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4W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精品多篇】

對唐太宗李世民的歷史評價 篇一

杜甫:“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白居易:“聖人有作垂無極!”

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柴榮:“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嘗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範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為太宗乎?及其成功,復歸於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太宗之從諫近乎聖。”

蘇轍:“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

曾鞏:“法度之行,禮樂之盛,田疇之制,詳序之教,擬之先王未備也;躬親行陣之間,戰必勝,攻必取,天下莫不以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萬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從,天下莫不以為盛,而非先王之所務也。”

趙弼:“傳三百載之唐柞哉,太宗在位朝有賢良之宰輔,內有長孫之賢后,致治之美庶乎?成康秦漢以來皆莫及也。實天之時,四夷入仕及朝貢者數百人皆痛哭剪髮勢面割耳流血灑地,非有得於華夷之心而能然乎。?史臣曰:‘秦漢以來功德兼隆一人而已’。”

康熙帝:“朕觀古來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聽言納諫,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故能陳善閉邪,各盡所懷,登於至治。”

曾國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漢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時皆異材勃起,俊彥雲屯,焜耀簡編。“

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篇二

説起唐太宗功績,真是數不勝數,他稱帝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為百姓努力。最經典的被傳頌的唐太宗功績,算是廣納諫言,他非常支持大臣進諫,有意見和建議就提出來,大家再權衡,所以即使出現魏徵這樣的,當中跟他吵得臉紅脖子粗的,他也未曾怪罪過,反而對魏徵非常器重。

太宗也注重政治清明,官吏大多清廉奉公,所以百姓也無怨言。

太宗在任期間,他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即使是他本人下達的命令也會由門下省複核之後才會發佈,能夠保證及時發現錯誤,保證政策的可行性。減輕刑罰,不輕易判處死刑,並且曾經讓犯人回鄉過年,過完年再回到監獄繼續服刑,無人逃亡。

在民族政策方便,太宗也有很大的功績。他讓外族和海外人可以在唐朝疆土上生活、為官,湧現出一批少數民族功臣,如今海外存在的唐人街就是最好的證據。

太宗還興辦學校,重視教育,完善科舉制度,建立公平的考核機制,為朝廷提供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也為唐詩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此外,太宗在經濟方面的功績也很大。太宗並不歧視商人,反而給商人利好政策,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帶動了當時的經濟發展。

綜合來看,唐太宗功績涉及了政治,經濟,民族,民生以及軍事方面,有人評價太宗是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這評價對太宗來説,實至名歸。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 篇三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李世民軍事才能卓越,助父統一中國;在位期間滅東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渾;擴充教育機構,籠絡國家人才;精簡政府機構,裁汰宂官宂員;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開創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李世民的書法 篇四

唐朝時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的巔峯,詩歌和書法都在當時達到了極盛狀態。後來人們説到唐代書法發展進程時,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因為他酷愛書法,身體力行地推動了書法在全社會的發展。

後人在評價李世民的時候,認為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本站★√還是一位書法家,在書法方面有自己的成就,而他的墨寶仍然流傳於世間。

李世民在書法上,特別推崇王羲之,而他本人最擅長的是隸書和草書。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李世民花費了很多錢財蒐購王羲之的作品,除此之外,他還親自為王羲之寫傳記。只要一有閒暇時間,王羲之都會臨摹王羲之的作品,以至於後來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狀態。李世民征戰南北的時候,只要有時間,就會把簡板當成畫紙,在上面書寫作品,已經達到痴狂地步。在他得到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之後,讓弘文館的學士們臨摹《蘭亭序》作品,並且分發給朝中的大臣,讓他們共同鑑賞書法大家王羲之的作品。唐太宗去世後,中書令褚遂上書奏明高宗,唐太宗生前十分喜愛《蘭亭序》,太宗既然去世了,這本《蘭亭序》不應該留在世上。最後,高宗決定《蘭亭序》陪葬於昭陵。

李世民在世時,設立了弘文館,並且開創了書學。只要書法藝術造詣高,就可以進入仕途,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書法在社會的地位,推動了書法的發展。

