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08W

七年級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1.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

2.配樂詩朗誦。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三角鐵、小鈴鼓。

教學目標:

學會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並有感情地演唱,能夠用三角鐵、小鈴鼓等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能夠選擇適當的音樂為詩朗誦配樂,並勇敢地即興表演。

教學過程:

1.播放《新世紀的新一代》的歌曲錄音,讓學生感受歌曲歡快熱烈,充滿活力的情緒,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

2.學生討論:對剛剛聽到的歌曲進行初步的分析,例如,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歌曲的速度為什麼用“中速稍快” 而不用慢速、很慢來表現?歌曲演唱有什麼特點?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錄音,結合討論的問題再次聆聽,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緒。

4.學生聽錄音學唱《新世紀的`新一代》,邊唱邊體會歌曲的意境。注意輕聲哼唱。

5.請學生仔細觀察,找一找、議一議、談一談,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例如,第一樂段四句節奏完全相同;歌詞與旋律結合緊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節第三拍處標有拍擊節奏的記號和“小過門”;第二樂段1—12小節的第一拍和13、14小節的第一、三拍都標有“三角鐵”記號。讓學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樂段的節奏有什麼變化和特點,這些手段都是為表達歌曲意境、情感服務的。

6.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進一步練唱歌曲,直至熟練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處拍擊節奏,在“三角鐵” 處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自信地演唱1~2遍。

8.將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哪個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高、節奏準確。

9.學生討論:這首歌曲還可以採取哪些演唱形式?(獨唱、領唱等)

10.教師可以按照學生討論的意見,採用多種方法和演唱形式練唱,邊唱邊拍手打節奏。還可由學生自主設計其他方式進行表演。

11.以下方法供參考:

(1)在拍手處可以邊拍手邊喊:“嗨、嗨”,烘托氣氛。

(2)可以根據歌詞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飽滿地和着音樂踏步。

(3)教師為本課教學準備一些渲染氣氛的道具:鑼、鼓、鑔、綵綢等,便於學生邊歌邊舞。

12.學生轉入下一內容的學習──配樂詩朗誦。

(1)學生仔細閲讀教材上的詩歌,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學時代》《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歌曲錄音,學生安靜地聆聽,感受作品的情緒。

(3)教師再為學生播放幾段音樂,由學生自主選擇樂曲給詩歌配樂。

(4)教師宣佈:小小詩歌朗誦會現在開始。

(5)學生自薦、自願為老師和同學表演詩朗誦。

(6)教學評價:生生互評、師生共評。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查字典,看註釋,讀準每一個字的音,掌握重點詞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4.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課前準備

查字典,看註釋,熟讀課文,並查閲貝多芬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回答曲名、作者。

問:你從交響曲中聽到了什麼?(樂曲奏出了與命運抗掙的最強音)

貝多芬的耳疾起於28歲的時候(1798年),自此至57歲(1827年)逝世,其間二十餘年時光全是聾疾為祟的時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卻在這時期產生。站在演奏台上聽不見聽眾掌聲的時候,他仍是繼續作曲,終於作出了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而擱筆,所以,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只在於他是一個音樂家,他勇於直麪人生的極度苦悶並將他的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掙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看看耳聾後的貝多芬,這個被命運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樣的形象?

2.教師範讀課文

3.學生帶着下列問題自由朗讀,教師正音。

“客人”是怎樣訪問貝多芬的?其間寫了哪幾件事?

四人小組討論,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明確:

“客人”來訪——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下樓並開始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和“客人”會面,貝多芬回憶他最後一次指揮機音樂會的情形。

二。研讀與賞析

1.學生細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觸動心絃的句子,用筆畫出來。四人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義,然後全班討論明確,教師適時點撥或補充。

a.“你們竟敢到獸穴裏來抓老獅子的毛”是什麼意思?

b.為什麼貝多芬説“一棵樹好比一個人好”?

