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數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2W

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數學教案(多篇)

三年級下冊《面積單位》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面積的單位有什麼?

(2)學會面積的單位換算。

教學重難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具:一張黃色長方形紙(18x6)、紅色長方形紙(12x9)、藍色長方形紙(12x6)、一個小正方形紙片(1x1)、一個正方形紙片(10x10)、一張正方形紙(100x100)、小正方形紙片(4x4)、小長方形紙片(4x3)若干

學具:每組一張黃色長方形紙(18x6)、紅色長方形紙(12x9)、藍色長方形紙(12x6)、小正方形紙片(4x4)10個、小長方形紙片(4x3)10個。小正方形紙片(1x1)若干、一個正方形紙片(10x10)、尺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理解物體表面的面積。

同桌兩人比一比誰的手掌面大?

誰想跟老師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這樣用你們的小手摸一摸數學書的表面,再和你們的手掌面比一比,誰大誰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們的手掌面怎樣?(大得多)

像手掌面、數學書的表面、桌面等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它們的大小分別叫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提問:書面、桌面、黑板面,誰的面積最大?誰的面積最小?(引導學生説完整的話:黑板面的面積最大。)

2、理解封閉圖形的面積。

看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請同學們看看這四個圖形,有一個和其他三個不同,你能找出來嗎?(角)

説得好,你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來看看這三個封閉圖形,他們有大有小嗎?誰最大?誰最小?

看來,不僅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封閉圖形也有大小,現在老師告訴大家,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用一句話來説就是: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生齊讀)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麪積單位

剛才,我們知道了什麼是面積,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彩紙,這三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比較一下。

重疊法比較藍色紙和黃色紙,藍色紙和紅色紙的大小。

黃色和紅色紙,能一眼看出誰的面積大嗎?我們把這兩張紙重疊,能很快看出誰的面積大嗎?

也不能,那怎麼辦呢?能不能用別的辦法試一試?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師給大家一點提示,請看屏幕。(電腦演示素材:地板磚、手帕、豆腐),想到辦法了嗎?

真不錯,老師給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辦法,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小紙片,想不想動手來擺一擺?有的同學手已經很癢癢了,好,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小組合作擺一擺黃色紙有幾個小正方形紙片大。

板書:黃色=8個小正方形

同學們擺得真快,下面請大家自己從學具袋中拿出小長方形紙片作標準來擺一擺紅色紙,看看紅色紙上能擺多少個小長方形紙片。

板書:紅色=9個小長方形

我知道了!是紅色紙的面積大!因為紅色紙有9個小長方形,黃色紙只有8個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紅色紙大。有同學不同意,能説説你的理由嗎?(小長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樣大,所以沒法比較。)

你的意思是説要用同一種小紙片作標準對嗎?好,那我們就用小正方形做標準吧,試試也用小正方形擺一擺紅色紙。

板書:紅色紙=8個小正方形

現在能比較了嗎?紅色紙和黃色紙的面積一樣大!

這也告訴我們,在比較和測量面積時標準要怎樣呢?(統一)

是的,就像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統一的長度單位一樣,測量面積時就要用統一的什麼單位?(面積單位,板書課題)(提醒學生收好學具)

人們經過不斷的探索,創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們想不想知道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裏最小的正方形,這就是1平方釐米,量一量它的每條邊有多長?(貼在黑板上)

也就是説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誰願意再説一説?(指兩名同學説,全班説)

板書: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

現在請你用1平方釐米量一量,看哪個指甲蓋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鈕釦、開關按紐、電腦鍵盤上的一個鍵、電話上的按鍵)

我們的周圍和生活中有這麼多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釐米有多大。睜開眼睛,你記住1平方釐米這個朋友了嗎?有了1平方釐米這個朋友的幫助,我們就可以測量一些物體的面積了,請同學們拿出小長方形紙片,用1平方釐米擺一擺,看看它的面積是多少?(12平方釐米)

你不但很快測出了這張紙的面積大小,而且還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平方釐米已經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們來跟1平方分米交朋友。請大家試着從學具袋裏找到1平方分米,舉起來,仔細看看,再量一量它的邊長。是1分米嗎?也就是説,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記住1平方分米這個朋友了嗎?讓我們用手來比劃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你能在教室裏找到嗎?(數學書的一半,開關蓋)

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都和大家見面了,現在我們再來認識1平方米這個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嚇到哦。感覺怎樣?你猜猜它的邊長是多少?你能像這樣説説1平方米有多大嗎?

