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會計學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6.14K

會計學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一

源利用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入手,然而工業企業的實際運行中,需要首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企業的會計核算能夠對各項資源的成本進行充分的計算,並以此為依據,對實際成本進行分析和考核,為企業接下來的生產經營中,成本的控制以及監管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現階段在積極提升工業企業會計成本管理能力的過程中,對於合理分配資源、提升成本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工業企業會計成本概述

(一)重要性

現階段,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我國各行各業在發展中需要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會計成本核算質量,努力應用較少的成本投入、獲取最多的經濟效益成為企業發展中的關鍵[1]。針對工業企業來講,企業當中的生產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基層組織的運行等是成本會計日常工作中的重點服務對象,更重要的是,其還為企業的財務部門以及職工進行服務,由此可以看出,積極加強工業企業會計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企業各項管理工作中當中,會計成本是重要內容之一,這一環節決定了企業在一段時間內創造的經濟效益,以及企業是否能夠創造高額的利潤。本文在積極展開工業企業會計成本研究的過程中,希望能夠為降低企業成本,促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取一定優勢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重要原則

工業企業經營中,會計工作需要對重要原則進行應用,例如,計劃成本分配法指的是工業企業在實施會計成本技術的過程中,能夠促使各個部門以及生產車間在運行中所需的成本費用得到有效的計算,並在將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進行計算的過程中,為經營管理者接下來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據;再如,在應用直接分配法的過程中,對重要原則進行應用,能夠提升分配成本費用的科學性[2]。值得注意的是,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對重要原則的應用是非常普遍而關鍵的。

二、提升工業企業成本會計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成本會計核算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工業企業運行過程中,要想促使會計成本核算工作能夠科學有序的開展,就必須不斷健全成本會計核算制度,應用其為企業未來發展決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據和服務。由此可見,現階段工業企業經營中,有效提升成本會計核算制度的科學性至關重要,它能夠對成本會計管理各項工作進行詳細的規範,促使相關管理措施得以優化,為企業成本會計管理的有效實施構建一個穩定的平台,這樣一來,企業在發展中成本會計管理就能夠得到進步,在使用成本的過程中,效率也將有效提升,為企業應用較少的成本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值得注意的是,在積極構建成本會計核算制度的過程中,要想提升這一制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同的工業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的對成本進行控制管理,保證企業財務管理中,成本會計核算的質量得以不斷提升。

(二)應用先進成本會計管理理念

近年來,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市場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工業企業運行過程中,要想提升會計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必須保證這一工作能夠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方向保持一致,只有這樣,才可以將自身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以及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鑑於此,工業企業經營過程中,管理人員要想對成本會計管理進行充分的應用,首先應當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4]。值得注意的是,控制觀念是傳統成本會計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理念,新時期,必須將這一舊的思想進行摒棄,同時將自身經營發展現狀作為重要依據,在自身管理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構建企業成本會計管理理念,並應用這一理念為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指導,對每一項活動進行細緻的指導,促使相關管理方法形成較強的規範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成本得以降低。

(三)加大對成本會計的監管力度

新時期,我國工業企業在發展中,要想將會計成本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必須有針對性地制定健全的會計管理監督機制,其中包括對職工出勤、崗位職責表現、績效、工時利用率以及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內容,並保證成本會計管理措施被有效分配到各個環節,並將自身的功能發揮出來[5]。這樣一來,就能夠對企業的成本節約、高效運行間接地起到促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運行中,基層勞資人員應當對以上會計監管措施中的不足以及具體落實狀況進行深入地分析和調查,並對每一個環節運行中產生偏差的原因進行確定和及時地處理。這樣一來,成本核算中計入的人工費將具有較高的準確性,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更多經濟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工業企業中作業成本法的有效應用