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內燃燒,拼命巴望掙脱出來。”應如何理解?

d.“請看一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書裏流着一條大河,那條大河就是從貝多芬身上流出來的,並且加以引申開的。”應如何理解?

e.“他誠然孤獨,可是有‘永恆’為伴”,這裏的‘永恆’是指什麼?

f.“聽我心裏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裏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出的音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理清了課文的思想內容,我們再一起認真聽一聽《命運交響曲》,結合課文,説説你從音樂中聽到了什麼?

明確:對不幸命運的抗掙。

3.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三。小結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僅在於他是一個音樂家。他有對於人生的大苦悶與精練的美麗的靈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亡。整個世界死亡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創那已經死亡的世界,重創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着人類。這樣一種超生的'創造力,只要自然界裏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進入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初步瞭解了貝多芬,卻仍對他“對面不相識”,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樣刻畫的?

二。研讀課文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描寫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導學生朗讀。

2.學生精讀6、7、8、9段,勾畫出關於貝多芬外貌的句子,並説説這些描寫反映了貝多芬怎樣的內心世界。

討論明確:

兩肩極寬——能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

衣服陳舊不整潔,衣服後面脱着失效的助聽器——-浪漫不拘小節,典型的藝術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彈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動聽的音樂不朽之作。

外貌描寫(神情、臉、頭髮、鼻子、嘴)——是一位剛毅、頑強、善良、執着的人,透出堅韌無比的生的意志。

三。體驗與反思

1.學生朗讀6、7、8、9段

2.教師點撥:描寫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個性的外貌特徵重筆刻畫,要做到以形傳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臉譜化。

3.學以致用:用學到的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鐘人物速寫,所刻畫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學,不説出姓名。然後,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據所寫的外貌來判斷是誰,最後學生互評,論其寫法的得失。

4.小組討論:站在“客人”的角度,談談這次訪問的收穫。

5.再次聆聽《命運交響曲》,並聽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有什麼不同?

明確;莫扎特的音樂是感覺的藝術,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音。

6.拓展作業

a. 聽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藝術修養。

b. 將外貌速寫整理出來,寫在作文本上。

c. 課外閲讀《約翰。克利斯多夫》。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伏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簡單聽辨西洋樂器;

2、啟發學生形象思維;瞭解捷克和伏爾塔瓦河(音樂與相關文化)。

教學重點:

掌握《伏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體會主題旋律中所藴涵的深厚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

聽辨樂曲中不同樂器的音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以歌頌祖國為題材的中國歌曲,同時感受到熱愛祖國是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心聲,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情感,而且用着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那麼這節課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同樣是以歌頌祖國為題材的外國交響樂作品,體會一下器樂曲所表達情感、形象的不同特點。

二、新課導入:

上課前問同學們一個問題:知道我國的兩大河流嗎?(集體回答)

生:黃河、長江。

師:對,那麼我們把黃河比作什麼河呢?

生:母親河。

師:是的,我們把黃河比作我們的母親河。同樣在歐洲有一個叫捷克的國家,他們也有一條美麗的河流,而且捷克人民把這條河流比作是他們民族的搖籃。有誰知道是什麼河嗎?

師:(出示課件《伏爾塔瓦河》)

三、講授新課:

師:提問:大家知道這首樂曲是那位作曲家創作的嗎?

生:……

師:出示斯美塔那的畫像及簡介。

1、欣賞主題旋律(摘錄樂曲中的主題旋律)。

請同學們跟隨錄音,看着樂譜哼唱。(展示幻燈片:主題旋律)

2、師生共同看着樂譜哼唱主題旋律。

3、出示準備的樂器長笛,由老師示範,讓學生隨着哼唱主題並感受其樂器的音色。

4、分段聽賞並談論自己的感受。

(在聽賞音樂時,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將聽音樂時在頭腦中產生的畫面用語言的形式展現出來)

5、介紹每段中的主要樂器,引導學生聽辨樂器音色同時完成課本P18練習。

啟發學生感知在這個作品中典型的音樂形象是以什麼樂器表現的?如伏爾塔瓦河的源頭──小溪是以長笛和單簧管等表現的;伏爾塔瓦河的主題旋律是以小提琴為主表現的等。

(1)伏爾塔瓦河的第一源頭(長笛演奏)和第二源頭(單簧管演奏),小溪逐漸地匯成大河(絃樂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顯出現)。

