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一

《二泉映月》課文原文

無錫的惠山,樹木葱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師父來到泉邊賞月。水面月光如銀,師父靜靜地傾聽着泉聲。突然,他問小阿炳:“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小阿炳搖了搖頭,因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麼聲音也沒有聽見。師父説:“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小阿炳望着師父飽經風霜的臉,懂事地點了點頭。

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鏡,操着胡琴,賣藝度日。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他多麼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師父説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聽着,聽着,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絃上不停地滑動着,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阿炳用這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這樣,一首不朽的樂曲誕生了——這就是經後人整理並定名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幾十年來,這首曲子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盛譽。

《二泉映月》語文教案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瞭解阿炳的艱辛歷程,感悟阿炳的滿腔情懷,體會琴聲的變化及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主人公敢於同命運抗爭,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阿炳的坎坷經歷,瞭解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朗讀、閉眼、想象,讓學生走近阿炳,走進文本進行有創意的閲讀,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設計思路: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課文濃縮了民間音樂家阿炳艱辛苦難的一生,記敍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的形成過程,再現了《二泉映月》的豐富內涵,表現了阿炳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追求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由於阿炳生活的那個年代離現在的孩子也比較遙遠,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國小生來説,領悟文章的中心以及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一定難度。於是,我採用“創設情景、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本課教學。本課教學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同學們喜歡欣賞音樂嗎?為什麼?(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與大家交流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音樂能抒發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

今天這節課上,老師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請同學們仔細聆聽,用心體會,聽完後談談第一感覺。

2、播放樂曲《二泉映月》(節選)

(悠揚、婉轉、悲傷、深沉、優美、高昂……)

3、談談聽完樂曲後的感受

4、瞭解曲名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曲子叫什麼名字?

板書課題:二泉映月

【設計意圖:師生進行話題交流,讓學生無拘無束的談自己欣賞音樂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泉映月》的曲子有的學生可能聽過,但不一定有深刻的感受,國小生欣賞樂曲的能力有限,此時只是初步感知,只要求學生談初步感受,為課文的學習作情感的鋪墊。】

5、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課題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課題,你想了解關於“二泉映月”的哪些問題?

(1)《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

(2)在什麼情況下譜寫的?

(3)這個曲子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老師依次在課題後打上?)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文,做到有的放矢。】

二、初讀課文,初識阿炳。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藉助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3)找出描寫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關鍵詞。

(4)結合課文以及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阿炳。

2、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課文,瞭解詞語掌握情況。

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圖並聯系生活經驗理解)

坎坷:坑坑窪窪,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滿艱辛。(聯繫阿炳生活遭遇理解)

激憤:激動而憤怒。

倔強:性格剛強。

【設計意圖:掃除閲讀障礙,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 交流、認讀描寫月亮、月光、阿炳的身世的以及《二泉映月》旋律的關鍵詞。

月光如銀 雙目失明 委婉連綿

月光似水 賣藝度日 升騰跌宕

靜影沉璧 經歷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熱愛音樂 舒緩起伏

水波映月 嚮往光明 恬靜激盪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三類詞語的交流,讓學生對“二泉映月”的美景、阿炳的身世、《二泉映月》的旋律有個初步的瞭解,為後面感受那如水的月色,也為後面進一步感悟人物,感受樂曲作好了鋪墊。】

(3) 《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是誰譜寫的?你對阿炳有哪些瞭解?

課件呈現無錫錫惠公園龍光塔下“天下第二泉”的畫面,師生共同交流對阿炳的瞭解。

【設計意圖:交流對阿炳的瞭解,為課文進行補白,為理解課文內容作鋪墊。】

三、細讀課文,走近阿炳。

1、體驗坎坷人生。

(1)阿炳幾次遊歷二泉?每次感受有什麼不同?

學生拿筆做出標記,交流回答。

(2)課件出示:阿炳兩次來到二泉的對比。

第一次 第二次

淙淙的流水聲

淙淙的流水聲

深沉的歎息

傷心的哭泣

激憤的傾訴

倔強的吶喊

(3)學生針對表格內容,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質疑是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外化形式,是學生潛能得到開發的重要標誌。】

(4)十多年後的那個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是哪些讓置身於黑暗世界的阿炳從那淙淙的流水中聽到這麼多他兒時未曾聽到的聲音?(生默讀,找一找)

預設片段:坎坷的經歷。

①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煉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來遭遇的人生變故,讓學生找一找阿炳有哪些坎坷的經歷?

