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本科護理論文範例【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6W

本科護理論文範例【精品多篇】

本科護理論文 篇一

【關鍵詞】社區護理;護理本科生;互聯網;學習的平台

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1]中明確指出要深入推行“互聯網+”行動,倡導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社區護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只基於課本的課堂教育,不利於學生了解我國最新的社區護理髮展動態以及認識基層衞生工作。信息化資源平台建設對於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臨牀思維的形成以及終身學習目標的實現有重要的意義[2]。為了拓展社區護理學的學習途徑、輔助《社區護理學》教學並對社區護理學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和普及,2017年2月我校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本科生參與網絡拓展學習的學習需求,評價護理教學類拓展學習的平台的使用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17年3-6月,便利抽樣法選擇中國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4級使用過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3次的全日制護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完成《社區護理學》課程學習,且使用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3次的護理本科生。排除標準:不瞭解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內容者。本研究共納入護理本科生71名,其中男10名(14.1%),女61名(85.9%);年齡20~23歲,平均(20.44±0.57)歲;均為大學聯考統一招生入學,現為大學三年級的護理本科生。

1.2方法

1.2.1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的構建

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於2017年2月建成,並於2017年3-5月伴隨《社區護理學》課程的開展投入使用。學習的平台中的網絡訊息由具有10年《社區護理學》教學經驗的教師提供及篩選,由1名護理專業本科生作為網絡管理員協助教師參與網絡數據統計、相關資料的上傳等輔助工作。學習的平台分為“知學”、“縱橫”、“視界”、“多巴胺”、“回聲”、“關愛”、“任意門”、“聲音”8個版塊。其中“知學”作為與《社區護理學》教學密切配合的板塊,主要包括章節的學習提綱、練習題、思維導圖和課程相關拓展知識。“縱橫”板塊縱向收集社區護理學的發展歷史、重要研究機構等,橫向比較國內外社區護理學的發展現狀,如《世界社區護理髮展史》。“視界”板塊則多為來自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社區衞生協會等關於社區護理的最新資訊,如家庭醫生簽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討等。“多巴胺”模塊,是教師推薦社區護理相關書目、網絡課程、臨牀技能、經驗分享的專區。在這一區域中,學生可以對以往課本中學過的課程及知識點進行指向性的複習和學習。“回聲”板塊提供了網站用户滿意度反饋平台。“關愛”板塊中的內容則是以教材為指導,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小知識,既是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又體現平台的人文關懷。“任意門”板塊是教師根據教學需求及學生反饋的學習需要,提供視頻、音頻、動畫、文本文件、圖片等資料,供學生下載使用。管理員在“聲音”板塊定期提出討論話題,師生可以就社區護理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互動討論。

1.2.2學習的平台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開始學習新章節前,學生可藉助“知學”板塊中的學習提綱進行預習;在課後,學生完成平台上相關練習題。教師在講授新章節前利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回顧本章節內容並講解練習題。教師在課上也會根據教學需求播放學習的平台上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視頻,並告知學生視頻鏈接位置,便於學生課下自行反覆觀看。學生在課後也可以利用學習的平台瞭解社區護理最新權威資訊。採用教師課上推薦,學生課後自由選擇在平台上查閲學習的形式。

1.2.3效果評價

(1)問卷調查法:採用莊辛鑫[3]編制的基於用户滿意度的網絡學習資源調查問卷評估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的應用效果。該問卷包括學習者期望和質量感知兩部分,其中學習者期望部分包括個性化期望、可靠性期望和總體期望3個維度;質量感知分量表包含內容質量、形式質量、操作質量和技術質量4個維度(共18個條目);該問卷可用於調查學習者在使用網絡資源前對其重要性的認知程度以及在使用網絡資源後對其的實際感受。該問卷採用Likert5級評分法,其中將重要性分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無所謂”,依次計為5~1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生認為學習的平台的該條目越重要;將實際感受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依次計為5~1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生對學習的平台的滿意度越高。該工具用於調查學習者對於網絡平台的期望、使用前對各條目重要程度的認知期望和使用後的實際滿意度。本研究中問卷的總Cronbach’sα係數為0.912。(2)訪談法:研究者於調查問卷數據統計分析結束後,在填寫調查問卷的學生中,採用目的抽樣,選擇男生2名,女生8名,共10名同學進行訪談,以期深入瞭解學生使用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後的感受,為平台的改進提出寶貴建議。

1.3資料收集方法

由一名經過培訓的2015級學生作為調查員,於課程結束2周時對中國醫科大學2017年上半年完成《社區護理學》課程學習,且使用平台≥3次的2014級護理本科生進行集中問卷調查。經過詢問該年級學生均使用平台≥3次。發放問卷前調查員説明問卷調查的目的、填寫問卷的具體要求,問卷當場回收,共回收問卷71份,剔除填塗不完整的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9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7.18%。1.4統計學處理採用雙人錄入法將數據錄入Ex-cel表格形成數據庫,核對無誤後,採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珚x±s表示,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採用χ2檢驗並進行描述性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學習者期望得分情況

學習者期望總分為(4.03±0.55)分,其中個性化期望維度均分為(4.01±0.64)分,可靠性期望維度均分為(4.08±0.67)分,資源整體期望維度均分為(4.00±0.60)分,護理本科生對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的興趣很高。

2.2質量感知得分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僅操作質量維度護理本科生使用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前的重要性認知和使用平台後實際感受感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使用後實際感受中,形式質量(多樣性、合理性、識別程度)得分較低,技術質量(安全性、穩定性、兼容性)得分較高。

3討論

3.1護理本科生對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有較高的興趣

本次調查發現,護理本科生對學習的平台有較高的期望。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傳統課堂越來越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大學生對互聯網很熟悉,對接受新鮮事物態度積極[4]。學習的平台的交互作用使學生參與其中,改變了傳統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種新穎的方式,增添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充滿期待。