近年來,工業企業發展中,作業成本法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促使作業成本法在工業企業中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環節入手:首先,保持成本和效益的平衡是作業成本法實施的關鍵原則之一。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工業企業運行過程中,不可以只重視經濟效益,還應當從成本的降低入手,採用先進的技術和制度。該成本會計法能夠對工業企業運行中的過程生產環節進行深入地分析,有助於企業領導對各個環節的運行狀況進行全面瞭解,從而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提升資源利用率。其次,在應用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還應當加強對各個管理部門的協調。在促使作業成本法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出來的過程中,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應首先對這一方法進行深入瞭解,並加大職工培訓力度,實現全員參與的作業成本法。這是因為,單純依靠企業會計人員是無法將這一方法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的[6]。例如,在客户管理決策中,在各項業務的處理工作中可以對作業成本法進行應用,有效地對客户結構進行完善,輔助管理人員展開這一工作的過程中,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假如在包裝的過程中,產生了較大的費用,此時企業要想將客户成本進行降低,就可以應用改變包裝的方式,如將大批量簡單包裝應用於零售商客户當中即可。針對較小的客户而言,如果較高的淨毛利率產生於客户當中,則表示該客户存在的購買潛力較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大幅度增加購買量;但是當客户擁有較低或負數的淨毛利率,那麼企業應及時將針對這一客户的銷售條件進行轉變,包括應用最低購買批量作為限制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應用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僅僅以會計核算為主要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會計人員還應當努力將會計成本法同企業管理進行充分地融合,提升作業成本法的功能。

四、結論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工業企業的發展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企業運行中也需要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必須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降低自身的生產經營成本,這一過程中,會計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其作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工業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工業企業會計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會計專業論文 篇二

近些年,企業和單位需要更多專業技術強、素質高的綜合型人才,用人單位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十分注重學生的職業素質,希望他們除了具備專業技能外,還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職教育要以社會就業需求為導向,將技能和能力作為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關鍵,重視職業素養的形成,要實現企業與課堂的結合,將企業文化引入課堂,實現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的有機融合。從而為企業培養更多素質與能力並舉的高素質人才,這也是高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而作為高職教育中重要的會計學科,尤其要注重職業養成教育,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全面型人才。

一、職業養成教育的含義

職業養成教育對於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以及掌握較高的職業技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職業養成教育隸屬於德育教育,與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密不可分。職業素養的形成能夠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關乎學生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於是,在高職會計教學中要下大力度貫徹職業養成教育,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人才。

二、高職教育和職業養成教育的相互關係

1、高職教育肩負着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任務,為社會各個行業輸送了大批技術型人才,為經濟建設以及社會整體發展做出了不可限量的巨大貢獻。因此,如何讓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更符合社會需求,這是一個很值得讓高職教育者深思的問題。高職教育者必須重視對高素質高職人才的培養,以實現對教學實踐以及指導思想的重新審視。

2、職業素質包括職業修養與職業技能,前者可理解為品質、態度、心理素質以及職業道德,而後者指專業技能與職業水準。高職教育普遍注重技能培養,卻忽視了修養教育,很少在教學計劃中設計相關的內容。而職業修養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所以高職教育要突破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誤區,加強培養高素質的職業素養人才。

3、毋庸置疑,職業養成教育是為提升學生職業修養、形成良好職業習慣、職業態度及職業能力的一種比較全面的教育。職業素質的養成和專業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輔相成,職業養成教育不僅是德育的構成部分,同時也是技能培養的一部分,是落實學生全方位發展的根本。因此,在高職教學中,要認真貫徹和執行職業養成思想,將其精髓體現在課程設置、教學環節中,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三、高職會計專業進行職業養成教育的途徑

