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87W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多篇)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通過有趣的遊戲活動,讓幼兒感知和比較事物數量的多少。

2、學習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遊戲的方法。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插卡板一塊;硬紙皮做的紅、藍花各六朵;1―8數字一套;大骰子一個;場地佈置:紅、綠兩個大圓圈;錄音帶、錄音機;幼兒學具:紅藍膠花各六個,小骰子一個共五套;1―8的紙牌五套。

活動過程:

1、數數遊戲:1―30。

2、遊戲:滾骰子

兩個幼兒為一組,每個幼兒六朵膠花。遊戲開始,兩個幼兒猜“剪刀石頭布”,憑輸贏幼兒先後擲骰子,並根據骰子上的點數取出相應數量的膠花,比一比誰多?誰少?

3、遊戲:翻紙牌

兩個幼兒為一組。遊戲開始,把1―8的紙牌反放在桌面上,兩個幼兒猜“剪刀石頭布”,憑輸贏幼兒先後翻一張紙牌,比一比誰多?誰少?

4、遊戲:佔圈

每次請8―10名幼兒遊戲。遊戲開始,幼兒聽音樂繞着地上的兩個圓圈走,音樂一停,馬上站到圈裏(引導幼兒分別站到兩個圈裏),比一比哪個圓圈的幼兒多?哪個圓圈的幼兒少?

活動反思:

每一環節都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以遊戲化的口吻,使整節課循序漸進,在重點與難理解部分重複數數,讓幼兒加深理解數字與數量間的關係。特別在操作探索與遊戲中,我們都能看到幼兒好學、樂學的表情,對我來説,看着孩子這樣的表現,能夠達到這種程度,我已經很開心了。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孩子們也笑得更加燦爛。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認識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幾種不同的梯形。

2、能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正確辨認各種不同的梯形。

3、樂於尋找生活中常見的梯形,養成生活中善於觀察的習慣。活動重難點

重點:

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認識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幾種不同的梯形。

難點:

能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正確辨認各種不同的梯形。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梯形卡片若干、幼兒鋪路材料、背景音樂《小星星變奏曲》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形,瞭解梯形基本特徵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梯形的名稱。

2、出示梯形,感知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1)提問:圖形像什麼?是什麼圖形? 小結:像梯子一樣的圖形叫梯形。

(2)將梯形卡片進行操作和觀察,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

提問:梯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上邊這條邊和下邊這條是什麼樣子的? 一樣長嗎?

小結:梯形有四條邊,四個角,上下兩條邊是平行的但不一樣長。3、能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正確辨認梯形

討論:梯形寶寶可調皮了,他們一會翻跟頭、一會躺着睡大覺,你們看看這樣還是梯形嗎?

小結:雖然梯形的大小、顏色、位置發生了改變,但是它仍然是四條邊、四個角,有兩條平平的但不一樣長的邊,所以它仍然是梯形。

二、瞭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基本特徵。1、播放視頻,瞭解直角梯形的基本特徵。

提問:(1)這是梯形嗎?(出示直角梯形)

(2)為什麼説它不是梯形呢?你是怎麼認為的?(播放視頻)

(3)是梯形嗎?是什麼梯形?

小結:直角梯形只有一條斜邊,並且還有兩個直角,像這樣的梯形就叫直角梯形。

2、將等腰梯形與直角梯形進行對比觀察,瞭解等腰梯形的基本特徵。

提問:這個梯形與直角梯形有什麼不同?等腰梯形有幾條斜斜的邊?這兩條斜邊是一樣長的嗎?(播放“測量等腰梯形兩條斜邊”的動畫)

小結:兩條斜邊一樣長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三、遊戲“鋪小路”,鞏固對梯形的認識。

1、創設鋪路情景,引起幼兒興趣。

2、操作遊戲:鋪小路,瞭解遊戲規則。

要求:把梯形的磚塊鋪到路上,不是梯形的圖形分別放到空籃子。3、師幼共同驗證“鋪路”效果。

討論:請檢查一下,地磚都鋪對了嗎?

四、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梯形,加深對梯形特徵的認識。 1、幼兒結合生活分享自己發現的梯形物品。

討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梯形物品呢,想想看,都有哪些東西是梯形的?

2、找出梯形,做好標記。

提問:小兔子也發現了很多梯形的東西,我們來看看他發現的梯形在哪裏?請小朋友們選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並把它的梯形部分畫出來。

3、同伴之間分享和交流自己找到的梯形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結合本節課掌握的梯形特徵,再去生活中繼續尋找梯形物品。

小結:梯形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也是梯形的。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0”在自然數的概念是“沒有”。

2、聯繫生活,讓幼兒認識“0”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準備:

1、蒙氏教具:紡錘棒箱、紡錘棒。

2、數字卡片;0-4各一個,豆子與數字的量相等。

3、生活中與“0”有關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遊戲:介紹自己

T:嘿嘿,你好,你叫什麼名字?