3.2護理本科生對平台內容質量滿意度較高,但針對性方面有待改善

用户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信息量越豐富,對學習過程的滿意度也越高[5]。學生對內容質量滿意度較高,説明學習的平台內容豐富等方面得到了學生的認可。社區拓展學習的平台是一個以學生自主學習社區護理拓展知識為中心的平台。平台將學習變成學習者的主動行為,讓其自主學習所需要的知識,感興趣的內容。在與學生的訪談中,學生反映喜歡通過學習提綱、思維導圖梳理教材知識,平台內容豐富,既可以瞭解專業資訊又可以學習對自己及家人起到積極教育作用的小常識,但針對性稍差,有的板塊中資料分類不夠清晰。比如可以在“關愛”板塊的資料標題中寫出所屬方向,並且儘量涵蓋兒童、婦女、中老年人、慢性病等方面,為同學們提供更清晰、更全面的資料。通過訪談可以得知學生更喜歡有針對性的內容,這也印證了評價工具得出的針對性均值偏低。學生更喜歡閲讀與自身或生活相關的內容,同時也對資料內容之間的均衡、資料的豐富性、資料的分類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平台可以針對這些方面進行改善。

3.3護理本科生對平台形式質量滿意度較高,但多樣性有待加強

構建行之有效、豐富多彩的學習的平台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6]。社區護理拓展學習的平台中資源表現形式仍以文本為主,輔以思維導圖、視頻、圖片。學生希望學習的平台可以增添更多動畫、音頻等形式。這與高立雅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時,護理專業學生更加傾向於演示式的方式,能夠更加直觀地瞭解如何做,加深理解和記憶。但學生普遍提到對思維導圖很感興趣。通過網站點擊率也可發現思維導圖的瀏覽量很高。思維導圖是一種使用節點(信息段)表示信息的可視空間方法[7],將一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高度組織性的樹枝狀圖表,有助於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記憶的效果,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學習提綱、練習題和思維導圖輔助學習的方式得到了學生的好評,學生表示可以紮實地掌握本章節的知識,記憶重點知識。關於平台的合理性和識別程度方面,學生表示,學習的平台的界面設計友好,板塊分類清晰,界面以藍白為主,簡潔大方,清晰美觀,文章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用不同顏色標記,提高了閲讀的便利性。印證了王寧[8]等的研究結果,友好的界面設計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3.4護理本科生對平台技術質量滿意度最高

本研究發現,護理本科生對拓展學習的平台技術質量使用前重要程度的認知和使用後實際感受的滿意度得分均最高。説明學生對資源使用過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能否正常下載、閲讀,以及是否能在不同網絡環境下正常使用的問題很關心。如今網絡發展迅速,大學生對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熟練,要求也越來越高。使用移動設備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入學習的平台瀏覽資料[9],是平台受學生歡迎的一個原因。學習的平台兼容性好,運行穩定,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可以繼續發展。

3.5護理本科生對平台操作質量滿意度尚可,互動性亟需加強

護理畢業生畢業論文 篇二

關鍵詞 森林昆蟲學 實踐教學體系 森林保護專業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Forest Entomology

NAN Xiaoning, HE Hong, GUO Xinrong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nxi 71210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entomology undergraduat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Forest Protec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uilding completed a "four-level integration of open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o that students able to apply knowledg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forestry entomolog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est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1 森林昆蟲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依據

森林昆蟲學是森林保護專業森林昆蟲系列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課的統稱。而森林保護專業森林昆蟲系列課程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大多都是將實驗、實習放在理論課程之後,每門課程實踐教學相對獨立、容易出現內容重複、購置重複、低利用率等現象,極不利於學生創新性思維和獨立動手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教育部把實踐教學作為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關鍵指標之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積極開展了實踐教學改革,通過加大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經費投入,極大地改善了實踐教學條件,在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產生積極影響。而在學校實踐教學條件與硬件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還存在許多不足和改進的地方,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有待加強;開放性實踐教學資源的開放性和運作規章制度尚待完善。森保專業學生創新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必須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的改革和實踐研究,構建起以應用型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森保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提出切實可行的各項措施。

2 四層次一體化開放式森林昆蟲學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森林昆蟲學 “四層次一體化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為核心,以實踐學研究型為主題”的實踐教學理念;以培養“基礎寬厚紮實、實驗技能全面、科研創新能力強”的森林保護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為建設目標。

層次一: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塊。森林昆蟲學系列課程實驗教學環節主要包括:以普通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為主的專業基礎實驗課、以森林昆蟲學、森林動植物檢疫、資源昆蟲學內容為主的專業實驗課等實驗教學。通過專業基礎和專業實驗課的統籌安排,進行實驗內容的分層設計,隨現代技術的改進不斷加強實驗內容更新,在保證各項功能實驗開出的基礎上,將實驗按照驗證性實驗、綜合與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等層次分別設計實驗內容。通過驗證性實驗的減少、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逐年增加,通過實驗的分層設計帶動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使具有創新思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所佔比例不斷提高。同時整合實驗內容和實驗資源,創造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的時間和條件,制定相應的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機制,增加開放式實驗教學管理的經費投入,設置開放式實驗教學基金,從而強化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層次二:教學實習模塊。傳統的森林昆蟲學系列課程教學實習缺乏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內容,難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習效果也大打折扣。我們針對該課程教學實習存在的問題,在實習地點、內容、方式以及考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集“認知—調查—分析—研究”為一體的專業教學實習模式,即把原來的普通昆蟲學實習與森林昆蟲學教學實習合併,然後按照基礎實習、專題實習、創新性項目實習三大部分組織實習。選擇森林有害生物發生歷史悠久和多樣性豐富、尤其是地處我國南北地域分水嶺的秦嶺火地塘作為實習基地,開展森林昆蟲學專業綜合教學實習。秦嶺獨特和豐富的生物資源完全滿足了森林保護專業的實習要求,不僅使實習內容實現了南北兼顧,克服了以往實習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缺陷,而且極大地豐富和補充了森保類相關專業課程的實習內容。獨特的實習條件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相關專業和同行帶領學生實習,從而提供了極佳的同行交流和切磋機會,促進了全國各院校森保專業在野外實習基地的交流內容。

