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上冊語文四年級《繁星》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8W

上冊語文四年級《繁星》教案精品多篇

《繁星》教案 篇一

第 一 課 時

師:同學們,有人説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你喜歡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樣?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我們先看一組關於星空的圖片,然後請同學們説説。

(教師播放圖片)

(學生思考片刻後,紛紛舉手)

生:我想到的是牛郎織女。(有生笑)

生:我想起了女媧補天的神話。

生:我想起了鋼琴奏鳴曲《星空》

……

師:(高興地)同學們的想像太豐富了,懂得也很多。你們知道嗎?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看天上繁星的人,想聽聽他的感受嗎?

生:(齊)想。

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隨巴金先生去看繁星,並聽聽他的感受。

(生興致很高)

我們先聽一遍朗讀錄音,請同學們邊聽邊劃出難讀難寫的詞語。

(教師放朗讀錄音)

(學生邊聽邊劃詞語。教師巡視)

師:(出示加點字)錄音聽完了,請哪位同學讀一讀這樣幾個字:搖搖欲墜   半明半昧    模糊    霎眼

生:老師,我來讀。zhuì   mèi   (停了一下)mú    shà

生:老師,第三個字應該讀mó

師:對,這是一個多音字,“模樣”的“模”讀mú。再請大家討論一個問題:課文幾次描寫繁星美景的?又是怎樣安排的?

(學生議論,紛紛有同學舉手)

生:我覺得是三次描寫。一次是“從前”,一次是“三年前”,一次是“如今”,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的。

生:老師,我認為是四次描寫,還有一次是“有一夜”。

師:(故作思考)嗯,兩種意見,哪一種正確呢?

(學生議論,片刻有同學舉手)

生:老師,“如今”“有一夜”都是作者在赴法國留學的郵船上看星空的情景,可以看作是一次描寫。

師:有道理。那這兩段內容算不算重複?

生:不重複。一個是看整個星空,一個是看巨人星座。

師:你説得很好,很善於動腦筋,這在寫作上就叫“泛寫”與“特寫”。(邊説邊板書)現在大家自由地讀一遍課文,再作深入地思考:作者三次寫看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由讀課文。有學生邊讀邊用勾畫圈點法標示關鍵詞句。教師巡視)

師:好,課文讀完了,每個小組再交流一下自己的發現。

(小組熱烈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答疑)

生:我來説説我們小組的意見。作者“從前”在家鄉,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個靜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羣密佈的藍天”,並且“認識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藍色的天空裏懸着無數半明半昧的星”,“把它們認得很熟了”。

生:老師,我想補充他們小組的意見。

師:當然可以。你説。

生:我們要注意作者特寫看巨人星座的情況。“我”“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師:補充得很好。那麼作者的感受有什麼不同呢?

生:“從前”,“望着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三年前”,“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如今”,“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説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

師:你能發現這些感受變化的特點嗎?

生:……

師:同桌之間可以探討一下。

(同桌議論,一會兒有學生舉手發言)

生:作者第一次彷彿回到母親的懷裏,第二次想像成和朋友談話,第三次想像成睡在母親的懷裏。

師:嗯,那這些變化有什麼特點呢?

生:我覺得感受越來越細緻,越來越深入。

師:回答得很好。那為什麼會這樣?哪位同學談談。

生:老師,我想會不會跟年齡有關係?

(有學生笑)

師:(鼓勵的目光)沒關係,聲音大一點,自信一點,把你的觀點表達出來。

生:(繼續)因為年齡大了,他懂得就多,觀察、思考就深入一些了。

師:同學們説有沒有道理?

生:(齊)有。

師:給點掌聲,鼓勵他一下。

(掌聲響起,學生顯得更興奮)

那麼,除了年齡原因還有其他嗎?

