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6W

國小三年級數學教案《噸的認識》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第77頁噸的認識、“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概念,直到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那些呢?

2、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質量單位。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二、教學新課

1、教學噸的認識

(1)平時當重量比較小時我們用克和千克作單位,但是當重量比較大的時候,比如説裝貨物的集裝箱,它的重量很大,如果用克或者千克作單位,就非常的麻煩,這就要求有一種新的質量單位,你能創造出一個新的質量單位來嗎?

(2)你很聰明創造出的這個質量單位和科學家創造出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要來學習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它和克、千克一樣是常用的質量單位。

(板書:噸)

(3)你能説一説,在你平常生活中,聽説過哪些東西的質量是用“噸”作單位的?

(4)建立1噸的概念

出示袋子圖。

逐一出示袋子圖,説明1袋子大米重100千克。出示一個就讓學生100千克、千克、300千克。.。.。.地數,滿10張。

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告訴學生:這10袋大米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噸。(標出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5)做“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填空。

(6)教學“試一試”

出示: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引導: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所以3噸等於3000千克。

提問:根據前面我們學過的單位間的換算方法,這道題目應該怎麼想呢?(指名回答)

(第2題先學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7)做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説出怎麼想的。

三、組織練習

1、練習十七第1題

先分別看每個框裏是什麼物體,各有多少,再連起來説一説。(2頭牛重1噸,20袋水泥重1噸。.。.。.。.。.。.)

2、練習十七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噸,知道計量較重的或者較大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1噸=1000千克,根據噸與千克之間的這種關係,我們可以把噸和千克進行換算,換算時只要想幾噸是幾個1000千克,或者想多少千克裏有幾個1000千克,就能很快推算出結果。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七第3、4題。

《噸的認識》教案 篇二

一、課題:噸的認識和換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2、過程與方法:能正確運用噸表示物體的重量;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並服務與生活,學會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四、教具、學具準備:課件

五、課前預習設計:

1.關於噸的知識你能知道些什麼?

2.生活中什麼地方用噸作單位?舉出幾個例子。

六、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熊老弟、馬大哥、牛大伯、鹿妹妹一起去參加森林運動會,走到一座小橋前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這是什麼意思?它們能過橋嗎?該怎樣過?

2.解釋:“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

二、藉助直觀形成表象:

1.關於“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整理:

A、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舉例)用地秤來稱。

B、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

C、1噸=1000千克。

2.感知1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激趣:1噸到底有多重,你想知道嗎?

推算:一個三年級的學生體重大約是25千克,多少個學生的體重大約是1噸?

觀察感知,形成表象:請40個同學站在講台上,這些同學的體重合起來就大約是1噸。

三、解決問題:

1.這4個動物能過橋嗎?他們該怎麼過?你還要知道那些條件才能知道?

出示:馬300千克

牛500千克鹿200千克

熊400千克你們能為他們設計幾種過橋方案?

2.老師們也想去運動場看看,你能告訴他們該怎樣過橋嗎?

3.我是小小檢查員:

談話:簡單介紹黃河大橋在兩年內就修了兩次的原因。黃河大橋上現在需要招聘一批檢查員,你想去嗎?

在黃河大橋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3噸”,下面這些車能通過嗎?

A、王叔叔的車裝載5000千克的煤。

B、楊大哥的車裝載3頭大象,每頭大約重5噸。 C、李師傅的車裝載6噸大米和7000千克的麪粉。

D、張大伯開着一輛限載4噸的卡車裝載着10頭牛,每頭大約重500千克。

你想對超載的叔叔説什麼?(告訴學生:在陝西省80%的車禍都是由於超載造成的。)假如你的親戚中有人是司機,你今天回去會對他們説些什麼?