C:嘿嘿,你好,我叫XXX,我叫XXX。

二、認識“0”的意義。

1、認識紡錘棒與紡錘棒箱。

2、老師示範操作,引導幼兒認識0表示沒有。

3、教師小結:0表示沒有。

三、遊戲:0的遊戲

1、抓豆子

玩法:請5名幼兒分別拿數字0-4,然後拿對應的豆子,拿到0的幼兒不拿豆子。

2、看誰聽的準玩法:老師任意説:小朋友跳X下,幼兒跳相應的次數,跳錯的取消遊戲資格。

四、聯繫生活,讓幼兒知道0的重要作用。

1、比較數字0、1、10,知道0不可以缺少。

2、認識緊急求救電話110、120,服務熱線1001,知道0也不可以省略。

3、幼兒講一講,在哪兒還見過0。

4、請幼兒尋找生活中一些物品上的0,並知道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0。

教案評語:

在傳統的幼兒園數學教學中,“0”的教學常常被忽視,而在蒙氏教學中,“0”的教育格外重視。在本次活動中,我們通過蒙氏教具的操作和遊戲方法,讓幼兒認識“0”,瞭解“0”的意義以及“0”的重要作用,通過這個活動,幼兒對“0”的認識一定會提升一個高度!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四

設計思路

在〈一樣的小熊在哪裏〉的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色彩鮮豔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比較,辨別事物間的細小差異,並給小熊配對,提高幼兒的視覺辨認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按順序的進行細緻的觀察,將衣着相同的兩個小熊找出來。

2、提高幼兒的視覺辨別能力。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掛圖:〈〈視覺辨認〉〉;

2、幼兒用書:〈〈我的數學〉〉第22頁;

3、小熊卡片24張,褲子線條、顏色一樣的,各6張,分4組;

4、水彩筆、粉筆。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與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熱鬧了,人來人往,小熊哥哥與小熊弟弟走丟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請小警察幫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個環節。

(二)遊戲:“猜猜我是誰”

玩法:教師依次出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讓幼兒辨認。

(三)教師依次出示4張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讓幼兒觀察,分別説出每張卡片上小熊褲子的顏色。

(四)集體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玩法:教師將有衣着條紋不一樣小熊卡片發給幼兒,幼兒將卡片舉在胸前,然後,在4個圈裏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樣的小熊,就在哪個圈裏。(遊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能否按照小熊褲子條紋的顏色排列尋找朋友,找到後要提醒找到的幼兒再次比較)。

(五)遊戲:“找到小熊哥哥與小熊弟弟”

1、玩法: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一樣的小熊在哪裏〉〉圖上的10個小熊的衣着,然後讓幼兒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與小熊弟弟;

2、發書讓幼兒自己操作,把小熊哥哥與小熊弟弟用彩筆圈起來。

活動反思

數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圖形分家"的操作活動,繼續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片的顏色或形狀或大小等特徵進行多次分類的方法。

2、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思維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習分類的方法教學準備:

教師:大轉盤一個,圖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兒:人手一份圖形操作材料。

教學方法:

愉快教學法 遊戲法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師、生相互問好二、基本部分(一)、初次嘗試遊戲"圖形寶寶分家"1、觀察分類材料:看看盤子裏有些什麼?(有許多圖形寶寶)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分家家"的遊戲。

2、交代遊戲名稱與規則:

師:圖形的家在哪裏?(處示盤子)分成幾家?(兩家)師:分的時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寶寶放一家,等一會兒把老師給你的圖形寶寶分完,分好了取個名字記在心裏,待會兒告訴老師。3、幼兒操作"給圖形寶寶分家"。

4、討論:你們是怎麼分的?

(請幾位幼兒走上來,師幫其操作結果貼出來)和他一樣的有沒有?

小結:分家家,可以根據圖形的顏色來分成兩家,可以根據形狀分成兩家,還可以根據大小分成兩家。你們還想再試一次嗎?

