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語文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7W

七年級語文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多篇)

七年級語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大全 篇一

教學設計理念:

本文記錄作者成長的足跡,感人至深。進行本文的教學設計時,我本着新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及“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口語交際的能力”的理論指導,採用重點研讀、揣摩、賞析含義深刻且富於情感的精彩語句,瞭解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提高語言的感受能力;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全面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在教學方法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進行體驗性閲讀和多角度理解;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健康成長與自身成熟的有益的啟示,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面對成長過程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勇於面對生活,面對挑戰。?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河大版第二單元第八課,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後一部分。本單元以成長為主題。在閲讀教學中,要求引導學生了解他人的成長足跡,從而勇於面對生活,面對挑戰。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人物語言。本課主要圍繞畢業典禮引出爸爸及相關往事的回憶,從回憶中展示自己成長的過程。教讀這篇課文,應引導學生品味文中樸素平實,富有情感的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體會父親嚴中有愛的深情,並從作者的成長中得到啟示,從而引導他們更深刻地認識生活,體味親情,理解親情,珍惜親情,從而感悟成長。?

學生分析:

作為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方式的養成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在閲讀上,能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根據課文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並能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出感人的文字。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能準確歸納課文內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藴含的真情感知課文的語言風格,並能體會樸素真摯的語言之美。

過程和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文中父親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長輩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的必要性,體驗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愛,領悟成長的真正含義。

教學重點:

能概括具體體現父愛的事件,揣摩理解故事中藴含的真情。

教學難點:體味父愛,體味成長。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教師宜引導學生多讀,最好是讀出文中的情感,使自己能夠受到感動。其次,通過讀,區分文章哪些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是如何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的脈絡,整體上把握課文。

2、美點尋蹤法:

尊重學生欣賞主體的地位,學生在自主閲讀中,品析鑑賞文章的美點,如結構美、含蓄美、情感美、語言美等,教師可適當點撥,但不可越俎代庖。

3、延伸拓展法:

重個人體驗,重真情表白,重情感共鳴,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成長。

教具準備:

多媒體、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音樂《父親》(低聲地),渲染氣氛。在音樂的節奏聲中,教師絮語般地導入:父親是一顆星,陪我放飛童年的夢想;父親是一把傘,為我撐起無雨的晴空;父親是一池湖水,包容我的無知和嬌嗔;父親是一座橋,渡我從悲傷飛向快樂。是啊,深情的話語飽含着我們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實的寫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質兼美的回憶性散文,認識一位對女兒嚴厲又慈愛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

設計意圖:以歌曲《父親》為引子,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父愛的偉大,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從而引發學生深入地思考,讓學生體會到父愛的真諦,收到蓄情的效果。

二、簡介作者,激發興趣。

1、學生交流作者資料。

2、師生共同交流所蒐集的作者資料。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於日本大阪,原籍台灣苗栗縣頭份鎮,作家。父母曾在日本經商,出生後不久回到台灣,但旋即又舉家遷往北平居住,就讀北京城南廠甸國小、春明女子中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後來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以小説《城南舊事》(1960年)聞名,是關於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

3、學生齊讀“作者簡介”。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這樣一個交流的機會,一方面讓學生對本文作者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閲讀朱自清先生這篇散文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奠定較好的心理基礎。

三、整體感知,感受親情。

過渡:在這篇散文中作者成功地描述了“父愛”。現在,請你談談讀完這篇文章後,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是啊,《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一支愛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牽夢繞,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文中處處都凝聚着愛,一種細緻入微、無處不在的深沉而熱烈的愛。

(一)、言行中看父親

問:作者在畢業典禮上回憶起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試找出相關內容並簡要概括。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並作圈點勾畫,思考:從父親的角度出發,體會父親對女兒細緻入微的愛。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發言,教師點撥歸納:

?我和父親的故事:?

A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典禮?

B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

C爸爸逼我去上學,並?給我送來棉衣。?

