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化學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94K

國中化學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多篇

國中化學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知識:使學生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色、態、味、密度、熔點、沸點、水溶性等);使學生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碳、硫、磷、鐵在氧氣中燃燒)。

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使他們學習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思想教育: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其現象的描述。

教學方法講授法(實驗演示)。

教學用具儀器:集氣瓶、燃燒匙、酒精燈等。

藥品:木炭、硫粉、紅磷、紅鐵絲、石灰水、氧氣。

其它:火柴。

教 學 過 程

教學活動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問題引入】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還有( )和( )等,我們是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成分的?為什麼一定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空氣中存在着氧氣?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氣是無色、沒有氣味的氣體,這是氧氣的什麼性質?

紅磷能在氧氣中燃燒,這又是氧氣的什麼性質?

回答:(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結論:氧氣是看不見的。

回答: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激發興趣,創設問題情境。

【確認目標】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氧氣的性質。要求:記住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指明重點

【問題討論】出示一瓶氧氣①請學生觀察並描述其物理性質。②想一想,氧氣有味嗎?③氧氣溶於水嗎?

提問:魚在水中靠什麼呼吸?它呼吸的氧氣來自哪裏?

由此可推知氧氣的溶解性如何? 回答:①無色、氣體,②無味,③可溶(不溶)兩種答案均可能出現。

回答:靠腮呼吸。氧氣來自水中。

氧氣既不是可溶於水,也不是不溶於水,而是不易溶於水。

培養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板書】一、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2.密度比空氣大(同一條件下)。3.不易溶於水。4.液態、固態均為淡藍色。

看書、劃重點(或記筆記。)

強化記憶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做練習一。

做課堂練習一

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問題討論】氧氣有哪些化學性質

提問:什麼叫化學性質?

既然化學性質要在化學變化中方可表現出來,我們就來進行如下實驗。

回答: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複習有關概念

【板書】二、化學性質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演示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1.將木炭放在燃燒匙中伸入氧氣瓶中。(為什麼沒有有變化?)

2.將木炭加熱至紅,放入氧氣瓶中。

提問:為什麼加熱後可劇烈反應,不加熱時沒有變化呢?

3.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盪。

提問:石灰水變渾濁説明瓶中產生了什麼氣體?

提問:碳在氧氣中燃燒需要什麼條件?生成什麼新物質?

結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觀察、思考。

描述現象:1.無

變化思考。

2.劇烈燃燒、發白光

回答:木炭與氧氣反應是有條件原。

3.石灰水變渾濁。

回答:二氧化碳

回答:點燃,生成二氧化碳。

設疑

初步學習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使學生學習由現象得出結論。

【板書】1.碳+氧氣 二氧化碳 記筆記 鞏固文字表達式

【演示實驗】硫在氧氣中燃燒

1.將硫粉放在燃燒匙中加熱至燃燒。

2.將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氣瓶中。

這種帶刺激性氣味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對空氣會造成嚴重污染。煙花、爆竹中的火藥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質組成的,為什麼北京市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結論: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請學生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

觀察並描述現象

1.發出淡藍色火焰。

2.劇烈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產生一種帶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回答:防止硫燃燒後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氣。

總結反應表達式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現象的比較。

進行環保教育。

【板書】2.硫+氧氣 二氧化硫 記筆記

【演示實驗】磷在氧氣中燃燒

將紅磷在燃燒中點燃伸入氧氣瓶中。

生成的物質叫五氧化二磷。

煙是由固體小顆粒形成的,請描述五氧化二磷的顏色、形態。

結論: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

請同學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 觀察並描述現象

劇烈燃燒,產生濃厚的白煙。

回答:白色、固體

總結反應表達式。 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敍述能力。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板書】3.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記筆記

【演示實驗】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觀察這瓶氧氣與前幾瓶有何不同?

將鐵絲加熱至紅伸入氧氣瓶中。

提問:為何集氣瓶底要放少量水。

生成黑色固體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氣瓶底會怎樣?

瓶底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什麼?

此黑色固體的名稱是四氧化三鐵。

結論: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

請同學寫出此反應的表達式。

觀察:瓶底有少量水。

描述實驗現象:劇

烈燃燒、火星四射、

生成黑色固體。

討論:會引起集氣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氣瓶炸裂。

總結反應表達式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板書】4.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 記筆記

【投影】課堂練習二(見附2) 做練習 強化訓練

【問題討論】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可知,物質在較純的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得( )。

由此可見: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 )。

思考並回答:

(更劇烈)(活潑) 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演示實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氧氣瓶中。

為什麼殘存火星的木條會再次燃燒起來?

觀察現象:木條燃燒起來了。

思考並回答:因為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它可助燃。

學生氧氣的檢驗方法。

【問題討論】如何證明一集氣瓶中裝的是氧氣?