猜你喜歡: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篇五

早年經歷

李世民於公元598年(隋文帝開皇十七年)農曆十二月戊午日(一説公元599年,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別館,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竇氏。李世民4歲的時候,家裏來了一位自稱會相面的書生,對其父李淵説:“您是貴人,而且您有貴子。”當見到李世民時,書生竟説:“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李淵便採“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為“世民”。童年時代的李世民聰明果斷,不拘小節,接受儒家教育,學習武術,擅長騎射。

公元613年(隋煬帝大業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長孫氏為妻[7] 。公元615年(大業十一年),李世民參加雲定興的軍隊,去雁門關營救被突厥人圍困的隋煬帝。

公元616年(大業十二年),父親李淵出任晉陽留守,李世民跟隨到太原並隨父多次出征,平服發生在今山西省內的各種叛亂和抗擊東突厥人的入侵。

晉陽起兵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並且滅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户。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農曆十二月,李世民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於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農曆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衞大,進封秦王。

四方征戰

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四場大戰役。

其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其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戰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治權。

其四,重創竇建德餘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班師返京時,受到長安軍民的隆重歡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農曆十月,封為天策,領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户。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文學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館與秦王府相結合,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玄武之變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李建成曾經下毒謀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衞士將領薛萬徹等追隨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從李世民。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餘將領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他悄悄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秦王。”於是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貞觀之治

因隋末戰爭而人口鋭減,公元628年(貞觀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萬户人口,李世民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剋制慾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興文教,令隋末動盪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並宂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廷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後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經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對外武功顯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史稱貞觀之治。

帝範教子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唐太宗遂將其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並對太子嚴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範》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總結了他的施政經驗,同時自評一生功過。

公元648年(貞觀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將他撰寫的《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並對其告誡説:“你應當以古代的聖哲賢王為師,像我這樣,是絕對不能效法的。因為如果取法於上,只能僅得其中,要是取法於中,就只能僅得其下了。我自從登基以來,所犯過失是很多的:錦繡珠玉不絕於前,宮室台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遊四方供頓煩勞。所有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過失,千萬不要把我作榜樣去效法。”

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説是服用天竺長生藥導致暴疾),醫治最終無效,命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昭陵。

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諡文武聖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寶八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怎麼死的 篇六

介紹李世民的文章比較通用的説法是因患痢疾而死,不過也有史家經考證,認為李世民的真正死因乃是服食丹藥所致,太宗“服胡僧藥,遂致暴疾不救”,此説也有一些間接的史料為證,何況唐承魏晉之風,服食丹藥很流行,諸多唐帝均有此好。李世民服丹當非異事。

不過舍此之外,亦不乏第三種可能性,那就是李世民在貞觀19年徵高麗之戰中因中箭受重傷,久治不愈,加之亂食丹藥導致身體更加虛弱,遂於三年另八個月之後終於駕崩了。

李世民活了多少歲 篇七

李世民於公元598年出生,卒於公元649年,享年五十二歲。李世民在青年時期就跟隨父親李淵從軍,曾經率領軍隊到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後來,父親李淵帶兵起義,李世民幫助父親打天下,唐朝建立之後,李淵封他為尚書令等職。

後來,晉升為秦王,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先後討伐了劉武周、王世充等軍閥,為建立唐朝統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歷史上,與李世民相關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聽從手下謀士的意見,在玄武門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一併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一網打盡。後來,唐高祖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玄武門之變爆發不久之後,唐高祖就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經濟、文化、軍事、政治等方面逐步走向開明。

李世民晚年後,為了身體康健,也像其他的帝王一樣,四處找尋長生不老之術,尋求丹藥。

根據《貞觀政要》一書中記載,唐太宗因為消化不良,此後對藥石有了很大的依賴性。隨後,唐太宗決定從國外引進藥石服用,朝中大臣們為了迎合唐太宗的喜好,向他推薦了印度的一名術士。公元649年,為唐太宗煉製的丹藥已經完成,崔敦禮捧着丹藥前去給病重的唐太宗服用。依照術士的要求,唐太宗服用了三個月的丹藥。隨後,唐太宗身感不適,病情較之前更為嚴重,因服用大量的丹藥導致中毒暴疾。兩個月之後,唐太宗去世,終年五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