1、明確培養目標。專業目標是教學觀念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對課程安排和課程架構產生很大的作用。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獨立系統,強調學生在專業中具備的職業技能和應用能力。在進行目標確定的時候,要突破單一技能的培養,重視職業修養的加強,主要包括團隊精神、溝通能力、自學能力、職業道德等方面。其體現在會計專業中包括瞭解生產的過程、理解企業的管理、保持思想靈活,同時還具有較高的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內容很容易被會計專業的教育所忽視,但是這恰恰是會計工作的根本。針對用人單位的要求,要培養掌握會計知識、在未來工作崗位能夠進行不斷創新,具備優秀的職業素養的全面綜合型人才。這意味着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人才目標應為:具備核心價值理念,職業道德高尚,法律意識較強,人文素質較高,能夠勝任企事業單位財務領域的核算、審計、管理等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2、制訂合理的課程設置方案。為了配合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務必重審課程體系的編排。一般的高職會計專業的課程設計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偏學科體系,即在總的課程設置中和本科教育大同小異,沒有體現高職專業的特色;另一種是將高職課程定義為簡單的職業培訓,過度強調了職業技能的專業傳授,而忽視了對基礎知識以及人文素質的培育。總體而言,優質合理的課程建設不僅能滿足本身職業的需求,也有助於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極富創造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正確處理專業知識、職業技能、人文素養課程和職業修養之間的關係,並將職業養成廣泛應用到課程的安排中。對會計專業的高職教學過程中,一年級以文化與專業基礎課為主,目的是使學生具備基本的人文素質,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掌握學習技巧,穩定過渡到大學生活;二年級可以設立核心專業的課程,像會計核算、電算化、税務申報等課程,為了確保學生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需引導學生鍛鍊自律能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勤奮精神;三年級主要是為學生未來做準備,設置拓展性課程,如投資、金融、營銷等課程,並帶領學生深入企業進行觀摩和培訓,目的是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儘快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並培養學生樹立責任感,熱愛自己的崗位,腳踏實地,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具有團隊意識,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人。因此課程設置須充分展現專業培養與職業素質培養的要求。

3、教學的有效合理實施。確立目標與課程之後,在日常實踐中需注重職業養成教育的問題。第一,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要重視設計人才培養計劃,理解教學目的,靈活運用教材,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培養職業道德,增強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在設計方案的時候,要規定明確的技能,同時還要設置素質教育的重點,將書本知識與綜合素質進行有機融合。同時,要注重個性差別,保證職業素質培養的針對性和特殊性,避免同一化。第二,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學目的恰恰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獨立學習的目的。對於高職學生來説,合乎情理的習慣、高效完成學業和成為高質量的人才息息相關。自主學習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要求教師進行精心準備,給學生留出更多自由學習的空間,以指導為主,讓學生多練習、思考,形成個人的學習習慣與方式。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提高其創造性和適應能力,毫無疑問這是通向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第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需採用更靈活、有效的方式。職業養成教育關於素質培養要求的進一步提高讓教師必須不斷突破原來課堂的侷限性,可以聘請專家、學者來校開展主題講座,使學生了解行業發展動態;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面向社會的熱情與積極性;堅持學校和社會教育互補的原則,使學生走出校門,到企業進行學習、鍛鍊和實地考察,再利用兩種不同的教學資源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另外,職業技能與職業養成需一定的職業場景,單靠學生資源很難獲得,只有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才能實現彌補,推動養成教育的加快實施。

四、結束語

教育的根源是教書育人。所以,每位高職教師要意識到職業養成教育對我們的重要性,並衝破道德教育的侷限,讓它成為專業教學不容忽略的一部分。只有經過持續貫徹與發展職業養成教育,最終才能真正地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實現職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結合,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促使高職教育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會計專業論文 篇三

一、網絡會計模式的會計假設

會計的基本假設是會計活動的前提。傳統會計模式下有四大假設,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網絡會計模式下,需要重新解釋四大假設。

1、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主體。傳統會計模式下,會計主體是物理概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網絡會計模式下,會計主體的概念比較模糊,例如“虛擬公司”“媒體空間”等網絡關係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經濟實體。網絡會計模式下會計主體通過網絡系統連接成為開放式組織,沒有廠房,沒有辦公設備,沒有明確的物理實體,依靠互聯網,實現遠程操作和遠程監控。目前,虛擬企業在國內外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美國的戴爾計算機公司通過自身開放式網絡組織,能夠在短時間內將供貨商納入自己的網絡,並與其分享設計數據、技術資源和信息;能夠在36小時內為客户定製電腦,並送貨上門。總體而言,網絡會計模式下會計主體假設應該具備的特徵包括:

(1)存在於特定的經濟實體;

