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7W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精品多篇

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要求: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每張紙條上都一不同的筆跡寫着同一個名字”説明了大家自願資助受人愛戴的沃爾特、詹森回鄉,使學生感受到文中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融洽關係。

★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每張紙條上都以不同的筆跡寫着同一個名字”説明了什麼?

教學難點:

為什麼每張紙條上都寫着同一個名字?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漂泊他鄉的人們,誰不希望能有機會回家看看?可偏偏就有人放棄這樣的機會。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同一個名字〉〉。

二、初讀。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流利。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互相學習。

3、課文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三、精讀。

1、“時至今日,我還記得白鐵皮屋頂上飄舞的綵帶,彷彿還能聞到意大利麪食的香氣,彷彿還能聽到那動聽的歌曲。”——為什麼時隔20年,作者依然對這件事的印象如此深刻?

2、有感情地朗讀。

3、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看到這個結果你會怎麼想?把你的感受説一説。

四、課堂練習。

1、把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寫下來,多讀讀。

2、小練筆。

把最近班級裏發生的一件感人的事寫下來。

四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 篇二

1、同學們,如果在放學路上突然下雨了,而你又沒有帶雨具,正巧有一個同學帶雨傘了,並且他把你送回家了,這時你會説些什麼?

如果你的朋友考試成績不理想,你又會怎麼做呢?

2、板書課題《感謝與安慰》生答:感謝

安慰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產生積極的表達態度,從而進入交際的話題。

生活中一定有人幫助過你,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伸出雙手幫助別人。向幫助過你的人表示感謝,向需要安慰的人説些安慰的話。想想該怎樣説。思考:

1、哪些人幫助了我?我是怎樣感謝他的?

2、誰需要我的安慰?我是怎樣安慰他的?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再現生活情境。初步體驗幫助別人與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在小組內跟同伴們説一説,然後在班上説一説。

1、説一説為什麼接受幫助,你怎樣表示感謝的?

2、説一説怎樣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

3.自找合作伙伴共同設計對話,進行模擬練習。

4.議一議:

在小組內商量,開展一次獻愛心活動。就怎樣幫助怎樣安慰等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聽聽同伴的意見。

一、説一説

1、為什麼接受幫助,你是怎樣表示感謝的。

2、我是怎樣安慰別人。

二、自找合作伙伴共同設計對話,進行模擬練習。

三、在充分練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評議。

四、小組討論,開展獻愛心活動。

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知道感恩別人。同時讓學生知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

一、根據小組商量的方案,從兩個情境中選擇一個,試着表演,分角色進行感恩。

對自己幫助最大讓自己最感動的事,自己最煩惱的事是什麼,小組內分角色表演。

二、全班分組進行感恩。包括:大自然、祖國、老師、父母、同學、朋友……任選一個進行表演。

三、集體評議。

四、以《感恩××》為題,寫一段話,要求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1、找出自己最需要安慰的事情,讓小組中成員安慰自己。

2、全班分組進行感恩。包括:大自然、祖國、老師、父母、同學、朋友……任選一個進行表演。

3、師生評議。

4、寫話練習。

5、小組交流自己的作品。

6、全班交流。

讓學生知道感恩我們的大自然,增強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感恩我們的祖國,潛移默化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帶着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及豐富的想象力和仔細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2、能抓住課文中表現敍述順序的句子瞭解敍述順序。瞭解課文是按火燒雲的“出現——變化——消失”的順序敍述的。並懂得課文以“變”為主線,突出火燒雲變化“多”與“快”兩個特點。

3、學會6個生字:積累11個詞語;會用“必須”一詞造句;會照樣子寫“ABB”形式和用某種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詞。

4、體會排比句在課文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課文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及豐富的想象力和仔細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能抓住課文中表現敍述順序的句子瞭解敍述順序。瞭解課文是按火燒雲的“出現——變化——消失”的順序敍述的。並懂得課文以“變”為主線,突出火燒雲變化“多”與“快”兩個特點。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簡介作者、出示課題。

自然界裏有許多奇麗的景象,引動了無數的作家、詩人去描繪它們,讚美它們。今天我們學習的《火燒雲》是已故的優秀女作家蕭紅的作品。

誰來簡單介紹一下蕭紅。(蕭紅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過魯迅先生的關懷和幫助。)

天空中的雲來去匆匆,我們只覺得它美,但很難把這種美景寫下來。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紅卻以優美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燒雲圖景。今天,我們隨着作者的描繪,想象火燒雲那紛繁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想象畫面

1、自由朗讀,憑藉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2、檢查生字詞,指生讀,小組讀。

3、讀後反饋:

a、指名分節朗讀。

b、説説作者給我們描繪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圖片(投影)並作歸納,理清文章思路。

教師歸納:火燒雲上來時,大地籠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態多變。火燒雲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讀課文,品味語言

1、反覆吟讀,要求邊讀邊想象畫面。

2、晶讀,説説作者是怎樣表現火燒雲的美?

