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物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1W

生物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2023年生物教學論文範文(推薦 篇一

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在生活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蒐集技能、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初步瞭解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為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幾部分。學期的內容主要包括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細胞的增殖,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具體內容分析:

1、本部分內容是以細胞為主線,其中細胞學説建立過程以及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關注。

2、組成細胞的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等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水和無機鹽的作用,這些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在本部分內容中,蛋白質和糖類是重點內容,教學中要重點突出。

3、在教學時,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而atp和酶、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與化學知識相互滲透,結合生產實踐,瞭解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有關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過程,教學時不要過深、過難。

4、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及特徵是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同時,要切實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學細胞內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體生長髮育、遺傳變異的基礎和前提。其中細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細胞仍具有全能性,細胞凋亡的含義,癌細胞的特徵及細胞癌變的原因等內容是教學重點。包括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人與生物圈的基礎知識。教學重點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生物和環境的關係以及人與生物圈的和諧發展。

1、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對與高中課程銜接緊密的國中知識作適當補充。

2、現在的教材為了體現課程理念,要學生主動從教材外的資源中獲取知識,如網絡、教材光盤等,對於農村孩子來説條件所限,就不得不依靠老師從課堂中得到補充。切實關注學生的情況,及時做出策略。

1、靈活機動地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並且注重與生活實際、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新成果相聯繫。

2、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學生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學習、探討性學習的方法,

3、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4、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

5、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6、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從微觀上細心揣摩章節內容。將章節內容放在整個教材體系的大背景下考慮,使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節內容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

7、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明瞭。

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篇二

一、創造學習情境,讓學生了解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

以“生態系統”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視頻,由於我國部分地區環境保護做得不夠好,我國的綠地已經逐漸減少,綠地減少使得當地温度變高,土壤缺少水分而沙漠化,沙漠化的地區綠色生物變得更少,生物也不能在此地生存,繼而人類也不能在此地生存。該視頻片斷説,像這般沙漠化的地區在我國變得越來越多,如果持續下去,我國將是一個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思考,目前經常出現的霧霾問題、温度升高的問題,學生從多媒體視頻中理解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又從自己身邊的例子感受到改善環境問題迫在眉睫,他們就能夠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意義,願意自主吸收與環境教育相關的知識。學生願意自主學習,教師的課堂教學會更有效,而有效的教學又能推動環境教育的展開。

二、探索知識規律,讓學生領悟到科學探究的方法

在有效教學的理論中,如果強行塞給學生生物理論,學生不僅不會對這些知識感興趣,也不會意識到這些概念的真正意義。國中生物是一門要求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課程,只有在探索中他們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意識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後,接下來他們就會迫切想要了解怎樣做才能改善未來的環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以下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現象:樹皮中有白蟻類的昆蟲,這些昆蟲依附於樹木提供的營養而生,啄木鳥食昆蟲而生活,啄木鳥死後屍體被細菌分解,細菌能夠存活,細菌分解後的營養物質成為土壤中的腐殖質,樹木吸收腐殖質中的營養,它們生長得更茂盛,茂盛的樹木給昆蟲提供更多的營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學生經過思索能夠發現它們屬於食物鏈的關係,如果食物鏈中任何一個環節斷掉,那麼與之相關的生物都將不能存活。這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目前的環境為什麼會惡化呢?學生經過思索就能感受到我們的自然環境就是一個大的食物鏈,人類在這個食物鏈的頂端,現在我們親手破壞了綠色植物,這導致整個生生不息的食物鏈遭到破壞,所以我們必須付出代價。想要改善環境,首先就要從恢復食物鏈開始,而恢復食物鏈第一要務,就是要做好綠化工作。學生通過探索知識規律,就能夠明白解決環境問題最終的方法就是做好綠化工作,而做好綠化工作的根本,就是從現在開始重視國中生物知識的學習。教師要應用有效教學理論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讓學生在探索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並促使讓他們努力地學好環境保護相關的知識。

