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6W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繼續練習藉助重點詞句朗讀(背誦)第一段,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

2、讀懂課文從湖面平靜到不平靜再到平靜,寫出了捕魚的全過程。

3、研讀課文,從中感受漁人捕魚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誦讀——感受物寧人靜。

1、複習引入:又平又靜的湖面像一面大鏡子,裏面映出了哪些美麗的景物?隨機點擊屏幕出示畫面。

2、這是一幅又美又靜的畫面,請同學們選擇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話,讀一讀體會這種寧靜。

3、自由輕讀第一段,試着藉助重點詞句,把第一段背下來。

(二)研讀——領悟捕魚的情趣。

1、辨析“一抹”體會含義。

1)這些列隊的士兵在等待一個怎樣的命令?

2)“一抹”是什麼意思?“抹”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3)課文為什麼要用“一抹”,你學得“抹”好在哪裏?

4)交流:

——鸕鶿訓練有素

——似在鼓勵鸕鶿

——怕似驚動魚羣

——漁人享受寧靜

2、研讀“一抹”領略捕魚樂趣。

1)研讀2—4段,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麼?

2)交流

——抹出了“粼粼波紋和浪花跳躍”

——抹出了“魚”

——抹出了“漁人的忙碌”

3)合上課本想象:這一抹還會抹出什麼來?

4)表情朗讀2-4自然段。

(三)體味——提升靜謐意境

1、個別讀5、6、7自然段,聽了有什麼感受?

2、這裏為什麼用“恢復”?

3、研讀:這時的靜與原先的靜是不是完全一樣?這時又是一種的靜?

4、你能把這種靜讀出來嗎?

5、課堂。這一節課我們抓住一抹一詞,研讀了課文,一起享受了漁人的忙碌和喜悦,並讀懂了從鸕鶿等待命令到下水再到列隊回去,使美麗的湖面由平靜到不平靜再到平靜,而且這種動和靜的景象都充滿了美的情趣。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登山》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鍊自己意志的故事。

全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三部分。先講列寧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隱居在普羅寧。接着講列寧和巴果茨基為看日出走了一條危險的近路,登上山頂,飽覽了日出的壯觀景象。最後講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寧仍堅持走危險的小路,並交待了他第二走險路的原因。

課文的重點是列寧兩次走危險的小路。第一次走險路是為了趕上看日出,寫得比較詳細。從“路寬只能容一隻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這句話,可以體會到這條路的小和險,這樣的小路很難行走,而且非常危險,只要一失足,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列寧為了看日出,果斷決定走這條小路。

巴果茨基是走過幾次這條小路的,他這次走的時候“背貼着峭壁,扭轉了頭,不去看深淵”,走過最險的地方“輕輕地舒了口氣”,從這裏可以看出,他走的時候也是有點提心吊膽的。列寧走險路的表現反映了路很“險”,他“在最險的地方停住了”的時候“頭昏目眩”。“在最險的地方停住了”,説明他有點害怕。但他只是“站立了幾秒鐘,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從這裏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到列寧臨危不懼的品格。

第二次走險路,與第一次相比有幾處不同:1.不必走,而列寧仍舊走;2.列寧先走;3.列寧在最險的地方沒有停下來,毅然決然地走了過去。為什麼還要走險路呢?列寧的話解釋了原因。列寧説了三句話。第一句講小路令人望而生畏,列寧坦率地承認自己“害怕它”。第二句講革命者對待害怕的正確態度:“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第三句講革命者要自覺地鍛鍊自己的意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強調了不放過每一個可以鍛鍊自己意志的機會。列寧下山時還走那條險路,正是自覺鍛鍊自己意志的一個範例。

課文中有一段描寫日出時的瑰麗畫面,這一方面表現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無限風光在險峯”的意思,表達了列寧和巴果茨基歷經險路,正好趕上日出,飽覽美景時的喜悦之情。

教法建議

1、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小路的險。課文中直接描寫小路“險”的有一個句子,即:“路寬只能容一隻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這個句子畫下來,並通過這個句子具體體會到這條小路的險。只有充分理解了“險”,才能充分認識列寧堅持走這條險路的勇氣和魄力。

