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化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1W

國中化學教案(多篇)

中學化學教學設計 篇一

【學習目標】

1、掌握Al2O3、Al(OH)3的兩性。

2、掌握Al(OH)3的製備方法。

【學習重點】

1、Al2O3、Al(OH)3的兩性。

2、Al(OH)3的製備方法。

【新授知識】

閲讀教材57—59頁

1、氧化鋁

(1)物理性質:Al2O3溶於水;熔點,能有效地保護內層金屬。

用途:氧化鋁是的原料,也是一種較好的材料。

(2)化學性質: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改成離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結論:Al2O3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鹼反應,因此Al2O3是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既能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又可以和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2、氫氧化鋁

【討論】

在硫酸鋁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後將溶液分為三份

現象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鹽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氫氧化鋁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①與酸的反應

②與強鹼的反應

結論:Al(OH)3既可以與酸反應,又可以與強鹼反應,因此Al(OH)3是氫氧化物。

③Al(OH)3的不穩定性

Al(OH)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討論】

1、能否用氧化鋁製備氫氧化鋁?為什麼?

2、如果實驗室用Al2(SO4)3與鹼反應制備Al(OH)3,選擇NaOH溶液還是氨水為好?為什麼?

【限時作業】

1、下列關於Al2O3的説法不正確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B.鋁製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為Al2O3

2O3易溶於氨水中2O3易溶於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鹽酸反應,又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物質是()

①Al2O3②MgO③NaHCO3④Al(OH)3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屬鈉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鋁溶液中,下列敍述正確的是()

A.析出金屬鋁B.產生白色沉澱C.產生紅褐色沉澱D.產生無色氣體

4、某無色透明溶液能與鋁作用放出氫氣,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SO42-、Na+、K+

B.K+、ClO-、Na+、NO3-

3-、Na+、NO3-、K+

3-、Ba2+、Cl-、NH4+

5、兩份鋁屑,第一份與過量的鹽酸反應,第二份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產生氫氣的體積比為1:2,則第一份與第二份鋁屑的質量比為()

A、1:1B、1:2C、1:3D、1:4

6、將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應後,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最後的結果是()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會產生大量沉澱

目標: 篇二

培養學生查閲、觀察及抽象能力。

國中化學方程式彙總:酸的化學性質 篇三

【—方程式彙總:酸的化學性質】根據酸的化學性質,我們總結了以下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酸的化學性質

(1)酸+金屬——鹽+氫氣(見上)

(2)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3H2SO4==Fe2(SO4)3+3H2O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2HCl==CuCl2+H2O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H2SO4==CuSO4+H2O

(3)酸+鹼——鹽+水(中和反應)

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NaOH==NaCl+H2O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Ca(OH)2==CaCl2+2H2O

氫氧化鋁藥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Al(OH)3==AlCl3+3H2O

硫酸和燒鹼反應:H2SO4+2NaOH==Na2SO4+2H2O

(4)酸+鹽——另一種酸+另一種鹽

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

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NaHCO3+HCl==NaCl+H2O+CO2↑

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BaCl2==BaSO4↓+2HCl

從上面的方程式,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類的方程式很多,會考,也難記憶,所以在這方面同學們要多花點時間了。

國中化學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2、知道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關係密切。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認識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並渴望瞭解化學的情感。

2、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二、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培養學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並渴望瞭解化學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科學。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教學課件。

實驗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寫好“化學”字樣並晾乾的濾紙,事先用酚酞溶液畫好“小笑臉”並晾乾的濾紙,稀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濃氨水。

國中化學教案 篇五

一、本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和鹼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2.瞭解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3.瞭解pH的變化範圍與溶液酸鹼度的關係。

4.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度,瞭解溶液的酸鹼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酸與鹼的反應認識中和反應的特徵,通過生活實例瞭解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應用。

2、通過測定酸和鹼溶液的pH,認識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應用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化學的價值。

2、通過pH的測定,讓學生認識到了解溶液的酸鹼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義。

3、通過本課題的探究實驗,讓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過程,形成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

二、本節教材分析

酸和鹼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而且,中和反應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或鹼的性質來介紹,而是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説明。