板書: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估計一下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多少平方米。

三、小結,揭示課題

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是面積,還認識了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下面就讓我們利用這節課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1、物體()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測量或計算面積時,要用()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塊地磚,正好放9個,這塊地磚的面積是()。

2、我能行,請你試着填一填。

一枚郵票的面積是4()

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小紅家的衞生間大約有4()

3、請你當回小法官。(區別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

小明身高140平方釐米。()

教室的門高2平方米()

課桌大約長6平方分米()

4、光明國小三(2)班被評為“優秀班集體”,學校頒發了一張獎狀給三(2)班,同學們用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這張獎狀,發現它橫着能擺5個正方形,豎着能擺4個正方形。

你能幫三(2)班的同學們算一算,做鏡框的鋁條大約要多長?做鏡面的玻璃大約要多大嗎?(拓展練習)

五、總結全課

1、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和麪積單位

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還知道了: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你還有什麼問題嗎?還想知道什麼?

除了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這三個面積單位,還有沒有其他的面積單位?

還有平方公里,我們中國的國土面積就大約是960萬平方公里。

2、評價。

你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滿意嗎?

3、課後延伸。

請同學們回家後調查你家的居住面積、小區的面積、或是你喜歡的風景區的面積。

三角形面積教學課件 篇二

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面積”是一節常見的課,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學生拼組後直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本設計最大的特點是改革了這一常見的做法,在拼組後,通過對三角形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的探究,指導學生直接利用這種關係嘗試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在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後,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教學內容:

蘇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P15~P16的內容,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計算面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2、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難點是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和公式的含義。

教、學具準備:

CAI課件、紅領巾、每個小組準備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

師:(出示一條紅領巾)同學們,這是一條紅領巾。它是什麼形狀的?那你們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嗎?

2、揭示課題。

師: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研究怎樣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

二、操作“轉化”,推導公式

1、尋找思路。

師:是的,我們還不會計算三角形的面積。那同學們想一想,開始我們同樣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後來我們通過什麼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呢?

師:對,我們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板書:轉化)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樣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同學們,我們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師:大家想想,怎樣“轉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補”的方法呢?

[應變預設:同學們根據已有的經驗,一般會認為可以用這種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種方法實際“割補”,讓學生明白這種方法不好,需要尋找更好的方法。]

2、動手“轉化”。

師:看來用“割補”方法很難“轉化”。那我們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來“轉化”呢?老師為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請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轉化”成一個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開始吧。

小組合作拼組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應變預設:可能有些同學不會拼組,教師可指導他們用旋轉、平移等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一個長方形。]

師:拼好了嗎?用這種拼一拼的方法能不能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呢?誰來説一説,你們用這種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了什麼圖形?

[應變預設:一般情況下學生會拼出如下幾種形狀,老師選擇其中三個圖形貼到黑板上。]

師:同學們,為什麼有些小組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小組卻拼成了一個長方形呢?你們想想,這是什麼原因呢?

[評析: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的不同類別,弄清拼成不同形狀的原因。]

3、嘗試計算。

師:同學們真棒,大家都發現,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一個長方形。現在請同學們看圖1。

師:這個平行四邊形就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它的底和高分別是多少?那麼,其中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又分別是多少呢?

[評析:引導學生説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原來的三角形等底等高,為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作鋪墊。]

師: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你們能求出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算一算吧。

師:算完了嗎?它的面積是多大?[國小教學/設計/網]

師:我們知道,這個平行四邊形是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0平方釐米,那這個綠色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大呢?想一想,小組同學商量商量吧。

[應變預設:在設法求三角形的面積時,可能有部分同學不明白三角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面積之間的關係,不會計算。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可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2得出。]

數學教案:《面積單位》 篇三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1~5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認識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並知道它們實際的大小。

2.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歷用不同的單位測量同一平面等活動,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

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在探究活動中感受數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成就感。

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認識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紙片各一個,每兩人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塗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代表抽出紙片並髙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感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片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麼不公平?(引導學生説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遊戲讓學生初步感受什麼是面積,並對面積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計算課本的面積。

師:剛才大家認為不公平,是因為面積的大小不一樣。現在同學們看我們的數學課本,它們的大小應該一樣吧?

