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潮公開課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7W

觀潮公開課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觀潮》教案 篇一

《觀潮》課文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説這裏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鎮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教案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説出段意。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屹立、橫貫、恢復、奇觀、浩浩蕩蕩、若隱若現、山崩地裂、風號浪吼、人聲鼎沸、漫天卷地、齊頭並進等,比較沸騰、奔騰的含義,並積累這些詞語。

二、教學重點

課文中“潮來時”這一部分。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生字、給課文分段(略)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

四、教具準備

1.電視機一台、錄像機一台。

2.自制錢塘大潮錄像片。

五、教學過程

(一)點撥“潮來前”,學習課文1—3節。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一節,點撥學生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1)師引生答。

當教師説出因為“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之後引導學生説出:所以吸引了許多人到這裏來觀潮。

(2)教師再三誘導提問,讓學生理解“觀”在不同的詞語中,表達的意思不同。

“觀潮”中的“觀”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意思一樣嗎?

在教師的再三提問中讓學生講出“觀潮”中的“觀”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觀”中的觀是景象的意思,在這裏是指潮來時的景象。進而理解課題《觀潮》即觀天下奇觀。

2.讓學生了解“潮來前”錢塘江面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

(1)讀中找。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問題,找出寫潮來之前江面景象及人們心情的句子。

(2)讀中聽。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平靜的江面,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秋陽下,籠罩着一層白濛濛的薄霧。”句子之後,讓其他學生在聽讀中,説出潮來前江面上很平靜。

在一名學生朗讀出“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後,讓其他學生説出:觀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精學“潮來時”,學習課文4—5節。

1.看錄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

教師可提出:“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中,你們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師找來了大潮到來時的錄像帶你們想不想看呢?”在師生的問答中,教師讓學生帶着“潮來時有哪兩點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問題看錄像。

2.學生看完錄像,回答出“潮的聲大,浪高”,這兩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後,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讀4—5節,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三處“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四處“寫潮的樣子”。

(1)知潮聲。在學生讀出三處寫潮聲的句子之後,指導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其聲的方法:“聲像什麼?響聲怎麼樣?千百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的響聲像什麼?”在學生回答出來之後,讓回答最確切的學生將“悶雷”,“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寫在黑板上。

(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讓概括最全面又準確的學生將“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書寫在黑板上。

(3)知其序。先讓學生觀察黑板上板書的潮之聲和形的詞語,並讓學生回答出:從潮聲與形的變化中可知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

再讓學生從4—5節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

(4)訓其説。訓練學生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説。先讓全體學生按板書內容練習説,再讓學生加上表示觀察順序的詞練習説,然後請一個學生有條理地説出以下內容: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在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線向前移動變粗拉長,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牆。那浪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齊頭並進,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

(5)解其聲。讓學生從遠聽如“悶雷”,近聞如“山崩地裂”使人聽到“千萬輛坦克同時發動”,感覺到“大地好像顫動”這些詞語中,理解錢塘大潮其震耳欲聾,聲勢之大動人心魄。

(6)解其形。讓學生逐句分析:

先認清比喻句:“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再理解其義:“一條白線”遠看潮細、長的樣子;“白色城牆”説明浪高(六米),潮頭直立向前推動,可見潮水是洶湧而來;“白色戰馬;齊頭並進”説明後浪湧前浪,一排浪剛過另一排浪緊跟,可見水勢既大,速度之快,給人以勢不可擋之感。這不是一般的浪,罕見的浪,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見的潮。

(7)解其情。教師可先發問:“如果你們就在觀潮的人之中,此時此刻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再看錄像。

鏡頭之一:聞其聲不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觀潮者是“人聲鼎沸”,到處都在喊着“潮來了!”的聲音。

鏡頭之二:聞其聲見其形。讓學生理解此時觀潮聲是“人羣沸騰”,比剛才的喊聲更高,情緒更高漲。

鏡頭之三;聲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此時教師問為什麼書中不寫人的聲音了呢?讓學生理解水勢浩大勝過人聲而人聞此聲見此形張口咋舌,驚而無語。

三個鏡頭,在形象與語言的結合中,讓學生理解觀潮人的“喜”、“驚”之情。

(8)表其情。教師先小結:錢塘大潮聲巨大、浪罕見令人又驚又喜,使人驚心動魄。然後讓學生用這樣的感情朗讀“潮來時”這一部分。

(三)自析“潮過後”學習課文第六節。

知其餘威,進一步理解潮勢。

教師讓學生帶着“潮過江面景象會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自學、自析。

學生從潮頭“奔騰而去”、“餘波還在漫天卷地湧來”分析中理解了潮頭洶湧,餘威猶在。

學生從“霎時”一詞的分析中,理解了潮頭一眨眼就過,進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學生從“水位上漲六米”的'分析中進一步理解錢塘大潮之奇。