(2)系統具有獨立性,系統的經濟業務與其他的會計主體具有良好的區分度;

(3)系統具有資金的管理權,能夠核算並對外報告。

(4)系統能夠與外界進行溝通。

2、項目清算假設

傳統會計模式下,假設企業將以現有狀態持續經營下去,即持續經營假設。這是因為在原有經濟模式下,企業相對穩定,風險較小。而在信息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面臨較大風險,企業隨時都有清算、破產的可能,因此,網絡會計模式下,持續經營假設變為項目清算假設。網絡會計下成立的虛擬公司,是臨時性的,多從事一次性交易,交易完成之後組織宣佈解散,存在週期很短。項目清算假設的基本特點:

(1)項目週期短;

(2)項目成立迅速;

(3)項目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4)存在清算可能。

3、實時傳遞假設

傳統會計模式下,會計分期假設要求財務信息報告的週期是月、季、年等,具有明顯的週期性。網絡會計模式下,突破了原有的週期約束,實現了信息的實時性,會計分期假設變為實時傳遞假設。實時傳遞假設是指在網絡環境下,企業向社會公眾披露的財務信息是公開、公平的,信息使用者在任何時刻只需登錄互聯網,就可以查閲各類信息,如果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質量、準確度有任務疑問,都可以通過留言、郵件等方式與企業互動。實時傳遞假設的基本特徵是:

(1)沒有明確的週期,信息披露具有即時性。

(2)信息披露是雙向互動的,而不是單向的。

(3)具備較強的便利性,信息傳遞方法多樣化。

4、在線貨幣假設

傳統會計模式下有貨幣計量假設,即核算必須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網絡環境下,企業的資源除了有形資源外,還包括無形資源,比如商譽、市場佔有率、客户黏性、創新水平、人力資本等,僅僅依靠貨幣計量,並不能完整的展示企業各方面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來講,隨着電子貨幣的出現,傳統貨幣受到了較大的衝擊,紙質貨幣的需求減少,幣值穩定性較低,傳統貨幣不斷被邊緣化。在線貨幣假設指以計算機網絡數字符號代表現實貨幣,代替貨幣行使價值尺度(在線價格)、流通手段(電子貨幣)、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

二、網絡會計模式的會計實務

1、網絡環境會計模式下會計對象

會計對象是會計工作的客體,是一切會計工作的起點。傳統會計工作中,會計對象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在網絡會計模式下,這些會計對象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在對資產的界定中,傳統會計模式注重有形資產,如廠房、設備和土地,並不重視商譽、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在網絡會計模式下,無形資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微軟公司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差異,關鍵就在於其擁有強大的無形資產。

2、網絡會計模式下會計確認基礎

傳統會計模式下,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即當期取得的收入或應付的費用,計入當期,無論款項是否已經收付;非當期取得的收入或付出的費用,即使已經發生了款項流動,也不應該計入當期。網絡會計模式下,權責發生制已經不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現金流動制。現金流動制下,不僅關注實際已經發生的現金變化,也關注可能和虛擬的現金流量。

3、網絡會計模式下的會計基本職能

傳統會計模式下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控制,核算是基礎職能,控制是主導職能。在網絡會計模式下,計算機代替人工執行運算和傳輸職能,會計數據輸入計算機之後,自動在後台進行核算,在極短的時間內給出結果。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核算和控制職能變為了管理職能,財務人員和管理者無須進行復雜的財務核算,更加專注於處理輸出結果,服務外部信息使用者。

4、網絡會計模式下的財務會計報告

傳統會計實務中財務報告的主體是各類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財務報告中反映的信息主要是貨幣信息,反映信息的方式以文字為主。網絡會計模式下,既反映貨幣信息,又反映非貨幣信息,信息輸出的方式除了文字之外,也包括圖片、網站、在線分析工具等。

會計專業論文 篇四

【摘要】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教師已經有四年多時間了,在這四年裏從一位教學教育的門外漢,成為一位有些許經驗的教師,感悟深刻。期間,本人擔任會計專業的專業課程,雖然只是短短的八學期,但已經擔任了《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等多門會計專業課程。時間讓我對會計專業的教學心得有了一點一滴的積累。

