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語文必修二《聲聲慢》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4W

高中語文必修二《聲聲慢》教案精品多篇

《聲聲慢》教案 篇一

[學習目的]

1. 瞭解李清照以及婉約派。

2. 理解這首詞上下闋的含義。

3. 體會詞人在這首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愁”。

[學習過程]

一、詞人介紹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明水人。李清照自幼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他的父親是當時禮部員外郎,同時也是一位學者兼散文家,母親是元豐宰相王圭的長女,也有出眾的文學才能。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很早就受人注意。史書記載説她:“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李清照十八歲便嫁給了趙明誠,趙愛好金石之學,也有着相當高的文學修養。婚後,兩人過着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倆在一起常常詩詞唱和,欣賞金石拓片,締結了一段令當代和後世不勝豔羨的“夫婦擅朋友之勝”的理想姻緣。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之情的感受,屬於詞的傳統題材。但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往往隔着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出發,以女性特有的筆法來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味,如: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頭,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但其後不久,時代的鉅變打破了李清照閒適恬靜的生活。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趙明誠任江寧知府,李清照也“載書十五車”於建炎二年南下江寧。第二年趙明誠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後來,趙明誠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錄後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筆調回憶了她與趙明誠烹茶賭勝、賞玩金石的歡樂,敍述了南渡後輾轉流離、坎坷不盡的經歷,抒發心中鬱積的哀慟。由於一連串的變故,李清照的性格由開朗變得憂鬱,如今的情懷正如《武陵春》中所寫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我們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從前詞人所常寫的所謂“閒愁”,而是由鄉關之思、身世之苦,失去親人的悲哀和理想破滅後的失望所交織而成的。因此,這“愁”字往往表現得非常沉痛乃至淒厲。

二、詞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靖康之難以後,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裏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裏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三、全詞賞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首詞起拍便連用十四疊字,既令詞家傾倒,也為歷代論詞者所稱道,並公認為這在形式技巧上是奇筆,甚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的確是李清照的獨創。這反映了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環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託,就像有什麼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麼。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種心情,有點近似姜愛的所謂“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只這一句,就把她由於敵人的侵略、政權的崩潰、流離的經歷、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擔的、感受的,經過長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顯示出來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點什麼,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虛,這才如夢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環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説,由環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內。接着“悽悽慘慘慼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慼的心靈。開頭三句,由淺入深,文情並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淒涼心境。

緊接着寫詞人悲苦心境產生的原因。“乍暖”兩句,本應説由於環境不佳,心情很壞,身體也就覺得難以適應。然而這裏不説境之冷清,心之慘慼,而獨歸之於天氣之“乍暖還寒”。接下來,本應説借酒澆愁,但愁仍難排遣。可此處不明説,卻言談酒不足以敵急風。用意上含蓄,行文上騰挪。其實,這仍是開頭三句的延伸。所謂情在詞外。“雁過也”三句,將上文含情未説之事略加點明。正是此時,一羣徵雁掠過高空,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摹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使得這種種情債彙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下片直承上文。仰望則天空過雁,俯視則滿地殘花。菊花雖然曾經開得極其茂盛,甚至在枝頭堆積起來,然而,現在卻已憔悴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開時摘來戴在頭上,而今,誰又有這種興致呢?看到花的憔悴,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急風欺人,淡酒無用,雁逢舊識,菊惹新愁。“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孤孤單單地靠着窗兒,怎樣才能捱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極點。黃昏尚且難熬,那麼漫漫長夜又將如何度過呢?一種悽清的苦況藴含於平淡語言之中,發人深思。緊接着,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霏霏,更添愁緒。這裏將淒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最後一句,總括上文,是説在“愁”之外另有一層深意:“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三字極其有力,一筆收住,總括上述種種情景;“怎一個愁字了得”又放開一步,開拓出一種含蓄的境界,讓人想象,發人深思。詞人滿紙嗚咽,筆筆寫愁,難道除了“愁”外,還有什麼難以言傳的心事?這明明是提醒人們,這裏除了悲歡離合、春憂秋愁一類私愁外,更有時代的、民族的、國家的“公”愁在。這結尾,能調動讀者的思想活動,從而擴大並深化了主題,大有“迴腸九疊後,猶有剩迴腸”的藝術效果。