學生從“依舊”一詞的分析中,聯繫前文進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靜”——“潮來之動”——“潮過之靜”的變化。

學生從平時是江水流向大海,現在是海水往江裏倒灌,這一罕見的奇景中,分析出觀潮人對錢塘大潮壯麗、奇觀的自然現象的讚美之情。

(四)再憶“潮來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下奇觀”。

1.在教師提出的“潮過後”江水突漲,高出六米;“潮來時”聲勢浩大、浪高罕見都是説明大潮之奇,而“潮來前”是不是也能説奇這一問題後,讓學生再讀“潮來前”這一段。

學生從“八月十八”時間上找出大潮時間上與平時的潮不同,從時間比一般的潮推後三天説明“奇”。

學生從時間的“奇”中聯繫學過的地理知識:海上刮東南風,從東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時湧來説明“奇”。

學生從錢塘江出海口外寬內窄成喇叭形狀説明“奇”。

學生從錢塘江底從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這一特殊地形,説明“奇”。

2.教師從這些奇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大潮“午後一點左右”才到,而清早觀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讓學生理解以人潮襯海潮——從另一個角度説明特殊的潮引人入勝。

3.在教師小結學生的發言之後,以古詩“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引導學生理解“天下”一詞的意思,理解“天下無”詞語的意思。

學生理解“天下”可以認為是中國,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學生理解“天下無”為中國之最,也可以理解為“世界皆無,唯中國獨有”,這説明錢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五)師生歸納板書。

1.從“思路線”的歸納中教給學生解詞的方法,“天下奇觀”中的“奇”是指特殊,聲形巨大,海水倒灌異於一般。

2.從潮的“形、聲、線”的歸納中讓學生理解“靜——動——靜”的寫法以及以靜襯動的描寫手法。

3.請三個同學有感情朗讀“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其他同學聽讀中再次觀錄像。讓學生的心情與作者同“急”、同“喜”、同“驚”,同“贊”。變作者讚美錢塘大潮天下奇觀、熱愛祖國山河的筆下之情,為學生的心中之情。

《觀潮》教學反思

《觀潮》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敍文。作者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於景,讚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和語言積累運用上。

一、讓“讀”佔“鰲頭”

語文教學大多是通過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體會,把潮水的聲勢浩大讀出來。但我們班上讀得好的學生很少,多數學生朗讀不夠到位,這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加強的。我覺得在語文課上,學生應該“讀”佔鰲頭,以讀為主,以讀為本。讀是培養語感的主要方法,是培養閲讀能力的基礎,要讀字當頭,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情境,讓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1、加強指導:

教給學生一些普通話朗讀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

2、充分感悟:

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內容,並將文本內化為自己的個人感受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讀出真情實感。這篇課文的朗讀訓練應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錢江潮的雄偉氣勢後進行。

3、保護學生自尊心:

學生朗讀後,教師不能以簡單的好與不好來評判,要引導學生一起討論該生朗讀的優缺點,不僅注重橫向的比較,更要注重縱向的比較,對有進步的學生要給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激發競爭心理:

開展朗讀比賽,教師給學生誠懇的評價,並給學生以期盼的目光,使外在的激勵變成學生內在的競爭動力。

5、激發興趣:

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為學生創設一些朗讀的情境,如表演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在這些訓練過程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朗讀的樂趣,視朗讀為一件樂事。也能喜歡這些句子。這樣處理朗讀,學生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

改變了以往那種不管學生有無興趣,都必須按照教師所提的要求進行朗讀的被動局面。還比如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設計中我們讓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學生既然都會讀,而且都願意領讀,那為何不能讓他們當老師,教師來作學生呢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學生被動跟讀的常規做法。

二、注重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如果學生上完《觀潮》只瞭解了錢塘江潮是怎麼回事,那麼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應該藉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千方百計地讓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們比較注重課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比如課文語言的積累,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大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比較輕鬆地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

對課文中的新詞,我們改變了以往一開始先集中教新詞語的做法,而是滲透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有機地讓學生進行理解。在讀完課文後再讓學生根據意思説出詞語,然後通過朗讀讓學生加深記憶。這樣教學詞語不僅節約時間,也十分有利於學生對詞語的積累。