2、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對思考。練習1中的第一小題“列寧第一次走這條近路時害怕嗎?”要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到列寧是有些害怕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到當時的處境是不由人不害怕的。人站在極高極險的地方,頭暈目眩,心慌腿軟等感覺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列寧沒有在害怕面前退下來,而是戰勝了害怕,勇敢地走了過走,正表現了他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品質。

3、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本組的讀寫訓練重點。把段意連起來是抓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處常用的方法。思考。練習2要求給課文分段、最納段意,再説説課文主要內容。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理解詞句、讀懂自然段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然後把段意連起來。連接段意的時候,幫助學生疏通語言,用通順連貫的語言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4、本課最後列寧講的一段話,是課文的重點,要引導學生理解。可以先逐句理解,再聯繫列寧兩次走險路的情景深入體會,最後再讓學生適當聯繫思想生活實際談談感想。

5、本課的生字“剎”“爍”“釋”是翹舌音,“皇”是後鼻音,要指導學生讀準確。“喉”的右半部不是“候”,不要多寫一豎。

以下詞語解釋供教學時參考。

沙皇--俄國過去皇帝的稱號。

深淵--很深的水。

頭昏目眩--眩,昏花。頭髮暈,眼發花,課文中的意思是站在高處往下看,發生眩暈的感覺。

毅然決然--堅決地,毫不猶豫地。

6、建議本課教2課時。

句段賞析

1、路寬只能容一隻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

析這裏描寫道路窄小難走,非常危險,然而為了趕上看日出,列寧果斷地決定走這條近的危險小路,目的是為了烘托列寧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高尚品質。

2、他們登上山頂,一股柔和的陽光正好……歡快地唱了起來。

析這一段話描寫日出時的瑰麗畫面,一方面表現了自然景物的美,另一方面也含有“無限風光在險峯”的意思,表達了列寧和巴果茨基歷經險路,正好趕上日出,飽覽美景時的喜悦之情。

3、“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己的意志。”

析這句話講革命者要自覺地鍛鍊自己的意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強調了不放過每一個可以鍛鍊自己意志的機會。下山本沒必要走險路而再次要走,正是列寧自覺鍛鍊自己意志的一個範例。

難句解析

“路寬只能容一隻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

這句話寫出這條路的小和險,小到“只能容一隻腳”,説明小路很難行走,而且非常危險。“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只要一失足,就會掉進萬丈深淵,更加突出了小路之險。就是這樣的小路,列寧還決心走過去,可見列寧是臨危不懼的。

“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己的意志。”

這是列寧説的兩句話。第一句講革命者對待害怕的正確態度是:不應該被害怕壓倒,不要被困難嚇倒,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第二句是講一個革命者要自覺地鍛鍊自己的意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是強調要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而列寧正是這樣,不放過每一個可以鍛鍊自己意志的機會,堅持走那條小而險的路。表現了他不畏艱險,迎難而上,自覺鍛鍊自己意志的高尚品質。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練習用歸納段意的方法抓課文主要內容

2、聯繫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3、弄明白列寧登山所體現的革命者的品質。

文章結構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列寧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隱居在普羅寧。

第二段(第2自然段到“歡快地唱了起來”):講列寧和巴果茨基為看日出走了一條危險的近路,登上山頂,飽覽了日出的壯觀景象。

第三段(從“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到結束):講看完日出往回走,列寧仍堅持走危險的小路,並交代了他第二次走險路的原因。

寫作特點

巧用對比讚頌品格。

首先,巴果茨基與列寧走險路的對比。巴果茨基自己幾次走過這條小路,他這次走的時候,“背貼着峭壁,扭轉了頭,不看深淵。”走過最險的地方,“輕輕地舒了口氣”,可見他也是有點提心吊膽。而列寧“在最險的地方停住了”的時候,“頭暈目眩”,但“站立了幾秒鐘,定了定神,又小心地向前移步”,他“不慌不忙”,“一步步地走過”去了。從對比中進一步讚頌列寧臨危不懼的品格。