生:還有作者的人生經歷。作者寫這篇文章已離開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祖國,心裏充滿着留戀,作者這時已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更有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説到這,不由得生掌聲再次響起)

師:説得太好了,老師都被你們的理解感動了,原來作者的感受裏包含了這麼深刻的思想。

請同學們將這些句子齊讀一遍,再次體會一下其中的情感。

(生齊讀)

師:作者隨着自己年齡和閲歷的增長而有了對星空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我們每位同學的閲歷都不相同,當你在某個夜晚面對星空時,你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請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再次放映星星閃爍的夜空,設置情境)

(生開始寫。教師巡視直至下課,並佈置下堂課交流所寫內容)

第  二  課   時

(上課,師生互相致禮)

師: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一起領略了巴金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還讓大家寫了自己望星空後的感想。現在我們在小組內交流三分鐘,開始。

(小組內,同學們熱烈地交流自己的作品。老師參與小組的交流並發表看法)

師:好,時間到。現在請三個小組各推薦一篇在全班交流。

生:我們小組先來。

(生讀)小時侯,我總喜歡獨自一人看星星。星星看上去像鑽石,一閃一閃的,我便認為星星就是鑽石,人們所用的鑽石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因此我好想把自己變成一隻小鳥,每天晚上飛上天啄一顆鑽石。長大後,我才知道,星星並不是鑽石,而是億萬顆恆星。至於星星會眨眼,是因為星星發出光進入地球村時,被大氣層給折射了。

(同學們給以熱烈的掌聲)

生:(讀)思緒總愛流浪,穿過時間的界限,來到茫茫的海上,飛越羣山峻嶺,奔向心靈的故鄉,偎依在明月的身旁——

假若讓我祈禱,我祈求做一顆微不足道的恆星,探索人間的大好風光。

假若讓我祝福,我祝福天下所有人都如夜間的繁星一樣,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假若讓我選擇,我將把人間的美好寫在天空中,展示人性的美。

……

朦朧中,一切都在夢境,星的臉又是那麼的近,那麼的讓人動心。好怕夢醒,就剩星星的那串餘音……

(學生掌聲)

生:(讀)仰望星空,享受黛藍色。那種美麗不可用言語來形容。瞧,那是一種高層次感的黛藍色,像舞女的水袖裙,飄渺輕逸。忽然間,帶動寶石的光澤,裙角飛揚,飛向無限的遠方。有時候,也會感覺那是立體的空間,雖然沒有實在的觸摸得到的具體感受,但那一雙雙忽近忽遠,忽閃忽滅的眼睛,似乎在行走,似乎在尋找着它們的歸宿,似乎也要將你帶到它們中間飛行,自由翔馳,去探索無限的可能性。那真像一羣探險家在無邊無際的宇宙裏挖掘寶藏……

(學生掌聲)

師:好,三個小組都彙報完了,我們請同學們作評價。哪位同學勇於發言?

生:我認為三位同學都寫到了自己看星空的感受,第三位同學想得比較奇,像什麼“像舞女的水袖裙,飄渺輕逸”“立體的空間”,比喻比較新,但整個內容聽不懂,太朦朧了。

生:第二位同學寫得比較虛幻,不過語言還是很美的。結尾好像有點悲觀。

生:第一位同學寫長大後對星星的認識與小時侯不同了,説明他的知識增多了。聽起來像童話,還告訴我們知識。

……

師:同學們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説得很有道理。現在請同學們將自己的描寫與巴金的描寫作個比較,看看我們與作家有沒有共同的地方,或者看看我們還缺少點什麼。

請同學們在比較之前先讀一讀巴金看星空的三個片段,然後可以交流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片段,然後四人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好,同學們剛才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比較了自己和巴金的描寫,那麼,你們有哪些發現呢?請同學們來談談。

生:巴金在描寫星空時,不僅僅寫眼前景,還由眼前景想到其他的東西。

師:能不能具體地説説?

生:比如作者寫海上看繁星的時候,就產生了種種奇妙的感受:星空越來越低,星星越來越近,它們正對“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聲地説話,於是,“我”回到了童年,成為一個小孩子,睡在母親的懷裏,微笑着,沉睡着……

師:説得很好,你知道這是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嗎?

生:……

生:(搶着)老師,這是用了聯想。

師:對,但你説得還不夠全面。作者由實寫到虛,運用了聯想和想像寫景狀物。(老師邊説邊板書)(同學做筆記)你們的描寫裏有這種手法嗎?

(有許多同學搖頭)

好,同學們將這些句子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

生:老師,我們這一組在比較之後還有一個發現。

師:(饒有興味地)嗯,説説看。

生:巴金在描寫時還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所以他的語言比我們更形象、生動,更有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

生:(齊)同意。

師:那我們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生: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我”眼睛模糊了,看星星就好像螢火蟲在飛舞,很生動有趣。

師:分析得很細緻,你的描寫有比喻手法嗎?

