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創新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3W

創新工作總結

篇一:創新工作總結

一年來,農村戰線認真貫徹落實書記處要求,全力推進鄉鎮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工作。目前,全國90%左右的鄉鎮完成了團委班子選配任務,初步實現了充實團幹部力量、拓寬聯繫青年渠道、豐富團的工作資源的目標。

一、基本做法

1、認真安排部署。把組織格局創新作為重中之重,通過及時下發文件、召開會議等方式,迅速向基層傳達明確工作信號、任務和要求,把各地的認識和行動統一到全團部署上來。各省高度重視,20個省份聯合黨委組織部發文進行安排。

2、把握工作節奏。在流程設計上,分為準備、實施、培訓、總結四個階段,量化各階段目標任務。在過程控制上,注重階段性、區域性總結、交流和推進,召開5次調度會,查找和解決存在問題,保持工作推進力度和韌勁。各省年底均梳理工作案例,完成總結。

3、加強指導督導。一是總結兩輪試點經驗,細化農村戰線實施方案,便於基層操作,一些省還推行了統一的班子選配模式。二是明確各層級職責,建立信息報送和通報、調研督導、抽查走訪、約談、培訓、片會等7項工作機制,指導、示範、推動各地開展工作。三是靠前指導,建立聯繫點制度,及時編髮簡報和信息,及時彙總、推廣基層的好經驗、好做法。四是實時彙總各省工作進展,進行了7次進度通報和點對點通報,並對工作相對滯後的部分省份實地督導。五是建立鄉鎮團委基礎信息數據庫,藉助QQ羣、飛信羣等,加強工作反饋、交流和督導。

二、初步成效

1、充實了鄉鎮團委的工作力量。一是人員大幅增加。全國鄉鎮團委委員(含書記、副書記)總數367660人,平均每個鄉鎮團委委員11.3人。二是來源更加廣泛。其中,大學生村官佔12.23%,學校有關負責人佔11.94%,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佔11.93%,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佔6.62%,涉農金融機構人員佔5.28%,派出所民警佔4.27%。三是結構得到優化。委員平均年齡為28.52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佔68.28%,黨員佔59.35%,女委員佔36.33%,鄉鎮黨政班子成員兼任團委書記佔35.3%。

2、擴大了對農村青年的影響、聯繫和覆蓋。鄉鎮團的組織格局創新的過程,也是鄉鎮團委重新找到青年、聯繫青年、吸引青年的過程。在準備階段,通過開展宣傳發動和團情調研,摸清青年情況,傳遞團組織聲音,聽取青年意見。如,北京市各鄉鎮團委開展傾聽活動300多次,接觸青年22000多人。在實施階段,注重採取差額推薦、公推直選等方式,提高鄉鎮團委選人的競爭性和農村青年的參與度。如,重慶全市969個鄉鎮的10487個村(社區)團組織書記公推直選率達43%。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的所有鄉鎮團委委員均採取公推直選方式產生,青年參與十分踴躍。

3、普遍通過培訓、加強指導,推動鄉鎮團委健全機制、開展活動。如,貴州、四川、新疆等地制定統一的工作手冊,明確了鄉鎮團委的職責和工作內容。吉林建立了"1個書記總協調、4個副書記輪莊包片、N個委員包村包人"的運行機制,並規定鄉鎮團委每月必選和自選活動項目,印成工作掛曆下發全省所有610個鄉鎮。湖北與省委組織部、省農業廳聯合在全省鄉鎮團委中開展以"帶頭創業致富,爭做新青年;帶領羣眾致富,建設新農村"為主題的農村青年"雙帶雙新"工程,為基層工作提供統一載體。