其次,以第二次與第一次走險路相對比。巴果茨基説“不必走”,而列寧仍舊堅持要走那條小路。第二次是列寧先走,巴果茨基跟在後面,列寧在最險的地方沒有停下來,毅然決然地走過去。説明列寧比第一次走險路更無所畏懼,意志更堅定了。

解釋説明畫龍點睛。

課文結尾是列寧對巴果茨基問題的解釋,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列寧先坦率地承認自己“害怕它”,但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要“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己的意志。進一步突出了革命領袖列寧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堅定的革命意志。

中心思想

本文記敍了列寧和巴果茨基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危險小路的事,表現了列寧自覺地磨鍊自己意志的可貴品質。

教學設計示例

14、登山

教學目標:

一、瞭解列寧兩次登山的經過(走險路),學習他自覺地磨練自己意志的堅強品質。

二、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同學們,我今天要介紹一篇好文章給你們,想了解嗎?(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

三、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

1、指導朗讀。注重表揚、激勵,激發朗讀興趣。(這一次讀,要比初讀課文時讀得更好、更流利、更有感情。)

2、生談精讀課文之後的感受。

3、鼓勵學生表演課文內容。

①指名上台表演。

②讓表演的學生評價剛才的表演情況。

(學生自主地進入角色,充分品味文章的內涵。)

4、質疑:同學們還想知道什麼?

(學生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列寧下山為什麼還要走那條危險的小路?他第一次走與第二次走有什麼不同?課文題目是登山,作者為什麼還要寫在山頂上看到的美麗景色呢?列寧説的那兩句話該怎樣理解?)

5、教師歸納學生的疑難問題。

四、課堂練習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列寧兩次登山的經過(走險路),學習他自覺地磨練自己意志的堅強品質。

2、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

(出示上節課歸納的疑難問題)

1、課文的題目是登山,作者為什麼還要寫在山頂上看到的美麗景色呢?

2、列寧下山時為什麼還要走那條危險的小路?第二次走與第一次有什麼不同?

3、“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己的意志。”這兩句話該怎樣理解?

二、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1、自學課文,試着解決疑難問題。

2、小組合作研討,組長歸納意見。

3、班上交流彙報。

(1)解決第一問題。可先讓學生自由地讀課文,瞭解列寧和巴果茨基登山時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路寬只能容一隻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小路之險,作者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感覺的描寫反映出來的。(巴果茨基的語言:“路太窄,又太危險,要經過深淵邊上。”“您不能從這兒過。”動作:“貼、扭、不去看、移動”。列寧的感覺:“頭昏目眩”。)然後讓學生讀寫景的那段話,抓住“鳥兒們放開歌喉,歡快地唱起來。”這句話引導學生讀一讀,議一議,進行交流。感悟到:“鳥兒的歌唱”,不僅僅是為列寧看到自然風光而唱,它彷彿為列寧勇敢地走過小路而慶賀,更使人體驗到了“無限風光在險峯”的意境。作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了列寧為自己走過險路,飽覽到美麗的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2)解決第二個問題,關鍵是引導學生讀懂列寧説的那段話,從中找出原因。①列寧坦率地承認自己害怕走這條路;②作為一個革命者,要勇於戰勝困難,而不是迴避困難;③作為一個革命者要時時處處鍛鍊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險路,與第一次相比有幾處不同:①不必走,而列寧仍舊走;②列寧先走;③列寧在最險的地方沒有停下來,毅然決然地走了過去。

(3)齊讀最後一段課文。

(4)聯繫實際,談一談這段話對你有什麼啟發?

三、延伸拓展

既要鍛鍊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在生活中怎樣做才能處理好這兩者的關係?同學之間交流一下這方面的體會。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生活實際,談一談學習本文後的體會。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講的是列寧登山看日出走過靠近深淵的小路,自覺鍛鍊意志的故事。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學習他自覺磨鍊意志的品格。

教學重點難點

聯繫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教學構想

教學中,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小路的險,重點指導學生讀懂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體會兩次走有什麼不同之處,從而學習他自覺磨鍊意志的品格。

教學準備

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過許多有關列寧的故事,誰來説一説?從中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今天,我們學習14課,出示課題:《登山》講的也是列寧的故事,又表現了列寧的什麼品格呢?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記敍了一件什麼事?