②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阿炳多舛的命運:在唾棄聲中降生,四歲喪母;在白眼中成長,痛喪師父;在屈辱中度日,雙目失明。同時課件出示為阿炳寫的一首四字詞語歌,讓學生讀一讀,感受其悽苦的人生。

痛喪師父 孤苦無依

天來橫禍 雙目失明

顛沛流離 賣藝度日

坎坷人生 苦苦悽悽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阿炳的苦難經歷在師生平等有效的對話中無聲無息的進入了學生的視野,撩動了學生樸素的同情之心,為下環節的朗讀感悟奠定了情感基調。】

③ 同學們,這就是阿炳十多年的經歷,請大家把你的目光集中到阿炳的那張臉上。你看,那張曾經非常可愛的臉,那張曾經充滿了青春和朝氣的臉,如今,隨着師父的離世,隨着他的雙目失明,隨着大雪紛飛,烈日炎炎,那張臉變了,變了,變了……同學們,此時此刻,你看到了一張怎樣的臉?(學生回答)

④同學們,經歷坎坷人生的阿炳儘管是一張飽經風霜的臉,面黃肌瘦的臉,佈滿皺紋的臉,但他心裏面卻充滿了對音樂的熱愛,對光明的嚮往,對生活的渴望。

出示:但是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泯(mǐn)滅不了阿炳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他多麼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阿炳火熱的內心。

⑤同學們已經走進了阿炳心裏。如今,阿炳再次聽泉,那淙淙的流水也走進了阿炳的心裏,發出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這些聲音阿炳聽到了,你們聽到了嗎?是誰在歎息、誰在哭泣?是誰在傾訴、誰在吶喊?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結合前面的學習表達出“是阿炳在歎息自己的雙目失明,是阿炳在哭泣命運的悲慘,是阿炳在傾訴不幸的遭遇,是阿炳在吶喊自己對光明的嚮往!”

出示: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指導學生朗讀注意體會頓號的用法,不用較大的停頓。

【設計意圖:同樣是這泓清泉,依舊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鮮明的對比,巨大的反差,在學生的心裏形成了強烈的衝擊,產生了深刻的體驗。而場景的鋪陳,情境的營造,意境的渲染更是把學生帶進了阿炳那苦難而又不屈的坎坷人生中去了,感受阿炳的歎息、哭泣、傾訴和吶喊。學生在切己體察悄然走進阿炳的內心世界。】

2、品悟不朽名曲。

(1) 聽着,聽着,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要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出來,當時有人聽阿炳傾訴嗎?沒有。流水是他的知音,月夜是他的朋友,琴絃是他的夥伴,他要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於是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撫弦,他的手指在琴絃上不停地滑動着,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他傾吐了哪些情懷呢?請學生拿起筆來用不同的標記畫一畫哪些句子描寫了琴曲的特點?哪些句子是琴曲傳達出的情感?

(2)交流。

A、出示:“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聽音樂起始部分,想象相關畫面,感受樂曲的 “委婉連綿 ”,體會琴聲表現的內涵。

指導用輕緩、抒情的語調讀出音樂起始部分的委婉連綿,用穩重的語氣讀出音樂傳達的情感。

B、出示:“隨着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它以勢不可當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

欣賞樂曲部分,説説自己對這兩句話的理解,進一步體會阿炳通過琴聲表達的情感,指導學生加快語速,升高語調來表現樂曲的,用激昂高亢的語調錶現樂曲抒發的情感。

C、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迴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阿炳用這動人心絃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熬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導學生理解表示樂曲的豐富內涵的看似矛盾的兩對詞語,用徐緩回味的語氣讀整首曲子帶給聽者的感受,用抒情的語調讀好最後的排比句。關注排比句中的逗號,讀出停頓。

