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國小生養成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8.46K

淺談國小生養成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國小生教育論文 篇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不僅給了孩子生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給予孩子以各種影響和教育,在孩子世界觀的形成、道德品質的養成和生活習慣的養成等方面起着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家庭中,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往往缺少必要的方法,常常出現這樣兩種極端的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作為一名國小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幫助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

一、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適度的親子關係。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交往活動,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幫助父母在“養育”和“教育”的關係中準確地定位。

1、家長不應只是管理者,還應是示範者。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的。這個理論對於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的優良品質和不良習慣都會在孩子身上得到複製。所以,家長首先要做一個好的示範者,他的生活態度、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源源不斷的學習資源。

2、家長不應只是“法官”,更應該做孩子的支持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問題,總是以“法官”自居,這對孩子的教育是無益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這樣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便能夠以孩子的“支持者”不斷施加教育影響力,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二、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教師,一定要幫助家長樹立“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塑造品格、品格決定命運”的觀念。

1、家庭教育從習慣培養開始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習慣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決好這個問題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開端。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教師要使家長認識到教育是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塑造人是一個無比複雜的勞動,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和恆心。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人格是與習慣相輔相成的,習慣是影響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勤勞、誠實、愛心、合作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通過一些細節習慣的培養來鑄造孩子的品格。

三、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那麼怎樣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呢?

1、樹立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過程中,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少兒期的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通過賞識教育來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杜絕那種把嘮叨數落,肆意打罵等不明智的做法當作教育的做法,因為那樣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2、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夠嚴格,而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阻塞了孩子的興趣。教師要幫助家長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境、利用暗示、目標、計劃等策略去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中,家長不可能事必躬親地教給孩子所有的知識,但是家長可以通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家長要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和專注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可以説,在這個方面花再多的工夫,都是值得的,因為這將成為孩子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

四、引導家長重視營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圍

家長是家庭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優化家庭文化環境,建設健康,文明,積極的家庭文化環境,是家長的重要責任,家長應努力創造一種與現代社會融合,合拍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特別要重視孩子的合理意見。不要強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發展,而是去發展孩子的個性傾向,興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長。家長把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是正確的,但不要去為子女設計未來,而應該鼓勵他們自由的成長,這種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十分有利於孩子自主意識和責任心的養成。生活中,家長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努力創造豐富家庭生活,如看電視,閲讀,家庭書法,繪畫,攝影,旅遊,體育鍛煉等等,不僅能增長知識,鍛鍊能力,還有利於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於孩子發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維學習。

總之,教師要引導家長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真正發揮家長作為“示範者、引領者、教育者、管理者”的作用,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孩子健康的成長。

國小生教育論文 篇二

摘要:國小生好動好説、似懂非懂的特點要求老師不但要正確解讀他們的言行舉止,還要根據他們的言行舉止有針對性地科學合理地實施教育引導。通過兩個實際案例,以作者親身經歷,有感而發的方式方法,希望對國小生行為規範教育有一定借鑑作用。

關鍵詞:國小生;行為;教育;案例

案例一:“他是全班最不聽話的”

這是在一年級的一個班上上音樂課發生的事情。那天唱完問好歌后,孩子們剛坐下,我還沒來得及離開琴凳,就聽到有講話的聲音。一轉身,剛好逮到一個講話特起勁的小男孩,我很嚴肅地讓那個小男孩站起來,批評的話語還沒有出口,班上一個女生的聲音就響起“他是我們班最喜歡講話、最不聽話的一個……”隨着,全班大部分的同學都開始附和,甚至帶着控訴,那個小男孩卻不以為意。不管是控訴方還是被控訴方的表現都讓我很詫異,一年級的孩子怎麼會説這樣的話?怎麼會有這樣的表現?通過了解,原來他確實喜歡講話,基本上每節課都會講話,每節課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有些老師也會説些“你最喜歡講話、最不乖、老師最不喜歡你……”之類的話,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是老師、同學眼中“最不乖”的學生了,而他自己更是變本加厲,有種不負你們“所望”的感覺。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好孩子”的潛質,我告訴他,老師並不覺得你是你們班最喜歡講話、最不乖的孩子,其實你能管好你的嘴巴……在後面的課上我特別留意了這個小男孩,一節課下來都表現非常好,還積極舉手回答了問題。孩子在跟着老師的引導專注地學習,哪兒還有時間去講小話。下課時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告訴同學們他在這節課中種種好的表現,他不是最不乖的孩子,而是一個好孩子……教室裏不約而同地響起了掌聲。