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為了説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關於中和反應的應用,教材從酸鹼性的角度説明了它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並引出了溶液的酸鹼度──pH及其應用。

本課題內容與實際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聯繫,教材安排了2個活動與探究,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

三、教學設計思路

元素化合物課要以實驗為基礎,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實驗、分析實驗和設計實驗來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發現和發展的過程,初步學會化學思維方法。本課題的教學設計精心改進課本上的一些實驗,讓實驗的設計與組合更有利於學生掌握化學事實,揭示反應規律。通過實驗設置情景,使實驗內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動他們的思維慾望。設計與實驗同步的問題組,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有效地訓練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本課題的設計面向社會,緊密聯繫生活和生產實際,聯繫環境保護。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化學的視角發現、解釋和解決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培育學生品德。

四、分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中和反應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和鹼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2、瞭解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酸和鹼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教學難點:中和反應原理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演示實驗:用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觀察現象,並觸摸試管。(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熱量觸摸試管不明顯,故改為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反應)

【提出問題】滴入試管中的氫氧化鈉和硫酸有沒有發生反應。

【學生討論】可能有以下情況:

1、無反應,因為無現象。

2、已經反應,試管發熱。(物質溶解也可以放熱,不一定反應)。

【引發探究】試管發熱證明反應發生,這一證據不太充分,有無更好的辦法證明確實已發生反應。

【設計實驗】氫氧化鈉是鹼、硫酸是酸,可用酸鹼指示劑變色來指示反應是否完成。

【實驗探究】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酚酞試液,再滴硫酸,直到變為無色為止。繼續演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並寫出反應方程式。

【學生討論】上述幾個反應有什麼共同特點?

【師生歸納】酸與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學生討論】討論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應的實例,歸納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一塊稻田土壤酸性太強,不利於水稻生長,怎樣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有些胃藥中含有氫氧化鋁,它在人的胃內起什麼作用?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被蚊蟲叮咬後,叮咬處很快腫成大包,這是因為蚊蟲能在人的皮膚內分泌出蟻酸,從而使皮膚腫痛。用什麼溶液塗抹可以消除腫痛?

【師生歸納】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鹼性

2、處理工廠廢水

3、用於醫藥

【板書設計】課題2 酸和鹼之間會發生什麼反應

一、中和反應:酸和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 NaOH═NaCl+H2O

二、中和反應的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鹼性

2、處理工廠廢水 :H2SO4+Ca (OH)2═CaSO4+2H2O

3、用於醫藥: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課堂練習】

1、⑴用鹽酸可以將鋁壺內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但所用鹽酸不能過量,否則,鋁壺將被腐蝕,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⑵胃酸過多(主要是鹽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氫氧化鋁[Al(OH)3]的藥物,其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可改服用NaOH溶液嗎? (填“可以”或“不可以”)

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2、在一張潔白乾燥的濾紙上,依次噴灑A、B、C三種無色液體,當噴灑A時,濾紙上無明顯變化;再噴灑B時,濾紙上出現一隻紅色小貓;最後噴灑C時,小貓逐漸消失。回答下列問題:

濾紙上的小貓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畫的。

第二課時 溶液酸鹼度的表示法——pH

教學目標:

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度,瞭解溶液的酸鹼度在實際中的意義。

教學重點:pH和溶液酸鹼性的關係

教學難點:pH和溶液酸鹼性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上課始把幾束頭髮分別放入不pH溶液的燒杯中)

【創設情景】用試管取少量較濃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較稀的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滴入酚酞溶液,都顯紅色。

【提出問題】利用酸鹼指示劑,只能試驗溶液是酸性還是鹼性,但不能試驗溶液酸鹼性的強弱程度。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時僅知道溶液是酸性還是鹼性是不夠的,經常還需要知道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鹼度,哪麼怎樣表示和測定溶液的酸鹼度呢?溶液的酸鹼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範圍通常在0—14之間: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它與溶液的酸鹼度是什麼關係呢?下面我們通過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即可得出被測液的pH。

酸 pH 酸 pH 鹼 pH 鹽和水 pH

較稀

硫酸 較稀

鹽酸 較稀氫氧化鈉 水

較濃

硫酸 較濃

鹽酸 較濃氫氧化鈉 氯化鈉溶液

(注:較稀溶液的配製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較濃溶液配製而成,現象區分明顯。)

【提出問題】根據實驗結果討論溶液的酸鹼度與pH的關係?