引導學生在閲讀中發現(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連用?個“……了”的句式,寫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萬物都改變了自己的顏色,也寫出了當時人們的歡樂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種不同形式的詞語寫出了色彩的紛繁;4、5、6三個自然段,分別用跪着的馬,兇猛的狗,威武的獅子三幅圖寫出火燒雲瞬息萬變,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後不見了的變化過程……)

3、人們為什麼將一種雲稱為“火燒雲”?課文中的哪句話點明瞭題意?

(第一段第2節)

出示: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4、自由反覆朗讀這句話,從詞入手,請你談談你讀懂了什麼?(同桌討論)

①從這句話看出火燒雲有什麼特點?(紅)

②“燒”的意思和作用?

(“燒”字寫出了火燒雲的顏色、速度(動態)、範圍以及“火燒雲”名字的由來。)

③除了“燒”字寫出了火燒雲的特點,這句話中還有哪些詞也表現了火燒雲的紅?(紅彤彤、一直、燒、好像……着了火)

5、邊朗讀邊體會這些詞的作用。

四、品讀感悟

1、個別朗讀第一節、思考:紅紅的火燒雲的形成需要怎樣的條件?你從哪裏看出來?(傍晚——晚飯過後;夏季——乘涼)

2、引讀: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大白狗變成——,紅公雞變成——,黑母雞變成——,小白豬變成了——,老爺爺的鬍子變成——。

(1)它們的顏色為什麼都變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為什麼黑母雞變成了“紫檀色”?

(黑+紅=紫,紫檀木就是那樣的顏色,看彩圖左上角。)

(4)出示課後題3:

讀一讀,比一比,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動物的顏色都變了。

大白狗變成紅的了。

紅公雞變成金的了。

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

像這樣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緊密關聯的短語或句子連成一串的修辭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讀第一句,一人讀二、三、四句,比較、體會。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顏色變化的奇妙。)

3、人們對火燒雲的出現是什麼態度?(“笑盈盈”)

4、請你帶着笑意朗讀第一段。

以“變”為主線的,描寫了火燒雲變化的“多”和“快”兩個特點。

(一)出示自學題:(分組學習)

1、小組朗讀第二段,找到分別描寫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小節;

2、小組討論,完成課後題1/②,用直線劃出有關詞語;

3、獨立完成:把顏色歸類,每一類再另外寫幾種

(二)大組交流:

1、指名小組朗讀描寫顏色的小節,填空並歸類:(出示課後題1/②)

顏色變化(多):紅彤彤金燦燦……

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黃茄子紫……

變化(快):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2、四個“一會兒”構成了排比句式,齊讀,體會作用。

師提示:除了表示變化快外,還表示了什麼?

(突出了顏色變化之多,之快。)

討論:一般情況下,“一會兒”表示時間短,為什麼在這裏能表現出“變化多”呢?

3、師生配合朗讀。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

4、指名小組朗讀描寫形狀的小節,填空。

出示:形狀:變化(多):馬狗獅子

變化(快):一會兒過了兩三秒鐘忽然接着一轉眼

5、自由朗讀4-6節,體會馬、狗、獅子的變化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見了)

6、小組分配朗讀,兩人讀描寫形狀“清晰”的句子,兩人讀描寫形狀“模糊直至不見了”的句子,並圈出描寫“清晰”和“模糊”的詞語。

文章中哪句話可解釋“恍恍惚惚”,齊讀。這句話也説明了火燒雲變化多。

補充板書:又像這個,又像那個。

師引讀:必須低下頭,揉一揉眼睛,沉靜一會兒再看。可是——

最後一句也説明了火燒雲變化快。

3、背誦這段。

四、總結並朗讀全文。

火燒雲下去了,將迎來一個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這樣,此起彼落,彼落此起。無限循環,變化萬千。不但詩人、作家熱愛它,我們每個人都熱愛它。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飛向藍天的恐龍》

