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65W

教育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教育教學論文 篇一

摘要:示範教學和案例教學是師範教育類課程教學常見的方法,實踐取向下的“國小語文教學概論”教學應創造性地運用這兩種教學方法,為師範生語文實踐性知識的建構插上兩翼。

關鍵詞:師範生 實踐性知識 示範教學 案例教學

隨着教師發展職前職後一體化、教師知識專業化,教師教育範式向“實踐”轉變,建構師範生實踐性知識,成為當前職前教師培養必須面對的課題。實踐性知識是師範生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建構並擁有的特殊知識形態,其教學行為的改變需要實踐性知識的支撐。

由於實踐性知識具有“情境性、默會性”,在師範生實踐性知識的建構中應該把內隱學習放到重要的位置,通過情境的創設、問題的解決,實踐個體與具體情境互動,從而產生實踐性知識。內隱學習是認識人類知識的新視角和新見解,“內隱學習”一詞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提出,知識的獲得是在無意識狀態,也就是説在獲得複雜知識的時候,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是什麼在控制他們的行為,卻會運用這種支配行為的規則,人“在沒有意識到刺激環境潛在結構的情況下,也能夠學會並利用這種結構做出反應[1]”,師範生的經驗性學習就是一種內隱學習。從這個角度出發,國小語文教學概論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可以具體採取示範教學和案例教學的方法。

1、開展示範教學

從師範生在實踐性知識發展中的角色看,觀察者、模仿者的身份是師範生建構自己實踐性知識的主要方式之一,師範生通過學徒式的觀察,思考他人的教學行為,判斷他人教學行為引發的效果,領悟到他人的實踐性知識,繼而把領悟到的他人實踐性知識遷移至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去,內化為自己的實踐性知識。這就需要在國小語文教學概論的課程實施中提供師範生可以觀察、模仿的教學行為與教學過程,需要開闢其他的觀察渠道,師範生置身其中的國小語文教學概論課堂,而非中國小課堂成為師範生最主要的觀察場所,任課教師應選擇針對性較強的示範教學。

示範教學是任課教師把自己作為教學榜樣,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師範生觀察模仿,從而建構師範生實踐性知識。國小語文教學概論的教學一直兼具着多種意義,任課教師除了傳授教法知識和技能之外,本身課堂的舉止言行就是師範生感悟教學教法的資源和榜樣。師範生在國小語文教學概論課堂上,耳濡目染,觀察體悟任課教師的教學行為、反思剖析自身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結果。

在示範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展示教學行為”和“剖析教學行為”兩個方面,因為並非所有被師範生所感受到的經驗最終都能發展為實踐性知識。所以,不僅要讓師範生瞭解可以“怎樣教”,還要讓師範生理解“為什麼要這樣教”。

譬如,在教學“預設與生成”時,平時教師習慣於跳過師生問好環節,直接開始教學,學生在這節課上卻突然起立齊聲問好,教師在學生坐下後,巧妙地引導:“同學們的問好,很突然啊,我的課前預設裏沒有這個環節,可見不管教師怎樣預設,課堂總是會有些意外生成的!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預設與生成。”接着,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在剛才的意外生成裏,任課教師“我”是怎樣做的,那樣做有什麼好處,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怎樣的啟示。這個案例中,教師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生動地向學生展示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並和學生一起剖析自己本節課的教學行為,更好地使學生理解怎樣的教學行為是恰當的,知道在什麼樣的情境下采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從而積累了師範生的教學實踐性知識。

2、進行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被認為是最能體現教育性質的教學方法。“案例分析不是旨在科學原理與學説的教育,而是把科學原理與學説的實踐性本身作為教育的目的[2]”,案例教學,首先應選取典型案例,採取案例的合理呈現方式――是通過文字語言描述、還是通過圖像影音展現,對事件中的。人物情節哪些地方應詳細哪些地方可以簡略;然後通過敍述真實性事件,提出問題,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學習者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提出決策和行動方案,從而“鞏固教學或者其他領域的各種實踐性知識,所以它可能更適合於實踐性知識[1~2]。”

師範生實踐性知識是“從特定的教師、在特定的課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兒童為對象形成的知識,是作為‘案例知識’加以積累和傳承的[3]”,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概論的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具有其他教學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

教學案例的選擇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一是案例來自教學實踐並指向教學實踐。師範生實踐性知識建構的最大障礙是教育實踐活動的缺失、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匱乏。案例應該從教學實踐中產生,即選取一線語文教學實錄、教學片段、説課視頻等,可以展現實踐者面對某一教學情境的應對(比如課堂收束、新課導入等),也可以呈現相對完整的一個階段。總之,教學案例所呈現出來的是一個複雜的教學實踐情境,使師範生以教育者的角色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訓練專業思維,整合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

二是為了激發師範生的思維慾望和研究意識,應該選取藴含一定教學問題的案例。傳統的案例教學模式先是教師呈現教學案例,然後再提出、明確研究的問題,這種模式違背了問題引導下的研究性學習規律,不能真正調動學生主體建構性,應該是師生統一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闡釋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後呈現教學案例,分析案例。

比如:在進行句子教學訓練時,為了使師範生瞭解並掌握“通過分析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來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教師先出示《窮人》一課中桑娜和丈夫對話的內容:

“我不在,你在家裏做什麼呢?”漁夫説着,把網拖進屋裏,坐在爐子旁邊。

“我?”桑娜臉色發白,説,“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那麼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

然後,教師引導師範生品讀、體悟對話中“我”後面的問號以及兩個省略號表達的思想感情。討論交流後,師範生意識到對話中幾個標點符號對桑娜心理狀態的理解非常重要,也為理解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起到關鍵作用。在對文本有了深入分析之後,教師出示一段這次對話的教學片斷,師生共同剖析教學片斷,歸納總結教學片斷中的實踐者是否抓住了標點符號表情達意的功能、是否恰當地引導國小生體會到桑那的複雜心情,從而,師範生收穫關於句子教學的實踐性知識。

參考文獻

[1] 陳振華。論教師成為教育知識的建構者[D].華東師範大學,.