【學生討論】1、酸的pH小於7,酸的濃度越大,酸性越強,pH越小

2、鹼的pH大於7,鹼的濃度越大,鹼性越強,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鹽和水的pH=7

【師生歸納】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強,pH越小

鹼性溶液的pH>7 鹼性越強,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實驗探究】測定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並填寫表格。

【學處閲讀】瞭解溶液酸鹼度的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觀察溶液酸鹼度對頭髮的影響。

【板書設計】一、酸鹼度:溶液酸鹼性的強弱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強,pH越小

鹼性溶液的pH>7 鹼性越強,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瞭解溶液酸鹼度的意義

【課堂練習】

1、棉花、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適宜生長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論在弱鹼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適宜生長。現測得某塊田地的pH約為7.5,此地適宜種植( )

A、小麥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下表為家庭中一些常見物質的PH:

物質 食醋 牙膏 食鹽水 肥皂水 火鹼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螞蟻等昆蟲叮咬人時,會向人體注入一種叫蟻酸(具有酸的性質)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癢痛。要消除這種症狀,可在叮咬處塗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見物。它是下列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鹽水 C、火鹼溶液 D、食醋

3、下表為一些食物PH,對於胃酸過多的病人,空腹時最適宜使用的食物是( )

食物 蘋果 葡萄 玉米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蘋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鹼度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某地區土壤顯微酸性,參照下表,從土壤酸鹼性考慮,在該地區不適宜種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適宜的pH範圍 4.5~5.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漸滴入稀鹽酸至過量,下面敍述正確的是( )

A、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PH逐漸增大

B、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pH逐漸減小

C、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PH逐漸減小

D、溶液顏色不變,PH逐漸增大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 B.使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試液變色的溶液 等於7的溶液

7、對酸鹼指示劑與pH試紙的敍述正確的是( )

A.都可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B.都可檢驗溶液的酸鹼度

C.兩者只能檢驗酸鹼溶液 D.測試的意義相同,但測試方法不同

8、下列敍述正確的是( )

為零的溶液既不顯酸性又不顯鹼性

B.打開盛濃硫酸的試劑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霧

C.金屬氧化物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

D.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現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變為3,應加入下列哪種溶液( )

=0的溶液 =7的溶液 =14的溶液 =5的溶液

空氣 篇六

一、教學設計思路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親自經歷來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筆者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考慮到學生剛接觸化學,充滿了好奇和興趣,而空氣一節的內容是最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最能培養學生從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發現問題,是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學探究方法的極好契機。然而學生剛開始學化學,雖在緒言和實驗基本操作課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識和操作,但相應的知識儲備也是相當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質燃燒後的產物和狀態他們都還沒有學到,要引導他們完成對空氣成分的探究確實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將空氣和O2的性質進行了重新整合,設計了以證明空氣的存在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為主線的一節實驗探究課,並於課前安排並鼓勵學生查閲教材、書刊及其他信息資源,既是為探究課做好的必要的知識準備,也是旨在培養學生初步具備探究者應具備的一項能力。

二、教 案

課題1 空氣

授課人 ___

學 校 ___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空氣的重要性,具備動手操作的實驗技能和分析、推理、表達等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學生實驗彙報結果交流討論來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產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感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所運用的方法,發展相互交流,共同協作的科學精神,初步具備創新意識。

重 點 空氣的成分。

難 點 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儀器、藥品 集氣瓶、膠塞、燃燒匙、玻璃導管、燒杯、酒精燈、火柴、紅磷、硫粉、鎂帶、蠟燭。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言:請同學們猜謎語

唐代詩人李嶠有一首絕句: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詩中揭示的自然現象是什麼?

具體説風是什麼?

