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毛概相關論文3000字(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2W

毛概相關論文3000字(新版多篇)

毛概相關論文範文字 篇一

《論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

摘要: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是黨的指導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淵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思想先導;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和科學方法論在當代具有恆久價值。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 地位 價值

中共黨章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①在今天這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特別是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地位的確立,科學看待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當代價值,顯得十分重要。

1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就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十七大報告中被提出以後,雖然沒有包括毛澤東思想,但是並不意味放棄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先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着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展過程的闡明”;③同時“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④

2 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價值:思想淵源和思想先導

毛澤東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馬克思主義觀。毛澤東同志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應當把它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同時,對於其中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於觀察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也應該好好學習。馬克思主義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方向與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觀和科學方法論。

(2)國體、政體觀和黨建理論。毛澤東思想指出中國應該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同時,在中國特殊的國情和黨情下,毛澤東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明確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和怎麼樣建設黨”這一根本性、歷史的課題;他還特別強調在奪取全國革命勝利後要遵循“兩個務必”的思想,這對於加強黨的廉政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3)社會主義的矛盾理論。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可以進行自我完善和發展;同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社會矛盾理論是新時期改革與發展的思想根源與理論基礎,也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

(4)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在《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文章中,毛澤東同志強調中國的發展要從農業大國這個基本的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並提出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的總方針和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這為新時期中國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勾畫了宏偉藍圖。

(5)文化觀、科技觀。毛澤東同志先後提出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理論以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發展文化的方針。毛澤東同志還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並提出決定科技革命成敗的關鍵是科技人才。這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文化事業和科技的發展與進步。

(6)調查研究的思想。毛澤東同志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並指出調查研究要有端正態度和科學方法。他的這種調查研究思想有利於正確地制定和貫徹落實相關的方針政策,能夠密切聯繫羣眾,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明瞭基本方法,是必須要永遠堅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

(7)人民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思想。毛澤東同志提出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指揮槍”是建軍的根本原則。同時,關於國防建設、發展現代化的國防技術等都為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防與軍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8)外交戰略思想。毛澤東同志主張實行獨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並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與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支持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這為正確認識當代國際社會的戰略局勢,制定正確的外交戰略提供了指導原則。

3 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和科學方法論具有恆久價值

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和科學方法論具有超越時空限制和歷史條件的長遠意義與恆久價值,它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潛在意識,是指導我們黨行動的科學指南。

3.1 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價值

(1)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理論基石和靈魂支撐。正因為毛澤東同志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而找到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鄧小平同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觀念的束縛,揭示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江澤民同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弘揚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法寶,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拓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以主席為首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不動搖,提出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的總佈局。

(2)羣眾路線。羣眾路線是我們黨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毛澤東同志“把羣眾路線提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做出理論概括,或者説,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化為領導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⑤江澤民同志也指出,我們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就是把羣眾路線堅持好、發揚好。黨的報告也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⑥“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眾工作的能力。”⑦如今羣眾路線已經成為黨領導下各條戰線和各項工作的根本方法。

(3)獨立自主。獨立自主主要是指立足於本國,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革命和建設事業。它踐行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基本方針。在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則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奮鬥,努力進取,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黨的報告也明確指出:“九十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⑧

3.2 毛澤東思想的方法論價值

在毛澤東思想中有許多科學的方法論值得我們學習並運用在各項工作實踐中。例如,矛盾分析方法。毛澤東同志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用中國自己的話語進行解釋和應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與大眾化。同時,毛澤東同志還重點闡釋了關於矛盾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性與個性的關係以及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係等,這些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新時期,黨的“兩手抓”、“三位一體”、“四位一體”、“五位一體”等的治國方略的實施,都是對矛盾分析方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運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發現,毛澤東思想的價值是開創性、奠基性與導向性的。新時期,我們要立足於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以新的視野,進一步認識和挖掘毛澤東思想寶庫中具有當代價值的理論觀點與智慧閃光,並使之成為我們行動的科學指南。

註釋

①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數據中心:黨章[EB/OL]。

②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數據中心:黨章[EB/OL]。

③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 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⑤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註釋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⑥⑦⑧人民網。報告全文。[EB/OL]。

毛概相關論文範文字 篇二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研究》

[摘要]自由是馬克思主義最核心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是一種更加綜合性的自由觀,它包括了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比自由主義更可取;它能認識自然界的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各種自由向來就是存在的,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實現離不開社會分化的全過程,它是法律之下的自由觀。

[關鍵詞]自由;理性;實踐;權力;法律

自由是近代最重要的政治概念之一,是一個能引起眾多解釋的詞語,也是最容易引起人們強烈愛憎的觀念。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曾指出:共產主義“代替那現存着各種階級獨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一個以各個人自由發展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更明確地指出:共產主義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

一、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是一種綜合性的自由觀

賽亞?伯林在《自由四論》中做出了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的區分,認為“自由”向來有兩種不同的界定。第一種界定關心的是“在什麼樣的限度內,一個主體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而不受到別人的干涉?”第二種意義的自由則主要考慮“什麼人有權決定某人應該去做這件事或成為這種人,而不應該做另一件事或成為另一種人?”前者導出“自由乃外在干預之解除”,伯林稱之為消極自由。後者導出“自由乃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伯林稱之為積極自由。

