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65K

淺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淺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一

音樂是一種可以反映出人類現實生活之中情感的藝術形式。根據音樂的表現形式可以將之劃分為聲樂以及器樂兩種類型,也可以將之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以及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多個類型。我國古籍禮記?樂記之中曾説過“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這也表明了音樂已經成為了人們表達自身情感的一種方式。比如,當人們結婚時就播放喜慶的音樂表達自身的喜悦之情,當親朋好友去世時就播放悲傷的音樂表達哀思之情,等等。人們通過音樂抒發出自身的情感,可以使自身的情緒得到有效釋放。

一、對中學生開展音樂教育的意義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中學生的心理髮展趨勢是隨着自身年齡的增長以及生理的成熟而產生的,因此這一時期也被稱作是危險期。這段時間是中學生心理髮展最為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將會給中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非常顯著的影響。特別是在現如今我國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主流思想之下,中學生面臨着來自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方面帶來的重重壓力,導致其不堪重負。

家庭壓力主要是因為我國開展計劃生育政策導致大部分中學生在家庭之中都是獨生子女,長輩的期望在無形之中給中學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學校壓力主要是競爭壓力,這股競爭壓力主要來自於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競爭、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爭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這些競爭壓力也給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使中學生憑空多了一股學習壓力;社會壓力主要是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信息社會競爭激烈的形勢之下給中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社會壓力,這種壓力即使是一個成年人也無法承受住,更別説身心還未發育完全的中學生了。這種情況會導致中學生非常容易出現自尊心過於強烈、自卑心理嚴重以及自我為中心的情況。此外,情緒化和責任感不強等心理問題,也將會使中學生非常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比如,在2014年發生在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的一起搶劫案件,案件的起因就是16歲的沈某想要去網吧,所以他攔路搶劫了8塊錢,最終得到了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的懲罰。有關專家指出,這是由於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導致了類似悲劇的發生。

而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在培養出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對於學習和生活的興趣,同時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之中增加了樂趣,有效緩解了中學生內心積攢的壓力,達到使其心理得到淨化的最終目的,有效防止了以上情況發生。

二、音樂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1、提高中學生的學習效率

由於中學教育之中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非常容易讓中學生產生心理焦慮以及恐懼等心理問題,導致中學生無法全身心的沉浸到學習之中去,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的後果,而這種情況無疑又會加大家庭以及學校對中學生施加的壓力,最終形成惡性循環。而通過音樂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給學生播放輕鬆愉快的音樂,藉此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是學生的精神放鬆,緩解日常學習之中積攢下來的壓力,暫時將學習煩惱忘記,將緊張的神經放鬆,從而達到重塑中學生在學習壓力之中被磨滅的自信的目的。

比如,可以給中學生播放班得瑞系列音樂。這主要是因為整個班得瑞系列的音樂都是在阿爾卑斯的山林之中創造出來的,其中沒有摻雜進一絲一毫的人工混音,並且其中的每一聲蟲鳴、鳥啼以及流水等聲音都是製作者深入阿爾卑斯山林與湖泊之中採集而來的。因此最終制作而出的班得瑞音樂系列具有非常有效的減壓作用。經過心理治療的實踐證明,改善情緒可以有效解決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音樂向中學生傳遞情感,對於緩解中學生壓力來説無疑是非常有效果的,它可以培養中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經常聆聽類似班得瑞系列的音樂可以使學生保持一個輕鬆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之中,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並讓學生樹立起了自信心,各方面的壓力也隨之減小,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2、提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是人類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因此培養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有效緩解中學生壓力過大的問題,除此之外在於他人交往的過程之中也可以準確反映出中學生心理是否出現問題、與他人的溝通能力是否存在障礙以及是否能夠自如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等情況。通過對中學生進行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出中學生良好的性格,一個良好的性格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前提條件。除此之外,通過音樂教學還可以幫助中學生通過音樂來表露出自己的心聲。

比如,通過讓中學生練習合唱來培養出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唱是將多名學生視為一個整體,需要每一名合唱的人員之間都要注重搭配的合理性,每個人在合唱時除了要明確瞭解自己在合唱之中的職責,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工。通過練習合唱的過程,在有效培養出了中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也避免了中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3、陶冶中學生的情操

音樂是一種可以用最強烈的力量深入人們內心最深處的藝術,運用合理的音樂教育方法可以使音樂之中藴含的美好情感浸潤中學生的心靈,陶冶中學生的情操,從而有效避免中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經研究顯示,通過有效的音樂教學,可以幫助中學生豐富自身的內在情感以及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除此之外,通過音樂還可以讓中學生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以及奇妙之處,開拓他們的眼界。而進行音樂教育之中的歌唱教學則可以有效存進中學生的表現情緒以及情感能力的發展,此外中學生通過在學校或者班級開展的文藝晚會之上進行歌唱或者表演某些不同的節目時,還可以讓中學生從這些作品之中感受到不同情感,讓中學生體驗到每個角色的不同之處,可以從情感的立場上能夠換位思考,對比與現實之間的情感衝突,可以使其更好的珍惜現有的生活。