[2] 李利。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研究[D].蘇州大學,.

[3] 鍾啟泉。教學實踐與教師專業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10):8-13.

教育教學論文 篇二

【摘 要】

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繁雜的任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採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推動中學階段作文教學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

中學 作文教學 低效理由 教學策略

在中學階段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學低效的理由出現在以下幾個部分:教學目標方面、教學內容方面、教學策略方面、教學對象方面。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從理論部分以及實踐部分着手解決教學低效理由。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中學生對寫作產生了懼怕心理,並且將寫作訓練看成了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這就導致了教師佈置的作文訓練題目學生通常需要幾小時去構思。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理由就在於學生寫作態度不夠端正,將每一次作文訓練當作是“完成任務”,致使學生走了許多彎路。因而,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達想法,從而摸索到正確的寫作策略。佈置寫作題目時,需要對題目、題材、字數等要求適度放寬。

例如,在學習了《聽故事講故事》這一內容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寫作題目“我聽的一個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數都沒有規定,寫作訓練開始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都聽過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師喜歡的故事有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探究理由,若是這個故事我沒看明白或者認為故事沒有到結尾的時候,我會讓同學們把故事講完。”教師在佈置作文訓練題目時,未給學生明確字數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學生心理壓力,但是,在無形之中也給學生提出了更高寫作要求,即將故事寫完整。站在學生角度來看,學生並不清楚教師意圖,甚至會認為老師要求並沒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願意去寫故事。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採用,寫作效率會有進一步提高。

2.教給學生寫作技巧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覺得無法對事件進行具體描述,有部分學生即使做到了將事件完整的描述下來,然而,事件描述卻不夠生動、形象。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理由就在於學生未能掌握寫作技巧。

例如,在學習了《培養良好習慣》這一內容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掌握寫作習慣的基礎上培養寫作技巧。可以通過讓學生讀課外書籍、堅持寫日記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若是學生能夠堅持閲讀課外書本或者是寫日記,寫作水平能會有所提升。

3.引導學生進行思維交流

教師在學生寫作情況中能夠發現學生思維被束縛,若是不能快速突破這個“瓶頸”,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的壓力,使得寫作積極性大大降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站在學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寫作經驗,從而做到不斷反思總結。

例如,在學習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內容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寫作題目“我眼中的語文老師”,全體同學都寫這個作文題目,寫作訓練完成之後再進行成果交流。教師選取的寫作素材學生都很熟悉,並且描寫的都是同一個對象,因而,在進行成果交流時,學生能夠從自身觀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學觀察角度進行對比分析,教師組織全班同學相互閲讀作文,並且交流心得體驗,推動學生思維“瓶頸”的突破。

4.作文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繫

中學階段作文訓練出現套話、假話現象的理由就在於作文素材選取與學生實際生活脱離。因而,教師在進行作文選題時,應當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繫,要讓學生有事情可寫。

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描寫春天景象”的作文題目時,可以組織學生到公園參觀或者是在學校遊覽,通過切身觀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春天美景。通過這種教學策略的採用,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寫,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如,在中學階段教科書中,安排了一個“綜合學習”章節,涉及到的內容有“讀讀背背”“口語表達” “我的小筆頭”。其中“我的小筆頭”佈置的寫作素材與課文內容相近,並且與兒童實際生活密切聯繫。例如,“長大我想成為……”“我的小動物朋友”“童年樂事”等。

5.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

給人帶來愉悦感覺的事物通常能夠使得興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評閲作文時應當不斷對學生激勵表揚,從而樹立學生自信心。

例如, 體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點詞句。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評語或者是口頭表揚等形式激勵學生。優秀作文可以在班級後面的牆壁上張貼,若是有機會也可以向中學生刊物推薦發表。通過這種方式的採用,使得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會產生較大影響。同時,還應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看實物、看圖片,通過帶學生遊覽、參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學會留意觀察周圍事物,養好良好的習慣。

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繁雜的任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採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教育教學行為應做到嚴謹,盡最大努力克服無關干擾。同時,站在教育行政部門的角度來説,應當為語文教師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得教師安心於課堂,推動中學階段作文教學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決。

教育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從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的必要性出發,闡述了目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模式的現狀,從體系理論研究、教學一體化、自評與他評、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等四方面分析了當前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並對如何做好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進行了探討,從發展性、全面性、動態性和特色等方面闡述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評價

近年來由於國家政策的扶持,職業學校數量日益增加,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教育質量問題給人帶來不少擔憂。回顧西方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許多西方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都經歷了“數量增長—質量下降—控制數量—提高質量”這樣的發展過程。目前相當多的職業學校教育資源匱乏,辦學條件落後,無法確保教學質量。對於學校而言,教學質量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通過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能夠有效保證教學質量,因此,社會各界都十分重視教學質量評價。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是通過監控與評價的主體採用一定的運行機制和標準作用於客體,然後收集所產生的各種信息,全面評價教學工作、診斷與更正教學過程的偏差等活動,從而改進教學工作,最終實現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結構系統。

1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各類院校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通常都是通過學生評價、督導專家評價、同行評價、管理者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幾種形式進行,這種監控和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質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但其效果還不夠理想。

1.1欠缺對體系理論的研究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構建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大量、充分的理論基礎之上,諸如體系架構、環節設置、實施部門、評價標準及反饋處理等均需要反覆論證,認真思考研究。然而,目前國內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大都來源於高等教育,關於職業教育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並不多見。如果長期缺乏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很可能由於缺乏理論支撐使評價體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進而直接影響到監控和評價效果。

1.2注重“教”,輕視“學”