層次三:大學生創新項目模塊。近兩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創項目的運作和一些科創項目具有影響力科研成果的產生,帶動了學生投入到創新性科研項目的興趣和主動性,為創造濃厚的學術氣氛和應用型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將科研創新訓練納入到實踐教學體系,把大學生科研創新訓練真正作為實踐教學的功能,看作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來進行管理。具有一定科研興趣的學生自主選擇導師,從本科階段就直接參與到導師的科研課題。隨着學校開放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建設,該模式勢必在全校範圍各個專業推廣而實行。

層次四:畢業論文設計模塊。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大學本科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檢驗。然而畢業階段本科畢業生必然存在本科畢業後的選擇和完成畢業論文的矛盾。畢業生在畢業論文時間、精力以及熱情投入方面都會大打折扣,畢業論文的驗收和考核模式的單一,限制了部分學生選題的範圍和學生投入時間,從而使畢業論文的過程流於形式。根據近年來就業形勢和全國範圍對森保專業的要求,採取靈活的畢業論文的考核模式,將畢業班學生根據考研階段畢業生、找工作階段畢業生、考公務員階段畢業生分為不同類型,依據畢業班學生類型確定畢業論文的考核模式和考核辦法以及畢業論文內容,從本科階段隨着本科導師的確定,畢業論文的內容也漸漸形成,從而避免了畢業論文與工作或前途之間安排的衝突,從根本上提高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3 實踐教學體系的管理與實施

(1)健全規章制度。改革和完善了關於實習、實驗、畢業設計(論文)一系列規章制度。尤其是開放性實驗室的規章制度的制定勢在必行,以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為目的的實驗進程、實習計劃、實驗教學大綱、實習教學大綱、實驗和實習指導書等重新編寫,保障了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進行。

(2)加大實驗室、創新實踐基地的開放力度。實驗室、創新實踐基地的開放和共享,對有效利用和挖掘實踐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本科實驗室的開放等相應制度和運行機制尚未健全。尤其是開放性實驗室的運行經費來源以及開放實驗室管理形式和開放共享形式,通過設立開放性實驗室基金配備專門人員來制定合適的運行機制是一種可行經驗。

(3)培訓青年教師促質量。制定相應的《教學建設和人才培養獎勵辦法(試行)》,對指導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等進行表彰獎勵,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實踐鍛鍊。同時,為了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學校還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森林保護系舉行了中、青年教師實踐技能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實踐指導水平,提高學生實踐訓練的質量。

參考文獻

本科護理論文 篇三

1.1對象

荊州市7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其中市級醫院2所(S1、S2),縣級醫院5所(X1~X5),共計2567名護士作為本次調查對象。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採用整羣抽樣方式,對荊州市所轄的7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10~2012年護理科研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為保證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全部資料實行原件查看,由護理部將所有發表的論文期刊、科研課題下達文件、課題登記證書及著作等原件集中存放備查,調查內容包括:全院護士數、數、統計源期刊篇數、專著、承擔省市級科研課題、科研成果以及專利情況。

1.2.2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分析。

2討論

2.1結果分析

2.1.1護理人員整體學歷水平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科研能力是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在分析問題時,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通過系統的學習而獲得。從我國目前的護理教育體系來看,專科教育對於護理科研的內容基本是空缺,本科教育中雖然有開設護理科研課程,但由於本科階段有較大的基礎理論及實踐課程量,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護理科研的工作中,只是初步具備了科研意識,只有在研究生教育中才會進行系統的科研知識的學習及實踐。從表1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市二級醫院中尚無碩士學歷人員,本次調查中本科、大專學歷的護士是在中專起點上通過自學考試、成人或在職函授教育等形式取得的學歷,沒有大學聯考起點的全日制本科生。絕大部分護士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缺乏科學研究應具備的相應的知識,導致護理人員護理科研能力普遍不足。

2.1.2護理人員參與積極性不高,科研氛圍不足

根據荊州市護理重點專科要求,護理人員的數量要佔到總數的10%,其目的是希望從制度層面要求更多的護理人員參與護理科研及論文的寫作,但從表2可以看出,這個數量並沒有完成,且已發表的文章中有大部分是同一作者的文章,所以,護理人員寫作的積極性尚未充分發揮。部分醫院也只是依賴於這小部份人來完成上級的指令性任務,並未達到整體提高的目標。

2.1.3護士人力資源的嚴重匱乏,導致護士疲於應付工作,缺乏護理科研的積極性

以上7所醫院雖然有3所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最低1∶0.4的牀護比,但這3所醫院均是為即將遷址到新醫院前所做的護士人力資源儲備,如搬新院後隨着牀位的擴張,仍達不到1∶0.4的最低標準配備,且都是剛入職的新護士,不具備撰寫論文及開展科研的能力。因為人力資源的嚴重不足,所以護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增大,疲於去完成日常工作,無時間去觀察、發現、思考科研問題,即使在工作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由於工作的被動與人員的壓力,護理人員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深入探究這些問題,這種狀況不但挫傷了護理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也加重了護士的工作疲潰感。

2.1.4缺少護理科研的學科帶頭人

由於多種原因,基層醫院中高職稱的護理人員很少,此次調查的7所醫院均沒有達到臨牀護理重點專科要求高級以上人員達5%的最低要求,特別是在縣級醫院更低。此次調查中,縣級醫院正高級護理人員只有1名。有調查顯示,目前基層醫院護士護理科研原動力較差,普遍存在為了晉升才進行護理科研的現象。這與本次調查結果一致,基層醫院職稱晉升由於受指標限制非常難,這樣導致護理人員職稱晉升沒有希望,也就喪失了科研與撰寫論文的動力。同時,由於護理崗位管理、層級管理還未真正實施,不論學歷和技術高低都做同樣的工作,沒有真正做到人盡其才,使具有豐富臨牀經驗和部分較高學歷的護士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沒有很好地發揮能動性,帶動護理隊伍的科研。