四、綜觀李清照這首寫於晚年的《聲聲慢》,無論從藝術角度還是從遣詞造句方面來説,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為李清照,易安詞不愧為易安詞。

【模擬試題】

一、基礎知識

1. 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雕闌玉砌(qì)         驟雨(jù)         暮靄 (ǎi)       檣櫓(qiáng)

b. 乍暖還寒 (hái)       檻菊(jiàn)       凝噎 (yī)        都門(dū)

c. 良辰美景(chén)         舞榭 (xiè)      彩箋 (jiān)       不諳(ān)

d. 寒蟬悽切(qī)      將息 (jiàng)   豆蔻 (kòu)       蒼陌(mò)

2. 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無誤的一項是(    )

a. 婉約  淪陷  憤激  悽切  帳蓬

b. 頹廢  良晨  檣櫓  迢迢  韻腳

c. 暮藹  鵲橋  蒼陌  倉皇  豆蔻

d. 飄零  烽火  不虞  芍藥  貶謫

3.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

b. 便總有千種風情(情意)

c. 檻菊愁煙蘭泣露(欄杆邊的秋菊)

d.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不好的房子)

4. 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歌、行、引、吟為古代詩歌體裁,其間無嚴格區別,音節、格律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b. 詩的風格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兩大派別,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陸游等,後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c. 中國古典詩歌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詩歌,近體詩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對仗、聲韻等方面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體。

d. 詞,原名曲子詞,來自民間,源於樂府,興與中唐,盛在兩宋,題材較自由,依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木蘭辭》即屬此類。

5. 書面表達。

學校舉行“我最喜歡的一篇高中課文”的推薦活動,請你推薦一篇課文,並寫清理由。表達要簡明連貫,突出課文特點。

6. 日常交際中,注意禮貌用語,講究措辭文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請你按一般説法和文雅説法表達下面內容。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説“特意來看看您”,更文雅一點,可以説“特意登門拜望”。

(1)想託人辦事,可以説“________”,更文雅一點,可以説“________”。

(2)請人原諒,可以説“________”,更文雅一點,可以説“_________”。

(3)詢問長者年紀,可以説“________”,更文雅一點,可以説“________”。

二、閲讀實踐

(一)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 對這首詞文句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風住塵香花已盡”説盛開的花朵因受狂風的摧殘已委身於泥土;“塵香”即後來陸游《卜算子》詞“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意思。

b. “日晚倦梳頭”説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難消,強打精神梳粧打扮,

c. “物是人非事事休”説的是事物依舊而人事已非。“事事”如國破、家亡、夫死等。

d.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寫出了詞人心中無比深重的愁苦。“舴艋舟”,狹長小船,形如“舴艋”。

2. 對這首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上片直接寫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轉地從欲遣泄憂而不能的角度,進一步表現愁情深重。

b. 這首詞集中抒寫離情別緒,主題鮮明,悽婉動人。

c. 全詞想象驚人,化無影無形的愁緒為有重量的實體,造意新奇,極富創意。

d. 全詞格調十分悽苦憂傷,體現了淺顯而又凝練、含蓄而不深澀的藝術風格。

(二)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李煜

閒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絃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

1. 對這兩首詞中語句的解説,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在白居易的詞中,“風景舊曾諳”的“諳”字,説明江南春天的特點,不是聽人説的,而是親身感受到的。

b. 在李煜的詞中,“南國正芳春”的“芳”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使人如見百媚千嬌的花容,如聞馥郁的花香。

c. 兩首詞中的“綠”都是既寫水色,也寫春色,與紅日,江花互相襯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嫵媚動人。

d. 兩首詞都表現了對春景的讚美之情,但結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詞用反問句直抒胸臆,李煜的詞用敍述句間接抒情。

