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2W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精品多篇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篇一

《財務自由之路》主要內容是瞭解一個人的財務狀況改變對金錢的思維習慣和心態。

首先就是認清自身財務狀況,曾經自己很驕傲的説,剛上班的我已經有將近兩萬的存款了,現在發現自己除了最基本的固定工資,無任何被動收入,沒有淨資產,沒有投資,沒有理財知識,沒有未來的理財計劃,對於資金股票等當然是惹不起躲得起。從小存款,20多年存了不到兩萬,僅有的積蓄還因為通貨膨脹而縮水,目前財務狀況不堪一擊。

瞭解清楚了一身窘況之後要做的就是理論的充實和實踐,這本書在幫助一個人瞭解了自己的財務狀況後就開始培養理財意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事什麼,如何能變得富有,一個人後悔的永遠都是自己沒做過的事情。所以面對任何事僅有決心不夠,還要有行動,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讓我們的夢想、目標、價值觀還有策略協調一直,認清自己的狀態並讓自己處於一個樂觀和自信的精神面貌,這樣才有可能更容易的抓住機會。當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書裏沒有對掙錢和投資做方法的闡述,我相信沒有一本書能讓人財務自由。本書更多的介紹了窮人和富人對待金錢的不同,要學會承擔責任,學會掌控自己的未來,認清現實和理想,這些除了幫助我們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之外,在生活瑣事中也將受益匪淺。

但是書中的一些投資案例並不屬於這個時代,房價停滯物價上漲,房子不能隨意買賣,這和書中的實操已經出現了分歧,這些案例只能學習其中的智慧而不能模仿。

我喜歡書中的兩個觀點,承擔責任和永不止步。承擔責任意味着自己掌握的主動權,永不止步讓人不斷學習和進步,與時俱進。思維轉變會促使一個人行動,定好目標,慢慢努力。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篇二

經常聽長輩們説起這樣一句話:越有錢的人越攢。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博多舍費爾將其表述為節約是富人的美德,也暗含着全書的核心觀點儲蓄使人致富。全書由兩部分展開,第一部分是基本原則,講得是關於財富觀和信念的內容,觀念對於人的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我對第二部分通往第一個100萬的實用指南更感興趣。如作者在前言裏説的,從4個策略説明了一種理財途徑,這裏説説我的理解,有不好的地方還請高人指點。

將收入的一定比例儲蓄起來。書中指出:要建立一個鵝賬户,從我們的活期賬户往鵝賬户劃款。每個月拿到工資首先付錢給自己,在月初把收入的10%劃到一個獨立的賬户上去。為什麼是10%,而不能是15%甚至50%?因為我們的需求會隨着收入增加水漲船高,而10%並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比如1000塊和900塊,咬咬牙很容易省下100塊。這裏還要解釋一下鵝賬户的來源,作者講了一個生金蛋的鵝的故事,鵝每天只生一個金蛋,貪婪的農夫為了找到生更多金蛋的方法,將鵝解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用10%養大我們的鵝。

用儲蓄進行投資。我們對於鵝賬户上的錢,要按一定比例進行投資,即進行資產配置。為了追求較高的利率,一部分拿來購買高風險的股票,自己沒有經歷關注股市動態,可以拿去購買基金讓別人幫我們的錢增值,一部分儲蓄起來,或者找到一種不容易貶值的方式但是隨時可以由你使用的形式,我的理解是這部分用來做儲備資金,完成補倉或者作為我們的財務保障。投資要講策略,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注意股票和基金的多樣性,書中建議5種以上10種以內。常聽説股市危險,我也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買了股票,有的人會破產?放在那裏等着漲回來不就可以了嗎?就算漲不回來也不至於破產吧?偶然知道槓桿這個詞,破產很可能就是這個的原因。公司經營不善退市也是一種原因。也聽説有人將房產作為抵押,貸款炒股,結果血本無歸。我們在進行投資時,還請想想初衷就是為了讓家人幸福,保持自己的底線。

增加你的收入。這裏僅摘抄一段話:原則上,我們的收入與我們提供給市場的價值等同。而價值有4種:產品,知識,服務,創意。你通過哪種價值來掙錢?你怎樣營銷你的知識?如何將你的創意變成金錢?你能提供哪些產品?記住,收入是揣到你口袋裏的錢,誰欠你的錢?你能出售哪些財產?仔細想一想!