生:一樣。

師:現在我們用畫方格的辦法,看看課本的面積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課本面積。

師:説説你們畫的課本有多少個方格?

生1:12個。

生2:14個。

師:為什麼畫出的格數不一樣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樣。

師:要是我們規定的方格大小一樣,是不是大家畫出的格數就一樣了呢?

生:那樣就會一樣。

師:看來,為了計算面積的大小,需要我們統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

認識1平方釐米。

師:大家能畫出一個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嗎?

數學教案:《面積單位》 篇四

學習目標:

1蹦芙岷鮮滴鍩蚱矯嬙夾危理解面積的含義。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廈婊的大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蓖ü觀察、操作,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習重點:掌握面積的意義。

學習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學習過程

(一)預習活動

1.下面每組中哪些圖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號裏打√。

()()()()

數學書的面課桌的面黑板的面講桌的面

()()()()

2.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3.長方形的周長=

4.正方形的周長=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1、感受物體表面的大小。

(1)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數學書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2)觀察黑板和課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3)通過剛才看一看、比一比,我們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有的(), 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認識面積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積,地面的大小叫()。

(2)認識封閉圖形。封閉圖形的打√,不是封閉圖形的打×。並説明理由。

你還能説出我們學過的封閉圖形嗎?

3、比較封閉圖形面積的大小。

(1)像這些封閉圖形的()也叫它們的面積。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2)()或()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同學們打開書本36頁。

1、先在釘子板上圍一圍,再數一數圍成的圖形有多少個小方格。

(有小組長組織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學生小組彙報,小組記錄

第一圖:

第二圖:

小組彙報:抽一名組員寫在小組展示區

全班交流,小組質疑。

2、合作完成書上38頁第一、二題。

(四)課堂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你今天表現怎樣?學生自説。

數學教案:《面積單位》 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8-119頁的內容,第119頁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七的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師生準備面積分別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教師準備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幻燈片。並準備幻燈機。

教學過程:

一、教學面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

師讓學生摸一摸課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課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門窗的面。

師指出:像課本封面、文具盒面、課桌面和黑板、門窗面等,都是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認識平面。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們的表面,使學生感知它們都是平面圖形。(板書:平面)

3、認識圍成的平面。

師出示下面的圖形:

讓學生指出哪些圖形是封閉的,哪些不是。告訴學生:封閉的平面圖形叫圍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書:圍成的)

4、認識表面和圍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讓學生説説摸過的物體的表面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師指出:物體的表面、圍成的平面圖形,它們都有大有小。

5、師歸納面積含義。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二、教學面積單位的認識

1、用重疊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用幻燈出示兩個寬相等而且長相差很少的長方形,讓生用眼觀察它們的大小,當生不能判斷時,師通過操作讓它們重疊起來,讓生分辨大小。

2、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師用幻燈出示一個長9釐米、寬4釐米的長方形和一個邊長6釐米的正方形,讓生判斷它們面積的大小。然後師通過操作把圖形分成同樣大小的方格。讓生通過數方格來比較大小。

3、認識面積單位。

師:在用數方格比較大小的時候,我們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樣。我們經常使用的面積單位有三種: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認識平方釐米。讓生拿出1平方釐米的圖形,量一量它的邊長,告訴學生: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釐米。並讓學生説一説周圍有哪些物體的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

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測量物體的面積。讓生測量長3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並讓生説一説測量的方法。

(2)認識平方分米。(方法同認識平方釐米)

讓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測量課桌的面積。

(3)認識平方米。讓生量一量黑板的邊長,認識到一頁黑板的面積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讓生觀察教室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並引導學生測量教室的地面面積。

三、練習

1、練習二十七的1、2題。

2、練習二十七的3題。“做一做”的第3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面積單位,知道了什麼是物體的面積,認識了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讓生用手勢表示一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比較

教學目的:通過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比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面積單位,初步明確:1釐米、1分米、1米都是長度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積單位,都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教具、學具準備:小黑板、米尺、繩子和幾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1、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手勢比劃一下。

2、我們學過哪些面積單位?用手勢比劃一下。

板書課題: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比較

二、新授

1、比較1釐米和1平方釐米。

讓學生畫一條1釐米的線段,問:這是什麼單位?用它可以測量物體的什麼?

