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2W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會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二、教學過程:

1、創設學習情境,提出相應的問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組織學生對所提問題小組討論。

4、交流結果,小組一:12+12+。.。.。.+12=288(24個12相加)

小組二:12x4x6=288

小組三:12x3x8=288

小組四:12x20+12x4=288

小組五:用豎式計算

5、方法歸類: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連加,第二類連成,第三類是把其中的一個乘數拆成兩數的和或差

6、總結出方法

7、研究筆算方法

8、鞏固法則

9、總結所學內容,看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知識點

三、教學結束:

佈置學生課後編5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題。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計學上的意義。

2.使學生認識統計與生活的聯繫,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鞏固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設計:

1.通過解決問題,複習了上節課的求平均數的方法,也讓學生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意義。

2.創設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平均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並在解決問題中感受到每組數據的總合不能反映總體的情況,而是用平均數才能反映每組數據體現的情況。

3.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並驗證,感受,某個數據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而平均數才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在最後的環節,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生活動:

一、複習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後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2、學生動手解決,並交流解決的方法。

二、創設問題情景,引導探究。

1.六一節,老師帶了許多糖果想送給大家吃,老師給奮飛組6人共分36塊,給前進組8人共分了40塊,給藍天組5人共35塊,你們認為哪一組的同學分到的糖果多?怎麼解決?

(1)組織交流解決的方法。

(2)小結:象這種情況下,每組的人數不一樣,不能直接拿總數來比較,而是要求出每組同學的平均數來比較。

2.出示情景圖,告訴同學穿蘭色衣服的是開心隊,穿黃色衣服的是歡樂隊,引導學生觀察後猜一猜:你認為哪一隊的身高高?並説説理由。

3.出示統計表,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據,根據統計表估一估,歡樂隊和開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並説説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歡樂隊的平均身高,另一個求開心隊平均身高,後比較哪一隊高?

5.組織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6.組織討論:從剛才的這件事,你有什麼發現,並小結: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拓展與應用

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事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一些問題。

四、小結:

五、作業練習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教案 篇三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1.遵循規律,給學生充分感知的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搭配衣服這個環節,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擺一擺學具,發現不同的搭配方法,接着讓學生在擺的基礎上在練習本上用不同的符號代表上裝和下裝,用連線的方法進一步探究,創新搭配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這一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是發展學生用數學符號表示具體事物的能力的體現。

2.調動學習興趣,使學生全心投入。

從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心理來看,越是跟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過生日”的情境,把探究新知與鞏固練習都貫穿在這一情境中,一氣呵成,使學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上裝和下裝的小卡片圓形小卡片正方形小卡片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展開教學

師:同學們,今天是聰聰的生日,讓我們一起唱一首《生日快樂》歌來祝福他吧!

(教師和學生一起拍手唱歌)

師:(課件出示一個女孩子和她的衣櫃)茵茵想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參加生日聚會,可是她卻不知道怎樣搭配,你們能幫幫她嗎?

設計意圖:生動有趣的動畫配上耳熟能詳的歌曲,這樣的開場會讓同學們在興奮與快樂中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102頁例2中的上裝和下裝圖。

師:你們覺得茵茵怎樣搭配最漂亮?為什麼?(課件出示學生所説的各種搭配圖)

師: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手中的小卡片擺一擺,並記錄下你們的幾種搭配方法。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師:哪一組願意把你們的搭配成果彙報一下?

(學生彙報)

師:同學們做得真好,除了擺的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和同桌説一説你的想法。

(學生討論後指名回答)

師:大家説得很好,為了更加準確地知道有多少種穿法,我們還可以用連線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字母A表示上裝,字母B表示下裝,或者用○表示上裝,□表示下裝,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連一連。

(指名彙報連線的結果,教師用課件演示連線的結果)

預設

生1:我用兩種不同顏色的○表示上裝,用三種不同顏色的□表示下裝,每件上裝可以與3件下裝搭配,這樣就有3種搭配方法,一共有3+3=6(種)或2×3=6(種)搭配方法。示意圖如下:

生2:我和他的思路基本相同,只是用A1、A2分別表示上裝,B1、B2、B3分別表示下裝,也得出6種搭配方法。示意圖如下:

師: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呢?

(指名回答)

師小結:只要我們按照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設計意圖:通過擺一擺、説一説、連一連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快樂地掌握新知識。

⊙鞏固練習,學會應用

1.課件出示教材102頁2題。

師:茵茵來到了聰聰的家裏,快看,聰聰拿出什麼來招待朋友?

(學生回答點心和飲料)

師:你們喜歡什麼點心和飲料?為什麼?

(學生回答)

師:如果只能選擇一種點心和一種飲料,你們有幾種不同的選擇?

