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桂花雨 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14W

桂花雨 教案精品多篇

《桂花雨》教學設計 篇一

設計理念

本文教學時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師生、生生對話交際的過程中進行。教學中充分考慮文本的特點,教學時緊扣課文的語言,讓學生在文字與情感中走個來回。憑藉文本,挖掘教材資源,在想象、誦讀、體驗等語言實踐中,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轉化為會運用的“活”的語言。

整節課抓住桂花香、搖花樂、悟鄉情、思故鄉四個板塊,因勢利導,通過原境、意境、心境等不同層次的讀、寫、説的訓練,努力令課堂飄溢甜美的桂花香味、再現快樂的搖花童趣、盡顯濃濃的樸素鄉情,纏繞絲絲縷縷的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⒈知識和能力

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能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⒉過程與方法

咀嚼重點詞語,理解文本內涵;藉助情境對話,想象搖花的快樂;通過寫話,體會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

教學難點

體會母親説的“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瞭解桂花,導出課題,簡介作者

⒈(出示課件桂花)同學們,這是什麼花?——桂花(師板書:桂花):課前同學們已經瞭解過桂花,現在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⒉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叫————桂花雨(板書:雨齊讀課題)

大家已預習過課文,誰來説説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麼?

⒊師:(課件出示簡介)同學們,有這樣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歲隨父親來到杭州,60歲移居美國,她一生漂泊,84歲才回到故鄉温州,就是這樣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久久難忘家鄉的桂花,久久難忘和我們小朋友一樣年齡時感受過的——生齊讀課題《桂花雨》。

⒋師:今天,我們要一起走進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經歷的奇妙的桂花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聞桂花

⒈自學要求: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想一想桂花的什麼讓作者久久難忘?

⒉交流,整體感知:

教學預設:桂花香、搖花樂、花雨美、母親對桂花的關注、桂花茶、桂花糕等

⒊引出重點:

那麼在這麼多的難忘中哪個畫面在琦君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的?

教學預設:搖桂花,下桂花雨的情景

⒋初聞桂花香:

的確,那是發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開的時候,滿樹的桂花金燦燦的,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課件出示句子: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⑴讀完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麼?(板書:花香)從哪些詞感受到?

⑵通過個別讀——齊讀的形式初步感受花香。教師點撥讀好“沒有不”的停頓和“香飄十里”的濃濃花香。

⑶理解“浸”的意思,品味“浸”字。(課文指桂花的香氣濃郁,向四周瀰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氣裏似的。)

⑷如果你是琦君的鄰居,你有什麼感受?

教學預設如下,教師適時引導如:聞着花香,你想幹什麼?如果那時你在吃飯,你覺得——

(我覺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啊!桂花真香啊,我都想摘一些來泡泡茶。如果我在吃飯,我覺得飯也香了。我覺得我的人也香了。我覺得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讓村裏的人都分享到了。我想去搖桂花。)

⑸再次齊讀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浸在桂花香裏,説明香味太濃了,整個村子都瀰漫着濃濃的桂花香味。教師通過理解詞義,品味解讀,想象感受,朗讀體味的方法讓學生彷彿身臨其境一般,置身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中。

三、自讀自悟,局部深究,浸染桂香

⒈體驗快樂

⑴自學品讀。師:桂花盛開的時候,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樹底下,望着星星點點的桂花,她多麼想快點搖桂花啊!讓我們讀讀搖桂花這一部分(請大家默讀第五小節),找一找,劃一劃哪些句子能感受到“我”當時的迫不及待。

⑵交流句子。

課件出示:

搖花對我來説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呢?”

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⑶師生演一演,情境對話,體會到“我”當時的迫不及待,我渴望看到桂花雨落下的美景。

⑷走進這場桂花雨,齊讀這段話

課件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⑸師生對話體驗情感:

①師:搖啊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桂花像什麼一樣落下來?

