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W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新版多篇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利用已學的24時記時法和生活中對經過時間的感受,探索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2、在運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的過程中,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進一步培養課外閲讀的興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計算經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三、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老師相信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明明也有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

7:10-7:30起牀、刷牙、洗臉;

7:40-8:20早鍛鍊;

8:30-9:00吃早飯;

9:00-11:00看書、做作業

3、看了剛才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自主探究,尋找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時間嗎?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件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

(1)分組學習。

(2)集體交流。

2、根據學生的提問順序學習時間的計算。從整時到整時經過時間的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9:00-11:00明明看書、做作業所用的時間。

(2)交流計算方法:11時-9時=2小時。

3、經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

(1)明明從7:40到8:20進行早鍛鍊用了多少時間呢?出示線段圖。

師:7:00-8:00、8:00-9: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分別指早鍛鍊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塗色部分表示早鍛鍊的時間。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7時40分到8時經過了多少分鐘?(20分)從8時到8時20分又經過了多少時間?所以一共經過了多少分鐘。(20+2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鍊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2)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早鍛鍊的時間嗎?(7:40-8:40用了一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練習: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幾十分鐘?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明明做這幾件事情用了幾十分鐘嗎?你是怎麼算的?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圖書室的借書時間。你知道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學生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交流計算方法。

(2)教師板書。

2、想想做做2。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練習,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説説是怎麼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3)小結歸納時間計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識延伸,課外實踐

1、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本領?

2、看來我們已經瞭解了許多有關時間的知識,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體會到了時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你還想知道有關時間的其他知識嗎?讓學生閲讀書上第55頁“你知道嗎”的內容。

師:那你知道其他有關時間的知識嗎?(學生提問)其實這些有關時間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從課外書、電視上和網絡中去搜集更多這方面的知識。

3、佈置作業。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2)用24時記時法為自己設計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4、出示本課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這節課的時間。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可以分鐘面時間、經過時間兩個方面,從而正確把握有關時間計算的概念。

2、正確計算一天之內的經過時間,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教學過程:

(一)認識兩種時間概念:

1、我們學習了兩種記時法,老師這兒有一句關於時間的話,來看一下:媽媽上午8時,上班一天工作8小時。(板書:8時、8小時)

(1)讀一讀,問:它們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的?請你分別説説自己的想法。

(2)教師要在學生説的基礎上加以規範:

8時:它表示上午的一個時刻,那時我們正在上課,它還可以寫成8:00;

8小時:它指的是一段時間。

出示鐘面(畫一畫)……

指出:8時,是表示的某一時刻,用“時”來説,它是一個鐘面時間。(板書:鐘面時間—時)

而8小時,是從8:00開始數8個小時,到下午4時下班,這一段時間裏經過了8個小時,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時刻。)(板書:經過時間—小時)

(3)指板書説:時,一般是指鐘面上的幾時,它表示的是鐘面時間;小時,它一般表示的是從某一個時間開始到另一個時間結束,它是一個經過時間。(用點●和箭頭在鐘面旁加以區分)

2、判斷,仔細聽老師説的話,想:這是鐘面時間還是經過時間?

老師晚上10時睡覺;老師晚上睡10小時。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要通過一些鐘面時間來簡單地算經過時間。

(二)教學經過時間的計算

1、出示:老師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時下班,上午要上班幾小時?

(1)出示題目:這裏的早上7:00、中午11時是什麼時間?問題求上午要上班幾小時是什麼時間?

(2)學生計算。

(3)交流:用什麼方法比較好?(實物投影反饋)

板書:11-7=4(小時)

11:00-7:00=4(小時)

討論:4的單位是時?還是小時?可以寫成4:00嗎,為什麼?

(4)結:像這樣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用後面的幾時減前面的幾時。

2、王師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飯,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時間?

(1)獨立思考

(2)全班交流,説説怎樣計算:要求的是什麼時間?(經過時間)還能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嗎?你是怎麼減的?

教師藉助0—24小時圖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不同方法。

7:30——10:303小時,再加30分鐘,是3小時30分

7:30——11:304小時,再減30分,是3小時30分

教師重點介紹橫式書寫方法,先減分再減時,分不夠減想時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時30分

3、練一練:同學們下午1:00開始上課,下午4:25放學,同學們下午在校有多長時間?

(三)綜合練習

1、想想做做第2題

示圖,補充銀行營業時間:上午8:30——下午5:00

(1)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

説説所標內容是什麼意思?嘗試練習

(2)交流:説説你是怎樣計算每個商場的營業時間的?