生:有。(給大家深情地朗讀)“我託着下巴,凝望着星空。星兒閃爍着,眨着眼,好像一顆顆寶石鑲嵌在藍藍的天幕上,為寧靜的夜晚又增添了幾份神韻。”

(生鼓掌,老師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師:寫得同樣出色。哪位同學再説説還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用了擬人,如“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説話”,把星星當作人來寫。

師:説得對,在作者的眼裏,星星有了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好像走近了“我”,同“我”交談,“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你也這樣寫了嗎?

生:沒有。

師:(微笑着鼓勵)沒關係,下一次可以嘗試。還有一種修辭手法,大家發現沒有?

(生紛紛舉手,師指名一同學回答)

生:作者還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師:對。我們來分析這句話的特點。

(同學之間議論)

生:我覺得這句話有氣勢有感染力。

生:這句話寫了多種感覺,有觸覺、聽覺、幻覺。

生:這句話能表現出海上夜的柔美、寧靜。

……

師:同學們分析問題很全面,很善於動腦筋,老師真為你們高興。我也有一個發現:剛才大家的分析基本都集中在課文第三段,看來這一段的表達最豐富、最精彩。我們是不是嘗試背誦這一段?

(生要求準備一下)

師:好,我給同學們三分鐘時間。

(生自由準備三分鐘後,齊背)

師:同學們,我們和作家巴金一同體驗了看星星後的感受,我們還從作家那兒學到了許多方法,收穫真不小。其實,我們看過自然界許多事物,像太陽、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情,這樣那樣的感受。現在我們就用剛學到的作家寫事物的方法再進行一次語文活動,“看大海(月亮、太陽、藍天……)”看誰寫得快,寫得精彩。

(生紛紛動筆,師巡視)

(下課收上所有同學的練筆)

教後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因此,我們與學生一起閲讀課文,研習課文,就是要通過聽、説、讀、寫方式,訓練學生形成終身受用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通過感知作家在文中的情感世界,來調動學生的經驗世界、想像世界,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語文教學便真正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遵循這樣的思想,在教學時我把握住了作家感受自然時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引導學生去認知,去感悟,並在語文活動中作積極、有效地實踐;學生在體驗文本和自我體驗的實踐中,既有獨立學習的意識和行為,又有合作探究的行為。課堂教學始終在自由、民主、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行。

附“看大海(月亮、太陽、藍天……)”語文活動小練筆。

(一)瀑布的聯想

滔滔洶湧之水從懸崖之巔飛瀉而下,像一柄柄寒光閃閃的利劍從千仞之上直插水潭,激起的一團團白色水霧,像騰空而起的蘑菇雲,裹着似玉的水珠飛向天空,爾後向下徐徐飄灑。這瀑布的雄偉姿態給我更多的是一種啟迪:與其庸庸碌碌的苟且偷生,不如像瀑布那樣在大千世界裏闖蕩,在逆境中拼搏奮起,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化作珠粉玉末撒向大地,把瞬間的光彩留在人間。

(二)殘雪

初五的廣場上,雪已零落成泥,留着深淺不一的腳印。在廣場周圍,背陽的樹杈上,還有殘留的雪,像是披着破棉絮的叫花子。是的,殘雪並不美麗。

一陣微風吹來,我能感覺到我睫毛、眼瞳甚至血液裏,都注滿了雪的英華,注滿了天空與森林的氣息,彷彿這就是身體的一部分。我想此時此刻,所有的生靈都將感受到雪氣的清爽,都有了雪聰靈的氣質,都有了天空的襟懷和森林般永駐的青春。

然而,雪終究要消逝。但她已作好赴死的準備,當雲破日出的時候,雪就微笑着坐化了,她要去感化沙漠,灌溉農田。

太陽步步高,我分明聽見了雪的聲音:“我不悲傷。”

教學過程:

一、激學導思(略)

二、引議釋疑(略)

三、點撥提高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分組對課文進行了議論,理解了部分疑難問題,説明大家學習很認真。

現在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請大家朗讀第一段,想想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麼樣兒的?他有些什麼想法?

(學生朗讀課文)

生:作者看到星空是密密麻麻的繁星。

生:作者望着星天,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師:從作者這些想法裏,我們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嗎?誰來説一説。

生:可以看出作者很愛他的母親。

生:不對!應該是懷念他的母親。

師:這些是不是作者看星空後的思想感情呢?

