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3年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39K

2023年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論文【精品多篇】

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論文 篇一

留守兒童教育

202

        索引

留守兒童的定義 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留守兒童教育的基本策略 如何關愛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心理輔導 相關百科 專家解答

留守兒童的定義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與隔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

更多留守兒童的定義>>

是誰讓留守兒童成留守兒童?拿什麼保護你,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教育的問題

1、學習狀況一般

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2、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裏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3、道德行為差

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説謊,愛説髒話,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學的東西。

4、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存在負面影響 認為自己下苦力掙的錢比文化較高的人掙錢還多的“打工”父母,在他們心目中滋長着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於是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順其自然,從而“能讀書就讀,讀不好去打工也能賺錢”的觀念在兒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沒有掙得什麼錢的打工父母,認為是命運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對子女的一切不聞不問,不負責任。使“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緒包袱,承擔着很大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

5、留守兒童存在着嚴重的“親情飢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大部分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與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繫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與孩子多年不曾見面,致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6.監護人缺乏保護意識導致的意外傷害比例較大

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屬於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對突發事件也缺乏應變和自救能力,沒有父母的監護,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兒童上學路途較遠,經常起早摸黑趕路,人身安全令人擔憂。

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論文 篇二

淺談留守兒童教育

沙寨國小

熊道倫

2015.4.28.隨着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農村留守兒童。有專家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全國至少在4390萬以上。留守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作為一名班主任,怎樣才能教育好留守兒童,筆者覺得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留意細節。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班主任應該留意他們的言談舉止、面部表情,通過這些細節的觀察去推斷和發現一些問題,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和教育,把一些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關注交往。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衝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鬥毆。班主任一定要關注他們的交往,發現一些不好的苗頭應及時勸阻和引導,免得誤入歧途。

家校聯絡。班主任一定要掌握留守兒童的信息,與監護人多聯繫,掌握他們的學習動態和思想動態,隨時幫助監護人排憂解難。班主任還要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疏導,解答他們的疑惑,使留守兒童少走彎路,健康成長。

愛的感召。“教育技巧的奧祕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關愛留守兒童是班主任工作的祕訣。班主任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點幫助都可逾越孩子的心理長河,達到教育的效果。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這種慈母般的愛意將是 1 推動留守兒童不斷前進的動力。

彰顯個性。班主任要儘可能組織一些有益的活動,讓留守兒童充分展示才華,展示自我,彰顯個性,通過活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多談心少訓斥。留守兒童一般不喜歡主動與人交流,常常會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班主任對他們的教育要有耐心,態度和藹,對孩子多談心、多鼓勵,不可態度粗魯,橫加訓斥,這樣做孩子才會敞開心扉,袒露自己的內心,班主任工作才會遊刃有餘。

多發現閃光點,少羅列陳舊問題。流星雖轉瞬即逝,但它卻光亮照人。留守兒童也有他們可愛的閃光點,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它,一絲亮點都應給予肯定和表揚,留給他們我還行的念頭,從而提高自信心。對留守兒童存在的一些問題,要就事論事,切忌羅列陳年舊事,以免挫傷他們脆弱的心靈。

培養有益的愛好。班主任要儘可能設計一些有益的文體活動,豐富課餘生活。如開展興趣小組、第二課堂,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他們有益的愛好,發揮一技之長,填補心靈的空白,從中體會班級的温暖和學習的樂趣,班級也才會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家訪建起一座信任的橋樑。家訪是瞭解學生的有效方法。面對瞭解到的問題,班主任要不遺餘力地想法解決,排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取得學生的信任,這樣留守兒童才會主動交流,班主任工作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班主任既是留守兒童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是留守兒童進步的引導者,更是留守兒童生活中的保護者。只有班主任用熱心、耐心、愛心、恆心去呵護這些弱苗,班級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才會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論文 篇三

———心繫懷遠、心繫留守兒童(王華東)摘要: 由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全國婦聯等12個部門共同組成的農村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07年7月19日在北京成立。這個工作組將致力於解決我國日益突出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農村留守兒童2000多萬,他們在生存發展中面臨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問題,妥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刻不容緩。而且關係到新農村的建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為此,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婦聯、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衞生部、共青團中央七部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開展聯手行動,逐步建立和完善保護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措施。促進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

關鍵字: 安徽懷遠 留守兒童 留守政策 政策及建議

此次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的地點是在蚌埠市懷遠縣新河中學,在此次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主要針對當地的新農村建設、留守兒童、青少年現狀進行了長週期、多工作量的調研及走訪活動,懷遠縣總人口1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2萬人。外出務工人員達30多萬,懷遠縣新河村由於山多地少,大多土地被政府徵收用於規劃。當地農民僅靠自己的土地不足以維持生活,在我們進行走訪調查中,我們瞭解到有90%的農家都有外出務工人員,從而導致留守兒童的數量的增加。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對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分別進行了走訪和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總共發放兩種類型調查問卷總共120份,回收114份,有效調查問卷109份。此外我們還在進行新農村建設調查走訪過程中進行了一定的關於留守兒童走訪調研。在調查問卷和走訪過程中我們發現當地留守兒童存在着許多亟待我們去解決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現狀

