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W

關於《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凸顯了新形勢下國家對中國小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高度重視,是教育思想的進步,對於更好地培養中國小生的道德品質、法律意識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熱愛祖國、品德高尚、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校是一所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學校,承擔着全鄉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背景下,我校堅持“激發學生興趣、面向全體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契約精神、塑造優良品格”的教育理念,認真、紮實並常態性地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各項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學校非常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藉助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理念的東風,使《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發展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實踐中,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但也因條件的限制,還存在一些問題,現就我校的現狀作一分析。

經驗做法

1、規範開設國家課程。

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從不隨意增減每週的課時數,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完全一致;加大課堂巡查力度,堅決杜絕擠佔《道德與法治》課行為的發生,嚴格貫徹落實國家課程設置。

2、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着力抓好以課堂為中心的陣地建設,指導教師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每學期制定學校課程開發與實施方案,引導教師科學設計課程教學方案,不定期地對教師課程實施情況進行督查和指導,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課程保障。

3、利用活動塑造學生品格。

發揮學校人力、物力、信息等各類課程資源,開展各項活動。一是充分利用每週四的隊日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把舞台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並在活動中形成優良品質;二是增設實踐活動課,減少課外作業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把時間還給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融入;三是每學期定期開展“美德少年”評選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

1、學科專業教師嚴重不足。中心校對口分配的專業教師只有1人,其餘全是由轉崗教師擔任《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6所村小均無《道德與法治》專職教師。該學科的教學在村小處於一片空白。

2、教師的思想、視野固守陳規。舊的、不科學教學思想、教學方式還存在,對課程標準研究得不夠透徹,對新教材中一些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知識挖掘得還不夠,部分內容不知如何去教。由於中國小《道德與法治》學科已納入考試科目,大多數教師存在應試心理,臨近期末考試時,為了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老師往往要求學生機械重複地對知識進行強化記憶。過分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學科育人。

3、教學資源分配不均:

雖然和以前相比,我校的硬件設施有了很大地提升,但受學校資金的限制,現有的教學設施還是不能滿足《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需要。我校中心校各個班級都配備了投影機和交互式電子白板並接通了寬帶網絡,但是各個村小僅配備了電視機,在教學硬件設施方面村小還是存在明顯的短板。

4、教師、學生的對課程重視不夠。部分教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老師存在認識的偏差,認為該學科是副科。不認真備課,上課隨意性較大。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也不夠重視,有些是想利用《道德與法治》課鬆弛一下被眾多作業搞得很緊張的神經,有些是想利用《道德與法治》課消化一下其他學科的作業。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常為課堂紀律發愁;課堂氣氛太“活”,有的學生趁機“搗亂”而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若教師過份嚴肅又使氣氛變得死氣沉沉,學生不參與配合,教師演獨角戲,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

5. 社會和家庭的認識還有待提高。在農村,人們的整體素質普遍較低,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也不高。許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裏來是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學,他們關心的是語文、數學科目的分數,正是這些認識上的偏差,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四、工作建議

1、強化監督,科學評估。

課程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未來學校競爭的重點體現在學校培養的學生是否具有普適性和個性化。普適性重在質量,質量越高,越適應社會的需求;個性化重在鮮明,越鮮明越受社會青睞。要達到這一目的,具體途徑就是課堂。因此通過課程設置來發掘學生潛力,才能實現學校的育人的目標。科學評估,開足開齊課時。《道德與法治》學科無論在家長、學生、甚至是教師眼中都把它做為副科對待,在這種不重視的思想指導下,《道德與法治》被擠佔就很正常了。但歷經課改多年,學校領導、教師、家長越來越認識到德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為了保證《道德與法治》課能開齊上好,建議上級部門和各校教學評估中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開課、上課、學生的成績考查作出科學的規定,並在平時的檢查中認真落實。

2、構建體系,明確標準。

要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許多因素和條件。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體系起着很關鍵的作用。新課程標準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對於發揮學生主體的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具體的評價策略(是應以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是以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為為主要評價標準)和手段還有待完善。

3、開發資源、拓展空間。

充分利用社區和街道及家長資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營造良好氛圍,搭建展示的舞台。                  

4、加大投入,改進設施。

教學設備是完成教學內容的保證。我校中心校已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個別村小沒有電視、網絡、電子白板等,這些現代化的設教學備,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各學校增添教學設備,大力改進教學設施是加強《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重要因素。

5、優化隊伍,加強培訓。

好的理念,良好的資源還要有好的教師隊伍去實施。我校教師總體數量不足、學科教師專業不配套,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建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每年在學科教師分配時儘量向農村學校進行傾斜。教研主管部門每學期要對《道德與法治》教師進行一次教材、教法和課程標準的培訓,由專職教師上觀摩課,專、兼職教師觀摩學習,共同探討課堂教學,縮小專兼職教師之間的差距,真正做好專業引領、專業輻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