教學預設:(桂花像雪花一樣從樹上飄飄悠悠落了下來。)(桂花像春天的細雨密密地、綿綿不斷地落下來。)(桂花就彷彿是一個個金光閃閃的螢火蟲,向我紛紛飛來。)(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來,頃刻間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花地毯。)(桂花就如一隻只飛舞的蝴蝶,小花落滿地,地上就如鋪了金子一般。)

②師:紛紛揚揚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説是落得我們——

③師:此時桂花落在你的頭上、頸上、身上,你有什麼感受?

教學預設:(桂花輕輕落在頭髮上,像母親在親切地撫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頸間,有一股癢癢的、酥酥的感覺。多舒服啊)(桂花落滿一身,我就像天宮裏的花仙子,我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宮裏的桂花樹。)

④師:此時此刻,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喊?

課件出示:我()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快樂、激動,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閉着眼睛、陶醉)

⑹齊讀“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呀搖,桂花紛紛落下來,人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⑺想象説話:天真爛漫的琦君,使勁地搖呀搖,桂花像雨一樣落下來,她和小夥伴們蹦跳着,歡笑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多麼美麗而又温馨的畫面。同學們,簡簡單單的3個字,搖啊搖,搖出了什麼?板書:快樂

課件出示説話:我們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呀搖,搖出了。

教學預設:搖出了朵朵完整、新鮮的桂花,搖出了清香迷人的桂花雨,搖出了滿頭滿身都是桂花香氣的人們,搖出了一杯杯飄散桂花香氣的清茶,搖出了一塊塊浸在桂花香中的糕餅,搖出了童年的歡樂和喜悦,搖出了故鄉的親切與温馨,搖出了童年時代的樂趣,搖出了快樂心情,搖出了童真,搖出了對桂花的喜愛。

〔設計意圖〕“搖花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段落。教師採用讀一讀,看一看,想一想,演一演,説一説等方法使孩子們身臨其境,使孩子們讀出情味,使孩子們心馳神往,使孩子們領會其精妙所在。

⒉感受鄉情

⑴師:就這樣搖呀搖,讓前後十幾家鄰居浸在馥郁香氣中的桂花都紛紛揚揚地搖落了,可在琦君的筆下,卻説: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課件: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⑵品讀“全年”“整個村子”

師:同學們,桂花只在秋天開放,而且只有琦君家的院子裏種着桂花,那為何説是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呢?請你快速地瀏覽一下課文,找到依據來説一説。

生:桂花搖落以後,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裏,可以加在茶葉裏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

師:炎熱的夏天,喝上一杯涼涼的桂花茶,頓時心曠神怡;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冒着熱氣的桂花茶,——

生:我們用桂花泡茶,一年四季都喝,我們可以做做桂花糕,在燒菜時灑點桂花,做糕點時放點桂花。

師:除了泡桂花茶,做桂花糕,還可以幹什麼?一年四季都可以享有,怪不得琦君説——你來讀

師:只有琦君家的院子裏有桂花,那整個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據——只送給胡家老爺爺,毛家老婆婆嗎?只送給他們兩個嗎?還會送給誰?説得真好,村子裏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分享,所以説,全年——。

人人都可以泡上一杯濃濃的桂花茶,這香真是沁人心脾,男同學讀——

過年時家家户户都可以嘗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這花香脣齒留芳,彌久不散,一起讀——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僅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氣裏,更是沉浸在了——(濃濃的鄉情)裏。板書:鄉情

〔設計意圖〕由“浸”字帶動全句,通過品讀詞語,激情引讀等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到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裏。它的香,已不受季節的束縛,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四、走進作者,昇華情感,品悟鄉愁

⒈提出矛盾處,引發認知衝突。

難怪,背井離鄉時,每每我把一大袋桂花給母親,母親總是説,(引讀出示母親的話):

“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補充滿覺隴資料感受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

⒉讀懂母親的話,體悟一份濃濃的鄉情。同學們,可就是這樣一個賞桂勝地,母親卻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其實母親也道出了我的心聲,這家鄉院子裏的桂花香的僅僅是桂花本身的香味嗎?這香裏還藴涵着我和母親許許多多的情感,那你説香的還有什麼?(快樂,鄉情,記憶,思念等)板書:思念