一個人多長時間不呼吸會死亡?

可見空氣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時也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和研究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空氣。

板書: 空 氣

新課:空氣如此重要,又時刻陪伴於我們左右,為什麼人們發現空氣卻比較晚呢?

能否根據生活經驗或設計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

板書:一、證明空氣的存在

教師用鼓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多維度評價。

同學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通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設計實驗證明了空氣的存在,那麼空氣是單一的一種物質還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

猜出謎底是風

風是流動的空氣

大約3分鐘左右

思考並回答問題

空氣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到

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分析並闡述事例或設計方案。

學生反響強烈,例如,1、飛舞的樹葉;2、飄揚的紅旗;3、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打氣;4、拉注射器活塞,將針頭處放在水中,推動活塞,可見水中有氣泡冒出;5、在往空瓶中灌水時,有氣泡冒出。

思考並回答問題:“應該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

在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活動和詩詞帶給的優美意境中引出本課的學習,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將他們的注意力拉回到課堂。

意在引出本節課題空氣。

促使學生聯想空氣的物理性質。

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關注和思考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現象,能夠從簡單的事物中發現問題。

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多數學生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充分體現“面向全體學生”。

意在引出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何以見得?

這一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很久以前曾經困擾着科學家們,並一度認為空氣是單一物質,那麼,現在同學們能否告訴我如何證明空氣的成分不是單一的?

我想,如果老師給同學們提供相應的儀器、藥品、你們一定能設計出合適的方案。

大家知道,人類對空氣的瞭解,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讓時光倒退到250年以前,讓我們先一起看個究竟,或許會給我們今天的研究帶來一些啟發。

多媒體展示拉瓦錫對空氣成分研究的實驗。

讓我們把思維拉回到課堂,今天我們能否用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空氣的成分?

板書二:空氣的成分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結合學生事先閲讀了下一節內容給以提示:

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體)

引導學生思考,由於壓強差的產生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從我們呼吸需要氧氣,呼出的氣體中又有二氧化碳,可以肯定空氣不是單一物質。

(學生眼神中充滿期待,渴望實驗並躍躍欲試)

學生觀看並思考

在教師指導下,共同閲讀以紅磷為燃料測定空氣中O2含量的實驗,推測可能會發現的現象。

結合書中實驗的要求,分析確保實驗成功應注意的問題,學生總結得出:

關 鍵:1、檢查裝置氣密性。

2、燃燒匙內應放過量的紅磷。

3、要恢復室温再讀數。

設置懸念,繼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對學生適時進行化學史教育,介紹科學家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間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為下一步探究實驗奠定基礎。

為學生初次接觸的探究實驗提供一個思路和藍本。

⑴介紹提供的儀器和改進裝置

       

⑵給以提示

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白色固體)

硫+氧氣

       

二氧化硫

(無色氣體)

鎂+氧氣

       

氧化鎂

(白色固體)

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

⑶在學生探究活動過程中,教師力爭做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創設自由民主的學習環境,留出問題空間,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做好指導者、參與者、合作者。

對第一組得出的結論3、4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他們沒有簡單重複書上實驗,而是對氮氣的性質做了積極的探索,這是難能可貴的。

分成四組,探究空氣中O2的含量

1組:紅磷在空氣中燃燒

2組: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3組: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4組:蠟燭在空氣中燃燒

實驗結束,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實驗結果。

各小組間討論彙報的實驗結果並分析原因:

第一組:(紅磷做燃料)

彙報:1、紅磷燃燒有大量白煙生成。

2、集氣瓶內水面上升到靜止時,約佔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的1/5

3、説明紅磷燃燒只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氮氣沒有與紅磷反應,説明氧氣比氮氣性質活潑。

4、用燃着木條檢驗了集氣瓶內剩餘的氣體,木條熄滅,説明氮氣不能支持燃燒。

第二組(硫粉做燃料)

彙報:1、硫燃燒火焰呈淡藍色,無煙,有刺激性氣味。

2、集氣瓶內水面上升到靜止時,明顯不到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的1/5。

通過分組探究引導學生對實驗提出預想和猜測,及時發現和形成問題,並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和猜測,修正自已的假設與結論,並且在鍛鍊了他們動手能力團結協作的同時,也促使他們自己或相互間獲得新的發現。