(3)採用師生合作或男女生合作等多種形式感情朗讀。

(4)再次播放二胡曲,靜靜的聆聽。要求學生欣賞後表達自己的感受。

(5)學生再次跟隨樂曲朗讀。

【設計意圖:這一自然段集中體現了語言與音樂的交融、情感與情境的輝映,是全課感情朗讀的重點、難點。學生的情感雖然集聚到了急需釋放的程度,但是畢竟對樂曲內涵的理解還很膚淺。因此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引導學生鑑賞樂曲,步步鋪墊,層層深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接着在讀懂基礎上學生一次次的朗讀,一次次的提高,學生讀好了樂曲,真真切切成為了瞎子阿炳的知音。】

(6)《二泉映月》這首不朽的樂曲就這樣誕生了。師生齊讀最後一段。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聽到此曲時,不由得跪了下來。同學們,小澤征爾為什麼跪下來呢?

2、補充介紹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後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課件出示演出圖片);三天後,阿炳吐血身亡,只活了57歲(出示阿炳墓圖片)。 1959年10週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並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並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曾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3、向學生提問:此刻你最想對阿炳説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補充介紹拓展延伸了學生對《二泉映月》享有盛譽的具體瞭解,無形間敬佩之意油然而生,學生由衷地抒懷,實現了與文本的深層次對話,實現樂無痕的教育境界。】

4、師生共同朗讀配樂詩:《永遠的二泉映月》

看不見黑暗

是因為穿行在黑暗之中

聽不見苦難

是因為置身於苦難之中

一把二胡,道盡人世的滄桑

兩根細弦,訴盡命運的悲涼

阿炳啊

你那把血淚斑斑的胡琴

淒涼而不絕望

憂憤而不瘋狂

空蕩蕩的夜色中

我聽到了不屈的抗爭

觸摸到了一顆堅強的靈魂

5、教師總結:伴着二泉映月完美無瑕的旋律,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個落魄的阿炳又緩緩向我們走來。苦難究竟能給人帶來什麼?阿炳窮盡自己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最響亮的回答。同學們,那就是:人在旅途,有苦有樂,笑對人生,從容不迫,穿越痛苦,贏得生活!

【設計意圖:“豹頭鳳尾”是人們對課堂教學導課、結課的不懈追求。課已接近尾聲,但學生內心的情感卻仍在澎湃着。本節課藉助拓展的詩歌、教師的贈言不僅豐富了語言的積累,還引導學生全面聆聽阿炳,觸摸生命,為將來的人生做了有意義的準備。】

《二泉映月》教學反思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總會在學生的一舉一動間觸發一絲靈感,從他們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收穫些感動,也會有所得失。此次講授《二泉映月》,就用手中的筆來記錄下心中的感慨吧。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語言與音樂交融,情感與情境輝映,讀來令人意猶未荊如果説阿炳的音樂是靈感的兵法,使“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絃上流瀉出來”,那我相信本文也是作者的一氣呵成,讀起來那麼簡潔明朗、過度自然、意境幽深。

教學過程中,我以指導朗讀第五段為主,以學生的自感自悟為基礎,進行閲讀教學。《二泉映月》樂曲以及阿炳的苦難人生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因此,第一課時着重讓學生交流關於阿炳的資料,並熟悉樂曲,這為第二課時的開展奠定了基矗在我自己讀書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一閃念間的想法,可是過去就再也組織不起語言,漸漸的我養成了作批註的習慣,空閒時翻翻自己從前看過的勾勾劃劃的書頁,竟也有一絲成就感。學生的思維跳躍性會更強,因此我把自己的讀書方法教給學生。在本節課的課堂上,我便讓學生在《二泉映月》樂曲的陪伴中在書上寫下自己的感言,學生的語言有時只是隻字片語,卻是他們在作者之外的真正屬於自己的體悟,對樂曲、對語言文字又多了許多自己的東西。這項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期待自己能夠在批註式閲讀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在指導朗讀環節中,我注重學生“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力求讓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境界;而“心到”最需指導,需帶領學生進入文本,揣摩詞句,體會出情味,自然能產生語感。例如:讀到“起初,琴聲蜿蜒連綿”時,我便啟發學生想像這樣的畫面,學生由此感到寧靜、恬靜、優雅讀的感情一下子就找到了。再如讀到“他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時,我問學生“他為什麼要抗爭?”讓學生聯想到阿炳一生命運的悽慘,心理體驗更加豐厚,讀的時候就把握比較準確了。葉聖陶老先生説過:要求語感的敏鋭,不能單以語言文字去揣摩,而是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繫到語言、文字上去。正因為文本引發了兒童某一方面的生活體驗,才能觸動個體心靈併產生獨特的感受,朗讀才會有味道。

