搜索求職信息,掌握求職技能,進行職業選擇。該階段學生的核心任務包括建立職業價值觀,獲取就業信息,掌握求職技能進行職業決策。

就業執行情況主要通過職業價值觀調查,就業信息獲取渠道,求職技能的掌握,就業決策的影響因素,目前工作的獲取途徑及就業情況六個方面進行衡量。據統計顯示,擇業時學生比較重視的幾個問題依先後次序分別為:公司待遇,發展空間,個人興趣,工作地點,專業對口。學生簽約時對這幾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有所改變,排序為:公司待遇,發展空間,工作地點,個人興趣,專業對口。在被調查者中,對於第一份職業執“先實現就業”態度的學生佔總數的51.9%。在衡量職業生涯成功標準這一問題上。49%的學生選擇了高工資,其次才是實現自己的價值。各類求職網站及學校網站是大學生獲得有效信息的主要渠道,其次則是從同學、朋友處得到消息,接下來是在人才市場與報紙上找到信息。在求職過程中,自主意識對職業決策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父母和朋友的意見也起着一定的影響作用。穩定階段一般出現在學生即將離校時期,通常指達成就業協議後,適應工作,尋求職業發展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包括簽訂就業協議,熟悉工作及尋找更好發展等

研究表明,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不足之處:

職業生涯規劃不足:專業選擇及學業規劃意識不足。學生在人學之後一至兩年的時間內,對專業發展方向都沒有明確的概念。學生缺乏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對於職業技能要求也不甚瞭解。大學三年級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黃金階段”,而學校在這一時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不足之處,未能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擇業觀。

就業指導工作巫待完善:大學生在職業選擇上缺乏科學的決策指導。大學生面臨就業、求職困難時,輔助渠道單一,除了獨立解決外,一般求助於同輩羣體及家長,相比而言,老師的影響力較為微弱。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軟件不足,缺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難以保證工作質量。學生在就業選擇上缺乏引導,對於應聘崗位瞭解不足,在面試技巧方面也缺乏相應指導。

就業指導觀念上的落後:目前對畢業生就業指導大部分仍然採用的是一種就事論事的方式。這種純粹的就業指導,更加關注的是解決學生在求職時所遇到的現實問題。因而更多的指導往往會圍繞求職應聘技巧、就業政策等方面進行,千方百計促成畢業生找到工作。這種就業指導只能稱作是“畢業生就業指導”,是就業指導的最低層次,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就業指導。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個複雜的系統,存在各種影響因素,包括學校、家庭、社會、職場等。但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無疑是大學生自己。而學校的任務之一是實現學生的社會化,尤其是指導他們順利的向職場過渡。本文從學生和學校的角度提出改進建議,希望能更好的幫助大學生完成社會化,順利地走向職場。

學生要發揮主動性,挖掘自身潛能,學會為自己負責。在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和家長、老師多交流,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平台。

學校應該及早轉變觀念,變“畢業生就業指導”為“學生職業生涯輔導”,開設相關課程,多舉辦講座、活動,培養正確的擇業觀,提升就業競爭力,增設相關諮詢機構,指導各階段、不同需求的學生解決職業生涯規劃問題,並努力完善其功能。根據畢業生專業和個性特徵提供詳細的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4

摘要:

隨着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高校擴張,大學生面臨嚴重的就業壓力,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擺在高校乃至全社會面前的重大課題。因此,高校應結合社會現實,學生實際,認真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該文試從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含義和現狀出發,重點闡述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認知定位,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就業指導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規劃就業指導

隨着高校擴招,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多,而近年來全球大環境下的經濟形勢變化,使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人才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因此,為增強大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大學生就業率,高校需要認真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規劃不僅存於理論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在對大學生職業性格、職業能力進行科學合理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個體差異、性格特徵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1.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含義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個人的職業生涯進行的規劃,指對一個人的性格、興趣、技能和價值觀等各方面因素進行分析,結合社會各種職業需求,確定自身的職業分動目標,併為實現該目標而制定的各種安排、規劃。職業規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它對整個社會、家庭和大學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1.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在社會上也應運而生了一些專門從事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機構,但是由於創立時間不長,理論與實際結合不足,缺乏經驗等各種原因,在實踐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現象。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我國從事這類服務的機構和專業人員比較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服務,主要是依託高校內部的機構和部門展開的。