讓各小組彙報的目的是鍛鍊他們能夠通過表述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結論,能通過表述説服別人來解釋或證明自己的猜測,思考和結果。並通過表述來實現與他人的交流,來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探究過程,方法和結論。

沒有急於解答,而是請其他小組同學幫助他們尋找答案。

教師給學生適時解答:SO2氣體易溶於水。

教師對第三組的彙報給以高度讚揚。

提出問題:硫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的同時又生成了另一種氣體二氧化硫,按説液麪是不該上升的,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希望老師能給予解釋。

學生們討論的非常熱烈,相互間交流意見,終於有一位同學向老師提問:SO2 氣體是否溶於水?

(至此學生豁然開朗,氣氛更熱烈,學生學習情緒異常高昂)。

第三組(鎂帶做燃料)

彙報:1、發出耀眼白光,有白煙生成,燃燒後白色固體落入集氣瓶內水中。

2、水面上升到靜止時,體積超過集氣瓶內空氣體積的1/5。

3、我們分析了實驗結果,鎂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又生成了固體氧化鎂。按説液麪應上升1/5而不應超過1/5,我們懷疑可能還消耗了空氣的其他氣體。經查《教材全解》,得知鎂在高温下還能與氮氣反應:

3Mg+N2      

       

Mg3N2      

所以液麪超過1/5。

(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第四組(蠟燭做燃料)

彙報:1、燃燒時呈黃色火焰,集氣瓶內壁有水珠。

2、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充分發揮學生潛能,讓學生自己提問,相互討論,分析,解答,以利於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通過同學們的實驗,討論和分析,你們認為哪種物質做燃料測定空氣中O2含量更為合理?

2、板書:空氣精確成分

3、回顧與反思:

教師結合空氣精確成分引導學生對以上實驗進行回顧與反思。

為同學們能得出這樣的結論而感到自豪和驕傲,請同學們思索是否有改進方法。

3、蠟燭燃燒消耗了空氣中O2 的同時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和水,受第二組同學啟發,我們得出CO2溶於水的能力顯然不如SO2,所以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

紅磷做燃料更為合理。

學生閲讀課本,空氣精確成分。

學生們在教師指導下對四組實驗進行了全面的回顧與反思,經討論分析得出下面的結論:

第一組同學用紅磷為燃料測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只能是粗略的。

原 因:

1、在將燃着的紅磷放入集氣瓶的過程中,集氣瓶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在膠塞還未塞緊時氣體從瓶中逸出。

2、導管中還有一段水柱沒有被壓入集氣瓶中。

學生再度進行熱烈的討論和分析並想出了多種進一步的解決方案。

通過這一活動的過程,使學生明確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通常包括:提出或認識一個簡單、有效且有價值的問題,根據提出的問題做出合理的假設,並進行實驗論證,回答問題並向他人介紹成果。

引導學生對探究實驗過程進行回顧與反思,這樣更利於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希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師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們!

請同學談收穫與體會。

最後教師在板書位置畫出一個大大的蝴蝶並對他們説:在這堂課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的智慧與才華,體會到了什麼叫小荷才露尖尖角,我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你們一定會表現的更加出色,也希望同學們能繼續保持這種熱情,象蝴蝶的蛹一樣不畏漆黑的掙扎與考驗。

最終如蝴蝶般展翼飛向屬於你們的天空。

1、改進點燃紅磷的方式,以防止熱氣體逸出:用放大鏡在陽光下聚焦引燃紅磷。

2、改進測氧氣成分的方式。

3、嘗試使用其他藥品:受緒言中Cu2(OH)2CO3受熱分解實驗的啟發,建議用蠟燭做燃料,用澄清水代替集氣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CO2氣體,後經老師提示決定改用氫氧化鈉的濃溶液代替石灰水。

(至此,學生感覺仍舊意猶未盡,表示課下還想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學生談收穫與體會。

板書設計      

     