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批評學生時千萬不要使用諸如“你太笨了”“你就是個死腦子”“你哪節課不搗亂呀”“你就是我們班最煩的”“你要是按時寫作業太陽都從西邊出來了”等帶有打擊式的批評語言,特別是當着其他孩子的面。這樣的話語不僅從語言上傷害了孩子,還以老師的身份無意識地當眾給該孩子下了定義,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其他孩子自然就會下意識地產生一種認同感,並不自覺地按照老師所批評的話語去塑造自己的言行舉止,不願意和“壞孩子”做朋友,甚至刻意孤立“壞孩子”。

畢竟學生正處於成長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形成,沒有獨立的判斷力,老師作為他們最尊敬和最信任的人,自然就成了他們判斷的標準。所以,我們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批評學生時,應當“就事論事”,不能“上綱上線”,只批評學生的具體不良行為,切記不要藉機貶低學生的品質和能力。

案例二:“老師,我們也想發書”

這是四年級一對雙胞胎的聲音。這對雙胞胎讓我“頭痛”了很久,我使出了很多“招數”對付他們,Y果都宣佈失敗了。他們依然會在進教室的時候在地上爬,上課的時候下位、講話,甚至打架……簡直就像兩個問題學生。“我們也想發書”這是一個多麼簡單的要求呀,我該答應他們嗎?他們會做好嗎?經過一番交談和約定,他們倆取代了科代表,做了我的小助手。其實,也就是收書、發書、組織學生進音樂教室等瑣碎的事情。我以為收書、發書,這麼簡單的事情,想必對兩個四年級的孩子來説,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我錯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根本收不好,也發不好。

他們不能將書整齊地收回書櫃,每次發書的時候不是這組多了幾本,就是那組少了幾本。看着他們放在書櫃裏凌亂的一疊書,我有些生氣,有些無奈,但不能就此止步。我給他們示範怎麼一組一組地收書,指導他們一遍一遍地練習。幾周過後,我發現他們不僅會收好書了,而且還能有序地組織同學進入音樂教室、下課後不忘整理板凳等。慢慢的,我發現他們在課上坐得住了,講話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最後他們還會提醒周圍講話的同學認真聽講。我甚是欣慰,其實他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多了老師的關注和鼓勵,在班上有了存在感而已。

其實每個孩子在班上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是由於老師太過關注學習好、表現好的孩子,從而造成了不受關注、不復存在的錯覺。為了引起老師、同學的注意,尋找所謂的存在感,他們不惜劍走偏鋒:上課講話、隨意走動,甚至拌嘴打架等。所以我們老師不但要關注學習好、表現好的孩子,還要關注學習一般、表現平平的孩子,更要關注學習差、調皮搗蛋的孩子。要讓孩子們知道,在老師眼中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有他們存在的價值,整個班級缺一不可。只有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裏有了這種意識,他們才會更積極主動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才會更快地成長。

所謂教書育人,我們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單單要教會孩子讀書寫字,還要鼓舞學生的心靈、體察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更有信心、更順暢地走向目的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要求,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許跑步前進,也許緩慢而行,也許邊走邊停……但都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幫助,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給出這樣的建議:“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所以,我們老師都應該牢記:教育是滿足孩子的需要,我們要關注、觀察每個孩子。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指導者的作用,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而不是使之流於空話。

參考文獻:

[1]陳寧,兒童問題行為與師生關係[D],山東師範大學,2005.

[2]雷愛華,論課堂問題行為[D],廣西師範大學,2001.

國小生語文教學論文 篇三

一、激發拓展閲讀動機首先,根據我們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選擇合適的書籍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給同學們,激發學生對課外讀物產生興趣;其次,課前五分鐘講故事或者談讀書感受,通過彙報展示來激發學生的閲讀熱情;再次,我們還為學。.。