通過對留守兒童及非留守兒童發放不同的調查問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訪,我們瞭解到最新的一手資料。

在通過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留守兒童”存在的觀念和認識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對留守兒童的認知。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瞭解到當地農村對留守兒童有一定的瞭解,但在走訪過程中,可以瞭解到當地農民壓根就沒有留守兒童這個概念,只有當調研人員把留守兒童概念用平實的話語詮釋一下,農民才知道什麼是留守兒童。從這方面我們可以認識到當地縣鎮區政府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更不用談及對留守兒童給與一定的幫助和採取一定的措施。

大部分留守兒童的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均存在問題。“無人管教自我放棄”、“情感缺失冷漠內向”、“四處奔波學學停停”、“讀書無用打工有理”、“傷害事故防不勝防”等已成為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輩和親戚朋友照料生活的農村孩子的“留守綜合症”。在調研過程和中我們把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歸結為一下幾個方面。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一、留守兒童生活問題

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普遍比較困難。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而且在實際生活中這些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弱,大多家務不願去做,爺爺奶奶與兒童有一定得隔閡,大多孩子不願聽從爺爺奶奶的使喚,具有較大的叛逆心理。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調查中發現,選擇與子女分離而外出務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貧困村(居)、缺乏生產資源,生產生活無一技之長,只有靠外出打工來維持生濟,加之外出後也很難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這些留守兒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如留守兒童李某,現年13歲,在新河中學讀七年級,家裏有6口人,其父母因田地少,也沒其他經濟來源,迫於生計,雙雙到了上海打工,留下現年66歲的老奶奶(行走不便)每月僅寄回300元生活費給他們,但由於奶奶多病,生活比較拮据。

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主要體現在隔代教育問題,隔代教育力不從心,父母在外打工,學習只能依靠學校老師,回家後沒有父母的監督和指導,孩子的自覺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爺爺奶奶大多為不識字人羣,沒有能力指導留守兒童的學習。從而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留守兒童學前教育也從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缺陷。由於0—6週歲學前留守兒童約54.2%都是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老人們在教育孩子的觀念方面比較陳舊,對年幼的孫子過分溺愛,把孫子當成不可得罪的小祖宗,使其自由發展,孩子們在無原則的慫恿和過分的疼愛中形成了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從而使留守學前兒童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早期教育,錯過了孩子最佳的教育階段,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一生。調查顯示,有95%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由於是隔代撫養,他們往往只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的滿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另外,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絕大多數是文盲。因此,無論是從體力還是智力上都勉為其難地承擔起對孫輩的監護和教育的重任,特別是當有幾個孫輩一併交由他們監護時,就更顯得力不從心。

三、留守兒童行為發展偏差

蚌埠市懷遠縣新河村及周邊地區的留守兒童95%是由祖輩扶養的,由於隔代的長輩往往對其過分溺愛放縱,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學習無人督促,部分留守兒童出現行為偏差,如好吃懶做、自由散漫、不服管教;再加上留守兒童缺乏正確判斷能力,所以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越軌行為的影響。甚至抽煙喝酒、拉幫結派、沉迷網絡,被不良青年利用參加一些盜竊、鬥毆、尋釁滋事等違法行為。

他們的許多不良行為時間一長,便形成了惡習,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沉迷上網無法自拔;有的好吃懶做、小偷小摸;有的時常不回家,打架鬥毆;有的追求時尚,抽煙喝酒;有的被人利用染上毒品,家庭問題已逐步演變成社會問題。在調查的63名留守學生中,行為習慣較好的佔30.1%,一般的佔47.8%;較差的佔22.1%。

四、父母關愛嚴重缺乏

在調查中發現,儘管有81.4%的外出務工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繫一次,但仍有13.6%的父母半年以上聯繫一次,有6%左右的父母一年基本上不與孩子聯繫。相當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親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同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養教育為主。父母長期分離和缺乏聯繫使兒童無法得到父母正常的引導和關心,家長也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思想變化。兒童親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極端,甚至使一部分兒童對父母產生怨恨情緒,使“代溝”加深,致使大多數留守兒童造成心理抑鬱,性格孤僻,對以後的人際交往、協作求助、學業發展等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無人監護的留守兒童羣體,父母由於無法照顧孩子會產生內疚感,便會在金錢上進行補償,而對子女的倫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