生:……

師: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話。

(學生讀第一段最後一句話。)

師:(點撥)大家想一想“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是一句什麼句?

生:比喻句。

師:這比喻句能不能説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生:不能。

師:(點撥難點)這比喻句只能説作者望着星天,忘記了一切,產生了好像回到母親懷裏時的感覺。大家想一想,在母親的懷裏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生:温母芯酢?

生:安全的感覺。

生:和藹、親切的感覺。

師:在這些感覺中,哪一種才能表達這時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生:(小聲議論後)親切的感覺。

師:對了!(點撥規律)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要理解課文的主要語句;二要聯繫自己的感覺、體驗,這樣才能準確地領會作者表達的對星空的親切感情。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去理解作者在看星空時的想法,體會一下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大家默讀第二段。

(學生默讀第二段)

師:哪些句子是寫作者的想法?

生: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裏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生: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師:為什麼作者看到“星羣密佈”的星空,就會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生:因為是在晚上,天是黑的,有了星星,才有了光明,天才變成星羣密佈的藍天。

師:除了這一層意思外,我們聯繫作者生活的社會環境,想一想“光明無處不在”説明了什麼?

生:説明舊社會很黑暗。

師:(點撥)舊社會是黑暗的,但作者從星星點點的星光中看到了“光明無處不在”,説明了他對什麼充滿了信心。

生: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生:對前途充滿了信心。

師:對!(點撥規律)從這裏可以看出,體會作者的感受,還要聯繫課文的寫作背景,這樣就比較容易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

接下來我們看看,作者把星星比作“朋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生:親切、友好的感情。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用第一段的分析方法,作者把星星比作“朋友”,朋友之間的感情就應該是親切、友好的。

師:講得好,説明你學習很認真,學到的方法很快就能運用了。

第三段寫的是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請大家一邊讀課文,一邊把表示作者對星空的親切感情的句子畫出來。

(學生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句子)

師:誰來讀一讀你畫出的句子?

生: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

師:(點撥關鍵)這裏,作者感覺到自己是沉睡在星的懷抱裏,又比作是睡在母親的懷裏,跟“從前”和“三年前”的感覺對比,一個是比作回到母親的懷裏,一個是把星星當作“朋友”,如今是睡在母親的懷裏,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沒有變化?

生:有。……

師:有什麼變化,誰來説説。

生:……

師:(點撥)第一次有什麼感覺?(生:親切)第二次呢?(生:親切、友好)第三次呢?睡在母親的懷裏跟回到母親的懷裏,感覺有什麼不同?

生:特別安心、舒服。

師:特別安心,“舒服”應改為“舒適”好。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加深了。

同學們再想一想,作者為什麼對星星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呢?

生:對星星有感情,是因為作者熱愛大自然。

師:(點撥規律)説得好!××同學能把星星和大自然這兩個事物聯繫起來考慮,理解問題就深刻了。我們再想一想,作者兩次看繁星的感覺與在母親懷裏的感覺連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生:(小聲議論)師:(點撥)大家運用××同學的理解方法去考慮,母親和什麼聯繫起來?

生:與祖國聯繫起來。

師:母親與祖國聯繫起來,很好,進一步考慮,從這裏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生:愛國主義感情。

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師:(小結)對!作者在課文裏,寫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就是為了表達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的真摯感情。

四、精練強化(略)

《繁星》教學實錄

師:謝謝同學們的祝福!今天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標語,在慶祝第二十個教師節,那麼我想請問一下同學們,第一個教師節應在哪一年?

生1:1984年。

生2:是1985年。

師:同學們同意哪一個答案?

生:1985年。

師:對,同學們只要細心一點還是不難得到正確答案的。我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去年有一次很重要的紀念活動,記念我們的一位世紀老人的,應該是?

生:是紀念巴金百年華旦的活動。

師:很好。去年11月25日,在上海舉辦了一系列紀念巴老百年華旦的活動。那麼,巴金應該是哪一年出生的呢?

生:1904年。

師:不錯,是1904年11月25日出生的。關於巴老,同學們還知道那些?

生1:他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書上註釋有。

(同學們笑)

師:好習慣,值得發揚,我們拿到一篇課文應該首先看看有關題目的註釋。還有補充的嗎?

