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63K

國小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一

《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反覆誦閲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瞭解詩歌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課可先引導學生解詩題,知作者,並通過設計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自讀古詩,把握節奏,再通過自由交流理解詩意,其間適時引導朗讀,體會詞語的用法、詩的意境,在理解品讀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漁舟唱晚》。

學生:蒐集三首詩的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並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難點

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畫面引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漁舟唱晚》古箏曲,欣賞“殘陽照水圖”和“新月東昇圖”)同學們看了這麼美的畫面,有什麼想説的嗎?用自己的話説説畫面的內容。(根據不同的話進行點評)同學們講得很詳細,語言也很美,但是有一個人比你們更厲害,他僅用了28個字就把這兩幅畫面的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你們相信嗎?想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怎樣講的呢?

2、觀看多媒體(走進作者及課文內容),瞭解詩人及作詩背景。

二、指導學詩,體會意境

1、理解題意。

(1)題目“暮江吟”你是怎樣理解的?

(2)從題目看出這首詩是寫景還是敍事?寫了什麼時候的景色?

2、學生讀詩自學,初步弄清古詩的含義,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大膽想象,用彩筆繪畫一幅《暮江吟》的圖畫。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從學生的繪畫中挑選出幾份具有代表性錯誤的圖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對比詩文進行評析。

2、多媒體出示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兩句詩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

3、多媒體出示後兩句詩:“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註釋,學生自讀自悟後兩句詩。

可憐:可愛。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麼意思?指名回答。

(3)為什麼“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師指點回答。(因為這是可愛的九月九年級夜,九月九年級,是月初,月亮還是彎彎的月牙。)

4、最後一句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麼比作什麼?你們能説出來嗎?

師指點: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瑩發亮的珍珠。

(1)提問:詩中描繪的是什麼時候江邊的景色?

(從傍晚到夜幕降臨的江邊景色,可見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新月升起的時候)

(2)從詩中描繪的景物,你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悦、熱愛之情)

5、朗讀指導。

(1)請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看誰能讀出詩的韻律美,節奏美,讀出詩人的情感。

(2)(教師播放動畫:詩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誦)此時你們就是那位身着古裝的白居易,面對奇景吟詩一首……誰先來展示一下?

(3)有與他不同理解的嗎?以你的理解讀讀吧!全體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

(4)看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我心裏直癢癢,誰來和老師比試讀一讀。

(5)聽範讀。(出示課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緩,輕柔;第二句,驚歎;後兩句讚美)

(6)大家看着畫面,聽着音樂再次齊聲讀一遍。(呈現秋景圖,播放古典樂)

四、繪畫着色,感受詩文的畫面美

學生通過學詩,瞭解了詩中描寫了深秋時候,從傍晚到夜幕降臨江邊的景色,你們能把這兩幅畫塗上適當的顏色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背誦古詩並默寫古詩。

3、體會詩人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讚美及詩句所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詩句的含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一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2、誰來説了你對蘇軾相關情況的瞭解。

(學生介紹蘇軾的生平及寫此詩的背景,教師指點、補充)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查,瞭解大意。

3、指名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藉助註釋和字典,理解詩中詞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標出來。

5、小組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彙報交流,深入感悟

1、小組彙報。

2、教師對學生彙報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糾正、引導,並適時提問: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沒有體驗過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結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從這首詩中受到什麼啟發?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文,想象古詩描繪畫面,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師範讀)

4、兩個同學對讀,深入體會。

5、小組接龍練習背誦。

四、小結學法

初讀,讀準讀通;再讀,瞭解大意;三讀,理解句意;四讀,體會情感;五讀,想象情境。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古詩的大意,領悟古詩所藴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藉助註釋理解詩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長短,應取長補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冬天,同學們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場雪了。老師帶了一些圖片讓大家一飽眼福。(課件出示:人們把雪稱為報春使者)

2、在冬天,我們總要提到一種植物,它就是梅花。(課件出示:人們也把梅稱為報春使者)

3、那麼雪和梅爭着報春,誰更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雪梅》。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作者在詩裏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來理解詩意。指名讀註釋。結合註釋,和同桌交流,説説詩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顏色的潔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氣味的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3)顏色潔白是雪的長處,是梅花的短處;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長處,卻是雪的短處。(板書:各有長短)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不服輸的語氣;詩人為難的語氣;各有長短的語氣)

3、雪和梅爭春,為什麼比不出高低?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高貴品格。怎樣才能更完美呢?(板書:取長補短)

4、讓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看看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吧!(課件引出主題)只有取長補短,既有晶瑩潔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動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報春使者。

