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對《職業教育法》實施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欄目: 基層反映 / 發佈於: / 人氣:6.79K

今天,本站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於《基層反映:對《職業教育法》實施情況的調查與思考》範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基層反映:對《職業教育法》實施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日前,肥東縣人大常委就《職業教育法》貫徹實施情況,分別前往廬州衞生科技學校、雙羊職業培訓學校、安徽華夏旅遊學校、合肥肥東理工學校、合肥通用技術學校等處進行了實地調查。

調研組認為,肥東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工作,始終堅持“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發展、保穩定、惠民生”的理念,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運行機制,成立職業教育領導小組,積極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納入《肥東縣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中,出台了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相關文件,建立了職業教育表彰激勵機制,多舉措鼓勵行業企業參與興辦職業教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日益完善,職業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升。我縣職業教育的規模逐步擴大,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實用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

調研組認為,雖然肥東縣職業教育工作呈現出了一種良好的局面,但職業教育仍然面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須引起重視。

(一)對職業教育的正確認識尚不到位。相關職能部門對職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還需要加大,對職業教育在繁榮經濟、促進就業等方面地位和作用認識還是不到位,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與當前經濟社會形勢、任務和要求尚有差距,“重普輕職”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社會、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也不高,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讀職校是無奈的選擇,學生進入職校學一技之長的認識也不到位,自我認同感低。同時,企業也缺乏對職業技能培訓的主體責任意識,由於擔心培養的人才外流等原因,不願投資對職工技能培訓。社會各方面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有待進一步轉變。

(二)職業學校基礎配套設施仍需完善。大部分職業學校存在教育場所較小、實訓基地缺乏和校外實訓基地合作利益鏈條不夠完善,以及多媒體、計算機軟硬件設施配套不到位等問題。廬州衞校課堂教學還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模式,信息化建設亟待加強。有的公辦職校實訓設備先進,但使用率不高。全縣備案審批的22家培訓學校軟硬件條件也參差不齊,辦學場地、教學設備、訓練條件均較為落後。而農業職業教育無論是經費投入、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辦學能力等方面都無法與其他職教相比,教育教學以及辦公場所僅80平方米,還被租用作會議室。

(三)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能力有待提升。當前,我縣職教畢業生大部分到外地就業,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質量和數量還滿足不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沒有形成緊密聯繫,人才培養和企業用工脱節現象較為明顯。職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與我縣產業發展戰略、產業發展特色及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契合度不高,總體辦學特色不鮮明,學科設置同質化,大眾學科氾濫,傳統專業強,新興產業專業弱。企業的技能培訓也僅限崗位培訓、應急培訓,注重當前,追求短期效應,在培訓的內容、方式等方面與企業總體目標聯繫不緊密,在行業長遠發展、員工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等培訓方面還需要着力。

(四)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力量還需加強。目前,職業學校教師主要從師範院校等普通高校招錄,缺乏企業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且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定和收入分配基本按照普通學校規定和標準執行,限制了企業和科研單位能力強、素質高、有意願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的進入。專任教師培訓考核機制也不夠健全,難以適應各行業發展新技術、新工藝的要求。通用技術學校編制數178人,現有教職工151人,缺編27人,文化課教師富餘,專任教師不足,主要缺少工程造價、汽車製造與檢修等專業教師。廬州衞校只有30名教師編制,且“雙師型”人才僅20%左右,外聘近30名教師。編制的限制,使得廬州衞校難以留住人才,更難以引進高端人才。

(五)職業教育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現象存在。肥東縣的職業教育除教育部門外,還有人社、衞計委、農委等行業辦學,同時婦聯、工會等部門也開展不同形式的培訓。各主管部門沒有建立協調統一的管理體制,造成職業培訓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由於社會力量參與的培訓機構多,師資力量不穩,而培訓的內容、標準、時段、學時各培訓機構又都不一樣,致使職業技能培訓存在“各吹各號、各唱各調”的局面,加之教學場地簡單,規模較小,層次較低,培訓質量考核指標不明,教學任務完成難以量化,監管難度大,致使培訓資源分散,培訓質量不高,也影響勞動力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另外,一些培訓機構往往承擔着多個部門的培訓任務。因多頭管理,信息溝通缺乏,既存在重複培訓,資源浪費的可能,也有重複申報補貼資金的問題。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工匠精神”。如今,我國正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踐行大國工匠精神,培育技術技能精英,切實需要貫徹實施好《職業教育法》,為此,調研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職業教育法》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法律。教育、人社等相關職能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拓展宣傳深度和力度,使全社會認識到“職業教育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是實現人口壓力特別是勞動力壓力向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的根本途徑”。各中學要將《職業教育法》納入中學生普法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畢業生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繼續教育方式。職業學校要組織師生員工學習《職業教育法》,提高依法治教水平。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把學習宣傳《職業教育法》與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依法解決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更好地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服務。

(二)強化資金保障,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要按照《職業教育法》“財政性經費應當逐步增長”的要求,積極探索財政投入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建立財政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長效機制的同時,發揮好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實現財政對職業教育投入效應最優化,不斷完善財政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投入的管理監督機制,加強對各類職業學校國有資產的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職業教育相關經費規範、安全、高效使用,提高財政資金投入的使用效益。要認真落實職業教育優惠政策,引導各方面對職業教育的投入,支持職業教育學校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企業舉辦和參與職業教育,推動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着力解決實訓基地缺乏、軟硬件設施不完善以及教師培訓經費短缺等問題。

(三)注重市場引導,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產業能力。充分發揮市場需求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握和調整職業教育總體佈局和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專業,發揮職業教育的產業支撐作用,探索建成區域互補、優勢共享、適應市場、滿足需要的職業教育新格局。推動職業學校進一步拓寬辦學渠道,面向社會需求“開門辦學”, 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增設和開辦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專業,做到市場用人與學校培訓一致,切實增強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切實解決用人單位送培動力不足問題,建立企業先培訓後上崗工作機制,加大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種養大户等重點羣體的培訓力度。各職業學校要進一步轉變辦學理念,變為我服務到為企業服務,進一步完善學校的發展規劃,在硬件建設、專業設置等方面提升辦學水平和規模,以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四)優化師資隊伍,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要深化職業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靈活的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根據實際需要核定職業教育教師編制,建立教師引進激勵制度,切實解決廬州衞校等職校教師短缺問題。要鼓勵職校根據教學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充實到專業教師隊伍中,並加強管理,確保其在編在崗提升教學能力。要加大職教教師培訓轉型力度,通過選送文化課教師到有關職業大專院校進行專業骨幹培訓等方式,讓其及時適應職業教育教學需要;進一步完善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制度,鼓勵和安排職校教師參加各種專業等級培訓和技能鑑定,加大“雙師型”、“複合型”專業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工作,通過多種形式的校企結合、產教結合,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能滿足技能性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

(五)統籌培訓資源,規範和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統籌好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方面的資源,協調好教育、人社、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的關係,凝聚合力,搭建快捷順暢的部門溝通平台,共同研究解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困難和問題。統籌開發並利用全縣職業培訓資源,創新職業培訓方式,打破條塊分割,對接地方產業,優化專業設置,打造以職業學校為主平台、其他機構為補充的職業培訓新格局,建立並逐步完善全縣職業培訓工作新機制,做到培訓資源、培訓項目、培訓計劃、培訓管理、資金使用、技能鑑定等統籌協調,加強管理,注重實效,確保羣眾得技能、部門得績效、社會得人才、學校得發展、事業得繁榮,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胡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