2.2對策

2.2.1改革護理管理模式,大膽創新,引入競爭機制

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護理人員積極投入到護理科研中去,首先要充分調動大家的科研熱情。要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必須要實行護理崗位管理,只有從護士的崗位設置、護士配備、護士分級、崗位培訓、績效考核、護士晉升等多方面着手,才能夠更好地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還可實施目標管理,將護理論文撰寫數量與質量作為院科兩級考核指標之一,對中級以上人員要求每人每年至少l篇,同時,對於超額完成的給予適當獎勵,在評先表優、外出進修學習時給予政策傾斜,筆者所在醫院(三級甲等醫院)就是通過該方式,使護理論文及科研的數量及質量得到很大提高,護理人員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2.2.2加強護士素質教育,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基層醫院護士科研能力

有研究顯示,護理教育能增加護士的科研知識,提高護士評估研究成果的能力。各醫院要重視護理繼續教育工作,在課程設置中要增加對護理科研寫作方面知識的內容。同時,將科研骨幹送出去學習與深造,迴歸後成立院內科研小組,由其負責組織有科研積極性和寫作能力的護士,請相關專家講授科研知識,定期召開學術小講座、論壇等活動,營造學術氛圍;同時開展從易到難、從小選題到大選題的護理科研,以點帶面提高護理科研水平。

2.2.3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持各級醫院要認真落實

護理學業畢業論文 篇四

[關鍵詞] 社會評價 護士生培養 護理教育

為了更好地總結高等護理教育的規律,探索高等護理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關係。台州學院醫學院護理系、學生工作辦公室、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對2002~2008屆的護理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歷時三個月,陸續走訪了浙江省的上百家醫療衞生單位,採取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形式對護理專業畢業生工作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護士的工作是面向社會,面向廣大公民,除有些在衞生保健機構從事保健工作,在學校從事護理教育工作外,目前重點是在醫院從事臨牀護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護理科研、預防保健等。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畢業生的素質較高,工作態度端正、工作責任心強、專業基礎知識比較紮實、專業技能嫻熟、適應能力較強。畢業生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護理臨牀實踐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風範。部分畢業生在各方面表現均很突出,已經成為單位的骨幹力量或是重點培養的對象。同時,用人單位也指出部分畢業生需要加強的方面,例如,人文素養、人際溝通、開拓創新能力等。他們認為,一些畢業生的自主意識過強而心理素質相對較差,易滿足,缺乏實幹精神,在職業道德,吃苦精神方面都有所欠缺,在觸及個人利益事情上表現比較偏激,有時表現為職業心理的不穩定。通過本次調查,醫學院與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聯繫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用人單位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出的建議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進一步加強對護士生的綜合素質教育

現代護理人才的素質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質、專業業務素質、綜合能力素質等幾個方面。護理事業的發展有四大趨勢:護理人員將成為醫生的平等合作者;護理人員將成為社區衞生保健的主要力量;護理人員將成為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護理人員將為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高技術服務。在經濟飛速發展、改革不斷深化的轉型期社會裏,社會各方面(包括護士生、家庭、用人單位、社會大眾)對醫學院校培養出來的護理專業畢業生有很高的期望。針對本次調查所顯示出的畢業生的不足,護理教育應更加註重以下五個方面:

1.將護士生的素質教育納入教學培養計劃。護士生由於專業特點,基礎及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的時間相對較多,課程壓力大。可以一方面適當增加他們選修科目的比例,另一方面,整合課程之間的共同點,以增加素質課教育比例,減少專業課負擔。此外,加快醫學院校人文社會學科的發展,針對不同年級和專業開設選修課程,建議開展心理學相關課程的教學,系統的培養護士生的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

2.重視對護士生心理品質的培養。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也包括病人的心理護理。這就需要護士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主要表現在:工作中高度責任感、果斷而堅韌的意志、準確而持久的記憶、熱情而穩定的情緒及敏鋭的觀察力等,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造各種氛圍,逐漸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3.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優勢。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學生社團,參加各種實踐和志願活動,在活動中鍛鍊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學校應該主動為學生搭建社會實踐平台,鼓勵護士生走出校園,深入到社會各個層面及基層醫療機構,使他們瞭解我國醫療衞生現狀,培養職業素養和團隊精神。定期邀請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舉辦素質教育講座,使護士生能夠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開闊視野。

4.加強職業榮譽感的教育。目前,大多數護士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為人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譬如他們好以自我為中心,怕吃苦,怕髒怕累,自己又不肯吃虧,挫折能力差,心理素質相對較弱。再加上社會上普遍認為護士只是從事打針發藥等簡單工作的初級勞動者,使得他們覺得護士這個職業社會認同感不強。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的職業教育,以南丁格爾精神為指引,加強職業榮譽感教育,提倡奉獻精神。

5.在校內管理方面,應加強學生“三自”工作力度,“三自”指得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使廣大護士生從校內各種行為的自治中增強組織管理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建立執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醫學院的護理教育大多仍是以專業知識為基本導向的教育模式。護理專業多數課程的理論體系與教學內容仍依附於以生物醫學模式為基礎的醫學教育,強調疾病和治療的多,講病人與家庭社會、護理和預防的少。在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中,重點放在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學習。醫學基礎知識內容的安排偏重,課程內容和護理專業要求有一定的偏離,學科間銜接有待進一步調整。近年來,護理教育中“課堂教學與臨牀實踐相脱離”的問題已被多數人所認同。目前,護理專業教育已經普遍關注了學生專業技術,也就是實踐技能培育的重要性,以專業技術為導向的教育模式逐漸進入實施階段。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 護理模式和護理概念已發生了變化,護理工作已從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從功能制護理轉變為整體護理。執業能力的核心內容專業能力已成為當今護理專業培養的客觀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建立執業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修正護理教育課程體系框架。