國中化學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計算。

(2)認識定量研究對於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練習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通過由易到難的題組和一題多解的訓練,開闊思路,提高解題技巧,培養思維能力,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進行思維及審題、分析、計算能力。

(2)通過有關化學方程式的含義的分析及計算,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聯繫實際的學風。

(3)認識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質及變化規律是相輔相成的,質和量是統一的辯證觀點。

二、教學重點

1.由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求生成物(或反應物)的質量。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書寫格式要規範化。

三、教學難點:

訓練和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去思維的科學方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根據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含義,可以知道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存在數量關係。而研究物質的化學變化常涉及到量的計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產出多少產品?製備一定量的產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過這些計算,可以加強生產的計劃性。並有利於合理地利用資源,而這些計算的進行都需要根據化學方程式。本節就是從“量”的角度來研究化學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書]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教師]前面我們學過根據化學式的簡單計算,今天我們進步學習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如何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呢?計算時有哪些步驟和方法呢?請看例題1。

[投影]展示例題1

[例題1]加熱分解6 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氣?

[分析]這道題是已知反應物的質量來求生成物的質量,即已知原料的質量求產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來看課本中的解題步驟。

[講解並板書]

解:設加熱分解6 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氧氣的質量為x。

2KMnO4 K2MnO4+MnO2+O2↑

2×158 32,

x= =0.6 g。

答:加熱分解6 g高錳酸鉀,可以得到0.6 g氧氣。

[思考]根據剛才對例題1的閲讀和講解説出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分為幾步?

[教師總結並板書]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1)設未知量;

(2)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並配平;

(3)寫出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簡明地寫出答案。

[講解並補充]剛才同學們總結出了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步驟和方法,接下來我就一些問題進行補充。

(1)設未知量時一定要注意質量單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單位不一致的,一定要進行單位換算。單位必須一致才能計算。

[追問]此計算題該如何進行呢?請同學們先試着做一做。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發現步驟和格式上的錯誤及時糾正)

解:設需要氯氣的質量為x,生成氯化氫氣體的質量為y。

(2)寫出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應條件、氣體和沉澱的符號要注意標明,不完整的方程式計算時是要扣分的。

(3)相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對分子質量乘以化

學式前面的係數,已知量和未知量寫在相應相對分子質量的下邊。

(4)比例式有兩種列法,可以橫列也可以縱列。例題1中採用的是縱列,即;

還可以採用橫列,即2×158:32=6 g:x。一般情況下采用縱列比較好,因為有時題中所給的質量數字會和相對分子質量有某種關係,從而使得計算簡單。如用158 g高錳酸鉀加熱分解,可以製得多少克氧氣?採用縱列法得計算非常簡便。

計算結果的小數位保留按題中要求進行,若題中沒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數時,一般保留一位小數,如例題1中就是。

[教師]在實際運算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把過程再簡化些,具體格式可以參照下面的例題2。

[例題2]工業上高温煅燒石灰石(CaCO3)可製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製取10 t氧化鈣,需要碳酸鈣多少噸?

解:設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 CaO+CO2↑

100 56

x 10 t

x= =18 t。

答:需要碳酸鈣18 t。

[教師]根據上述兩例可知,已知反應物的質量可以求生成物的質量,已知生成物的質量也可求出反應物的質量,那麼,假如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或者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可不可以求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呢?

我們一起來看P100的課堂練習。

[投影]展示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氣體,燃燒100 g氫氣需要氯氣多少克?生成

氯化氫氣體多少克?

[提問]題中是已知什麼求什麼?(反應物或者生成物)

[學生分析、討論]

[回答]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求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

H2+Cl2 2HCl

2 71 73

100g x y。

答:需要氯氣3550 g,生成氯化氫氣體3650 g。

[講解](1)因為此題有兩問,所以一個未知數設為x,另一個未知數設為y。

(2)仍和前面例題一樣,寫出並配平化學方程式,列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並寫在相應化學式的下面。

(3)不管有幾個未知數,列比例式和前面例題一樣。根據已知量求出一個未知量,另一個未知量可以根據已知量求出,也可以根據求出的未知量來求。如此題中氯化氫氣體的質量也可以這樣求出:=

代入x=3550 g,

=,

解得y=3650 g。

[總結]由此可知,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可以計算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同理,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也可以計算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可見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共有四種類型。

[板書]2.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四種類型:

①已知反應物的質量求生成物的質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質量求反應物的質量;

③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求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

④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求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

[提問]通過前面例題的講解,大家總結一下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要領是什麼?關鍵是什麼?