4.小明的日記: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我説:“這麼大的象,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吧?”爸爸説:“不對,世界上最重的動物是藍鯨,一頭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50-200千克呢。”我想:那一頭藍鯨的重量就相當於二十幾頭大象的重量,二十幾頭大象擠在一塊該有多大呀?藍鯨可真大﹗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四、加強練習、鞏固提高(1)課本第34頁第1題。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五、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2.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會經常用到數學知識。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

課前準備:

20千克的礦泉水4桶,每位學生準備1元硬幣一枚,1千克重的物體一包,蒐集一些物體的重量。

設計理念:

1.在猜測中生成懸念。課一開始,讓學生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對勇於猜測的學生,老師都予以表揚。在熱烈的氛圍中,老師告訴大家一個祕密,14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才大約有1噸重,設置了“噸”的懸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學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礦泉水,搬運50次,才正好是1噸。

3.在體驗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計體重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噸的概念,並且由全班學生的總體重得出了“噸”與“千克”的化聚方法。在這樣的親身經歷中讓學生生成新知就顯得很自然了。

教學過程:

一、猜與掂

1.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看看誰説得最接近。

2.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你猜對了嗎?

(通過猜測老師的體重,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估計重量的能力)

3.與千克有關的重量單位還有嗎?(指名説)我們再來説一説千克與克的關係。1千克=1000克,那麼75千克=( )克。

4.現在請你拿出一元錢的硬幣放在自己的手上,靜靜地感受。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覺?把1千克的物體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繼續靜靜地體驗一下。現在來説説1千克重的物體給你的感覺。

(通過“掂”這個過程,增強樂學生的親身經歷,促使學生對1克、1千克有了進一步的體驗,從而為學習“噸”的認識打下伏筆。)

二、引題

1.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誰來試着抱一下老師?(抱不動)老師告訴人家,大約14個老師合在一起,就有1噸重了。對此,小朋友們有什麼感想?

2.剛才我們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體的,現在1噸的物體你還能用手來掂嗎?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學習與噸有關的知識。

(用“讓學生嘗試抱老師”這種方式來引題,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此基礎上再告訴學生14個老師的體重才大約有1噸重,讓學生感受噸。)

三、新知探究

1.噸的用途。

在這之前,你看到或者聽到過跟噸有關的事例嗎?(生舉例

師總結:計量較重的物體的的質量,通常用“噸”來做單位。計量大宗物體的質量,也用“噸”來做單位,在平時我們看到的“t”“T”,這就是噸的記號。

2.體驗1噸。

(1)下面,老師組織大家搞一個實踐活動,主要是搬運礦泉水。要求:每組派兩個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數次數,把搬運的次數寫在黑板上。從講台的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為止,其他的小朋友為他們加油,觀察他們的動作與身體的變化。(在搬運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我們正處於長身體的重要階段,搬不動就不要硬撐。)

(2)剛剛參加搬運的小朋友站到小組中間,讓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們有什麼變化,為什麼這麼短的距離,搬了10次都不到,他們就這麼累?

(3)再一次搬運礦泉水,請剛才發表觀點的幾位同學參加,搬完,請你們跟大家説説你的感受。

(4)1桶礦泉水約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噸。從這句話中你想到了什麼?

生:50桶礦泉水重1噸。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5)5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再次體驗噸,以使學生對噸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3.再次感受噸。

(1)我們再來做一個遊戲:估計體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計一下他的體重;③把你的體重告訴抱你的好朋友。遊戲在2分鐘內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靜靜地體會,你有什麼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學的體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個同學合在一起才會有1噸?現在我們班有52個小朋友,平均每個小朋友的體重是25千克,此時此刻你最想説的是什麼?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滲透。

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體,又是幾噸幾千克呢?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搬運礦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實踐遊戲活動,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噸”的概念,在親身體驗中理解並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來的信息

1.展示課外收集到的一些物體的重量,誰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2.在這些信息中,哪些物體合起來大約有1噸?所有物體的重量合起來有幾噸幾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生在生活經驗的提煉和重組中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在認識噸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質量單位這一系統。學會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運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

3、學生在體驗感受和學習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加強數感訓練,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

1、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能獨立地進行質量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

課前準備:課件、課前調查實踐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礦泉水

一、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質量單位“噸”

1、開門見山,直接揭題: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學習了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2、師:上課之前你們收集了許多與噸有關的信息,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個)

(例:一頭大象的質量約重8噸)誰還想説?