4、黨政和上級團組織更加關注、支持鄉鎮,鄉鎮團的工作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改善。一是在政策和經費支持方面。如,河北聯合省委組織部、財政廳出台文件,規定各縣(市、區)要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團委工作經費,原則上縣級每年不少於10萬元,鄉鎮(街道)級每年不少於2萬元;村團組織書記不能進入"兩委"班子的,可給予適當工作補貼。河南推動各地級市對加強鄉鎮、街道共青團工作進行整體性安排,目前南陽市出台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共青團工作的意見,明確規定由縣級財政按照每個鄉鎮、街道每年不低於2萬元的標準統一撥付工作經費。吉林爭取省財政為每個鄉鎮團委撥付工作經費3000元,青海為所有鄉鎮(街道)團委各撥付1000元專項工作經費,廣東為鄉鎮劃撥了120萬元的工作經費補助,山西為所有鄉鎮團委配備了電腦、數碼相機。二是在幹部成長激勵方面。如,廣西推行"五優先"制度:凡公推直選為鄉鎮團委副書記的,優先推薦為副科級後備幹部、下屆鄉鎮團委書記、村委幹部、村團支部書記、優先選派參加學習培訓。遼寧在全省選拔表現突出的400名鄉鎮編制外副書記、委員,每人獎勵500元。三是通過實施組織格局創新工作,各地黨委組織部門和基層黨政與團組織溝通、聯繫更加緊密,更為關注和支持基層團的工作。

5、得到了黨政領導和農村青年的認可,鄉鎮團委影響開始顯現。如,山西省委副書記金道銘批示:"團中央組織推行的基層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針對性、實效性都很強。"江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莫建成批示:"團省委鄉鎮(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對於發揮基層團組織和團員作用是個很好的平台和工作創新。"遼寧對全省500名鄉鎮黨政領導和5000名農村團員青年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組織格局創新後鄉鎮團委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4.3%,團員青年團的活動參與率較以往提高71%。江蘇省大豐縣西團鎮團委兼職副書記、鎮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負責人主抓小額貸款工作,共為152名農村青年創業協調、提供了優惠互助金816萬元,得到了社會普遍認可。

6、努力克服地方黨委換屆影響、抓組織建設經驗不足、工作量大等困難,完善了部署、調度、督導、落實、反饋、宣傳等工作措施,鍛鍊了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的工作作風,堅定了加強農村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的信心。只要下定決心、敢碰難題、真抓實幹、持之以恆,鄉鎮團委工作薄弱的局面就能逐步改變;只要選好一個負責人、配好一支隊伍,資源匱乏的鄉鎮團委工作也可以開展的有聲有色;只要多方努力,積極爭取,加大對基層組織政策、資源、力量支持和工作指導,鄉鎮團委的工作條件就會逐步改善,對農村青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就會增強。

篇二:創新工作總結

201*年,我委緊緊圍繞省經貿委提出的實施好“111技術創新工程”,認真貫徹《紹興市人民政府關於下達201*年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的通知》,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創新發展”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以推動科技創新為主線,加快傳統產業的提質升級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一、201*年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創新體系技術中心作為創新體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今年我委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開年伊始就舉辦了創新體系建設學習班,邀請浙江大學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來我市講解21世紀的全面創新管理和開放式創新、自主創新能力與持續競爭力;傳授國內外先進的創新理念、創新管理新範式,通過對海爾集團、萬向集團的成功經驗模式的案例研究,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創新意識。今年我市有14家企業技術中心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同比增加160%(去年5家);有40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同比增加95%(去年17家)。

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區域技術創新服務平台建設,我省首次啟動的13個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中,我市現代紡織技術及裝備創新服務平台和環保裝備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名列其中。現代紡織技術及裝備創新服務平台,是國內目前最大的紡織製造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由省政府、紹興縣政府以及紹興輕紡科技中心將共同出資2億元人民幣,聯合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大學、東華大學等院校加盟共建,以天津工業大學、西安科技學院、韓國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十餘所院校為技術合作單位,並聘請季國標等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一批紡織相關行業的知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研究院下設纖維材料等6個研究所和紡織品設計等6個服務中心以及涵蓋紡織產業鏈的若干個中試基地。

