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校科技創新工作總結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62W

一、 基本形勢與現實基礎

學校科技創新工作總結

十三五期間學校以學科建設發展為重點工作目標,通過推進高水平科研項目與成果申報,開拓與加強科研平台和科研團隊建設,大力推進產學研創新機制體制建設,努力促進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社會服務質量,並以社會服務豐富學科建設為內涵,探索學科建設與社會服務協同發展的創新路徑,初見成效。

(一)“十三五” 取得成績

在科研成果方面,“十三五”期間我校科研發展較為穩定,在維持原有成績的基礎上不斷尋求突破。獲批國家級項目*項,省部級以上課題達到*項。 “十三五”期間,我校共發表中文核心期刊*篇,發表三大檢(SCI、EI、CSSCI)論文*篇,出版學術著作*部,專利*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項。

在學科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引導和支持具備明顯優勢的學科按照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省級重點學科、校級重點學科三個層次開展學科建設。其中,*****個二級學科順利通過省級重點學科中期考核,同時新增*個校級重點學科。

在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方面, 2010年我校與*簽署了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協議。“十三五”期間,我校與*學聯合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人,主要學科為生物學、管理學、教育學三個方向。出台了《*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資助辦法(暫行)》、《碩士研究生導師工作量核算辦法(暫行)》等政策文件。

在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方面,“十三五”期間科研處大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建立,與學校簽署產學研合作機構*家,其中學術機構*家,行業機構和企業*家,地方政府*家。學校成功加入中國產學研促進會常務理事單位,被認定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併入選教育部規建中心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建設院校名單。

在科研平台與科研團隊建設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三五”期間,成立了*個省校共建研究院,獲批河南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增加*個;增加*個市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個鄭州市重點實驗室,增加鄭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個,併成立了高校社科聯和高校科學技術協會,為凝聚學科方向、聚集優質人才,學校陸續建立了*個校級科研創新團隊。

(二)發展中的不足

學科建設離不開優秀的科研團隊,但在團隊建設方面缺乏具有研究能力強、站位準確地衝擊國家級項目和重點項目的領軍人才,難以形成有一定影響的研究團隊;甚至部分學科由於師資力量和研究條件所限,有能力承擔省級以上基金項目的人員亟需補充,科研團隊總體實力有待提高。

在學科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在一級學科內部存在二級學科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尚處於起步階段,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特點未能充分顯現。其次,由於學校本科教育歷史短,學科建設的經驗欠缺,歷史資源優勢不夠明顯,優勢特色學科發展遲緩,有待進一步加快推進完善;;第三,學科隊伍建設還有欠缺,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不夠,學術骨幹不足;第四,研究能力提升方面,在重大項目申報、高水平學術論文發表、學生培養質量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第五,研究平台有待進一步改善,雖經近年來加大了平台建設力度,但仍滯後於學科發展需求;第六,國際科技合作方面,國際合作能力不高,國際學術界聲音較小,總體研究能力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

在社會服務方面,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對學校融入社會,發展社會服務活動的認識不一致;融入社會的主動性、自覺性以及能力不足;體制機制還不夠靈活,人才智力和學科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社會服務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對教學科研人員開展社會服務的支持措施不多,對社會服務業績缺少合理的評價認可;教師參與社會服務形不成合力,難以形成社會服務的品牌;學校和社會之間尚未形成較為穩定的供求合作關係。

二、“十四五”學校科技創新工作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領會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與深化機制體制改革有關講話精神,以服務國家、地方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堅持創新發展,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以科技為引領,以創新為驅動力,為學校實現“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建設與發展目標做好紮實準備,為學校實現“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目標而努力奮鬥。

(二)基本思路

面向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槓桿,以改革為動力,以拔尖人才培養為核心,堅持目標牽引,問題導向,精準發力,推進“重點方向-學科平台-重大項目-創新團隊”一體化建設。扶優扶特,扶需扶新,堅持基礎研究先導、技術與產業開發並重,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推動若干學科及方向進入國內一流行列或前列。同時,以學科建設和發展為龍頭,加快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顯著提升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水平,使之成為在教育學原理、現當代文學、計算機信息技術等學科領域的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在支撐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三) 總體目標

通過五年的建設發展,快速增強學校學科建設、科研發展整體水平與社會服務綜合能力,科研發展與社會服務實現同步,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要明顯增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與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對教學改革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的促進作用大幅提升,學校學科建設、科研與服務水平在同類院校中的位置進一步靠前。

Tags:創新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