⒊寫話練習,多少年來,琦君漂泊他鄉,可家鄉的桂花總是讓她魂牽夢縈,難以忘懷,又是一箇中秋節的夜晚,皓月當空,琦君又想起了什麼,請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來。

(課件出示,並伴有音樂。)又是一箇中秋節的夜晚,皓月當空,琦君。

師小結:桂花的香,搖花的樂,花雨的美,對童年的懷念,其實也都是源自我對故鄉的——思念。

⒋走進內心,昇華情感

(音樂響起)正如她在另一部作品《煙愁》中所説:(師深情訴説)

課件出示:每回我寫到我的父母家人與故土,我都禁不住熱淚盈眶,我忘不了他們對我的關愛,我也珍惜自己對他們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樹似的,誰能沒有根呢?

師:的確,正是因為對根的追尋,84歲那年,她又回到了故鄉。看到故鄉的一草一木,不禁淚水漣漣。其實琦君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故鄉,因為故鄉就在——她的心裏)

〔設計意圖〕抓住母親説的話,在矛盾衝突中來體會桂花香的豐富內涵,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並通過寫話練習把情感推向高潮。最後適時地補充作者的一段直抒胸臆的思鄉語段,在濃濃的思鄉情中結束這堂課的教學。

五、板書設計

桂花雨

花香

鄉情思念

快樂

六、作業設計

課後你們可以寫一寫童年的趣事,也可以看看有關琦君的其他作品,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讀一讀。

桂花雨教學設計 篇二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

2、瞭解桂花。

3、瞭解作者。

【教學過程】

一、走近作者,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熟悉桂花嗎?(師生介紹桂花)

2、介紹作者──琦君:

想起我們一般大小時所經歷的──桂花雨。

二、整體感知,初聞桂花

仔細、認真、大聲地朗讀課文,找一找描寫家鄉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氣,太迷人了。

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説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

3、如果讓它開過,落在泥土裏,尤其是被風雨()吹落,比搖下來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過渡:哪一句話寫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滿隴桂,讀《品桂》。

可母親卻説: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為什麼呢?再讀課文。

三、走進村子,浸潤花香

每個句子讀兩遍,體會一下哪一個句子最讓我們感受到:家鄉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齊讀(“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讀這一句時,哪個詞冒出來,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讀:“浸”:

為什麼用“浸”?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地遠;

生:桂花的香氣散發很久……

2、品讀:“全年”:

除了這個詞,還可以換成哪些詞:“一個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個季節”……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是怎樣的一年。

師引讀:

每一天,……

每個月,……

每個季節,……

這個“全年”讓你體會到什麼?(時間久遠)

3、品讀“整個村子”:

什麼浸在桂花香氣裏?

生:村長、村裏人、作者的母親、……

師:除了人呢?

生:鳥兒、動物、花草、每一樣物品……

讀句子“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

四、透過花香,體悟思鄉

1、抽讀5自然段。(對我來説,什麼才是大事?)

2、你有什麼感受。

3、自讀,哪一個句子讓你有特別的感受。

4、“搖呀搖”我們再來體會這三個字:

(生讀;師評:不着急,你可以讀得更好!)

(生讀:師評:一臉的燦爛,真的樂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滿院子,她一個人是搖不過來的,讓我們一起幫她搖:

“搖呀搖”你們搖出了什麼?

(童年的樂趣;桂花的香氣;童真;樂趣……)

6、在我們家鄉難道香的僅僅是桂花嗎?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飄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讀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這美好的中秋佳節,除了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還會想起什麼呢?