自由是什麼?馬克思並未給自由正面下定義,只是在分析和批判資產階級憲法關於自由的規定時説:“自由就是從事一切對別人沒有害處的活動的權利”。而且馬克思認為“自由不僅包括我靠什麼生活,而且也包括我怎樣生活;不僅包括我做自由的事,而且也包括我自由地做這些事”。因此就其總體精神氣質而言,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是積極自由的自由觀。馬克思把消極自由看成是“孤立的、封閉在自身的單子裏的那種人的自由”、是“建立在人與人分離的基礎上”的自由;馬克思主義所推崇的自由是走出自我封閉的、建立在人與人結合的基礎上的自由,是積極的自由。

二、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是理性主義的自由觀

馬克思早在《法的歷史學派的哲學宣言》一文中便指出“人的自由合乎理性的本質”,是“理性的存在物”。而且他還認為“精神的謙遜總的説來就是理性,就是按照事物的本質特徵去對待各種事物的那種普遍的思想自由”。馬克思認為“自由就在於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通過對真實的歷史可能性的分析,馬克思預見到人類最終的需要和貪婪,並設想從必然王國過渡到自由王國[1]。馬克思認為,大自然的規律一旦被發現就不費分文:“科學,一般而言,沒有什麼成本,事實上也沒有什麼能妨礙它被利用”[2]。但是,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的自由仍然是相對的、具體的、歷史的。因此,恩格斯正確地指出:自由“必然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

三、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核心是實踐自由觀

實踐自由觀是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核心內容[3]。馬克思指出,“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脱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馬克思説:“人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有意識的活動”,“如果人把他自己的活動看作一種不自由的活動,那麼他是把這種活動看作替他人服務的、受他人支配的、處於他人的強迫和壓制之下的活動”。

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異化是自由和自我實現最大障礙[4];自由包含在異化之中,自由的實現離不開社會分化的全過程[5]。馬克思説:“無產者。.。.。.意識到了用和平方式進行革命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暴力消滅現有的反常關係,根本推翻門閥貴族和工業貴族,才能改善無產者的物質狀況”[6]。他強調,“階級同階級的鬥爭就是政治鬥爭。.。.。.工人階級解放的條件就是要消滅一切階級。只有在沒有階級和階級對抗的情況下,社會進化將不再是政治革命。

四、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是有限權力的自由觀

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一個重要內涵是,自由不僅意味着個人享有某種抽象的權利,而且意味着個人有能力、有資源享受這種權利[7]。馬克思説:“自由確實是人的本質,因此就連自由的反對者在反對自由的現實的同時也實現着自由……沒有一個人反對自由,如果有的話,最多也只是反對別人的自由。可見,各種自由向來就是存在的,不過有時表現為特殊的特權,有時表現為普遍的權利而已”。但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權利,就它的本性來講,只在於使用同一的尺度;但是不同等的個人(而如果他們不是不同等的,他們就不成其為不同的個人)要用同一的尺度去計量,就只有從同一個角度去看待他們,從一個特定的方面去對待他們”,“要避免所有這些弊病,權利就不應當是平等的,而應當是不平等的”。

五、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是法律之下的自由觀

馬克思認為“法律不是壓制自由的手段”,“人類的法是自由的體現”。他進一步論述道“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範,在這些規範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論的、一取決於個別人的任性的性質”;“法典是人民自由的聖經”。“法律。.。.。.是事物的法的本質的普遍和真正的表達者。因此,事物的法的本質不應該去遷就法律,恰恰相反,法律倒應該去適應事物的法的本質”。馬克思説:“人的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係還給人自己”。因此,政治解放一方面可以把人變成市民社會的成員,變成利己的、獨立的個人,另一方面可以把人變成公民,變成法人。法律就是自由的尺度,是自由的界限,是自由的界標。他指出,“法律上所承認的自由在一個國家中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如果總的説來自由是合法的,不言而喻,每一特定形式的自由表現得越鮮明、越充分,自由的這一特定形式也就越合法”。馬克思認為起預防作用的法律是不存在的[8]。“因為法律只是在自由的無意識的自然規律變成有意識的國家法律時才起真正法律的作用。哪裏法律成為實際的法律,即成為自由的存在,哪裏法律就成為人的實際的自由存在”。

自由應當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要求,共同的價值理念,共同的奮鬥目標。正因為如此,一切先進的思想家無不推崇自由、宣揚自由、爭取自由,以共產主義理想為奮鬥目標的革命者,同樣把自由列入自己的理論體系,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9]。正如馬克思所説,“對人説來,只有是自由的實現的東西,才是好的”。因此,一個好的體制應該最大限度地允許人的自由;沒有求知的自由,沒有思想的自由,沒有個性的發展,就沒有個人的創造力,而個人的創造力實際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2、4、10、19、23、27、37、41、42、46卷。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3、20、23卷。

註釋:

[1]Steven Best,The Politics of HistoricalVision:Marx,Foucault, York London:The Guilford Press, 2005:74.

[2] Marx, Capital, vol. 1, p. 422.

[3] 張威,石海兵。馬克思主義自由觀視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4] [挪]G?希爾貝克,N?伊耶。。童世駿,鬱振華,劉進譯。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二十世紀[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619

[5] Steven Best,The Politics of HistoricalVision:Marx,Foucault, York London:The Guilford Press, 2005:40.

[6] 馬克思。國內危機[N]。德意志《萊茵報》,1842年12月9和12日,第343和344號。

[7] 李強。自由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8] 宋雲峯。試論實現法治目標的三大基本條件[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5年04期。

[9] 杜光。馬克思是怎樣論述自由的[J]。炎黃春秋,2004年第9期。

[作者簡介]趙航,(1989―),男,陝西省西安市人,西安工程大學紡織學院輕化工程專業09級本科生。姚建龍,(1986―),男,甘肅省慶陽市人,西安工程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