2. 對這兩首詞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 白居易的詞開篇即扣住“憶”字,先總提一筆,然後以“江”為中心,描寫耀眼的紅日、“紅勝火”的江花,“綠如藍”的江水。

b. 李煜的詞從“閒夢”起筆,先概括描寫,後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樂聲、飛絮、輕塵和觀賞羣芳的“看花人”。

c. 兩首詞寫景如畫,景中含情,但寫的都不是眼前的實景:白居易的詞是憶中之景,李煜的詞是夢中之景。

d. 兩首詞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摯,音韻悠揚,白居易的詞帶有濃郁的民歌風格。

三、寫作實踐

任選一首詞,讀熟,理解後將其改編成其他文體。

要求:①詩詞自選。

②文體不限

③內容主題、表達正確、合意。

示例: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場景劇:

場景:清明時節,路上雨紛紛,杏花村。

人物:行人、牧童。

行人:“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試題答案】

一、1. c              2. d             3. d             4. d             5. 略             6. 略

二、(一)1. a     2. b

(二)1. c    2. c

三、略

《聲聲慢》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瞭解詞人的生平及作品風格。( 知人論世)

2、結合詞句,從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方面解讀詞人愁情。

3、探尋詞人苦悶、複雜的精神世界,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學法指導】自主學習(誦讀 研讀 賞析 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分組品讀】

提示:1、抓住詞中抒情性的句子來品讀

2、聯繫詞人的生活遭遇來品讀

3、抓住詞中描繪的畫面來品讀

4、抓住詞中選擇的意象來品讀

5、可對比前期的作品來讀

【聽讀思考】

1. 請用一個字概括本文的內容

2. 詞中哪一句最能表現詞人的心緒?

二:【解讀愁情】

1.   找出直接表現詞人別樣愁情的句子並做賞析

2.為了寫“愁”,為了表達這種愁苦淒涼悲慼之感,詞人主選了哪些意象?3.請選擇你感觸最深的一個意象,舉出本首詞中含有這一意象的句子並分析詞人是怎樣藉助這一意象表達愁情的。(間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三【自主表達】統觀全文,詞人是如何表現“愁”的?談談你的認識

《聲聲慢》教案 篇三

一、教材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瞭解詞人的人生際遇,把握詞人前後詞風的差異。

2、品味疊詞的妙用。

3、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由於這首詞裏包含了大量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詞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來抒發愁情,但是我們的學生對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準確的,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

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二、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本節課內容比較多,信息量比較大,如果像平常一樣一支粉筆,那一節課的時間根本不夠。所以,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快速演示的特點,能節約很多的課堂時間。

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採用講授法和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思考、回憶、合作一起來鑑賞這首詞,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

三、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

學生們學過李清照的《醉花陰》,課前我就播放《醉花陰》的歌曲,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進入本課教學。同時通過聽覺讓學生體會《醉花陰》和《聲聲慢》抒發的感情的差別,這樣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風格。

2、如何入愁

讓學生聽配樂朗讀,體會詞人的情感並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詞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調。由此引出對前三句的分析:詞人通過動作、環境、感受入愁。接着分析這三句“疊字”的妙處。

3、緣愁選景

學生們明確了詞人“如何入愁”,便引導學生分析詞人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愁情。學生們通過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意象。

下面我引導學生回憶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詩詞中出現,讓他們背出這些詩句,我再來補充。然後引導學生分析在學過的詩句裏,這些意象大體上都表達什麼感情,這樣學生很自然的就能從“特殊”推出“一般”,得出這些意象在本詞中表現的感情。

例如“酒”這個意象,學生們能背出“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都門帳飲無緒”(柳永)、“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等詩句,所有詩詞句裏,“酒”都表現了“愁”。很自然的,學生得出結論:在這首詞裏,李清照通過“酒”這個意象來表達愁情。

像梧桐這個意象,學生們學過的詩詞中很少出現,我在列舉一些例句時比較詳細的解釋詩句內涵,否則學生們可能不能理解。

當所有的意象分析結束,每一個意象都指向“愁”字,學生們很自然得出“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的結論。