聽到這裏,你覺得什麼時候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

師:對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比較合適,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這樣,你還有什麼想説的嗎?

(如果學生介紹中有介紹,)則順勢介紹大宗物體:(課件)在生活中,還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鋼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體聚在一起叫大宗物體,它們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噸做單位。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體的質量時,通常用噸做單位。

二、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看來小朋友都對噸有了初步的認識了,現在我們就進一步來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噸”。

1、瞭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係:

師:(點擊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這是一堆大米,重1噸(出示1噸)關於1噸你知道什麼呢?是嗎?我們來看看。(分開)對嗎?你是怎樣知道的?(1袋100千克,10個100千克是1000千克)(1噸=1000千克)(板書)我們也可以説 1000千克=1噸(讓生齊讀一遍)

2、師:1噸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們一起來試試:課前老師準備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們都拎過?(拎過了)那老師來了解一下。你是怎麼拎的(一個人拎不動,2人拎)你感覺怎樣?(重,很重)那和他情況一樣的人有嗎?(有)舉手看看。哦!看來很多小朋友都是幾個一起才把他拎起來呢。那其他人呢?你們這些人的力氣真大啊!還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個人一起才拎起來的。體驗:那我們就請兩個人來拎拎,感受一下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過程中教師評價:1、25千克2比較重

那兩袋有多重呢?(50千克)(課件出示疊加上去)那需要這樣的幾個小朋友來拎呢?(4個)在請2個學生走上)這4個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繼續看!(電腦出示:4袋)那現在有幾千克了?(學生邊數邊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頭與100千克1袋聯繫起來)那要幾個人拎?(8個)(再請4個小朋友上來)哦!8個小朋友齊心協力才能拎得動(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幾個?(16個人)用口訣幫助計算(教師手勢圍8個)哦16個了。300千克?要幾個啊!(教師手勢圍8個)直到500千克,我們全班同學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噸呢?要幾個人啊?(要80個)那我們需要請外援了,再來1個班,師:1、1噸大米有這樣40袋,需要我們兩個班80個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來啊! 3、調查天數:從自身出發:關於大米,課前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來了解一下。(學生回答)我們一起來算一算。讓學生了解1噸米大約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噸要吃多少天。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噸

2、知道噸與克、千克之間的關係

3、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

重點難點:

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

教學方法:

探究研討法、講解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誰記得是什麼?

2、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3、小練習,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自主練習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重15噸,它的腎重1噸。你知道1噸有多重嗎?(可以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關於噸的知識。)

2、出示小博士的話:1000千克就是1噸。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用t表示。1噸=1000千克

3、感受1噸

4、請幾位學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這袋大米重25千克,那麼40袋大米大約重1噸。

5、什麼物品一般用噸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先看圖,弄清圖意再回答。

2、自主練習5學生自己完成練習同位互相你問我答。補充類似練習,適當擴展延伸。

3、自主練習6指名説説圖意自己完成:這艘船能一次將貨物運完嗎?全班交流

4、自主練習7出示圖畫:認識它們嗎?自己試着填一填説説為什麼填寫這樣的單位説説你對這些動物的瞭解。

作業

課外小調查:調查常見物品的質量

板書設計:

認識噸(t)

1噸=1000千克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11、12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3.學生能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並通過學習滲透節約用水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對噸和千克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若干只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納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課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並組織每個學生提一提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創設情境:出示4個動物過橋圖: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發現小橋邊有一個標誌,是什麼呀?(限重1噸)

師:“限重1噸”表示什麼意思?