(二)、再次嘗試:

1、要求:等一會兒分家家的時候要求不一樣了,再取兩個好聽的名字,要和現在的名字不一樣。

2、幼兒操作提示: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樣。

3、討論: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怎麼分的?(請1-2名幼兒)請幼兒和旁邊的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分的結果。

(三)、提高嘗試:遊戲"大轉盤"師:老師這裏還有很多好看的圖形。(師分盤子)請你們用小眼睛看,誰的小眼睛亮?看看這些圖形一樣嗎?(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形狀、顏色、大小)1、師:老師要和你們玩大轉盤的遊戲,我們要和電視裏的叔叔阿姨一樣看標記拿獎品,轉盤上的針指向哪個圖形,就請你拿一個和它一樣的。我們先來試試:"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看看,請你拿什麼樣的圖形呀?(幼兒集體進行3-4次) 2、進行比賽: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3、增加難度:看看這個轉盤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哪些大,哪些小?

拿好了舉在手裏4、比賽:四個人一個隊,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個隊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對,老師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要幫隊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檢查一下,有沒有拿錯的)反覆嘗試4-5遍。

(四)、教師組織幼兒看書上的圖,完成練習。

三、結束部分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和大轉盤的遊戲,你們還想玩嗎?(告訴幼兒以後再玩)。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選取幼兒遊戲中常玩的“圈圈”為題材,鼓勵幼兒探索圈圈的不同玩法,進而練習邊跳邊轉身的方法。而且對幼兒的運動能力有了一定的挑戰性。整個活動幼兒積極參與,學習了各種各樣的跳圈方法。但活動中只一對一傳授幼兒轉身辦法,可以讓幼兒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轉身,加大幼兒轉身跳的難度,讓幼兒都試一下轉身跳。活動中對於部分能力弱的幼兒還應加強指導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圓形並用恰當的語言描述:××是圓形的,×××也是圓形的。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3、提高幼兒的競賽意識和快速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足球、乒乓球、籃球等一些具有圓形特徵的物體。

2、水果如蘋果、桔子、荔枝等。

3、量具有各種形狀的玩具。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請小朋友們猜一猜紅佈下到底藏了什麼呢?引發幼兒討論和有意注意。(足球、籃球、乒乓球、鐘錶、鼓等。)

(2)慢慢揭開紅布,向幼兒展示物體,誘導幼兒邊看邊説它們的名稱和形狀,引出活動主題“有趣的圓”。

2、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感知“圓”的特性。

(1)請個別幼兒上前觸摸各種球體,去發現其特徵在老師下説出自己對“圓”的感受。(很光滑,圓溜溜的沒有尖尖的角。)

(2)請小朋友們和老師比賽好嗎?看誰在教室內找到的。又多又快(2分鐘)。組織全體幼兒在室內尋找。

(3)讓我們蒙起眼睛試試看,還能摸到“圓”嗎(3分鐘)。

3、室外發現,開拓思維。

小朋友,教室外面還有圓嗎?(有)多嗎?(多)讓我們一起到室外去找一找。(5分鐘)開拓幼兒想像力和創造性,豐富幼兒對“圓”的經驗

4、擊鼓傳花,聽説競賽。

(1)説明遊戲競賽規則:幼兒分為兩隊,各代表紅花隊和黃花

①鼓點響起,兩隊各自傳花:鼓點一停,兩隊持花者站起,紅隊持花者説上句:××是圓形的,後由黃隊持花者説下句也是圓形的。説對者可由老師在黑板上相應花前貼上一枚圓片,如説錯和重複別人的句子都不能貼磁片。

②遊戲雙方兩隊以圓形磁片多者為勝方。

(2)賽後,老師進行簡單小結,為勝方鼓掌祝賀,同時也為敗方增強信心鼓掌支持。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以“有趣的圓”為主題進行繪畫。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 瞭解不同的分類標準,並按自定的標準來分類。

2. 與同伴合作整理遊戲區,培養收拾玩具的習慣。

3.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 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事先確定要整理的遊戲區,如:建構區、娃娃家。

2. 籃子。

活動過程

1. 與幼兒一起檢查遊戲區是否整齊,提議整理遊戲區,把玩具分類放好。

2. 與幼兒討論怎樣把玩具分類,例如:

按顏色分類;

按類別分類;

按玩法分類。

3. 與幼兒達成共識後,老師協助在籃子外貼上標誌或指示語,如“洋娃娃”或“紅色的玩具”等。

4. 幼兒自願組合分成幾組,分別負責整理不同類別的玩具,請幼兒分工合作把玩具分類放好。

5. 玩具分類整理後,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檢查各個籃子,看玩具分類是否正確,表揚幼兒將遊戲區整理得非常乾淨整齊,並謝謝幼兒的幫助。