4、分析“為何生愁”

這一點一定要結合李清照的經歷來談,所以我排了一個“李清照大事年表”,將她從“結婚”到“離世”的經歷一一列舉,學生很直觀的就得出了“愁”的源頭----“亡國之痛”“喪夫之哀”“淪落之苦”“鄉土之思”。

5、結語

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詩“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輸千古是著書。”和樑衡李清照傳記《亂世中的美神》來總結評價李清照。

課後,學生們集體朗誦這首詞,播放《聲聲慢》歌曲,在樂曲聲中向這位亂世中的美神致敬!

四、板書設計

多媒體課雖然不用動多少粉筆,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實也就是板書。在板書設計上,我充分利用了課件的優勢,讓板書出現有時間的先後、空間的層次,既有繪畫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學內容,又有利於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把握教學的思路,有利於解決重難點。

高中語文必修二《聲聲慢》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鑑賞本詞,讓學生初步歸納掌握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詩詞的鑑賞力;瞭解李清照後期的人生際遇對其詞作風格的影響,體會其前後期作品的不同風格;通過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詞作,來體會詞作表達的感情,能夠當堂成誦。

過程與方法 運用聯想和想象,領悟詞情與景渾然交融的意境;能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找出詞中重要意象,學習李清照是如何寫愁的,學會抓住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李清照夫亡家破、飽經憂患和亂離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堅韌、孤高的靈魂。

教學重難點 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驗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複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藴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方法 誦讀品悟法、自主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愁”情

1、創設情景、歌曲導入。

播放化用了李清照前期詞作《一剪梅》的歌曲《一剪梅》導入。

2、作家作品知識積累。

走近李清照:請兩位同學以李清照的身份來一個自我介紹。

課件展示李清照的簡介。

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並看註釋疏通詞義。

乍暖還寒:忽暖忽寒,氣候變化無常。

將息:調養、保養。

敵:對付、抵擋。

損:詞中相當於“煞”,很、極的意思。

堪:可。

怎生:怎麼,怎樣。

思考:這首詞最能體現作者感情的關鍵字是哪一個?愁。

全詞的感情基調?哀婉、淒涼、愁苦。

二、研讀,品味“愁”心

1、體會“愁”情。

⑴指名朗讀,要求讀出愁情。

師生評議:語速要緩慢,表情感的詞重音要讀出,斷句要注意,感情要帶出濃濃的愁緒。

⑵請找出詞中直接抒發“愁情”的句子。

清照起筆就哭訴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尋尋覓覓,清照在尋覓什麼呢?

動作:若有所失 尋覓無果。

冷冷清清,是什麼冷清呢?

環境:處境冷清,心境清冷。

悽悽慘慘慼戚,又寫出了清照什麼樣的心理呢?

心理:沉痛淒厲。

所以,清照起筆就給我們定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基調?

悲苦愁絕。

⑶賞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在表達情感上的不同以及連用7個疊詞的表達效果。

討論明確:疊詞運用的表達效果:一是直接抒情,極有層次地表達了詞人在遭受重創鉅痛後的愁苦的心情,為全詞渲染了一種的悲涼的氛圍,奠定了哀婉、淒涼、愁苦的感情基調。二是增強詞的音韻效果,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2、品味愁景。

⑴《讀你》引入分析。

秋風蕭瑟,梧桐婆娑,

這樣的黃昏,更適合讀你。

再讀你,如花落滿地,冷冷悽悽。

如何尋覓,那些笑靨(yè)如水的日子?

如何承受,那些痛徹心扉的生死別離?