目前的職業教育過於注重抓“教”的方面,而輕視“學”的方面。因此,導致現行教學評價模式的重點就成了評價教師的“教”,評價指標過多地關注了老師教這個過程,即使有對學生的評價,其目的也都是為評價教師服務,缺少學生對於教學的主觀感受、缺少學生對於“學”得的反思和評價。重視學生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生被動接受,忽視發現創新。這種只追求結果而輕視過程的作法,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影響他們的創新。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應該更新教學理念,更加註重教學過程的優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判斷一堂課是否是好課的標準應該是學生是否從中學到了東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學生的素質是否得到了提高。

1.3重視“他評”,忽視“自評”

現階段教學質量評級的方式主要以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督導評價等為主,這些評價方式都屬於“他評”。以定期的教學檢查和不定期的課堂聽課採用“評價表”、“聽課打分”的方式進行。對於“他評”,學校通常非常重視,投入大量資源以期能夠獲得良好的結果。因為評價結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聲譽、招生和學生的就業等。但是對於“自評”關注度不高,這是因為“自評”不會學校造成較大的外部影響,很多學校採取的態度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加上教職工之間都是同事關係,很難不被人情左右,導致評價工作流於形式,無法真正的發揮作用和優勢。

1.4注重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現階段多數職業院校採取的都是靜態的一次性操作方式,通常的方式是在課程結束和學期結束時,給各個學生一個百分等級分數,作為學生該課程的學習成績。這種評價方式只考慮到了結果,缺乏對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過程的評價,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9-13]。應該更新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利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的評價方法,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更加註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鼓勵學生髮展自身的興趣和愛好,儘量激發學生的發展潛力,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

2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思考

隨着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必須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採用合理的評價手段,基於廣泛的支持和參與而進行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2.1統籌發展性

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只是院校的手段,並不是目的。院校應採取有效措施儘量滿足教師的發展需求,將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調動起來,使教師真正投入到自身崗位中。以促進教師專業和能力發展為目的,以實現學校的教學目標為導向,充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僅僅關注眼前,更應該考慮未來發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劣勢,使其更加了解自己,提升其綜合實習。

2.2注重全面性

教學評價應包含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研究者,學生應自覺學習、獨立思考。因此,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職業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僅僅把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作為依據,而應以學生的發展為衡量尺度。課堂教學成功的標誌在於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能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保持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2.3重視動態性

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的內容應該是相對穩定,但其過程應該是動態的。在日常管理中,院校應在自然、常態的條件下,對於影響教學質量的有關因素進行歸類分析,有明確的和便於操作的指標和標準,建立起一個教育內部與外部相結合的監控與評價體系,對於其指標體系根據時代進步保持動態性。

2.4突出特色

由於各院校辦學歷史不同、情況不一,教學工作評價模式不可能統一。不管採用何種機制與形式,只要管用,能達到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效果,就是合理的。在建設過程中要敢於創新、勇於創新,注重探索新途徑新方法。同時,也要繼承和發揚過去行之有效的傳統辦法,在繼承與創新的互動中持之以恆、長期堅持。構建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既是一個教學工作的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院校管理的理論問題。院校實施教學質量監控,其終極目的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並最終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應當通過規章制度的制定、加強過程監控、完善考試方法及評價模式等,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包括評價過程多元、評價方式多元、考試內容多元、成績構成多元、考試管理全程監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評價體系。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四

摘要:文章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在文中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國小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以期促進國小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國小德育;賞識教育;差異性

賞識教育是指要充分的肯定學生,並通過暗示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國小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在使學生知道自身優點的同時,還要認識到自身的缺點,通過賞識教育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一、在德育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賞識氛圍

在國小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和尊重,欣賞和認可,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於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從而能夠更自信地學習,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遇到挑戰迎難而上,激發出自身的學習潛能。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賞識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在國小德育教學中進行賞識教育,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賞識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來自於教師的肯定和認可,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教師要樹立學生能做好的觀念,使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的潛力,認為自己是優秀的,人們常説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句話不無道理,而實際上這就是在進行賞識教育,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在國小德育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這樣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想放棄時,會想到教師對自己的賞識,進而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努力攻克難關,超越自我。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在教學中如果誇獎了某位學生,那麼這名學生在這一天中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積極地參加班級活動和學習活動,這就是學生感受到我能行的一種表現。在國小德育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賞識學習氛圍很重要,樹立學生學習信心,使學生在失敗面前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最終走向成功。

二、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

何為賞,賞即是欣賞和讚美;何為識,識即是肯定和認可,國小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應當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的學生在學習上具有天賦,所以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賞識更多,而有的學生在其他方面具有天賦如畫畫、唱歌等,只是教師沒有發現而已,所以對這類學生的賞識較少。有的學生對美有很強的感悟能力,在顏色搭配上表現出自己的優勢,有的學生對音樂感悟很深,對於聽過的音樂可以在短時間內記住旋律並唱出來。因此,在國小德育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出賞識教育的作用,對學生的優點要積極的表揚,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優勢轉化到其他方面。

針對音樂感悟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學習的詩詞改編成詞曲去記憶,鼓勵學生既然可以快速記憶曲調,那麼對相關知識也是可以快速記憶的,要敢於去嘗試,並找到適合的方法,這樣是一定能夠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學生願意去嘗試,將自己的優勢在學習中發揮作用。

三、加強溝通提高德育有效性

任何教學的開展都離不開溝通,國小德育教學也不例外,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中,教師要更多地去傾聽,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的真實看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可以盡情地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對學生説的言語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話語中的隱藏信息,同時教師要做出迴應,使學生知道老師在認真地聽。此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地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質疑和確認,通過這種小技巧能夠幫助教師更多地獲取學生的信息。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這對於師生的溝通也是有幫助的,只有師生雙方都能夠站在對方的視角去看到問題,才能足夠地去理解對方。賞識教育並不是不斷地去誇獎學生,而是要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賞識教育要適度地批評學生,不要一味地去表揚鼓勵,要使得學生全面發展,批評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學生始終是好孩子,犯錯誤不要緊,只要積極改正就好。