師:你對“噸”有什麼瞭解?

2.同學們説得對不對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出示課題,板書)

(二)新授:

1.直觀感受一噸水的重量

(1)估計:剛才每個同學都提了這樣的一桶水,你估計這桶水有多重?為什麼?(10千克)

(2)經歷:現在我把這樣的4桶水倒入這隻桶內,這隻桶中的水大約有多少千克?誰認為自己能提起這40千克的水?

(3)學生排隊嘗試

(4)這樣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這樣的水是40千克,100桶這樣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5)誰聽清楚了1噸就是()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裝了1噸的一桶水讓你提,你能提得起來嗎?

2.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1)找個喜歡的同學相互做背一背的遊戲,瞭解對方有多重。

(2)彙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3)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千克,()個同學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噸。

(4)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羣體。

3.聯繫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都是1噸,你能用噸來説一句話嗎?

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作單位?

(3)老師也蒐集了一些用噸作單位的東西。課件出示:

藍鯨大象大型機牀

萬噸貨輪一車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一般用噸來作單位名稱。

4.在具體情景中進行單位化聚(注意讓學生説出推理過程)

(1)常見的拖拉機載重2噸,也就是()千克。

(2)T是“噸”的國際單位制符號。有段路路口有一個限載重5T的標誌,這個路口最多能讓一輛載重()千克的車通過。

(3)當年曹衝稱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噸。

(4)(課件出示地磅、車輛衡圖片)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現在可以用地磅、車輛衡直接稱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衝當年那麼麻煩了。

(三)解決問題

1.我們一共學了幾個質量單位?他們分別怎樣使用?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塊橡皮重約10()

(2)1頭豬重約120()

(3)1袋水泥重約50(),1拖拉機水泥約重2()

(4)中國舉重運動員張國政在雅典奧運會上將160()的槓鈴舉過了頭頂。

2.課件出示情境圖:“還記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馬一同來到了一座小橋邊想過橋的事嗎?他們能同時過橋嗎?怎麼過橋?”

3.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4.如果我們全班同學每人每天節約1千克水,大約多少天就能節約1噸水?

5.節水教育:在我國西北地區,是嚴重缺水的地區,出示圖片。倡導學生“節約用水。”

(四)課堂作業

《噸的認識》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課本31頁例7、32頁例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學生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學生具有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經。

教學重點: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20千克的水1桶,一捆10千克的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同學們,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認識了哪兩個質量單位?千之間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

板書:1千克=1000克

2、練習:填合適的單位。

師:目前地球上最重的動物是什麼呢?(藍鯨)

出示藍鯨資料,學生閲讀。

師:課件中藍鯨的重量用噸作單質量單位噸。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噸的認識)。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喜愛的熟悉的動物們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又用藍鯨的資料引出質量單位“噸”。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師:你在哪裏見過或聽過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品嗎?出示集裝箱和一節火節的載質量。

1、初步認識1噸有多重

一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是()千克,40個學生的體重是()千克,也就是1噸。

1只北極熊約重500千克,兩隻北極熊約有()千克,也就是()噸。

(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觀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重100千克,100袋重1000千克,就是1噸。

2、活動體驗1噸有多重

③一隻東北虎250千克,()只是1噸。

④分組彙報結果。

小組活動

(1)每小組可以準備一桶水、一捆書、一位同學體重等不同的物品。

(2)每位同學親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3)通過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樣的物品質量是1噸。

(4)分組彙報結果。

同學們,這了不起,通過自己的推算,順利解決了問題,感受了1噸。

【設計意圖】先由全班共同體驗,使學生親身感知1噸的重量,為後面的分組體驗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接下來的分組體驗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日常熟悉的物品,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經歷操作、推算、交流、想象等體驗過程,進一步強化對1噸的認識,形成1噸的質量觀念。