比如,通過演唱《歌唱祖國》這首歌,中學生可以在演唱的過程之中體會到詞曲作者對於祖國的熱愛之情,有效培養了中學生的愛國之情;在演唱《軍港之夜》這首歌時,中學生可以在演唱的過程之中體會到人民解放軍的生活以及使命感,等等,藉此可以讓中學生的心理得到更加成熟的發展,同時培養出了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生的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中學生的心理十分敏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而通過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幫助中學生淨化心靈、陶冶中學生的情操,重視音樂教育可以使中學生的美好心靈得到釋放。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沸巳ぃ?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為中學生的未來成長髮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淺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二

【摘要】

中學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的個體身心發展和個性特徵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是在這個階段,學生的個體心理也容易出現問題。家庭因素對中學生的心理髮展影響重大,作為父母,應當準確的瞭解子女在中學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根據中學生的心理髮展特徵,對中學生進行民主科學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預防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關鍵詞】中學生 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對策

一、引言

隨着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在生理上逐漸的成熟,中學生的心理狀態也相應的發生變化,表現出成人感與幼稚感並存、閉鎖性與開放性並存的發展特點。中學生在這一特殊時期,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還存在人際交往與青春期等心理問題的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作為子女的第一監護人,也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對子女的影響也最大。

二、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1、家庭關係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首先,夫妻關係,父母與學生長時間居住在一起,對中學生的影響也最大,夫妻關係在整個家庭環境中對子女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十分重要的影響。家長之間產生衝突,很容易導致子女的心理機能產生變化。學生在這個成長的關鍵時期,心理十分的細膩,容易造成創傷。尤其是家庭離異的子女,子女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容易給子女造成潛在的精神壓力,不利於中學生成長。其次,親子關係,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階段,內心矛盾多,對父母較為敏感,但是內心深處仍然十分依賴父母,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矛盾都需要父母的配合才能很好的解決。在這個階段,雙方在這個時期需要進行良好的溝通,否則就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父母在這個關鍵時期,需要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多給予子女關愛,促進子女健康成長。

2、家長期望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首先,教育期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家庭教育功能的主要核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在家長的期望中,孩子的成績好壞意味着將來要進入名牌大學,就是優秀的孩子。但是由於家長的期望,很少有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追尋夢想,如果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脱離了孩子的實際情況,容易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其次,人際關係期望,在中學階段,同學之間的關係在人際關係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家長對子女的朋友干涉較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破壞了子女的人際關係。在中學階段,學生往往會對異性產生好奇心,這個時候父母擔心子女的早戀問題影響成績。家長不能過於干涉子女的交往,需要通過正確的引導子女建立合理的人際關係,培養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

3、教育內容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長往往看重子女的知識學習能力,忽視子女的心理健康。缺乏對子女心理素質的培養,這樣會嚴重影響子女健全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處於青春期的階段的中學生的心理最容易出現問題。但是家長最注重的就是關注子女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情況,缺乏對子女的。青春期教育,忽視對子女獨立能力的培養,使得中學生缺少獨立性。

三、提升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家庭策略研究

1、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優化家庭氛圍。

根據研究顯示,中學生的家庭關係比較親密的,測試的心理健康狀況都比較高。而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中學生,往往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是十分的親密。因此,在每一個家庭中,家庭關係是十分重要的,家長之間要彼此和睦愛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營造美好健康的成長氛圍。另外,家長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的好壞也影響着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需要建立和諧穩定的親子關係,需要不斷的溝通,父母要主動和子女進行溝通,尊重子女的想法,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子女提升他們自身的認知能力,要引起孩子的共鳴,家長和子女之間要保持良好的溝通能力,優化家庭氛圍。

2、提高家長自行素質,轉變教育觀念。

家長自身的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隨着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一些社區活動,提升家長的對學生的教育能力,需要家長掌握子女的心理,需要廣泛的閲讀關於教育的書籍,對不同時期的心理髮展特徵和問題進行鍼對性的教育。中學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需要家長定期的開導,不要給子女施加壓力,關注子女的心理特徵。