指導朗讀時,我將內容按樂曲的旋律進行分解,起初、高潮逐一進行,自己感覺對這部分精彩內容的挖掘還不夠透徹。如“起初”部分,除了恬靜、幽靜之外,也從後兩個分句反映出阿炳內心的悽苦和追憶、懷念和嚮往,可是作為教師,卻沒能領悟到這個層面,是個非常大的遺憾。

語文老師,是要懂一些藝術的,關於音樂、關於美術,都要有一點鑑賞力,這是學科的要求,也是自身氣質和素質的修煉。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願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願;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章的閲讀方法。體會數字説明的好處,認識以小見大,藉手寫人的寫作手法。

重點難點:

瞭解張迎善一雙手的特點,探討這雙手形成的原因,從而感受張迎善甘願奉獻的高尚情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願;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猜手誘趣

1、人人都有一雙手,可它們絕對不會是相同的。老師這兒有四雙手的具體描寫,猜猜他們的主人是誰好不好?(出示相關的句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這四雙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對了,有什麼祕訣?(學生回憶活動過程,總結抓關鍵詞句的閲讀方法。)

3、小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歷使每雙手各有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是一雙手。想了解這雙手嗎?(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把預習時發現讀不準的、讀不好的生字説出來,提醒大家注意。

2、輕聲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具體描寫這雙手的句子用線劃下來。

3、你劃了哪些關於這雙手的具體描寫?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讀感悟,層層深入

1、形象感知,聯繫生活,從外觀的角度瞭解這雙手。

(1)(出示學生劃出的具體描寫)把這些具體描寫多讀幾遍,想一想這是一雙怎樣的手?你是從哪裏知道的?(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閲讀方式,如抓關鍵詞句、結合生活經驗、聯繫上下文、角色轉換、比較等大膽的談出自己對這雙手的初步感受。)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釐米,寬10釐米,厚2.5釐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①方法指導:抓住具體數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

②展示按照這個尺寸塑的一隻手,先組織學生比一比,然後老師也來比。

(在形象直觀的比手過程中使學生對張迎善手大的特點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書:大

③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樣硬,老繭佈滿每個角落,手指肥圓。一個手指似三節老幹蘑。板書:硬、粗。

①方法指導:這裏運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②生活中你見過鼓皮和幹蘑吧,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什麼了?(聯繫已有經驗進一步體會出手的硬和粗。)

③結合自己的體會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④出示老繭:指讀。什麼是老繭?見過誰長老繭?張迎善的手不僅磨出了老繭,而且佈滿每個角落。(學生通過對關鍵詞老繭的理解,並拿生活中見到的長老繭的人的手和張迎善佈滿老繭的手比較,更深層的體會到底堅硬和粗糙到什麼程度。)

⑤結合此時的體會再來讀。

(4)小結:對這雙手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面對這樣一雙與眾不同的手,你想説點什麼?

(5)把你的想法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個同學講,其他成員要注意傾聽,然後一起討論,總結出一個大家認為最準確,最全面的答案。

(6)組織交流,及時評價。

2、引入計算,關注數字,從價值的角度佩服這雙手。

(1)計算啟情。

(2)圈數促情

課文中還有哪些數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來,大聲地説一説。

①咱們學校佔地13畝,這33垧有38個學校那麼大,44.5垧,就相當於50個學校這麼大。

②把張迎善生產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們的教學樓裏,要蓋400層。

(3)過渡:看呀,就是這雙手,和土壤的幾十萬次接觸,創造瞭如此這般的財富。靜下心來再想想,難道這雙手所付出的,所創造的就僅僅是這些嗎?

(4)看看這些數字,再想想這雙手,孩子們你又想説些什麼?

(怎麼想的就怎麼説,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並請他們來板書。)

(5)拓展丰情。林業局負責人説:這是一雙創建綠色金庫的手。什麼是金庫?綠色的金庫指什麼?為什麼説森林就是綠色的金庫?

