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93W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通用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一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新世紀的教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新型素質呢?《中國教育報》《教師報》等報刊曾就“21世紀我們如何做教師”這個話題展開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探討。我認為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到來,除應具有必備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教育素質、身體素質和職業道德外,更為主要的是必須實現角色轉換,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Interent網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教育領域中,網絡學習成了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網絡信息更成為教育的主要資源。網絡時代給教育帶來了許多新變化、新特點。教師要適應這些變化,就應實現角色轉換。

一、教師應有全新的教育觀。

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週期縮短,信息量與日俱增,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我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老師的教育觀念應該現代化。

教育觀念現代化是指教育應面向未來,為社會培養現代化人才,以帶動社會求新求變。若忽視了這一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識迅速更新的網絡時代,將失去適應能力、創造能力。而加強教育對未來的導向功能,則將會使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網絡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網絡把距離和時間縮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獲得和使用,社會發展也進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對於教育,必須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傳統的教育觀念,把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教育必須要現代化,具有未來意識,這是網絡時代賦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網絡社會飛速發展,不但不允許我們留戀“過去”,而且也不允許我們留戀“現在”,“現在”的東西馬上就要變成“過去”,留戀“現在”,在一定程度上説就是面向“過去”。我們惟有選擇“未來”,面向未來,才能培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並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面對這種新時代需要,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導學生沿着正確的道路前進。隨着高科技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樣化了,學生的知識來源已不光是書本知識和教師的知識。教育發展到今天,人們進入了更替的開放時代,我們教育者應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全面正確地認識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趨勢,社會對人才素質結構和規格標準的要求,以及新形勢下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需求,為自己的為師之道確立正確的出發點。

二、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

以前舊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教材上講什麼,教師就教什麼,怎麼講就怎麼教,教材上沒有講的就不教也不敢教。現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科書已不是知識點的代名詞,網絡系統的龐大知識世界及不斷的發現為學生提供了無可限量的知識資源,教師不能再死摳教科書,不能只滿足於教好一本教材,而應在教好教材的同時用好教材。在具體教學內容上,教材中的內容如果學生能夠看懂,可以不講;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但是又與教材知識密切相關的可以講;由於教材具有相對滯後性而沒有涉及到的新理論新觀點應該補充講。教師應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遷移,使學生“得法於課內,活用於課外”。教師還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如:平時閲讀積累的,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中獲得的,從互聯網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實現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育目標,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教材與非教材的整合,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增強。

現在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雖然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但這種統一的實質應是交往,是知識、信息的交流。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對話、意味着參與、意味着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瀰漫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網絡時代是一個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時代。網絡時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發生了深刻、根本的變化,交往方式由單向向交互式轉變。網絡時代的師生交往也將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師生教學交往中,教師應從傳統教學的傳道、授業的位置上退下來,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均應能充分自由地展現自己的豐富的個性,以各自的知識經驗、情感、個性投入教育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交流、對話、感染成為教育活動發生發展的基本方式,教師不再是至高無上的權威,而是以自己的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奇特效果影響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交往關係。

網絡時代的學習,應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基於信息的學習,一種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學習,一種建立在網絡之上的學習。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成為一種現實的必然的選擇,學生由原來的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由“要我學”切實轉變為“我要學”。學習方式自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在網絡時代獲得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不再是“輸”與“吸”的活動,而是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讓學生挖掘自身潛力而實現掌握知識的目標的雙邊活動。教師也應當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網絡時代,教師的角色會被學生自己、學生父母、Interent網等所取代,學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輸知識的教師,而是引導者,即告訴學生應該學什麼,往哪兒發展,剩下的就靠學生自己創造性地發揮了。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二

摘要:21世紀的管理者和青年教必須轉化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強化職業能力,才能適應警官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要求,才能促使警官職業學院類學校的教學工作科學平衡、協調、永續發展。

關鍵詞: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一、引言

司法警官職業院校是隨着司法行政工作、監獄管理、勞教工作的快速發展,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組建的。教師主要來源於非師範類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具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青年教師偏多,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這一特點更為明顯。為使青年教師儘快成長,承擔教學的重擔,成為教學的骨幹,促使學院教學工作科學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一隻觀念新、能力強,既有較強職業精神,又有一定基層經驗,既懂教育學,又會管理的“雙師型”優秀青年教師隊伍,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辦好學院的任務,歷史地落到了青年教師的身上,青年教師該如何承擔歷史賦予的這一重擔?師資隊伍建設涉及多方主體,涉及主管部門,涉及學校管理層,涉及每一個教師。青年教師的成長,一是取決於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文化修養、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取決於教師自身的努力和不斷自我完善。二是取決於良好的人際氛圍、學術環境、工作環境、教學環境和領導者的心胸和氣魄。不搞小集團,要搞五湖四海。三是取決於教學實踐和生活實踐。

