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021【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96K

國小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021【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並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裏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麼?(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麼?(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並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現了什麼?(大小有什麼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現了什麼?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麼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説一説這些圖形的面在哪裏?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裏?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麼?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説説面積指的是什麼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彙報後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人教版《面積的認識》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面積的認識》教學設計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借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説説用的什麼方法。

2、指名彙報。

3、那麼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準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可以藉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彙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説説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説説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説説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麼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準確而有創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摺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徵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徵。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裏;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麼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裏,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説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徵。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看到“王”字,鏡子裏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説一説,看到了什麼。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説一説,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麼?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隻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鏡子中有什麼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彙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遊戲

模擬照鏡子的遊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採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麼能做得這麼準確?

(同桌互相做遊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麼收穫?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土地面積單位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進一步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經驗,發現問題

⒈ 填適當的單位。

⑴教師手拿的文具盒,它的表面面積大約是2( )。

⑵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300( )。

⑶黑板的面積大約是( )。

⒉ 羅山寶城廣場佔地面積約5( )。

二、感受體驗,獲取新知

1、通常我們在測量土地面積時,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它們到底有多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2、體驗

(1)閲讀課本知識,同桌交流自己的收穫。

彙報強調: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邊長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幹米。

(2)實際感受

①帶領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測量,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杆及繩子把這100平方米圍起來,或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師向學生説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就等於1公頃。

打個比方,我們的教師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那200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公頃。

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②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相當於100公頃。

也就是説如果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個足球場面積是1平方千米。

板書:1平方千米=100公頃

3、瞭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

四人小組先了解課本中的“生活中的數學”,再互相説説你在那見過1公頃、1平方千米。

4、換算(生獨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頃=(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80公頃=(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三、鞏固運用,加深記憶

練習二十第2、3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第1、4題。

六、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範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並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着,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於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後,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繫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且,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第三課時

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澱數學意識;人人蔘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遊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説一説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97~98頁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和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完成練習二十六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與方法,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試驗、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創新的能力。

3、滲透真知源於實踐的唯物主義的。

三、教具:CAI課件、長方形紙

四、教學設想:

通過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面積和麪積單位。引入,如果要測量一個長方形操場的面積,用面積單位去量,這種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長方形游泳池的面積,我們能把面積單位擺到水面上去嗎?從而引入面積計算的新方法: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然後,出示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可以擺下多少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和剛才動手操作的情況,你是怎樣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的,並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最後通過練習與拓展,鞏固所學的知識,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六

一 元、角、分與小數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高低貴。。。。。。。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我們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法以及學習了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創設了較為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並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讓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比較小數的大小,在探究中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為今後系統的學習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時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説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誌。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並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貨比三家”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並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

3、要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務必要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為學生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整個單元的教學要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買書”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了小數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後,應該把小數減法的問題交給學生獨立去解決。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課本第15頁及補充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練習,學生鞏固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除法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開展各種形式的數學活動和練習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投入課堂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聯繫實際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學生認真細心,積極思維的學習態度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練習,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60÷3= 40÷2= 150÷3= 270÷9=

160÷4= 2700÷3= 900÷3= 1000÷2=

二、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三的第2題。

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説説計算是要注意什麼。

三、補充練習(解決問題)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看圖,從圖中獲得數學信息。

2、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與同伴進行交流。

(1)獨立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後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將學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書。並用全班學生一起復述,明白算法。

四、鞏固練習

出示問題

學生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後,確定解體的方案,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説,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八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走1小格是1秒;掌握分與秒的運行關係,1分=60秒。

2、通過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分、秒的具體概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觀察實踐能力。

3、藉助生活實例和多種實踐活動,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培養他們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秒的具體概念,通過觀察、合作交流歸納出秒針與分針的運行關係即1分=60秒

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體驗1分1秒的長短。從而對分秒的具體概念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鐘錶實物

學具準備:學生每人準備鐘錶一個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課件呈現春節聯歡挽回的一個場景,人們用倒計時的方式,等待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導入新課——計量很短的時間,常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2、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用到時間單位秒?

3、關於秒,你知道什麼?你還想了解什麼?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獨立觀察鐘面————-和同桌交流你的發現從而引出又細又長走的最快的是秒針

2、在合作學習中探究分與秒的運行關係

①四人小組合作,兩人看分針的變化,兩人看秒針的運動。

②彙報分針與秒針的運行結果。

③小結:秒針走一圈,即60小格,分針走一小格。

板書:1分=60秒

三、在活動中體驗時間,感知時間的價值

1、聽一聽(1秒的滴答聲)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長短)

3、做一做(讓學生自由發揮1秒能做什麼,即用動作表示1秒)

4、讀一讀(1秒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財富)進行珍惜時間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動

活動一:當老師説開始時,閉上你的眼睛,每個同學都在自己的心裏估計,一分鐘到了,自己睜開眼睛,看看大屏上的時間,然後坐下。

活動二:拍一拍數一數

全班同學看着課件中的鐘表,伴隨着滴答聲,邊拍手邊數數,在各種感官中具體感受一分的長短。

活動三:估算一段動畫片的播放時間長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麼)

一分鐘,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完成。

彙報:一分鐘自己的完成情況。

四、鞏固練習、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我會填(課件)

①我們上一節課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媽媽每天工作8()

④從學校到家要走大約20()

2、我來當裁判

3、想一想,誰先到家?(課件)

小兔樂樂:我到家時是1時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到家時是1時59分58秒

五、課外延伸

1、瞭解鐘錶的發展歷史

2、瞭解我國古代計時的方法

六、作業設計(自由選題)

1、可以上網或查閲書籍,也可以調查身邊的人或自己,瞭解一分鐘還能做哪些事情?

2、記錄自己完成家庭作業需要的時間

3、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個人作息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