小結:這大森林啊,的的確確是綠色的金庫,而這金庫的創造者就有張迎善,就有張迎善的這雙手。讓我們再來重温這雙手的具體描寫好嗎?有感情的讀一讀。

3、藉助課件,引發想象,從情感的角度讚美手,讚美人。

(1)課件燃情。(出示樹木漸漸連成林場、又連成一山山森林的課件,在音樂的渲染下教師語言描述)大家看,就是這雙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樹木;就是這雙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場;就是這雙神奇的手,連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聯想升情。作者説:看着這雙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綠的森林,孩子們看着這雙手你看到了什麼?

(此時透過這雙手學生看到的已經不僅僅是一雙手了)(,可能是一車車的木材,可能是一彎彎的清泉,可能是一羣羣的小動物,也可能是張迎善以及和張迎善一樣的勞動者美好的心靈,幸福的笑臉)

小結:張迎善,一個平凡的林業工人,用這雙普通卻又不普通的手,創造了不凡的事蹟。

四、作業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風寒清潔工人的手,傳遞知識老師的手,勤勞能幹爸爸的手,温暖細膩媽媽的手,還有你們,稚嫩靈巧的手等等,課後請你仔細觀察,試着把它寫一寫。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懂得什麼是自我介紹。

2.能認真傾聽別人説話,記下別人説話的要點。

3.能夠有條理、流利地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敢於和別人交流。

4.能根據對象和目的的不同,適當調整介紹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範例引領。

1.同學們,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出示視頻:小豬亥亥的自我介紹。)

小豬亥亥和大家初次見面,跟大家打了招呼,介紹了自己,從他的介紹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對,聽別人講話時,要注意認真傾聽,把握主要信息,必要時還要做要點記錄。

師:把自己的情況介紹給大家,讓大家認識、瞭解自己,這就是自我介紹。

2.來到新環境或者和陌生人打招呼少不了要做自我介紹,讓別人瞭解你、熟悉你、喜歡你。我們應該怎樣進行自我介紹?如何讓自己的表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今天的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吧。

3.出示亥亥的自我介紹文字。討論:你覺得他的自我介紹哪些方面好?好在哪裏?

(落落大方,語氣親切、幽默,語言簡練,介紹了自己的姓名、性格特點、興趣愛好……)

二、明確要求,嘗試交際。

1.我們平時什麼時候要進行自我介紹呢?

(認識新朋友,轉學到新班級,應聘小記者,參加節目……)

2.面對這些不同的情況,我們的自我介紹應該注意什麼呢?

師生討論、歸納:

(1)對象和目的不同,自我介紹的內容也應該有所不同。

(2)自我介紹要客觀真實。

(3)自我介紹的語言要簡潔明瞭。

(4)自我介紹時要注意禮儀,落落大方。

3.補充資料:社交中自我介紹要注意“位低者先行”,主人先向客人介紹,晚輩先向長輩介紹,下級先向上級介紹。

三、創設情境,活化交際。

小組模擬嘗試:出示幾種情境,選擇不同情境進行模擬。

1.給出四個情境。

(1)新班級的班會上,做個人的自我介紹。

(2)參加班級幹部的競選,做自我介紹。

(3)作為學校代表參加市級的演講比賽,做自我介紹。

(4)轉學到其他學校,在新同學面前做自我介紹。

介紹前,想一想是要向誰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目的是什麼,介紹時要注意些什麼。

2.小組選擇情境進行模擬練習,人人蔘與,積極交流,同伴之間互相提意見,看看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巡視,參與,適時指導。

3.踴躍展示,根據要求評星激勵

四、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1.製作一張名片,把自我介紹的內容寫在上面。

2.在生活中,向陌生人進行一次自我介紹,認識一位新朋友。

板書設計

自我介紹

介紹內容

教學反思

1.本課“自我介紹”是生活中的常見交際,設計層次清楚,引導學生立足於生活實際進行積極交流。先明確要求,再選擇情境進行模擬練習,模擬時要貼近生活,形式靈活,讓學生感覺是生活再現,參與熱情會更高。

2.這種範例激趣導入,給學生做出了示範引領,但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散,如果從讓學生認識與眾不同的自己的角度出發,使其亮出自己的自我介紹,然後評價其優缺點,再進行範例展示,效果會更好。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把自己讀過的一本童話書,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介紹給他人;通過互相介紹,瞭解什麼是童話書。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2.體會中華語言文字的奇妙,學會辨析近義詞,掌握生動、形象的描寫方法。