四是取決於師生關係的好壞。五是取決於黨和政府的重視程度。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要站在這樣的角度,每個與師資隊伍建設有關的人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觀、包容、寬容,人才成長、團隊建設、合力倍增等等才會卓有成效。

二、對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初淺思考

(一)管理者和教師都要樹立新的人才培養理念

人的觀念決定人的行為。狹隘和擁有、榨取的人才觀念,只會限制人才的成長和發揮作用;將人才作為擺設,害怕後浪超前浪,勢必培養出心胸狹隘、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人才”。所以,要下大力氣,更新人才觀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全責備,尊重個性,發揮專長,揚長避短,營造寬鬆、良好的人才成長和工作環境,才能使青年教師成為心胸寬廣,基礎紮實,能力一流,思維活躍,思路開闊,高瞻遠矚,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高級專家。

首先,教師自身要打牢基礎理論基本功和教書育人的技能、水平,持之以恆,多讀書,讀好書;邊讀書,邊提高、完善、塑造自己。投機取巧,走捷徑,只做有好處的短平快事情,不做有益於長遠發展和團隊成長的努力,即使很快成功,終究是要付出代價的。一個合格的教師,邏輯思維能力強,動手能力強,口頭表述能力突出(當然最好是標準普通話),最重要的是書面寫作能力,讀書,不是死讀書,是研讀,研讀一本書,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理論基礎,可以產生很多理論成果,而不是為了職稱東拼西湊搞論文、搞所謂的課題。

其次,管理者和教師都要重視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實現途徑是實戰訓練。要根據新時期司法實際工作對人才的要求,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政治業務素質、邏輯能力、語言能力(口頭和書面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疏導和調節能力、開拓進取能力、提高職業能力建設這一主線,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牢固確立人才培養貼近實戰、實用、警學合作教育的理念,調整教學模式,把對學生的培養從單純學習知識,向學會應用、提高職業能力轉變。此乃青年教師成長和成熟的重要步驟。

再次,管理者和教師都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強化優質服務意識。應該進一步牢固樹立“今天的工作要比昨天做的更好”和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平等、公正、客觀地熱愛、尊重、關心、愛護學生,不斷改善師生關係,做學生的貼心朋友,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認真負責地做好教學工作。教師對學生要着眼於發展,着眼於未來,不要求全責備,而管理者和老教師要為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的學術、教學、育人、成長環境,也要甘為人梯,也要着眼於師資隊伍的永續發展,對青年教師同樣重在幫扶,重在發展,亦不能求全責備,對青年教師可以批評教育,但不能嫉妒和打擊青年教師的成長。

最後,管理者和教師都要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參加學院的各項活動,儘早融入集體,把自己當成學院的主人,增強責任心、使命感;把工作當做責任、事業來對待,具體做到三個發展和三個善待:發展個人專業,發展個人事業,發展學校事業;善待自己的職業,善待自己的學生,善待自己。

(二)管理者和教師都要不斷加強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是師德師風的核心。青年教師要按照《高校教師崗位職責》的要求,結合學院的工作目標任務,以“構建和諧校園,培養政治業務素質高的應用型技能人才”為目標,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實施綱要》、《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及《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範》,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通過向先進人物學習,向老教師學習等活動,增強依法執教、以德修己、以德執教、以德育人的思想觀念,強化“忠誠、為民、公正、奉獻、廉潔”的人民警察職業精神,形成“積極主動、服務學生、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樂於奉獻”崇高師德風尚。

(三)管理者和教師都要不斷提高知識智能水平

知識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任何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絕不限於某一專業領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必須掌握、懂得、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管理學、職業技能教育等方面的知識,瞭解學生身心活動和發展規律。過去人們常説,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

今天,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青年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具有較強的持續的學習能力,才能適應崗位的要求。