詞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因此教師教學詞義時就要有這種意識,儘可能考慮如何讓學生學會運用。這堂課中“人聲鼎沸”和“悶雷滾動”兩個詞語的教學設計就力求體現出讓學生會“運用”的思想。教師先在課堂中創設出具體情境,然後讓學生根據情境運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這樣教學詞語,無疑為學生以後運用這些詞語搭了一級台階。不僅解決了意思理解的問題,更為學生以後的獨立運用作好了準備。

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這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練習設計是比較成功的。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觀潮 篇二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十分優美的寫景的文章,描寫了被成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分為四個自然段,先總寫,然後從“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三個方面具體刻畫了錢塘潮的雄偉壯觀,有聲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寫,也有觀潮人的側面烘托,是很好的進行朗讀訓練的文章,同時,也是進行寫景類文章寫作訓練的典範。

設計理念: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構建的目的。基於此認識,我創設了“為錢江潮製作音樂風光解説片”的學習環境和探究主題,促使學生積極地研究課文,理解、收集、整理、運用有效信息,最終達成問題解決。

教學目標 :

基礎目標:

1、小組合作, 製作音樂風光解説片,憑藉問題情境解決,感受錢江潮的壯觀,展現錢江潮的壯觀,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進行朗讀訓練。

發展性目標: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培養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檢索、處理、重組、應用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在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感受錢江潮的壯觀。

2、難點:能把蒐集到的信息,進行有效地篩選、整理、並整合成具有學生思維特色的導遊詞。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導入  ,讓學生走進文本。

1、播放錄象,教師進行充滿感情的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説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裏的錢塘又是怎麼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讓學生讓黑板板書)

3、你們認為哪個詞是“元帥”?(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

二、師生交互,讓學生感知文本。

多麼壯觀的錢塘江大潮,作為一個浙江人,我們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現在有很多的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我們是不是應該盡一盡地主之意,為他們做一下導遊。(任務驅動:編寫導遊詞)

1、自由選擇一個自然段,同時可以上網瀏覽圖片。你準備怎樣介紹,可以邊看圖邊介紹,也可以通過讀來介紹。

2、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   籠罩薄霧  風平浪靜

(板書)觀朝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湧、雄偉,去時的餘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三、成果展示,讓學生體驗文本。

在有了圖片和課文中的這些內容以後,你還想在你的解説詞中加如寫什麼?

1、我的感受。

(1)結合課文中描寫人物的句子。

(2)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注意安全,感到自豪等等

2、還可以加入一些音樂。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挑選一個方面在網上製作解説詞。

交流反饋。

四、拓展延伸,讓學生超越文本。

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家鄉有着太多太多這樣的壯觀景象,回家後上網收縮有關內容,製作成幻燈片,將舉行一次寧波江東中心業餘小導遊的競選活動。教師提供有關搜索網站。

觀潮 篇三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有關字的教學。“鎮”、“罩”、“逐”、“顫”、“漲”等翹舌音的讀音;“屹”和“昂”的字形分析。強調字的書寫規範。

2.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如:“奇觀”、“橫卧”、“沸騰”、“橫貫”、“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3.重點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敍,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錢塘江大潮》教學資料帶一盤、小黑板兩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啟發談話

1.教師板書課題,問:“今天我們學習第13課,同學們讀課題。“潮”指的是什麼?(錢塘江大潮)“觀”是什麼意思?(看)學生解題目

2.教師簡介錢塘潮。

錢塘潮是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的湧潮,也叫“海寧潮”。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所見到的大潮最為壯觀。因錢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潮波傳播時受到約束而形成。景象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令人讚歎不已。因此自古以來,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奇觀。

3.請同學們打開書,看書上的什麼地方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第1自然段)

4.指導學生讀第1自然段,重點讀出“天下奇觀”這四個字。

5.教師問:為什麼稱它為天下奇觀呢?

二、初讀課文,將課文分段

1.學生自己小聲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帶拼音的字的讀音。

2.教師出示預先寫好生字的小黑板,讓學生讀,初識生字,讀準字音。

3.請一個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她)讀的字音是否正確,並劃出自然段。(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

4.請5個同學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用“‖”將課文分段。(全文可分四段。)

學生説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介紹潮來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之後的景象。

5.學生按分好的四段再讀課文。

三、重點講第三段,體會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教師説:“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是因為潮來之時,景象雄偉壯觀,使人為之驚歎、讚歎不已,那麼,作者又是怎樣將這一大潮的壯觀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呢?請同學讀第三段。”

1.一個學生讀第3段,其他同學想:大潮是從哪個方向來的?