3.積累與勉勵勤奮讀書相關的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3篇課文,今天,我們來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

二、學習“交流平台”。

1.回顧本單元學過的童話故事,説一説故事中有哪些奇妙的想象。

(1)《寶葫蘆的祕密》:有了寶葫蘆,人們要什麼就有什麼。

(2)《巨人的花園》:巨人把孩子們趕走後,花園裏一派冬天的景象,小男孩在樹下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許多美麗的花朵。

(3)《海的女兒》:小人魚為了保護心愛的王子,自己的身體竟然化作了泡沫。

2.童話裏的想象真是奇妙,讀童話不但有趣,還能激發幻想。你還讀過哪些充滿奇思妙想的童話呢?

小組交流自己讀過的童話,推薦給大家。

3.總結:書中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課下同學們要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多讀書,讀好書。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讀下面的句子,説説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表達了什麼或者體現了什麼。

◇他抬頭望去,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

◇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

◇這個字怎麼寫?我忘記了。

◇任歲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懷的,始終是老師深情的目光。

2.做類似聯繫,説説加點詞語有什麼不同。

3.總結辨析動作詞語不同的方法。

(二)第二題。

1.想想下面的句子是怎樣描寫冬天的。

◇北風呼嘯,隆冬來臨,刺骨的寒風吹起雪花。

◇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進各自的洞裏。紫貂捕到一隻野兔當美餐,黑熊只好用舌頭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腳掌。

◇冬天是個魔術師。他呼地一吹,湖面很快就變成了大玻璃。那些紅色的、黃色的葉子,都凍在玻璃裏了。

2.照樣子寫一寫其他季節。

四、學習“書寫提示”。

1.出示幾個有趣的書籤,觀察其特點。

2.總結書籤上字的特點,總結做書籤的注意事項。

要求:

(1)豎寫時,要自右向左書寫。

(2)字距要均勻。

(3)上下字要對齊。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觀。

3.在書籤上寫一句你喜歡的格言。

五、學習“日積月累”。

1.熟讀以下有關讀書的名句,並試着理解其意思。

◎少年不知勤學苦,老來方知讀書遲。

◎一日讀書一日功,一日不讀十日空。

◎學習不怕根底淺,只要邁步總不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分享課前蒐集的有關勤奮讀書的名言警句,並用它們説幾句話。

六、小結。

這節課我們回顧了本單元的課文,感受到了童話的奇妙,學習了不同動作詞語所藴含的意思、感情不同,希望大家課後繼續蒐集積累勉勵勤奮讀書的名言,理解意思並能正確運用到自己以後的習作中。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積累勤奮讀書的名言警句,好好學習。

2.以句子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意思,並將動詞用具體的情景表現出來,以強化句子訓練,使學生能在以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進而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複述課文,感受文中文字所表現的語言魅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愛因斯坦嚴於律己、勇於改正錯誤的高尚品格。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的幽默。

教學難點:

感受愛因斯坦幽默、機智與簡樸。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愛因斯坦嗎?誰來介紹一下?

2.板書課題,齊讀,你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

2.邊讀邊注意不認識的生字,用查字典、相互交流的方式學習生字。

3.組內學習生字、交流學習的成果。

4.教師檢查學習的結果。

三、再讀課文,體會幽默。

1.你讀懂其中的幽默了嗎?

2.是誰提出了特殊的需要?

3.這個需要為什麼特殊?

4.讀文章,體會人物説話的語氣,分角色朗讀課文。

5.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四、如果你是那個祕書,聽了愛因斯坦的“特殊需要”你會怎麼想?