知識和能力,是教師在教育舞台上賴以立足的兩根支柱。政法院校招錄體制改革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要求把實踐教學作為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來抓,要求重視學生職業能力(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智能因素,是實現開發學生智能和出色完成教育任務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必須提高以下幾方面的能力:(1)提高組織教學的能力。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業務能力,教師具有這種業務能力,才能把教與學兩方面積極性有機地統一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因素。(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教師用以向學生進行教學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師語言的優劣,口頭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在現代教學條件下,對教師的語言要求更高了,因此,青年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語言。如果教師語言同時具備了學者、演説家、教育家的特色,準確、精練、生動、具體、富有感染力,他就具有了吸引學生和感動學生的巨大魅力,他的教育努力也更容易取得成效。(3)提高創新能力。教學就是一種創新,具體體現在教學設計即教材重組和教材的二次創新上。新的教學改革倡導的理念是: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為此,教師在講授時必須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才能做到既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從而儘量避免簡單複製教材現象的發生。對於青年教師而言,是否具備敏鋭的教材重組與二次創新能力,是青年教師由教學的新手逐步走向成熟,形成教學風格,成為優秀教學能手的必經之路,基於此,青年教師需通過“老帶新”、錄像觀摩、優秀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等途徑,比較分析,不斷培養自己的備課能力。(4)增強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許多青年教師大多是獨生子女,部分人從小在優越的條件和讚揚聲中長大,對現實和未來的變化了解、估計不足,普遍具有環境適應能力弱、抗挫能力差的情況。為此,青年教師要克服“自我設防”的心理障礙,積極進取,增強自信心,確立正確的成功觀,儘快適應新環境,既要有當好“螺絲釘”的精神,又不要當永遠只停留在一個水平上的“螺絲釘”,不斷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管理者和教師要不斷強化專業實踐能力和水平

隨着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確定,對司法警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養能迅速適應司法行政工作和監管改造崗位第一線工作的應用性技能型的高等司法職業人才成為警官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要求他們必須具備紮實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能夠適應新時期司法行政工作、監獄管理、勞教工作的需要。這種改變同時要求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教師的角色也要發生相應的轉變,而“雙師型”教師就是這種適應高等司法職業教育特色需要的多角色的教師。所以,要使學生具有出色的實踐技能,就必須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為此,青年教師須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學歷提升、培訓考察、掛職鍛鍊、課題開發與研究等形式,到知名高校、到司法職能部門、監獄、勞教單位去學習、鍛鍊與調研,獲得前沿技術信息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把握司法行政工作新動態、新思路,掌握第一手資料,積累經驗,從而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積極參加全國統一開考的各種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職稱,如心理諮詢師、就業指導師、律師等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爭取成為專業基礎紮實、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或操作技能而且熟悉本行業情況的行家裏手,使自己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專業技能訓練的教學、指導;既能進行科學研究,又能從事專業技術開發及應用。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智則國智,對於未來的警官職業教育事業也是如此。新的歷史時期,是司法行政工作大發展,人才大比拼的時期。因此,除青年教師自身不斷努力外,各院校還要高度重視,從政治上、思想上、業務上、生活上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解決他們的困難,儘快培養出一大批優秀教師適應警官職業教育事業和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師擔賦起歷史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劉永華。淺談青年教師隊伍建設[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xx,(01).

[2]童曉明,方竹根。目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xx,(08).

[3]黃穎。關於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Z].文教資料,20xx,(36).

[4]郝廣智。淺談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xx,(04).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三

摘要:今天,現代信息技術已走入了幼兒教育,它為我們開闢家園共育新形式帶來了契機。文章從四方面入手就現代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教學的影響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教育教學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它打破了傳統的家訪形式、家長會、幼兒開放日、電話聯繫等家園聯繫和溝通方式,為家園合作交流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家園和諧溝通的途徑和策略,努力實現新型的家園網絡互動,促進家園共育新渠道的開發與整合。

一、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幼兒園教師的思想理念

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了教師的思想理念。首先,教師從陳舊的教學觀念中走了出來,樹立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確立了現代人才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在教學中尊重幼兒個體差異,訓練幼兒的創新思維,從而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掌握了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術,學會了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學會了製作網頁,建立網站,撰寫自己的博客等,並具備在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包括多媒體課件的製作、網上操作能力等。再次,教師學會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彌補教學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家園交流的方式