三、重視知識實踐,讓學生尋覓到環境教育的宣傳途徑

在有效教學理論中,如果學生僅僅只是學習理論知識,他們依然無法真正理解學習知識的意義,如果能夠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他們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當學生意識到學好國中生物知識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調查,比如,要求學生去調查自己居住的小區、街道的綠化情況,並讓學生思考怎樣運用學過的`環境知識才能改變現在的生活環境。學生經過實地調查就能發現,雖然我國現在很重視綠化工作,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依然沒有環境意識,破壞環境的事情時有發生。學生髮現了問題,就會積極思考要怎樣宣傳才能讓周圍的人瞭解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讓周圍的人不再破壞環境。學生一邊學習一邊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教師的環境教育才會變得更有效。使用有效教學的理論能夠推動教師的環境教育工作,它使整個國中生物教學變得更有效。教師可以以環境教育為例,進一步思索如何在課堂上開展有效教學。

職高生物教學論文 篇三

職高生物教學論文

例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文/夏正兵

摘 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既與職高生的認知心理相契合,也與職高生物學科特點十分貼近。通過教學實例,闡述職高生物教學中合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過程和實際效果。

關鍵詞:職高生物;任務驅動教學法;實踐應用

職高生學習生物的動力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希望學有所用,為將來就業打下一定的基礎;另一方面是被生物學科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承擔主要教學任務的教師,要把握職高生這種學習心理,積極採取多種方法實施教育活動。目前,職高生物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問題教學法”與“任務驅動教學法”,這兩種方法既有關聯又有不同,其中任務驅動法雖然也經常以問題來作為任務的主要構建框架,但它更注重任務中教學內容的隱性內涵,更強調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探究能力以及互動合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任務驅動教學法”與職高生物重於應用與實踐的學科特點十分契合,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鍛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對如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合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了闡述。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構建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將知識以單個或者多個任務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明確任務中隱含的知識,並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鞏固舊知,發現新知。在任務驅動教學法模式中,教師始終起到的是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如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如何進行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如何最快地完成任務,最終讓學生通過任務完成實現對知識的重組和構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的構建應首先讓學生明確完成任務的目的和動機,然後讓學生再對任務進行分析,嘗試找到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制訂可行的任務計劃,最後通過運用自己選擇的方法、制訂的計劃獲取各種任務中所需的信息,從而能夠使任務順利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發現問題,並會主動地去探尋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建立起真正的屬於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般來説,任務驅動教學法大致分為四個步驟:()任務提出、自主探究、互動合作、總結評價。本文以“遺傳與變異”一課為例,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職高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進行詳細介紹。學習“遺傳與變異”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去解決現實中的生物問題,學會如何培育新品種作物。因此,教師要將比較分散的與生物性狀有關的內容進行梳理,讓學生學會怎樣運用基因突變、基因工程等生物原理,來進行優良品種的培育。

1.情境創設,提出任務

對於大部分職高生來説,他們對育種方面的內容都不太瞭解,為了讓學生對任務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主動探究意識,可以通過情境創設將任務引出。利用多媒體呈現兩種不同性狀的小麥圖片,然後問題引出任務“在具體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哪種小表更能夠符合農業生產需求?怎樣運用現有小麥品種培育出與農業生產需求相適應的品種優良的小麥?”

2.分析任務,自主探究

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任務目標,這時需要學生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對任務進行分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適當引導,讓學生的分析更有方向性和針對性:新品種培育,首先是生物變異,而可遺傳變異來源包括染色體變異、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可遺傳變異應用於生物實際中,可以進行誘變育種、雜交育種等等,那麼如果想完成這些任務,該選擇哪種育種手段?學生可以根據下表從幾方面進行思考:

3.互動合作,完成任務

學生可以按照教師的建議進行結組,也可以根據座位關係自由結組,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互動討論,合作學習。每個小組應選取一名組長,負責本小組任務完成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組織協調。