同時,為了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我國高校大多設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但其主要功能都是為大學應屆畢業生進行就業臨時指導,較難做到“量體裁衣、系統規劃”,有些學校缺乏專門的指導老師,通過學校行政人員進行簡單粗放式管理。從內容上來看,一些就業指導中心實際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解答畢業就業合同的相關問題和就業政策諮詢,很少會開設針對性較強的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就業起到就業管理與服務工作為主,較少指導作用。儘管近年來許多高校逐漸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但很多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各高校必須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觀念,併成為大學生教育的必備內容,而不是僅僅針對畢業班學生進行管理與服務而已。

大學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準備階段,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併為未來從事某種職業打下基礎,也就是説,大學生應當在大學期間就制定職業生涯的發展規劃。但由於各種原因,如大學生對自身情況認識不足,實際工作中高校就業指導出現了一些定位偏頗,沒有發揮好自身引導作用的情況,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準備,使得許多大學生沒有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在面臨畢業時,迫於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而隨大流、聽家長或被迫選擇了不喜歡或不擅長的工作,這是近年來出現的部分大學生在畢業較短時間內就進行了二次擇業現象的原因之一。進一步來看,大學生沒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業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這樣不僅造成大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也影響了大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素質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2、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認知定位

大學生擇業是社會普通關注的問題,就業指導是一項複雜的綜合性工作,需要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以及外部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綜合判斷。

2.1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目的

大學生就業指導應當貫穿於整個大學階段,高校在指導過程中,要結合社會實際情況,在瞭解不同階段學生的特徵、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並在規劃基礎上,增強今後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能,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目的是根據各種主客觀因素,結合個體差異、愛好、能力等因素,指導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並幫助和服務學生逐步實現。

2.2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本質

大學生剛從中學期間進入大學校園,對社會充滿好奇,自我意識還不成熟,對今後職業方向還不明確,但大學時期是進入社會的預備階段,從全國範圍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後都會直接進入社會工作,然而,由於大學生職業意識觀念不強,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此,高校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其就業指導的本質在於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榮譽感,幫助大學生做好職前準備工作,使其在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前,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因此,為了更好地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必須結合社會職業需求實際和學生自身特徵,進行有針對性地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判定自己的職業就業方向。

2.3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原則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原則主要有系統性原則和整體性原則。大學生就業規劃指導是一個系統性規劃,貫穿於整個大學階段,不僅是要指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和職業觀念;同時,大學生就業指導也是一個整體性規劃,不是針對應屆畢業生畢業時的臨時指導,而是要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列入大學教育體系規劃中,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就業指導。比如,針對大一新生,可結合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或大學生涯規劃等課程,先了解大學生的性格特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培養他們的職業意識,幫助學生進行試探性的職業規劃;針對二年級學生,可以重視拓寬專業學習領域,試探性確認職業目標;針對三年級學生,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專業和性格、能力等因素,通過就業能力、求職技巧提升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就業優勢及就業的社會適應性;針對四年級學生,可以通過就業政策講解、就業技巧訓練、實習調查等方式加強學生擇業指導等。

3、提高高校就業指導水平的策略

就業指導是幫助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

3.1開展終身教育,培養學生職業意識

職業規劃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作,其本質在於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觀念,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時,需要結合社會主客觀因素,職業需求,在瞭解學生個體差異、性格、能力等各方面基礎上,幫助學生指導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職業發展規劃,並在此基礎上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大學生職業規劃貫穿於整個大學階段,高校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指導工作,利用大學課堂、專題講座、調查實習等方式開展個性化指導。近年來,我國經濟形勢變化,就業壓力愈發增大,因而高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意識,幫助學生摒棄不良的職業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3.2加強職業測評,提高職業規劃的科學化水平

大學生是職業規劃的主體也是職業發展的實踐者,然而由於每個人的性格、興趣、能力等有所不同,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也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結合每個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這就要求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者要充分掌握各種職業評估方式和測評工具,藉助其準確把握大學生的各種特徵,針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增強高校職業指導的科學化水平。