五、作業

1.書寫生字

2.把幽默講給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讀文複習

二、完成遊戲

1.明確要求

2.分組,學生提問。

3.宣佈獲勝同學。

三、作業

複述課文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能將自己的收穫表達清楚,能運用上積累的優美詞句。

2.體會擬人句的特點,學會寫擬人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充分大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3篇課文,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

二、學習“交流平台”。

1.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閲讀第六單元的課文時有什麼新發現?(學生自由交流,並推選出表達清楚的同學。)

2.表揚有新發現的同學,讓學生交流自己總結的學習方法。

3.課本里有4位同學也有自己的發現,請女生、男生分別讀一下。

4.小結:邊閲讀邊思考,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同學們要多用新發現的方法進行訓練,大家的語言能力才可以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複習學過的修改符號(添加、刪減、置換)。

2.用學過的修改符號,修改下面這段話。

(二)第二題。

1.初讀理解,用心體會。

讀下列各句,體會各組句子間的共同特點。(課件出示)

媽媽還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來渾身光溜溜的像條小泥鰍,怎麼也抓不住。

雨來像小鴨子一樣抖着頭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裏吹着氣,望着媽媽笑。

那雙手就像鷹的爪子,扭着雨來的兩隻耳朵,向兩邊拉。

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2.分析比較,感悟發現。

(1)説説你從這些句子中發現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從帶點詞語體會)

(2)總結:前兩句寫雨來,把他比作小泥鰍、小鴨子,生動地表現了他機靈、活潑的形象;後兩句寫不同的敵人,把他們的手、眼比作鷹的爪子、惡狼的眼睛,生動地表現了敵人的兇狠。

3.聯繫閲讀,拓展視野。

(1)説説你還從本單元各課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類似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2)説説你從課外閲讀中積累到的類似的語句,比一比誰積累得最多。

四、學習“日積月累”。

1.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興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根據學生課堂反應,教師提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聖”。)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順勢揭題,簡介背景。

3.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教師介紹背景。

4.引語: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又會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

初步理解要求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讀詩,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説説詩意。(盡:完。獨去閒: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閒自在的樣子。)

指名回答,評議交流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5.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序號、小標題和空行的方式,將長文章分成幾部分的寫法;還學習了用具體的事物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和動作,從而讓表達更生動形象的方法;積累了修改符號和一首古詩。同學們要多多將積累的學習心得運用到日常的閲讀和寫作中,努力增強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訓練學生總結小標題,總結文章大意,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2.以句子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體會生動描寫的特點,使學生能在以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理解、背誦《獨坐敬亭山》,從語句中體會作者心境。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同學互相交流自己身邊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蹟。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語句通順,能夠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表達和評議,做到內容表述清楚具體。

2.認識描寫人的品質、心情的詞語。

3.積累描寫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閲讀成語故事,大致瞭解其意義,提高閲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4篇課文,今天,我們將學習語文園地的內容。

二、學習“交流平台”。

在本單元課文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個閃爍着精神光輝的人,有捨己為人、寧願犧牲自己而救助別人的哈爾威船長,有為了戰爭勝利而英勇獻身的黃繼光,他們都讓我們肅然起敬。其實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在我們的身邊就可以找到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現在我們就來説説身邊值得敬佩的人。

1.小組交流:要把事情説清楚、説具體,表達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課前所做的觀察記錄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紹給大家。

3.在小組內輪流説説自己身邊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組評選:一是評選出所説的人物中誰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二是評選出説得最具體生動的同學。

5.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小組同學共同幫助他把事情説具體。

三、學習“識字加油站”。

1.自由讀詞,自學生字新詞,體會其含義。

2.指名朗讀。

3.交流這些描述人物品質、心情的詞語,並聯系課文用它們造句。

4.推薦課外閲讀《中國名人故事》。

四、學習“詞句段運用”。

(一)第一題。

1.自讀成語,要求字音讀得準確。

2.你發現這些成語有哪些特點?

3.自選一個成語,試着説説它的含義和故事。

4.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競賽,使學生熟記這些成語。

5.推薦課外閲讀《成語故事》。

(二)第二題。

仿照例句,寫一組連續的動作。

1.寫出連貫的動作,把大動作分解成小動作來寫。

2.動作要體現人物的特點。

3.動作要符合生活實際。

4.準確運用多種詞語描寫人物動作,儘量避免重複。

5.從“蝴蝶飛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媽媽下班回到家”中選一種情況試寫。

五、學習“日積月累”。

1.學生齊讀“日積月累”的句子,注意讀準“強、患”的讀音。

2.學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這些句子都是描寫人物品質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譯文: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勝自己的人才是強者。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譯文:不抱怨天,不責怪人。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