三、講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課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麼?

2、列寧為什麼要走危險的小路?

3、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二、三段。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小路危險的句子。

2、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説出自己的理由。

3、師生共同歸納。

(1)指名讀直接描寫小路危險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觀察、體會。

(2)有關這條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樣説的?你體會到了什麼?

(3)巴果茨基是怎樣通過這條小路的?

A、指名讀相關句子,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B、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C、巴果茨基輕輕舒了一口氣,説明什麼?

(4)列寧是怎樣走過這條小路的?

4、下山的時候,列寧仍然堅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麼不同?

(1)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2)師生歸納。

A、第一次必須走,因為要看日出,時間不夠。第二次是列寧自己堅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動。第二次走:先走、毅然決然

(三)學習第四段

1、從山上回來,列寧為什麼還要走小路?

2、課文最後,列寧講了什麼話?這段話每句講什麼意思?這段話對你有什麼啟發。

3、齊讀第四段,反覆朗讀列寧的話。

4、在兩次走小路中間,作者還描寫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寫的非常美,誰願意讀一讀?(指名讀)為什麼寫這一段?(藴含着“無限風光在險峯”的寓意。)

四、總結全文。

作業設計

1、從查找關於列寧的資料。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板書設計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動 自覺磨練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險)第二次:先走、毅然決然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通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字詞。

2、初步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理清條理,掌握內容。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我們作為中華兒女為此感到驕傲。今天,我們就要跟隨着作者到長城去飽覽這一偉大的奇蹟。板書課題《長城》。

二、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1、老師範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生字詞,老師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

2、你聽朗讀時注意了些什麼?

3、學習生字詞。

(1)出示課件1,讀準字音,指生讀,開火車讀,齊讀。

(2)組詞,一字組多詞,理解詞語:蜿蜒崇山峻嶺瞭望屯兵堡壘互相呼應凝結陡峭氣魄雄偉奇蹟

4、齊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概講的是什麼?

2、細讀每個自然段,思考:每個自然段各講什麼?

(1)寫遠看長城的全貌,長城雄偉壯觀。

(2)寫近看長城,長城高大堅固。

(3)寫作者由長城聯想到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

(4)寫長城在世界歷的偉大地位。

四、佈置作業。

1、組詞。

2、熟讀課文。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二由“口語交際”、“我的發現”、“習作”、“日積月累”、“趣味語文”這五部分組成。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對誠實守信、自尊自愛、尊重他人這些美好的品質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嚮往,所以園地二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將所學轉化為所用。口語交際的主題是“以誠待人”,這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一致的。可以結合課文,進一步體會真誠待人、處事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為學生創設一吐為快的寬鬆環境,使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無拘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等,把自己心裏想説的話説出來。這可為成功寫作作好準備。

本次習作的要求貼近學生生活,是説説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心裏話。在表達方式和內容上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我的發現是對習作方法的指點。

日積月累的的內容也是關於誠信的名句。有幾句學生已有耳聞,如“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幾句較難理解,要作解釋,讓學生會在適當的語文環境中運用。趣味語文是“説信”,這項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培養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感,是進行詞語積累與辨析的好練習,可讓學生用上這些詞作一填空練習。

教學目標:

1.學習以誠懇的態度、真誠的語言與他人交流,懂得真誠待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2.學會在合作中説真話,告訴別人心裏話。

3.積累有關誠信的詞語及古詩文名句。激發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積累有關誠信的名句名言。

在作文中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以誠待人是一種美德,它既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又能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增進友誼。

揭題:以誠待人

2.回憶第二單元的課文,你能談談你的想法嗎?

3.教師講述班級同學的一個以誠待人的故事啟發學生的話題。

二、創設情境,明辨是非。

1.觀看幾個學生表演的小品:一學生在校園裏亂扔紙屑,另兩個學生據理勸導。

2.你看了後有什麼話想説?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該怎麼辦?