風住塵香,物是人非,再讀你,

在《聲聲慢》的( )中,讀到了你滿紙悲慼。

⑵思考:能否在空白處填入適合的意象,並試着説明理由。

意象:淡酒 晚風 孤雁 黃花 梧桐 細雨

酒 並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

風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百鳥飛回。渲染愁情。

雁 象徵悼亡之悲、懷鄉之思。

黃花 喻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 一葉知秋,牽愁惹恨。

細雨 雨滴梧桐,卻敲碎人心,哀傷﹑愁絲的象徵。

⑶教師強調。

古典詩詞中傳統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內涵——酒:愁文化。風:渲染愁情。雁:懷鄉之思,音信之盼。黃花:憔悴的容顏。梧桐:牽愁惹恨。雨:哀傷愁絲。

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會傳遞不同的情感——黃花:戰地黃花分外香。雁:長空雁叫霜晨月。

⑷、總結本詞的意象、和情感:全詞通過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營造了冷清悽美的意境,傳遞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3、分析愁因。

當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悽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出了絕望地呼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時此地,此情此景,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讓我們突破詩詞的顯性層面,進入到作者苦悶,複雜的心靈,看看作者為何而生愁?到底命運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讓時間老人來告訴我們答案吧!

1084年:李清照生於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婚後兩人情投意合,共賞文物。

1127年:金滅北宋,夫婦所存的十餘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此時李清照46歲。

1130年:李清照追隨帝蹤流徙浙東一帶,孤苦飄零。

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悽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於何時,葬於何處。

由亡國到喪失,可謂禍不單行、孤苦飄零。晚景淒涼,沒有子嗣的清照就這麼去了,帶着一腔悲憤,悄無聲息的去了,無人知道她死於何時,葬於何地。連最公正的時間老人也沒有記錄。

瞭解這些史實之後,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聲聲慢》中的愁是一種什麼樣的愁呢?

明確:情愁--獨居之寂寞

家愁--喪夫之哀

國愁--亡國之恨

三、賞讀,體會意境

1、聆聽多媒體示範朗讀。

2、那淒涼的畫面,那悽切的聲音,那悽慘的詞人,全都濃縮在這首悽美的《聲聲慢》中,我們能把它讀出來嗎?

3.個別誦讀。

3、學生配樂誦讀。

四、擴讀,拓展愁情

清代沈謙讚歎道:“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因此有“詞家二李”之説。清代王士嫘將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與辛棄疾(字幼安)並稱為“濟南二安”。

我們仔細看李清照國亡南渡、夫死孀居階段的詞,就會發現那簡直就是一個愁的天地,就是一個愁的牢籠,可説是愁雲慘淡,愁腸百結。老師讀題目,同學們讀詞句:

悼亡悽慘的《臨江仙》: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

感時傷身的《永遇樂》:

如今憔悴,風鬢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思鄉借醉的《菩薩蠻》: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愁苦無眠的《添字採桑子》: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愁,不僅重得載不動,濃得化不開,也多得數不清,廣得沒有邊。即使浩蕩的歷史長河也裝不下她的無限憂愁——千年之下的我們不還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動嗎?因為詞人有一顆“愁”心,所以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就都帶有了愁的色彩,從而無物而非愁,無時而不愁啊!可見,“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已決非平常愁情,實在是詞人無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歎。——所以,在這概括性的語句中,也有“形象”,——那就是無限悽慘的詞人本身!

最後,我想化用她的同鄉,同樣是南渡詞人辛棄疾的詞句,對風華絕代卻命運悽慘的李清照掬一把心酸的敬仰的淚水——“更幾番風雨能消?!”

李清照,你無限的悲愁,要經歷幾番風雨才能消解?

李清照,你絕代的才情,又豈是幾番風雨所能消磨!

《聲聲慢》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立足詩歌形象,通過誦讀研習,重現淒涼情境,體會悽愁情感,賞析悽美語言。

教學重點:

揭示詞人複雜、深沉的悽愁情感,領悟詞作形象、聲韻的悽美魅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課前播放歌曲《聲聲慢》)

一、以《武陵春》導入(5分)

板書“聲聲慢 李清照”。

1、學生齊讀PPT上《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zé艋měng舟,載不動、許多愁。

2、就《武陵春》提問

教師:哪一句寫得最好?(末句)好在哪裏?(叫學生舉手回答——形象地寫出了“愁”)那麼你能把這句話用第一人稱“我”來表述一下呢?(就怕雙溪那小小的船兒啊,載不動我這重重的憂愁啊!)可見,情感必要用形象表達才動人;反過來,形象,也正是打開詩歌藝術大門的鑰匙。——可是,誰知道李清照的愁為什麼這麼重嗎?