淺談國小生養成教育論文 篇四

一、加強管理,引領養成教育

《班級公約》及《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只有被很好地執行,才能使養成教育得到落實。所以,檢查與督促等管理措施就成為引領養成教育的手段之一。既檢查教師對學生養成教育的訓練,又檢查學生養成教育的達成度。只有這樣,才能將養成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不同的養成教育訓練標準與要求,不同時段也有不同訓練達成標準與要求,統一由德育處組織安排人員進行檢查考核驗收。值日老師檢查:值日老師負責對各班的文明禮儀、紀律衞生、兩操集隊、中午用餐、集體放學等情況進行督查和評比,認真進行彙總,彙總結果張貼到校門口公示欄。德育處不定期巡查:根據各年級段不同月份或不同周次的養成教育重點,德育處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不定期的巡查。發現問題即時反饋,摸清情況,督促整改。學生幹部檢查:學校開展“五項百分競賽”,由大隊部所有委員分工進行檢查。檢查內容主要有文明、衞生、兩操、紅領巾、文明監督崗。對檢查出發現的問題,由大隊委員開出“友情提醒單”至所在班級,責令及時整改。每週對“五項百分競賽”進行彙總,分年級進行排名評比公示。開展階段總結:按時間段,每兩個月總結一次;按養成教育內容,每一階段養成教育重點完成時總結一次。在召開學生座談會、核實檢查及巡查記錄、走進班級進行調查瞭解等基礎上,形成年級和學校兩個層次的養成教育階段性總結。同時通過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推廣先進工作經驗,確保養成教育工作深入有效地進行。

二、開展活動,提升國小生養成教育

結合節日活動開展感恩教育上半年的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等,下半年的教師節、敬老節等,都是應當成為開展感恩教育的好契機。感謝長輩的教育活動可以有:幫媽媽洗一次腳;為奶奶捶一次背;向教師送上一句祝福;給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打掃衞生、唱歌跳舞等。結合節日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清明節前後,各班以詩歌、故事、網絡祭英烈等多種形式表達了對先烈的懷念以及弘揚革命精神的決心;國慶節期間,各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知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班級自主設崗制”,人人蔘與班級管理 各班擁有自主設崗權,學校不限制名額,按需設崗、按學生特長設崗,全班同學人人有事可做,班級事務事事有人管理。如有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文娛委員、體育委員等傳統崗位;也有紀律委員、圖書委員、升旗委員、用餐委員等事務崗位;還有愛國委員、文明委員、敬老委員、創新委員、進步委員等精神崗位。開展總結表彰評比活動 養成教育實施一學期後,由德育處統一組織總結表彰評比。每學期期末,各班與“班級自主設崗制”相結合,由全班同學投票,得票過半且得到大家認可的同學,申報校級“禮儀之星”“文明之星”“環保之星”“衞生之星”“助人之星”等,由德育處進行表彰,張榜公佈,以鞏固和激勵一學期以來養成教育的成果。

三、家校合力,保障養成教育

要真正使國小生養成教育有明顯成效,則需要家校合力,同行同為。在家庭中,年輕的父母大多因為忙於工作,而將孩子交給老人看管。祖父母與外祖父母的過度溺愛,與年輕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讓一些機靈的孩子在學校這番表現,到了家裏又是另一番表現。甚至有些低年級學生在校表現還不錯,雙休日一回到老人身邊就原形畢露;在學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剛跨出校門老人就遞上了“美味”的零食要避免類似這種情形的發生,就得將養成教育的意識延伸到家庭,使家庭和學校形成默契,達到一致。通過開家長會、建家校QQ羣、上門家訪、電話短信交流等方式,下發《給家長朋友的一封公開信》等,與家長定期溝通,讓家長知道孩子在校應該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應該改掉什麼樣的壞習慣,在家要達到怎樣的養成教育要求。通過學校與家庭齊抓共管,家長的積極配合,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

國小生教育論文 篇五

摘 要:國小作為整個教育階段最基礎的階段,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隨着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開展,安全教育已經成為了國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小作為整個教育階段最基礎的階段,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隨着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開展,安全教育已經成為了國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國小生的認知能力比較差,學生缺少豐富的社會閲歷和生活經驗,這樣就會使學生在面臨危險的情境的時候難以做到有效的自我保護。所以,在國小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安全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強各個方面的安全教育,加強對於學生的引導,從而有效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國小生安全教育的目標

1.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只有在國小階段就讓學生有強烈的生命意識,能夠敬畏生命,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才能夠使其真正尊重生命的價值,不會冷漠對待其他人的生命。

所以,這就需要在國小安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生命意識,通過開展有效的安全意識教育,讓學生能夠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會慌亂,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自身的生命安全。同時,應該開展有效的危機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其對於危機的客觀認識,使其在危急的情況下能夠保持鎮定。