是簡單地批評幾句,還是用更好的辦法去説服他?

3.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三、聯繫生活,感受“以誠相待”。

1、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些情況,你該怎麼辦?

①家裏來了客人,當時父母不在家

②班裏的一位同學病了,好幾天不能來學校上課。

2.指名交流:

熱情地招待,打電話問候,幫他補習,這些都是“以誠相待”的表現。

3.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是“以誠待人”呢?

你有沒有真誠待人的經歷或者是別人以誠相待的經歷?

四人小組交流(儘量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

4. 派代表向全班彙報

四、再創情境,實踐“以誠待人”

1.在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到底該怎麼説,怎樣做才能讓人感覺到你的誠意呢?請同桌選擇你們感興趣的一個情境進行表演。

2.全班交流:表演情境

①路上,有人向你問路,你真誠地告訴他怎麼走。

②勸告小同學不要亂摘花草樹木。

③攙扶同學到醫務室擦藥。

④誠懇嚴肅地幫同學指出缺點。

3.同學評價:哪些語言,哪些行動做到了“以誠待人”。

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並隨機規範其語言。

五、總結經驗,交流建議。

1.通過學習,聯繫你的生活,就做到“以誠待人”,你可以提供哪些建議?

2.交流:共同板書温馨提示:

用語禮貌

態度誠懇

真誠助人

以理服人

3.作業:寫1——2條“以誠待人”的建議。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11個生字。逐漸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對野荷花頑強生命力的讚歎,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從作者的描寫中體會荷花的品質。

教學難點:

使學生從荷花的品質中受到教育,並敬重這種品質。

基礎知識:

1、正音字:脾(pí)隙(xì)剔(tī)綴(zhuì)

2、形近字:篇-偏 豪-毫 茂-戍 煉-練

3、釋詞:

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嚮往的地方)。

沁人心脾:吸入芳香涼爽的空氣或飲料,令人感到舒適。也形容優美的詩文、音樂等給人清新、爽朗的感受。

氣喘吁吁:呼吸急促,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

媲 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4、生字:

偏:釋義:①不正;傾斜;離開中心的;跟“ 正 ” 相對:偏離|偏僻|偏遠|太陽偏西了。②不公正;只注重一方:偏護|偏心|偏愛。③輔助的;不佔主要地位的:偏方|偏師|偏房。④離開正常標準:偏差|偏見|氣温偏低。⑤跟願望或一般情況相反:偏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豪:釋義①才能出眾的人:豪傑|英豪|文豪。②氣魄大;直爽痛快:豪情|豪邁|豪爽。③值得驕傲;感到光榮:自豪。④指有錢有勢:豪門|土豪。⑤強橫:豪強|巧奪豪取。

茂:釋義:①植物長得盛:茂盛|茂密|枝繁葉茂。②豐富精美:圖文並茂|聲情並茂。

祖:釋義①父母親的上一輩:祖父|祖母|外祖父。②家族中較早的先輩:祖先|高祖|祖傳祕方。③事業或派別的首創者:鼻祖|祖師|佛祖。④姓。

批:釋義①在文章、文件、作業等上面寫評語或意見:硃批|眉批。②對下級文件表示意見或對文章予以批評:批改|批閲|批註|批語。③大量買賣貨物:批發|批購|批量。④量詞,用於大量的貨物或人:一批紙張|一批遊客|第三批學員剛剛畢業。⑤對錯誤、缺點等作出否定的評論或評判:批判|批評|挨批。