執業導向的護理素質教育模式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借鑑世界各國護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建立以執業為導向的護理素質教育結構理論模型,修訂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和執業要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及教材體系,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建立以執業為導向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及質量跟蹤體系。

三、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由於護理專業自身的特點及我國社會人羣存在對護理價值認識不足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護理專業大學生專業思想的穩定、學習的熱情及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因此,護理專業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幫助學生形成對本專業的正確認識和評價。學校要建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長效機制,從大一開始,就要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就業教育等工作,幫助大學生了解護理專業職業發展和職業素質要求,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幫助學生培養多方面的興趣和能力。就業指導的內容還包括就業思想、心理、就業信息、應試技巧、求職禮儀指導和專業技能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求職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在臨近畢業時會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主要原因是畢業生就業時的首選目標是城市裏的大醫院,而各地招收畢業生的時段相近,因此部分畢業生首次擇業失敗後就會面臨就業“困難”。對此,醫學院校應當積極鼓勵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讓學生們意識到在相對不發達的地區工作更能體現人生價值,也有更多的機遇。鼓勵先就業,後立業,再創業。同時,醫學院校應加強畢業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瞄準目標、擺正位置,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腳踏實地做事,避免好高騖遠。

四、加強對外交流和合作,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

在畢業生中進行跟蹤調查,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發展和提高的手段之一。此次調研工作不僅使我們能夠了解到畢業生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表現、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而且能夠了解到社會對護理教育改革的觀點和看法。調研工作加強了學校與其他單位的聯繫,使我們有機會學習和借鑑其他醫學院校的教學經驗,有的放矢地開展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實地考察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情況,可以向即將畢業的學生更全面地介紹用人單位,擴大畢業生的就業思路。同時,發揮畢業指導中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加強與畢業生的聯繫,加深他們對母校的感情,讓他們瞭解學校的新發展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們更有歸屬感。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徵求他們對畢業生的意見和建議,為學校不斷完善護理教育提供最直接的依據,及時瞭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並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我校的培養方向和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地培養人才。尤其是實地調查,能夠得到更真實、更深入的調查結果,能夠加強與兄弟院校的聯繫,相互借鑑一些有特色的教學和培養模式,共同為護理教育教學的發展創新提供寶貴的素材和思路。

參考文獻:

[1]袁芳,徐雲。面向21世紀護理人員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實用護理雜誌,1999,15(7).

護理學業畢業論文 篇五

那麼究競什麼是介護?是否等同於我們熟知的護理,在我國究竟怎樣推廣這個概念和培養介護專業人才呢?正文當中,會系統介紹日本介護概念的產生和發展,從字典釋義到社會理解並與護理概念進行比較,提出介護福祉理念在我國推廣,以及培養介護專業人才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日本介護;理念推廣;介護人才培養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經達到13.26%,中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迎來老年人口增長的高峯,年均增加860萬人左右,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佔總人口的16%。根據人口統計學原理計算,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人,佔30%以上。於此相對的是我國社會養老體系的建設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問題都處於探索中。

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素來有“銀髮之國”之稱,是當今世界各國當中老齡化程度最高,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之一。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當時的日本也經歷過養老行業的發展和探索階段,也曾面臨過社會資源不足,人才緊缺,社會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日本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性發展,社會福祉制度和養老行業的產業化發展成果十分突出,特別是日本“介護”福祉制度的構建和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壯大,近年來引起了很多國內專業人士的關注,但對於“介護”概念大多解釋模糊,或直接等同於護理,那麼就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介護”。

一、什麼是“介護”

日語的“介護”是一個造詞,是由日語詞“介抱”的“介”和“看護”的“蘸”兩個字組合而成,日語古語辭典中並沒有這個詞。日語的“介抱”即為中文“照顧”的意思,“看護”即為中文“護理”的意思,“介護”即可視為介於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照顧”和專業人員提供的“護理”之間的一項工作,台灣學界將其翻譯為“長期照護”。

“介護”這個詞在日本出現,最早是與1963年制定的《老年人福祉法》相關聯。日本養老制度的構建經歷了補缺型,適度普惠型,普惠型,三個階段的社會福祉制度,與以上三個階段相對應的則是三部法律的頒佈,1946年的《社會救濟法》、1963年的《老年人福祉法》、以及1997年的《介護保險法》。其中的《老年人福祉法》規定了建立養老院新體系,新建一批專門面向失能老人的特別養護老人院。但是在大量新建的特別養護老人院裏出現的新問題,就是究竟由誰來照顧老年人。從前的養老院都是由阿姨來給老人做飯並照看(日本稱為“寮母”),但在特別養護老人院中,大多數都是一些患有認知障礙症或者身體功能嚴重障礙的失能老人,照顧他們的工作與從前阿姨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政府也考慮過採用一些護理專業的護士,但護士的數量不足,完全應對特別養護養老院的工作是不現實的。

當初設立這種特別養護老人院,就是懷着為了解決一些家庭無法照顧老人,由專業設施代為照顧的初衷。所以照顧老年人的人員,如果要讓一些完全沒有護理專業知識的人員來進行,就背離了當初的初衷。這樣一來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誰來進行這項工作,為了吸納人才,日本首先提高了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水平,並且大力推廣設立專業基礎技能的培訓機構,來壯大服務人員隊伍。那麼這些長期從事照顧老人的人員,卻無護理專業資格者,究竟怎麼界定?他們沒有護理資格證,肯定無法稱其為護理人員或者護士,就在這個時期,“介護”一詞誕生了。

