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王崧舟搭石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6W

王崧舟搭石教案精品多篇

王崧舟搭石教案 篇一

一、揭示課題,解字讀題

師:同學們,當你們高興或憂傷時,你會怎樣表達?

生1:讀詩。

生2:讀詩。

師:我們的古人也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請同學們讀讀這幾首詩。

(生齊讀《鳥鳴澗》、《靜夜思》、《早發白帝城》)

師:不同的詩,表達不同的情懷。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夜晚,詩人張繼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夜晚水鄉幽美的景色又勾起作者哪些遐想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齊讀)

師:“泊”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生:停泊。

師:這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事?

生:夜晚。

師:夜晚給我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生:靜謐。

師:理解了題目的意思,誰再來讀一讀題目?

(指名學生讀)

師:你讀出了夜的感覺,讀出了泊的情懷。真不錯。

二、通讀感知,讀通讀順

師:張繼的《楓橋夜泊》,泊出了怎樣的情懷呢?請大家拿出課文,自由朗讀《楓橋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認真拼讀,先將古詩讀正確,讀通順。

(師出示古詩,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讀得太投入了,老師真不忍心打斷大家。誰願意做今天課堂上第一個為我們朗讀詩歌的人呢?

(生1朗讀)

師:你的聲音真好聽,謝謝你為我們帶了個好頭。

(生2朗讀)

師:只要做到字字入夢,句句入心,一定能讀好。

(生3朗讀)

師:讀得不錯!字字有交代。比如,“愁眠”的“愁”是翹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讀得一絲不苟!誰再來讀一讀,不但清清爽爽地讀,而且有板有眼地讀。

(生4朗讀全詩)

師:有味道!不用我説,大家一定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我也想讀。來!我們一起讀!怎麼讀呢?每句詩的前四個字我讀,後三個字你們來讀。

(師生合作朗讀完全詩,全場掌聲)

師:好!味道出來了。還想讀嗎?現在,分男女生讀。男生讀前四字,女生讀後三字。

(男女生合作朗讀全詩)

師:味道更濃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奏,那個味道。

(師生合作朗讀全詩)

師:讀出了節奏,讀出了味道,我們還要讀出自己的理解。請同學們結合詩的註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的插圖,自由讀詩歌,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可以同桌先交流一下。

(生自學自讀,同桌交流)

三、感“眠”悟“愁”,“對”出愁思

師:誰來和我們分享一下,你讀懂了什麼?

生1:月亮已落下,烏鴉不停啼叫,秋霜滿天,江邊楓樹映襯着船上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

師:你在用心靈思考,你有詩人的潛質。誰再來説?

生2: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裏敲響的鐘聲悠揚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裏。

師:好詞好句不斷從你的心裏流出來。誰再來説説?

生3:第一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着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着“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師: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把你們剛才的話連起來,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同學們,閉上眼睛,説説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日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陪伴着舟中的遊子,讓他感到是多麼淒涼。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重重地撞擊着詩人那顆孤寂的心靈,讓人感到時空的永恆和寂寞。

師:説得真好!同學們,帶着我們的感悟,齊讀詩歌!

(生齊讀)

師: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時候,本該是幹什麼的時候?

生:睡覺。

師:詩人張繼睡着了嗎?

生:沒有。

師:詩中哪個詞説明了他沒有睡着?

生1:愁眠。

生2:愁眠。

生3:愁眠。

師:“愁眠”是什麼意思?

生1:難眠。

生2:不眠。

生3:未眠。

師: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讀這個詞。

(生齊讀“愁眠”)

師:有點愁,再讀。

(生齊讀“江楓漁火對愁眠”)

師:詩人為什麼愁呢?