讓學生拿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問:這是什麼單位?用它可以度量物體的什麼?

並讓生説一説1裏面和1平方釐米有什麼不同,師強調:1釐米是是長度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長度。1平方釐米是面積單位,可以用來度量物體的面積。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讓生畫一條1分米的線段,看看1分米有多長。再讓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覺一下它的大小。

讓生比較它們的不同。

3、比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説一説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結:

師:從上面的比較我們知道了,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是不同的計量單位。測量物體的長短要用長度單位,測量物體的面積要用面積單位。

三、練習

1、做“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指一指課桌面的邊長和麪積。

2、做“做一做”第2題,讓生説出橫線上應填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

3、練習二十七的第4題,讓生自己完成,集體訂正。

4、練習二十七的第5題,讓生用4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書上的圖形,在指一指它的周長和麪積,並讓生計量它們的周長和麪積,問:它們的面積相等嗎?周長呢?

5、練習二十七的第6題,讓生自己在釘子板上圍成,師生共同分析周長與面積的關係,從中歸納出:周長相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6、練習二十七的第7題,先讓生觀察,再集體分析。

《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教學難點:

1、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麼不同?

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麼?(長度)大小又指的什麼?(尺子的面)

(2)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從兩根尺子的比較中,引發學生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物體表面”的經驗,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觀察比較中,學生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別,為下節學習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1、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麼感覺?

3、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4、運用“面積”説一説: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説?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1、認一認:有哪些封閉圖形?

2、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説説什麼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課件 篇七

一、單元分析:(一)本單元在本冊教材中的定位:本單元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探索“面積和麪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等知識。本單元知識的學習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今後進一步研究有關的幾何知識,建立空間觀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本單元在相應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

平行四邊形、圓的直觀認識

第2冊

角的直觀認識

長、正方形和它們的周長

第5冊

長、正方形的面積

認識軸對稱圖形

第6冊

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

平角和周角

第7冊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

梯形的認識,認識組合圖形

第9冊

垂直和平行

第8冊

圓和扇形的認識

第11冊

地位: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圖形認真發展上的一次飛躍。

(三)本單元與其他知識的聯繫:

“長、正方形的面積”和“實際問題”的聯繫。

學生掌握求長、正方形的面積後,運用長、正方形面積的求法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二、單元目標

(一)單元整體目標:

1.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會解決有關面積的實際問題。

(二)課標對此目標的相關闡述及要求:

1.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_平方千米、_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能聯繫實際估計物體的長度和長、正方形的面積;能運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和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能靈活解決稍有變化的圖形的面積與周長的問題。

該目標在本年段應達到的目標:

1.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_平方千米、_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第一課《面積和麪積單位》

(一)課型定位---- 重點課

(二)本課分析

1.本課在單元中的定位

使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表象,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並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對有關知識的探索,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動手操作、觀察和思維能力。

2.教法體現

(1)聯繫生活,情境導入,在比較、探索中引出概念。

(2)以需求定發展,體現做數學的思想。

(3)操作中體驗,感知概念,建立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如何體現單元目標

通過例題“給大小不同的小區綠地平面圖塗色”,比較“數學書和英語數封面的大小”,讓學生感受面積有大有小,從而理解面積的意義。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4.本課知識與其它單元知識體系間的聯繫點。

本課的學習也為學生長、正方形的面積及以後解決有關面積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1-1學生建立面積的正確表象。

1-1-1學生能理解面積的含義。

1-1-1-1學生正確理解物體面積的含義,如黑板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1-1-1-2學生正確理解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如三角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

1-1-2學生能理解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觀察法、重疊法。

1-2學生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1-2-1學生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2-2理解常用的面積單位。