3、噸和千克的換算。

(1)課件出示例8。

4噸=()千克3000千克=()噸

(2)學生獨立思考填空。

(3)組內交流後,彙報換算推理過程。

(4)完成課本第32頁做一做。

一隻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噸。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5000)千克。

【設計意圖】噸和千克之間的單位換算與“千米和米”相同,難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

三、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1)課本第34頁第1題連線。

這是一道連線題,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千克、噸的感受。學生先獨立連線,再集體交流。

(2)課本第34頁第2題填上合適的單位。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交流反饋,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對最後一題要告訴同學們要填長度單位千米。

(3)課本第34頁第3題

學生根據質量單位噸和千克之間的關係進行單位換算和簡單計算,明確在計算前要統一單位。

(4)課本第34頁第4題解決問題。

鍛練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和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質量單位噸和千克的換算和簡單計算的方法,進一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並能在有關質量單位的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運用噸的知識的數學實踐活動,將知識的獲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2、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五、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千克=1000克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1噸=1000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 篇八

一、學 科國小數學

二、課例名稱 噸的認識

三、執教教師

四、指導教師

五、課 型 新授課

六、年 級 三年級

七、教材版本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學情分析:

噸是一個比較重的單位,教學中不能像對待千克那樣可以讓學生直接體驗,這就給1噸的觀念的建立帶來了困難。然而學生對於噸也不是完全空白的。首先學生已經建立了1千克的觀念,為噸的教學準備了數學基礎。其次,他們對於生活常見的物品的重量也有一定的體驗,這就為噸的教學準備了經驗基礎。第三,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學生對此不會毫無印象,這就為噸的教學準備了生活基礎。所以,本課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對常見物品的重量的體驗,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推理,由淺入深地建立1噸的觀念。

九、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教師的體重。

學生自由估計。

提問:你為什麼而不用克作單位呢?

2、引入噸。

(1)感受幾個大型動物的體重。 (幻燈片)

學生讀,想象其重量,同時感受這些重量用千克做單位比較麻煩。

(2)出示幾個大宗物品,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的重量。(幻燈片)

讓學生感受這些物品都很重。

提問:計量這些物品的重量如果都用千克做單位,將給我們的使用帶來很大的麻煩,怎麼辦?

指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由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t表示。(幻燈片)

教師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親身體驗,感受並想象1噸的重量。

1、體驗25千克大米的重量。

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搬,感受其重量。並在小組、班級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計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教師指出: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象:如果讓你搬1噸的大米,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指出:1噸對於我們個人來説是很重的。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的重量。

提問:全班學生的體重有沒有1噸?

學生猜測,然後師生共同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接近1噸。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圖片,先在小組裏説説圖片的意思,再在班級內交流彙報。(幻燈片)

提問:80袋水泥重多少噸?

(2)出示下面的圖片,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想需要這樣的多少個物品的重量才夠1噸。(幻燈片)

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説,再在班級內交流。

(三)實際應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在生活中的什麼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

説説下面圖中牌子上的幾t各表示什麼意思?(幻燈片)

學生答畢,教師指出:此處的3t表示這條路限載3噸。

學生答畢,教師指出:此處的8t指起重機規定的最大起重量為8噸。

學生答畢,教師提問:你認為在安全範圍內,這個電梯的載客人數應是多少?

師生共同計算,得出答案。

追問:如果是兒童,是否可以多一些呢?

讓學生感受:電梯載客的數量不僅要考慮重量,也要考慮空間。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考慮問題要全面。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裏。(幻燈片)

3、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出示下面的問題。(幻燈片)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彙報。

4、數序日記。(幻燈片)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 克芹菜,2噸萵苣,3千克雞蛋,每個200 克的蘋果8個,10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指名一優秀學生讀。提問:這篇數學日記寫得怎麼樣?

學生改正用錯了的單位。

啟發: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説説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麼嗎?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能把你的收穫寫到今天的數學日記中嗎?