【關鍵詞】要求 教師 學生 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67—01

一、要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基礎會計》是中職會計專業的入門課。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對會計的興趣。首先可以讓學生了解有關會計人員的工資水平,會計專業就業前景的廣泛性,會計是一門“越來越吃香”的專業;其次讓學生了解他們所學會計專業的職業生涯方向。最後向學生提出一個這樣的要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會計專業,會計知識較為零碎,則需要把每一章節的各個知識點都應積累起來,以至於能在以後的學習中得心應手。

二、體會

會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和專業,必須注重應用能力、運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提高,注重模擬、實訓、實踐等環節的教學,才能培養好用、頂用、耐用的,面向一線的兼用型人才。在教學中採用啟發式、發現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學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模擬某種真實的企業環境,例舉大量的案例提高學生對會計的感性認識和領悟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適應工作的綜合素質。在教學觀念上應該有所改變,通過四年的教學,體會在如下幾方面。

(一)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

在課堂教學中,要確立教師是“導演”和學生是“演員”的不同角色。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是“導”,是啟發、是引導,當好“導演”而不是主演。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都要精心設計、精心安排。在具體授課過程中,不是告知其結果,簡單地從理論上來論證是非,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究。

例如:在學習應收賬款幾種銷售情況時,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業務:河源安踏公司向河源職校購買一批運動服,價款為2000元,增值税為340元,尚未收到款項。這筆經濟業務大部分同學都能完成相關的賬務處理,那麼則從這個業務作為突破口,設問:如河源安踏公司給予河源職校九折優惠,那麼河源安踏應當如何辦理呢?讓學生思考如何處理,從而引出商業折扣相關知識。再設問:入河源安踏公司開出2/10,1/20,n/30的條件,又應當如何處理呢?從而再引出現金折扣的相關知識。如此,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讓學生深刻掌握。

(二)化難為簡,化抽象為形象

財會專業課是一門理論性強、概念枯燥抽象、實踐性要求嚴格、規範的課程,教材包含的知識面廣,在教學過程中則可以把複雜的,難以理解的知識簡單化,把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生動化。教師則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學生都能接觸的例子環節入手,以便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例如:在講述會計計量要素屬性中重置成本時,這一含義由於教材上的概念過於抽象化,使學生較難理解,則可以向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例子解釋。可以假設某同學購買一雙鞋子,價格100元,但借給另一同學穿,另一同學不小心把鞋子穿出兩個洞,這時怎麼辦?學生按邏輯回答:賠一雙新鞋子。這時,教師則可以引入學生理解重置成本的概念:如果這時一雙一樣的鞋子漲價了,為120元,那麼這120元我們稱為什麼成本呢?在教學中,教師科研從生活中尋找出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如此便能做到化難為簡,化抽象為形象。

(三)不應牽着學生走,而是讓學生學會“跑”

對於教材中一些淺顯易學的內容,可留給學生去自學,教師應事先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出要求,指出應掌握的重點問題以及知識,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去查閲有關參考資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可轉變角色,讓學生參與教學,即教師選取某一章節內容,讓學生自己備課講授,講完後,老師進行點評。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勝過單純地苦口婆心的説教。課後,可以出一些既結合課堂知識的,又比較新穎的思考題讓學生思考。

(四)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

對於職校學生而言,使學生明白學習就如畫一棵大樹一般,首先該先把樹的主幹描繪好,其次把樹的枝幹添加上,把樹的葉子一片片地添加上。如果一開始就把樹葉完成,那麼即使完成了,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也如此,如果不事先把每章的知識線索理清,而是東撿西湊,想必只能是事倍功半。

例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是可以讓學生給每章書,理清其知識線索,在展開學習,這樣知識的牢固性才堅固,方便隨時提取使用。結束每章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複述其知識結構。

三、思考

正因會計是一門理論知識繁多,複雜的學科,而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和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在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會計課程教學中可以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觀摩法、角色體驗法、案例教學法等等。