2.教師讀這段,學生用“ ”劃出描寫潮來之時的情景的句子。

(1)“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這句寫的是什麼?(聽到的聲音)聲音好像悶雷滾動,説明了什麼?(未見其影,先聞其聲,並且聲音特別大。)

教師指導讀這句。重點讀出“隆隆的”、“悶雷滾動”兩個詞。

(2)此時江面有何變化?(江面還是風平浪靜)未見潮水,先聞其聲,因為什麼?(因為聲音的速度比水的速度傳播得快。)

(3)這時聲音越來越大,(板書:越來越大)江面上怎麼了?(學生讀,回答: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水天相接”是什麼意思?(潮水和天空相接的地方,即地平線。教師告訴學生這是人們在地球表面向水平方向所能看到的最遠的地方。)為什麼作者能看到?(觀察)

(4)這是作者在什麼地方聽到的,看到的呢?(教師板書:遠處)

(5)教師問:在潮來之時,作者聽到了什麼,又看到了什麼呢?(學生看板書回答)

(6)教師問:這時人們的情緒是怎樣的呢?(當人們聽到93“隆隆聲”時,人聲鼎沸,當人們看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時,人們又沸騰起來。)“人聲鼎沸”是什麼意思?在這裏如何理解?“沸騰”什麼意思?(形容人們情緒十分高漲。)

(7)教師出示小黑板。(上面寫着課後練習3的第(3)小題)請學生讀讀,理解帶點詞語的意思。(學生理解)教師問:“去掉”“水天相接”一詞好不好?為什麼?把“沸騰”一詞換成“高興”行不行?為什麼?(學生討論)學生有語氣地讀這句話。

(8)那條白線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請同學讀第4自然段,找出描寫大潮壯觀的詞句。

(9)教師出示小黑板。(上面事先寫好課後練習第3題的第(4)小題)理解“橫貫”一詞。(橫貫是橫着過來,在這裏指大潮佔滿江面,迅速奔湧而過)從這詞中説明了什麼?(潮水氣勢雄偉)可見這大潮之奇啊!

教師指導學生讀這句,重點讀出“橫貫”一詞。

(10)再近些,我們又看見什麼了?(學生答後教師出示句子,讓學生比較理解。)

通過比較,知道第2句比第1句寫得具體形象。“城牆”一詞表現出潮湧之壯觀。

教師再出示第3句話,和第2句再比較。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學生比較後認為第3句寫得更好,寫出了潮湧的來勢兇猛,潮頭很高,“兩丈多高”同時點出了雄偉壯觀的景象。教師説:“同學們,你們説這錢塘江大潮‘奇’不‘奇’呀?”(教師指板書:奇觀)

(11)學生讀後一句,用上述比較句子的方法比較下列句子。

教師問:“浩浩蕩蕩”是什麼意思?(氣勢雄偉壯大,在這裏指水勢浩大。)

學生讀這句,想象當時的景象。

(12)這時,聲音就更大了,看看這句中的哪些詞寫出聲音很大?(學生答教師板書:山崩地裂)

(13)學生再讀這句,讀出水勢浩大,聲音極大。

3.學生看錄相,邊看邊用書上的語言描繪情景。

4.學生有聲有色地讀第3段。

四、總結作者有順序,有特點的觀察方法

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把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展現了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這是留心觀察的結果。

五、佈置作業 

預習第2段和第4段,想想潮來之前和潮後的情景是怎樣的。試背第3大段。

第二課時

一、繼續講讀

(一)講讀第2段。

教師問:“作者是站在什麼地方目睹這一切的?”

學生讀第2段。(學生讀後回答:在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

教師問:“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學生答)“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這句中“橫卧”一詞是什麼意思?它寫出了什麼?(江面非常寬闊)教師告訴學生同時也點明瞭“我”所在的地理位置。

“越往東越寬”這寫出了錢塘江的什麼?(地形)教師告訴學生這種特殊的地形對錢塘江大潮的形成有決定作用。

教師:岸上的景象如何?“早已人山人海”説明什麼?“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説明人們這時的心情怎樣?(急迫、興奮)

學生讀第2段,讀出江面的寬闊和人們的興奮、急迫的心情。

(二)潮後又是怎樣的景色呢?

1.“霎時”説明什麼?

2.“餘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湧來”説明什麼?(説明潮來時的氣勢之大。)

3.什麼時候,江面平靜了下來?(過了好久)又從中知道什麼了?(餘波持續的時間很長。)

4.學生齊讀最後一句,想:這句主要説的是什麼意思?(這是從水量很大講江潮的壯觀。)

5.學生有語氣地讀第4段。

二、最後總結全文,有感情朗讀

1.學生從頭至尾看《錢塘江大潮》的錄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學生齊讀第一段,重點讀“天下奇觀”。

3.學生有語氣地朗讀全文,想:為什麼稱錢塘江大潮為“天下奇觀”?我們應向作者學什麼?