五、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亟待關注

0-14歲的兒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和缺乏溝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關愛,加上常受到周圍孩子的歧視、排擠和欺辱等,由於沒有父母的照顧,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徵,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不少留守兒童情緒消極,失落自卑,行影孤單,甚至心理壓力過大,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礙。如新河中學七年級學生賈某,其父母長期外出,與她疏於聯繫,偶爾聯繫時,交流又無從談起,她與父母產生了嚴重的隔閡,連爸媽都不願意叫。在她三歲以前是她外婆帶,由於她外婆一個人居住,經常上山幹活,加之她又是超生的,她外婆怕被人發現,就經常把她一人關在家裏,沒有與其他孩子和其他人交流,所以導致她三歲了看見生人還怕,也不説話,什麼都不會説。為了挽回與孩子之間缺失的親情,其爺爺看見這種情況後及時把她接回了家,經過幾年的照顧,使孩子有了明顯的好轉,在我們瞭解情況之前,她是那麼的害羞,但在我們為期15天的交流中,積極鼓勵她去參加我們組織的興趣班。現在已經變得有一定的樂觀。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留守兒童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經濟不發達。據調查統計分析,無論在新河中學一帶還是在全國範圍,留守兒童數量的增長與經濟增長成反比,經濟越發達,外出務工的農民越少,留守兒童數量就越少;經濟越不發達,外出務工的農民越多,留守兒童數量越多。但當留守兒童存在於我們這個社會時,我們應該考慮它存在時出現的問題的原因。

1、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於管教,即使打電話,關注焦點是孩子的身體狀況和學習成績,很少關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造成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 家庭教育是伴隨孩子的終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孩子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展。特別是0—14歲是人生行為習慣、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父母外出務工,城鎮教育費用較高,由於收入普遍不高,居無定所難以將子女帶在身邊,錯過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對孩子影響極大;奶奶或其它監護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方法,家庭教育處於空白狀況;有的父母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疏於管教,造成親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錢補償感情的心理,認為把錢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質上滿足,事實上成為孩子學習、身心發展的旁觀者;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於溺愛,以生活照顧為主,且知識、能力上也承擔不了對孩子的品德培養、學習輔導的任務,使家庭道德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的環節,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遇到困難不能獲得感情支持,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其次監護管理對留守兒童有一定的影響。

1、隔代監護偏重物質生活。祖輩撫養較多地給予物質、生活上的滿足和過多的寬容放任,而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導。

2、上代監護顧慮心理作繭。“留守兒童”由其叔、伯、姑等親戚監護,監護人在教養過程中難免有所顧慮,不願嚴格管教。

3、自我監護助長放任自由。“留守子女”自我監護,其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弱,在他們的成長的過程中,基本上處於無人管教的狀態。

2、學校教育措施不力

農村基礎教育比較薄弱,教育資源匱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而且農村學校只側重在校時段教學管理,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的教育寄望

於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由於學生多,教學任務重,應試觀念比較重,嚴重影響了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有的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沒有精力,心有餘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關愛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那些有問題的留守兒童難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兒童特殊羣體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有的學校人數比例小,沒引起重視;有的學校雖人數比例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有的學校在教育管理無效時,乾脆放任不管,聽之任之,只要在校不出問題,一推了之,更有甚者鼓勵“問題兒童”結束學校生活,眼不見心不煩,致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嚴重脱節。

而且每週週一至週五,學生在校可由學校或老師管理,但是一到雙休日,老師就鞭長莫及。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多不好,對學習缺乏熱情和進取心,甚至有的厭學、輟學,是老師眼中的“雙差生”和“問題兒”。而且許多“留守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烈,充滿逆反心理,加上現在設在教師面前的“高壓線”也太多,學校老師不敢過於要求嚴厲。有的學校對“留守學生”由指定老師管理或實行“託管”,但是隨着“留守學生”隊伍的日益龐大,教學任務本來就很繁重,老師很多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3、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

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防控體系和機制。調研發現,當前政府各部門以及社會對留守兒童的問題的研究仍是空白。即使有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如:學校尚未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也尚未進行政策性的思考等。農村社會教育薄弱,教育資源缺乏,教育觀念陳舊,不能有效地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關懷的不足。

當前社會的一些不良習氣嚴重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留守兒童年幼無知,又常處於無人監護狀態,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的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傳媒網絡的普及,社會教育對人的影響顯得更加突出。對一些娛樂場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聯網、電視、電影、錄像、影碟、書刊等文化傳播媒體中,有的為了追逐市場賣點,牟取暴利,滲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蝕內容,對缺少親情關愛、性格孤僻、苦悶無聊的留守兒童具有腐蝕性和誘惑力,也使一些留守兒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在農村學校,一些“留守兒童”課餘甚至逃學光顧電子遊戲室,痴迷電遊,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體如兇殺、淫穢等鏡頭將會極大地影響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

在我們的實地走訪中瞭解到,一位66歲的老奶奶告訴我們他的一個孫子(留守兒童)有時候早上起來的吃給他一塊錢買包子吃,但孫子從來沒有買過一次早餐,他把用來吃早餐的錢用去打老虎機。每當談論自己孫子原來是怎麼的品學兼優的孩子,她都忍不住自己的眼淚往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