2.增強學生面臨危險的自信心和判斷能力在對國小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時候,應該培養學生對於價值和態度的認識。這既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在國小生安全教育過程中,不能夠僅僅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逃生、和自救方法上,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於生命的尊嚴有一定的瞭解,能夠在危機下開展有效的互助,從而大大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3.培養學生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救能力在國小低年級安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可以在大人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逃生。對於中年級的學生來説,應該使其對於災害的危險性有更加深層次的認識,學生可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自我保護。對於國小高年級的學生來説,應該讓學生對於各種可能發生災害的應對方法有很好的瞭解,可以快速進行有效的自救,確保自身的安全。同時,還能夠關注他人的安全情況,採取有效的策略幫助他們逃離危險。

4.增加學生對於社會安全的貢獻力國小生安全教育的目標主要在使學生這個羣體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能夠得到提升,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於社會安全的貢獻力量。在安全教育工作當中,應該從國小生抓起,使安全意識能夠深入民眾的內心中,從而提升我國民眾的整體災害意識和應對能力,形成國小生對於社會安全的長久貢獻力量。

二、國小生安全教育的內容

1.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國小生安全教育的'內容,首先應該開展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也就是增強學生對於生命的認識,使其更加尊重和愛惜生命,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勇敢面對挫折,敢於挑戰困難的健康心理。最後,教師要培養學生使用恰當的手段來保護自己,以免受到各種傷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我國每年在交通事故中遇難的國小生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所以開展國小生安全教育,應該注重開展交通安全教育。首先,就應該注重讓學生對於一些交通信號和交通常識有一定的瞭解,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在學生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應該讓學生對於交通法則有一定的認識。在學生乘車的時候,對於學生開展乘車相關的安全教育,對於騎行的學生,開展騎行的安全教育。保證學生熟悉交通規則,保證交通安全。

3.開展消防安全教育火災猛於虎,所以,在國小生安全教育實踐中開展有效的消防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教師應該注重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使其面對突如其來的火災的時候有一定的自救能力。教師應該給學生講解基本的火災危害,使其掌握逃生的基本嘗試和方法,避免受到火災的傷害。

4.進行生活安全常識教育除了以上幾種安全教育之外,還應該開展有效的生活嘗試安全教育,例如,給學生講解踩踏的危害性,教會學生逃險的方法。同時,在家庭用電過程中、外出旅遊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風險,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應對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危險來臨的時候瞭解逃生的手段和方法,增強學生的自救意識,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

三、開展國小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1.設立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在國小安全教育過程中,想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首先就應該注重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在安全教育課程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基本的安全技能,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學生開展有效的應急訓練,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落實安全教育工作,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

2.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國中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之外,學校還應該在各個學科中開展安全教育滲透教學。例如,可以通過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來增強學生自救互救的意識。可以在科學學科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災害類型,從而在真正發生的時候應該更好地應對,保證生命的安全。

3.開展安全專題講座,營造濃厚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圍開展有效的安全專題講座也是保證學生生命安全,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要手段。學校可以請消防、公安以及地震研究員等專業的人士,來給學生開設專題講座,給學生講解各自熟悉領域內的災害的危險性,以及怎樣在災害中逃生。

4.充分發揮一切教育資源的作用國小生安全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和任務,更應該是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的共同責任和義務。所以,這就需要社會應該努力創設良好的安全教育環境,加強安全教育宣傳,使學生對於安全問題有比較深刻的理解。父母應該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引導學生參加一些一些體驗性的安全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有效的情感體驗中,對於安全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有效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學生保護自我安全的能力。

四、結語綜上所述,安全問題關係到社會的和諧、家庭的穩定,在眾多安全問題凸顯的今天,對國小生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安全教育,能夠促進國小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更多地落實素質教育,促進社會、家庭和學生個人的良好發展。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到安全教育在國小教育階段的重要意義,通過有效的安全教育手段來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羅京濱.對國小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99-100.

[2]韓國傑.如何加強農村國小生安全教育[J].學週刊,2014,(08):18.

[3]夏文,牟少華,王斌,萬京一,張馨文,張雪松.國小生水域安全教育知信行模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04):136-141.

[4]龐勇.關於我國中國小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國公共安全,2005,(Z1):141-145.