三、佈置作業 

1.認真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找出易錯較難記的字。

第三課時

一、學習本課生字,讀準字音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重點讀“鎮、罩、逐、顫、漲”等翹舌音。其中“漲”讀(zhǎng),不讀(zhàng),要特別注意。“昂”讀(áng),千萬不要讀成(yáng)。

學生反覆讀生字。鞏固生字的讀音。

二、抓重點,分析字形

1.“屹”:這個字是什麼結構的字,右半部與“氣”有何不同?

2.“若”:這個字讀(ruò),是上下結構的字,下邊是“右”而不是“古”。切不可把“丿”寫成“丨”。

共四筆寫成。

4.“復”:這個字與“夏”作比較,區別記憶。

三、個別字,注意書寫

下面的字,教師指導學生按田字格規範書寫。

四、認讀課後“讀讀寫寫”詞語

五、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並寫在課堂練習本上

屹立、籠罩、山崩地裂、浩浩蕩蕩、沸騰

六、用上面的詞語造句。每詞造一句

1.屹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屹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

2.籠罩——高高的白塔籠罩在濛濛的霧氣裏,顯得是那麼朦朧。

3.山崩地裂——浪潮洶湧奔騰而來,聲音好似山崩地裂。

4.浩浩蕩蕩——海、陸、空三軍儀仗隊浩浩蕩蕩走過主席台,頓時主席台上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5.沸騰——當聽到裁判宣佈中國隊獲這次比賽第一名時,整個會場頓時沸騰起來,歡呼聲響成一片。

七、背誦課文第三段

板書設計 

觀潮 篇四

(第二課時)説課稿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11課,這是一篇繪景文,作者以事物本來的發展變化作為觀察順序,用人潮相對,動靜對比的方法,寫出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課要兩課時完成,依照大綱要求,第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同時依據小標題給課文分段。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是:

1.認知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逐漸”、“恢復”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怎樣注意積累材料”,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積累材料”,即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

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而講讀課文在語文基本功訓練和重點讀寫項目的訓練方面負擔着最主要的訓練任務,因此,編者將這課安排在這裏,是在前兩篇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以它為例,讓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留心周圍事物的,在知識體系上,它與上單元的訓練重點項目“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街接緊湊。同時也為下單元“內容中體會思想”奠定了基礎。二、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本課是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敍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藉助電教手段(錄相、錄像等)採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三、説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習,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閲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並能做到聯繫上下文,讀後想前,邊讀邊想。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説:“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僕”,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自能讀書”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尤為重要。四、課堂教學程序安排

(一)這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會文——入境——動心——吐情”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電教手段的輔助作用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進角色,通過邊看邊想,動之以情,最後又能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對“天下奇觀”的讚歎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通過以上四步的教學,要讓學生逐漸達到培養閲讀方法、養成閲讀習慣的目的。我的教學思路的依據是:1.符合兒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規律;2.符合本課的教材特點;3.符合作者的思路。葉老常説:“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二)課前準備:投影儀、膠片、放相機、電視機、錄音機。目的是要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縮短教學時間。(三)教學過程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  新課。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11課,課題是什麼?板題(11、)“觀”是什麼意思?是幹什麼?回憶2節學習內容,本課是寫作者在哪兒觀什麼潮?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天下奇觀”四個字説明了什麼?這個稱號何時有的?從哪裏知道?(理解“自古以來”一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向我們介紹這天下奇觀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後)

我這樣導課的依據是大綱對四年級閲讀能力要求的第一條、即培養學生理解題目的能力,懂得題和文的關係,養成讀文先讀題的習慣,學會以題目為線索去閲讀文章,並能找出表達中心的詞語和句子。同時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閲讀課文,回顧寫作順序,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由整體插入部分逐段分析。

2.逐段分析課文

(1)過渡學習第二段

過渡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遺憾的是這麼壯觀的景象,老師卻沒有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帶什麼去?)老師建議大家帶好兩樣東西:“眼睛”和“耳朵”。誰知道老師為什麼這樣説?(引導學生明白,要用心聽、仔細看),現在做好準備了嗎?好,我們現在馬上出發,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下一步能帶學生入境界奠定基礎,其次以幽默的語言,告訴大家要用心聽、仔細看,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接着教師利用文中的語言繼續渲染氣氛: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縣的鹽官鎮,據説這裏是最好的地方。我們隨着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浪潮來了沒有?關於潮來之前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書上哪兒告訴我們?