(3)比較得出結果

師結:用普通記時法表示時,若兩個時間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若兩個時間,一個在上午,一個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時間先化成24時記時法,再用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

(四)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要求經過時間只要怎樣計算?該注意什麼?(單位;下午時間轉化成24時記時法;退1作60來計算)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第一單元《時、分、秒》

第一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並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因此知道並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繫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現、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1、秒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並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教學難點:

1、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麼?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於秒的知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麼?(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麼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麼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麼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麼?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説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③學生彙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麼?(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麼關係?(1時=60分,1分=60秒)

(4)認識秒錶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錶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錶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錶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

④讀出電子錶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5)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錶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裏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想的?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説説你從中知道什麼。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於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係”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藉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鑑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和欣賞各類徽標,體會對稱與不對稱的區別,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通過設計徽標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

3、在設計徽標的活動中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藝術、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繫。

4、在欣賞圖形運動所創造出的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體會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運用對稱、平移、旋轉規律發揮想象,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以及形象思維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激趣引入。

1、聯繫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麗圖案。小小設計師

談話:同學們,老師在課前收集了一些美麗的圖片,請同學們一起欣賞。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一組精美的圖案)這些圖片好看嗎?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裏見過這樣的圖案?學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這樣的圖案,你們説,這樣的圖案設計起來容易嗎?不過,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改變你的想法。(設計意圖:把生活中有規律的圖案以多媒體的形式動態展現,讓學生感受到親切自然,激發了學生對生活美的產生,引發學生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索學習的興趣。)

(二)從圖案到圖形,認識圖形的變換

1、從給定的圖案中找到基本圖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插圖)這個圖案,可以看成幾個部分的組合?每個部分的圖形形狀一樣嗎?師:這4個部分的形狀一樣嗎?(形狀一樣,方向不一樣)指其中一個問:它叫什麼圖形?(基本圖形)在你們的桌子上還有其他三個圖形,你們能不能也像這個圖型一樣,找出它的基本圖形?(課件出示72頁四幅插圖)師:找到了嗎?哪個同學願意上台給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動手操作,體驗圖形的運動

師:同學們都找到了它們的基本圖形,還知道了這些圖形都發生了運動。這些基本圖形到底發生了怎樣的運動呢?下面就請兩個同學一組探討一下,這些圖形到底發生了怎樣的運動?(師貼出四幅基本圖形)

師:研究清楚了嗎?誰願意上來説説發生了怎樣的運動,才變成了這些圖形。指名到黑板上説一説基本圖形怎樣運動才得到一幅美麗的圖案。(第一、二幅)同時板書:平移、軸對稱、旋轉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同樣一個圖形可以用不同的運動方式得到,看來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樣的一幅美麗的圖案。同學們想不想看看這兩幅圖是怎樣的運動方式?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第一、二幅圖的運動方式時)師:最後的這兩幅圖型誰可以一次性地把它們運動方式説一説?

(三)獨立操作,感受一個圖形的變換

師:同學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這幾個圖形的運動方式,它們都是通過那個圖形在運動?(基本圖形)下面請你從桌上的四幅圖中拿出一個基本圖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複雜嗎?(不復雜,很簡單),老師手中的這個基本圖形它只有一筆,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圖形,通過運動,就得到了這麼美麗的圖案,看來簡約也能創造美,你們想不想用這個簡單的圖片自己來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課件演示一組圖片製作過程)

師:請同學們選取自己的圖片素材,運用學過的圖形運動方式,設計出與老師不同,自己喜歡的圖案。注意,在設計的同時,要思考你的基本圖形發生了怎樣的運動。開始。師:誰手中有這樣素材的作品也拿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分別展示4個基本圖形呈現的作品。展示的同時,説出所設計的圖形的運動方式。)

師:你們覺得哪幅圖形運用了旋轉的運動方式?還可以看做哪種運動方式?不同的運動方式也可以得到同一個美麗的圖案。你們覺得他的圖案像什麼?