3.3開展就業信息庫建設,提高職業規劃的社會化程度

近幾十年的教育發展,我國高校已初步形成以政策指導、就業諮詢服務為主要形式,校園招聘、個別就業指導為主要方式的職業就業指導模式,但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就業指導模式已不再適應高校教育的發展。部分大學生已對傳統就業指導模式和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有所下滑。目前高校在就業指導機構和指導人才方面的專業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可以進一步將大學生就業指導納入高校素質教育體系中來,而非零星地對部分學生進行指導,形成更加系統科學的指導模式,針對性就業指導不夠。因此,高校應結合社會職業供需實際,結合高校自身情況,在瞭解學生特徵、職業意願和能力等基礎上,輔以科學的測評技術和測評方式,對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合理地指導和規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特點和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高校需開展就業信息庫建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就業信息庫,努力提高高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同時,在信息庫內容結構上,還需包含對就業市場進行正確的預判,暢通就業信息渠道,與就業市場和各類企業建立相互銜接的就業服務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大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大學生職業意識,提高大學生就業技能,為大學生擇業提供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參考文獻

[1]胡雪飛.我國高等教育中的職業生涯設計[J].社科縱橫,2012(4):120.

[2]羅雙平.積極行動: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途徑[J].中國青年研究,2013(8):43.

[3]苟萍,丁偉.高等院校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10(增):23.

[4]劉更生.新形勢下大學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點思考[J].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4).

[5]羅雙平.青年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步驟[J].中國青年研究,2009(8):25.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5

摘要:

生涯規劃關於大學生建立成長政策有着十分首要的作用,這篇文章首要從拓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和教導學生精確掌握職業計劃的原則問題兩方面論説做好其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導職業。

關鍵字:

大學生;職業;計劃;教育

在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求職與職場比賽越來越劇烈的佈景下,職業的選擇和對職業生計的打開計劃,對自己職業和人生價值的完結起到越來越首要的作用,職業生計打開計劃對自己職業打開起着定向、引導的首要作用,特別是關於大學生團體在職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佈景下,在大學生中遍及職業生計教育,引導大學生建立起職業生計打開的自立知道,建立活潑精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念,顯得尤為首要。

生涯規劃關於大學生建立成長政策有着十分首要的作用,通常是在學生一入學就初步的,並貫穿於大學四年。生涯規劃從短期政策來看首要指學業計劃,從長時間政策來看首要指職業計劃。具體到高校,生涯規劃應當是一個長時間的進程,需求引導學生對自己四年的大學日子及學業和將來的職業作出合理的計劃,還要區別不一樣年級、不一樣層次的學生,有關於性地打開職業,為學生供應全程、全方位的效力。2007年國家教育部印發了《大學生職業打開與職業教導課程教育懇求》,以此為基本懇求,從大學生建立生計與職業知道、職業打開計劃、前進職業才華、求職進程教導,職業習氣與打開和拓寬職業將來六個方面着手,側重學校化、社會化教育、堅持理論性與實習性相聯絡,從國內高校和大學生的實踐狀況啟航,在內容和方法前進行了一定的立異[1],既着重職業在人生打開中的首要方位,又注重大學生的悉數打開和終身打開。

大學生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大多會面臨着這麼的利誘,不知道計劃啥,怎樣計劃,乃至對自己所學專業畢業後能從事啥樣的職業都知之甚少。因此,做好其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導職業,應當從拓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和教導學生精確掌握職業計劃的原則問題兩方面下手,讓大學生做好充分的思維準備,以削減職業選擇時的蒼茫和利誘。

一、拓寬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

1、專業思維教育

對大學重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第一步就要處理重生對大學裏“學啥”、“為啥學”的疑問,即打開專業思維教育,很多學生待到畢業時被問及所學專業該從事啥職業時還一臉的茫然,這顯然是專業思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對大一重生進行專業思維教育,對大學生四年的學習及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嚴峻的意義。

首要,經過專業狀況教育,使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歷史淵源、基本狀況、打開現狀和將來趨勢,理解本專業的課程安排和具體懇求,便利學生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方向,以便十分好地前進學習功率和學習作用。其次,經過本專業學生職業方法、優異畢業生打開狀況等狀況的介紹,激起學生對本專業的喜好,清楚學習政策,推動重生滿腔熱忱地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去。再次,要教育一些將來打開的有關知識,如將來畢業後的職業打開遠景等,讓學生具有開端的職業認知,初步計劃自己的將來,對自己的打開更有政策和思維準備。