四、強化班集體的凝聚力

國小德育教育中的賞識教育,除教師對學生的賞識之外,同學的賞識也是非常重要,強化班集體的凝聚力對於學生間的賞識具有積極作用。國小生由於年齡較小,所以對班集體沒有太深的概念,班級的凝聚力較為薄弱,這時班主任要發揮作用,培養學生為集體着想、熱愛集體的習慣。通過每週組織班會,在班會中學生們可以提出班級活動有哪些不足,學生也可以進行自我批評,並糾正自身的錯誤,學生們還要談一談近期看到他人表現優秀的地方,並給予肯定。通過班會強化班級的凝聚力,增進學生間的感情,使學生學會彼此間賞識,在賞識中建立濃厚的友誼。

五、結束語

總之,國小德育教學中的賞識教育,要求教師要發現學生的優點,並鼓勵學生積極保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賞識教育是教育的智慧,學生通過賞識教育可以看到自身的優點和價值,進而更自信地學習,養成積極樂觀的好心態。

參考文獻:

[1]楊素芳。欣賞每一個學生——淺談教學中的賞識教育[J].科學大眾,20xx,(10):104.

[2]江華。淺談賞識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學諮詢(科技·管理),20xx,(12):119.

作者:聶虹 單位:重慶市渝北區農業園區實驗國小

教育教學論文 篇五

摘 要:數學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不在狀態,似懂非懂,越學越覺得困難,學習效果極差,這是許多教師的困惑。筆者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建起了有效學習的“橋樑”,效果十分明顯 關鍵詞: 國小數學教學;創設情境;實踐;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是前提

關鍵詞:國小教育論文發表-國小教師論文-國小教育教學論文

摘 要:數學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不在狀態,似懂非懂,越學越覺得困難,學習效果極差,這是許多教師的困惑。筆者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建起了有效學習的“橋樑”,效果十分明顯

關鍵詞:國小數學教學;創設情境;實踐;興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是前提教師要藉助活動,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環境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例如,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兩個盛有相同多水的大小一樣的杯子裏分別放入大小不同的兩個石塊,由此觀察水面為什麼會上升,為什麼上升的高度又不同。這一活動的設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質疑到釋疑再到迎刃而解,學生輕鬆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二、“嘗試操作,探索新知”是基礎動手操作是國小生最喜愛的一種學習活動,通過操作,學生動手、動眼、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操作、觀察、思維、語言有機結合,從而多渠道地探索新知。比如在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可讓學生觀察圓柱體的模型,先看整體,再分析圓柱的各個組成部分,接着讓學生動手操作。拿一張長方形的硬紙捲成筒,即為圓柱的側面,再把側面展開。這樣反覆兩次,引導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思考展開圖: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什麼?寬呢?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來。在學生有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推導出圓柱側面積。最後形成對圓柱表面積的整體認識。這樣,每個學生在活動中觀察、操作、表達、分析,既清晰認識了圓柱表面積的求法,又培養了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與分析推理能力。在學生的活動中,教師應當儘量少干預,允許學生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犯錯誤,讓學生在活動中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探索和嘗試,學生就可能會獲得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知識。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每組準備一個圓柱和一個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沙(或水)。活動一:讓學生用圓錐向圓柱倒沙(或水),看幾次倒滿圓柱;活動二:滿圓柱的沙(或水)向圓錐倒,看幾次倒完。通過活動,學生學習氛圍濃厚,而且牢固掌握了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的三分之一。三、“成果展示,激烈爭論”是關鍵只有在學生進行一番親自實踐探索之後,學生才會有話可説,才知道怎麼説,才有可能説得在理。但是,在小組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有可能方法不對,造成結論錯誤,也有可能,學生在展示過程中語言不規範,想的和表達的不夠準確……待小組成果展示之後,才能引起學生的激烈爭論,只有在這種激烈爭論的過程中,才能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學到的知識才會更加牢固。四、“走向生活,實踐應用”是歸宿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每天讓學生呆在教室裏,也是非常枯燥的。有時需要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在實實在在的具體環境中,讓學生親自參與、體驗,效果更好。如在學習有關圖形的面積計算後,組織學生進行户外測量與面積計算,學生們興致勃勃地測量了操場的長與寬,算出操場的面積。然後讓學生計算操場上環形跑道以內的面積,學生看了一下跑道以內的形狀,不知所措。這時可以給學生相應提示,想辦法劃成能用公式計算的幾個圖形來計算。學生經過討論,把跑道以內的圖形劃分成一個長方形的球場和兩個半圓,並動手測量了環形跑道內球場的長和寬,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明白了球場兩邊的兩個半圓的直徑就是球場的寬,計算出了環形跑道以內圖形的面積。在這樣的自主活動和交流討論中,打破了學生的常規思維,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解決了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問題,體現了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五、結語學生學習數學有效的“橋樑”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其在課堂上親自參與活動,體驗生活實際,形成實實在在的理念,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教育教學論文 篇六

論文摘要: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中職學生成為具有崗位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能夠輸送到行業企業上崗就業的中級技術人員。要培養這些職業能力,離不開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而有效的課堂教學也有賴於符合專業特點的校本教材。作者結合目前職業學校的教學與物業管理專業特點,開發適應本校學生需要和當地物業管理行業發展的校本教材作為國家統編教材的補充,以凸顯本門課程的職業教育特點,使課程教學更具時代感和實效性。

論文關鍵詞:中職物業管理專業 《房地產基礎知識》課程 校本教材

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中職學生成為具有崗位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能夠輸送到行業企業上崗就業的中級技術人員。他們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成為多面手;不僅要熟練完成本職工作,而且要了解相關領域的工作。要培養這些職業能力,離不開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而有效的課堂教學也有賴於適用於專業特點的校本教材。我以培養物業管理專業的職業能力為出發點,談談對開發《房地產基礎知識》課程校本教材的幾點思考。