生2:他1923年走出自己的封建家庭,到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1927年去法國學習。

生3: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説《憩園》《寒夜》,散文集《隨想錄》等。

師:同學們預習還是很充分的。其中,他1923年的衝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尋求進步思想,在《家》中有所表現。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滬赴法,“向西方找真理”。在郵船航行期間,他撰寫了《海行雜記》38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繁星》,就是其中的一篇遊記,寫於1927年1月。

下面由老師來讀一遍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作者分別寫了幾次觀看繁星的經歷和感受?請劃出相關的語句。

(教師範讀完後,讓學生思考並討論)

生1:課文首先寫到: “從前在家鄉”,“望着星天”,“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師:表達了怎樣的感受呢?

生1:少年時的作者感到了家的温暖和對母親的依戀。

師:很好。再請一位同學繼續談。

生2:“三年前在南京”,看星星,“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師:這一次作者的感受又是如何的?

生2:感到了星星的親密,表達了對星星的信任。

師:是一種朋友般的情誼。好的。還有嗎?

生3:“如今在海上”,“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説話”。

師:此次作者又是何種感受?

生3:感到和星星很親密。

師:大家回答得太好了。那麼,作者前後三次觀星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前後的感受同中有異,為什麼呢?

生1:時間順序。

生2:作者的年齡在變化,他對自然的看法也隨之有所不同,儘管不懈地尋求光明,但思想在不斷的進步。

生3:作者都是先寫眼前的星星,然後再進行聯想,第三段特別明顯。

生4:星星象徵着光明,是作者一貫的追求,因此也貫串着作者的生命里程。

師:大家分析的很好。的確,熱愛自然,追求光明,覓尋進步思想是作者一貫的所為。作者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閲歷的增多和思想情感的豐富,觀星的感受自然發生了變化。童年時代,天真無邪,體會到的是家的温暖和母親的慈愛;求學的作者雖然還年輕,但內心卻充滿了幻想,認為光明無處不在;如今滿腔熱血的我正在尋求着光明,解救苦難中的民族,眼中的星星自然讓人感到愜意和親密。

最後,再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課文最後一段,看一看這一段寫“巨人”有什麼作用?

生1:這是通過仔細觀察得來的,表現了作者對星星的排列很感興趣。

師:是否可以看作是作者對神奇變幻的自然充滿了由衷地熱愛。

學生點頭。

生2:“巨人在跑”既是寫實又有深意。前文説“船在動,星也在動”,所以由眾多星星組成的“巨人”也是在動在跑的;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尋求新思想過程中流溢胸間的滿腔熱情。

師:説得太妙了。又是一處實虛的結合,既寫出了當時的真實情境,又傳達了作者湧動奔騰的激情。綜觀全文我們不難體會到作者對星星的熱愛,對光明的追求。

師: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和巴老一樣,老師小時候也有觀看繁星的經歷。因為家在農村,夏夜經常在户外的高岡處乘涼,有時半夜裏醒來,發現涼牀上只有我一個人,四面也是一片寂靜,這時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害怕。不過當我抬眼看到天上的繁星時,所有的恐懼便都消失,它們的亮光給我温暖,它們的存在驅除了我的孤獨感。同學們也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大家交流交流怎樣?

生1:

生2:

……

師:大家談得很精彩。作為一個文學大家,巴金在本文中也顯示了他超凡的寫作技巧,請同學們找一找文中寫的好的文句,並試着加以品讀。

師:大家還有沒有疑問的地方。

生:“沉睡”後,我還能“覺得”嗎?

生:最後寫到“巨人”有什麼用?

鼓勵多方對話,力主探究學習,強調情感體驗,發展創新思維,彰顯個性特徵。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師生與作者的對話

獨立思考,廣泛交流,積極探究,充分合作,真切體驗

《繁星》教案 篇二

【教材簡析】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的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 能識記本課生字詞及文學常識。

②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③能梳理本文思路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2、過程與方法:

藉助資料,自讀分析,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觀察大自然,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教學重點】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教學難點】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

【教學準備】

教師:巴金資料、星空圖片、兒歌《小星星》、課文朗讀錄音等製作成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設想】

