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城的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6W

長城的教案【精品多篇】

《長城》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簡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南面百、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閲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初讀長城介紹紀錄片、國歌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導入,初讀課文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看看。

2、據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長城。

二、再讀課文以讀字詞

1、自由讀課文:

圈出生字,認讀生字

2、用“”畫出不理解的詞,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

⑴字形:

隔磚旋

⑵字義:

垛口瞭望射口

三、練習朗讀課文

要求:

1、準確。

2、通順。

第二課時

一、播放介紹長城的紀錄影片,整體感知

老師激導入課題:

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徵,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簡短的紀錄影片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你能用書中的一句話評價一下長城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板書

氣魄雄偉

17、長城

偉大奇蹟

二、精讀課文,剖析語言,加深認識

1、出示重點詞句、質疑: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針對這個評價,你能提出哪些關鍵問題供大家學習討論?

(學生提出問題)

2、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⑴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個問題,發表見解。

(引導學生説出長城的長、高、彎、堅固。引導學生細緻讀課文,全面考慮問題,並鼓勵學生從自備資料中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補充。)

⑵品讀課文,讀出理解:

你能通過朗讀反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⑶再次觀察文中插圖:

以小導遊的身份,指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氣魄雄偉。

3、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過渡:

長城僅僅中為它的氣魄雄偉就被稱為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嗎?你能用書上一句話概括出其他原因嗎?

(指名説)

⑴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邁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⑵齊讀:

從這句話裏你想到了什麼,你想説什麼?趕緊和身邊的同學説一説。

(互相交流)

⑶班內交流:

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讓我們飽含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這句話。

四、整體把握全文,昇華認識

1、為什麼説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指導學生整體認識。)

2、激發自豪之情(播放國歌):

長城,己被寫過了國歌之中,融進了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着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讓我們一起來唱響國歌。

3、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説的?有什麼想寫的?

【板書設計】

17、長城

偉大的奇蹟氣魄雄偉

血汗與智慧

《長城》教學設計 篇二

《長城》教學設計

設計説明

《長城》是國小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十七課的內容,這篇課文的後兩篇課文分別是《頤和園》、《秦兵馬傭》,這三篇課文共同反映一個主題:中國的“世界遺產”。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這篇課文的知識目標:識記生字詞不難解決。但技能目標: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情感目標:認識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蹟,激發民族自豪感,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自讀自悟觀看圖片的方法,以學生的“讀”為主線貫穿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議、去説,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導讀——初識長城

1 、揭題: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築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遊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遊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多媒體演示,激發閲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2 、你想更深入的瞭解長城嗎?(引讀課文)

3 、交流閲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麼印象?( 結合課前的預習,學生反饋)

二、介紹長城以及秦始皇:(課件出示)

1、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兩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抵禦外來侵略,下令修築長城。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蜿蜒一萬兩千餘里。

2、看照片,認識秦始皇。

三、課件出示長城的示意圖,瞭解長城途經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詞,認讀:

崇山峻嶺 蜿蜒盤旋 垛子 屯兵 堡壘 凝結 氣魄雄偉 智慧

五、作業超市:

1、查閲長城的有關資料,寫一篇長城的導遊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引入:

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遊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繼續和作者一起去遊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1、(情境體驗激發興趣:多媒體演示,觀看遊覽長城的視頻。)

2 、交流閲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麼印象? 作者是怎樣讚美長城的?課件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3 、你想更深入的瞭解長城嗎?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學,在書上做上批註。

二、組織交流,討論,重點賞析深入讀——品味長城

1 、學生自讀自悟,深入閲讀課文,體味文中的哪些詞句給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閲讀感受,品味、感悟、體會,並指導朗讀。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引導學生抓住“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的氣魄。

(2):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引導學生領略長城巧妙的設計,體味長城在軍事防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據文意和蒐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説説古人怎樣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學生上台畫簡筆畫,出示課件的圖片。

四、投入情感悟讀——傾動長城 (課件出示方磚圖片)

1 、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麼?

( 討論後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 、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聯繫文中句子體會磚石多、重;運輸的工具原始;環境險惡)文中又説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智慧體現在哪裏? (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3、這段第三句中的“凝結”是什麼意思?“才”是什麼意思?

這磚石那麼重、運輸的工具那麼原始,環境那麼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揮多麼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裏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着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 、創設情境(配樂描述)

想象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逶迤綿延的山峯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 、讀---傳説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説説讀後的感受。

6、小結: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蹟”?

7 、指導感情朗讀全文。(要求讀出勞動的艱辛,讀出非凡的創造,讀出由衷的讚歎。)

五、自由抒發激情讀——讚美長城

1 、通讀全文引發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激發民族自豪感。

2 、心裏話大聲説。高呼對長城的由衷讚美。

3 、2008 年,奧運會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到時,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到我們國家,他們大都會來參觀我們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是一位導遊,你會怎樣把長城介紹給這些外國朋友呢?請你創作一篇長城介紹詞。

請兩名學生讀導遊詞。

六、知識拓展延伸讀——深識長城

快速默讀課後“資料袋”,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興趣。

教師激情講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遺產的圖片,讓學生大聲讀出它們的名字。

七、作業超市:(出示課件)

1 、自主交流蒐集的有關長城的傳説、故事、歌曲、圖片資料,教師適當追問資料蒐集的辦法,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多蒐集相關資料。

2 、自主或小組合作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建立專用的資料袋,為後面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學習做準備。

《長城》教學反思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裏、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於“一萬三千多裏”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説説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説説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説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説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着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説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説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着勞工,有的説似乎看到有人眼裏噙着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説,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説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緻。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説:“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着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説,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瞭,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長城》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生詞,瞭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智能目標:

⑴ 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⑵ 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3、情感目標:

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難點重點】

1、指導看圖: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2、圖文對照:

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瞭解圖意

1、介紹長城: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防禦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後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説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拉抵禦外族入侵而建築的軍事建築。

2、觀察彩圖:

(打出幻燈片)

⑴ 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長城修築在什麼地方?