一、物業管理行業就業崗位分析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不再僅僅滿足於“有屋住”,而是要住着舒適、住着方便、住着安全。但由於物業管理行業在我國剛起步,物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培養一支專業化、實用型的物業經營管理隊伍。房地產不但開發規模增大,智能化、生態化、人文社區化程度也大幅提高,配套服務項目增多、主題開發、綜合利用等方面都對物業管理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物業管理是一個綜合性服務行業,涉及建築學、土木工程學、建設管理、工程設備管理、房地產投資與金融管理等相關專業,所以要求物業管理從業人員必須是複合型人才。

我校開設的物業管理專業是國家級重點專業,在這多年的專業教育探索研究及與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繫中,確定中職物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第一任職崗位為在物業管理、房地產開發的企事業單位從事物業管理、房地產開發經營和市場管理工作。為進一步對職業崗位進行分析,在20xx年年初由我校負責牽頭完成的廣東省物業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編寫工作中,我們聯繫了多間校企合作的物業企業,經過調研論證,大致歸納了物業專業的就業崗位有:前期物業管理助理、物業管理員、物業前台接待員、文員、物業招商助理、房地銷售員、房地產經紀等。因此,學生不僅要具備物業管理相關專業知識,而且要具備相應的房地產基礎知識,如熟悉房地產開發全過程及其各環節的有關業務等。

二、《房地產基礎知識》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物業管理是房地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有部分學校在開設物業管理專業時認為其發展趨勢已逐步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房地產開發後期的服務性行業。所以在物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圍繞“管理、服務、經營”的特點展開,摒棄了一些與物業管理關係不大的房地產前期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而事實上,經過這幾年房地產市場和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兩者之間的界限越發模糊了。特別是現時很多物業管理都實行前期介入及參與後期物業的營銷、經營管理,這就對從事物業管理行業的人員提出了必須具備相關房地產知識的要求。例如在參與房地產項目前期介入階段,要識讀房屋户型圖,掌握房屋各種户型間隔、朝向、風格、裝修、層高等基本知識。在日常物業管理中有可能涉及房屋租賃、買賣等交易,那麼掌握適當的房地產中介業務知識和房屋交易流程就更有必要了。

物業管理在整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的過程中並不是孤立的,它與開發公司的前期介入、房屋銷售租賃、物業經營活動等工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因此,培養學生相關崗位的遷移能力也是必需的。《房地產基礎知識》這門入門課程,包括房地產專業教育、崗位設置介紹、房屋基本要素學習、房屋開發基礎知識,其正是為打破學科界限、融合房地產知識這一特色而開設的。

三、目前選用的《房地產基礎知識》課程教材存在的問題

1.教材部分內容難度偏高。

現在我校物業專業所選用的是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系列教材,教程內容主要圍繞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可行性分析、項目資金籌措、用地取得、市場營銷等方面,對於物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説,在對房地產市場狀況、行業概況、房屋基礎知識等方面都沒有初步理解的情況下來學習這些內容,學生普遍難以消化了解,更不用説學會掌握運用知識了。例如對房地產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教材採用的是一些成本估算方法、技術經濟評價方法及引用不確定性分析方法等,這些財務分析法對於高職學生的學習尚且有一定難度,更何況是對中職學生呢?

2.教材內容的設置對物業專業學生的崗位適用性有偏差。

學生在以後的物業管理工作崗位上可能會運用的知識除了本專業相關知識外,還應掌握一定的房地產知識,如學會讀懂房屋的平、立、剖面圖紙、瞭解房地產的種類,知道房屋面積測算的分類、方法,還有諸如房屋產權的分類及產權登記流程,等等。但現有教材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房屋建設規劃與勘查設計、房地產開發建設施工管理等內容。學生以後從事物業管理工作時,理論與實踐有偏差。 "

3.課程評價方式單一、模式化。

傳統的理論課程採用的課堂考核評價體系,考試仍以知識的積累、記憶為目標;考試方法簡單,重在教室考試。在課程考核上,一般採用單一的筆試形式,考核內容仍依附教材,而且只考共性的、統一的知識技能。如講到房地產項目資金籌措,考核學生掌握哪些開發資金來源、融資的方式、融資的步驟及審查內容等,學生往往就通過背誦記憶等方式來學習。這種教學評價考核機制只看重考試成績而忽視了職業教育的“職業”特徵,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利於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特別是沒有很好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很好的體現與張揚。同時,單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充分突出物業管理專業中涉及的房地產知識特色,脱離了現實工作環境,沒能與市場很好地接軌,不利於學生就業。

四、對改革《房地產基礎知識》校本教材的幾點思考

很明顯,完全採用現行的一些房地產開發經營的教材不切合實際,不利於學生的學業發展,也不能滿足他們職業發展的需要,因而必須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思考,充分合理地利用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結合師資力量等綜合因素,探索與開發適用於本專業的校本教材。我在物業管理專業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認為開發校本教材應以適應學生的實際發展要求為前提,在新的教材中不斷淘汰不適用的內容,增加有利於提高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內容。

1.作為物業專業學生學習房地產知識的入門課程,教材內容應考慮選擇難度較低、能吸引學習興趣的基礎教學模塊。

從目前選用的教材內容來看,教材沒有充分考慮中職學生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業基礎的差異;沒有考慮中職學生的需求及長處。結果所編教材面面俱到且理論性過強,導致學生學不會也不願學。針對這種情況,以及我校專業特點,我們首先要對這門課程進行重新開發編寫校本教材,使教材符合崗位工作要求。從我校目前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和專業知識體系學習來看,《房地產基礎知識》課程安排在第一學期比較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循序性發展。作為物業專業學生學習房地產知識的入門課程,開發校本教材時應考慮選擇難度較低、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教學模塊。如教材開篇內容可先做專業教育,以及相關職業崗位羣的分析、介紹。在講到商品房介紹時,可結合目前最主流、最受認可的一些熱門户型設計給學生講解房屋的户型結構、朝向、層高、裝修、建築風格、物業類型等基礎模塊知識,讓學生從感性認識產生興趣繼而上升到對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