學生舉手回答。

3、瞭解詞人相關簡介

學生輕聲齊讀PPT內容:

李清照出身名門,從小聰慧過人,文學造詣極高。丈夫趙明誠是著名金石學家,夫妻恩愛,幸福美滿。1127年金滅北宋,詞人生活徹底改變:先是兩人盡心收羅的幾屋金石書畫盡毀於戰火;接着,趙明誠病重身亡;李清照飄零江南,顛沛流離,嚐盡人世艱辛;1132年,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不久離婚,並被判刑兩年。1156年,悽然一身,悲苦離世。

4、引入《聲聲慢》

教師(過渡語):國破家亡、夫死孀居、年老體弱,所以才有了《武陵春》中小船都載不動的沉重愁情。那麼一般被認為寫於同時期的《聲聲慢》裏的“愁”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們一起來探討。先齊聲輕誦全詞,初步感受。

5、學生輕聲齊誦全詞

二、品析愁情(38分)

(一)範讀創境,提出要求(10分)

1、教師誦讀創境

播放背景音樂二胡曲《二泉映月》。

教師:老師先讀一遍,同學們在聽的時候試着在腦海裏浮現詞中描述的一幅幅畫面。

教師誦讀。

2、提出探討要求

教師: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相比《武陵春》,這裏的愁要複雜、深沉一些,這裏的形象也要豐富一些。

教師指讀PPT內容,並稍加解釋:

描述“次第”:請在眾多富於形象的“次第”中選擇有感觸的一處,發揮想象,揣摩詞人心境,用第一人稱“我”描述這幅畫面。

在相關詞句邊上動筆寫一寫。

然後小組內交流各自描述畫面。

3、學生自主研習、交流

(二)描述“次第”,探討“愁情”(12分)

1、學生髮言,師生探討

要求學生先描述詞句情景;教師再抓住“酒”、“雁”、“花”、“雨”等意象一起探討其中“愁情”;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包括語調、神情、肢體語言等;全班再輕聲齊誦詞句。一處“次第”如有補充,可繼續;如無,就另一處。

教師自備內容:

①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這天氣忽暖忽冷,真叫我難以適應啊。就憑着這三杯兩杯的淡酒,又怎麼能夠抵擋得了這寒冷的秋風啊!——生活艱難,年老多病,幾杯淡酒,何以消愁?——抓住“酒”意象,點明“酒所以淡是因為愁很濃”意思。——讀出疲憊、歎息之感。

②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我抬頭看去,又見北雁南飛,這情景和以前多麼相似,但再也不可能有愛人的消息了!雁兒雁兒……——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這次第”,怎不叫人“欲語淚先流”呢?!——讓學生齊讀註解中《一剪梅》詞句“雲中誰寄錦書來……”,並講出彼雁和此雁的不同(“彼雁”是甜蜜的閒愁,“此雁”是絕望的哀愁)。——讀出茫然、痛心之感。

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我低頭看去,只見菊花凋零滿地,風雨中顯得如此憔悴,到如今還有什麼值得摘取的呢?——秋花凋損,美麗不再;青春已逝,年華已老;顧影自憐,黯然神傷。——讓學生講“花”的意象內涵(美麗、青春)。——讀出心酸、悽楚之感。

④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一個人,望着窗外,叫我怎麼才能熬到天黑啊!窗外只見那梧桐樹,佇立在黃昏的細雨中,那點點滴滴的雨聲,不像落在梧桐樹上,倒一聲聲像打在我的心坎!——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前路漫漫,度日如年,“這次第”,怎一個孤苦了得!這次第,怎一個煎熬了得?!——讓學生講“細雨”和“愁”的相似處(廣大、綿長、冰冷、灰暗)。——讀出孤苦、煎熬之感。

2、教師小結

教師:共四幅淒涼畫面——秋寒風急、舊雁又過、秋花凋損、孤窗細雨。我們一齊輕聲誦讀,並在腦海裏一一浮現這些情形。

3、學生輕聲齊誦“乍暖還寒”到“點點滴滴”。

(三)賞析首句,突出音韻(5分鐘)

1、探討首句“聲音形象”

教師:那麼首句有沒有形象呢?