2、政策教育

對大學生的政策教育分為短期期間政策教育和長時間職業政策教育,短期期間政策首要指的是對不一樣年級期間的學生進行當令地政策教育,在重生入學教育中,要引導學生清楚每一學年的學習政策,學校設置的大學四年培養計劃、政策和課程設置每年都有不一樣,所以每個年級的'計劃也不盡相同。

大一是探問期,重生應從速瞭解習氣新環境、新學習和日子方法,有選擇性地參加學生會和社團活動,融入團體中,練習自己的交流才華,瞭解本專業的培養政策和職業方向,初步接觸、進行職業計劃、建立職業知道。大二是定向期,學生應當悉數分析本身特徵,清楚自己的喜好和政策,判定適合的定位,經過職業實習活動,對職業環境和職位進行探究,然後發現自己適宜從事的職業類型,經過參加社會活動練習自己的安排才華、團隊協作精力等。大三是衝刺期,學生應當主動活潑地投入學習和日子,學會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多參加與專業和政策職業、職位有關的社會實習,考取有關的職業資格證,在不斷地實習中深化對自己的知道,有知道地進行才華、職業實質的前進和經歷的堆集。大四是分解期,畢業生應當在職業或許考研之間做出選擇,準備職業的同學應當充分運用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瞭解職業政策、學習職業有關的訣竅和辦法,調整好心態,以開暢而活潑的心態去迎接挑戰。

四年的短期期間政策作用了長時間的職業政策,為長時間的職業政策奠定了基礎,有關於性地教導學生開端建立學業政策和職業方向,還要教育他們擬定的職業政策和計劃要有彈性,接近注重職業的打開變化,學會收集、分析影響生涯規劃的信息,及時調整、完善職業生涯規劃[2]。

3、實習教育

經過專業和職業關於性強的欣賞、調查乃至實習,使大學生了解政策職業的特徵、自己應具有的資格和才華條件、也進一步清楚自己往後的關鍵極力方向。豐厚大學生社會實習的內容首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一是充分運用好院系各方面的本錢活潑締造社會實習和教育實習基地,將社會實習與專業學習和擇業職業有時機聯絡起來,建立長效的實習練習渠道,讓學生深化社會,領會社會中林林總總的職業,抵達對外部環境更為悉數、客觀的認知。

這應變成學校往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導的一個首要極力方向。學校應當有關於性地建立各類實習基地,學生可以經過實地實習接觸到真實的職業環境,推動對職業的認知。二是安排一定計劃的有清楚政策性的社會實習活動,比方暑期“三下鄉”活動、進行校友訪談、公司訪談,生計人物訪談等職業領會活動,然後推動學生出色的社會實習知道。這些方法各異的實習活動,能使學生在瞭解社會環境和職業環境的一同,也進一步修改其職業定位,有助於職業生計政策的完結。

二、清楚大學生職業計劃的原則

職業諮詢之父帕森斯在《選擇職業》一書中説到選擇職業的兩條原則,第一條是自我認知,第二條是職業認知。大學生只需在充分自我認知和職業認知後再去選擇職業,才華選對職業,職業生計才不會走彎路。根據帕森斯提出的原則,大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分可以考慮遵照以下幾個原則。

1、職業計劃與學業計劃相聯絡的原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是求職計劃,而是包含學業計劃和職業計劃,學生在大學裏承受系統的教育,是為將來的職業做必要的準備。大學生有必要清楚將來的職業政策,學習時才華有的放矢。大學期間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專業、職業知識和技能的期間,是前進自己實質的關鍵期。

2、喜好喜好與所學專業相聯絡的原則[4]

大學期間學習,首要是專業知識學習。有關於中學,大學期間的學習時間寬鬆,自立性強,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可以運用課餘時間,打開自己的喜好喜好,拓寬自己的知識空間,喜好是最好的老師,大學生在計劃職業生計時必須考慮自己的個性特徵,珍惜自己的喜好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

3、挑戰性與可行性相聯絡的原則

政策來源於實踐,高於實踐,是奮鬥的動力,行為的方向,有必要經過自己的極力才華抵達的地步或規範,不可普通,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起到激起自己潛能的作用。當然,職業生涯規劃重在實行,計劃時,也不可好高騖遠,應當從自己的實踐啟航,聯絡社會打開的需求來擬定,具有可行性。為保證可實行,職業生涯規劃政策應清楚、清楚,有主幹政策和分支政策,實施進程開宗明義。政策和辦法要有彈性或緩衝性,以便遇到環境變化時,可以當令調整。