師:一個如此簡單的圖形,在同學們的精心設計下,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圖案,你們真是了不起!小黃狗把你們的作品送去了織布廠,可是織布廠的工人覺得你們的圖案太小了,我們的布很大啊!接下來怎麼辦啊?誰來説説?(可以用基本圖形平移)課件出示圖樣。

問:我們可以用哪個圖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圖片)怎麼平移?師:剛才都誰是這麼拼的?接下來我們就現場拼一拼。

師:之前我們是把基本圖形拿來運動,現在我們是把整個圖形運動,這也就是説,我們把這麼一個整個圖案看做了基本圖形進行平移,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比較方便)現在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基本圖形,(指大的)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可是我要的布比這大得多怎麼辦?(可以把整塊布進行平移或旋轉)(設計意圖: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出難點。)

(四)自主設計,嘗試設計

師:老師只教了你們把基本圖形進行運動,你們卻能舉一反三,這是一個很好地學習方法。剛才是老師給你們提供了基本圖形,你們想不想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呢?課前那些美麗的圖案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課件演示製作過程。)師:先做出基本圖形,接下來再做基本圖形的運動。再看一組圖片(課件展示)師:老師給你們每個同學都發了四張中間有複寫紙的紙,你們可以把你們喜歡的圖案畫在上面,然後把畫好的圖案拼在大的正方形紙上。開始吧!(師行間巡視指導)師:如果完成了,可以塗上顏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訴他你的作品是怎樣運動出來的。(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新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這裏是把美術學科與數學學科的整合,通過同學們動手畫圖,培養學生對設計產生的濃厚興趣,進一步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從而創造美。)

(五)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都可以運用不同的運動方式製作出不同的圖案,你們真是了不起。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小小設計師。今天這節課就要接近尾聲了,這節課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誰來説一説?老師用一首小詩來總結圖形的變換,請大家一起讀一讀。(課件出示)圖形變換真奇妙,簡簡單單換新貌。學習數學練本領,美化生活樂淘淘。師:只要利用我們聰明的智慧,勤勞的雙手,一定能創造出生活中更美麗的圖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能根據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正確、靈活地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3、理解驗算的意義,會正確進行三位數加法的驗算,初步養成檢查與驗算的習慣。

4、經歷用萬以內的加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的進行筆算和驗算

三、教學難點:

正確筆算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題;能結合實際選取合理的方法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筆算346+93 657+329

筆算加法時應注意什麼?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二)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去過濕地嗎?

出示圖片,介紹濕地情況。再出示信息: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

師:根據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問題。

學生交流,教師出示相應問題。

預設1: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預設2: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多多少種?

預設3:該濕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動物少多少種?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

(三)新課展開

1、探究計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該濕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共有多少種?

師:這道題,同學們想用什麼方法計算?

板書算式:445+298

(2)估算結果並交流。

師:這道題的結果大概是什麼?同學們能估算嗎?

(3)嘗試計算並交流。

師:這道題到底等於多少?同學們能自己想辦法計算出來嗎?請大家試一試。

全班交流方法:

列豎式計算。

(4)與估算結果相比較。

2、探究驗算方法。

(1)自主探索驗算方法。

師:這道題算的對不對?同學們會驗算嗎?

(2)交流方法。

預設1:再重新用原來的豎式計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預設2:可以交換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預設3:利用原來的豎式,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從下往上再加一遍。

(3)歸納驗算方法。

師:大家想出這麼多的驗算方法,你們真棒!今後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可要養成及時驗算的好習慣哦。

3、練一練。

我是小醫生,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63+979 395+475

4小結提煉筆算方法。

問題1.今天我們做的加法題有什麼共同點?

連續進位

問題2.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算出得數的呢?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問題3.為了保證計算正確,你有什麼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加起,進位的小數字不能漏寫,做完以後要及時驗算。

(四)練習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進位,再計算並驗算。

67+93 165+78 409+394

總結回顧

回顧本節課收穫。

回顧新課導入時,學生提出的問題,請有興趣的同學課後研究一下,下一節課繼續研究。

作業佈置

作業:第38頁做一做,4題。

板書設計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知識目標: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具準備: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同學們知道,在偏遠山區有很多貧困的'學生,今天咱們學校要搞一個活動,為他們獻“愛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華夏國小同學捐出576本故事書,送給6所希望國小,平均每所國小分到多少本?

2、試着列式解決。

3、估計商是多少,在小組內説一説估計的過程。

4、列豎式計算,引出被除數百位上的“5”比除數“6”小怎麼辦?

5、學生獨立計算,在小組內交流計算過程。

6、全班交流,講清算理。

7、進行驗算。

三、拓展應用:

1、試一試:

(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國小,先估計平均每所國小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四、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知識?(由學生自己進行總結)

課後反思:

本節課要使學生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意識與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下鞏固年、月、日的知識,並能靈活動用。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的有序性。

3、培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製作年曆的方法。

課時按排:

整本年曆、單張年曆、枱曆、書歷各一份,硬卡紙,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調查

(1)提問:你都見過什麼樣的年曆?