[學生思考]

[教師總結並板書]

3.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和三個關鍵。

三個要領:①步驟要完整;

②格式要規範;

③得數要準確。

三個關鍵:①準確書寫化學式;

②化學方程式要配平;

③準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教師]根據前面的例題和理論知識,請同學們進行練習。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練習]1.用氫氣還原氧化銅,要得到6.4 g銅,需要多少克氧化銅?

2.5.6 g鐵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應,可製得氫氣多少克?(Fe+H2SO4====FeSO4+H2↑)

3.12 g鎂與足量稀鹽酸起反應,可製得氯化鎂和氫氣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學生練習]

[注意事項]

①化學方程式反映的是純物質問的質量關係,因此遇到不純物,要先把不純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換算成純物質的質量,才能代入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②計算中注意單位統一(必須是質量單位,如果是體積,須根據密度換算)。

[小結]通過本節內容學習,我們知道了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過程、步驟、方法,同時也懂得了化學計算題是從“量”的方面來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它與側重於從性質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是相輔相成的。所以説化學計算題包括化學和數學兩個因素,兩個因素同時考慮,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佈置作業]習題5、6、7、8

板書設計

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①根據題意設未知數;

②寫出化學方程式;

③求有關物質質量比,寫出已知量、未知量;

③列比例式,求解;

④簡明寫出答案。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四種類型:

①已知反應物的質量求生成物的質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質量求反應物的質量;

③已知一種反應物的質量求另一種反應物的質量;

④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求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

3.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三個要領和三個關鍵

三個要領:①步驟要完整;②格式要規範;③得數要準確。

三個關鍵:①準確書寫化學式;②化學方程式要配平;③準確計算相對分子質量。

考題回顧

1.(20xx年天津市會考題)已知在反應3A+2B====2C+D中,反應物A、B的質量比為

3:4,當反應生成C和D的質量共140 g時,消耗B的質量為__________g。

2.(20xx年四川省會考題)煅燒含碳酸鈣80%的石灰石100 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噸?若石灰石中的雜質全部進入生石灰中,可得到這樣的生石灰多少噸?

燃燒和滅火 篇八

課題:燃燒和滅火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燃燒的條件,認識探究問題的方法

2、認識對比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作用

3、體會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強日常生活中防範災害的意識,並注意採取安全措施

教學重點:

1、認識燃燒的條件

2、認識滅火的原理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小組討論

課前準備:大燒杯鑷子 藥匙 試管 膠塞 紅磷白磷熱水

國中化學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瞭解幾種碳的性質和用途。

⑵瞭解金剛石、石墨、C60的微觀結構。

⑶掌握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學生辨別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到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初步認識物質組成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通過物質的結構影響其性質,性質又決定用途,增強學生對事物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

教學重點: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演示實驗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的不同元素可以組成物質,不同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那麼同幾種元素是可以組成不同物質嗎?同學們請討論一下並將其結果彙報好嗎?

(二)講授新課:

一、[碳的單質]

⑴金剛石:

⑵ 石墨:

⑶C60

觀看科利華軟件

(1)上述三種單質有哪些物理性質?

(2)它們的性質和用途之間有什麼關係?

二、碳的化學性質:

用墨(用碳黑製成)書寫或繪製的字畫能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木樁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學性質穩定

(1)冬天生煤爐能引起煤氣中毒,為什麼?

(2)氧氣的有哪些化學性質?