4、社會需求與利益收效相聯絡的原則

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要分析社會打開與社會需求狀況,選擇一些社會打開需求的職業才有進一步打開的潛力。當然,職業對每一自己而言,依然是一種營生方法,在獲取自己福利的一同,也發明晰社會財富,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首要要考慮自己預期收益,這種預期收益懇求能完結自己夸姣的最大化,也即是使利益最大化。

政策是行為的攻略,大學生只需進行了合理計劃,建立一定的政策往後,才華逐漸培養和完善其學業和職業知道,然後進一步練習其學業和職業才華,並終究進步其綜合比賽力。只需理解得知道到學生的利誘,有關於性協助他們,才華從根本上教導他們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才不會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流於方法。因此,拓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和教導學生精確掌握職業計劃原則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的進一步深化基本前提,對大學生職業生計打開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孟國忠,蔣理;立異教育方式,進步大學生職業比賽力[J]

2、唐海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

3、李吉慶;淺談大學重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及內容[J]

4、大學生職業打開與職業教導[M],彭齊林等主編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6

當今的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重視。但通過筆者近兩年從事招生就業工作的實踐觀察,當前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授課形式單一、惠及面不廣等弊端,滿足不了廣大學生的輔導需求。主要是因為目前高校的畢業生人數日益增加,一對一的面談方式滿足不了大學生對自身職業問題的認識。而課堂上又很少提供這方面的信息,講座大部分提供的又是就業、面試技巧等方面的內容。不過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團體輔導則能部分彌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這些缺陷,利用有限的力量,滿足眾多學生的需要。這一方法在高校的實踐中也在逐漸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於此,本文將對這一方法進行初步的研究,力圖從理論和實踐上揭示其特點與意義。

一、團體輔導的定義及目標

團體心理輔導英文翻譯為GroupGuidance,目前其概念雖未完全統一,但可參考一些學者的總結進一步理解團體輔導的定義:團體心理輔導的對象為具有相同問題或在某些方面有共同成長意願的人組成的有共同目標和凝聚力的有序的組織;通過活動的方式給予指導;團體心理輔導以人的成長、發展為中心,強調主體發展的功能,相信被輔導者的潛能,相信人有能力幫助自己,輔導者所起的作用為助人自助;團體心理輔導強調團體動力,團體活動中人際交往與互動對人的影響。換言之,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行為的助人過程。團體輔導最基本的特徵,即它是團體成員學習、成長以及相互作用的過程,而非輔導員控制的、一對一的輔導;它在輔導目標上更強調預防性、發展性功能。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有計劃的心理輔導活動,為了取得預期的,必須有明確的輔導目標:通過自我探索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自我概念更為客觀;通過與同學溝通交流,學習社交技巧和發展人際關係的能力,學會信任他人;幫助每位學生培養責任感,關心他人,理解他人,提高對他人感受覺察的敏鋭性;增強每位學生的歸屬感、安全感,使其更有信心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增加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決策的能力;幫助學生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協助他們做出評估,並加以修正和改進。

二、團體輔導的優勢

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比,其優越性在於,團體輔導是多向溝通的過程,學生之間由於共同探討,相互影響,因而感染力強,影響範圍廣,團體輔導的預防性、發展性功能更易發揮,團體輔導在過程中常出現模擬的生活場景,學生此時獲得的經驗容易在回到實際生活時得到重視,團體輔導對於人際關係不良、人際溝通比較困難的學生尤其具有矯正與改善的作用。