5、這首詩寫雪與梅的古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還告訴我們應該取長補短的道理。讓我們來背一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這首詩的作者在寫完詩後大發感慨,又寫了一首《雪梅》,算是對前一首的補充與解釋。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雪梅(二)》)

2、課後收集描寫雪與梅的古詩。

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例文《“護蛋”》,瞭解只有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才能把體驗寫生動。

2、在參與體驗活動的基礎上,回味自己在活動過程中行為和心理的發展變化,把過程寫具體,把感受寫深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的體驗、感受更清晰,能組織成文。

難點:習作指導過程中,突出學生個性化的體驗。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回顧例文,領悟寫法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例文《護蛋》,活動體驗一般可以按怎樣的順序寫呢?先寫什麼?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小作者先寫了活動的起因,然後寫活動的經過,最後寫活動的結果。哪一個部分是作者詳細描寫的呀?

板書:詳寫活動經過。

習作7重點要寫出活動經歷和感受

2.在描寫“護蛋”活動過程時作者只描寫了“送語文本”和“説話時”這兩個瞬間,為什麼只選取“送語文本”和“説話時”這兩個片段來描寫?(因為這兩個瞬間是“護蛋”最緊張、最危險的時刻,也是“護蛋”活動的高潮,最精彩的瞬間。)板書:精彩瞬間

3.要寫得精彩寫得具體,要抓住人物的什麼來寫?(抓住動作、心理、語言方面來描寫,把活動最精彩的瞬間展現給讀者。)

過渡:我們在描寫活動瞬間時可以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神態來再現當時的精彩場面,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寫昨天的活動。板書:抓住“動作、語言、心理、神態”描寫

二、回憶體驗

1、出示捕捉到的畫面,口述活動的瞬間。師:昨天活動的名字你們還記得嗎?板書:瓶中取球

生成稿

在開展活動時,老師抓拍住了同學們活動的幾個瞬間,請同學們觀察第一張照片,四人小組分配好任務,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來説説照片中的精彩瞬間?2.出示習作要求,生齊讀。

3、老師還拍了幾張同學們活動時的瞬間,請同學們選取自己喜歡的一個瞬間,從動作、心理、神態某一個方面進行描寫。

三、書寫體驗,師巡視指導。

四、分享體驗

1.你選擇了那個畫面來寫,請你把你寫的場面上台來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他抓住人物的什麼?

2.同學們他寫的活動瞬間好不好,好在哪裏?

小結:這節課我們只是寫了活動經過的精彩瞬間,回去以後請同學們完整的把活動的起因、經過、結果寫出來,重點是要描寫活動經過。

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本課的寫作方法,進一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業的人,都離不開“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領悟思想,以文化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張攝影照片。(出示水滴)見過嗎?用一個詞説説你看到的水滴。(晶瑩剔透)呵,這是水滴給你最初的感覺!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與水滴有關的課文。學完課文後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認為小水滴僅僅是晶瑩剔透,還會有很多讚歎的詞來送給它。齊讀課題。

二、讀詞語

昨天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看看這些詞你都會讀嗎?——出示詞語

三、學啟示

師:普普通通的水,平平凡凡的石,演繹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話,留下了耐人尋味的啟示。留下了什麼啟示呢?下面就請大家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讀一遍課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生讀課文。

師:誰來説説?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老師也找到了(出示),大家讀一讀,自己體會體會。 ——哪位同學願意讀給大家聽。

2、學習一二段

A、師:實現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滴水穿石為什麼會給我們這麼重要的啟示呢?讓我們走進太極洞,去見識一下“滴水穿石”這個奇觀,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哪些段落給我們介紹了滴水穿石的現象呢?(1、2)

師:誰願意做個導遊,通過自己的朗讀把太極洞奇觀介紹給大家。 ——你是一位出色的導遊,滴水穿石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請看這樣一段話:出示:“在這塊的石頭的上方??奇觀”接連不斷,讓你感受了什麼?(滴了多久?幾百年嗎?幾千年?幾萬年?僅僅是幾萬年嗎?幾萬萬年甚至更久)省略號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讓你又感受到什麼?(時間長了水滴的力量驚人)微不足道的水滴為何能夠把石頭滴穿呢?幾百年過去了——(引讀)幾千年過去了——(引讀)幾萬年過去了——(引讀)這就叫——鍥而不捨、日雕月琢

B、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極洞內這一大奇觀,但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在生活中,雨水同樣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從高空落下來,力量肯定比太極洞裏的水滴大得多,為什麼卻沒有把石塊滴穿呢?課文中哪段話講到了雨水?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句子讀一讀。(出示: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大得多。)——為什麼沒有滴穿?