國小生教育論文 篇六

摘 要:長期以來,在中國小教育中重視學生的知識教育,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往往容易忽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社會發展到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但縱觀心理健康教育的熱烈場面,我們發現城市與農村之間發展不平衡,城市熱、農村冷;從相當部分的農村來説,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是一個盲區。本文就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含義,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農村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進行闡述。

關鍵詞:農村中國小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但長期以來,我國中國小教育片面追求“知識傳遞”的價值趨向,導致了學校僅僅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忽視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忽視意志、興趣、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產生了負面效應。

由於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重視,下面就具體來分析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瞭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含義

健康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概念。我們從小就要在各種表格中填寫健康説明,我們也認同“擁有財富遠不如擁有健康”這一道理,這説明健康是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以至於人們在見面時一般要相互問候彼此的健康,表達自己對朋友健康的祝願。人們認為,為了其他的幸福如利益、提升、財富而犧牲健康是不明智的行為。

心理健康教育含義: 指在學校中,教育工作者根據中國小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應用心理學揭示的原理和方法,來促進學生心理髮展,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為目的的教育活動。

二、農村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許多農村中國小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在教師的觀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學校領導、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心理輔導員的事。與自己的教育教學無關,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僅僅解決少部分學生身上發生的心理問題。認為對心理健康的學生沒有必要搞心理輔導。學校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議事日程。落到實處。

(二)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

許多農村中國小校長、教師包括心理輔導教師。缺乏應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在實際的心理輔導過程中常常採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評教育、懲罰教育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觀上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學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還有教師由於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不能及時發現和正確判斷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地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因於品行問題,採取不恰當的教育措施。

(三)學生的心理問題突出

農村中國小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面臨着理想與現實、獨立與依賴、渴望交往與心理閉鎖的矛盾。他們面對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環境,其心理壓力不僅來自學習、認知方面,也來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僅來自學校,也來自家庭和社會,對這些壓力,許多學生深感力不從心,無法適應,再加上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認知上的問題。主要是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問題。

(2)情感上的問題。很多中國小生在情感調節上表現為情緒極不穩定,喜怒無常,一會兒興高采烈,一會兒悲觀失望。情感調節有問題的學生。

三、農村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原因

(一)中國小階段是個體一生中心理髮展最為重要的關鍵時期,是學生的心理從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人格逐步形成、完善和穩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每個學生都會遇到心理髮展過程中所常見的危機問題,心理矛盾和衝突時有發生。有的因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而影響個體心理順利成長,導致心理障礙的形成。

(二)時代發展迅猛劇烈,各種文化紛至沓來,社會文化心理日趨複雜,成人在競爭社會中帶來的變異約束與煩惱,及青少年自身的耳濡目染,也給正處於身心發育正待成熟的少年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帶來一些障礙和失常。

(三)隨着農村勞務輸出的增加,帶來了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他們或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領養,或寄居親戚朋友,而老人和親朋主要關心的是孩子吃飽了沒有,睡好了沒有,穿暖了沒有,很少關心孩子心裏在想什麼,在學習中有什麼困難,心理上有什麼壓力……這些問題如得不到重視和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四)農村家長知識水平,文化品味,道德水準參差不齊,較之城市居民而言有較多不盡人意之處。諸如有的小富即安,富不思進;有的封建迷信思想嚴重;有的整日浸泡在麻將撲克中,對子女管教方法簡單,或粗暴加壓,或放任自流,或嬌寵慣養,或恨鐵不成鋼,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五)地方經濟的差異,種種條件制約下的不均衡,使農村健康娛樂設施匱乏,文化氛圍不濃,活動不多,青少年學生課餘生活枯燥、單調,遊戲機房和網吧成了孩子經常光顧的地方,有的上網成癮,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六)地域環境、文化底藴的不同,學校教育條件、師資力量與城市的差異,農村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資料的缺乏,都導致了農村中國小生在心理健康狀況上的不同和差異。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國小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參考文獻:

[1]曹海靜,王玲《中國小心理教育課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1999,8.