生1:他趕考落榜。

生2:親人離去。

生3:有煩心的事。

師:老師也蒐集了一下資料。(大屏幕出示,指一名學生讀)

王崧舟搭石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協調有序、理所當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4、啟發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感受。

教學重點:

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受到感染和薰陶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感知美

1、教師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一塊塊、一排排搭石嗎?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第二十一課《搭石》(多媒體出示課題),再一次走進劉章的家鄉,大家看!這裏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葱葱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搭石有所瞭解了,誰能説説什麼是搭石?(簡筆畫)

3、那麼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過渡:搭石看似平常,卻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板書:家鄉的一道風景)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它,睜大雙眼,用心去發現美,欣賞美。

二、朗讀課文——體會美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至4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人們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樣美的畫面。(生讀文,找句子)

三、品讀體味——欣賞美

句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這句話描寫了什麼人來走搭石?

(2)當他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時,心裏會想些什麼呢?此時他的心情怎樣?(着急)當搭石擺好了,此時老人又會想些什麼呢?此時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高興)搭石已經擺好了,她為什麼還要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行為美。)

(3)指名讀,再請喜歡這句話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

(4)從朗讀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奉獻美)

年老的人調整好搭石,接下來就是走搭石了。同學們,你們知道怎麼走搭石嗎?能不能像我們上下樓梯、過橋那樣悠閒、慢慢地呢?

句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剛才是上了點年歲的人來走搭石,現在是誰來走搭石了?(一行人來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搶路嗎?(沒有)動作是怎樣的?(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

(2)理解“協調有序”。

①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

②師生合作讀一讀。

小結得出:。這協調有序的動作美我們可以稱為和諧美(板書:和諧美)

(3)你們還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畫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①“綽”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

綽: A寬;不狹窄

B寬裕;富裕

C形容姿態柔美

“人影綽綽”的“綽”是什麼意思?

②那麼“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③感情讀這兩個詞語。

④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變成詩的語段)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中悟美。

小結:是呀,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句3: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説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1)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有搶着過嗎?那他們是怎麼做的?(招手示意,讓對方先過)(2)師:從中你發現了什麼呢?生自由發言。

師概括為:謙讓美(板書:謙讓美)

(3)讀句子。

句4: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理解“伏”。

透過這個“伏”字,你體會到什麼呢?引導學生體會敬老美。

(2)理解“理所當然”。

①鄉親們把什麼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②展開你們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呢?(懷抱着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膽小的孩子、拿着行李的外鄉人第一次走搭石……)

創設情境,説話訓練。

假如遇上懷抱寶寶的媽媽走搭石,年輕人總要________。

假如遇上拿着行李的外鄉人來走搭石,________會________。

假如遇到____,_______會________。

假如遇到____,_______會________。

③感情朗讀這句話,讀中體會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④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小結:其實鄉親們的美好情感還有很多(板書:……)

四、總結昇華——感受美

面對這樣的一排排搭石,如果你是作者,你會説些什麼?(引導學生讀出最後一自然段)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麼?(互幫互助)今天我們走進了劉章爺爺的家鄉,和他一起欣賞了搭石構成的美麗風景。你覺得作者僅僅是在讚美搭石嗎?(不是)那他在讚美誰?(借搭石讚美鄉親們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板書)再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讀中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走向生活——發現美

同學們,搭石的美,我們看在眼裏,搭石人的美,我們記在心裏,其實,這樣的美也在你我身邊,就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你現在認為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裏可以找到美?

課堂總結:同學們,課文中所體現出來的奉獻美、和諧美、謙讓美和敬老美,還有我們所説的美,其實都是愛的體現。讓我們以愛對待生活,對待他人,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作業設計:

1、課文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請自己再讀一讀,然後抄下來。

2、小練筆:美,就在我們身邊。同學之間、鄰居之間、人與人之間,有多少互相關心的事啊!這些小事,並不起眼,但讓人感動。你能選一件寫一寫嗎?