(二)跨越技術壁壘 我市繼寧波、杭州之後,浙江省第三個出口總額超百億美元的地級市,ROSE指令從201*年7月1日起實施,把應對美、日、歐盟等國家和地區設置的技術貿易壁壘作為今年的重要工作,重點打造應對技術貿易壁壘的“堅盾”和“利矛”,着力構建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對策體系。年初對全市近300家企業從事機電產品出口的企業進行調查,有近半數的電子電器類企業遭遇了ROSE指令、EUP指令這兩項壁壘,電子電器類企業出口面臨嚴峻困難。為使企業更好地瞭解技術貿易壁,瞭解技術貿易壁的信息和應對渠道,年初向我市重點企業和重點出口企業印發了200多份宣傳資料,對機電產品的安全性能指標、認證制度、節能、環保要求,農產品的藥物殘留量,食品的標識、組成成分、含量規定,對生產加工企業的操作標準、衞生要求,產品的鉛、鎘等重金屬含量,紡織品和服裝的有害物質限制指標,出口包裝、標籤規定,對商品包裝材料的易處理性和可回收性的要求和標準等等,讓廣大的企業瞭解技術貿易壁壘的實質涵義,通過宣傳,我市許多大型企業紛紛在原材料採購、生產加工監管、出廠檢驗檢測上加大投入力度,一些資金雄厚、研發能力強的企業開始開發研究新的替代材料,今年全市有8只技術攻關項目列入浙江省應對技術貿易壁壘重點攻關項目,如上虞陽光集團利用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人才優勢,用新工藝成功地研發出了無鉛玻璃;浙江晨輝照明有限公司投入50萬元,對每條燈具生產線進行固汞工藝、無鉛工藝改造,使之符合ROHS指令的要求。諸暨上峯集團為降低電子產品包裝物中重金屬含量,成功利用廢紙以及造紙污泥為原料,採用一些特殊的工藝技術,除去了紙漿和生產用水中的重金屬,大幅度降低了包裝產品重金屬含量,從而實現了可降解回收的綠色包裝。面對歐盟的這一“綠色衝擊波”,我市企業遇事敏鋭,把握了機遇,及早發現,主動出擊,經受住了考驗。我市機電產品出口不降反升,今年1——9月,“雙指令”涉及的我市機電產品出口為113845萬美元,同比增長45.5%。

(三)轉化創新成果 自主創新成果的最終落腳點是產業化。近年來,我們明確科技進步這個導向,全面抓實科技進步“八個一批”的載體,鼓勵企業加大投入,積極搭建各種平台,努力營造良好氛圍,使企業家隊伍素質有了明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有了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業有了明顯發展,產學研合作有了明顯成效。到201*年止,全市已有近千家企業與50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合作關係,每年都一大批科技成果實施產業化,使紹興科技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全市被列入省級以上的`科技項目有250餘項,其中有25項被列入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大部分項目已在今年完成,並投入批量生產。通過實施一大批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使我市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大增強,今年全市新品產值859.39億元,佔全市總產值的22.2%,同比增加52.4%。