【教材分析】《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説: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學情分析】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同學在認真閲讀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瞭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採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樹立同學探究意識,培養同學鑽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理念】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同學的主體地位讓同學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天性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一支恐龍怎樣演化成鳥類的過程,並有條理地説説。

3、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同學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鑽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弄懂課文內容,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難點: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課時佈置】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和聽説過恐龍這種動物,喜歡它們嗎?課前你們已查閲了許多方面的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1、課件出示各種恐龍和鳥兒的動態畫面,説説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2、我們都知道了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呢?這節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3、板書課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4、讀題、解題:

是指恐龍中體輕的一支逐步有陸地生存轉向空中,最終演化成鳥兒。

二、整體感知,回饋預習

1、自讀全文:

指名逐段讀,想:

課文寫了什麼,你對哪局部內容感興趣。

2、查生字掌握情況:

⑴ 讀詞語競賽,出示生字詞屏:

分小組讀、男、女生讀。

⑵ 猜詞語競賽,出示字屏:

顏色多,絢爛多彩──五彩斑斕 在空中迴旋地飛──飛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 説話或寫文章時最重要的局部──點睛之筆。

⑶ 根據動作選配詞語:

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動態畫面,認識局部詞語,如:

(恐龍的)笨重、愚鈍……;(鳥兒的)輕靈、敏捷、飛翔……

3、指名説説課文寫了什麼?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閲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方法:

⑴ 先自身讀。

⑵ 再討論。

⑶ 彙報:

① 第一種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數千萬年後,它的後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④ 它們學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2、閲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⑴ 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年。

⑵ 它的後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身的話説説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自身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複習字詞,導入新課

1、指名帶讀生字詞,聽寫局部生字。

2、上節課同學們瞭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並提出了恐龍怎麼會飛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認真閲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理清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⑴ 自讀一自然段,畫出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麼意思?“二者”指的是誰?歸納二者在外形、習性方面的不同點。

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

師:為了給人類的假想找到依據,中外科學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它們分別有什麼樣的發現?

2、默讀第二段,考慮中外科學家的不同發現,並小組交流:

⑴ 媒體出示第二段最後一句話“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副古生物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⑵ “點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是“點睛”之筆呢?

⑶ 指導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科學家在鑽研過程中的心情。在讀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義。

三、學習三、四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局部,並畫出自身認為寫的好語句多讀幾遍。説説這局部介紹的是什麼?

(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2、指名讀三、四段,小組討論:

陸地上的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飛向藍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龍的龐大家族

恐龍的演化過程 它們各自的特點 作者説明的角度

4、考慮:

在作者描寫的內容中,哪一支描寫的最具體?這樣具體的描寫有什麼好處?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

5、在這個大家族裏,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麼知道的?

6、再讀全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7、班上交流:

有條理地説一説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8、練習背誦獵食性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考慮:

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是這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包括的信息?

2、理解:

隨着越來越多精美化石的發現,他們裏這一願望的實現已越來越近了:

要證明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只能依賴於對化石的採集。假如能把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就毫無疑問地説,鳥兒是恐龍進化而來。

3、齊讀最後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説明簡潔,意思完整,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六、積累語言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課文有許多語句的意思表達得很準確,請你找一找、讀一讀,如: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凌空飛翔的鳥兒。將這樣的語句謄寫在積累本上。

七、作業

1、判斷下面的説法,對的打“√”,錯的打“×”:

⑴ 恐龍最終都演化成鳥類大家族。 ( )

⑵ 恐龍演化成鳥類經過了三千萬年。 ( )

⑶ 帶羽毛的恐龍化石是證明恐龍能飛上藍天的關鍵。 (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説説好在哪兒: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

3、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 篇五

《海的女兒》是個經典童話,童話對國小生來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海的女兒》是一個美得讓人心碎的故事。心愛的人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小人魚本可以理所當然地贏回屬於自己的愛戀,卻又不得不為了他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她令人心傷的遠逝成為人類心靈淨化的經典。每一次讀《海的女兒》,都是一次心靈的淨化;這一次講《海的女兒》,卻是我心靈的錘鍊。