第一,團體輔導能更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當前在校大學生與日俱增,而且大部分人都面臨着就業的壓力,因此對就業指導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如果還是按照傳統一對一的諮詢方式,每次諮詢都需要近一個小時,指導教師根本無力應對,學生的需求也就得不到滿足。但是職業規劃的團體輔導是要直接面向學生大眾,因此,團體輔導的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大學生從中受益。而且指導者也會有寬鬆的環境,有充裕的時間認真準備,在其帶領下,能夠使每一個大學生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全面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第二,團體輔導能有效改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並提供一定程度的情感支持。一般言之,團體輔導的特點是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交流廣泛等,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親密關係的形成,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在日益緊迫的就業壓力之下,大學生常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鬱情緒,如果沒有合適的方法進行調適和宣泄,可能會形成心理問題。通過團體輔導提供的社交平台,帶給學生大家庭般的温暖。學生獲得了他人的支持和鼓勵,提高了人際交往的能力,相應地就會改善就業壓力帶來的焦慮和抑鬱的狀況,而且可以堅定信念,建立自信。

第三,團體輔導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實踐社會技能的機會。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在開放的、安全的環境中去探索個人的職業需求,去了解自己如何做決定,學習做決定的技巧和方法,同時討論與分享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技術和步驟,這是職業生涯規劃團體的主要內容。團體輔導以情境式和體驗式的輔導形式,通過角色扮演、頭腦風暴、情境體驗、經驗分享、行為訓練等形式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社會活動場所,學生們可以在開放接納互助的氣氛中探索團體成員的內在衝突、態度、人格和價值觀,以他人為鏡,認識自己、反省自己、分析自己,並將其與個人生涯目標聯繫起來。

大學生們通過團體輔導社會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更有利於學習和吸收職業生涯規劃的技巧和方法。

三、團體輔導的實踐過程及建議

職業生涯團體輔導的實踐過程大致可以分為開始、工作過程、結束三個階段,包含七個步驟,每週1-2次,每次3個小時。其中第一步驟為開始階段,第二至六個步驟為工作過程階段,第七個步驟為結束階段。方案以Peterson等人的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為理論基礎(CIP),以CASVE為技術框架,綜合各種職業理論的理念及團體輔導的原則而制定。每個步驟的理論依據、目標、主要內容如下:

步驟一為“相識”。依據羅傑斯的人本主義理念,成立團體,成員相識,初步營建平等、坦誠、温暖的團體氛圍。主要內容及流程:主持人介紹,説明此團體的主要內容、目標;做“找家”活動,分組以及活躍團體氣氛;分組做“名片接龍”活動以促進大家相互認識;制定團體目標、團體規則,為團體起名。

步驟二為“我的內部特徵”。目的:讓成員瞭解職業生涯決策過程的知識;瞭解自己的職業特質(興趣、能力等)。主要內容及流程:講解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決策過程模型;分小組寫“20個我”、填寫分析單並分享;大組分享。作業:填寫“他人眼中的我”(側重性格、興趣、能力和特長);對照《職業性格類型表》瞭解自己的職業性格類型;寫出對本次活動和做作業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步驟三為“我的外部資源”。目的:明晰自己擁有什麼,感受社會支持的重要性。主要內容及流程:“疾風勁草”活動;小組寫出自己本身的資源及人際資源並分享。作業:做霍蘭德職業性向測驗;向相關人士瞭解就業信息,參考測驗,綜合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選出3-5個初選職業;寫活動中和做作業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步驟四為“我的初選職業”。依據金字塔知識層面的職業知識部分,瞭解職業選項,為生涯決定層面的A技術做好準備。主要內容及流程:進行“價值觀排列”活動,重新調整自己的初選職業;在大組中用“腦力激盪法”拓展瞭解職業信息的途徑。

步驟五為“我的職業選擇”。依據生涯決定層面的S(綜合)技術和V(評價)技術,縮小職業選擇,學習科學的職業決策方法。主要內容及流程:舉辦“職業調查報告會”;學習“職業平衡單技術”。

步驟六為“計劃可行嗎”。依據生涯決定層面的E(執行)技術,探討計劃可行性,瞭解怎樣制定可行性計劃。主要內容及流程:舉辦“執行策略演講及討論會”。

步驟七為“真情告白”。目的:總結團體內容,鞏固生涯決策能力,在良好的氛圍中結束整個團體活動。主要內容及流程:重温團體所學及所做內容;“互道衷腸”活動,即成員之間以匿名形式相互激勵與正面評價;大組分享整個團體活動。根據對以往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在團體輔導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有如下幾條需要注意:

第一,改善環境,營造氛圍。團體輔導場地安排方面以舒適及寬敞的環境來提高成員參與團體的動機。現場桌椅、教具的擺放方法以及室內環境的佈置、氛圍的營造都會對培訓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輔導時間和人數有適當的規定。每次團體輔導時間間隔不要太久,以安排每週1-2次,一個團體以40人左右為宜,每段落輔導時間以90-120分鐘為宜。在大學生中開展類似輔導要以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為原則,所以通常應選擇週六日時間進行,既能保證各學習模塊的連貫性,也能使學員在時間上保證參加所有模塊的培訓,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指導教師勤練“內功”,全面提高專業水平與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由於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是近年來才廣為認識與接受,大部分指導教師未能掌握該領域專業及前沿的知識體系與輔導技巧,再加上本身從事就業指導的老師大都負擔不少行政及事務性工作,在時間與精力上也大打折扣。我們應儘可能在不斷開展課堂教學與工作的同時注意保證職業諮詢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積累,做好關乎學生個人成長髮展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四,整合資源,加強校內、校際合作。加強學校輔導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如可結合個體諮詢、班級團體主題活動、課程教學和實踐體驗等方式來合理搭配,達到協助學生生涯探索的目標;在合適的情況下,校內的各單位以及各高校之間應該多開展交流,資源共享,分享經驗,共同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

大學生職業規劃論文 篇7

摘要

職業生涯規劃是對自我能力、興趣、職業觀念的自我認知,是在對個人和外部環境分析基礎上的個人發展規劃,是為實現個人事業發展目標而確定的工作、教育和培訓行動計劃,是實現自我價值和個人成功的重要管理活動。

關鍵詞

團隊精神;職業目標;職業生涯

1、方向是前提

職業生涯規劃必須是個人理想與社會實際的結合,是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的合理且可行的生涯發展方向。只有把自身因素和社會條件做最大程度的契合,才能在現實中趨利避害,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具實際意義。

在認識自我和現有環境的基礎上,還應考慮社會發展的要求。所選擇的行業如果是社會飽和或即將淘汰的,未來就業機會就會十分渺茫,職業規劃在起步上就失敗了。由於社會人才需求、勞動力市場變化發展的不確定性,衡量社會需求以及發展前景不是簡單的事情,因而在確定目標時,應綜合權衡、統籌考慮,只有弄清楚了市場需要什麼,自己想幹什麼,自己能幹什麼等等這些問題,才能定位自己的職業方向。

2、興趣是指引

在選擇職業定位時,要結合自己的興趣。由於在選擇大學專業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所學專業與興趣不一定能夠完全吻合,這就需要協調專業與興趣之間的關係,積極擴充個人知識結構,找到專業與興趣的結合點。興趣是人最初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從事一項感興趣的工作才能給人以滿足感,職業生涯也因此會變得妙趣橫生。其實在工作中並不缺乏樂趣,只是缺乏發現樂趣的眼睛。

興趣並非與生俱來,興趣可以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培養。培養興趣,從而願意深入學習和研究下去。尋找到出自己願意做的工作,接受有針對性的培訓,並且下功夫刻苦學習,培養對這一內容的興趣,是建立快樂學習和工作的前提。

3、知識是基礎

知識是成功的職業規劃的基礎,但擁有知識並不能決定一切,特別是在知識快速發展和飛速膨脹的今天,個人能夠學習和接受的只是極少的一部分,選擇學習什麼和怎麼學習都很重要。

第一,不要沉搦於舊知識。要緊緊跟住行業技術發展的潮流,不要耽於既有的知識、技術。第二,要把握自己的學習方向。充電是好事,所參加的職業培訓課程必須和其職業發展方向相一致,不僅不背離其規劃的未來職業前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加速實現短期內既定的職業目標。第三,要注意結合實踐,重視技能實踐,而決不僅是書本知識。第四,要有意識提升管理能力。國內缺乏的是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技能並駕齊驅的人才。即懂得運用目標管理技術又掌握核心技能的人才,具有向管理崗位轉型的優勢,而向管理崗位的成功轉型是完成職業生涯轉型的關鍵。

在結合自己的職業取向、現有能力的基礎上,應有計劃地利用學校、社會培訓機構等各種條件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機遇只垂青有準備的人。個人能力提高了,才能逐步達到自己設定的職業目標。

4、計劃是保證

明確的實施計劃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保證。只有向既定方向不斷的努力,才能夠腳踏實地的走向成功。

