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58K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多篇】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 篇一

血液透析作為治療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性治療技術,已在臨牀上得到了廣泛應用。隨着血液透析患者不斷增加,各地血液透析室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和增多,從業人員隊伍不斷擴大。如何加強血液透析規範化管理,確保血液透析醫療安全、提高血液透析醫療質量,是血液透析從業人員和醫學工程人員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血液透析由反滲水、透析液、透析器和透析機四大系統構成,其四大系統與臨牀醫學工程密切相關,隨着透析個體化發展趨勢,合理選擇透析液和透析器直接關係到透析患者的治療效果,且離不開專業臨牀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對設備的維護保養和嚴格的管理。

1、醫學工程人員工作職責

按照衞生部對透析管理的相關要求,20台以上透析機的血液淨化室(中心)應至少配備1名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為了保障臨牀血液透析治療順利的進行,應對透析室醫學工程人員建立明確的工作職責。在透析治療中,工程人員必須堅守崗位,保持通訊工具通暢,做到隨叫隨到。在設備使用前應例行安全程序檢查,包括水處理系統的檢查和質控工作及透析機開機自檢,發現故障及時排除[6]。按醫囑為治療患者提供相應的濃縮液,配合護士調整相應參數。患者治療開始時醫學工程人員應主動巡視、檢查透析機的運轉情況,並認真做好機器運轉、維修及保養紀錄。機器出現故障時應立即通知護士長,對患者治療進行調整。透析結束後必須進行熱消毒或化學消毒[7-8]。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透析液配比、除氣裝置、超濾量、血泵及漏血檢測等關鍵步驟、部件的維護,對設備的維護、調整和零部件的更換均需詳細記錄,以便維修時能快速查找出故障,及時修復並重新投入臨牀使用。還要定期對設備進行保養,以延長使用壽命,確保參數精準。

2、建立透析設備管理制度

制定規範化、制度化的透析設備管理制度包括透析設備檔案管理、醫學工程師崗位職責、血液透析設備使用及保養記錄、水處理設備檢測記錄、血液透析設備維修記錄以及血液透析設備消毒記錄等,旨在提高血液透析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杜絕人為損壞,保證透析設備處於最佳狀態。對在用血液透析設備建立詳細檔案,要求醫學工程人員在規定時限及時錄入各類日常維護以及設備故障事件信息。同時,應定時檢查設備工作狀態,對設備運行數據進行分析,及時向主管部門提交分析報告,為設備維護、維修提供原始資料,對血液透析設備不良事件進行有效的監測,保障血液透析設備的安全使用。

3、加強血液透析設備維護保養

採取預防為主的主動維護是保證血液透析設備完好率關鍵性措施。血液透析設備需要專人管理,定期維護保養,按照廠商建議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必須進行電導度、温度和超濾值等參數的校準。對每台透析設備建立獨立檔案,跟蹤記錄安裝、調校、維修及保養等數據信息以便管理。

4、注重專業培訓

目前,國內透析設備大多為進口設備,醫學工程人員應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和熟練掌握透析機電子機械方面知識。應組織血液透析新理論、新技術和新進展專業講座,採用不同形式對血液透析專業人員開展繼續教育。必須加強醫學工程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真正具備管理、保養、使用和維修能力。同時,醫學工程師應定期對臨牀使用血液透析裝置的醫護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規範操作,減少由於工程電氣性錯誤操作導致的機器損壞。

5、結語

隨着現代科技不斷應用於醫學領域,先進的血液透析設備不斷更新和應用於臨牀。運用科學的醫學工程專業管理方式,保障血液透析設備的正常運轉,保證血液透析患者的醫療質量和生命安全是每個醫學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責任。實施醫學工程人員在血液透析科室定編、定崗和定位,使醫療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設備使用壽命延長,血液透析患者的醫療質量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護理畢業論文 篇二

淺析懷孕期常見症狀及護理

孕婦出現不適症狀是孕婦普遍的經歷,但並非每個孕婦都要經歷所有的不適,而且在不同孕期所出現的症狀不同,個體所感受的程度也有明顯差異。

當症狀不嚴重時,可令孕婦休息,使症狀得到緩解,還可以採取各種預防措施避免症狀的發生。

1、噁心和嘔吐 是妊娠頭2個月最常見的不適,約會50%的孕婦有不同程度噁心表現,1/3的孕婦有嘔吐。

2、尿頻、尿急

妊娠早期,由於增大子宮壓迫膀胱所致。

當妊娠12周子宮越出腹腔後,症狀自然消失。

妊娠晚期,由於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擠壓,尿頻現象又重複出現。

某些孕婦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時有尿外溢情況。

護士需要向病人解釋出現症狀的原因,只要排除尿道感染情況,尿頻、尿急屬於正常現象。

不必要為此限制孕婦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脱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