2.《房地產基礎知識》校本教材應根據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選擇更貼合專業學習特點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內容。

《房地產基礎知識》作為入門課程,本應教授房地產專業中有關開發、經營管理的基礎知識。但對於物業管理專業學生來説,我們應該把握“以夠用為主,以勝任為主”的原則,在編寫教材中緊緊圍繞學生在以後物業管理工作崗位上需要或涉及的相關知識內容。從目前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來看,職業崗位羣定位在物業管理及相關房地產企業操作層的第一線崗位,涉及如前期物業管理助理、物業管理員、前台接待、文員、物業招商管理員、房地產銷售、房地產經紀等崗位。所以在校本教材內容編寫上應選擇實用性的“理論”知識,如商品房介紹,小區(寫字樓、商場、工業廠房)樓宇配套設施介紹,建築物用地性質、如何取得土地,開發建房的資金來源取得等內容。至於應用較少的如房地產開發項目可行性分析、評價;房地產建設規劃、勘查設計;房屋開發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則可放至拓展性學習模塊上,讓學有餘力。能力較強的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既解決學生為什麼要學的疑惑,又使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同樣的學時內可以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務,有利於個性化教學。

3.教材課程內容結構安排應從學生實際生活感受為切入點,再由淺入深地擴展到房地產市場專業知識層面。

以往的課程教材,內容結構安排一般都是從行業發展歷史、概況現狀等入手,然後以房地產開發企業開發建設房屋過程為流程導向編排教程內容。但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往往集中在淺顯性、趣味性、生活化的內容上。所以在編寫這門教材上,我認為不妨把傳統的學習內容順序反過來,先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職位崗位介紹、涉及相關的房地產專業知識入手,然後從房地產開發的成品——商品房的基本介紹,再到樓宇公建配套建設、建設用地取得、房地產開發資金籌集、開發企業介紹等環節,把房屋開發建設的過程從結果出發,再逐級往前推來安排教程內容。我們在編寫教材時,應大膽改變教學內容的繁、難、不適合的現狀,加入學生樂學、喜學的內容,使專業教學收到理想的效果。

4.採用模塊化的考核方式能更客觀地評價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效果。

編寫校本教材,不僅要考慮學生“學什麼”,“怎麼學”,而且要解決“考什麼”、“怎麼考”。在考核內容的選擇方面,既要體現課程目標要求,又要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識又考能力和素質。從學生的學習過程規律來看,不難發現,學習內容的難度將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狀態又會影響學習結果。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有些知識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不易理解,學習難度較高,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傳統的考試方法測試學生的學習結果,必然出現大批的不及格。所以,我認為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應根據這門科目的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例如採用模塊化考試,即在部分難度較大、內容較多的主幹專業課中,將學習內容整合成不同模塊,按模塊分別進行考試,各模塊成績的累加就是學生該課程的學習成績。例如在樓宇公建配套設施介紹這內容上,可分成幾個學習模塊:住宅小區主要配套設施建設—寫字樓配套—商場物業配套—工業廠房配套—特殊物業的配套建設。根據不同的物業類型,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不同的模塊考核。模塊化考試既能評價學生各階段的學習結果,又能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既能降低了學習難度,又能給學生一個調整自身學習狀況的機會,扭轉以往課程考試“一錘定音”的現象,讓學生循序漸進,較好地解決專業基礎課難學的問題。

總之,《房地產基礎知識》校本教材應以任務化、活動化為表現形式,貫徹“理實一體化”的原則,在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和知識點的完整性的前提下,不刻意追求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是着眼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在考慮中職學生的現狀的基礎上,力爭使教材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有利於發揮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專業優勢的作用。只有構建密切結合物業管理行業發展、專業特點的特色鮮明的《房地產基礎知識》校本教材,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本課程才能真正成為為專業服務的專業平台課。

教育教學論文 篇七

[摘要]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國小勞技教學活動檔案記錄教學管理的過程,對促進教學改革有着重要意義。本文從國小勞技教學活動檔案的建立、分類、管理和使用四個方面介紹檔案管理在教學管理中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勞技教學 活動檔案 管理使用

它能夠完整、準確、真實地反映勞技教學與管理的全過程,直接為勞技教學活動服務,是學校教學管理檔案的一個部分。科學、系統、規範的勞技教學活動檔案,對促進勞技教學改革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勞技教學活動檔案的必要性

1.建立勞技教學活動檔案,有利於勞技學科的教學改革。我校在1990年至20xx年開展勞動活動項目70多項,產生了較好的教育效益與社會效益。這些檔案為學校課程改革中編寫勞技教學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我校自編的勞技教學校本教材《綠色家園》在市級校本教材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2.建立勞技教學活動檔案,可以為勞技課外活動提供重要的歷史資料,對提高勞技課外活動的質量具有指導作用。如我校勞技興趣小組在飼養金魚方面有許多成功與失敗的記錄,這些飼養記錄以檔案資料的形式保存下來,為學生在飼養金魚方面提供了可查證的資料。學生李海鵬、王傑利用了這些檔案中的數據資料,在學校勞技實驗基地進行了《金魚的生態養殖》試驗獲得成功,取得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3.建立勞技教學活動檔案,有利於對勞技活動成果的蒐集、整理、鑑定、保管和利用。勞技活動成果如果不加總結歸檔就非常容易遺失,還會由於保管不當導致受潮、蟲蛀而損壞。因而對此進行整理,分門別類,然後做出鑑定,並長期存放就顯得特別重要。它不僅可以高效地、長久地為勞技教學服務,而且還可以通過勞技成果的展示,對學生進行愛勞動、愛科學的教育。