(四)加大創新投入

201*年,我市科技經費投入顯着增加,預計全社會科技經費投入達48.4億元,與2005年相比增長24.3%;各縣(市、區)也加強了對自主創新能力的財政撥款,201*年紹興縣財政科技撥款12291萬元、諸暨市財政科技撥款8230.2萬元,嵊州市財政科技撥款3419萬元,其他各縣、市均比2005年有了大幅的增加。與此同時,廣大企業也多形式地加大了創新投入,紹興梅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一擲600萬元,從韓國引進三名高級紡織技術人才,開發超細海島短纖高仿真麂皮,不僅市場需求量大,而且附加值極高,極具市場競爭優勢,“一塊布”每天能為企業帶來50萬元的銷售額;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向全體員工承諾,用百萬獎金獎勵技術創新員工,還對產品整體開發成功的員工實行“三年效益提成獎”,用“重賞”投入來激勵員工創新;新昌夸克生物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達到全年銷售額的5%以上,並在上海設立了夸克生物研究中心,目前“夸克生物”生產的體外試劑產品多達38個,並擁有三個國家發明專利、每年都有3—5只新產品試製開發成功;紹興“天聖紡織”原本是家只生產服飾面料的紡織企業,201*年公司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設立產品研發中心,又投資3億元上羊絨紡項目,如今該公司生產的羊絨面料已賣到了400多元一米;紹興古纖道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8億元自主創新開發的海島複合長絲,每噸價格比同類產品高出1000元至2000元,自主創新投入為企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二、201*年工作基本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固樹立集約、集羣、集重“三集”發展理念,圍繞貫徹落實《紹興市“十一五”工業發展規劃實施意見》這一工作主線,突出紡織行業提升發展和“騰籠換鳥”兩大重要工作載體,加強政策引導,強化產業導向,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增長方式轉變,突出技術創新,突出結構調整,堅持企業主體和政府推動相結合,堅持重點帶動和麪上推動相結合,以更高質量、更新水平,推進我市工業創新發展。根據上述思路,201*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引導實施科技計劃項目,切實加強技術創新工作。注重把握科技創新導向,以實施省級重點技術創新項目、省級重點高新技術產品開發項目及省級技術貿易壁壘攻關項目為載體,積極引導企業技術創新。

2、扶持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切實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着眼創新發展,以扶持鼓勵創建各級企業技術中心為載體,切實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為創新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3、大力構築創新服務平台,注重完善科技服務體系。集聚創新要素,激活創新資源,大力構築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投入,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支撐,鼓勵和扶持服務於塊狀經濟的公共技術平台建設,實現“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務企業,企業自主創新”的良性循環,真正發揮創新平台對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4、引導強化產學研科技合作,不斷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構築產學研服務平台,按照“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形式多樣、注重實效”的思路,組織企業積極開展科技對接活動和參加科技合作招商活動,推進產學研深入合作和成果轉化,幫助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做好“研究員”、“服務員”和“推廣員”。

5、積極鼓勵開發新特產品,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努力爭取財政支持,加大新產品開發的政策引導,鼓勵企業逐步實現從“模仿創新”向“集成創新”、“原始創新”轉變,把新產品開發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核心戰略。

篇三:創新工作總結

根據區級機關作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吳機作辦(2011)6號《關於上報區級機關作風效能建設創新工作的通知》,區總機關認真貫徹通知精神,研究確定本部門2011年度創新工作是:建立勞動爭議先行調解機制。為了確保創新工作順利推進,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自接到區級機關作風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吳機作辦(2011)6號《關於上報區級機關作風效能建設創新工作的通知》後,區總及時召開主席辦公會議,研究區總機關開展效能建設創新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8月6日召開了全體機關人員大會,認真學習貫徹區委金書記在全區區級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推進會上的講話。要求全體機關人員,要充分認識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要求機關效能建設要與“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相結合;要與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要與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相結合。從思想上、工作上、實效上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和工會工作台再上新台階。

二、加強領導、明確分工。區總分別召開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和機關效能建設工作小組會議,進一步明確了分工。同時,研究區總機關效能建設創新工作的意見和重點,由區總維保部負責創新工作的協調和推進,其他各部門全力配合,為更好地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創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三、付諸實施、推進工作。

1、建立勞動爭議先行調解機制的成果背景:在我區推行勞動爭議由企業先行自主調解的處理機制,主要考慮的因素有:一是我區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快速上升,以區人社局近三年受理的仲裁案件數來看,2011年環比增幅均在30%以上(2011年受理案件843件、2011年1268件、2011年1818件),勞動爭議已經成為我區主要的社會矛盾之一。二是企業是處理勞動爭議的責任主體,考慮我區大多數企業已經建立了工會組織,法律又規定企業勞調會組成的一方是職工代表,勞調會主任的組成可以是工會成員,所以我區考慮由企業的工會主席與人事經理分別擔任勞調會的正副主任,原則上工會主席是主要負責人。三是我區已經有了推進這項工作的基矗2011年,區總在我區勞動爭議高發地城南街道進行了勞動爭議先由企業調解的試點,今年1-10月,該街道工會、勞動部門共處理案件121件,同比下降24.8%,效果比較好。