不是寫小水滴嗎?作者幹嗎要寫雨水呢?雨水這段似乎和課文沒有關係,那可以刪除嗎?(這是對比反襯的手法。通過將水滴和雨水的對比更加有力的證明了小水滴的持之以恆,目標專一。)難怪書上這樣説——出示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做不成呢?”你聽懂了嗎?它其實就是告訴你——(指名改陳述句)用書中的兩個詞概括一下,滴水穿石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精神?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其實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最終就能創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蹟。讓我們再讀一讀需要我們銘記的啟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再讀啟示。到這裏我們看作者的目的好像已經達到了,該講的好像已經都講了?看來文章應該這樣來改寫,你們看行嗎?為什麼不行呢?學生交流(不能刪除事例,用事實講話更有説服力)是的,用事實講話是這種文章常用的辦法。

3、學習事例

師:課文第三自然段就給我們舉了三位具有水滴精神的名人故事,他們是——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三段,各用一句話概括一個故事。

1、李時珍二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寫成本草綱目。

2、愛迪生畢生孜孜以求於電學實驗研究,竟有一千多項發明。

3、齊白石數十年如一日,天天揮毫作畫、不教一日閒過,終於使畫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師、概括的非常完整,這就是同學們嫻熟運用語言的能力。光有概括是不夠的。接下來我們放慢閲讀的腳步,想一想,滴水穿石精神的具體表現在哪裏。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把有關語句畫下來。 ——哪位同學願意把你的讀書體會、個人感受跟老師和同學們交流分享。

A、李時珍:(出示句子)誰來説説從哪兒感受到李時珍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李時珍從小就有一個理想,是什麼?(立志學醫)你從哪些詞句中讀出了他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引導學生抓住“翻山越嶺”“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二十幾年”“不懈努力”“終於”等詞充分體會李時珍是如何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根據學生找出的詞句,老師隨機將相應詞語點擊成紅色。) 小結:在這二十年裏他經歷了多少磨難,甚至可能多少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們就像一塊塊頑固的石頭阻礙着李時珍走向成功,但李時珍如水滴般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戰勝了它們,終於寫成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

我們來看一份資料。請位同學讀,注意突出數字。(出示:李時珍先後查閲800多種書籍,經過27年的刻苦鑽研,終於在1578年寫成《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卷目及藥物繪圖1127種,各類藥物按類編入,共1892種,還附有治病藥方11096條。自17世紀,被翻譯成拉丁、法、日、朝、英,俄等文本,成為馳名中外的藥學鉅著。)從這些數字你能體會到什麼?嘔心瀝血。是什麼成就了這篇鉅著呢?是李時珍持不懈的意志。讀了這段文字,聯繫我們的課文,你是否有了更深的體會?拿起書,讓我們帶着自己此時此刻的感情讀讀這句話。

B、愛迪生(出示句子)從哪兒看出愛迪生有滴水一樣的精神?

1、引導學生抓住“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迷戀”“畢生孜孜不倦”“竟??一千多項”等體會愛迪生的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2、指導學生朗讀。老師想到一句話: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正是愛迪生的寫照!

C、齊白石(出示句子)師:爐火純青是什麼意思,請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是説齊白石作畫的技藝達到了純熟完美的境界。

齊白石“不教一日閒過”就是滴水石穿精神的表現,到了晚年他每天還要作畫三幅,要做到這一點太難太難了。

師:是啊,我們來讀下面的文字,感受什麼叫“不叫一日閒過。” (出示:齊白石老人一輩子就從來沒有離開過畫畫。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風裏描畫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陰涼的樹陰下觀察小溪裏的魚蝦;秋天,他在習習的涼風裏觀賞各式各樣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筆凍硬了,墨水凍成塊了,他還是堅持着作畫??

師:從這段話你讀出了什麼?齊白石對藝術的追求非常非常執著。90多歲的老人還能畫出這樣的畫,叫我們怎能不感動怎能不敬佩呢。

師:是呀,只有這樣他的作畫的水平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現在讓我們的目光聚集大屏幕靜靜地欣賞幾幅畫。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畫嗎?

美不勝收、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正是因為齊白石老人有着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他的畫才能如此逼真,如此完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4、感悟作者選材的精當。作者給我們列舉了三個名人故事,雖然年代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成就也不同,但是有一個高度相同的,一起説。——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師:作者為什麼選擇這樣3個人物來説明自己的觀點呢?這3個人物有古今的,有中外的,例子不限於一個時期、一個國家,很有説服力。

總結:這三個人是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代表,選擇這三個人作為材料,説理更全面,更有説服力,可見作者構思之嚴謹,選材之精當,讓讀者無懈可擊,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在寫作時學習的。選材的典型性

師:從滴水穿石的現象,你還想到了誰?(引出文中省略號的用法)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小結:出示句子:你看,??取的成功的嗎?