二、國小勞技教學活動檔案的分類

國小勞技活動檔案的分類形式是可以多種多樣的。從信息記錄的方式上,可以分為手寫的、電腦打印的、製作的、數碼的等;從活動人員的類型上,可以分為教師的、學生的、各班級的等;從活動的內容上,可以分為種植的、養殖的、木工的、電子的、紙工的、金工的等。活動內容越多,其檔案分類應越細。

對一所國小來説,最基本的勞技活動檔案至少應該有以下幾種。

1.基礎檔案

(1)文件檔案。包括上級的有關文件,本校開展勞技教學活動的計劃、通知、會議記錄、階段性的總結體會等。

(2)教學檔案。勞技教師的教學計劃、備課,勞技課外活動計劃、備課,學生勞技活動評介、教學隨筆、教學論文等。

(3)課外活動檔案。①成員檔案。課外活動成員登記表,表中應反映該成員的特長、愛好、活動表現、有何成果、受過何種獎勵等。表中還應附有“各學年各科考試成績”一欄,目的在於調查該成員參加勞技課外活動後學習成績是否有所提高。②活動內容檔案。原始記錄是檔案的基本屬性,其中應包含:活動項目設計;實驗、觀察、操作等記錄;學生撰寫的參加活動後的收穫與體會,這些都是建檔的重要內容。因此,每次活動後都應填寫勞技活動內容記錄表,表中應有:活動項目名稱、輔導老師、缺席名單、活動過程、活動成果等。

2.獲獎檔案

在勞技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獎勵都凝聚着師生的心血,具有珍藏價值,因此,這類檔案要比基礎檔案記錄得更為詳細。勞技活動獲獎作品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類別、編號、頒獎單位、獲獎時間、獲獎者姓名、獲獎作品的名稱、作品的設計過程、作品的圖紙及各類表格、作品的介紹(或小論文)原件、獲獎證書複印件等。填寫獲獎檔案登記表本身就是對教師、學生的一種鼓勵,為此,這類登記表要用手寫,保留他們的“手跡”也是很有意義的。

3.數碼檔案

這類檔案主要包括師生活動照片、錄像等。開展勞技教學活動必須拍攝一些照片、錄像,特別是有些帶有探究性的勞技實驗,完整的活動過程照片、錄像顯得更為重要。對學生的勞技作品可以拍攝實物照片,有些特別優秀的作品,可用錄像拍攝完整的製作過程。勞技教師課堂教學優秀課(或片段)也可以拍攝成錄像,為勞技課堂教學改革服務。我校的一位老師執教的《平結》、《杯墊》、《盆景》錄像課,被江蘇省教育廳列為全省優質資源下鄉課,製作的光盤向全省發行。可見建立數碼檔案也是相當重要的。

4.實物檔案

實物檔案是指在勞技教學活動中製作的作品。它包括:紙工作品、木工作品、電子作品、金工作品、陶藝作品、創造發明作品、比賽獲獎作品等。在作品的選擇上,既有製作工藝優秀的,也有製作工藝一般的,主要是給人們有啟示的作品。實物檔案要貼上標籤,內容有:作品名稱、製作者姓名、製作日期、使用材料等。

三、國小勞技教學活動檔案的管理

學校勞技教學活動檔案,是學校教育教學檔案的一個部分,應列入學校的正常管理的範圍。我們學校的做法是:

1.制定學校勞技教學檔案管理制度。主要涉及檔案的蒐集、存放、保管、評比、開放等管理要求。

2.專人管理。當前學校勞技教學專職教師很少,因此兼職教師是學校勞技教學主力軍。但是,他們不但兼有其他主課,而且流動性較大,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搜集資料,如何去做好一份完整的活動檔案。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我校物色了一名事業心強又精通勞技教學業務的老師任主管。可是僅靠主管檔案管理的老師去搜集資料是仍被動的,“勞技教學活動檔案”也不可能持續發展下去。由此可見,必須發揮全體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全體教師認識建檔的意義,掌握建立一份完整的活動檔案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學校採用的方法是;期初,由檔案主管對專職和兼職勞技教師進行培訓,目的是讓他們掌握如何蒐集資料,明確一份完整的活動檔案在資料蒐集上必須具有系統性、關聯性、完整性;期中,對教師蒐集的檔案資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指導;期終,對教師建立的活動檔案進行評比總結,並把評比的結果列入教師的學期考核之中。

3.數碼信息及實物檔案的管理。紙質及輸入電腦的文件類檔案的管理只要歸類裝訂及電腦專業保存即可,但是數碼及實物檔案的管理就存在着一定得難度。為防止數碼資料的遺失或數據損壞,檔案管理者需要每個學期將照片、活動錄像、課堂實錄等數字信息進行整理,以便隨時對信息進行調用,然後管理者應將數字信息及時刻錄成光盤,進行安全的備份。實物檔案管理需要有固定的展覽室,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定時對實物展品進行檢查,一旦出現實物損壞、蟲蛀、變形等,管理者應該及時進行更換、修補和保護。

四、國小勞技教學活動檔案的使用

勞技教學活動檔案是學校管理檔案的一部分,它與其它檔案有不同之處,它不具有保密性。勞技教學活動檔案開放程度越高,越能促進學校勞技教學的發展。我校把勞技教學活動檔案作為學校管理檔案中相對獨立的一部分,單獨闢室存放,目的就是為了“檔案”的對外開放。