首先要制定明確的職業發展實施計劃,每一年、每個月該學習什麼、該完成什麼、該有什麼收穫都制定詳細的計劃步驟。這需要確定自己目前的知識與技能清單,尋找專業所要求具備的知識、技能之間的差異,然後對這些差異的知識、技能進行訓練和改善。制定實施計劃時要考慮:越是臨近短期的計劃,越是要制定詳細,長期的計劃可以沒有那麼具體,但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其次要掌握好工作進度,堅持執行。再好的實施計劃,不執行就是廢紙一張。這需要依靠個人的意志品質,外人很難給予太多幫助。在執行過程中要時刻檢查計劃執行情況,隨時根據變化調整計劃,並進一步細化各個階段的計劃。這種看上去刻板的行為,實際上能夠發揮很大功效,早期可能會因為要強迫自己按部就班的執行而非常難受,但經歷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漸漸適應並如魚得水,這是一種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的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反而會讓人生活的更加舒適,減輕不必要的壓力和煩惱。

5、能力是關鍵

每個人對職業道路的規劃都離不開個人能力這個前提,而機遇往往只對具有特定能力的人才能稱為機遇。個人想在新的經濟時代擁有一個理想的職位,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職場中做到“東邊不亮西邊亮”,就需要個人有很強的能力,否則環境再好,興趣再強,對職業發展也是無用的。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心理特徵。直接影響與特定活動有直接的關係,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往往直接影響寫作、分析、完成某項任務等等。而動機、情緒穩定性等,雖然也影響活動的效率,但其作用是間接的。

能力具體表現為以下內容:

(1)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團隊合作是從業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注重凸顯個人能力,缺乏必要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目標管理能力,是很難完成艱鉅複雜的任務的。再優秀的“單兵”也很難獨立作戰,更不用説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和領導者了。

(2)表達溝通能力。企業看重的員工不一定要在技術上有超強能力,但一定要掌握溝通協調技巧,善於聽取客户的意見和反饋,做好上傳下達工作。以IT行業為為例,調查顯示,中國IT從業者中有64.3%的人每天面對電腦的時間在8小時以上,大多數人像個編碼“機器”,只專注於技術領域的工作,缺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當遇到障礙的時候,愛鑽牛角尖。三人行必有我師,也許在一次和別人不經意的談話中,就可以進出靈感的火花,別人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會給你很大的啟發。

(3)工作主動性和參與性。無論是技術還是管理崗位,國內員工大多隻是做好份內事或完成交派任務,很少能主動發現問題。其實,只有擁有更高眼界,才能謀取大發展。當唐駿還是微軟一名普通程序員時,就從公司發展的角度考慮,向老闆提議開發了中文版windows,最終使他從幾萬名工程師中脱穎而出,成為部門經理。

(4)韌性和毅力。很多行業技術更新很快,技術類的工作又是枯燥無味的,只有具備這一素質的人才能在此行業中謀求更好的發展,也是業內所謂的“高手”和一般職員最大的區別。

(5)正直誠信,恪守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職業角色要求所賦予的,是職業從事者人性和人格的真善美在職業生涯中的體現。

(6)學習和總結的能力。要適應快速變化的知識節奏,就要馬不停蹄地更新專業技能,擴展專業知識。善於學習,對於任何職業而言,都是前進所必需的動力。善於總結,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

(7)經受住壓力的能力。社會發展變化的日新月異,使得行業競爭異常激烈。這要求從業人員有超常承受壓力的能力,寵辱不驚。

能力既對個體發展提出了強烈需求。又為個體發展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條件,它是職業生涯發展盼重要基礎和影響因素,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素質和能力,從業者才能在行業中游刃有餘。人的潛能也能夠轉化為能力,每個人都具有未被發現的潛能,在合適的環境中給予恰當的引導。潛能就能變為顯能,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卓越的才華。

6、人脈是機遇

戴爾卡耐基説:“一個人事業成功只有15%取決於他的專業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人是羣居動物,人的成功只能來自於他所處的人羣及所在的社會,只有在這個社會中游刃有餘,才可為事業的成功開拓寬廣天地。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與行業的專家和權威建立聯繫,讓這些人知道通過誰能瞭解你和你做過的事情。我們無法控制那些完美的巧合何時出現,惟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控制自己的人脈,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