教學本篇文章可按照“初讀---精讀---研讀---賞讀”的思路,引導學生通過感悟討論,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仰望星空,依然望見那顆星,依然感受到那顆星在照亮文壇,他就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先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精美散文《繁星》,進而走近他的文學世界,感受其文學的魅力。

1、走近作者:(幻燈片展示)

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fèi)甘,四川成都人,現代小説家,散文家。傑出的語言大師,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的巨匠,是新文學的開拓者,被譽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的榮譽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説《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魯迅稱他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2、背景介紹:(幻燈片展示)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爺爺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開上海前往法國,為的是學習經濟學,“向西方尋求真理”。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爺爺撰寫了38則《海行雜記》。《繁星》是其中的一篇遊記,寫於1927年1月。

3、文體知識:(可在預習課文時展示認知)

本文的體裁是遊記,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

散文是與詩歌、小説、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

取材範圍: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畫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內容上可以寫人記事,也可以寫景狀物。所寫內容一般是作者自我感悟最深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

寫法特點:文筆輕鬆,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

二、測評反思: [方法:師生問答,交流反饋。]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艙 cāng 面 搖搖欲墜zhuì

霎 shà眼 半明半昧mèi

2、詞語解釋:

納涼:乘涼。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

3、本文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觀看繁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時間順序:從前 三年前 如今)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揭示目標:1.2.3.(1分鐘)

四、整體感知: [方法: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聽課文配樂朗讀,理清課文脈絡?(媒體、幻燈片展示)

一(1):寫作者從前在家鄉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2):寫作者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 (3、4) :寫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從課文中勾畫出作者三次觀看繁星的時間、地點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幻燈片展示)

時 間 地 點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達有何不同?

[下一環節進行] 第一次 從 前 在家鄉 甜蜜 温馨(…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對星天的依戀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親密 投機(…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一樣。) 與星星的夥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愜意 信賴(對我霎眼,…它們在小聲説話。)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重點探究: [方法:精讀課文,討論交流。]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開篇點題,表露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為下文寫“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鋪墊。)

2、看課文插圖,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裏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如何理解星光“雖然微小”,卻“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因為當時作者很年輕,充滿幻想,充滿朝氣,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3、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

本段末句“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那個巨人”指的是什麼?“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個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寫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狀,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話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表達了作者心中湧動的喜悦之情。)

六、難點突破: [方法: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1、結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麼樣的感情?為什麼會有所不同?

((依戀---夥伴---知心; (情感表達方面有所不同是因為作者隨着年齡和閲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內容寫的是實景?哪些內容是作者的想像和聯想?請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回答。

(實景:深藍色的天空裏懸着無數半明半昧的星。

想像和聯想:船在動,星也在動; 我好像看見…;

我彷彿看見…我彷彿聽見…;

他用手指着:…; 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小結:這兩個自然段由實到虛,採用聯想和想像的手法,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七、美點賞析: [方法:賞讀課文,體驗感悟。]

本文善用修辭,語言優美。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加以賞析:

例句:“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賞析:本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搖搖欲墜的無數星星”比作“無數螢火蟲”,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修辭+好處]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賞析:這句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依次從觸覺、聽覺和幻覺的角度描寫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 [修辭+感官+內容]

2、擬人句:“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説話。”

賞析:本句話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修辭+效果]

八、總結提升: [方法:師生總結、歸納。]

(1)內容小結:《繁星》是一篇優美的描寫星空的抒情散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2)寫法借鑑:

(善用修辭來表情達意。

(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由實到虛,虛實結合);

(3)學法歸納:學習散文(遊記),建議同學們先初讀,整體感知;後精讀,研究重點;再研讀,探究難點和疑點;最後賞讀,體驗感悟。

九、精練達標: [方法:當堂測試。]

1、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代小説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説《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3、結合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 間 地 點 感 受 情感表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十、作業佈置:

積累本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

背誦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繁星》 巴金

時 間

地 點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達有何不同?