1.教學效果(思效)。

孩子們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文本的語言比較通俗易懂,孩子們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內容。我決定採用正反兩方辯論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孩子們在激烈的辯論中完成對本課深層含義的挖掘。於是,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小人魚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承受了那麼多的痛苦可最後卻變成了泡沫,你認為她是成功的嗎?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班級辯論的氣氛濃郁。有的説,她是幸福的,因為她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還有的説,我認為她是不幸的,她為了王子犧牲了那麼多,王子卻娶了別人。有的説,我認為她是幸福的,雖然王子沒娶她,但是文中説王子已經越來越喜歡小人魚了,這個是最重要的。竟然還有人説,愛就是付出,小人魚雖然變成了泡沫,可王子的幸福就是她的幸福。教室裏熱鬧極了,下課的鈴聲已響,可孩子們絲毫沒有停止的想法。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抒發着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2.教學收穫(思得)。

這堂課比較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課堂上,聽孩子辯論,我微笑着,頻頻點頭。讓我欣喜的是,我的寶貝們真的長大了,小人魚帶給他們的喜怒哀樂,也是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得失的理解,他們悄悄地從小人魚的身上學到了愛與付出、慈悲與善良。讓孩子變得有思想、有見解,不正是我們的教學目標之一嗎?

3.不足之處(思失)。

課堂上沒有用眼神或者語言對學生的發言做出鼓勵性評價,即使有一些,語言評價、身體激勵也不夠豐富多彩。課上太嚴肅,師生之間不夠融洽和親密,缺乏相互交流、鼓勵和信任,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儘早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4.改進措施(思改)。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要注重個人業務學習的提高,多讀教育學方面的書籍,完善自己的教學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成為學生歡迎的教師。

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略中求精,找準切入點

我在教學《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課時,採取了聚焦策略,從種子的變化切入,展開教學。導入課題後,通過朗讀課文中一段文字“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國成功進行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在神州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刺激學生的閲讀慾望。從此聚焦種子的變化,讓學生通過默讀找出課文哪裏讓你感受到種子的變化,劃出相關的句子。

二、讀寫結合,體會寫法特點

週一貫先生多年前就指出:在語文課上,不能“君子動口不動手”。動筆寫一寫,在客觀上能迫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至於課堂上成了老師和部分學生的熱鬧對話。

在課堂上,尋找語言文字的點,適時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讀寫結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即使在略讀課文教學,我也儘量抓住機會讓學生課堂上有機會動筆。仿寫訓練點的尋找,要整合整個單元的單元主題與教材特點。《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四上第8單元的第四篇課,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單元共選用了四篇説明文,這《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之前,有兩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説明文説明方法的學習與運用,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因此,我在最後一個環節出示:“我希望帶着 的種子上太空,培育出新的太空 ,太空 的特點是 。”引導學生用上課文中的説明方法,寫一寫“新型太空種子的魔力”,水到渠成地完成句式的填寫。

三、拓展遷移,激發閲讀興趣

如果把閲讀比作開車的話,那麼課堂內的閲讀是開車考駕照的訓練場,課外閲讀就是“公路上的自由行駛”了。如果説精讀課是嚴格規範的訓練場的話,那麼略讀課就是“依路而建半開放的訓練場”了。為課外閲讀引路,最後目標也指觀獨立完成的課外閲讀,才是閲讀教學的主旨。大量的行駛經歷,才能形成高超的開車技術,閲讀也不例外。

本篇課文的教學激發了學生探究太空的慾望和閲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教學結束時適時地為學生提供參考的書目,引導學生課外閲讀選讀課文《人造發光植物》等文章,上網瞭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課外閲讀作業把學生引向了課外閲讀的公路上,讓學生課內的學習有了操練的地方。

四、不足之處

經過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學生配合十分好。課堂也很熱鬧。但是略讀課文中需要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這個點的確定,就成為略讀課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我的教學設計欠一個集中的“點”,經教研組教師的討論,認為應該圍繞“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麼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進行,這樣的課堂就不會這麼散。此外在切入重點句段時,多為學生創設親近文本時機做得還不夠,今後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上,還需努力做到略中有精,精中出彩!