二、“介護”專業的發展

介護專業產生之後,隨着日本特別養護老人院和地區養老院援助活動的實踐積累,對介護工作的專業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7年確立了日本《社會福祉士法》以及《介護福祉士法》,對介護給予專業的資格認證,以保證介護工作的專業化。

1997年頒佈的《介護保險法》更是彰顯出了介護人員多年形成的專業水平。日本政府為開發介護保險法給付標準評級體系,從1995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從全國被評為優秀的養老機構中選定51家,由專家對機構中的介護工作人員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全天24小時跟蹤,並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具體到分鐘的詳細記錄,最後得到2379名介護人員向3800位老人提供的約1000萬分鐘的具體資料,此項調查的依據完全是介護人員多年來形成的專業技術和工作方法,並依託這項調查,開發出了沿用至今的判斷介護服務對象初步狀況的電腦評斷工具。

三、介護與護理的區分

可能有人會説,既然已經有了傳統的護理專業,介護還有必要當做一門專業來對待嗎?那我們就要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一看介護和護理的區別。

護理學業畢業論文 篇六

近年來,電大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成人教育模式,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而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滿足了我國產業調整階段大量在崗及轉崗人員提出的學歷和技能再教育需求,本專科招生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充分體現出遠程教育模式的特殊優勢。以分散學習、開放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為主要特點的電大遠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成人求學者的實際需求,引領着我國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我國建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重要保證之一。但由於我國遠程教育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國家層面仍未形成統一的規範和指引,教學理念未擺脱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相對滯後,師資隊伍和專業建設較為薄弱,學生的主導地位和學習自主性尚未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1.教學目標與學生需求脱節現階段的電大遠程教學功能定位仍侷限在學歷層次提高和文憑的獲取,忽略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而對於成人教育來講,教育的首要功能應服務於學生的崗位需求,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以市場為導向,分層級解決學員的就業和再就業的職業能力培養,幫助學員提高就業能力和職業成長能力。

2.教與學的主體地位倒置在遠程教學中,課堂面授教學僅佔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因此教師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識的填充和灌輸,而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課外學習的答疑者和課堂教學的指導者,整個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應是學生本人。而成人學生由於工學矛盾和自律性差,他們以機械式記憶和應試複習為主要學習方法,主動獲取學習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大多數學生成為被動受教者。

3.遠程教學特點體現不足成人遠程教育是基於現代網絡技術開展的學歷教育或繼續教育,因此,要實現真正意義的遠程教學,不僅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平台,滿足學生在線學習、管理人員在線管理等需求,還需要有強大的教學資源庫支持,這包括網絡課程設計、多媒體教學資源和配套教材的開發等一系列內容。現階段,電大遠程教學的網絡資源相對落後,遠不能滿足開放教育的需求,也與普通高校的遠程網絡教學能力存在很大差距。

4.教學監控系統性缺失長久以來,電大教學管理往往是照搬普通高校教學管理模式,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缺乏電大特點,存在管理漏洞和真空,各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不明確、不健全。各級電大對教學的監管往往側重教學結果,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監控投入不足,對教育教學過程的精細化、系統化管理較為缺乏,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電大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基於電大遠程教育的特點,我們必須客觀分析制約電大遠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立足現實條件,剖析遠程教育教學的細節流程,加強薄弱環節的建設和管理,從而確保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各分校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的基本要求框架下,不斷進行着嘗試和改革。作為基層廣播電視大學,朝陽分校在教學管理工作中,以多媒體網絡教學平台為依託,逐步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狠抓日常工作規範管理和關鍵教學環節質量管理,把入學教育、面授教學、實踐教學作為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加強關鍵環節的教學過程管理,力爭既要通觀全局,又要細緻入微,逐步建立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長效運行機制。

二、以質量為核心,抓好教學關鍵環節

朝陽分校在“十二五”期間,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的基本要求框架下,提出了“穩定規模,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並將“抓規範、抓質量、抓改革”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圍繞新生第一課、面授第一課堂、網上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等關鍵環節,實現關鍵環節標準化,標準工作流程化,流程工作日常化,把各項工作指標向日常管理工作不斷內化和固化,逐漸形成良性教學管理循環模式,從而切實保障育人質量的真正提高。

1.重視入學教育,上好新生第一堂課

眾所周知,在遠程教育過程中學員的主體地位尤為重要,而實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學習成效的關鍵點是學生自治自理自學能力。入學教育是開放教育學員入學後的第一節課,入學教育的內容設計和實施效果直接影響學員自治自理自學能力的形成。朝陽分校始終堅持抓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不斷總結以往入學教育的經驗,調整入學教育各環節設計,使入學教育內容與時俱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入學教育的形式多樣化,增進與學員的互動與交流,使入學教育的主講隊伍不斷優化,增強學習效果,切實發揮入學教育的作用,幫助學員順利完成大學學習角色轉變。

(1)發放新生手冊,幫助學員掌握學習規則分校為每位新生學員發放新生入學須知和開放教育指南,內容涉及“入學教育活動”安排計劃、學校簡介、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和朝陽分校相關文件、常見問題解答、常用聯繫方式等方面,儘可能全方面幫助學員瞭解學校相關規章制度、學業和學位相關政策,為學員合理安排個人學業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2)認真組織開學典禮,增強學員認同感和歸屬感典禮作為一種儀式,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擔當着不同的功能,藴含着不同的意義。新生開學典禮標誌着學員新的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的開始,為此,朝陽分校認真為每期新生組織隆重而嚴肅的開學典禮,並將其列為全校開學最重要工作之一進行周密籌備。開學典禮過程中,由教師代表介紹電大學習特點,學校領導提希望、提要求,為學生播放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宣傳片,力求通過開學典禮激發學員的求知激情與衝勁,給新生留下難忘精彩的第一課,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

(3)精心準備專業輔導,加強專業認知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朝陽分校邀請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各專業責任教師為新生進行開放教育學習特點介紹和專業介紹,幫助學員理解開放教育學習的特點和重點,瞭解本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學習方法等內容,讓學員對所學專業有全貌性瞭解,加強對個人未來學習的計劃與管理。