譯文:因有憂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樂而衰亡。

3.你還積累了哪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言?請在班內交流。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許多描寫人物品質、心情的詞語,學習了連續的動作描寫的方法,希望大家課後繼續蒐集、積累與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質有關的成語,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在自己以後的習作中正確運用它們。

教學反思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積累與自強不息相關的名言警句,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2.以句子訓練為中心,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將成語用具體的情景表現出來,以強化句子訓練,使學生能在以後的寫作中加以運用,並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連續的動作描寫應用於寫作中,可以使習作更生動、具體。

國小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她執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3.認識生字“娶”,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她執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發興趣

1. (課件出示美人魚的銅像)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口處的海面上,有一座銅像冒出水面——它告訴人們這就是丹麥。但銅像既不是丹麥的開國元勛,也不是丹麥某一個王朝的傑出英雄,而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塊石頭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麼呢?誰也猜不出來。她沒有腿,只有一條魚尾。原來她是人魚 ——“海的女兒”,是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的一篇童話中的主人公。丹麥人民就是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安徒生的崇敬。説起安徒生,同學們的話比我還多,説説你對他有哪些瞭解?

2.生交流蒐集到的有關安徒生的資料。

3.過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寫了170多篇童話故事,讀過的每個作品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的童話世界。(板書課題)

【學生交流查閲的資料,豐富、共享資源。同時,激發學生閲讀興趣,為下面的閲讀做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瀏覽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讀書後彙報交流,教師相機與學生共同梳理:課文主要寫了小人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為了不傷害別人的生命,不僅放棄了愛情,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全文可以分成這樣幾部分:

(1)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間幸福生活的小人魚;

(2)故事的開端:小人魚救出王子,並愛上王子;

(3)故事的發展:小人魚為獲得王子的愛情而忍痛服藥,變成人形;

(4)故事的高潮:小人魚的愛情失敗,但又不願加害王子;

(5)故事的結局:小人魚化成泡沫;

(6)故事的尾聲:小人魚超生到精靈的世界。

三、再讀感悟,加深體會

1.指名讀文前提示,明確閲讀任務。

(1)小人魚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後她成功了嗎?

(2)這個故事的結局讓你感悟到了什麼?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上面的問題。在相關的段落旁可以做適當的標註。

3.學生交流讀書收穫。

在交流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人魚矛盾而複雜的內心活動,感受小人魚的善良以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點語段的預設:

(1)“小人魚知道了這個消息,覺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結婚後,自己就會變成泡沫。為了王子,她離開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麗的聲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極言小人魚的傷心和委屈。為了王子,離開了家庭,她承受着離家之痛;為了王子,被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麗的聲音,她承受變啞無聲之痛;為了王子,魚變人,她承受着肉體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卻一點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復活自己,要麼自己死去變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擇之痛。

(2) “小人魚掀開紫色的帷帳,看到那位美麗的新娘把頭枕在王子的懷裏睡着了。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後又把目光轉向王子。刀尖在小人魚的手裏抖動着。忽然,小人魚把刀子遠遠地向浪花裏扔去。……小人魚最後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後跳到了海里,她覺得她的身體在一點點融化成為泡沫……”

看新娘,這是奪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轉向王子,要麼用王子的血讓自己復活,要麼自己死去變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魚的手裏抖動着”,具體的描寫,細緻地刻畫出小人魚複雜而矛盾的心理。在這生命抉擇的時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魚選擇了自己化成泡沫。“最後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她是在向自己深愛的人訣別,向自己的生命訣別。

在討論“最後小人魚成功了嗎”這個問題時,要允許學生個性的理解:可以説她沒有成功,因為她沒有得到王子的愛情,王子與別人結婚了,而她自己變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為她是成功的,儘管最後小人魚變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愛情和幸福的過程中,因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靈的世界,她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永存。

四、讀寫結合、感情昇華

1.選擇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2.練筆:小人魚變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飛翔着,在世界的上空撒播着快樂微笑和愛心……小人魚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請你試着寫一寫。

五、拓展延伸

1.閲讀《國小語文閲讀資源》中的選文《誰是最可愛的人》,讀後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2.課外閲讀《安徒生童話》,在閲讀欣賞課上再交流讀童話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