?設計意圖:傳統語文閲讀教學,往往按知識點肢解課文,以求得“逐點落實”。而“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有着內在的牽引力,是經過高度概括與提煉的,是一種能引動整體性閲讀的教學問題。“從父親言行的角度出發,體會父親對女兒細緻入微的愛。”這一環節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條感情線索,以這樣一個主問題,促使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從而引導學生在讀中求得對課文的初步理解。這樣的閲讀由學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師的講解灌輸所無法企及的。

過渡:父親的一個眼神,一個細微動作,一句質樸的話語,都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在這些細緻入微的一言一行中,最令你感動的一處是什麼,為什麼?

(二)、感動中談父愛

學生交流最感動的一處,教師總結過渡:的確,文中的父愛堆積如山,處處可見,而其中“爸爸逼我去上學,並?給我送來棉衣”可謂是經典之筆,讓我們一起走進父愛的世界。

1、細節中悟父愛

問:你知道父親的愛中有哪些成分嗎?請結合具體的語句談談。

?(1)同桌相互交流找到的句子。

教師引導歸納:

①六年前他參加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後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

②“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③、“晚了也得去,怎麼可以逃學!起!”

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牀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捱打了!

爸爸把我從牀頭打到牀角,從牀上打到牀下,

④、爸爸沒説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

A殷切的希望?B嚴格的要求?C温暖的關懷?D熱忱的鼓勵?……?

(2)學生自由讀,為個別讀蓄情。

(3)配樂個別讀,在音樂聲中讓全班同學得到薰陶。(輕音樂:《月光》)

(4)配樂齊讀,體會文中凝聚父愛的句子。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詞語、關鍵語句在語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有些詞語句子在文本中看起來很普通、平實,但如果仔細思考揣摩就會發現深刻的內涵,文章的主旨往往在我們理解了關鍵的一詞一句後,才會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本設計通過比較閲讀,把精彩的細節刪掉,換成無感情的敍事文字,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在平實的語言、傳神的細節描寫中所滲透出的真摯的感情。本設計摒棄了煩瑣的基礎知識與詞典意義的詞語解釋等形式,着眼於對文本的人文內涵與思想精髓的整體挖掘。

四、賞讀課文,理解親情。

1、感受中看女兒

英子在風裏、在雨裏、在父愛的港灣裏漂流,在一次次的磨練中漸漸長大,從哪些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長?

學生分小組討論並推薦代表發言,摘要板書。?

《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

課前準備

學生:1、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賴在牀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許感受到父愛的事件很多,準備好説給大家聽聽。

教師:

1、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

2、有條件的,可提前為學生播放影碟《城南舊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1、導入

(1)可以用深情的語言為學生講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買楠的片斷,以創設情境。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親教兒子一步步脱險的經歷導人。

(3)還可用以下話語導人:

人生在世,人們誇讚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誇讚。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親的父親吧!

2、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利用多媒體課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大屏幕技影出示問題組:

a、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b、花在全文結構中起着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後,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7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説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到研讀與賞析(上)

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後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a、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億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牀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輔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畢業典禮回來,看着滿院零落的花兒,昕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b、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説: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着氣是在暗示媽媽對劊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是説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4、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

(3)進一步閲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準備説説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作業。

繼續研讀與賞析文章的重點。

1、檢查作業i

2、運研讀與賞析(下)

(1)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閲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後我急着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2)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b、畢業典禮後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着什麼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後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a、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元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b、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着;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好幾校,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i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着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於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裏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後就對老高説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裏默唸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麼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説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並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麼情節會引起你的閲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牀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説給大家聽聽。

4、拓展延伸

有首歌説: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説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説説,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z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裏,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5、作業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6、信息反饋:略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 篇三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1918年生於日本大皈,5歲時隨父母遷往北京南城。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北師大附屬國小、春明女中、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曾任《世界日報》記者。1948年與丈夫夏承楹(何凡)攜三個孩子移居中國台灣。2001年12月1日因中風井發肺炎和敗血症,病逝於台北。

林海音以寫作和編輯出版名世。自50年代起,她陸續結集出版了《冬青樹》《綠藻和鹹蛋》《曉雲》《城南舊事》《婚姻的故事》《燭芯》《春風麗日》《兩地》《盂珠的旅程》《城南舊影》等小説和散文作品。在中國台灣,林海音曾先後任《國語日報》編輯、《文星》雜誌編輯、《聯合報》副刊編輯,之後又創辦了《純文學》月刊和純文學出版社。晚年的林海音主要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和國小教材的編輯工作。