4.作品展示,總結評價

任務完成後,如何對每個小組的任務成果進行合理的總結與評價,是保證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效性的關鍵環節。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每個小組的作品進行展示,並由每組的組長對小組任務設計、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詳細講解,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並給出客觀評價。例如,A組運用生物知識培育出了“ddTT(矮稈抗病小麥)”的新品種,採取的是“雜交育種”的育種方法,運用“基因重組”的原理,選擇“雜交―自交―選優―自交”的方法與途徑,其優勢在於新品種中集各個個體優良性狀於一體,而其缺陷在於育種時間較長,優良性狀必須做到及時發現,並用“矮稈抗鏽病的小麥”作為例子進行分析。很多學生對A小組任務完成情況給出了好評,認為他們計劃合理,組織嚴密,結論科學。同時對照A組任務,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並進行了及時的自我反思與自我修正。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當前職高生物教學中最具教育意義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幫助學生夯實生物知識基礎、強化生物學習意識的一種重要策略。教師在廣泛應用此方法的同時,也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要因人而異、因教材具體內容而異,構建由教材、教師與學生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牢固框架,為職高生建立完整而全面的生物知識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解玉嘉。任務驅動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實驗中的運用[J]。中學生物學,,28(11):6-7.

[2]管新芳。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以“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節為例[J]。教師,2012(34):27-28.

(作者單位 江蘇省灌雲中等專業學校)

生物教學論文 篇四

生物教學論文

摘 要:

在中職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巧妙運用合作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要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小組,並強化小組合作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同時,教師要把握教材重、難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關鍵詞:中職生物;合作小組;運用

在中職生物教學過中,教師要巧妙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強化對學生在合作小組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還要精選適合合作小組學習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確保高效運用合作小組進行中職生物教學,讓學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提升中職生物學習能力以及生物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

一、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小組,並強化小組合作指導

1.組建中職生物合作學習小組

毋庸置疑,中職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時候,對於生物學習的興趣是不同的,學習生物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首先教師要考查本班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考查每一個學生喜歡生物知識的程度,瞭解每一個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根據同組異質的原則按照每組四到六人組建合作小組,同時教師選擇合作學習能力強、組織能力強、對生物學習感興趣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組織學生在教師佈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組織組內合作學習。

2.強化小組合作指導,讓每一個學生真正進入到小組合作狀態

目前的生物課堂中,儘管有些教師也運用合作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合作小組成了學生的“自由市場”,學生想説什麼就説什麼,甚至説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因此,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強化指導,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盤散沙,而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交流中來,能夠在組內探究以及合作中真正提高自己。因為組內討論人數比全班集體討論人數精簡,這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發言,都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因此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最快的速度發現自己的問題。當然,也能夠讓學生在其他同學肯定的目光中尋找到自信,因此更加喜歡學習生物。教師要指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運用合作學習方法,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學會傾聽和交流。

二、在合作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1.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創新

中職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對中職生物的學習,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在中職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創新中發展,在合作中創新。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職《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涉及一些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的生物實驗,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前,

就要告訴學生合作探究的目標。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熟記本組內的合作學習目標,還要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探究目標。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敢於放手,讓學生在探究中創新思維,樂於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中,養成質疑、求實、創新以及用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2.教師要善於把握合作時機,使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在創新中發展

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創新思維可以説是轉瞬即逝的。作為中職生物教師,也要具備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能夠形成科學的世界觀,要在熟悉掌握生物體結構和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科學觀的基礎上對任何創新的思維勇於把握。對於學生提出的創新觀念,教師要組織學生深入合作探究,形成成型的創新思維,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點難點,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1.中職生物教師要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通過教研組的集體備課瞭解並掌握每一個教學單元以及每一堂生物課的教學重點以及教學難點。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適合本班的導學案。在導學案上,教師要明確哪一部分的教學內容以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哪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就可以完成。教師要精選適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而不是動輒就合作,徒然浪費了課堂的時間,卻不能確保高效課堂的實現。

2.課上教師要組織學生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上,教師精選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教學內容進行合作學習,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準確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如,在《細胞中的無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精選適合合作學習的內容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辯論,在這個過程中澄清概念不清的地方,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的時候,要運用平等的狀態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恰當地調控。

總之,在中職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恰當地運用合作小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生物合作學習能力,而且能夠讓班內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升自身的生物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劍芳。提高討論學習有效性的幾種策略[J]。成功:教育,

[2]黃曉俠。淺談“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下的小組合作活動[J]。成才之路,

[3]張玉華。在研討中充盈在反思中昇華[J]。教育教學論壇,

國中生物教學論文 篇五

摘要:本文詳細地介紹了國中生物分層教學的具體運用。實驗在生物學科中佔有重要位置,是生物學科唯一的研究手段,真正實現了分層合作教學理念的個性化教育,是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享受相應的學習幫助,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出了良好的鋪墊。