(2)伏爾塔瓦河主題旋律:小提琴為主,還有管樂、三角鐵等。這是歌頌性的旋律,是作曲家心中對伏爾塔瓦河的讚美,旋律為八六拍子,優美流暢,旋律線為低。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感受作品的風格特徵,瞭解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聲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過多種體驗,深化學生對祖國——母親其內涵的理解,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4、通過相關學科的知識滲透,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教學重點]

1、通過多種體驗,加深對不同作品情感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的理解。

2、認識弱起拍在樂曲情感表達中的作用。

3、通過歌曲的演唱處理,表達歌曲的內涵。

[教學方法]

視聽結合法、類比法、分析、討論與實踐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多媒體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音畫同步法”引導欣賞

1、欣賞交響樂《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樂曲表現了什麼?你從中感受到什麼?樂曲用什麼方法來表達情感描繪的意境?

3、議論:曲作者用那莊嚴的鐘聲、美妙的歌聲和樂聲譜寫一曲中華兒女的愛國心聲。作品形象再現“1997香港迴歸”交接儀式那神聖、令人難忘的時刻。樂曲不但喚起我們對往日的記憶與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樂曲還喚起每一位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與深深的愛國情。

4、師:《1997?天地人》序曲讓我們再次認識:音樂作為聲音的藝術,它具有再現生活、表達情感的功能,它還能通過自身特有的藝術魅力感染人、影響人,所以,作者常利用樂曲表現生活感受,抒發情感。從人的審美能力發展看,認識音樂所具有的表現功能是不夠的,我們還應通過作品,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瞭解他們對生活的感受,體驗他們對情感的表達。那麼,請大愛與我一起再欣賞兩首同風格、同題材的作品。

二、比較欣賞

1、拖放歌曲《東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導討論:聽過這兩首歌曲嗎?歌曲的曲名分別代表我國哪兩個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們所處的位置?(直接在課件上點擊尋找)你瞭解這兩個地方的歷史嗎?能簡要地談談嗎?(在學生談的基礎上,教師補充介紹作者與創作背景。)

3、歌曲比較:

(1)會唱這兩首歌曲嗎/(引導學生跟琴哼唱這兩首歌曲,並思考問題。)

(2)思考:歌曲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現手法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你的體會從哪而來?

(3)師根據生討論結果引導探索,強化對旋律、節奏、力度、色彩、歌詞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緩的旋律與跳進旋律的對比;B、三連音、休止符應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動形成力度、色彩的對比;D、歌詞含蓄與直白的對比。這些體會從聽、唱歌譜的對比中得來的。

(展示課件歌單)要求學生邊聽師演唱,邊畫出歌曲的`旋律線,並通過旋律樂句的演唱對比,體驗旋律不同的組織形式對音樂力度、色彩構成的影響,進而體會歌曲的情緒的變化。用添加“三連音”、“休止符”朗讀歌詞的對比體驗方法,認識“三連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達中的作用。體會歌詞、節奏、旋律與情感表達的內在聯繫。

(4)歸納:

曲目

相同 不同

音樂創作手法 曲式結構、風格 音樂與高潮處理手法 歌詞表達方式 表達的情感

東方之珠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後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現手法。 抒情、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歌曲。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上行幾個樂音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 含蓄、富有詩意。 表達炎黃子孫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七子之歌》 A、上行、下行音樂短語的應用;B、音程大跳,形成力度變化來構成音樂高潮。 通俗、口語化。 表達遊子渴望迴歸祖**親懷抱的強烈願望。

三、歌曲演唱處理

師:根據前面的歌曲分析與探討,加深我們對旋律、節奏、力度、色彩、歌詞等音樂要素的作品情感表達中作用的認識。針對《七子之歌——澳門》內涵的思想感情,請學生思考用哪些演唱處理方法,能更好體現遊子渴望迴歸祖**親懷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現對“母親……”的呼喚,其心情是否一樣,如何體現這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的願望。(提示注意:力度強弱變化時“度”的把握,最後的呼喚“母親……”加漸強漸弱的對比,以及演唱形式的變化處理。)