1.學生使用。我校的勞技教學活動檔案室有紙質檔案,實物檔案、數碼檔案。檔案室全天候向學生開放,學生能在觀察實物檔案中受到啟發,尋找創新靈感,設計小製作、小發明;學生在查閲檔案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新的探究項目,培養查閲資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2.教師使用。教師可以根據檔案資料瞭解勞技課堂教學的新變化,更新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勞技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師通過查閲檔案資料瞭解勞技課外活動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以便開展更切合實際勞技實踐活動;教師對實物檔案研究,便於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考慮材料應用、製作工藝、操作技術等方面的難易程度,指導學生進行更廣泛的勞技作品設計製作,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可以説,勞技檔案的建立能迅速提高勞技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業務水平。

3.學校使用。檔案本身具有完整性、準確性、系統性等特徵。勞技活動檔案的建立,可以讓學校領導通過查閲活動檔案全面掌握學校勞技教學活動的情況。還可以作為學校與外界溝通的渠道。我校利用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六一”節向家長和社區居民開放,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勞技作品,看到自己孩子的觀察記錄,看到自己孩子的榮譽證書,臉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除此之外它還是學校勞技教學成果展示的窗口。由於我校長期重視勞技教學活動檔案建設,勞技教學活動檔案室已經成了學校特色教育的一個亮點。勞技教學成果在省內外贏得了廣泛的聲譽,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王明達視察我校後欣然題詞“人才的搖籃,祖國的希望”。

建立勞技教學活動檔案可以全面反映學校勞技教學的發展狀況;有助於勞技教師教育教學經驗的積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勞技”的興趣。隨着勞技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髮展,勞技教學活動檔案的內涵也將不斷地豐富,它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成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施指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20xx,4.

[2]施致良。中國小勞動與技術教育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3.

[3]郭元祥,伍香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8.

教育教學論文 篇八

1計算機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1.1順應信息社會發展趨勢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的焦點,儼然轉變為信息技術的競爭。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現代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而在信息化建設進程中,計算機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人們通過計算機可以查詢所需信息,一些複雜數據的處理工作也可以由計算機完成。信息社會的人可以分為兩類: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專業人才、利用信息技術工作的人才。無論是哪類人才,都應該掌握紮實的計算機技術,而這些人才,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大學的培養。因此,可以説,大學教育中注重計算機教育,重視對大學生計算機技能的培養工作,是順應信息社會發展趨勢的。

1.2滿足國家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需要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緊密結合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是相互交織滲透的,從而也推動了前沿科學的產生。因此,新時代的人才除了要掌握豐富的各科知識以外,還應該具有將各科知識有機結合的能力,從而產生新看法和新見解,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這種人才即為“複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舞台上更需要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人才,這種“複合型”人才只有掌握一些前沿領域的知識,才能順利完成國際交往。為了培養這兩類人才,大學應加強對學生計算機技能的培養,使其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先進技術與發展趨勢。

2計算機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

2.1促進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際上就是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在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使得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進一步鍛鍊大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協作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如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等本質性問題,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教學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對教學結構的改革,是對教與學效果的優化。

2.2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隨着科學水平的提高,科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延伸。而進行科學創新的一項必要條件就是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當代大學生需要培養創新能力,而這種創新能力不僅僅是創新思維能力,還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激發大學生創新的動力,只有兼具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能力,才是創新型人才。而大學教育中的計算機教育,在激發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上都佔據重要地位。計算機教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發其探索欲和求知慾,促使其探索、發現相關的信息與知識,利用信息技術收集相關學習資料,思考學習內容與具體實際的聯繫,將計算機的廣泛性與多功能性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的不斷提高,並將創新思維應用於實際中,培養較強的創新能力。

2.3增強師生間交流互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僅能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教師很難與大學生分享其全部的教學資料、教案等。而通過適當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可通過網絡課堂上傳教學課件,學生可通過網絡課堂獲取這些課件,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同時,學生可向教師指出課件中的不足之處,提出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可對教學資料進行及時的補充,這是傳統課堂所不能比擬的。利用圖文並茂的信息展現方式,刺激學生多重感官接受信息,提高了其學習效率。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能力。

3強化計算機教育的方法

3.1改革計算機教學方法

傳統的計算機教育模式是教師講授什麼內容,學生就去學習什麼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主體為教師。為了強化計算機教育,應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變“教為主、學為輔”的方式,為“學為主、教為輔”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計算機屬於雙向媒體,除了能夠將教學信息呈現給學生以外,還可由學生向其輸入信息,使得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在計算機教學中,有很多專業術語,若以專業方式向學生解釋,學生可能僅僅記住了專業名詞,實際上並不理解,教師就應注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解釋,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

3.2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促進教育質量大幅度提高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計算機教育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對大學生的培養也不僅僅停留在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層次,更應該培養大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計算機學科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新舊問題進行研究,這一特性正好補充和完善了高數教育知識內容陳舊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高數教師可將計算機引入教學中。計算機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知識外,還應該使大學生能夠利用其所學其他學科的知識操作計算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幫助。

3.3加強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

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新軟件。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也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應加強對計算機教師的培訓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與培訓方案,並按部就班開展培訓工作,保證教師水平適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只有基礎設施作保障,才可保障計算機教育的順利進行,而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硬件設備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網絡設備、投影儀、電腦等設施,對於這些設施,不僅僅要求保證其質量,更應保證其數量夠大學生使用。除此之外,還應加大資金做好硬件設施的後續維護工作。在軟件方面,網絡上有大量的教學資源可供大學教育使用,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為計算機教育創造條件。

4結束語

在信息化社會中,應加強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教育,順應信息社會發展趨勢,滿足國家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需要。在大學教育中,計算機教育佔據重要地位。例如,促進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增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為了加強計算機教育,學校應改革計算機教學方法,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與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從而促進大學生計算機技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士豔。計算機教育在現代學校中的地位與發展[J].電腦與電信,20xx(Z1):57-58+61.

[2]韓曉翠。計算機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xx(03):97-98.

[3]鄭靜波,高和平。淺談計算機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科技信息,20xx(10):26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