將收入增加部分按一定比例儲蓄起來。遇到加薪或者獎金,我們不能一口氣全花掉,要拿出50%用於儲蓄,另外50%用於提升生活品質。有的人自己就是老闆,有的人覺得自己還沒有收入。其實換種思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闆,每個月要首先給自己發工資,要適時給自己加薪激勵自己,從父母那裏拿到的生活費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收入。在我們收入還很少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理財,這樣交的學費也會更少,並不是要等我們有錢了再去理財。一個自省的問題,什麼時候算是有錢了呢?中了彩票?

以上4點之外,還有一些刷新我觀念的內容。比如,要達到財務自由,前面還有財務保障和財務安全。這三者就像是三個水桶,最上面的木桶水滿了再去追求把下面的木桶裝滿。記賬是一個很好的習慣,這能讓我們知道自己每月要支出多少,從而知道財務保障需要多少金錢,即在不工作情況下,我們維持6—12個月的生活需要花費的錢,當然也包括生病治療的情況。我也知道了銀行和儲户的關係,在一些情況下,儲户掙得越多,銀行就掙得越少。知識就是力量,能應用知識才是力量。閲讀、聽講座、尋找榜樣使我們進步,要保持學習的習慣。

如費舍爾先生所願,我嘗試傳播這本書的理念。初次接觸投資理財內容,還請讀者辯證看待,有爭議的地方歡迎討論。祝願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發財。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篇三

財務自由,即個人運作資金的收益大於個人的花銷,從而使其能不依附於任何組織實體,自由地生活。財務自由,是我追求的人生目標。

通過學習本書,我明白了成功的交易系統是每個普通投資者通向財務自由的捷徑。

書中重點強調正確的交易系統如果能被執行,投資者一定能獲得收益。

設定交易系統,首先要確定目標。目標之於交易系統,是重中之重,至少要佔50%以上的比重。目標是交易系統的關鍵部分,開始交易之前,先要想好你要達到的目標。目標就是方向,制定目標時要評估你自己的我的優勢和劣勢,要評估時間、資源、資本和技能以及要實現的目標,還有要實現什麼樣的回報?這實現這些回報,願意承受什麼樣的虧損?

就我而言,我不希望做一個股市農夫,天天耕耘不離股市,期望從股市中掙得生活費,這樣會給我的交易帶來很大的壓力,我把參與證券市場當成一件有樂趣的遊戲,常常在縮小K線的過程中,有一種從太空中看地球上面溝壑的感覺,我喜歡遠觀它,耐心地等,把我持股的心態想象成一股流淌的水流,隨着地勢的高低起伏,我會在太空中知道這水流是在一瀉千里,還是一浪推着一浪地象千堆雪般地越堆越高。

我的交易思想是參與優秀行業,加入優秀的上市公司,通過購買他們的股票成為他們的股東,與品牌公司一同成長。而我所願意承受的最大跌幅不是百分之幾,而是月線中的5月線下穿10月線的那一刻,而我加入這家優秀公司的那一刻是從5月線上穿10月線開始的。

通過學習本書,我知道了評估自己。我最大的短板在軟件安裝上,隨着信息技術飛快地發展,我知道我可能不太容易補上這塊短板了,但我有一個優勢,就是不在乎別人的批評,當別人批評我不會這不會那時,我在難受之後,很快就會感覺到動力,知道我不會的具體是什麼了,甚至我會感到高興,我會一點一點地百度或請教他人或在軟件上一個個欄目中翻看閲讀,直至一點點的弄明白。我喜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成語,從小到大,只要是我感興趣的事或理智上認為應該去做的事,不管多難,我都會時常用這句話激勵我。