1-2-2-1學生理解1平方釐米。

1-2-2-1-1學生建立1平方釐米的正確表象。

1-2-2-1-1學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適合用1平方釐米做單位。

1-2-2-2學生理解1平方分米。

1-2-2-2-1學生建立1平方分米的正確表象。

1-2-2-2-1學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適合用1平方分米做單位。

1-2-2-3學生理解1平方米。

1-2-2-3-1學生建立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1-2-2-3-1學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適合用1平方米做單位。

2、過程與方法:

2-1在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等活動中,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和麪積單位,建立空間觀念。

(五)教學設計過程

教學目的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使用及目的

從生活實際導入,使數學的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1-1-1-1學生正確理解物體面積的含義,如黑板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1-1-2學生能理解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觀察法、重疊法。

1-1-1-2學生正確理解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如三角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

1-2-1學生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2-2-1-1學生建立1平方釐米的正確表象。

1-2-2-1-1學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適合用1平方釐米做單位

1-2-2-2-1學生建立1平方分米的正確表象。

1-2-2-2-1學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適合用1平方分米做單位。

1-2-2-3-1學生建立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1-2-2-3-1學生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適合用1平方米做單位。

1-2-2理解常用的面積單位。

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確定在每件物品的後面應填的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使學生進一步名片有關概念,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一、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師:同學們,前段時間李阿姨剛買了一套住房,你們想了解點什麼? (學生回答。)

情況一:若學生回答的問題有價值。

師:同學們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從這個圖上,你知道了些什麼?

情況二:學生回答的問題沒有價值。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仔細觀察這個圖,你知道了些什麼?(引導學生説出房間是有大有小的。)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有的房間大,有的房間小,房間的[]大小指的是面積的大小,客廳大也就是説客廳的面積大,衞生間小是指衞生間的面積小,那你能説一説,客廳的面積指的是什麼嗎?引導學生説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師:同學們説得不錯,房間地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比如,餐廳地面的大小是餐廳的面積,廚房地面的大小是廚房的面積。

師:再比如説,你看,這裏是我手掌的面,那麼這個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積。那你們的手掌面呢?誰願跟我比比,誰的面積大。

師:你來,同學們看,誰的面積大?

師:同位互相比一下。

師:其實,周圍物體的面也有大有小。現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後互相説一説,看看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開始吧。(學生小組自由探究。)

師:誰來説一下,你們比較的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

學生交流(學習重疊法的語言:這個同學是把這兩個面重疊在一起來進行比較的,他發現墊殼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説墊殼的面積大,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可以叫它重疊法。)

師:剛才通過觀察,同學們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們學過不少圖形,你們看,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課件出示),這些圖形的周圍都是封閉的,我們叫它封閉圖形。這些圖形也有大小嗎?

師: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哪一個大嗎?圓形和三角形呢?

師: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我們可以説正方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圓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你能説出在這四個圖形中哪一個的面積嗎?

生:正方形的面積。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麪積單位

師:剛才有的面的面積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覺得餐廳和廚房哪一間的面積大呢?現在我們就想辦法來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學具,在信封裏裝着,可以利用這些學具擺一擺,數一數,看它們的面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好嗎?看哪個小組能最先得出結論。

學生小組活動並彙報。(師巡視觀察學生擺的有幾種情況)

展示擺的好的小組,正確的擺法有以下情況:

紅紙 綠紙

正方形 12 12

圓形 12 12

長方形 18 18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一個小組是這樣擺的,(出示錯誤的一組)你能説説你們比較的是哪張紙的面積大嗎?你們是怎麼知道的?(生答)

師:那你認為這樣合適嗎?

師:找同一小組同學説:那你認為怎樣就合適了?

引導學生説:要用一樣的。

師:也就是説,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師:也就是説,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叫面積單位。

剛才,我們用到的正方形、長方形都可以看作一個面積單位,為了方便,人們規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是怎樣規定的?請帶着這兩個問題看數學課本73、74頁,從這裏邊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

學生看書後小組互相説説這兩個問題。

師:誰來告訴同學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幾個?(學生回答。)

師:你知道1平方釐米有多大嗎?

師: 你能從你的學具裏面找出1平方釐米嗎?(師貼1平方釐米)

師:量一量,看它的邊長是不是1釐米?在你的腦海裏想象一下1平方釐米有多大?看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説一説。(學生彙報。)

師:現在我們知道1平方釐米有多大了。現在你估計一下,這塊橡皮的面積大約有幾個1平方釐米呢?