引導學習第二段,自由朗讀第2小節,説説你知道了什麼?(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古塔、中山亭、台、……)依照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非重點地方,且語言通俗易懂,教師略講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讀之後,談談“潮來之前”的景觀特點,使學生理解這些特點反襯了“潮來時”天下奇觀的“奇”,接着引入下段的學習。

(2)過渡學習第三段

教師過渡: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期待着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放江潮來時的錄音)請大家發揮耳朵的作用,用心聽,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麼?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在文章哪兒詳細告訴了我們?引導學習第三段(3、4小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入境”。

a.抽 2名同學來朗讀3、4自然段,其它同學邊聽邊思,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麼?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自由朗讀,用“____”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理解“悶雷滾動、山崩地裂”。投影句子:“哪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齊讀“哪聲音”指什麼?“山崩地裂”還可以用什麼詞來代替(震耳欲聾、地動山搖、山呼海嘯……)?相比之下哪個詞更能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覺?“顫動”可否換成“抖動”、“震動”?(不行,顫動是指短促而頻繁的振動,幅度最小,用於此處較恰當),引導讀這句,要讀出排山倒海之勢。請同學們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把描寫江潮聲音的句子朗讀一下(自由讀、分組讀)。

b.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好,不過老師呢要提兩點要求,第一要用心聽,仔細看;第二把你看後的體會告訴大家(師放錄象)。

聽錄音、看錄像、説感受,可以讓學生對“潮來時”先有感性認識,隨後再學習文章,易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的?是怎樣描寫的?輕聲朗讀文,用“……”劃出有關詞句。

檢查學習情況,相機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作者的觀察順序是什麼?從遠處看怎樣?抽讀相關的這句話:“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理解“這條白線”是什麼。為什麼是“一條白線”呢?“逐漸”是什麼意思?能否用它練習説句話?再近些呢?抽讀“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這句聯繫實際(如教室的高度等)理解“兩丈多高”有多高,它怎麼會是“白色城牆”?這與“線狀”相比如何?再近些呢?抽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c.比較句子,説一説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麼作用?(投影顯示)

(1)浪潮猶如戰馬飛奔而來。

(2)浪潮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3)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4)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飛奔而來。

(5)浪潮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①意思已完整,②寫出了顏色,③突出了數量,④刻畫出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它開闊,橫貫江面,它勢猛,有進無退,所以先呈線狀,後呈牆狀,至此則呈“萬馬並進”狀。⑤寫聲勢大,前面“千萬匹”也寫聲勢,但寫的是客觀的實景,這裏則寫主觀感受。)

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讀這五句連續寫形狀變化的句子,讀出由遠到近氣勢越來越大的變化,(教師範讀,學生練讀,及時點拔)

通過以上對江潮聲音、形狀的分析,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動心”即首先通過分析語言文字,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動真心。其次為了突出聲音與形狀的前後對比,打破教材穿插介紹的格局,依照本地學生從未見過浪潮的特點來分別進行教學,即先理解聲音的變化,後體會形狀的變化。

d.指導朗讀第三段。我們能否把剛才描寫聲音與形狀的句子合起來讀一下呢?注意要讀出江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抽讀了3、4自然段,大家評議,指出優劣,體會讀法,接着再自己試讀、抽讀。完成教學思路中的“吐情”,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e.複述重點段落。這麼壯觀的景象,我們能複述出來嗎?再放錄像,先看着畫面,師生共同複述,再讓大家各自試着複述。

這3、4自然段是全文的精華,也是重點部分,所以我想通過本段詞句的訓練,作為契入教學重難點的一個突破口,先是理解,辨析句子中的詞意,再深入體會潮來時的氣勢,然後要求複述,力求使學生能夠把這一段精彩的語言積累下來,為完成課後作業 中的背誦作鋪墊。

(3)過渡學習第四段,大潮正浩浩蕩蕩地從東飛奔而來,霎時,潮頭向西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麼情景呢?依照前面的方法自學課文第四段,檢查你讀懂了什麼?同時引導找出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霎時,過了好久)用“△△”標出,各説明了什麼?“依舊”、“恢復”各是什麼意思?能否用“恢復”説句話(板書、恢復平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也與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了一次潮,錢塘江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那麼壯麗,那麼雄奇(板書,壯麗、雄奇),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為什麼作者會寫得這麼生動、形象、逼真呢?回味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板書:按順序、抓特點)讓我們再次自由朗讀全文,回味一下這美、這壯、這奇!