教學反思:

《搭石》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裏行間表達出來。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等,並注重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説話的訓練。

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借用了知名特級教師王玲湘的巧妙設計即創造出似“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不足之處:

1、教學語言還未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説些什麼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人淳樸的感情。

3、板書與講解有時未能同步。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王崧舟搭石教案 篇三

教材説明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出自俄國作家葉·諾索夫之筆,課文是從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平時的活動兩方面寫的。寫鵝走路的姿態,突出了“慢條斯理”的特點: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舉步奔跑;寫鵝的活動,突出了“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特點:不僅聲勢大——翅膀有力、嗓門大,而且與人搶佔水面、公然吞食魚餌,真是率性而為,毫無顧忌。作者通過擬人和誇張的寫法以及風趣而幽默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一隻具有海軍上將派頭的白公鵝,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其的欣賞和喜愛。

課堂實錄

一、初讀課文,概括動物特點。

師:請用“公”字擴詞。

生:公園、公物、公牛

師:西班牙人好鬥牛,斗的可都是公牛。

生:公羊、公鹿、公雞

師:有一種公雞叫鬥雞,這種雞特別好鬥,為食物或為地盤,直鬥到最後一滴血幹為止。古人好鬥雞,據説李白因鬥雞鬥紅了眼,竟拔刀把對手捅死。為雞殺人,遠走天涯成了逃犯。

生:公羊、公鹿、公獅……

師:公獅又叫雄師。凡公雞、公牛、公羊、公鹿……大都好鬥,本文講的是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這隻白公鵝是否也好鬥?請看要求讀課文:1、讀準字音;2、感覺這隻白公鵝是否好鬥。

師:作者不願意將“好鬥”塞給他的白公鵝,他説,要是可以把軍銜授給禽類的話,這隻白公鵝理應榮膺——

生:海軍上將!

師:海軍上將,一軍之統帥,好鬥?“好鬥”配給村野莽夫還差不多。“海軍上將”用哪個詞恰當?

生:威震一方!

【整體把握,從文章中抽離出白公鵝的特點。】

二、精讀課文,感悟文章寫法。

1、現在,我們請這位威震一方的海軍上將出場。請一人讀第2段,其他人注意上將的步態。這位上將一出場,怎樣擺威?步態總是怎樣?(慢條斯理、從從容容、不慌不忙、不緊不慢)這叫做第一幕:上將出場,不慌不忙。(學生記錄:上將出場,不慌不忙)

2、出場了,就得表演了,請一人讀第3段。這表演只是小試了身手。“身手”在這裏引申為本領。小試身手,結果怎樣呢?結果滿河晃盪(學生記錄:小試身手,滿河晃盪)

3、接讀4、5段,這次寫什麼?(與人爭水)與人爭水時,這隻白公鵝極力炫耀它的威風,這是什麼?(耀武揚威)(學生記錄:與人爭水,耀武揚威)

4、鬧夠了,該退場了,讀第6段。退場之前,還幹了什麼?這可不是暗地裏幹勾當,這叫什麼?(明幹勾當)(學生記錄:退場之前,明幹勾當)

5、總結筆記。作者分四幕誇他的白公鵝威震一方:

上將出場,不慌不忙

小試身手,滿河晃盪

與人爭水,耀武揚威

退場之前,明幹勾當

【整體把握後的精讀,深入字裏行間。分別從寫了什麼,結果怎樣兩個維度提煉文章的內容。提煉之後,猛然發現,一首工整的小詩呈現眼前,驚喜與滿足寫在了臉上。這樣的閲讀,享受着文章,也享受着創作。】

三、品析課文,體會作者語言。

作者從出場、小試、大鬧、退場四幕,誇獎他的白公鵝,現在,我們從這四幕誇獎作者的文章,一品作者語言的特點。

出場:

生:“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着每一步。”説明白公鵝決不輕易落步。

生:“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在地上。”“先……再……然後……”不慌亂的走路順序。尤其是“擺一會兒這個姿勢”,足見這隻白公鵝非常滿意它的姿勢。

生:“就是狗在身後追趕,這隻鵝也決不舉步奔跑。它總是高傲地、一動不動地挺着長長的脖子,好像頭上頂着一罐水。”頂着一罐水,多穩啊!