3、加強子女青春期教育與生命教育。

中學時期學生的心理最重要,因此,在這個時期需要和學生有血緣關係和高度信任關係的父母是是最佳教師。家長在這個時期需要有意識的和子女談論一些生理方面的常識,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指導。教育子女進行正常的交往,順其自然的解開對異性的好奇心理。在這個時期,學生往往對學習和人際交往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樣產生的壓力無法排解容易使得學生產生挫敗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需要加強強調生命的重要性,通過溝通排解子女的壓力,讓子女學會尊重和熱愛生命。綜上所述,父母應當重視家庭的各種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及時的瞭解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需要採取合理的措施,對子女進行健康科學的家庭教育,預防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國芳,李麗芳。家庭因素與青少年犯罪的關係研究綜述[J]。棗莊學院學報。2009(01)。

[2]吳惠娟,沈鑑清,駱宏。家庭環境對初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差異研究[J]。中國學校衞生。2005(08)。

淺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三

當代中學生處於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面臨諸多矛盾、衝突,加上他們生理、心理髮展以及學習生活的特殊性(獨生子女),常常會使他們產生這樣那樣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國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如何疏導學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事情。在新的體育課程改革下,我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大家一起交流。

一、體育課上學生不良心理狀況及成因:

在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賴心理;④焦慮心理;⑤孤獨心理;⑥自責心理;⑦過敏心理;⑧衝動心理;⑨反感心理;⑩異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體質和學習成績以及不良個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學生身材矮小、肥胖,體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殘疾等,他們在練習中因怕做不好動作被別的同學譏笑而產生對運動的恐懼感,導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棄,從而造成較重的心理負擔。又如:在考核或成績評定時,總覺得教師給別的同學的分數與評價比自己的高,懷疑教師不公正、有偏向,在進行集體項目的比賽時,總認為自己的技術水平對取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現自己為中心,這樣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師的肯定。而對這些內心無法平衡,又難以從正常途徑宣泄,從而造成在學習時心理極不穩定。有些學生由於身體素質基礎差,或者學習動作時接受、掌握動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在平常學習時,與那些身體素質好、成績好的學生比較時,總覺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無法趕上其它學生,從而在練習時放不開思想包袱.顯得膽小、怯懦、縮手縮腳,結果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虛榮心強,愛出風頭。喜歡在課堂上引起教師和其它學生的注意,愛表現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從心的動作時,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為了“面子”硬撐着去做,結果失敗。久而久之,這種挫折失敗的陰影會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後,既使對自己能做的練習,也不敢表現自己,怕萬一失敗而被其它同學譏笑,被人看不起等等。

二、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

1、優化課堂心理環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

1)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優化體育課堂心理環境的前提,課堂心理環境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教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在教學中能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相反,教師情緒的失控,往往會導致師關係冷漠和教學氣氛的緊張。心理健康的體育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是優化體育課堂心理環境的核心。教學既是對師生關係的教學,同時也是對同學關係的教學。在良好的人際關係背景下,師生之間的積極關係所帶來的積極情感,合作支持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氣氛,都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由於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活動要遠遠多於其它課堂教學,也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3)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的場地與器材。體育課大多在室外進行,複雜多變的環境,給國小生上體育課帶來一定的干擾。所以應在課前畫好場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潔、美觀、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學前滾翻時,把墊子放成梅花型,讓每兩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花瓣”,讓學生一到場地,就感到心情舒暢,愉快有趣,渴望快點上課。

2、精選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照顧他們體育興趣,滿足現實的體育需要。儘可能擴大選取範圍,增加一些選項課、專項課、開放式教學課。如利用遊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態。遊戲是國小生喜愛的活動項目,通過遊戲,學生的思想、智力、意志、體力得到鍛鍊提高,特別是對那些有自卑感、較孤僻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集體競快的遊戲活動,因為在遊戲中,讓學生分成幾小組。每一組的學生為了在集體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會互相督促,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好的羣體力量,同組的同學就會互相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學生間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個性品質,使情感得到昇華,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發展。比如,在換物接力賽的時候,我們要求學生所換的物體都必須立起來,不得倒下,否則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隊伍時,一定要從右邊歸隊,一次錯就扣該隊一分,這時,各組前後同學紛紛互相提醒,增強了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學生之間關係也很融洽,拋棄了那種不愉快的情緒。又如,讓體育素質較差、但責任心強的學生在遊戲活動中擔任裁判,通過他秉公執法,同學也不會輕視他,讓學生養成尊重裁判,遵守規則的習慣。使這些學生不會因為體育素質較差而有自卑感心理。在這些活動中,國小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養。

3、採用靈活教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互幫合作快樂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着重培養學生互相合作學習的習慣。互相幫助、探討學習,使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也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

2)在遊戲中培養學生團結拼搏奮發進取精神。教學中運用遊戲,能夠使學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奮勇拼搏。如:團結一致過黃河,集體跳長繩遊戲比賽,接力跑遊戲等集體遊戲活動。通過對遊戲規則的瞭解和參與遊戲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一致,努力拼搏奪取勝利的精神品質,同時讓學生在比賽中也體驗到勝利的喜悦。