(一)觀摩法

將一些業務的原始憑證及業務流程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種原始憑證及有關會計事項的辦理指南,製成票樣或打印出來,放入文件夾供學生查閲觀摩,讓學生獲取較直觀的認知。

(二)角色體驗法

財務會計課程涉及到很多的具體核算業務,會計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業務流程上進行,學生缺乏空間和時間的概念。為讓學生形象、生動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可採用“角色體驗法”,即老師設計一項或幾項業務,讓學生扮演銀行工作人員、會計、出納、銷售人員、經理、客户等,模擬各種角色體驗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需要面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將煩瑣、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成生動、形象的語言。

(三)案例教學法

在公司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學習中,採用案例分析法,給出一個公司的存貨資料,讓學生比較不同的計價方法對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影響;或者讓學生分析在既定的經營目標下,如何選擇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如在講到企業投融資業務活動時,運用案例資料,讓學生完成從投資取得到持有到最終出售的全過程的核算,並就投資情況進行分析評價。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篇五

一、現代學徒制存在的問題

會計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的學生在實習中存在很大的不同,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太被企業接受,主要因為企業的財務是有保密性質的,所以會計專業的學生想要去企業實習是很難的。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對於財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只做一些簡單的複印資料等工作,就失去了實習的意義。

高等院校在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實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各方面:在企業中,如果沒有利益,企業就不願意接收會計專業的大學生來實習,因為實習生短時間也很難給企業創造價值,即使有一些學生,也就只讓這些學生做一些打雜的工作,這與學生實習的目的相悖,學生學習不到東西。如果國家可以在税收方面給予企業一些優惠,企業就可以更好的接收會計專業的學生來實習,否則學生即便是免費給企業打工,也很難被企業接納。

會計專業的現代學徒制想要穩步發展,長期開展,必須要靠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並且在此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都要獲取一定的利益,否則很難長期合作下去。對於學校,通過校企合作這種方式讓學生在企業中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就業率,為學校帶來品牌和名聲,使學校和學生獲得一定的利益。對於企業來説,企業如果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但是學生在短時間不能給企業創造價值,並且企業好要付出培訓的人力、物力,對於企業來説得不償失。因此,企業處於成本的考慮不願意接受學生在企業的實習。

另外,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如何給帶實習生的師傅發放工資也是一個問題,如果給師傅多發工資,企業就會在經費上有損失;如果給師傅少發工資或者不多餘發工資,師傅就沒有帶實習生的積極性。會計是要在實踐中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的一門學科,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對於會計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在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的時候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院校招收會計學教師的時候,有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大學何時能或者碩士研究生,這些教師很少從事過專業的會計工作,實踐基礎薄弱,知識結構停留在理論的層面。

二、會計專業學生的發展方向

高等職業院校在教學模式上缺乏創新和改變,主要也是因為社會對於職業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是進入事業單位。

因此,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想要發展的好,就必須給自己更高的要求,這樣才能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上面臨着很大的挑戰。隨着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會逐漸取代簡單重複的勞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高,需要的是能夠有更多思維,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那種重複簡單工作的人會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取代不了人的思維和主觀能動性。

對於會計學專業的人來説,不僅僅要會做賬,還要具備更多的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可以進行數據分析、財務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會計崗位與其他崗位有所不同,面臨着企業的一些核心的機密,涉及到企業的賬務、税收等商業機密,對於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戰略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企業是不會讓實習的學生去接觸到這些機密的。

那麼學生在實際的實習中,可以採取計算機模擬的辦法來實現。通過模擬真實的企業環境,企業的賬務使學生來提高實踐的能力。在進行模擬實踐中,可以緊密結合教材,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術和能力,使學生在模擬實踐中成為會計、出納等身份。在此過程中學會如何進行做賬、財務管理、審計等工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在發展中還面臨很多問題,在校企合作中還沒有達到理想的雙贏的局面,由於會計工作的保密性,阻礙了學生在企業實習。

因此,學校和企業應該更深層次的加強合作,多方溝通,達到共識,給學生的實習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政府不能也要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使得會計專業現代學徒制可以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