同時指導孕婦作縮肛運動,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於控制排尿。

尿頻、尿急以及孕期溢尿情況,在妊娠終止後,症狀自然消失。

如果症狀繼續存在,表示會陰肌肉過度鬆弛或盆底有損傷,應該進一步檢查、處理。

3、脹氣

懷孕期,由於胃腸道活動減弱,腸內氣體常易積聚引起令人不悦的腹脹,多不需特殊治療。

措施是幫助孕婦識別起脹氣的食物,指導選擇容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過飽情況,以少量多餐方式滿足機體的需要。

建議孕婦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適當鍛鍊均能促進腸蠕動,有預防和減輕腹脹的作用。

必要時可按醫囑使用緩瀉劑或軟化大便的藥物,保持大便通暢,也有助於減輕症狀。

4、胃區不適

孕婦常有反映酸、暖氣、上腹壓迫感等症狀,是由於子宮增大造成胃部受壓的結果。

再加上孕期胃腸蠕動減弱,胃部肌肉張力低,尤其胃賁門部括約肌鬆弛,致胃內容物倒流到食道下段,食道粘膜受到刺激而產生胃區燒灼感,孕婦主訴“燒心”。

護理實踐提示,飯後立即卧牀、進食過多或攝取過多脂肪及油炸食品均會加劇“燒心”症狀,故應避免。

有人認為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飯前吃些奶油、奶酷加工食品,有預防“燒心”作用。

“燒心”已經出現,再吃奶油製品食物就不起作用。

可以服用氫氧化鋁、三硅酸鎂等制酸劑,但應避免選用含重碳酸鈉的食物(如蘇打餅乾)或藥物,以免所含的鈉離子促使水瀦留,造成電解質的紊亂。

指導孕婦選擇少量多餐的原則,可以減少胃內容物體積,以緩解症狀。

5、背痛

隨着妊娠子宮的增大,孕婦身體重心前移,為保持身體的平衡,必須採取頭和肩向後仰,腹部向前突,脊柱內彎的姿勢。

結果使腰部和後背肌肉、韌帶負擔加重,則引起不同程度的背痛。

此外,過度緊張、疲倦、彎腰或抬舉重物,妊娠子宮壓迫神經以及骨盆關節鬆弛(尤其妊娠晚期),也是腰背疼痛的原因。

為了預防或減輕腰痛,護士要與孕婦共同討論預防以及緩解背痛的措施。

要使孕婦理解妊娠早期背痛的促進因素,並掌握預防症狀發生的應對措施,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過度疲倦;坐位時,背部靠在枕頭上或靠背椅的扶手上;盤腿坐勢也有助於預防背部用力。

同時指導孕婦通過調整工作台的高度或孕婦的位置,以維持最佳的姿勢。

建議孕婦有計劃地鍛鍊以增強背部肌肉強度也是預防腰痛的有效措施,例如骨盆擺動運動體操,每日3次,可以減少脊柱的曲度,有利於緩解背痛。

孕婦拾取物品時,應該彎曲膝蓋而不彎背部,以保持脊柱的平直。

6、便祕

造成便祕的原因是增大的子宮推擠使小腸移位、液體攝入及室外活動量減少、孕期腸蠕動減緩、孕期補充鐵劑。

措施是幫助孕婦回顧促成便祕的因素,瞭解孕婦飲食情況。

與孕婦共同討論並使其理解液體的攝入量、新鮮水果、蔬菜以及纖維素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定期排便習慣與便祕的關係。

鼓勵每天適量運動,以助維持良好的腸道功能。

必要時按醫囑使用大便軟化劑或緩瀉劑,但不能養成依賴藥物的習慣。

建議孕婦多吃香蕉,不僅獲得食物的滿足,還能預防便祕,稱之謂“非藥物性治療方法”。

7、眩暈

許多孕婦有眩暈現象,尤其在擁擠、空氣不流通,人羣集聚的場所。

促成症狀的原因可以是:

(1) 孕婦長時間站立或突然改變體位,出現低血壓狀態而導致眩暈或疲勞。

(2) 由於過度興奮或焦慮影響呼吸功能導致換氣過度和眩暈。

(3) 妊娠期血液被稀釋引起“生理性貧血”或低血糖狀態。

(4) 較長時間的仰卧位,巨大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迴流血量及心搏出量減少、出現低血壓可致眩暈。