2、根據歌曲原有的要求進行歌曲處理。

3、根據學生設想,進行演唱處理方案的交流與最佳演唱處理方案的選擇、應用。

四、總結

通過主題性歌曲的多種體驗互化,深化我們對不同作品內在情感體驗和理解,並通過歌曲的演唱,體會作曲家融匯在作品中的真摯愛國情感和民族情懷。希望通過本課學習,大家在體驗音樂的同時,能夠喚起我們的愛國之情。

本節課教學設計理念

依據著名教育家蘇截姆林斯基“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教育的重點”的理論,將本課教學重點放在音樂的體驗與感知上,通過創設利於學生參與體驗、探索、實踐的條件,引導學生在欣賞、表達、比較、思考、交流過程中,不斷深化藝術感受與審美體驗,獲得聽覺經驗與能力。

根據“音樂作為聽覺藝術,它雖任何 教育功能,但其功能是潛在的,必須通過音樂自身特有魅力對人的情感、心靈作用方能奏效”的特點,認真挖掘《七子之歌》、《東方之珠》等歌曲內涵,將音樂的育人功能滲透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演唱歌曲,朗讀歌詞、比較演唱風格,感情音樂內涵過程中,激發學生民族意識,強化愛國觀念。

依據心理學:“任何知識經過反覆思考和比較,多次接觸與研究,能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誘發興趣”的原理,本課採用同題材作品類比方式,創設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情景,通過音樂教學體驗過程的引思、激思,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在不斷積累聽覺經驗過程中,不斷髮展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能力。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通過對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欣賞與學習,激發學生喜愛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質樸美。

2、知識目標:通過聆聽、演唱、交流、表演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並瞭解湖北民歌的風格特點,瞭解本曲節奏方面的基礎樂理知識。

3、德育目標:通過對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欣賞與歌詞的理解,抒發同學們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材分析:

這首歌曲是由民間歌手蔣桂英根據湖北天門的民間小調改變而成的歌曲,歌曲採用了領唱和合唱相結合的演唱形式。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以重複的手法鞏固了主腔的地位。第二部分以擴充的手法將情緒推向高潮。其旋律表現出細膩,婉轉,抒情,高亢的特點,具有濃郁的南方民歌的風格。本歌以優美,輕快的旋律,表現出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幸福快樂的。生活。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重點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

2、難點讓學生熟悉歌曲並且掌握節奏方面的知識。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等直觀教學手段,進行討論練習等方法,完成此次教學內容。

教學教具:

地圖,大歌譜,視聽音響設備。電腦等教學設備。

學法指導:

1、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分小組進行討論並個別回答問題,讓其發揮獨創精神。

2、啟發學生自己探索,通過歌唱表演的方式給予表現機會。

3、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學,加強師生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言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浙江民歌的情韻,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湖北民歌的音樂風格。

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三首民歌。

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歌曲,回答哪一首是湖北民歌?

A《太陽出來喜洋洋》

B《小拜年》

C《幸福歌》

學生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今天我們欣賞的就是湖北民歌《幸福歌》。

師:(出示地圖)請問有誰能找到湖北省呢?

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湖北風光。

教師介紹湖北省的地理知識和人文景觀。

師:通過介紹,我相信大家對湖北省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下面再一次聆聽這首民歌,請同學們經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回答,《幸福歌》的特點?

(歡快,婉轉,抒情,高亢。)

教師介紹湖北民歌的風格和特點。

(湖北的民歌即抒情又比較高亢,歡快而熱烈,每段的結尾就會有眾人的吆喝呼應,節奏也是比較快的,有顯著的南方的民歌的特點。)

二、創造性表演

相信大家已經熟悉了本曲,用各自喜歡的表達方式來演繹這首《幸福歌》由老師做指揮來並分為三組:

A、舞蹈組同學隨音樂即興起舞。

B、歌唱學生演唱領唱部分。

C、部分同學隨音樂唱合唱部分。

(通過表演環節,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熟悉歌曲並且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體驗歌曲,使學生在幽默和歡快中感悟歌曲的內涵,從而達到熟悉歌曲,掌握知識點和審美教育的目的。)

三、課堂小結

首先讓同學們自己回答學到了什麼?老師再做點評。

今天我們欣賞了湖北民歌《幸福歌》,讓我們瞭解、感受了我國民族音樂的魅力;瞭解湖北民歌的風格特點和本曲節奏方面的基礎樂理知識。通過大家的互動表演,能熟悉這首歌曲,進一步的瞭解到這首歌的內在精神,培養學生熱愛黨和祖國的高尚情操。

師生告別:我們通過聽賞。共同感受了陝西民歌。有機會我們再共賞他的更多作品,同學們再見!