2、碳跟氧氣的反應 可燃性

(1)反應現象:

(2)反應方程式:碳完全燃燒: 碳不完全燃燒:

木炭與氧化銅的反應。

(1)觀察實驗現象,

(2)共同分析反應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

還原性

(1)反應現象:

(2)反應方程式:

這個反應的特點:在這個反應中,氧化銅(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變成單質銅;木炭得到氧化銅中的氧而使氧化銅還原為銅,導出:

a還原反應,

b、氧化反應

c、木炭具有還原性

木炭的還原性在冶金工業上的應用

(三) 課堂練習:

(四) 小結:(師生共同完成)

(五) 佈置作業:書P109習題1-6

後記本節內容簡單,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國中優秀化學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開採和節約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瞭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

4、知道石油煉製的主要產品及其用途。

過程與方法

自己動手做鹽酸與鎂條反應的實驗,體會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增強動手實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燃料不充分燃燒對空氣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能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甲烷的燃燒及產物的檢驗。

2、石油分餾的產物及用途。

難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教學工具

有關化石燃料的錄像資科,導氣管、燒杯、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播放一段Flash錄像:(特寫)燒得很旺的炭火和一支温度為20℃的温度計。然後向炭火上加上一鏟新煤,紅紅炭火變暗,温度計示數隨之下降到16℃。過了一段時間,炭火又變得紅熱,温度計示數又上升至20℃。

師:生活中的這個常見現象説明了什麼問題?(不需要學生立即回答)

二、推進新課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師:我們都知道燃料燃燒時產生了熱量,是不是隻有通過燃燒才能獲得能量的呢?下面我們來做教材上的實驗7-3。

師:實驗説明了什麼?

生:説明了生石灰與水反應會放出熱量。

師:這種化學反應放熱現象在許多化學反應中都會發生,大家請思考:

(1)化學反應都是放出能量的嗎?請舉出生活中你見過的吸收能量的化學反應的例子。

(2)我們一開始播放的Flash錄像中的現象如何解釋?凡是反應需要加熱的化學反應就是吸熱反應嗎?

師:演示硫粉在空氣中和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播放煤塊和煤粉在空氣中燃燒的錄像,讓學生比較反應現象的不同,並思考原因。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的形成

師:植物或植物枯萎後被埋於土中,經長期複雜變化成煤。

石油、天然氣的形成

師:大多數的鍊鋼廠、熱電廠等使用什麼燃料?

生:煤。

師:(1)煤是純淨物嗎?

(2)那它含有哪些元素?

(3)你知道煤作為燃料的原理是什麼?

生:(1)是混合物。(2)煤主要含碳元素,此外還含有少量的H、N、S、O元素以及無機礦物質(主要含硅、鉛、鈣、鐵等元素)。(3)原理是利用碳元素和氧反應所放出的熱量。

師:知道人們怎麼綜合利用煤的嗎?煤加工後的主要產品有哪些用途?

生:煤隔絕空氣加熱

煤氣的主要成分:

氫氣(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其他氣體

師:我國的主要油田有哪些?

生:大慶、大港、勝利、華北等。

師: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嗎?石油產品中有哪些是常用燃料?

生:不能!石油中除了含C、H元素外,還含S、O、N等元素。如果把石油直接作燃料的話,石油會燃燒不充分,不僅會造成浪費,還會生成大量的黑煙和含S、含N等有害氣體。

生:汽油、煤油、柴油、石蠟等都是常用的燃料。

師:煤氣泄露會造成什麼危害?使用灌裝液化石油氣在安全上應注意什麼?

生:危害到人體和財產的安全;使用罐裝液化石油氣在安全上應注意不能加熱,不能猛烈撞擊等。

師:有人説天然氣就是甲烷,甲烷就是天然氣,對不對?

生:不對,因為雖然天煞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但與純甲烷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師:説得對,下面我們來看看天然氣的成分。

1、構成:主要是碳和氫元素組成的氣態碳氫化合物

2、主要成分:甲烷(CH4)

3、甲烷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難溶於水

4化學性質——具有可燃性

(注意:點燃之前要驗純)

CH4+2O2===CO2+2H2O

師:出示一塊蜂窩煤,然後提問:蜂窩煤有許多孔洞,你知道其中的奧祕嗎?工業上使用煤等固體燃料,怎樣做才能使燃料充分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