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物理動量定理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8W

高中物理動量定理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圓周運動教學設計 篇一

1.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書本上的文字敍述以圖形、符號等直觀形式表現出來。變抽象為形象,增大了的感性認識的空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度降低了。

2.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一節課的核心內容集中總結展示,使知識更系統化、形象化。節省時間,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

3.由於平時利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機會少,學生感到新奇,一部分同學表現為課上精神不夠集中。

4.學生在學習互動環節、達標訓練表現不夠積極主動。

5.課件設計各環節的銜接,圖形符號的利用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教師利用課件有效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仍需提高。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要儘量採用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形式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重點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與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關係。

2.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它描述速度變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學難點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樹立變化率的思想。

2.區分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速度的變化率。

3.利用圖象分析加速度的相關問題。

動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篇三

動量守恆定律,它是本章的核心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動量、衝量和動量定理之後,以動量定理為基礎,研究有相互作用的系統在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為零時所遵循的規律。它是動量定理的深化和延伸,且由於它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所以學好動量守恆定律堆綜合處理問題是很重要的。

本節所講為第一課時,旨在得出動量守恆定律的'內容,並闡述清楚動量守恆的條件,在得出內容上,我秉着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的思想,採用了實驗探究和理論推導共同得出動量守恆定律,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實驗較成功,記錄的數據充分的説明了兩個物塊碰前和碰後的總動量守恆,理論推導過程學生也積極參與進來,課堂氣氛還算可以,達到的預期的教學目標。

後面打算對動量守恆定律成立的條件列出兩道例題進行加強、鞏固,但由於前面引入的時候使用的時間有點過多,導致後面時間不夠,兩道例題只講了一道就下課了,因此本節課對時間的把握上拿捏的不好,致使後面安排的內容沒有講完,但本節課的目標:得出動量守恆定律已達到。

有時在想,安排好容量的課是否一定要上完才算完整,課堂的突發狀況,糾正學生的回答,時間不經意的溜走,是我安排的內容過多,還是前面講的太慢,這個疑惑有待請教有經驗的老教師。

動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篇四

動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動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一直覺得習題課很難上,雖然精心選擇習題,但看學生上課的反應,設計的題目並沒有給他們設置多大的難度,真的是題目的難度不夠嗎?什麼才叫做難題呢?其實很多同學簡單的題目也不會做啊,我是很糾結啊!楊雙老師專門聽了我的一節《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的習題課,這回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不少。

一、設問深度不夠,不能引發思考

我在課上選了這樣一道例題

例1:兩輛質量相同的平板小車a、b成一直線排列,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原來靜止在a車上的一個小孩跳到b,接着又立即從b跳回a車,他跳回a車並相對a車保持靜止,此後。(填選項前的字母)

A.a、b兩車的速率相等           B.a車的速率大於b車的速率

C.a車的速率小於b車的速率        D.a、b兩車均靜止

這本是一道多對象、多過程的使用動量守恆定律的典型例題,但學生不經任何詳細分析就可以獲得全過程的動量守恆方程,從而得到結果。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沒能很好的將學生帶入分析。楊雙老師建議:設問之一:每輛車的動量是如何變化的?這個問題明確的將學生帶入過程分析,並能很好的體現內力是如何改變系統內各個物體的動量,做好這件事,對以後新問題的解答提供了思路上的示範(其實,課後還真有同學問我當人再次落到a車上,小車不會靜止嗎?)。同時我也體會到這個設問對下一個例題的處理明確了思考方向

例2:在質量為M的小車中掛有一單擺,擺球的質量為m0,小車(和單擺)以恆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運動,與位於正對面的質量為m的靜止木塊發生碰撞,碰撞的時間極短.在此碰撞過程中,下列哪個或哪些説法是可能發生的  (    )

A.小車、木塊、擺球的速度都發生變化,分別變為v1、v2、v3滿足(M+m0)v=Mv1+mv2+m0v3

B.擺球的速度不變,小車和木塊的速度變為v1和v2,滿足Mv=Mv1+mv2

C.擺球的速度不變,小車和木塊的速度都變為v′,滿足Mv=(M+m)v′

D.小車和擺球的速度都變為v1,木塊的速度變為v2,滿足(M+m0)v=(M+m0)v1+mv2

這道題是個瞬間問題,強調了碰撞瞬間擺球動量不受影響,可解釋方法要用到力對運動狀態改變的作用,如果例1的設問解釋清楚,學生想到這一層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於例1,還可以設問:若人是斜向上方跳離小車,還會是這種結果嗎?這樣也將學生帶入動量守恆使用條件的思考上,增加了思考的難度和廣度。

二、題型設計單一,無法激發高水平學生的思考積極性

本節課的題目設計均在水平面上的狀態變化,想法較為單一,如若再加上下面這到例題,從思維的深度上就明顯提高了

例3:如圖所示,將質量為M1,半徑為R且內壁光滑的半圓槽置於光滑水平面上,左側靠牆角,右側靠一質量為M2的物塊。今讓一質量為m的小球自左側槽口A的正上方h高處從靜止開始落下,與圓弧槽相切自A點進入槽內,則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是(    )

A.小球在槽內運動的`全過程中,小球與半圓槽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恆

B.小球在槽內運動的全過程中,小球、半圓槽和物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恆

C.小球離開C點以後,將做豎直上拋運動

D.槽將與牆不會再次接觸

這樣的例題要求學生必須從三個方面做出考慮:①、動量守恆定律的使用條件;②、內力決定的動量變化過程;③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樣的題目不僅將先前例題所涉及到的方法加以強化,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從而也引導學生得到一些簡單的結論:初態中動量大的物體決定系統最後的動量狀態。

三、對學生估計不足,使課堂留有遺憾;學生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處理不夠透徹,為以後留下隱患

對於學生處理例1題目的快速,預想不足,沒能達到對多過程問題的整體處理的強化認識;對於鞏固練習中出現的研究對象的選擇問題,沒有對整體處理和部分物體作為研究對象處理兩種方法的明確對比,這應該對以後的問題處理留有隱患。

其實,本人在設計習題課時,主導思想還是想幫助學生建立模式化的解題思路,但在具體操作中,也不時和學生犯同樣的錯誤:先算後想,以對代會的錯誤,這應該還是對題目的理解不夠透徹,講解抓不住要點所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