生:5個。

師:5個1平方釐米也就是幾平方釐米(5平方釐米),你認為橡皮這個面的面積是5平方釐米,還有誰想説?

是: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裏的1平方釐米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正確?

學生小組合作驗證。

師:剛才,咱們用1平方釐米的學具很快測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積。請你想一下,如果用它來測量這張桌子的面積,你覺得怎樣呢?(學生答。)

師:對呀,太小了怎麼辦?你覺得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師:你能從你的學具裏面找出1平方分米嗎?(如果學生舉起1平方分米就説,你知道這是多少嗎?)

師:祝賀你們,找對了。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學生量。)

師:我們周圍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學生找。)

師: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測量哪些面的面積呢?(學生答。)

師:如果用它來測量操場的面積,你感覺怎樣?

師:你覺得用哪個單位來測量操場的面積比較合適呢?

生:平方米。

師: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嗎?

師: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師給學生展示1平方米。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嗎?(學生交流。)

師: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師演示。)

師: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積上能站多少個人,好嗎?

I-teach:

1、橡皮擦的表面約是4( )

A、平方釐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米

2、一張手帕的面積大約是4( )

A、平方釐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米

3、小紅家的衞生間大約是4( )

A、平方釐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米

三、小結,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咱知道了什麼是面積,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一)課本41頁1、2.

(二)填空

1、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 )

2、鋼筆長14( )

3、倩倩的大拇指的指甲蓋大約是1( )

4、老師的手掌面大約是1( )

5、池塘的水深2( )

6、教室的地面是40( )

(三)判斷(i-teach)

1.物體表面或圍成平面圖形的( ),叫它的表面積。

A 多少 B 長寬 C 大小

下面圖形中的兩部分面積相等。

(1)正確 (2)錯誤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他喜歡大屏幕

表面

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進行擺。

統一面積單位

用尺子去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説: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 1㎝

大人的大拇指的手指甲的表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

1塊是1平方釐米,100塊是100平方釐米

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10釐米也就是1分米)

説: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①剪一個1平方分米的紙片,看看它有多大。再想一想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②估計一下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再測量一下。

黑板太大測量很麻煩

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1米)

説: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在地面上畫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看看它有多大,估計一下能站下幾位同學。

獨立填寫

獨立思考

進行選擇

(知道了什麼是面積,瞭解了面積單位產生的簡單過程,認識了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及它們的大小,並且學會了選用不同的面積單位測量指定的面積的方法。)

課件出示情境圖,有利於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出示學生擺錯的方法,説明用兩樣大小不同的物體來測量同樣大小的物體得到不同測量結果的事實,引出需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進行測量,從而產生了學習面積單位的需要。ipad出示練習題。

利用i-teachi出示判斷題,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區分“周長”和“面積”。

(六)板書設計

面積和麪積單位

表面

大小——面積

平面

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七)作業預設

課本42頁4、5、6.

(八)教學反思

《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反思 篇八

數學教學是一種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力求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依賴教師的講解獲得知識,而是通過自己觀察、操作、思考和討論交流,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得面積的概念。

1.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數學、做數學。

導入從學生熟悉的土豆開始,讓學生感到數學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們就在我們身邊。接着課堂中摸一摸書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體的面”隨處可見,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使學習成為一種自然生髮與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親歷經驗的積累,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

2 .強化數學的體驗學習。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索過程,為了使學生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現實,真正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在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將學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們經歷了從觀察――重疊――拼剪――拼擺――用統一的標準來擺――面積單位的建立這一過程,學生始終在興奮中思考、探索,知識的學習成為了自我需要,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挑戰和樂趣。

3.在實踐活動中提升數學素養。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數學,善於用數學的眼光審視客觀世界中豐富多彩的現象,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和應用性。為孩子們提供一些符合他們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享受成功的樂趣。

結合新課標,如何上好數學課,當中還有許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問題。通過這個課例,感覺要上“活”概念課,就要適時給概念下定義。定義下得過早,等於是索然無味的簡單灌輸;下得太遲,則又怕學生的思維呈現零亂狀態,不能及時地整理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