4、課後小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①設疑法。講課時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後進行思考。②提問法。通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評價、辨別。③暗示法。教師利用心理學原理,讓學生對課堂上自己的表現進行回憶,自己評價。④議論法。教師就課中某一環節,特別是學生的看法和評價不一樣時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熱烈討論,自己找出正確的答案。其次,體育教學中有許多競爭性比賽或遊戲,肯定會產生“失敗”的一方。這些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會產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壓抑,應注意消除他們的心理疲勞和心理障礙。教師可用簡短、幽默的語言或小故事去啟發他們,用真誠的目光去鼓勵他們,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獲得成功。

另外,學生具有個體差異,各個階段心理狀態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情況,有的放矢地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督促學生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得到真正的健康。

淺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篇四

學生在中學時期,處於人生第二成長高峯的青春發育期,不管是生理方面,還是自我意識、情感方面,都在迅速地發展,這個時段的中學生都對新鮮事物充滿了求知慾和好奇心。為了避免中學生不會被社會因素、個人因素而左右情緒,影響學習,作為中學班主任,應該通過對學生心理的充分了解,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良的品質,使中學生在健康心理的引導下,具備較高的駕馭知識的能力。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現行的中學德育大綱裏已明確地將個性化心理品質與能力列入其中,因此也表明了對中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性。隨着我國教育的不斷髮展以及學校設施設備的逐漸完善,中學的心理輔導工作也漸漸被提上了日程。中學班主任作為主導學生學習與思想的靈魂人員,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了對班主任工作職責的新要求。只有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得到重視,才能保障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學習方面,通過對中學生心理的合理輔導與教育,更加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包括有:人際交往障礙、自卑、焦慮、早戀、厭學等。①人際交往障礙。由於中學生正是處理生理與心理成長髮育的重要階段,因此對於自己的行為更加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和支持,但若中學生的心理變化沒有得到家長與教師的關注,也未能得到同學之間的認可,將會使其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並有可能造成人際交往障礙。②自卑。自卑也是中學生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自卑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人際交往、興趣、尊嚴等方面遭到的挫折。③焦慮。由於中學生學習的壓力過大,而心理承受能力又較弱,從而容易造成失眠、神經衰弱、焦慮等現象。④早戀。中學生一般還是未成年人,但由於其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會使學生產生萌動的感情,並出現早戀的現象。⑤厭學。一些中學生由於遭到老師的批評、考試的壓力、家庭的專制等因素,出現厭學的情緒。

三、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班主任在其中起着主導的地位,因此也決定了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可促進班級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於班級德育工作開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作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通過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可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也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着相輔相成的關係。中學生只有具有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才能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因此,班主任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2)可提高班級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到工作職責當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對班級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其主要表現在增進師生關係的融洽、增加學生自我審視能力。①增進師生關係的融洽。班主任通過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師生雙方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與溝通,降低學生的叛逆情緒,讓雙方能夠互相尊重、理解,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②增強學生自我審視能力。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教師雖然起着重要的引導作用,但真正的學習卻是要學生從內心接受,並願意配合家長與老師進行學習。班主任可通過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養成並提高自我審視能力,使之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3)可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對於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中學生只有具有奮發向上、積極進取、勤學好問的人生態度,才能為今後的發展打好堅實基礎。而中學班主任積極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整體提高。例如我校一九年級女生,在七年級、八年級時學習成績一直穩定,但到九年級之後,由於升學壓力使心理承受較重的負擔,當她某次小考成績有一絲下滑時,由於教師與家長對此學生的期望過高,從而使她表現出不安、焦慮、緊張的情緒,久而久之,在之後小結考試中多會出現噁心、哆嗦的現象。針對女生的心理問題,班主任通過及時的瞭解情況,對女生進行開導,並與其父母進行溝通與交流,將女生學習的壓力進行適當減輕;再通過班級組織活動、其他學生對該生的關心等方式,使該生的學習壓抑情緒得到了有效的釋放,心理承受能力能到了大幅提高,其在此後的學習與考試中,均能以正常心態對待。經後續資料調查發現,這位女生在九年級升學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並進入了本市的重點高中。

(4)有利於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中學生接收知識的程度以及學習成績的好壞,除了與學生本身的智力有關外,也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關係。為保證學生心理的正常發展,使學生養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班主任需要對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困惑做到早期的疏導,使中學生的不良行為與心理能得到有效的矯治,有足夠的信心與意志,並對學習產生興趣,久而久之便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在中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作為中學生學習的引導人,通過細心、耐心、科學的方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避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並對中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高、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均有着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