攏:釋義:①合在一起;使不鬆散:合攏|兩腳併攏|他笑得嘴都合不攏了。②靠近;到達:靠攏|攏岸。③聚起;總合:歸攏|攏共。④梳(頭髮):把頭髮攏一下。

迎:釋義:①接:迎接|迎送|歡迎|辭舊迎新。②面向着;正對着:迎面|迎頭趕上|迎風招展。

碗:釋義①盛飯菜的器具,口大底小,一般是圓形的:飯碗|茶碗。②像碗的東西:軸碗|橡皮碗。③量詞:一碗米

隙:釋義①裂縫:孔隙|門隙|縫隙。②(地區、時間)空閒:間隙|空隙|田邊隙地。③機會;空子:乘隙|無隙可乘。④感情上的裂痕;人際關係上的隔閡:有隙

煉:釋義:①用加熱等辦法使物質純淨或堅韌:提煉|鍊鐵|冶煉|煉油。②用心推敲琢磨,使詞句精美簡潔:煉字|煉句。

扮:釋義:①化裝;裝成:打扮|扮演|女扮男裝。②面部表情裝成(某種樣子):扮鬼臉。

教學準備:荷花圖片、有關荷花的詩文。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設計(A案)

第一課時

一、直接進入主題:今天我們學習新課《野荷塘》,齊讀課題,誰能談一談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讀文學習生字:

1、初讀課文,注意字音,能流利、通暢地朗讀。

2、繪聲繪色讀文,劃出生字。

3、自主學習生字,教師適當補充

4、字形重點強調。

5、字,組詞,編故事,鞏固生字。

三、佈置作業:1.抄寫生字2.再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直奔主題,進入講讀:

1、初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寫了去烏蘇里江邊的小鎮看到了一塘美麗的野荷花的事。

2、得知這裏也有荷花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十分激動,渴望去看一看。

3、請你讀一讀。

4、指生分角色朗讀,讀出鄉親的熱情,讀出作者的興奮。

5、那裏的野荷塘、野荷花究竟是什麼樣的?(香、美)讀出這種香和美。

6、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有何感受和體會?(作者為這荷塘而驚歎。看到了荷花的堅韌與頑強的生命力。)

7、離開野荷塘,我又有怎樣的感受?再到荷塘感覺如何?

流連忘返,再到荷塘彷彿進入了一個縹緲的童話王國。

8、學習這篇文章後你有何收穫?(學生暢談)

二、佈置作業:1.朗讀《野荷塘》;2.欣賞《荷塘月色》。

第三課時

1、聽寫生字;

2、朗讀展示,看誰讀得好。

3、處理課後習題:

(1)讀詞,聯繫文中的詞句解釋詞語的意思。

(2)填一填,比一比。整理本單元三篇文章的思路,即寫作順序。

4、全班欣賞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5、作業:(1)抄寫詞語(2)蒐集素材,為寫作文做準備。

教學設計(B案)

一、設置懸念,激發閲讀興趣。

同學們,你們建見過開滿荷花的池塘嗎?能不能向大家描述一下你你見到過的荷塘?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野荷塘》。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他眼中的荷塘的。

二、整體感知,瞭解野荷塘的美。

1、讀文,想想作者幾次來到野荷塘?每次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自由讀課文。

2、把自己的收穫適當做標記。

作者兩次來到野荷塘,第一次在白天,第二次在晚上。研讀課文自然段。

三、點上探究,體驗野荷塘的美。

再讀課文,想想作者兩次到荷塘,他的感受如何?

(把握重點詞語進行理解。)

四、指導朗讀,再現野荷塘的美。

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1) 師配樂範讀。

(2) 指導學生配樂朗讀。

(3) 指名讀。

五、與文本對話。

讀完課文後,説説自己的感受。把感受寫在日記本上。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七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着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教學時,一學生提出了一個很尖鋭的問題:我們不能象烏塔那樣一個人跑出去旅遊,那樣很危險,萬一出了事怎麼辦?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有的學生還舉了小孩被拐被騙的具體例子加以説明。是啊!安全重於一切,做沒有安全保證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這的確難住了我。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我該怎麼辦?