第一次

從 前

在家鄉

甜蜜 温馨(…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對星天的依戀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親密 投機(…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一樣。)

與星星的夥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愜意 信賴(對我霎眼,…它們在小聲説話。)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酷愛星天 熱愛自然 追求光明

仰望璀璨的星空 抒發美好的情懷

《繁星》教案 篇三

教學設想:

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在教學時,應將學會觀察大自然,運用聯想和想象寫景狀物抒發感情作為教學重點;將理解不同時期有不同感受作為難點。

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營造輕鬆的學習氣氛,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學時,可以採用比較閲讀的教學方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一定觀察過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樣觀察的?有什麼感受?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燦爛,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常常會有許多遐思幽想,我們女學生常常把心裏話告訴星星,讓星星分享我們的快樂、憂愁……五四運動之後,有一位中國作家,經常獨自仰望星空,他不僅用眼睛仰望繁星,更用心靈感受星星,讓心靈與宇宙直接對話。下面我們來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瞭解背景

指名學生介紹巴金和寫作背景。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餘同學:

用波浪線勾畫出寫巴金三次觀察繁星的時間、地點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詞句;

思考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用橫線畫出相關的詞句;

理清文章結構。

2、學生分小組討論課文。要求學生先回憶自己觀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樣觀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並與之比較不同之處。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參考答案)

①略

②按時間順序。標誌有“從前”“三年前”“如今”。

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寫“我”最愛看繁星,回憶從前在家鄉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寫“我”三年前在南京讀書時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段):描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四、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師生互動)

1、研究比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與感受有什麼不同。討論為什麼不同。

“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裏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裏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説話。”

教師點撥:這個不相同是因為隨着作者年齡和閲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把星星比作朋友,並和它們説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表達了一種什幺樣的感情?

教師點撥:把繁星比作朋友,是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時親密投機的夥伴之感,覺得它們正友好地對“我”眨眼,同“我”小聲地説話,突出了舒心、安詳、陶醉之感,表達了作者對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美好生活的嚮往,童心、童趣不減。

3、找出文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精妙之處,並説説其表達效果。

教師點撥:十分生動形象的寫出自己與大自然的融合,使讀者受到強烈感染。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查找蒐集有關星星最新信息的資料,結合文學分小組出一份手抄報。

板書設計:

4

從前

小時候望星天

對星天的依戀

三年前

回憶三年前望星星

與星星的夥伴之情

對繁星的熱愛

如今

在海上望星星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對光明的追求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繁星》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體會作者望星星的情況和感受。

2、學生交流自己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受,並形成書面材料。

教學重點、難點:

重視閲讀過程中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納涼(nà) 半明半昧(mèi) 搖搖欲墜(zhuì)

霎眼(shà) 靜寂(jì) 艙面(cang)

2、解釋下列詞語。

納涼:乘涼。

半明半昧: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昧:昏暗。

霎眼:眨眼。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東西)。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巴金,生與904年,四川成都人,現代小説家、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解題

繁星是常見的,卻引起古今中外無數人的遐想,巴金寫了“從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有這樣的感受嗎?

三、閲讀課文,整體把握

思考:

作者是怎樣寫他“從前” “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的?找出相關的語句。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從前”看繁星,“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三年前”看繁星,這些星光“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如今”看繁星,“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説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裏了”。

總之,在作者筆下,繁星是如此的親切,觀看繁星又是一件美好的事。

四、學習課文最後一段(第4段)

朗讀最後一段,展開聯想、想象。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最後一段內容的?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明確:第四段寫“我”在別人的指點下認識了壯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還在跑”的樂趣。如果説第三段是從面上泛寫海上看繁星,那麼,第四段就是從點上特寫海上看星座。

讓學生髮揮想象,動手畫一畫“天上的巨人”。

五、品味語言

思考:

下面幾句話,作者把星天比作母親,把星星比作朋友,並和它們談話,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1、望着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裏似的。

2、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3、我望着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説話。

明確:第一句寫作者小時侯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側重於表達對星天的依戀之情。

第二句寫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親密、投機,側重於表達對星星的夥伴之情。

第三句寫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愜意、信賴,側重於表達對星星的知心之情。

這幾句都表達了作者對繁星的熱愛,對光明的追求。在討論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感受,不強求同樣的答案。

六、探究

你一定也觀察過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較一下,你的感受與巴金的感受有沒有什麼不同?

七、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意

明確:

課文圍繞看繁星,依次寫了“從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個片段,表達了作者酷愛星天的深切感受。

第一部分(第1段),描寫“我”最愛看繁星,回憶從前在家鄉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憶“我”三年前在南京讀書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寫“我”在海上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八、小結

中心意思:課文按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的種種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

九、佈置作業

1、背誦第3段。

2、完成課後思考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