(2)展示生活中常見的年曆:整本、單張、枱曆、書歷。

(3)思考:這些年曆都是怎樣做的?

(4)投問:你們想自己做一個年曆嗎?

2、討論:

製作一個年曆,需要有哪些步驟?

(1)確定一個年曆,需要有哪些步驟?

(2)一共12個月,每行4個月,排3行。

(3)可以把休息日、重要節日、紀念日用彩筆標出來。

二、製作年曆

1、分組合作

2、老師進行指導

三、展示與交流

1、各組交流製作方法

2、引導發現各組製作年曆的優點

四、運用

想一想,製作後的年曆還能做什麼。

課後反思:

1、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學會交流

在實踐活動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要學會合作與交流。在小組製作年曆的活動中,教師注意對各個小組進行指導,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誰設計花邊”“誰寫每一月份的日期”“誰標重要節”等。另外,在製作活動完成之後還進行了製作成果的展示與交流,在展示中,學生既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欣賞、借鑑別人的優點,培養了承認他人、向他人學習的意識。

2、注意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體驗了年曆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通過教師的提問“你們的年曆還能做什麼”,引起學生的討論與思考。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正確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二)通過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及書寫工整、規範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兩步式題的方法。

難點:正確計算連減式題。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板演(指名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兩名學生板演的同時,其他學生口算下面的題,抽問其中一道連加、一道連減的口算過程,從而複習連加、連減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訂正板演,兩名學生分別説一説計算過程,大家檢查計算是否正確。然後觀察一下,兩道加法題之間有什麼聯繫,引導學生髮現第一個加法算式兩個加數的和也就是第二個加法算式中的第一個加數。如果把這兩道加法題連在一起寫,就是一道連加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連加、連減用豎式計算。出示課題“連加、連減”。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28+34+23=

啟發提問:

(1)連加式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用豎式怎樣計算?

相鄰的兩位同學互相説一説,然後自己動筆試着做一做(如果有條件,每人一塊小紙黑板,每人在紙黑板上做)、

在學生自己試算過程中,教師行間巡視,找出幾種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先出示正確的算法,即大家進行評議,公認這種算法是正確的、然後出現下面兩種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如果班裏學生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就不必提出,以免誤導)。讓學生説一説錯在哪裏、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加式題,先加什麼,再加什麼?

(2)計算連加兩步式題,應注意些什麼?

在此基礎上得出:

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要注意計算第二步時,是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加上第三個數,還要注意每一個計算過程中,不要抄錯數。

教師介紹簡便寫法,為了書寫簡便,我們可以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即提問:這種寫法和原來的寫法有什麼不同?簡便在什麼地方?

教師總結同學的意見,得出:這種把算式連起來寫的方法,不僅可以少寫一個“62”,比較簡便,同時可以避免計算過程中抄錯數的錯誤,使計算正確、迅速。

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先分步書寫,再用簡便方法書寫,指名一個同學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於在全班訂正。

2、出示例2 52-20-18=

啟發性提問:

(1)這是一道什麼樣的兩步式題?

(2)你能根據剛才研究的連加兩步式題,推想出連減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嗎?同學們試一試在小黑板上做一做。教師通過行間巡視,可能發現有以下三種情況,教師先出示第(1)(2)種。通過學生評議,兩種算法都是正確的,而第(2)種是用簡便算法,值得提倡。再出示第(3)種算法。

讓學生説一説這道題錯在哪裏,第一步計算對了,問題出在第二步是退位減法,而這位同學沒有退位,造成計算錯誤,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訓。

在此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指出:在計算兩步式題時,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寫豎式,如上面這道題,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寫豎式(把第一步豎式用虛線框起來),做一做:84-26-30=

由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試做,指名一個學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於在全班訂正。教師還可以瞭解一下哪些學生直接用簡便方法書寫,而且一次做對;哪些同學還用兩個豎式做;哪些同學只寫了第一步豎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結果,對最後一類同學可以提出表揚。

小結性提問:

(1)計算連減式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計算連減兩步式題,應注意什麼?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可以讓學生直接在書上填寫

2、對比性練習

(1)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54+26+15= 90-58-24=

直接在書上第2頁做,可以列兩個豎式,也可以用簡便寫法

(2)口算下面各題(書上第2頁,直接在書上寫得數)