師:穩若——

生:穩若泰山!白公鵝形象躍然紙上。

師:語言生動形象,白公鵝栩栩如生。(板書:生動形象)

小試:

生:“當白公鵝在淺水灘裏挺直身子,扇動起兩隻長長的有力的翅膀時,水面上便泛起層層漣漪,岸邊的蘆葦也會沙沙作響。”用水面與蘆葦側面説明白公鵝翅膀威力之大。

師:啊,是這樣啊!我正納悶,明明寫白公鵝,卻寫水面與蘆葦,以為是多餘的,看來寫水面,寫蘆葦並不多餘。這叫做語言簡練。(板書:簡練)

大鬧:

師:這段裏的“賴着,廝打、耀武揚威”可不是褒詞,這些詞語是作者討厭這隻白公鵝,所以,這段話應該這樣讀,師滿含惱怒讀。

生:不能這麼讀!這裏明貶實褒,表面惱怒,實則喜歡。

師:哦,正話反説!正話反説有什麼好處?(板書:幽默)

退場:

生:“有多少次,它徑直把我罐頭筒裏的魚餌嚥進了肚裏,有時還拖走掛着魚餌的釣繩。幹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這裏也是正話反説,表面討厭,實則欣賞。

師:欣賞它明人不做——

生:明人不做暗事!

【隱去老師光環,讓學生成為明星。學生運用既往經驗,獨自品析語言。其言其情,無不令人刮目相看。從寫作的角度建構閲讀課堂因此有了堅實的依據。】

四、總結板書,啟迪寫作靈感。

讀板書前三行,這是作者誇他的白公鵝。讀後三行,這是我們誇作者的語言。我們也學作者的語言,誇誇我們喜愛的小動物。希望你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當堂小練筆)

附板書:

白公鵝,

海軍上將,

威震一方!

出場、小試、大鬧、退場,

簡練、幽默,

生動形象!

【板書將教學的兩條線串聯起來,前三行是閲讀成果,後三行是寫作提示。連接的交點是三四兩行,威震一方,是白公鵝的特點;出場、小試、大鬧、退場,是特點所需的材料。正是這些實體材料,為品析語言提供了鮮活的例證,從而使享受文章的愉悦延伸到賞析語言的境界,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寫的參悟。】

課後反思

在階梯教室上完課,得到兩鍾截然不同的評價:一種興奮地豎起大拇指:“匠心獨運,至精至神!”一種迷惑地問:“講那些幹什麼?讓學生反覆地有滋有味地朗讀不是更好?”

確實,這節課一改往日的閲讀模式,試圖從寫作的角度建構閲讀課堂。往日的閲讀課堂止步在第三讀,即粗讀,整體把握教材;精讀,深入理解教材;品讀,獲得審美愉悦。老師們所説的有滋有味的朗讀,就是獲得審美愉悦的品讀。聲情並茂的朗讀,一波又一波的情感高潮,的確為公開課增色不少。可是在書聲琅琅的背後,我想提醒:朗讀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音色,比如肢體語言。朗讀很好的人,不見得擅長寫作。讀得聲情並茂,寫得乾癟枯燥常有。所以,止步在審美愉悦的品讀不夠,還要延伸到第四步——賞讀,鑑賞寫作特色。課例的第三環節品析作者的語言,就是賞讀。

本課的第三環節,學生運用既往經驗,獨自品析語言。本來擔心不知所云,沒想到,其語言其才情,大出意料,説明學生具備賞析文章的能力。既然具備這種能力,就應該將閲讀延伸到賞讀——從寫作的角度建構閲讀課堂。這種課堂對閲讀的指向性更明確,這種課堂裏出來的學生,應該不怕寫作。是不是這樣,懇請有興趣的老師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