我比較擅長的是閲讀面廣,喜歡蒐集各種市場信息,我希望從心理學角度要分析這信息會帶來哪些反映,以此為我追隨趨勢的依據之一。

趨勢投資是我喜歡的方式,我會耐心等,不着急操作,儘管是我心儀的公司,我也明白我在成為它的股東之前以及之後,信息傳到我這裏都是滯後的,但我相信他的業績,他的團隊管理的能力,他在市場中的地位,都會在均線中得到充分體現,他的優秀都會在趨勢中有着優美的表現,所以我喜歡追隨着趨勢,不在乎日內不在乎分時的起伏,那些於我都是噪音,我知道均線是趨勢的體現,只要大的反轉信號出現不是一下能走完,它會象一艘大船轉身,走出一個圓弧般的夾角,在日線上在周線上會有體現,會給我進場或離場的時間。我喜歡耐心地等月線走出我喜歡的短中期以至長期均線並行向上發散的形態,我相信趨勢一旦形成,不會一下次走完,它會走出相當長的時間,所以我喜歡做一名趨勢的追隨者,而非每日盯着盤勞作的股市農夫,我會告訴自己,大週期均線一旦走壞,我出場就是了,我不會糾結,因為大週期均線一旦走破,不會很快修復,我不估算它的週期,我只看它的均線形態,我不會象農夫一般耕耘完一個股票,馬上又去另一股票上勞作,我手中只有幾隻我鍾愛的公司股,我知道均線實際就是公司的現狀體現,一旦公司走好,必然會再次趨勢向好,均線會再次發出進場信號,我仍會加入其中,成為公司的一員(忠實的股民)。

書中精華還有待消化,隨着學習體會將會更多。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篇四

職場發展、孩子養育、身體健康等話題讓跨入而立之年的我們倍感焦慮,所幸還有讀書能令我找回不少對於生活的感悟與動力。

花了斷斷續續一個月時間,看完了《財富自由之路》一書,它更多的是教給我們一些理念和方法,下面簡單地分享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好的觀點。

關於每個人所擁有的資產價值排序,作者認為應該是:注意力>時間>金錢,也就是説金錢(相較注意力和時間)其實是最便宜的東西,能用錢買到的交易都是很划算的。我們應該把個人的注意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實際上我們也常常能夠發現,身邊凡是能專注並且花時間去幹一件事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更大成功。

關於成長,成長是自我增值(最終實現財富自由)的手段。應該不斷學習各種技能,讓自己儘可能多地掌握多維度的知識,對待工作的心態不應該是磨洋工,通過一份工作,獲得報酬只是其次,更應該關注自身能得到什麼樣的成長和鍛鍊。成長也像一條拋物線,當你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終生成長者),必然以非常豐厚的複利曲線來回報於你,因此,必須重視個人的終生成長。

關於自我驅動力,假如你想要做某件事,應該儘量多的賦予其正面積極的意義,“一念一世界”,當你能夠想象做這件事給你帶來巨大的好處後,自然就有強大的內驅力促使你不斷付出;同時作者還提出應想盡辦法靠近擁有那項技能的人和人羣,這也是在《富爸爸窮爸爸》裏講到的一個概念,如果想成為有錢人,首先應該多和富人接觸(當然作者並不是提倡要排斥窮人),多瞭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努力為孩子創造條件選擇資源更好的學校。

創業的選擇原則:高頻、剛需、大市場,創業的方向應該是在你熟悉的領域選擇被大多數人需要的領域,選擇能力很重要,每個人作出選擇的根基是基於個人價值觀。選擇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積累和鍛鍊,記錄、反思等等能夠幫助我們提高選擇能力。

關於投資,定投策略是一種很好的“避險策略”,但並不是人人都能運用得很好,除了“定期”和“定額”,我們常常忽略且更應該注意的事情是“正確地選擇成長型公司”。

看完此書,感覺突然就豁然開朗了,原本自己執着的某些東西現在變得不那麼重要,並且願意相信假以時日我也將變得更幸福。也許這就是閲讀帶給我的力量吧!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篇五

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糾正讀者的觀點:正確認識金錢對於我們生活的意義;喜歡錢、想要獲得更多收入並不是一個不對的觀點……

對我來説最重要的啟示是對於自己的自信與責任的承擔:把責任推給了別人,同時也會把權力給了別人。

如果我們總是説這不是我的責任,那麼我們就會永遠期待別人做改變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有責任,那麼我們就會自己行動來實現目標。改變自己和改變別人,哪個比較容易呢?