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變得越來越繁忙,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家長很少親自接送孩子,他們與幼兒園、教師的溝通非常少,這會影響家園正常的交流。幼兒園不能及時讓家長掌握對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表現情況,同樣家長也不能把一些好的建議和意見反饋給幼兒園和教師。在這種情況下,現代信息技術平台的建構為家園合作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為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交流提供了便利,使家園交流更方便,更省時、省事,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歡迎。在平時的家園互動中,家長能及時掌握孩子一天在園的表現,瞭解當今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師也能從家長那兒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為日常工作提供了許多幫助。如教師在每一個主題活動的開展、每一次半日開放活動前後,都可向家長征求意見和建議,以使活動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意義。現在幼兒園都有自己的網站,在網站上不但能宣傳本園的教育理念、教育資訊,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而且為家長學習提供了網絡資源。家長則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瀏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下載幼兒喜歡的視頻、音像、圖文等,非常便利。還有的班主任建立了各種班級羣。如大多數班級都會建立QQ羣。QQ羣具有同步性與異步性的特點,為教師與家長的雙向溝通、交流與探討提供了同步和異步接受信息的選擇,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交流平台。我們可把家長的QQ號加入到由自己管理的班級QQ羣中。通過QQ羣的“羣聊”功能,家長可以和老師以及其他家長進行實時的溝通;通過“羣空間”功能,教師和家長既可以在論壇裏發表觀點,也可以自由上傳或下載有價值的資源、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家園協同教育的目的。

三、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形象、生動、鮮明地展現教學內容。其傳輸信息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幼兒教育教學方式,優化了課堂教學,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形象,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彙、現象生動地演示出來,從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他們獲得情感的愉悦。在幼兒教育中,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根據教學內容,採用合理的、科學的、適當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如在進行《化蝶》這一音樂遊戲課時,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和網絡優勢,把音樂、舞蹈、圖片等教學資源巧妙地融於一體,描繪出蝴蝶飛舞的場景,使幼兒產生鮮明直觀的感知。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並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四、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的學習環境

網絡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體系,為教師學習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在網上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教學心得,互相學習、討論、探究。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電腦等,收集課堂上需要的教學資料,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同時,學校對教師進行培訓時也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統的培訓方式主要以開會為主,這種培訓方式需要固定的地點,並且整個過程比較複雜。現在,通過信息技術就可以直接對教師進行培訓,如遠程視頻、YY等,這就為教師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構建改變了幼兒園教師的思想理念,不僅使家園合作更具時代特徵,為每個幼兒的發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催化作用,還進一步激活了家園互動、家家互動,以更快、更廣的方式豐富了家園間的聯絡形態,實現了快速雙向互動的家園共育,開創了家園共育新局面,也為教師繼續學習提供了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徐華勇。現代教育技術對幼兒教師教學思想的影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2)。

[2]樑晶晶。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衝擊及影響[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xx(4)。

[3]宋照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幼兒教育教學[J]。廣東科技,20xx(11)。

[4]吳秀梅。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芻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9)。

[5]武愛紅。現代教育技術與幼兒教育改革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20)。

[6]範麗娜。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9)。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四

幼兒教師應從幼兒時期抓起,對幼兒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開發幼兒的潛力,以培養能擔當興國重任的創造型人才,實施學前創造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一、創造性教育要求幼兒教師具有的能力

(一)科學研究的能力社會對幼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要加快提高質量的進程,只有靠科學研究,形成科研促教學、教學促科研的良性循環,才能實現幼教質量的迅速提高。

(二)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力目前幼兒園教學正在打破口耳相傳的傳統,投影機、電腦和多媒體已經在幼兒園廣泛運用。 這些設備的使用既可以在教學領域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又可以使幼兒獲得生動形象的多元信息,使教學達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三)心理指導的能力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實施個性化教育,使教育內容和方法適應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心理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敏感地發現幼兒需要的能力與準確地觀察評價幼兒發展水平及存在問題的能力。

(四)創新能力教師起的是模範帶頭的作用,所以,教師應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形成創造性的人格特徵,使自己成為創造型教師。

二、實現三個轉變由知識“傳遞型”向知識“創新型”轉變,由“一次性”學習向“終身化”學習轉變,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

三、做到三點要求第一,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新觀點、新方法,博學多才,從不滿足,不自我封閉,不拘泥於前人的理論觀點,敢於質疑,想前人未想之事,做前人未做之事。凡事不僅知道是什麼,更應探究為什麼,真正做到學高為師。第二,具有創造性的操作能力,應在寫作、閲讀、聽説、計算、獲取信息、處理問題、實踐動手等方面加強研究,進行創新,從而給幼兒起到示範作用。第三,具有創造性人格或創新精神。 教師的創造性人格特徵表現為: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好懷疑、善質疑的問題意識,不迷信權威,不怕困難和挫折,勤奮刻苦鑽,強烈的事業心、進取心,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超凡脱俗的非從眾心理,做事有恆心和毅力。 教師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滲透在教學過程中,將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遵循五個原則