七年級音樂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欣賞《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阿爾卑斯牧場》、《豐收之歌》、《瑪萊卡萊》、《弗拉門戈舞曲》、《瑪組卡》、《霍拉舞曲》、《蘇格蘭風笛》。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烏克蘭民歌《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瑞士民歌《阿爾卑斯牧場》、丹麥民歌《豐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瑪萊卡萊》、與西班牙《弗拉門戈舞曲》以及蘇格蘭風笛曲,體味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意藴與不同的風土人情,培養青少年對不同文化尊重和熱愛的品格。

教學過程:

1、通過複習演唱上一節課《鄉村花園》,吧學生帶回歐洲音樂的氛圍中來,從主動演唱到主動聆聽,進入到較深層次的感受音樂。

2、聽賞歌曲《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

3、《阿爾卑斯牧場》。

(1)用提問與講解了解瑞士民族音樂以及阿爾卑斯風土人情。

(2)分析《阿爾卑斯牧場》的調式、調性、基本結構。

(3)採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講述這首民歌的基本情緒。

4、《瑪萊卡萊》

(1)欣賞當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演唱的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帶(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樂會錄像帶或錄音帶),讓同學們談談聽後感。

(2)講述介紹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風景的小資料(圖片)。

(3)分析這首歌曲的旋律變化與歌詞情緒變化的內在聯繫。

(4)結合欣賞作曲家託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歎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門歌舞

(1)欣賞一般弗拉門戈舞曲後觀賞舞蹈圖片(或教學幻燈片)。

(2)講述弗拉門戈音樂舞蹈的幾種類型。

6、媽祖卡

(1)欣賞肖邦的鋼琴曲——瑪祖卡。

(2)介紹著民音樂家波蘭“鋼琴詩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紹瑪祖卡舞曲的音樂特點及舞蹈特徵。

7、霍拉舞曲

(1)聆聽霍拉舞曲的教學錄音帶。

(2)介紹羅馬尼亞民間舞——霍拉,以及羅馬尼亞民間音樂。

8、有關資料

(1)《瑪祖卡》

瑪祖卡是波蘭的兩種民間舞的瑪祖卡和用瑪祖爾(波蘭中部馬佐夫舍地區的一種流利、活潑、歡快、熱烈奔放的男女雙人舞曲)體裁寫的音樂作品流傳到法國後的統稱,18世紀逐漸流行於歐洲各國。各國的宮廷舞蹈編導們根據波蘭瑪祖卡舞整理加工為舞會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樂節拍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為其特點,舞蹈以滑步、腳跟碰擊,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和以雙人旋轉等為主。著名舞劇《萊蒙達》、《天鵝湖》,歌劇《億萬蘇薩寧》中都有瑪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樂體裁寫成多部傳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種羅馬尼亞民間舞蹈,跳霍拉舞是羅馬尼亞人在婚禮或節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一種大眾化娛樂形式,音樂節奏明快,旋律優美,表現了巴爾幹地區人民的開朗、歡樂、熱愛自由的性格特徵。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開始,招着女子參加進來,然後是已婚者,最後是老人。大家聯成一個圓圈,向前一步,退後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覆進行,是圓圈逐漸逆時針旋轉;間或向中心聚攏,然後散開還原隊形,參加者可達數百人;往往可持續舞蹈數小時,直到盡興。

(3)《蘇格蘭風笛》

風笛是一種古老的簧管樂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歷史。相傳有羅馬人從亞洲傳入歐洲,從16世紀起,蘇格蘭人便將風笛與其它樂器和用,在多種場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