我們應該克服自己的恐懼,踏出舒適圈,勇敢地去做嘗試。應該追求卓越,不是追求完美。因為害怕失敗、追求完美不去做就會停滯不前;不要害怕犯錯,在一次次的行動中追求卓越。

成功之終極祕密:刻不容緩地去做。

在儲蓄上,作者提出了一個先儲蓄後消費的觀點:我們首先應該給自己發一份工資,至少拿出收入的10%儲蓄,實際上我們的錢少了10%用起來可能完全感受不到差別。

如果我們加薪了,為了避免支出跟着水漲船高,可以將收入增加的部分拿出50%儲蓄,這樣我們的生活水平也能稍稍提升,同時儲蓄水平也增加了。

文章中對“投資”和“投機”兩個概念作了區分:投資是投入之後馬上會開始產生收益,而投機只有在賣出時才能獲得收益。不過這不代表不能投機,只是要把握好度的問題。

第二部介紹了與就業、工作有關的話題,儘量找到自己熱愛且擅長的領域,如果沒有辦法實現,那麼也要熱愛工作,投入工作。最終的目標是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這樣才能賺得更多,這個領域如果是我熱愛的,那當然最好了。

在不久以前,我還是渾渾噩噩的,我找不到自己人生的寄託,工作在我眼中就是一個賺錢的工具而已。可是當我開始決定運營這個公眾號時,我發現我終於找到了我熱愛的東西,我喜歡寫作、喜歡看書,運營這個公眾號是做我喜歡的事情。

當然我還是會去工作,在我沒有能力靠我熱愛的東西養活我之前,我依然會努力工作。但是不一樣的是,我現在有了一片可以仰望的星空,未來可期。

第三部講述了一些投資工具以及該如何分配自己的資金在這些上面。

作者鼓勵讀者購買基金分散風險,並且倡導一個長期投資的觀念:長期來看經濟是發展的,資產也會是升值的。很重要的一個提示是:千萬不要碰自己不懂的東西。

在投資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我們的工作,如果我們在食品公司工作,那麼自然會對自己的公司、對這個行業有一些見解,那麼就可以選擇這些我們瞭解的行業來進行投資。

在進行高風險投資時,可以通過觀察歷史走勢,在低價時買入,制定一個收益率目標(50%或者更多),目標達到時,可以至少把本金收回,至於到了什麼時候要收回全部資金我並沒有看懂,以及如何做到靠收益生活的同時使資產繼續增值我也沒有看懂(恐怕我有生之年也達不到這樣的境界),書還需要多讀幾遍。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篇六

職場發展、孩子養育、身體健康等話題讓跨入而立之年的我們倍感焦慮,所幸還有讀書能令我找回不少對於生活的感悟與動力。

花了斷斷續續一個月時間,看完了《財富自由之路》一書,它更多的是教給我們一些理念和方法,下面簡單地分享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好的觀點。

關於每個人所擁有的資產價值排序,作者認為應該是:注意力>時間>金錢,也就是説金錢(相較注意力和時間)其實是最便宜的東西,能用錢買到的交易都是很划算的。我們應該把個人的注意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實際上我們也常常能夠發現,身邊凡是能專注並且花時間去幹一件事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更大成功。

關於成長,成長是自我增值(最終實現財富自由)的手段。應該不斷學習各種技能,讓自己儘可能多地掌握多維度的知識,對待工作的心態不應該是磨洋工,通過一份工作,獲得報酬只是其次,更應該關注自身能得到什麼樣的成長和鍛鍊。成長也像一條拋物線,當你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終生成長者),必然以非常豐厚的複利曲線來回報於你,因此,必須重視個人的終生成長。

關於自我驅動力,假如你想要做某件事,應該儘量多的賦予其正面積極的意義,“一念一世界”,當你能夠想象做這件事給你帶來巨大的好處後,自然就有強大的內驅力促使你不斷付出;同時作者還提出應想盡辦法靠近擁有那項技能的人和人羣,這也是在《富爸爸窮爸爸》裏講到的一個概念,如果想成為有錢人,首先應該多和富人接觸(當然作者並不是提倡要排斥窮人),多瞭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努力為孩子創造條件選擇資源更好的學校。