7+59+20= 72-6-40=

3、趣味性練習(練習一第1題)

把每行的三個數加起來

把練習一的第1題,如上圖那樣,把每行三個數的旁邊畫一個括號,把得數填在括號裏

4、課後練習

練習一的第1題和第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及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以及口算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節課的新知識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式題,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一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充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探索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學一開始,安排兩道有聯繫的加法算式進行板演,第一個加法算式中的得數就是第二個算式中的一個加數,就為學生探索連加法怎樣用兩個豎式進行計算打下了基礎,兩道例題都是放手先讓學生試算,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安排,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本節課的練習除了邊講邊練外,最後安排了有層次的集中練習,並進行及時反饋,表揚用簡便寫法及結合口算算得正確的同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鍾。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

這個週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師:他們在幹什麼(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體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説,師課件閃現)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着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認識角)評析:教師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畫面的物體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再從平面圖形中引出新知一——“角”,這樣的導入,不僅符合幾何平面圖形的一般規律,而且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

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溝通了數學與實際的聯繫。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裏(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説明:為防止學生對角形成片面的認識,這裏有意將三角形紙片上的角設計成開口朝下,鬧鐘上的角開口朝左]師(出示實物剪刀):打開剪刀,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角。(師指出,並用課件閃爍角)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師(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紙片的這裏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師:剪刀、三角形紙片上都能找到角,那麼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鍾,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評析: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例,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並初步感知角的特徵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麼數學上的角是什麼樣的呢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脱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又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生1:有的開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生4:都有尖尖的地方。

師:數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説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板畫)師:你能説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説)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評析: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麼數學上的角是什麼樣的呢”這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同時輔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很自然地把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的具體的角,過渡到抽象的數學上的角,為學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紮實的基礎。

(三)多層練評、內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認識角了,那麼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像老師一樣摸一摸,頂點在哪裏有什麼感覺生l:尖尖的,會刺人。

師:他的邊在哪裏有什麼感覺生2: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着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説,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台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師:憑着我們二(4)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於時間關係,你們課後可以繼續找…… 2.搭角。

師:剛才我們能正確地找出物體的角。你能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嗎(生搭)師:你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指名上台演示,並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説説為什麼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4.數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66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後數一數,填在括號裏。

(學生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其中第三個圖形,一男生填寫零個,學生做完後,教師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對第三個圖形的正確答案,教師沒有作任何的評價)師:這位同學説第三個圖形有兩個,有沒有不同意見(那位男生馬上舉手)師:你有不同意見你認為這個圖形有幾個角生1:我認為這個圖形沒有角,因為,他們説的這個角雖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變彎了,所以這個圖形根本沒有角。(多麼認真觀察的孩子!)師(驚喜的):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於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其餘同學自發地鼓起掌來)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生2(舉手):我不同意,如果我們把圖形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個角。

師:你們聽明白這位同學説的意思嗎生3:。老師,我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這個圖形分成一個半圓和一個長方形來看,那麼下面的邊就是直的了。

師:你們不但善於聽別人的發言而且還善於思考,謝謝你們的精彩發言讓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學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評析: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留給學生的是廣泛而又開放的思維空間,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得益於教師採用的延遲評價,當學生提出錯誤的想法時,教師沒有輕易否定而是用讚賞的語言“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於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來緩解這位同學的緊張心理,然後一句“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學生的辯論中,暴露思維過程,引出“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這麼精彩的發言。這一過程不但使學生鞏固了對角的認識,而且還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相對封閉的平面圖形的認識。

(四)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觀察。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看看角還有什麼特點(師演示鐘面上的指針,將時針和分針撥成一個小角)師:現在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怎樣(很小) (師慢慢轉動鐘面上的指針):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個角發生了什麼變化(越來越大)師:角有什麼特點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小)師:你們的這個發現非常重要!老師這裏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2.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麼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説)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麼變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3.比較C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説,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裏頂點呢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生了什麼變化(師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生了什麼變化師小結:什麼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麼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4.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摺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麼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麼做(3)學生思考——動手摺——展示。評析: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的遞進學習活動,學生從認識靜態中的角過度到認識動態中的角,並在這個動態變化中直觀體會、理解認識了角有大小,初步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係,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麼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後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並指給他們看,好嗎總評:本節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教師先引導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再利用課件演示將物體上的角抽象為數學上的角,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後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體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自主建構對角的特徵的理解。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未知數學知識的探究慾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