五、結束語

孩子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人兒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樂,是温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桂花雨》教學設計 篇三

設計理念:

提倡自主學習,讓學生自選學習方法、內容,並重視情感的體驗,創設情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視課堂語言的設計,盡展語文魅力。

教學過程課前預習:

1、瞭解江南沿海地區有關風情,收集資料。

2、瞭解有關桂花這種植物的特點,收集資料。

一、學前導入:前面我們學了老舍先生的《養花》,知道老舍是愛花之人,但愛花人並非老舍一人,今天,我們再結識一位單單愛家鄉桂花的人——琦君,我們來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預習檢測:

1、展示收集的資料,(利用實物投影儀)學生自主閲讀。

2、檢測讀文效果。

(1)。同桌互讀、互評。

(2)。思考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

(3)。你問我答擂台賽。

(4)。聽寫詞語:中秋時節、桂花盛開、香氣迷人、香飄十里、搖花之樂、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難比故鄉、回憶童年。

三、體會文章中心。過渡:每讀一篇文章,我們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與作者心靈相通,也就是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那麼本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回顧學過的古詩,看老師提問的詩句,哪些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風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四、指導感情朗讀。語言激勵:作者那濃濃的鄉情就滲透在課文的字裏行間,我們把自己當成作者,用你的朗讀來表達出這種情感吧。咱們選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仔細揣摩、朗讀、用你的語調和語氣的變化把聽者帶到江南沿海一個飄着桂花香的美麗小村莊。學生自選段朗讀,老師相機評價或範讀。

五、利用前面聽寫的詞語把本文改寫成一首小詩:中秋桂花開,香飄十里外,搖之落如雨,故鄉憶中來。

六、拓展延伸,聯繫自己的童年或聯想二十年後自己遠離家鄉會怎樣思念家鄉,那麼你如何表達這種感情,讓學生或詩、或文、或畫、或歌。盡情發揮,表達思鄉之情。激勵語言:回憶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們從《桂花雨》中體會到了作者的懷鄉之情。現在你有沒有想到自己,你熱愛家鄉嗎?你懷念你的童年嗎?假設,現在已是二十年後,你也許是一個公司的老闆,也許是某大學的博士生,也許你在異國他鄉留學,又一年的中秋節到了,在這萬家團圓的時刻,你孤身一人遠在他鄉,望着窗外的明月,你會怎樣?(敍述以上語言時伴以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同時有提示詞:童年、小夥伴、玩具、幼兒園、家鄉、馬頰河、小院。)

七、小結、作業:

1、“樹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長大離開了家鄉自然能體會到這一點。

2、把本文你喜歡的詞、句或段抄在筆記本上。設計意圖課前收集資料,可訓練學生篩選、整合等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內資料展示以激勵學生養成課外閲讀、收集資料的習慣。“同桌互讀”以達到讀正確、讀流利的目的。且有利於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你問我答”學生分成兩組互提問題、互相解答,這樣他們自己提問自己答,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這些詞語可概括全文內容,在提詞時邊敍述課文、邊提出來,讓學生寫詞語時回顧了課文主要內容,且為後面的“文改詩”做好準備。利用表達同樣情感的詩句引路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難點。用富有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讀的興趣,且讓其自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此環節通過聯想訓練了想象力,通過表達思鄉之情培養了熱愛家鄉的情感,通過讓學生寫詩、文、畫、歌又訓練了習作能力,且是自選表達方式,故又是自主學習的體現。積累語言是每課必做的,只有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提高。

《桂花雨》教學設計 篇四

潛心會文本 ——走進《桂花雨》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8

作者:孫 萍

一、解讀文本的重要性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教師、學生運用自我期待同文本撞擊的過程。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文本是一個重要的對話者。所謂文本,它是教學的憑藉,是作者思想和體驗的載體,它用語言文字組成了多姿多彩、精彩紛呈的世界。我們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走近它,與角色交談,與作者交流。因此,研讀文本,在文本中尋找有效的資源,並在課堂上有效解讀和利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

二、錯誤的解讀

提起走進文本,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文本解讀,或者説是教材理解。 我記得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恆説過這樣的教育感言:我備課,決不先看參考書,自己備好了,可以參考一下,每一課都要經歷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獨立思考的過程又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呢?自認為有幾年教學經驗的我,曾經是這樣理解和實踐的:把課文內容熟悉;然後翻閲參考書、教案;查閲這篇課文內容的相關內容,如作者簡介、時代背景之類的;最後,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做出計劃。