活動評價

能把遊戲區的玩具分類放好。

能與同伴合作整理遊戲區。

活動反思

數學是與生活緊密聯繫的,幼兒通過數學的學習可以去解決日常生活和遊戲中的一些簡單問題,同時它又具有邏輯性和嚴謹性,我們要注重幼兒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手腦結合,才能讓他們更易理解和接受。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能按Music的節奏配合得當的做動作,懂得聽Music做跑跳步。

2、體會與小夥伴一塊兒跳舞的心情。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預備:

1、組織孩子玩過猜拳遊戲。

2、孩子學過跑跳步。

3、歌曲錄音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1、體會旋律:

----幼兒教師組織孩子欣賞歌曲。

----啟發孩子為歌曲伴樂。

----啟發孩子隨樂去做跑跳步。

2、集體遊戲

----幼兒教師演示舞蹈跳法。

----幼兒教師請個別孩子嘗試,,要點叮囑孩子在Music完結前要找好2個誠邀者。Music最終一拍,3人猜拳時,與其它人動作出的不同的孩子到圈內當誠邀者。例如3人動作出的都相同,原誠邀者仍做誠邀者。

----集體跳猜拳遊戲舞。

動作講明:

1---8小節:誠邀者站在圈中邊拍手邊做跑跳步前行,到8小節時,誠邀者站在圈上任何2個孩子前方,這2個孩子便是被誠邀者。

1小節:誠邀者與被誠邀者左邊這隻手叉腰,右腳後跟在右前方點地,與此同時右邊這隻手向右前方攤開做誠邀狀。

2小節:右邊這隻手與右腳還原。

3—4小節:動作同1---2小節,方向相反。

5---8小節:三個孩子手牽手成圈圈,依逆時針動作做跑跳步。

9---10小節:三個孩子猜拳,例如有一孩子不一樣,則到外面做誠邀者,例如有一樣,則原誠邀者還做誠邀者。

中班數學遊戲教案 篇九

設計思路:

在平時“小超市”的遊戲中,我發現幼兒能熟練地唱數,可若要挑戰他們,進行一一對應地默數,就會遇到問題了。如默數到“5”,報出的總數常常會是“6”,其實這是幼兒不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是集合的總數,不理解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

幼兒學習某些概念是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逐步領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師教會的。所以我依據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結合正在開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題,設計了“聽聲音數糖”的活動。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我採用的默數的方法,同時通過反覆練習讓孩子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實際意義。

在活動中更添加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多一”或“少一”,並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進行開展。這也是此活動中的一個創新點。

活動目標:

1、能通過“聽聲音”默數10以內的數,並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着瞭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的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1、闆闆6——8塊,上面寫有數字;

2、糖罐子一隻(最好是鐵罐);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玩法一: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糖罐和許多糖果,我們一起來玩“聽聲音數糖果”的遊戲。小朋友分成兩組:南南組和西西組,我們要比比看哪組的孩子最棒。

小朋友必須用手矇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裏放了幾顆糖,聽完後不能馬上説出答案,待老師請到才能大聲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聽到放進的是幾顆糖,並要及時驗證)

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聽完後不能馬上説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後才能大聲站起來回答

設計意圖: 此遊戲主要是讓孩子熟悉遊戲玩法和規則,學習默數,並在遊戲中通過檢驗,

反覆感知和理解最後一個數詞是代表一個集合的總數

玩法二: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的闆闆,上面有數字哦,我們一看是幾呀?”

(老師一邊放闆闆,一邊讓孩子認認闆闆上的數字)

“這次遊戲和剛才的不一樣了,小朋友矇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聽,老師往糖罐裏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不能馬上説出答案,等老師説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有這個數字的闆闆。

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師説“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闆闆。

3、踩闆闆時不能擁擠,用腳碰到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默數是中班上期孩子不常用的數數方法,但因為其具有“神祕性”,所以幼兒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聽完數字後不能馬上報出答案,而是要捂住嘴巴等到命令後才能去踩相應數字的闆闆,小小的一個動作既幫助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又讓他們沉浸在遊戲情節中。

玩法三:

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更加有難度的遊戲,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裏扔了幾顆糖,聽完後等老師説開始,小朋友要跑道比這個數字多一的闆闆上,站對的孩子老師要來抱一抱她哦。還有好吃的糖果獎勵。

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玩“少一”的遊戲。

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細聽聲音。

2、老師説“開始”,小朋友才能離開座位去踩闆闆。

設計意圖:第一則玩法讓孩子熟悉了規則和玩法,第二則玩法讓孩子進一步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那是否可以在第三種玩法中讓孩子嘗試體驗“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個活動貫穿着“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孩子反覆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