5、剛才大家介紹了那麼多,今天老師也給大家介紹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學生,也不是老師,是個挖井人。(師出示漫畫《挖井人》,介紹: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廢杴,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勞,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斷的水)

師:通過這幅漫畫,你看明白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既然是朋友了,那麼你想對他説些什麼,使他儘快的挖到水?

四、課文延伸,自我提升

你是一個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人嗎?生説比如:學習鋼琴、學習特長?? 小結導讀“滴水穿石”啟示的句子:無數事實證明——讀句子有人説,“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所以,我每個同學從小就應該有自己的理想,或者説有一個前進的目標。願每個同學都能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願每個同學都有一個精彩的人生。

五、佈置作業

1、課外蒐集一些名人的故事讀一讀。

2、寫一篇有關這篇課文的讀後感。

板書設計:

滴水穿石的啟示

目標專一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舉例)

持之以恆雨水水滴(對比)

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教材簡析】

本文敍述的是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德雷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説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10年。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發現,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形狀十分吻合,從而推測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巨大板塊,後因大陸不斷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個大陸。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他進行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找到了許多事實,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説。

上述內容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敍述的,每個部分連接自然,運用“這不會是一種巧合吧?”“於是……”“魏格納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等過渡句,使文章渾然一體。閲讀這篇課文,能讓學生懂得段與段之間的有機聯繫,有助於提高閲讀能力。文中還有很多具有積累價值的詞語,如“潔白寧靜、性格豪放、靜謐舒適、坐卧不安、不可思議、浩如煙海、飛渡重洋”,對豐富學生的詞彙很有好處。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並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點】

瞭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準備】

世界地圖、地球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法布爾長期觀察昆蟲,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今天我們要閲讀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德國著名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10年。魏格納在病房的世界地圖上發現,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東海岸形狀十分吻合,從而推測太古時代地球上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巨大板塊,後因大陸不斷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個大陸。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他進行了大量的考證工作,找到了許多事實,提出大陸漂移的假説。

2.板書課題,讀課題。

3.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麼發現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去閲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標出自然段,畫出認讀的生字,把帶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

2.讀認讀生字詞 理解詞義。

3.再讀,畫出不懂的問題。

三、自主探究

1.解釋從課題中提出的疑問:是誰在什麼情況下發現了什麼?

(1)觀察地圖和地球儀,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的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説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覆讀第五自然段,瞭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麼?

2.師:魏格納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是否正確,他做了大量艱苦的考證工作,從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證據。結果發現一份非常有説服力的資料。

(1)請你快速的讀讀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納是怎樣進行推理的。

(2)理解魏格納是如何進行推理的。

(中龍既見於巴西東部,也見於非洲西南部。

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

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3.詞句解析:

(1)魏格納性格豪放,天性好動,在靜謐舒適的病房裏坐卧不安,就像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

(“靜謐”是寧靜的意思,寧靜而舒適的病房與魏格納“豪放”“好動”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納很不適應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軟禁在牢籠中的困獸一般”的感覺。這句話引出了下文:由於病房生活的無聊,魏格納無意識地用食指在地圖上畫大陸海岸線,藉以消磨時光,引出了故事發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來,停在地圖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塊突出的部分,眼睛卻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進的幾內亞灣。瞧!這兩個地方的形狀竟是這般不可思議地吻合!

(“不可思議”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這句話是説,巴西在南美洲,幾內亞灣在非洲,中間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陸地的突出部分竟然與幾內亞灣的形狀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難以置信。這句話推進了故事的繼續發展。)

(3)他開始在各大洲之間的聯繫和對比中進行考察,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大陸漂移的證據。

(“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非常豐富。魏格納從那麼多的資料中尋找證據,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但他“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終於找到了證明這個學説的證據。從“浩如煙海”這個詞語中,我們可以推想出他所經歷的艱辛與挫折。)

四、交流感受

1.魏格納為什麼能在一張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圖中發現重大的地理現象?你從中感受到什麼?(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覆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2.師: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敍述的,每個部分連接自然,運用“這不會是一種巧合吧?”“於是……”“魏格納並不是一個輕易改變自己想法的人”等過渡句,使文章渾然一體。

3.中心:《世界地圖會引出的發現》通過敍述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學説的故事,讚揚了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執著精神。

五、作業佈置

1.抄寫詞語。

2.蒐集有關“大陸漂移”的知識。

板書設計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仔細觀察 敢於思考

反覆求證

(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