2、建立勞動爭議先行調解機制的基本思路:解決勞動爭議的四個救濟手段中,訴前調解具有快速高效處理矛盾,易為雙方接受的諸多優點。但是,在現實中,企業調解的主要方式還是企業與職工的協商,達成和解協議,俗稱“私了”。一般此項工作主要是人事經理在代表企業找職工協商,做得好一些的單位,在與職工協商時還叫了工會主席、車間主任。“私了”的最大缺陷是沒有法律效力,這是與調解達成協議具有合同的約束力有本質區別的。由於先前大多數企業對企業勞調會“居中”調解的認識不足,區總工會就着力在2011年採取措施,努力使企業與職工認識到調解協議具有合同的約束力,經過法院確認就可以執行這一基本精神。這個措施就是在企業推行由工會主席擔任負責人的勞動爭議先行自主調解制度。當初考慮工會走在前面推動這一工作,主要是認識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將調解作為勞動爭議處理的基本原則和重要程序,確定職工方代表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兩個組成成員之一(另一個代表是企業代表),企業勞調會主任由工會成員或者雙方推舉的人員擔任。促使工會主席擔當這一調解委員會主任的角色是合乎法律規定的。所以區總在2011年的工作實踐中,幫助企業建立調解組織、制定工作職責、調解程序,規範調解書的寫法。

3、建立勞動爭議先行調解機制的主要做法:一是下發實施意見。2010年2月區總下發了《關於加強全區基層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意見》(吳工發〔2011〕19號)文件。6月份,區總工會牽頭會同區人社局發出《關於建立健全我區企業勞動爭議調解機制的工作意見》(吳工發〔2011〕66號、吳人社〔2011〕62號),進一步幫助企業建立健全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制定下發企業勞調會的工作職責、調解程序、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的樣本。

二是召開推進會議。在2011年下半年城南街道52家規模型企業試點的基礎上,2011年8月6日,區總工會聯合區人社局在召開由90家350人以上的企業參加的全區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推進會,區總工會、區人社局總結了前期工作,對全面推進這項工作再動員;城南街道工會、木瀆鎮勞動中心分別介紹了各自區域調解勞動爭議的情況;適新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代表企業作了經驗介紹。

三是搞好業務培訓。區總工會分別於3月份和9月份專門組織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員培訓,46名同志還參加了市總工會統一組織的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員資格考試。所有鄉鎮街道工會的1200餘名工會幹部(也是勞調會負責人)參加了本級工會組織的勞動爭議業務知識培訓班。

四是實施考核獎勵。區總工會將工會推進企業勞動爭議先進調解工作列入對鄉鎮一級中間層次工會的考核,年終評選100家先進單位、100個先進個人,單位授於獎牌、個人給予物質獎勵,評選推進區域勞動爭議工作成績突出的鄉鎮街道工會授予組織獎。

4、建立勞動爭議先行調解機制的實際效果:根據我區的規範企業勞調會的工作時序,350人以上的企業要首先規範起來,再逐步規範100人以上企業;加快推進區域性勞調會和行業性勞調會建設的要求。目前我區所有350人以上的102家企業已經全部建制;100人以上的400多家企業已經有82.3%建制;170個村聯合工會建立區域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覆蓋3000多家企業。1-10月,我區各類勞資矛盾都在逐步下降。向區職能部門投訴舉報(屬於行政監察處理)146件,同比下降42.1%;區、鎮(街道)兩級職能部門共立案1987件,同比下降28.0%,其中通過調解解決的案件1449年,佔總量的72.9%。企業先行調解機制初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