回答:將帶火星的木條抻入氣體中,若木條燃燒真情為,則證明此氣體為氧氣。

及時複習科學知識。

【投影】隨堂檢測(見附4)

獨立做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

1.對氧氣的物理性質,下列敍述中正確的是 ( )

(A)極易溶於水 (B)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比空氣大

(C)在 變成無色液體 (D)在 變成白色固體

2.下列變化中屬於物理變化的是 ( )

(A)磷在氧氣中燃燒 (B)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C)氧氣由氣態變成液態 (D)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鏽

附2:課堂練習二

3.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的是 ( )

(A)鎂帶 (B)紅磷 (C)硫粉 (D)鐵絲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生成物是 ( )

(A)氧化鐵 (B)三氧化二鐵 (C)四氧化三鐵 (D)氧化亞鐵

5.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時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是 ( )

(A)硫粉 (B)鐵絲 (C)木炭 (D)鎂帶

6.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 )

(A)用火柴去點燃 (B)用帶火星的'木條去檢驗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聞氧氣的氣味

7.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操作或現象不正確的是 ( )

(A)先在酒精燈上加熱細鐵絲 (B)盛氧氣的集氣瓶底沒有水或沙子

(C)生成物為黑色固體 (D)劇(本站☆)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

8.要測定空氣中氧氣佔的體積,最好在空氣中燃燒 ( )

(A)碳 (B)硫 (C)蠟燭 (D)磷

9.如何鑑別二氧化碳、氧氣、空氣?(簡述操作過程)

附3:課堂練習答案

1.B 2.C 3.C 4.C 5.A 6.B 7.B 8.D 9.略

附4:隨堂檢測題

1.下列關於氧氣的物理性質敍述正確的是 ( )

(A)難溶於水 (B)密度比空氣大

(C)液態氧氣為無色 (D)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2.下列反應的特徵現象分別是: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磷在氧氣中燃燒( ),

碳在氧氣中燃燒( ),硫在氧氣中燃燒( )。

(A)發紅光 (B)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火星四射

(D)產生大量白煙 (E)發出淡藍色火焰 (F)發白光

3.下列對氧氣性質的説法,正確的是 ( )

(A)有可燃性 (B)能支持燃燒 (C)不溶於水 (D)密度比空氣小

4.檢驗氧氣的方法是 ( )

(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B)伸入燃燒的木條

(C)加水觀察氣體的溶解性 (D)伸入帶火星的木條

國中化學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案 篇二

一、教學章節

第一節分子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1) 分子的概念

(2) 分子概念的運用

(3) 混合物和純淨物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物質及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相互聯繫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和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1) 關於分子定義的建立以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

(2) 通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辯證統一的思想方法。

2、難點

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並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3、疑點

(1) 如何解釋“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2) 混合物與混合物有何區別?

4、解決辦法

聯繫生活實際,啟發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思維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相互對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觀領域,同時結合學生回憶物質在空氣和純氧氣中燃燒的不同,討論、區分混合物和純淨物,教育學生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認識問題,為以後學習打下牢固地認識基礎,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個;碘球;試管夾;酒精燈;火柴

六、教學步驟

(一)分子

[新課引入]我們進入花園或飯店附近,就會聞到花或飯菜的`氣味;濕的衣服經過晾曬就會幹燥;糖塊放在水中,會逐漸消失,而水有了甜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再來看兩個演示實驗]

1、實驗[3—1]碘的受熱和冷卻

現象:固體碘受熱變成蒸氣,碘蒸汽遇冷又變成固體碘。

2、100mL酒精和100m L水混合在一起。

現象:混合後,酒精和水的總體積小於200mL 。

[結論]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在不停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距離。

[板書]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在不停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距離。

[講述]在碘受熱和冷卻的過程發生物理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構成碘的碘分子沒有發生改變。例如: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水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蔗糖溶於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也沒有發生變化,他們的化學性質也沒有發生變化。

[板書]2、在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為無力變化。

[講述]在氧氣的化學性質中學過五個化學反應:碳與氧氣的反應,在變化過程中,碳和氧氣的分子都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二氧化碳分子,這種在變化中,分子發生了變化,不再保有原來分子特性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板書]在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為化學變化。

[講述]那麼,如何把分子從化學角度作一個定義呢?

[回答]+[板書]3、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講述]我們叫分子,用肉眼是不可以看得到的,人們只有通過科學儀器。比如:電子顯微鏡。把分子放大幾十萬倍,才可以觀察到分子的圖像。分子是微觀的,它的質量非常小,水分子的質量大約是3x10 -26 Kg。

[討論]那分子還可以再分嗎?

[回答]分子可以再分是説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分子起了變化,變成了別種物質的粒子。

但從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這一點來説分子又是不可分的整體粒子,因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了。

[討論]物質三態相互轉化的本質:

氣態時,分子間距離最大,液態,固態。

[板書]4、①分子的體積很小,質量非常小。

②分子是不斷地運動的。

③分子間有一定間隔,“三態”。

④有些物質是由分子直接構成的。

⑤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混合物和純淨物:

[講述]在研究任何一種物質的性質時,都必須取用純淨物,比如在研究氧氣的性質時,鐵在純氧中燃燒可以看到火星四射,光彩奪目的現象,可是在空氣中,鐵不燃燒。這就是由於空氣中約有4/5的氮氣,影響了氧氣的性質。

什麼是純淨物,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反應,混合物裏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例如:空氣

2、純淨物是一種物質組成的。例如:氧氣、氮氣

[講述]我們在這裏所講的純與不純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絕對純淨的物質是沒有的。通常所指的純淨物指的是含雜質很少的具有一定純度的物質。我們只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是不純物質變為比較純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