我沒要求學生圍繞能不能象烏塔那樣一個人出去旅遊的問題展開討論,而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反問:是啊,不管做什麼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烏塔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呢?還有,課文圍繞十四歲的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個問題都講了哪些事?你對這些事又有什麼看法呢?接着,我組織小組繼續自學討論。學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開朗,思路一下子開闊。結果學生展開想象,聯繫實際談了許多見解,真正形成了人與教材的對話。如:烏塔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是如何做準備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讀了大量的書籍以瞭解歐洲各國基本情況,在家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做好了周密的考慮,還利用每個週末的時間去掙錢準備旅費等。她這種持之以恆的頑強自立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她即節約又大方,即對自己負責又關心他人。她對自己的路費精打細算,可給親人買禮物卻很大方;為了安全起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電話,以備求助。為了不讓家裏人擔心,定時給家裏人打電話,寄明信片。她這種考慮周到、有備無患,心裏有着他人的品質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最後我給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説些什麼呢?雖然下課鈴聲響了,但我知道,這節課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這樣,我對教材的靈活處理給課堂帶來了無限生機。學生不僅有話可説,對教材有較好的理解,語文能力得到了訓練,而且能憑藉教材多角度思考,不斷延伸,進行深層次地思考,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用好教材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研究的問題,並將直接影響到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還影響到語文對學生的感染力。因此,我們應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用好教材,靈活疏導,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八

《説勤奮》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説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樑,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深入感悟文章的內涵。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説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解題:題目中的“説”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説理類的文章。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什麼問題?(文章主要説了一個什麼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説明白、説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分段。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説了一個什麼道理?

2、交流(只要求説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導分段。

(1) 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在哪裏提出了觀點?又是怎樣證明這個觀點的?課文最後又是講了什麼?

(2) 交流。

(3) 根據以上問題給課文分段,並在文中作好記號。

三、分段讀通課文。

1、先拼讀生字,讀熟新詞。

2、分段讀通課文。

自己練讀--指名讀--糾正讀音,指導讀通長句--齊讀。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畫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1) 這裏的“橋樑”是什麼?

(2) 把那句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説法。

(3) 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麼?

(4) 説説這句話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比一比,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齊讀後一句。

3、齊讀第一段。

4、當堂背誦第一段。

五、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學情況。

3、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4、鋼筆描紅。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3:讀一讀,再抄寫。

2、背誦第一段。

3、區別形近字組詞。

未( )悄( )社( )樑(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司馬光和童第周勤奮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的道理。

2、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略知説理文的篇章結構,擺事實,講道理。

重點難點:懂得勤奮能使天資聰明的人成才,反之也會流於平庸;勤奮也能使基礎較差的人成為可用之才,不應自暴自棄。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上節課學習了第一段,你從中懂得了什麼?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

1、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樑。”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後取得了什麼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1)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麼?“終於”這個詞説明了什麼?“警枕”的警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後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鉅著《資治通鑑》,這就充分説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並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麼?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麼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麼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讓學生根據板書小節,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麼?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3、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並寫在小作本上。

五、總結課文:(略)

六、作業 完成課後思考題3、4兩題。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第四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讀好課文中的人物語言。

4、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用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做個開朗樂觀、熱愛生活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

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個漂亮、聰明和富有愛心的小女孩,感悟三個“番茄太陽”的含義。

預習作業:

1、將課文分成三段,歸納段意,並能説 ua 出分段的理由。

2、課題上為什麼要加上引號?

3、課文種幾次提到“番茄太陽”,它們各有怎樣的意思?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聯繫生活,激疑導入

1、出示課題:番茄太陽。

這篇文章的題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讀者的強烈的好奇心。見了課題,你想問什麼?

2、學生自由提問。

3、大家讀了課題,一定會驚訝,大家見過番茄,也見過太陽,但番茄太陽是什麼樣子呢?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怎麼會聯繫在一起呢?課文為什麼要用“番茄太陽”做題目呢?學了這篇課文以後,大家一定會明白。

二、初讀課文,理清線索

1、檢查預習情況

(1)交流對生字詞的學習情況。重點正音:親戚(第一聲);字形:盲(理解:無目就是盲人)、蔬與疏、慌區別;獻

(2)抽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帶些感情。

(3)再讀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按時間順序理清線索)

(1.生活的艱難,讓“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當我看到菜場上一位愛笑的盲童的被父親拉着手,通過觸摸認識各種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來。