護理措施是幫助護理對象識別造成眩暈的誘發因素,針對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

例如告誡孕婦應該避免:(a)過快地變換姿勢;(b)長時間地站立;(c)過度興奮和精神過度緊張;(d)過度疲勞等。

指導孕婦採取側卧位方式尤其左側卧位,不僅可以改善胎兒血氧供應,還可以預防仰卧位低血壓綜合徵引起的眩暈。

護士本科畢業論文 篇三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天津中醫藥大學20xx級護理專業本科四年級學生共123名為調查對象,在20xx年7月進入臨牀實習前進行調查。

1.2調查內容及方法

依據調查目的自制調查問卷。問卷參照天津市《臨牀護理技術操作執行手冊》中應急事件的處理程序進行設計。問卷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應對輸血反應,第二部分為應對化療藥外滲,第三部分為應對針灸刺傷。其中,每部分答對60%者為具備應對該項突發事件的能力。調查前採用統一指導語向護生解釋本次問卷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問卷均由學生本人獨立填寫,25min後現場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3份,收回有效問卷123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3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調查表明,本科護生在實習前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低,且在應對輸血反應、化療藥外滲和鍼灸刺傷這三類突發事件的能力上存在統計學差異。

3討論

3.1護生初步具備應對輸血反應的能力

本次調查顯示,發生輸血反應時,96.75%的護生知道應該立即停止輸血,68.29%知道應該配合醫生進行緊急救治,50.41%的護生知道應該將餘血送檢。但是,所有護生均不知道如何預防輸血反應導致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同時,僅2.44%的護生選擇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護理。這説明,儘管輸血反應的救護是護理學基礎的教學重點,但是護生在實習前僅僅具備了最基本的應對輸血反應的能力,而不具備處理相關併發症的能力。同時,護生也不能將心理護理知識運用到突發事件的處理過程中,也就是説,護生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臨牀實踐中。鑑於此,我們建議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教師應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如模擬教學,使護生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促進學生批判性地思考,以拓寬學生的應急知識,提高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教師應在臨牀教學過程中,加強護生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能力的培養。

3.2護生不具備應對抗腫瘤化學藥物外滲的能力

本次調查顯示,在化療藥外滲時,護生完全不具備處理能力。儘管她們知道化療藥外滲時應該立即停止輸入藥物,但只有24.39%的護生知道應保留原針頭,連接注射器儘量回抽滲漏的藥液或血液以減少滲漏的液體量,而不是直接拔出針頭。此外,僅有23.58%的。護生知道化療藥外滲後應將患者的肢體抬高以減少藥物對肢體的進一步損傷;僅10.57%的護生知道應該及時通知主管醫生及護士長。儘管25.20%的護生知道化療藥外滲時應該進行局部封閉或者根據藥液性質注入拮抗劑,但他們均沒有答出正確藥物名稱。當前,化療已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療藥外滲不僅會導致患者局部疼痛和發生炎症反應,還可致局部組織壞死、潰瘍,以至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關於應對化療藥外滲的相關知識多散在於內科和外科的各個章節中,且並未涉及對血管刺激性大的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處理。因此,專業課教師和臨牀教學老師應該開展化療藥防護的專題講座,使護生在實習前就具備應對化療藥外滲、化療藥毒性反應和過敏反應以及根據化療藥選擇相應解毒劑進行局部治療的能力。

3.3護生具備應對針灸刺傷的能力

46.34%的護生具備應對針灸刺傷的能力,這也是本次調查中通過率最高的一項。這可能由於護士是鍼灸刺傷的高危人羣,所以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經常涉及鍼灸刺傷的應急處理方法。鍼灸刺傷可導致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多種血源性傳播疾病。因此,被污染的針頭刺傷後,護生不僅要知道如何正確處理傷口,還要查看患者的病歷,並根據患者感染的病原體分別向教學老師、護士長、醫院感染科和當地疾病防控中心上報。但本次調查顯示,96.75%的護生不知道鍼灸刺傷後應該查看患者病歷,64.23%的護生不知道鍼灸刺傷後應該上報。因此,在護理學基礎的教學中,授課教師應加強預防針灸刺傷和鍼灸刺傷後預防病原體感染的應對能力的培養。例如,如果護生鍼灸刺傷後懷疑傷口被HBV感染,護生應立即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並進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種。同時進行為期6個月的監測。如果護生鍼灸刺傷後懷疑傷口被HIV感染,應儘快做HIV抗體檢查,並根據感染的危險性在傷後1~2h應用抗病毒藥物,從而有效地抑制病毒複製。綜上所述,護生實習前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低。儘管護生初步具備了應對針灸刺傷和輸血反應的能力,但不具備應對化療藥外滲的能力。專業課教師和臨牀教學老師應採取多種教學方法,並不斷完善教學內容,以便提高護生應對輸血反應併發症、鍼灸刺傷後傷口被不同病原體感染和抗腫瘤化學藥物外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