創業的選擇原則:高頻、剛需、大市場,創業的方向應該是在你熟悉的領域選擇被大多數人需要的領域,選擇能力很重要,每個人作出選擇的`根基是基於個人價值觀。選擇能力可以通過後天積累和鍛鍊,記錄、反思等等能夠幫助我們提高選擇能力。

關於投資,定投策略是一種很好的“避險策略”,但並不是人人都能運用得很好,除了“定期”和“定額”,我們常常忽略且更應該注意的事情是“正確地選擇成長型公司”。

看完此書,感覺突然就豁然開朗了,原本自己執着的某些東西現在變得不那麼重要,並且願意相信假以時日我也將變得更幸福。也許這就是閲讀帶給我的力量吧!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篇七

參加了隨友書院新一期的讀書活動,認真讀了《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作家博多·舍費爾,也是理財啟蒙書之一《小狗錢錢》的作者。兩本書都有一些相同的觀點和方法如夢想清單,成功日記等。今天的讀書筆記,我主要是結合我自己的理財實踐,分享下我感觸比較深刻的一些章節及個人心得。

終日忙碌的人,永遠沒有時間致富

這一點我感觸特別深。之前在企業上班,工作耗費我大量的時間精力,以至於我除了應付工作外沒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每天都機械地被動地被工作任務推着走,完全沒有時間對自己的生活狀況做覆盤。兩年前換了工作後,增加了許多個人的時間。工作之餘的這些時間我可以利用起來照顧家庭生活,做一些思考,安排一切與個人發展有關的事,思考一些與財務有關的東西。時間是我換工作的最大收穫。現在還經常感慨自己原來的生活狀態,我怎麼會有時間致富呢!所以,時間真的是最寶貴的財富啊!

勇於承擔責任,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

勇於承擔責任,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自由的人生狀態不是嗎。拒絕承擔責任只能讓你變得軟弱,只能讓別人決定你的生活方式。對於這一點我真的是不能再同意了,這不僅用在財務管理,適用於任何的生活場景。我的人生我做主,你還記得你經濟獨立那一刻的自由嗎?我是記憶深刻啊。那一刻我有能力可以為我自己負責了,我可以自己做決定了,飛一般的感覺呢。

做你自己,不要被債務綁架

這裏要説的是負債:充分調動你的自控力,理性消費,控制好你的負債。現在普通人生活中最多的負債就是信用卡和住房貸款。這些負債管理好是你財務自由路上的助推器,管理不好就是絆腳石,細心經營,不要被債務牽着鼻子走,千萬不要透支。這一點我還是自認為做的比較好的。刷卡消費絕對不在自己承受的範圍之外,信用卡支付不是用來擴大你的消費慾望的。

讓自己成為專業領域的專家,使自己不可取代

挖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體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變得跟別人不一樣,尋求一個新的領域,並鍥而不捨的努力。這一點是不是跟現在的技能變現的觀點很相近。這也是我最近在不斷探索的內容之一。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不斷拓展自己業餘的可能技能,並堅持打磨,發展出自己價值體現的新領域。

這本書講的很多觀念非常契合我最近對自己生活的一些思考。在這裏先交上一篇作業,後續會照着書做一些練習,好期待自己的練習成果。

《財務自由之路》讀後感 篇八

開明很重要

在我們這裏,只有當一個人為許多人帶來收益時,他才會變得富有。當一個人想要變得富有,他就要為其他人創造出他們想要獲得的工作崗位、產品或服務。今天的機會遠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多,這也是受資本主義的影響。

儘管如此,資本主義還是遠不能使我們滿足。對所有人來説,它絕不是一次直接的“祝福”。它創造了一個新的階級社會。

在這一方面,我不喜歡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時候讓“少數人的資本主義”成為人人共享的資本主義了。股票為普通人創造了成為股東的機會,這是一個重要的步驟。投資基金使得更為廣泛的階層能夠以較低風險參股各種不同的企業。

缺少的只是一種開明的資本主義。信息政策不僅僅由利益集團來驅動,而是由信息本來的目的來驅動。這一種目的就是使得這個星球上人類的存在更加有意義。在他們的生活中,資本起着支撐性的力量。

我想借用此書獻出綿薄之力。你也可以對此做出貢獻,通過獲得私人財富,成為一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