(崇山峻嶺之間)

⑶ 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長和高大)

⑷ 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

(不從遠處觀察,就看不出它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

説説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

(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

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

(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後兩節分別寫了什麼?

(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⑴ 遠看長城是什麼樣子?

(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麼特點?

(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⑵ 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説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⑵ 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⑶ 根據文意和蒐集的資料展開想像:

説説古人怎樣利用城台、垛、嘹望、射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麼?

討論後歸結到:

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⑵ 默讀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説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裏?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麼説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蹟”?

四、總結全文,迴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複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師總結談話。

五、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麼呢?請大家課外閲讀有關長城的書籍,蒐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為題寫一篇辯論稿,準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長城》教學設計 篇四

一 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將帶領學生觀賞我國三處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文化景觀。長城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無疑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課文不僅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氣勢雄偉,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抒發了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文中配有兩幅插圖,由遠及近地觀察長城,並由此產生聯想。依據這一內容,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圖文結合,學習由遠及近的觀察及表達方法。

2 能力目標:學會蒐集,整理,利用信息,通過圖片,文字等資料瞭解長城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3情感目標:激發民族自豪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和古人修築長城的艱辛。

5教學難點:理解長城的特點與古人修築長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間的關係。

二 學情分析:

維果茨基説過:課堂的中心應該在於學生,而不在於老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有效備課。我們的學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鎮,對於長城大多隻知其名,不知其真,對長城的瞭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時,這類説明性的文章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將課文進行深入淺出的教學,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採取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三 教學方法

基於新課標倡導的“以讀為主”思想理念,我採用了以作者的情感體驗為主線,抓住中心句及相關語句進行朗讀的方法,讀中感悟,讀中理解,逐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佈置學生課前預習,收集資料,既可以使師生雙方的活動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學內容,使精力節約化,體現有效教學的特徵,又可以化繁為簡,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效應。

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通過文字,圖片,聲音等手段,縮小與文本的距離,把學生心目中遙遠的長城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並加工的心理傾向。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視頻導入)

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徵,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築。因此,長城吸引着許多中外遊客,大家都想飽覽一下長城的壯麗風光,欣賞一下長城的建築藝術,得到美的薰陶和享受。你們誰遊覽過長城?想不想去觀賞一番?播放視頻。(這樣的導入旨在使學生對長城有一個整體感知並喚起學生的已有感知。)

(二)、初讀感知,學生暢談。

1、學生自由讀課文(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

2、學生在教師的語言及視頻的感染下暢談長城的印象或從課前蒐集的資料中暢談自己的感受,使學習興趣得以激發,課堂氣氛得以激活。

3、觀察欣賞,發展思維。

(1)指名學生上台從中國地圖上找出長城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的確切地理位置,並在黑板上寫出長城經過我國的哪幾個省市。

(2)書上的兩幅彩圖觀察點各在什麼地方?各畫了哪些景物?(要求概括出第一幅圖是俯視,觀察點在高處,是遠看;第二幅圖是平視,觀察點在近處。景物有藍天、蒼山、紅楓、灰龍。)

(3)第一幅圖上看到的長城是什麼景象?(讓學生髮揮想象,形象地敍述長城的樣子,如:像一條綵帶,在羣山中飄舞;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像條玉練,鑲嵌在碧綠的地毯上等等。)

(4)第二幅圖上可以看到長城的什麼?(結合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為什麼兩幅圖上長城的景象不同?(第一幅是俯視,遠看的景象;第二幅是平視,近看的景象。由於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三)、細讀感悟,激發求知慾。

剛才大家説得很好,都想去長城遊覽,那我們今天就和作者一起去遊“長城”。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抓中心句)。

2、初讀、細讀、品讀中心句。

3、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及有關的詞語,體會長城的高大、堅固這一特點。

4、欣賞錄像。

隨着同學們的發言,教師一邊打開錄音機,播放優美而令人神往的樂曲,一邊打開放像機,展示一幅幅美麗的長城風光畫面,讓學生再次思考圖文描寫的主要內容和作者要表達的感情。與此同時,讓同學們展示課前自己製作的長城模型和收集到的圖片、郵票,進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愛我長城感情的陶冶。

(四)、拓展延伸。

在同學們的陶醉與神往之中,教師把話題一轉:大家知道長城歷史悠久,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建造?怎樣修繕和連貫?有怎樣的動人故事和傳説?現在請大家把收集到的長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讓同學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繪聲繪色,各抒己見,滔滔不絕,使課堂氣氛再一次昇華,也使本課有一個精彩的結尾,與開頭遙相呼應。)

1、講述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2、結合句子,體會比照的方法。

3、學習生字,完成練習。

(五)、佈置課後作業。

收集其它古蹟、圖片、資料

附:

板書設計:

遠景:一條長龍 蜿蜒盤旋

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頂上像很寬的馬路

長 城

近景:高大 堅固 外側:垛子

射口

方形城台

聯想:站在……踏着……扶着……想起……

五 教學反思

《長城》是國小四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

課堂中我採用了迴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

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説説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説,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裏”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我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於是我採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託,在這個依託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自己講的太多,學生比較被動。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多讀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説説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説説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