2、明明問“我”太陽是怎樣的,爸爸告訴她太陽像番茄一樣,明明稱太陽為番茄太陽。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臨別時她説要把她的腳給“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動了。)

2、練習用幾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合作探究,初步理解“番茄太陽”

1、番茄,太陽這是一個怎樣的奇妙組合呢?自由朗讀課文,找找“番茄太陽”這個奇妙的組合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哪裏?找出句子,用線畫出。

2、組織交流。

(1)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

②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③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自讀出示的三句話,請聯繫上下文,談談你對三個“番茄太陽”的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句話中的“番茄太陽”指明明心中的太陽,第二句話指明明的笑臉。第三句話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3、過渡:第三句話中的“番茄太陽”似乎不明白,下節課,讓我們走近明明與作者,看看這一直掛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陽”到底是什麼?

四、作業

熟讀課文;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用簡潔的語言説説故事的主要內容。

2、課文中三次出現過“番茄太陽”,前兩次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二、精讀感悟。

1、上堂課,看看這一直掛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陽”到底是什麼?

2、讓我們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相信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文中的主人公明明一定給你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説説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詞句,感受到她的這些特點的。

3、學生自讀,做批註。

4、學生交流

(1)雖然失明,卻是個漂亮的女孩。

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來像個天使。

(2)活潑開朗:儘管小女孩的命運坎坷,生下來就沒有看到過色彩斑斕的世界,但是她從不哀怨,依然那麼愛笑。

出示:每次從菜場經過都能……特別愛笑。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陽。明明咯咯的笑聲……追着人走。看着她的笑臉……“番茄太陽”。那個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臉。

重點理解並體會這句比喻句的好處: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明明愛笑,笑聲特別感人。)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樂觀開朗,嚮往光明的生活態度。

(3)機靈聰明1.能通過觸摸認識許多蔬菜;2.通過枴杖的聲音認識了我;3.喜歡提各種問題。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嗎?明明好奇地問……她問我許多奇怪的問題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熱愛生活的態度。

(4)善良,有愛心的孩子:雖然她自己是個盲童,但是她還願意幫助“我”,願意把她的腳給我。

出示:我彎下腰……給你,好不好?

讀好這句話,感悟明明的關愛他人。

5、就是這樣一位可愛的盲童,深深地影響着“我”,使“我”的心境發生了變化。再細讀課文,看看作者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灰暗——自己是個殘疾人,生活很困難。

温暖——儘管盲童一家生活並不富裕,而且家中還有一位殘疾的孩童,但是他們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讓我感動温暖。

心疼——小女孩那麼漂亮,那麼可愛,可是命運對她卻是那麼不公,雙眼什麼也看不見,所以作者覺得心疼。

快樂——明明的開朗,對生活的樂觀感染着我,讓我也變得快樂起來。

重點體會這句比喻句的好處:明明像小屋裏的光線,帶給了我許多快樂。(原先我的心房是灰暗無比的,是明明的笑聲給我帶來了快樂,使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喜歡——明明的聰明、明明的可愛,讓我喜愛上了她。

感動——明明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雖然她並不知道把腿給別人意味着什麼,但她是誠心誠意的,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她將好心人的關愛毫不做作地傳給了我,讓我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温暖,讓我覺得紅紅的“番茄太陽”掛在了我的心中。

重點感悟細節描寫: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

6、小練筆:讀到這兒,你知道作者的心聲嗎?請你幫她盡情地傾吐吧!

補寫: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

7、文章學到這兒,你覺得第三個“番茄太陽”是什麼?

(是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

這顆愛心中包含着什麼?(熱愛生活,關愛他人)

8、相機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明明雖然離開了我,但是她對生活樂觀的態度,她那美好的心靈,就像燦爛的太陽一樣,温暖着我的心。

9、通讀全文,説説課文為什麼要以“番茄太陽”為題?

三、作業

讀一讀《飛吧,斷翅的小鳥》,互相談談感受。

板書設計:

明明心境番茄太陽

開朗灰暗紅紅的太陽

美麗温暖姑娘的笑臉

聰明心疼美好的心靈

善良喜歡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