(如果學生在前頭就提及“尋尋覓覓”句,就問:這裏有畫面嗎?學生可能會講到“詞人尋尋覓覓”也是情景。那麼教師繼續問:那尋覓的具體“次第”是什麼呢?——引到如上的四幅畫面探討中。)

學生可能會講到“詞人尋覓、情境冷清”的“次第”。教師再問:這裏除了其概括性的形象外,還有什麼形象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學生如果回答不到位,可以提醒:同學們覺得首句在讀音上有什麼特點,聽起來像什麼?(像女子嗚咽聲)

教師自備:這句話的形象更在“聲音”——輕輕細細、悲悲切切、低聲嗚咽、泣不成聲,這就是最直接的“形象”!十四疊字,劈面而來,可謂“先聲奪人”,全詞愁情盡顯,境界頓出。

2、評價賞析首句

教師:前人對這句詞推崇備至。

學生齊誦PPT內容:

南宋張端義稱讚道: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俱無斧鑿痕。

……

後人概括古人的評價説: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

3、輕聲齊誦首句

指導學生讀出細碎、悽切的聲音形象及悲涼情感。

(四)整體感知,誦讀體味(6分)

1、學生齊讀體味

教師:好,我們連起來試着把這悽切的聲音、那淒涼的畫面讀出來。

學生輕聲齊誦。

2、整體感知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的想象、分析,老師把李清照《聲聲慢》中“這次第”的“愁”作如下概括,同學們跟我一齊輕聲朗讀。

播放《二泉映月》背景音樂。

依次映出PPT,教師指讀: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由外而內

我飲酒禦寒卻酒淡風急,境遇艱辛,只有悽苦心酸! 由

我抬頭望雁卻舊時相識,物是人非,只有傷心不已! 淺

我低頭看花卻飄零憔悴,韶華已逝,只有顧影哀憐! 入

我倚窗枯坐卻梧桐細雨,度日如年,只有孤苦煎熬! 深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教師讀末句,重讀“一個”,指出“愁”的複雜,已不是“一個”所能表明,愁境遇艱辛,愁物是人非,愁韶華已逝,愁度日如年……真是説不盡、道不完!教師再讀末句,重讀“愁”,指出“愁”的深沉,已不是“愁”所能概括,那麼是心酸?是傷心?是哀憐?還是煎熬?真是説不清、道不明啊!

板書“怎一個愁字了得!?”

3、指導學生讀末句

要求學生讀兩次,讀出不同重音。

(五)拓展愁情,誦讀體現(5分)

1、拓展愁情

教師渲染愁情:實際上,我們仔細看李清照國亡南渡、夫死孀居階段的詞,就會發現那簡直就是一個愁的天地,就是一個愁的牢籠,可説是愁雲慘淡,愁腸百結。我讀題目,同學們讀詞句。

映出PPT,指讀:

悼亡悽慘的《臨江仙》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

感時傷身的《永遇樂》

如今憔悴,風鬢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思鄉借醉的《菩薩蠻》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愁苦無眠的《添字採桑子》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yín;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愁,不僅重得載不動,濃得化不開,也多得數不清,廣得沒有邊。即使浩蕩的歷史長河也裝不下她的無限憂愁——千年之下的我們不還被她的愁情深深感染、感動嗎?因為詞人有一顆“愁”心,所以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就都帶有了愁的色彩,從而無物而非愁,無時而不愁啊!可見,“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已決非平常愁情,實在是詞人無比悲愁的人生最痛苦的哀歎。——所以,在這概括性的語句中,也有“形象”,——那就是無限悽慘的詞人本身!