(指名彙報結果)

2.課件出示教材104頁4題。

師:小夥伴們來到了數學樂園,大家都想在這裏合影留念,如果他們每個人都單獨和聰聰、明明分別合拍一張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張照片?請同學們到講台上演示一下,共同找出問題的答案。

設計意圖:以聰聰過生日貫穿整節課,讓學生在保持濃厚興趣的基礎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學以致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15~117頁。

【教學目標】

1.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初步建立起對稱的概念。

2.經歷觀察、操作、交流等過程,在此過程中有積極的學習心態。

3.感受生活中物體的對稱美,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對稱

1.開門見山,指出學習課題:對稱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新的知識--對稱。

2.獨立看書第115~116頁

教師:請同學們看書115~116頁,邊看邊想,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組內説説自己的發現

教師:看了,想了,想不想説説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説説自己的發現或看書後的想法。

要求:組內每個人均要發言,老師可以通過看、聽、問的方式瞭解組內説的情況。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發現時,其他小組派代表補充,相同發現不重複發言。

要求:發言時要説明是組中集體的認識還是個別認識,如果有個別認識,應説明是誰認識到的。

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注意調控,如果學生表達偏離建立對稱概念的目標時,要適時適宜導回,並注意點到對稱的本質,即對稱事物(以及後面的軸對稱圖形)的共性:可以分為兩部分,這兩部分完全一樣。不要在美、漂亮這些非本質屬性上過多糾纏!

有!於是便有了上面的教學安排。此安排充分利用了教科書上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教科書的作用。學生獨立看、想,然後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再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二、在生活中(室內、室外、校外)找對稱現象,拓寬對稱外延的認識

(1)教師:同學們通過看書、交流知道了許多物體是對稱的。其實生活中遠不止這些對稱現象。想一想,你還發現過哪些物體是對稱的?為什麼説它是對稱的?先獨立想,再告訴同伴,好嗎?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學習。

在解釋為什麼説它是對稱時,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説出基本意思即可。

三、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對稱的認識

(1)書上第117頁第2題做墨漬圖。

(2)書上第117頁第3題:搭積木,無積木者可用小棒、圖片等代替。要求:要邊做邊説,如:我搭了一口箱子,是對稱的

四、在辨析中深化對對稱的認識

通過小黑板(或課件)出示許多圖片(也可就用書上第119頁練習二十第1題的素材),讓學生辨析哪些是對稱的,哪些不是對稱的,並簡述原因。

五、通過生活中的反例進一步深化對對稱的認識

教師:生活中有沒有不對稱的事物呢?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再相互説説,最後全班交流。教師要引導點穿:不對稱的事物也有!但有些事物不對稱的話就不美、不諧調、不方便。如:缺了一隻眼、一隻耳朵、一隻手、一條腿的人或其他動物。

六、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對稱)能閉上眼睛想一想對稱的物體有什麼特點嗎?(可以分為兩部分,兩部分完全一樣)

指出:正因為生活中有許多對稱現象,我們這個世界才會這樣美麗、漂亮,想知道關於對稱的更多知識嗎?下節課我們再繼續研究它。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篇五

第一單元 元角分與小數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首先是由於學生對於小數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的密切聯繫,有助於學生對小數的理解,並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後學習小數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注意本單元小數的學習不要脱離這一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 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説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誌。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並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 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並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於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優化的自我意識。

3. 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的有效途徑。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為什麼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學生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 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書”一課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加減法,已經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一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四、教學重難點、關鍵:

重點:小數含義的理解;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難點:小數含義的理解。

關鍵:聯繫現實背景,結合具體內容,幫助理解。

課時安排:6課時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平面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2、能力目標:

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並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標:

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瞭解分數產生和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幾分之幾,運用直觀方法比較同分母兩個分數的大小。

難點:理解分數的含義,能自己創造出幾分之幾的分數。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認定目標(預設1分鐘)

1、回憶前一節課所學內容。

2、認定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二、自主學習,建構模型(預設17分鐘)

1、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摺紙、塗色練習。

(1)把一張圓形的紙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3份塗上顏色,

(2)把同樣大小的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4分,請男同學把其中的3份塗上顏色,請女同學把其中的1份塗上顏色。

(3)教材第101頁試一試

把同樣大小的一張長方形的紙平均分成5分,請男同學把其中的3份塗上顏色,請女同學把其中的2份塗上顏色。

2、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菜單:

(1)在小組裏説一説:你是怎樣比的?

(2)1張5份塗了其中的3份的,1張5份塗了其中的2份,請大家想一想:塗色部分分別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3)這兩個分數哪個大?哪個小?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

(1)在小組相互説的基礎上,在班級裏進行交流:學生可以這樣説:我是看五分之三塗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塗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於五分之二。學生也可以這樣説:把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數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數就越小。

(2)(補充)師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圓形紙片,都平均分成了8份,1張塗了其中的1份,1張塗了其中的2份,再請學生比較從中發現規律。

三、組織練習,完善認識(預設12分鐘)

(一)基本練習

1、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3題。

2、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4題。

先按照下面的分數塗上顏色,再比較它們的大小。

(二)發展練習

1、完成書上“想想做做”的第5題。

2、瞭解“你知道嗎?”