這樣解讀文本時,沒有考慮到學生解讀障礙,甚至連自己解讀時遇到的問題,都是照搬參考書解決的;教學時懷疑學生的能力,搬用專家的意見方便。正因為課前對文本解讀態度上的不夠注視,方法不得當,所以感覺自己的課堂教學止步不前。再看看身邊一些課堂上,很多老師也存在以下問題:把文本精品肢解,大多隻講一下背景,分析一下詞句,理一下段落,歸納一下主旨,品品寫作特點,把語文課上成寫作課;或者上成了有關領域的學術課、知識課、信息課:或者僅把文本當作思維的觸發點,大搞創新、發散思維;或者片面強調人文性,把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我想其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把握語文工具性、人文性的性質。以上做法,無論偏向工具性,或者偏向人文性,聽説讀寫能力難免都會落空,創新恐怕也只是紙上談兵。只有我們超越文本,開放文本,縮短文本與學生原有知識、生活經驗的距離,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把握文本,逼近文本的真義。

三、潛心解讀《桂花雨》

當然,文本的解讀是多向的,專家的解讀只代表一種意見,我們可以有自己的合理的解讀。再説,學生也很喜歡有獨特見解的教師,更希望聽到老師對自己恰如其分的評價。因此在教學《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我首先以讀者的身份走進文本;然後,在以欣賞者的身份跳出文本;最後,以教師的身份去解讀文本(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下面我來具體地談一談我是怎麼解讀文本的。

第一讀,作為讀者,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主旨。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課文先寫小時候對桂花的喜愛,寫為什麼要搖桂花,接着主要描寫了我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最後寫我對童年時代搖花樂的懷念。作者以童年時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純真的童趣、純樸的情感,這種情感集中體現在搖桂花這一場景之中。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

第二讀:還是作為讀者探究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描寫搖桂花的快樂。

搖花前

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從大事|、纏着兩個詞中體會到作者盼望早點搖桂花的急切心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結尾的感歎號。作者是問的預期,結尾卻加個感歎號。感歎號一般是用來抒發比較強烈的感情。作者這裏用感歎號是為了説明自己非常急切地盼望早點搖桂花。從一   就  趕緊、提前這些詞中可以體會出母親也很關心搖桂花這件事。

搖花時

1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地搖。作者喜形於色地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抱桂花樹使勁地搖這幾個連續動作就是作者作為孩子,幫助家人搖桂花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快樂心情的流露。

2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阿!啊!其實就是作者對桂花飄落下來樣子的讚美此時作者多麼興奮、快樂!真像下雨是説桂花飄落下來的樣子很美,就像下雨,給人一種美的感受。好香的雨啊!是説桂花飄落下來時,帶着濃郁的香味。這香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作者除了用文字來表達自己喜悦的情感,還一連用了三個感歎號。可以想像作者的心情是多麼快樂。這時作者的快樂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只有藉助標點符號才能表達內心強烈的感情。

媽媽

文中的洗淨除了能説明母親不忍把桂花弄髒。其實在我們這裏,這也是一種鄉俗的體現。學習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回憶家人拜祭神仙時的虔誠。文中母親拜祭桂花神,感謝花神給全村人帶來了豐收。父親則以自己喜歡的吟詩的髮式表達內心的喜悦之情。父親口占一絕的詩又是對前文內容的濃縮。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便能理解。

全村人

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裏。這句中的全年、整個村子從時間、空間的角度巧妙地寫出了桂花帶給人們、家鄉的歡笑、快樂。以浸寫香,化無形為有形,更是神奇地把琦君及家鄉親人們整個身心融於桂花香氣的幸福感受展現無遺,與題目桂花雨遙相呼應。同時,浸潤桂花雨中的香甜感受為反襯作者如今的思鄉情愁打下伏筆。

回味香

香,是文章的一眼睛。全文香字共出現八次,寫家鄉院子桂花帶有香的句子共五句,涉及香之味、香之韻、香之形、香之情……

思鄉情

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再次,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是教學上的難點。杭州的一處小山全是桂花,香飄十里。而母親卻説:這裏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裏的桂花。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着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穫桂花,體驗着饋贈桂花的快樂,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裏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瞭。

(第一範文 www.第一範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桂花)

此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