學生寫完後,班級內交流。

2、送給學生的話:(幻燈片:配樂呈現)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

數學中有無限的奧祕,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探索者、發現者。

十、教學反思:

噸在學生的頭腦中是一個抽象的計量單位,如何讓學生對噸又一個具體清晰的認識?本課做了兩點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認識噸。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的數學是鮮活的,生動的。本課運用了大量的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創設了生動的生活背景,讓學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噸,認識噸,運用噸,不僅深刻地建立了1噸的觀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讓學生在直接與間接的體驗中想象噸。

噸是一個用來計量重量的單位,必須以體驗為基礎方可清晰地把握。本課一方面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對常見物品重量的經驗,另一方面,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對25千克的重量進行現場體驗,以獲取豐富的直接感受。在這些感受的支撐下,再借助想象與推理,學生理解1噸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較輕鬆而深刻了。而且,因體驗的存在,也使課堂顯的生動而富有張力。

應該説,在生活的背景中通過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清晰地建立1噸的觀念這一設計思路還是很成功的。

噸的認識的教學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難點。 噸是一個離學生的經驗比較遠的概念,既重又抽象,是很難把握的,如何讓學生在頭腦中牢固建立1噸的觀念?本課的設計可謂獨具匠心,充分挖掘了教材與生活的聯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以直接體驗為槓桿,逐步抽象,深入而牢固地建立了1噸的觀念。

一、在生活中認知。

在這堂課中,教師主動尋找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有機聯繫的切入點,靈活地展開教學,使枯燥的數學問題生活化,同時豐富了學生理解概念的基礎經驗。

首先,從生活的需要揭示噸的引入。這節課先認識比較重的、大宗的物品入手,讓學生感受到: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需要一個更大的單位。這樣自然地引出了噸,使學生意識到噸的產生是來源於生活的需要,生活與數學有密切的聯繫。

其次,基於生活經驗建立噸 的觀念。課堂上,教師安排了大量的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通過這些物品的重量,藉助想象和推理,讓學生感受1噸是個很重的單位,進而逐步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立1噸的觀念。

第三,在生活中應用深化了 噸的認識。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生活是數學最廣泛的應用空間。這節課以生活為背景,安排了三組應用,由淺入深,由表及裏,一步步地深化了學生對噸的認識。

二、在體驗中感悟。

體驗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噸的認識重在體驗。本課先讓學生親自抱25千克的大米,獲得直接體驗,在此基礎上推想40袋這樣的大米的重量,從而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觀念。

其一,因體驗而生動。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25千克的安排恰倒好處。力氣小一點的學生,抱不動25千克的重量,或只能抱起一點點;力氣大一點的,雖能抱起來,卻要比較吃力。不同的學生感覺大不相同,體驗豐富而生動,充滿了個性化,這就使課堂變得富有活力和生機,充滿張力。

其二,因體驗而深刻。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學生在抱大米的體驗中不僅獲得了直接的感性經驗,而且獲得了另外一種學習方式體驗性學習,這就使本課的教學超越了這節課的界限,為學生終身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在文化中昇華。

任何教學都要承擔傳承文化的重任,數學課也不例外。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挖掘課堂教學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文化的浸潤中學習知識,提高思想,昇華感情。首先利用精選的教學內容,精緻的教學語言以及恰當的幽默點綴,使課堂時刻瀰漫着濃郁的文化氣息。課堂上學生精神放鬆,思維活躍,不僅增長了知識,也可以感受到數學的生動與有趣。其次,課的結束時教師送給學生的話,讓這一課更是餘韻悠長,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窮奧祕;也使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期望,體會到了教師的苦心,對教師的情感得到了昇華,使數學課堂教學成為學生的一次愉快的旅行。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為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説説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説:“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説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為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着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啟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抬一抬。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為4袋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歎: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説一説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才是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