(一)知識與能力並舉,能力為本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知識的傳授和落實,更要加強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學習、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探索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及時發現並積極保護幼兒的創新意識,引導幼兒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問題往往是創造研究的起點;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自學研究的能力。

(三)個性化原則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智力、意志品質、知識水平、能力高低、創造個性、認知風格等各不相同, 教師應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引導其發展,尊重幼兒的主體人格,給他們提供創新思維、創新才能發展的條件,科學塑造幼兒獨特的個性人格。

(四)動態化原則要求教師用唯物辯證的方法,將靜與動結合起來,教育幼兒用靜態的知識分析動態的問題。 一方面教師對幼兒做動態分析,另一方面對幼兒所學的內容做動態分析,樹立動態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研究新情況,採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培養幼兒求異、求新的思維。

(五)實踐性原則在教學中, 教師應在講授理論的過程中,增強實踐的力度,引導幼兒動腦又動手,走出課堂,參加興趣小組、高科技實驗、參觀調查、模擬法庭、小小製作展示、辯論會、演講會,培養幼兒觀察問題、處理信息、獲得新知識、明辨是非和靈活應變抵禦腐蝕的能力,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總之,創新教育正全方位地向當前的幼兒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勢在必行!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五

1、醫學院校臨牀教學現狀及問題

1.1、臨牀教學的重要性不明確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醫療事業的進步為臨牀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但由於我國醫院均實行成本核算制度,醫護人員的工資獎金與醫院效益有直接關係,臨牀教師並不明確臨牀教學的重要性,收到個人利益的影響,重視醫療環節,輕視教學環節。

1.2、臨牀教師專業背景及培訓渠道受限

目前大多數臨牀教師來源於臨牀醫學或醫學相關專業畢業生,缺乏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教育背景,對教育教學的經驗積累主要來源於教學實踐中的摸索。在實踐教學環節,尚可根據個人經驗進行牀邊示範或模擬教學,但對理論教學中的課堂規範、授課藝術、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以及教學目的、大綱、考核等的把握和分析,非多年教學積累不足以成就。在實踐中,少有單位會安排臨牀教學專門去進行教學方法、技巧方面的培訓,臨牀教學也不會願意放棄醫療工作安排脱產學習,導致臨牀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學天份和自主學習積極性。

1.3、教學條件和手段更新不夠

隨着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我國眾多醫學院的臨牀老師數量、質量都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醫學生臨牀教學需要,就醫患者數量的增加和維權意識的增強也不適宜在真正的病人身上進行更多的牀邊臨牀教學,由此,大大刺激了以仿真教學模型和計算機設備為教學手段的現代模擬醫學教育。

1.4、缺乏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

傳統的教學思想使得醫學院校臨牀教學質量和學生實踐能力考核流於形式,標準不規範,內容不完整,形式不統一。師生關係的鬆散,學生在科室間的頻繁流動,使教師更注重臨牀技術學習,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紀律監管,更疏於進行學生職業道德、團隊合作、創新精神、批判意識等教育。導致教師對學生表示不滿,學生亦對教師不夠認可。

2、醫學院校臨牀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發展途徑

2.1、改變傳統觀念

醫學院校臨牀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需要從改變傳統觀念開始,重視臨牀教學,強化臨牀教師的教學熱情,加強臨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並通過臨牀教師的教學資源,吸納更多優秀醫學人才,提高臨牀教學的整體師資水平。

2.2、重視知識結構創新

醫學院校的臨牀教師往往是經驗豐富的資深醫療工作者,而由於學生人數的增加,醫學院校也出現了許多年輕的臨牀教師,這些臨牀教師對臨牀教學的相關知識和規律掌握較淺,因此醫學院校應當重視臨牀教師資深只是結構的重組和創新,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和深造,加強臨牀教師的創新能力,並制定與教師自身條件相符合的培訓計劃,不斷補充教師的教育教學專業知識,強化臨牀教師的教學能力。