教師的小結滲透了德育,滲透了文章的寫法,達到了情感目標的實現和教學難點 的突破,同時,又引導學生由部分迴歸整體再讀全文,給人一種“課已盡,趣無窮”的感覺。

4.表述學習成果(歸納主要內容),質疑問難

5.佈置作業 :我國能稱得上“天下奇觀”的景點很多,比如桂林山水,黃果樹瀑布等,請同學們課後收集圖片,互相交流,這是我們今天作業 中的一個必做題;另一個選做題是:查找資料,探討錢塘江東寬水深,西窄水淺的地形與浪潮的形式有什麼關係?

作業 的佈置安排了兩種題型,即:必做題與選做題,這是為了在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也是教學中分層優化的一個體現。

課堂教學到此結束。

(四)板書説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級交叉按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於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計 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觀潮》課文原文 篇五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説這裏是觀潮的地方。我們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看一層濛濛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湧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觀潮 篇六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初步瞭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説、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餘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介紹有關擴展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初步瞭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説説海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麼這裏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閲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説説共同點。(偏旁相同, 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説説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 “悶”:裏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説説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願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敍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附:板書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後

(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着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什麼?(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閲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麼?(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  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牆”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後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餘波湧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後,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瞭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遊,你怎樣向不瞭解錢塘潮的遊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 編導遊詞,然後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附:板書設計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1課《觀潮》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鹽、屹”等12個生字,會寫“潮、據”等15個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3.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能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錢塘潮來時的神奇壯觀,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難點

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既生動又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拼讀12個會認字,書寫15個會寫字,理解“籠罩、人聲鼎沸、水天相接、橫貫”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吟誦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古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台》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經寫道:“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着作者的腳步去錢塘江觀潮。(課件出示2)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觀潮)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讀後釋題

課題《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潮”指什麼地方的潮水?(觀:觀看。潮:指錢塘江大潮。觀潮:觀賞錢塘江大潮。)(課件出示3)

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

(1)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鹽、屹、昂、頓、鼎、沸、貫、浩、崩、震、霎、餘”的讀音,並組詞語。(課件出示4)

字音難點:“崩”在本課讀(bēnɡ),避免讀成(pēnɡ),“震”“霎”為翹舌音,注意讀準確。

(2)書寫“潮、據、堤、闊、籠、罩、盼、滾、頓、逐、漸、猶、崩、震、餘”(課件出示5)

字形難點:“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錯寫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錯寫成“日”。

(3)理解詞義。(課件出示6、7、8)

天下奇觀:奇觀、奇異、少見而又壯觀景象。本課是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見的壯觀的景象。

橫卧:橫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動作的詞語,課文裏用來描述錢塘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樣子,這裏把錢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廣闊。

橫貫:橫着通過去。課文裏是説大潮滾滾而來,橫着漫過整個江面。

浩浩蕩蕩:課文裏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開。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發生在強烈地震的時候,用來形容很響時,便帶有誇張的意味。

人聲鼎沸: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

若隱若現:若,好像,彷彿。隱:藏起來,看不見。現,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本課指幾座小山在雲霧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又看不清。

餘波:本課指潮頭過去後,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課指遠遠看去,潮水像連着天地卷滾過來。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風號浪吼:狂風在號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風浪大,叫聲響。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閲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課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後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課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四、合作交流,反饋檢查。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蒐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意思,體會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與壯觀,指導背誦。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品讀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知。

1.出示詞語:(課件出示13)

橫貫江面、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時屹立、昂首東望、人聲鼎沸

教師:這些詞語是描寫錢塘江大潮來臨場面的成語,讓我們根據它們想象一下畫面吧!

2.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課件出示14)

教師:聽!這是什麼聲音?你聽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説)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那麼潮來之前又是什麼景象呢?(板書:潮來前:風平浪靜人山人海)

(學習第2自然段段,體會:平靜、人山人海)

2.深入學習課文3、4自然段,感受錢塘江大潮。

(1)教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註。

(學生邊默讀,邊畫批)

(2)小組內交流,邊讀邊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全班交流,深入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以下內容:

①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課件出示15)

教師指導:悶雷的響聲是怎麼樣的?(低沉的)“轟隆隆”這個響聲,作者用哪個詞來形容?(悶雷滾動)指導讀好這句話。

重點體會:人聲鼎沸

教師:怎麼沸騰的,能表演一下嗎?

學生表演:跳着叫着,揮手喊着:潮來了,潮來了

教師:剛才的場面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人們説話的聲音就好像開了鍋的水一樣。(課件出示16)

教師總結:潮來時的聲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你從課文中找出來吧!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課件出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圖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線出現時,人羣有什麼反應?這個場面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人聲鼎沸)指導朗讀。(課件出示18)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重點體會:橫貫江面、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同學們,這時你們的心情怎麼樣?