[3]楊燕。當前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武漢)。

[5]《人教論壇》《教研天地》《素質教育在美國》黃全愈。

國小生教育論文 篇七

摘 要:生命安全是確保國小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當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在國家教育政策的指導下,如何科學合理地開展學生自護自救教育工作。本文主要對自救自護教育在國小體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和加強國小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教育的有效途徑 2 方面進行研究,以期為學校、教師及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國小;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有效性

縱觀我國國小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仍然是繼承傳統體育課程的內容,過度強調競技體育,而不注重傳授教學的生命安全知識和自護自救的方法,導致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也無法讓國小生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如何提高國小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教育的有效性,充實國小體育教育的內容,教會國小生自我保護、安全學習是當前體育教師實踐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1、自救自護教育在國小體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1、體育教學活動中安全保護意識差

體育教學課堂是國小生羣體聚集的重要場所,他們在體育課堂中進行體育學習、户外活動、鍛鍊身體。然而,當我們對體育課上的國小生進行訪問:“你在體育教學課堂裏覺得安全嗎?”超過 90% 的國小生都一致認為非常安全,而僅有 10%的國小生對自己的安全問題表示擔心。然而在體育教學課堂中,還有大部分的國小生對自己一些體育活動行為的危險性認識程度低,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在日常體育課的觀察中,我們也經常發現一些學生由於快速奔跑而發生碰撞,造成頭部磕破、手腳劃傷的事故,但是大多數的國小生卻不能很好地獨立處理髮生的問題,無法進行自我安全保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一些學生認為體育活動應是比較安全的,而且對個人行為後果沒有很好的預見性,從而暴露出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安全保護意識較差。

1.2、體育教學中缺乏實踐性的安全演練

在國小體育課堂中,設置的體育活動主要有 50m 接力賽、跳繩、踢毽子、羽毛球等,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體育教師還不能緊密圍繞“自救自護”這個主題進行安全教育,不能讓學生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結合體育運動項目開展一系列自救自護活動,無法充分豐富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經歷,也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並且大多數的國小校園沒有將自救自護安全演習納入校園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沒有在體育課程中開設運動安全、自救自護等生存技能和跑步等體育教學內容,不能夠從安全演練中檢驗學生自救自護素質和能力。

1.3、體育課堂中對自救自護知識的教學程度不夠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顯得更加有分量,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認識到知識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國小體育教育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必備的自救自護知識。而這些自救自護知識的傳授,是通過長期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歷積累下來的。但是,目前大多數學校實行競技體育為核心的體育教育,學生接受自救自護知識的渠道單一且狹窄,由於不具有較豐富的自救自護知識,對各種體育課堂中發生的事故難以理解,無法妥善的處理。因此,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發展並非隨着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而不斷提高的,學生安全保護意識和獨立處事能力仍然處於一個初步學習的階段,明辨善惡是非的能力較差,所以在體育課堂中,學生需要學習更多自救自護技能,學校教師要加深對自救自護知識的教學力度。

2、加強國小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教育的有效途徑

2.1、把握正確教學切入點,樹立科學教育目標

2.1.1、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素質教育的方針 對於每一位生理方面及心理方面都處於初步發展時期的國小生而言,生命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都隨時需要面臨挑戰。國小生的生命安全關係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安康,同時也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而其成為當前教育部門和全社會都格外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著名的李嵐清同志説過一句話:“生命不存,談何教育?”可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課堂中增設自救自護這一教育內容,對於教育而言就是一個可靠的質量保證。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是每一位國小生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其能夠全面體現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是學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方針的重要表現。

2.1.2、全面提升學生自救自護的素質和能力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重要指導思想是:

“堅持‘以人為本’,把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使每一位中國小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具備良好的自救自護的能力。”培養國小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安全自護能力,一方面要有嚴謹的告誡與禁令要求,要時刻讓學生保持對生命狀態的關注及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另一方面還要防止國小生在體育課堂中處於被動保護狀態,要及時對國小生勇於挑戰困難和敢於户外冒險的主動引導教育。國小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國小生對自己生命負責,而且是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內容。建立在安全、自救自護教育基礎上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進行聯動,才能有效提升國小生安全自護能力。

2.2、優化體育教學內容,改革體育課程教學方法

2.2.1、營造“自救自護”情境教學環境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之下,着重強調應讓教學目標引領教學內容,因此學校要按照體育課程的目標進行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體育運動中的田徑是一項基礎運動項目,它也是開展自救自護教育活動的根本保障,開設自救自護教學內容是學生素質教育的必備內容。眾所周知,傳統的國小田徑教學是學生最擔心的一個體育項目,同時也是教學成果最差的一個內容,因此針對這種不良情況,要求學校將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如在開展賽跑項目時,可以根據國小體育項目中的定向運動進行改編,營造一種以“自救自護”為主題的情境教學環境,採用分組比賽的體育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競技體育的過程中使心肺功能得到鍛鍊,從而更進一步訓練國小生的自救自護能力。通過對傳統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升級,以“自救自護”為情境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鍛鍊學生不畏強敵、勇於拼搏的意志力、靈活地採取各種機智的手段來戰勝對手的能力,通過這樣不但能強化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掌握躲避危險的自救自護技能。