自主閲讀。

四、當堂檢測,評價反思。(預設6分鐘)

1、談收穫。

2、課堂作業:

必做題: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1、2題。(計算練習)

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4題。(要注意分均分)

選做題:完成《補充習題》80頁第5題。(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三年級下冊優秀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複習有關簡單的路線圖,進一步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和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有關簡單的路線圖,會辨認運動方式,並能根據要求畫出相關圖形。

教學難點

畫出軸對稱圖形和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方位圖。

1、複習。

(1)簡單地讓學生回顧一下有關方位的知識。(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然後讓學生説一説在教室裏同學間的相互之間的位置情況。

2、書本上第87頁的練習。

(1)教材示範:郵局在(華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讓學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問題1:育英國小在電影院的()方向。

引導學生找到育英國小和電影院,然後根據它們的位置來判斷。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3)問題2:公園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樣引導學生先找到公園,再找到與公園相鄰的兩條路,再判斷其方位。

(4)問題3:張麗去上學,她可能沿着()向()走,到華光路再向()走,在馬路的()側就是育英國小。

讓學生找到張麗家和國小,然後根據張麗所走的路線來完成此題。

(5)問題4:張麗上學還可以走哪條路線?

同學之間説一説後集體交流。

二、運動。

1、回顧。讓學生回憶一下,像哪些物體的運動我們認為是平移,哪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它們各自有什麼特點?

2、書本上第87頁的練習。

逐一出示四幅圖,讓學生説一説分別是哪種運動方式?

思考後舉手發表。

三、在方格紙上畫圖。

1、出示幾幅圖,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你們畫出對稱軸。

2、在方格紙上出示幾幅比較簡單的圖形,讓學生根據對稱軸畫出另一半圖形,並説一説是什麼圖形。

3、出示書本上第88頁第13題的第1小題。

讓學生獨立畫出軸對稱圖形。

這幅圖形相對來説難度比較大,如果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鏡子來完成。

4、平移圖形。出示三幅圖形,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平移,在平移前讓學生説一説在平移的過程要注意的問題。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5、完成書本上第2小題。

將小船向下平移5格。

數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9頁~10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同分母分數加減。

2、整數1減幾分之幾的分數減法。

教具、學具準備:

西瓜圖片,圓片,方格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練習

1、填空

3/4裏有( )個1/4 2/5裏有( )個1/5 4/8裏有( )個1/8 5/9裏有( )個1/9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題

展示情境圖內容,讓學生觀察,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課題:分數的簡單計算,板書課題

三、探索新知

1、教學分數的加法

1)讓學生藉助學具計算:2/8+1/8

2)學生交流

請學生説出計算的方法

3)教師用教具演示2/8+1/8的過程。

讓學生理解分數加法的算理。

2、教學分數的減法

1)用教具演示從5/6裏減去2/6的過程

2)讓學生説出教師演示的過程

3)讓學生根據教師演示的過程列出算式

4)提問:5/6表示幾個1/6?

2/6表示幾個1/6?

5)引導學生説出算理並計算

3、教學例3

1)出示1個圓片

整個圓可以用幾表示?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

2)用教具演示減的過程

3)讓學生説一説演示的意思。

4)學生根據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讓學生計算

6)全班交流

請學生説出計算過程

4、學生先探討,然後師生共同小結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5、練習

教科書第100頁的1、2題

四、作業

教科書第101頁的1、2題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計算時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檢查,特別是遇上1減幾分之幾是更應仔細。

分數的簡單計算 人教版新課標教案

國小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九

【學習目標】

1.理解並掌握連乘、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2.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連乘、乘除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學校圖書室新進200本書,需要擺放到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4層,大家幫幫忙好嗎?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學生獨立解決“平均每層放了多少本”這個問題。

3.試着列式解決。

4.估計商是多少。

5.在小組中説説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應用:

1.756÷7÷6624÷6×5

801÷(3×3)960÷6×4

2.按要求連一連。(前一題的'得數是後一題的第一個數!)

3.小軍去游泳池游泳,他再泳道內遊了2個來回,共遊了100米,這個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長?

四、小結:你學會了什麼?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十

教學內容:

課本第15頁及補充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練習,學生鞏固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除法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活動和練習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投入課堂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繫實際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學生認真細心,積極思維的學習態度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練習,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60÷3= 40÷2= 150÷3= 270÷9=

160÷4= 2700÷3= 900÷3= 1000÷2=

二、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三的第2題。

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説説計算是要注意什麼。

三、補充練習(解決問題)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看圖,從圖中獲得數學信息。

2、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與同伴進行交流。

(1)獨立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後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將學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書。並用全班學生一起復述,明白算法。

四、鞏固練習

出示問題

學生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後,確定解體的方案,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説,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