指導朗讀:帶着激動的感情讀。

讀到這兒,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面對這麼壯觀的潮水,你還有什麼樣的心情?吃驚、驚喜

體會兩丈多高的水牆,引入范仲淹的詩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課件出示19)

③比較句子(課件出示20)

ɑ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小組討論:體會潮來時聲音之大,形態之壯觀。)

(板書: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指導朗讀:多精彩的語句呀!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要讀出潮水越來越有氣勢的樣子。

個人準備後指名讀,評價後小組賽讀,最後齊讀。

(4)引入文字資料:錢塘江大潮來臨時,另外一位作家這樣寫到:(課件出示21)

潮頭已經帶着雷鳴般的聲響鋪天蓋地的來到眼前,後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後浪,浪拍着雲,雲吞着浪,雲和浪絞成一團,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萬頭雪獅踏江怒吼,亂蹦亂跳,撕咬格鬥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為水煙細沫,付之流水,波濤連天,好象要和九天銀河相匯,大浪淘沙,好象要淘盡人間的污染,潮水騰躍,好象要居高臨下,俯瞰風雲變幻的世界。

(自己讀,並説説體會到了什麼?)

(5)播放視頻。(課件出示22)(快看,錢塘江大潮來了!)

你有什麼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個遊人,你會怎樣讚歎?

教師: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成千上萬的遊人來到錢塘江觀潮,這觀潮的人山人海當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國家元首,有膽大的人,有膽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遊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鄉下老奶奶,他們看到了這偉大的錢江潮,會發出怎樣的讚歎?(教師隨機採訪學生)

(6)教師:是啊,不論是誰,當看到了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後,無不發出讚歎。請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課文之中再來讀一讀。

(7)同學們,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呢?(板書:順序:遠—近)

3.潮過後,還能稱作是奇觀嗎?

(學習第5自然段:重點體會“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語)(板書:潮來後:漫天卷地風號浪吼恢復平靜)

小結: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正像詩人蘇軾所説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板書:天下奇觀)

4.指導背誦。

①教師引入: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讓人如身臨其境,難怪你們喜歡這些句子。可是,我們剛才讀句子的時候,把順序給打亂了。作者寫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來完成一個聽的練習。我讀一段話,請大家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幾處描寫連接起來的,並把它記下來。(學生每人一張填空練習紙)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惦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課件出示23)

②教師讀句子(包括括號裏的詞語),學生聽後記下詞,填在括號裏。(指名板書)

(出示括號內的詞語,校對)。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水的。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時間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變來描寫潮水的變化。)(課件出示24)

③引讀這段話(教師讀括號裏面的詞,學生讀後面的句子)。

④畫線的部分留下括號裏的詞,再請學生背誦後面的內容。(機動:學生看書試背)

⑤現在我們一邊看視頻,一邊有感情地背誦課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錢江潮的氣勢。(課件出示25)(如果不會背,可以看看書,會背的站起來背)

三、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麼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後做一次小導遊,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課件出示26)(放視頻)

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遊應該怎樣介紹呢?

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

(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

(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

(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遊的身份。

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4.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熟悉的景點按照順序來介紹。

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後,繼續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

《觀潮》課文簡説 篇八

第一課時: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 小組合作,探究課文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情景,體會其雄偉壯觀。

2. 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3. 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有順序的描寫方法。

三。教學重點: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會按序背誦課文。(文字序領與畫面結合法)

四。教學難點: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五。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 感悟發現法 引導發現法

六。學習方法:小組合作(讀書發現--質疑問難--組內合作--組外協作)、感悟發現法

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錢塘大潮錄象

八。教學流程:

一。 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 談話,板題。

2. 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 導入3、4自然段。

4. 出示學習目標。(目標教學法)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 談話激發學習興趣。

2. 合作學習提示: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為什麼?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b.你在學習中有什麼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麼?

3. 組建合作小組

4. 組內合作學習 (感悟發現法)

5. 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 引導小組感悟。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引導發現大潮雄偉壯觀(想象和實踐表演);d.感情朗讀。(引導發現法)

四、聽聽讀讀,發現作者觀潮順序

1. 範讀課文,聽後練習。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

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 感悟發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 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3. 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彷彿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六、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彙

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裏,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説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説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彙

看得出,同學們在閲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 )。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聲猶如( ),海堤上儘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説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報告)

3. 師生共同評價

七、結束語

八、板書

觀潮

悶雷滾動出白線

潮頭怒吼貫江面

山崩地裂城牆現

錢塘奇觀天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