2.3、強化臨牀教師自身建設,完善管理體制

臨牀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自身建設,並充分發揮教師的正面引導力量,對學生進行尊重、信任和理解。醫學院校也應當完善對臨牀教師的管理體制,激發臨牀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建立完善的臨牀教師業績考核體系,促進臨牀教學模式的調整,為臨牀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教師論文 篇六

【摘要】

國小階段的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繁雜的任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採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推動國小階段作文教學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

國小 作文教學 低效理由 教學策略

在國小階段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學低效的理由出現在以下幾個部分:教學目標方面、教學內容方面、教學策略方面、教學對象方面。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從理論部分以及實踐部分着手解決教學低效理由。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國小生對寫作產生了懼怕心理,並且將寫作訓練看成了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這就導致了教師佈置的作文訓練題目學生通常需要幾小時去構思。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理由就在於學生寫作態度不夠端正,將每一次作文訓練當作是“完成任務”,致使學生走了許多彎路。因而,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達想法,從而摸索到正確的寫作策略。佈置寫作題目時,需要對題目、題材、字數等要求適度放寬。

例如,在學習了《聽故事講故事》這一內容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寫作題目“我聽的一個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數都沒有規定,寫作訓練開始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都聽過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師喜歡的故事有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探究理由,若是這個故事我沒看明白或者認為故事沒有到結尾的時候,我會讓同學們把故事講完。”教師在佈置作文訓練題目時,未給學生明確字數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學生心理壓力,但是,在無形之中也給學生提出了更高寫作要求,即將故事寫完整。站在學生角度來看,學生並不清楚教師意圖,甚至會認為老師要求並沒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願意去寫故事。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採用,寫作效率會有進一步提高。

2.教給學生寫作技巧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覺得無法對事件進行具體描述,有部分學生即使做到了將事件完整的描述下來,然而,事件描述卻不夠生動、形象。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理由就在於學生未能掌握寫作技巧。

例如,在學習了《培養良好習慣》這一內容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掌握寫作習慣的基礎上培養寫作技巧。可以通過讓學生讀課外書籍、堅持寫日記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若是學生能夠堅持閲讀課外書本或者是寫日記,寫作水平能會有所提升。

3.引導學生進行思維交流

教師在學生寫作情況中能夠發現學生思維被束縛,若是不能快速突破這個“瓶頸”,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的壓力,使得寫作積極性大大降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站在學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寫作經驗,從而做到不斷反思總結。

例如,在學習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內容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寫作題目“我眼中的語文老師”,全體同學都寫這個作文題目,寫作訓練完成之後再進行成果交流。教師選取的寫作素材學生都很熟悉,並且描寫的都是同一個對象,因而,在進行成果交流時,學生能夠從自身觀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學觀察角度進行對比分析,教師組織全班同學相互閲讀作文,並且交流心得體驗,推動學生思維“瓶頸”的突破。

4.作文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繫

國小階段作文訓練出現套話、假話現象的理由就在於作文素材選取與學生實際生活脱離。因而,教師在進行作文選題時,應當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繫,要讓學生有事情可寫。

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描寫春天景象”的作文題目時,可以組織學生到公園參觀或者是在學校遊覽,通過切身觀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春天美景。通過這種教學策略的採用,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寫,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如,在國小階段教科書中,安排了一個“綜合學習”章節,涉及到的內容有“讀讀背背”“口語表達” “我的小筆頭”。其中“我的小筆頭”佈置的寫作素材與課文內容相近,並且與兒童實際生活密切聯繫。例如,“長大我想成為……”“我的小動物朋友”“童年樂事”等。

5.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

給人帶來愉悦感覺的事物通常能夠使得興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評閲作文時應當不斷對學生激勵表揚,從而樹立學生自信心。

例如,學生整體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點詞句。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評語或者是口頭表揚等形式激勵學生。優秀作文可以在班級後面的牆壁上張貼,若是有機會也可以向國小生刊物推薦發表。通過這種方式的採用,使得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會產生較大影響。同時,還應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看實物、看圖片,通過帶學生遊覽、參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學會留意觀察周圍事物,養好良好的習慣。

國小階段的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繁雜的任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採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教育教學行為應做到嚴謹,盡最大努力克服無關干擾。同時,站在教育行政部門的角度來説,應當為語文教師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得教師安心於課堂,推動國小階段作文教學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趙金坡。概念圖工具在國小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上海市閔行實驗國小五年級個案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2004

【2】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00

【3】王華。影視資源與國小語文課程整合研究【D】。江西師範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