關鍵詞:國中生物分層教學;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都離不開素質教育。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全體學生的終身都要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書本知識都不變,導致學生就像韭菜一樣,每次都在發生改變。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環節當中來,並要充滿生活氣息,我們可以使用分層教學。可如今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仍然是農村國中教師要面臨的很大難題,要制定一套全面可行的教學方法,需要研究的策略有很多,讓生物教學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這是每個教育者心中所希望的。

一、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層次劃分

由於小組內學生層次不一樣,可以根據學生各方面不同的差異,比如性格特點、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將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劃分成不同的多個小組來進行學習,並保持每個小組學生之間水平的一致性。教學要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要善於發現個別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把這種教學理念用到國中生物教學當中去,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從而讓他們能夠得到最直觀最迅捷的幫助。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能力來安排不同的任務以及任務的難易程度選擇,讓學生在實驗學習的過程中也能發揮不一樣的作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成新的小組,不僅讓學生髮揮了不同的作用,同時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被很好地激發了出來。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之一,但在過去的教學中,往往是成績優異、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完成,個別能力較差、水平一般的學生大多都不願意參加實驗。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問題,能力強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而那些沒有動手實驗的學生,則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得過且過地矇混過關。所以教師可以應用分層教學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給不同差異的學生進行分組,並安排不同的操作任務,讓每個學生都可以自己親手進行實驗,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能避免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進行實驗的情況,為學生以後的發展做好鋪墊。分層合作教學能在生物實驗課程中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這充分體現在團隊的合作中。要做到小組裏的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並相互配合好,可以通過分層合作教學來實現這一點,把學生分到不同層次的分組裏去,讓每個學生來負責操作不同的實驗,這樣才能夠將實驗循序漸進地進行並完成。

二、國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應用策略

1.多層次分組合作機制。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採用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性的機制,使小組目標早日達到標準,因此異質小組是最基本的形式。將小組裏有異特徵的學生分成4~6名,合理性的差異大體上均衡,可以根據個人特徵、能力水平和性別等這幾個方面,讓他們進行公平公正的合理競爭。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實驗動手水平來進行分類,也可以在私底下將智力和水平相當的學生分成一個層次,因為教師掌握着學生的基礎水平。可按照從強到弱的順序分為三個層次,用字母ABC來代替,A層次的學生往往有着較好的學習積極性、承受能力和良好的生物基礎,以此類推,到了C層次,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就比較弱了,但利用組內異質可以促進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和相互合作。

2.團隊協作進行分組實驗。國中生物分組有大量的實驗,利用高功率顯微鏡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以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為例,闡述了實驗過程中分層合作的操作策略。教師在面對三個層次的實驗培養目標時,要觀察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過程,再繼續進行下一步的確定。作為第一層次基礎性的目標,要熟練掌握相關的技能操作、方法、原理以及實驗目的。小組成員只有共同進步,相互幫助,才能實現教學對學生要求的三個層次的實驗目標,從而達到實現利益的共同點。所以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實驗的過程中,實驗能力較強的學生遇到實驗能力較弱的學生,要進行幫助,同時不能因為自身能力較弱而放棄,應當積極努力,為了小組的榮譽而奮戰。這樣的方式,不但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而且實現了人人蔘與、相互合作、共同探討這種理想的教學效果。

3.多層化的實驗效果。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實驗中的客觀因素必須首先被淘汰,要重點考查對個體差異造成的實驗效果,學生在這次實驗中的能力要努力去提升。相對評價在實施的過程中,容易引起注意,因為相對評價有一種對應的衡量標準,在小組中可以起到對比的作用。必須要達到預定合格的標準,因為評價是結合預定的目標的。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實驗成績,還要從中找出不足之處,評價要公平公正和及時,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對實驗的學習態度,可讓學生採取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方式,從而實現多元化方向發展的評價方式。學生通過實驗能對微觀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能夠引發學生對生命更深入的探索。利用分層合作教學這種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對國中生物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課堂上的效率,也能讓教師因材施教的這種教育觀念得以實現,更高質量更快速地實現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金山。分層合作教學在國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xx(2):80-81

[2]韓檬檬。國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分層合作教學的運用[J].生物技術世界。20xx(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