2、齊誦表現愁情

教師:那淒涼的畫面,那悽切的聲音,那悽慘的詞人,全都濃縮在這首悽美的《聲聲慢》中,我們能把它讀出來嗎?——我該用怎樣的語調,我該用怎樣的神情?(放背景音樂)

學生齊聲輕誦。

3、個別誦讀

再叫一位學生配樂誦讀。

三、結束(2分)

1、齊讀歷史評價

讓學生齊讀PPT:

清代沈謙讚歎道:“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háng本色”,因此有“詞家二李”之説。

清代王士嫘léi將李清照(號易安居士)與辛棄疾(字幼安)並稱為“濟南二安”。

2、教師總結

教師:最後,我想化用她的同鄉,同樣是南渡詞人辛棄疾的詞句,對風華絕代卻命運悽慘的李清照掬一把心酸的敬仰的淚水。

板書“更幾番風雨能消?!”。

教師:李清照,你無限的悲愁,要經歷幾番風雨才能消解?

李清照,你絕代的才情,又豈是幾番風雨所能消磨!

附板書

聲聲慢,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更幾番風雨能消?

《聲聲慢》教案 篇六

【設計理念】

全面貫徹“學引用清”課堂教學模式,即在課堂學習目標統籌下,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在教師及時、高效的引導下,師生、生生充分互動,完成課堂學習目標,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養,並檢測出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直至背誦全詞

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藴涵的情感。

【教學重點】

捕捉意象,品味詞作語言,體會詞作藴涵的詞人深沉的情感。

【教學難點】

1、賞析開篇14個疊字的妙用。

2、體會作者因國破家亡而孀居淪落的的悽苦心境。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齊誦《醉花陰》。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同樣是寫愁,她的後期作品則藴含了更為深廣的愁思。今天我們來學習學習凝結了她萬般愁情且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温故知新;簡潔導入,設置情境。)

二、展示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直至背誦全詞

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藴涵的情感。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引起學習意向)

三、走進文本、品讀鑑賞

(一)誦讀感知,讀出情感

出示自學指導(一):放聲自由誦讀,並思考:請用一個字來概括本詞所抒發的情感,並找出詞作中直接抒情的詞句。

提示:放聲朗讀,讀出情感和滋味。期待你五分鐘後的精彩展示與回答。

個讀展示後,回答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以朗誦為起點,通過自由誦讀、個讀展示等形式,整體感知,熟讀文本。從自學內容、學法指導、時間限制三個方面設置的自學指導,明確了自學的方向。)

(二)品讀疊詞,賞析入愁。

出示自學指導(二):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尋覓、冷清、悽慘”?或者“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冷冷清清”呢?

提示:可以讀一讀進行比較、品味。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

三分鐘後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設計意圖:教學內容問題化,無疑處設疑,在問題的引領下,激活學生思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展示環節,旨在培養敢於展示自我、敢於表達自己的精神和競爭意識。)

(三)捕捉意象,品讀愁情

出示自學指導(三):為寫“愁”情,詞人主要選取了哪些意象?你能結合相關意象的其他詩句來説説該意象的內涵嗎?

提示:你可以採用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問題:我選賞的是(詞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詩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內涵),如在(作品名稱)中的(含有選賞意象的詩句)。該意象在本詞中的作用是。

請先獨立思考,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五分鐘後,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設計意圖:用已知接通未知。通過明確的學習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展示階段,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提升。)

(四)知人論世,深味結愁

出示自學指導(四):當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悽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出了絕望地呼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結合“清學稿”中的“背景知識”,想一想,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為何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的?

教師引入背景資料: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揭示情感主旨,深味詞作藴含的詞人身世之愁和家國之愁。)

四、課堂小結

1、深情齊誦《聲聲慢》

2、回顧本課主要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歸納學習成果,完成學習目標,鞏固學習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五、佈置作業:

1、當堂:完成“清學稿”。

2、課外作業:課後閲讀樑衡的散文《亂世中的美神》。

(設計意圖:當堂完成“清學稿”,做到及時反饋,實現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