(4)重視網上學習技能指導,解決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手段新生入學後,通過機房面授的形式分班組織新生網絡技能培訓,使學員切實瞭解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資源特點,初步掌握開放教育的遠程學習方式和學習技巧,學會利用計算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和有效使用網絡資源,為學員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教師網上教學和進行自主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加強新生班級建設,促進優良班風建設根據分校慣例,每個新生專業在開課前由班主任組織召開班會,進行師生面對面交流,宣講學校相關制度,並開展誠信學習主題教育,組建班級管理委員會,成立班級學習小組,加強班級內部建設。通過開展多種班級活動,建立師生溝通機制、學員間交流平台,促進班級集體建設,培養學員的主人翁意識,推動班風建設,為今後學員提供有效學習支持,增強班級凝聚力。

(6)召開新生座談會,加強教學信息反饋與溝通為及時瞭解新生入學後的學習狀況,掌握教學工作開展效果,朝陽分校在新生入學一個月後組織召開新生代表座談會,並邀請校領導和相關教務人員、班主任和老生代表參加。座談會上,老生代表介紹遠程學習的關鍵點和學習經驗,分校教務老師介紹面授學習、網絡自主學習重點並聽取新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新生座談會,增進了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改進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新生代表將發揮橋樑紐帶的作用,把學校的育人理念和教學要求傳達給本班同學,從而建立起學生與學校間良性溝通渠道。

2.有序開展面授課程,確保第一課堂教學質量面授輔導是電大開放教育區別於網絡學歷教育的重要特點,是體現大學強烈的學習氛圍、真實有效的師生互動的重要環節,面授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遠程教育的質量。朝陽分校在面授課程管理過程中,以理念更新為先導,不斷調整面授環節管理模式,以期實現面授環節的有效教學。

(1)加強面授課程設計,逐步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朝陽分校在落實教學任務過程中,要求任課教師結合遠程教育特點,改進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並根據學員需求和認知能力,科學設計面授教學計劃和內容,儘可能把面授課教學環節安排在學生最需要輔導的時候,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瞭解課程的基本框架,掌握本門課程的基本學習方法,明確自學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和難點。

(2)加強面授組織管理,確保教學秩序穩定為確保教學秩序穩定,朝陽分校實行面授課值班制度、推門聽課制度和任課教師課前、課後簽到制度。每次面授課安排教務管理人員值班、班主任隨班聽課,對教學過程中突況進行及時處理,同時對課堂教學進行必要巡查。為提高課堂出勤率,朝陽分校對考勤工作常抓不懈,利用教師、班主任、短信平台等多種手段督促學生參加日常教學活動,每月公佈班級出勤率,並把班級出勤率和班主任考核掛鈎。

(3)提高學員學習能力,引進情感育人朝陽分校重視在面授課上對學員學法的指導,指導學員如何使用教材和教輔用書、如何調配自學時間和自學內容等,幫助學員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此外,朝陽分校在面授課教學過程中,重視教師與學員的情感溝通和互動,營造寬鬆的面授教學氛圍,面授教師對學習困難學生能夠提供耐心熱情的輔導,使學員能夠真正體會到面授教學的魅力,提高學生出勤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3.建立有效的網絡教學平台,提高第二課堂參與面和有效性教學內容是一個動態多變的開放性系統,而遠程教學的網絡教學模式為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立體化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力手段。朝陽分校在充分了解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北京廣播電視大學網絡平台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朝陽分校在線的自主開發和使用,充分開發利用學校、教師資源,為教學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務,力求將“朝陽電大在線”打造成為一個虛擬校園,與現實校園相結合,共同發揮全面育人功能。朝陽分校緊緊圍繞《北京廣播電視大學關於加強和提高網上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深化《朝陽電大網上教學實施細則》的落實工作,深入開展教學一體化設計規範建設,強調面授教育與網上資源同步,要求任課教師定時、保質、保量上傳網上學習資料,開展各種形式的網上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各種助學服務,有效推進校級平台的教學資源建設,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為確保網上教學活動的效果,朝陽分校採取任課教師、教務人員、技術人員、班主任四位一體聯動機制。鼓勵專兼職教師結合教學安排組織網上教學活動,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圍繞如何利用網絡平台開展教學,如何利用網上教學資源促進教學,如何利用管理手段督促學生參與網上教學等問題展開討論,為推動網上教學出謀劃策。同時,為配合任課教師開展網上教學活動,教務人員加強了與任課教師、班主任的溝通,採取班主任催促、任課教師督導等方法,吸引、鼓勵學生參與網上學習,充分利用三級教學平台的教學資源,提高第二課堂的學習效果。分校技術人員實時加強網上教學監控,第一時間瞭解網上教學開展情況,將相關數據提供教務管理人員,並定期向學生髮送短信提醒通知,多管齊下,督促學生參與網上教學。

4.嚴格實踐教學環節,把好出口關實踐教學是遠程開放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理論進行全面檢驗的關鍵環節,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朝陽分校把實踐教學環節納入教學關鍵環節體系,不斷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摸索出適合分校實際的實踐教學管理手段和方法。

(1)加大基礎投入,改善校內實踐教學條件朝陽分校一直重視教學硬件條件建設,近幾年先後建成了護理急救專業教室和模擬病房、工商企業管理綜合實訓中心、學前教育奧爾夫音樂教室等專業實習實訓教室,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校的辦學能力和辦學空間。

(2)加強實踐環節管理,堅持質量為先實踐教學環節,朝陽分校通過“召開兩個會議,簽訂兩個協議,嚴把一關,實現四個目標”落到實處:即召開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座談會和畢業學生論文動員會,分別與指導教師和學生簽訂責任協議書,嚴把本校論文初審關,師生共同重視、有序進行、責任分明、目的明確。