2.2.2、在體育課程中有效融入自護自救教學內容 傳統的國小體育課堂教學的流程通常劃分為準備階段、基礎階段和結束階段 3 個主要階段,體育教學過程往往只重視體育運動技能的傳授。將自救自護安全教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在每次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入必要的自救自護安全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救自護教育,就要求國小體育教師應按照新課改中的體育教學目標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造更新,創新體育課堂的教學模式。一旦體育教學內容中涉及突發事故的自救自護訓練,教學過程中就應根據不同事故類型設置教學情境。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意識決定行動的重要性,想要全面開展自救自護安全教育就必須強化學生對生命安全的意識,由於現代的大部分學生都缺乏高度的生命安全意識,因此要通過改革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生命自救自護安全意識,讓學生真正學會熱愛生命和尊重生命,在自護自救的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生命安全的潛能,牢固樹立生命安全意識。

2.3、藉助體育課堂的優勢,提升學生自救自護的意識

2.3.1、充分發揮體育課堂自護自救教育的功能 自救自護安全教育的開展,需要一定的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和體育教師資源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和重要的保證。但是,國小體育課堂是一門以身體運動技能為核心的教學課程,通常是在室外進行教學活動,由於是室外活動課程,因此就為自救自護技能的教學和實踐提供了必備的活動場地、體育器材等,便於形成體育自救自護教育模擬課堂。同時,大部分自救自護的技能和體育教學的內容具有緊密聯繫性,如田徑項目和體操項目這些教學內容有利於自救自護技能教育項目的開展,有利於發揮自護自救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利用體育理論課程向學生講解各種自救自護知識,利用體育實踐課程進行訓練和學習。自救自護安全教育與學生的體質和心理有緊密的聯繫,因此還要加強對學生體質和心理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自護自救的能力和素質。

2.3.2、提升學校學生自我安全保護的意識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體育素質教育已成為教學課程的重點核心,學生的自我保護安全意識已成為學校教育發展的關鍵之處,加強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發展自救自護教育是學校安全管理最終目標。國小生的體育教育涉及的點多面廣,涉及的安全自護教學內容片面,沒有穩定的自救自護教育體系,難以提升學生自救自護的意識。培養國小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自救自護能力,不僅是保證師生安全、維護體育課堂教學良好秩序、實現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目標的需要,而且是確保校園安全穩定和強加安全管理的需要。學校素質教育涉及的面非常廣泛,教育內容較為豐富,包括德育管理、安全管理、自我保護管理等多個方面,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學生自救自護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基礎之上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體育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是培養合格國小生的基本前提和加強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3、結 語

國小生自護自救安全教育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生命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一味地依靠於學校體育教師對國小生進行安全保護是完全不夠的,而需要有針對性的引導並訓練國小生獨立解決體育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紛繁複雜的突發事故,樹立自護自救、安全保護的思想觀念,提高自護自救的重要意識。在極力推進體育課堂進行改革的新形勢下,國小體育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將新課程改革的創新理念全面落實到國小體育課堂教學當中。同時,還要對國小生進行自救自護、安全保護教育的傳授,使國小生全面掌握自救自護的相關專業知識,提高自救自護的素質和能力,通過積極參與體育教學課堂的訓練,能夠果斷正當地進行自救自護,從而不斷提高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姚卓 。 體育課教學中融入學生自護自救技能培訓的思考——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J]。 廣西教育: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4(23):147-149.

[2] 薛憨虎 。 學校安全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 [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2011.

[3] 何巖 。 談自護避險、應急自救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J]。 體育師友,2006(6):6-8.

[4] 高志紅,王美鳳 。 給學生一把安全的鑰匙——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 [J]。 教師,2009(15):33-34.

國小生思想品德評價原則論文 篇八

摘要 四十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思想品德的評價沒有一個正確的位置,如何評價教育的對象,還缺乏一個嶄新的系統的比較科學的隨時代的前進而不斷髮展的客觀標準和評估方式。對此,我們做了一些初步嘗試。關鍵詞 國小生思想品德 評價三原則一、“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