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運用幾個詞語説一段描寫雨景的話。

3、聯繫上下文品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4、通過品讀理解課文,體會薩沙一家人關愛弱小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品讀體會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理解課文,體會薩沙一家人關愛弱小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讀題

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指讀

你認為什麼樣的人就是最弱小的?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家人中最小的孩子——四歲的薩沙説的一句話。他為什麼這樣説,怎樣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是一個什麼的孩子?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那個美好的假日,走進薩沙的內心世界,相信大家會對弱小,對薩沙一家的美好品質更深刻的理解。(齊讀課文)

二、學習第2自然段

假日裏薩沙一家人到森林裏度假,森裏是那麼美好。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2自然段,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森林的美好?

2、學生自讀

3、組織交流,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是野薔薇美;二是一家人非常温馨和諧。)

4、小結:是啊,森林裏的景美,相應投影出示圖、文: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看着這一朵粉紅粉紅嬌嫩的薔薇花,聞着它一陣陣沁人心脾撲鼻芳香,你情不自禁的相對他説句什麼話? 帶着你的這種情感在讀這句話。

在森林中有這美麗的薔薇花陪伴,薩沙一家人聊天、看書,生活是那麼温馨美好。

5、俗話説“天有不測風雲”正在這時一場大雨突然來臨,請同學們讀描寫雨景的語句,劃出體現雨大的詞。

①相應出示 :大雨如注,“注”是什麼意思?(灌入)“大雨如注”就是……?

②形容雨大的四字詞語,你能説出幾個嗎?(生回答後再適當補充:)

滂沱大雨 傾盆大雨 瓢潑大雨

狂風暴雨 疾風驟雨 暴雨如注

③課文雖只有寥寥三個詞,卻把雨前、雨中的情景描寫得生動逼真。誰能選用大家提供的這些詞説一段描寫雨景的話?

指名説,點評。

6、就在這雨中,一場温馨的關愛弱小的傳遞開始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段,邊讀邊劃出薩沙説的話,聯繫上下文想一想他説每一句話時心裏在想什麼?試着在書上做標註。

三、品讀對話、體驗真情

1、學生默讀自學。

2、組織交討論

誰來和大家交流第一句?生讀後交流。

面對薩沙的疑問,媽媽做出回答大家讀-----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板書)

面對媽媽的回答薩沙又説了什麼?

交流第二句,這是什麼句?(反問)可以把它變成這樣嗎?為什麼?(不甘弱小----)

投影出示:這麼説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這麼説我就是最弱小的了。

這就是反問句的魅力---表達豐富而強烈的情感。

面對薩沙的反問,媽媽笑着説---生讀,這下薩沙該怎證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生回答,出示投影語段和圖

薩沙是一家中最弱小的,把雨衣讓給他,我們是懂得的,那薩沙為什麼要把雨衣讓給野薔薇呢?

我們來看看雨中的野薔薇是怎樣的?

投影出示圖和文: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為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指名讀,並説説:看,雨中的薔薇花正向我們呼喊什麼?你想説什麼,你更想做什麼?

此時的薩沙做了什麼?誰來讀?

是啊,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寫了薔薇花帶給我們美麗和芳香,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第7自然段又寫了大雨中的可憐薔薇花,需要我們的保護。這樣前後照應是要告訴我們弱小者不僅僅是年齡、力氣、身體比我們弱小的,一切身處困境急需幫助的人或其他事物都是弱小的,都需要我們的保護。(刪掉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中“人” 副板書)

薩沙保護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他又説了什麼話?

生讀----你會把它變成帶句號的句子嗎?對比讀,你認為他這句話裏飽含着什麼意思?

媽媽又將怎樣回答他?你會怎樣稱讚他?(自豪、自強、自信、善良)

(爸爸把雨衣讓給媽媽,媽媽把雨衣讓給薩沙,薩沙又把雨衣披在了野薔薇身上,因為他們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他們這種自覺保護弱小者的精神讓人感動。現在讓我們再次用心用情讀這一段話)

分角色朗讀薩沙的三次對話

投影出示三次對話 分角色讀,讀好母子對話。

3、總結

父母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而年僅4歲的薩沙內心不甘心做弱小者,不願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而努力的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者更讓人感動、欽佩、學習。

四、聯繫生活,檢測導結

1、你會用那些詞形容薩沙

( )( )( )( )

薩沙只是四歲的孩子,他已經不甘心做弱小者,盡一份自己綿薄的力量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那麼你們是否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者其他東西呢?

2、投影出示仿寫語段:一棵小樹正在狂風中劇烈搖晃,它是弱小的,我要保護它,於是······

3、總結:許多都會事物發生了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但是不管怎樣,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齊讀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我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