(3)嚴格選聘制度,重視指導教師能力要求實踐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直接關係到實踐教學質量,朝陽分校多年來堅持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專兼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重視對指導教師的培訓和信息溝通,每次下達指導任務前,召開指導教師培訓會,明確指導任務、指導標準和指導進程,同時要求指導教師,在選題來源上儘可能與學生實際工作相結合,將基礎理論知識有效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並按照時間要求,與學生協調好寫作進度,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畢業論文(實踐報告)。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分校的實踐教學效果取得顯著提高。2013年春我校共有14個專業325名學員提交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其中321人合格。2013年春,分校全部完成10個專業、116名學員、10場次的論文答辯工作,會計學、法學、英語、土木工程、社會工作、學前教育、工商管理、護理學等本科專業通過率為100%,行政管理專業本科通過率為92.30%。

三、系統推進教學過程管理,重視教學質量評價和反饋

建立和完善適應成人教育的過程管理體系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朝陽分校以標準建設為先行,不斷完善各教學環節的標準體系,加強對教育教學各環節的過程監控,逐步實現了教學管理制度化、教學檢查常規化,教學督導全程化,質量監控日常化,並將領導聽課、督導聽課、同行聽課、學生反饋、學生評教貫穿到整個學期中,進一步保證了教學活動的質量,教育教學效果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好評。

1.不斷完善制度建設,規範教學管理流程為了加強教學管理,嚴密教學組織過程,建立和穩定正常的教學秩序,朝陽分校在日常管理中堅持“務實、規範、高效”的原則,不斷加強過程管理的規範設計,探索並逐步形成了教學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近兩年,朝陽分校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共制定、修訂教學管理制度近20項,涉及教學運行管理、網上學習管理、考試環節管理、實踐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管理、師資隊伍管理、科研工作管理、班主任隊伍管理、學風建設等九個方面,有效增強了教學管理工作的規範性和科學性,進一步激發了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有效推進了學生德育工作進程,為全面提升分校教育教學工作水平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逐步開展全過程監控的質量管理模式朝陽分校設置專門教學管理崗,協調推進全校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同時,學校建立了一支以校領導、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等組成的督導工作組,確保督導工作的順利運轉。針對以往在教學質量監控中只注重結果的情況,朝陽分校不斷加大教學質量管理投入,根據各學期教學管理工作安排,逐步加強教學管理的全過程監控和督導,嚴格把好教學入口關和出口關,進一步重視各項工作落實的實效,加強對學生的過程性學習和網絡學習的監控,加強對教師教學準備和教學組織的監控,深入推進畢業實踐環節、考試環節等重點工作的工作流程設計和執行力度,促進學生的在線學習比率、網考通過率和論文通過率。從2012年起實施推門聽課制度,聽課小組隨時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了解,重點對“雙低課程”即低及格率和低出勤率進行聽評指導,並將聽課、評課的情況向教師本人反饋,鼓勵教師改進教學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結合北京廣播電視大學自開課改革和一體化考試等相關工作,朝陽分校積極主動調整網絡考試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強對考務工作的全程監控,不斷加強考務工作規範操作,通過考前嚴密部署、認真培訓,考中全程監控、強化考紀,考後全面總結、及時反饋,各個環節實行標準化操作,確保考試全過程真實公正公平。

3.開展教學質量因子數據分析,提高工作科學性和指導性為了更好做好教學質量的評估總結,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更加全面而認真總結日常教育成果,朝陽分校在主管校長的領導下從2011年開始開展教學質量因子數據分析,並形成學期教學質量因子分析報告。此項工作的數據來源基本涵蓋了各主要教學環節,通過在校生基本情況分析、面授課程管理情況分析和麪授課程出勤情況分析,全面瞭解日常課堂教學的開展情況;通過對畢業論文複審通過率、畢業生統計、學位率統計、全國統考網考通過率、第一學期考試及格率統計和優秀學生數量統計、專升本情況等相關教學質量因子進行了分析,進一步檢驗我校的教學成果;通過與兄弟院校進行網考通過率分析,查找不足。教學質量因子分析工作為我校進一步調整管理手段,深入推進遠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科學指導教學管理和教學工作的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為今後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和督導體系夯實了基礎。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積澱,朝陽分校已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教學管理體系,形成了較為優化的教學管理工作機制,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理念不斷強化。在未來工作過程中,將以建設開放大學為契機,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管理改革,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發揮學校的育人功能和為區域經濟服務功能,聚精會神打造核心競爭力,提高基層電大分校的社會影響力。

護理學畢業論文範文 篇七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和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加,高血壓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目前高血壓患者已超過1億人[1]。隨着科技的發展,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模式進行轉變,人們開始逐漸重視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社會環境應激因素、心理因素與不良行為對其發病的影響已為現代心身醫學所證明。高血壓患者近幾年有增多趨勢,而且已向年輕化發展。現在很多學者也充分認識到,在治療高血壓患者時,不能單靠藥物治療,心理護理的干預治療也尤為重要。因此,心理護理在高血壓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膠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的診斷標準[2],全部病例排除繼發性或惡性高血壓、高血壓合併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肝腎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無法堅持治療或不願參與心理干預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0例。治療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0~74歲,平均年齡(56.3±3.3)歲,收縮壓(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103±5)mmHg;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8.2±4.1)歲;收縮壓(165±5)mmHg,舒張壓(104±3)mmHg。兩組患者病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治療組常規給予降壓藥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對照組常規給予降壓藥。治療組心理護理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導患者掌握和學會應對、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心理壓力過大會降低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虛而入,而致機體罹患疾病。因此,應指導患者做到正確面對壓力;避免在同一時間內做多件事情;目標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樂”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娛樂,會使心情舒暢;學會主動宣泄不良情緒。

保持樂觀情緒心理學研究顯示,有美好的願望,充足的自信,積極的信念及頑強的意志是保持樂觀情緒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廣交朋友,積極參加活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睡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