林海音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作品是她初版於1960年的自傳體小説《城南舊事》這部小説在中國台灣和大陸多次再版,80年代大陸曾將它改成電影。

從5歲到30歲,林海音一直都在北京度過北京這座古城留下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經驗與記憶,即使離開十多年後也無法輕易忘懷,“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説,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正是這種對童年時期北京生活的思念成了《城南舊事》最初的創作動因。

《城南舊事》以“小英子”的視角串聯起五個結構上各自獨立的故事,背景是1923年到1929年間的北平。《惠安館傳奇》講述一個會館看門人的女兒秀貞和住在會館裏的青年學生相愛卻被拋棄,私生的女兒被父母送到城牆根下讓別人揀去。秀貞回思念她的愛人和女兒成了“瘋子”,而她的女兒妞兒則在高她不遠的地方以賣唱維持養父母的生活。《我們看海去》描述一個為了供養弟弟讀書不得不偷盜財物的“偷兒”,最終被警察逮捕。《蘭姨娘》涉及一個醜四以來常見的愛情主題:舊式家庭的女子(下堂妾)與青年學生出走。《驢打滾兒》中的傭人宋媽為了維持生汁,拋下自己的子女,進城給人做保姆卻落得兒子溺水而死,女兒去向不明。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對生活有着最簡單的渴望,但在當時的環境裏,卻不得不承受着最沉重的打擊_敍述者孩重的身份使她得以呈現這些故事寧不為成人世界所知的一面。滌除了成人世界的世俗,原本不幸的故事散發出淳樸的人性之光。

《城南舊事》營造了一個濃郁的京味氛圍,它所描述的北京城鄉習俗、雜糧麪食製作、民間諺語傳説。士話方言以及衚衕街坊裏的趣聞軼事,都活現了一個老北京的面貌。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城南舊事》的最後一章林海音曾經有一個叔叔在大連回參加抗日活動被日本人逮捕,後又被毒死在獄中。林海音的爸爸前往大連收屍後,回京不久,身心俱疲,肺病復發於1931年去世。《爸爸的花兒落了》就是從這場病寫起的。

在《城南舊事》的前四章裏,林海音寫了底層人物的悲劇故事。秀兒人生閲歷而己,井沒有對她的個人生活造成根本的影響。小英子也多無意討伐、控訴什麼,“回為那都是在童年經歷的,那是真正的歡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歡樂”,她依然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心地單純的小孩子。這種狀況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中有了轉變。敍述者“小英子”開始真正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切入故事的講述中,所有的細節都將融進她自己的切膚之痛。

課文以對父親的懷念進入了一個成長主題的情境中。兒重視角在這裏起了非同尋常的作用以“小英子”面目出現的敍述者,已分明不是那個英子,她在這裏對爸爸的所有講述都是在己知結局的前提下展開的。她可以一如一個未知人事的孩童那樣感知世界,不知道自己將面臨夫去父親的命運,但這樣的大真在成年後的林海音那裏回為有既定結局的映照,尤顯得痛徹肺腑寫《城南舊事》之前,林海音曾寫過一篇《我父》:“我知道如果寫到父親,總不免要觸及他離開我們過早的悲痛記憶。他溺愛我,也鞭策我,更有過一些多麼不合理的事情表現他的專制,但是我也得原諒他與日俱增的壞脾氣,和他日漸衰弱的肺病身體。”在這篇課文裏,厄運降臨之前,與父親有關的場景一幕幕呈現:嚴厲的,和藹的,愛花的父親;拳腳相“逼”的,佇立教室窗外默默凝望女兒的父親。父親的形象在畢業驪歌和庭院落花的背景中凸現出來,一絲一毫都是懷念的情緒,不自覺地映照出“死亡”這個更大的主題。這種雙重視角的處理讓人不由得想到怯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從《城南舊事》的前四章中走來,隱在的成長主題逐漸增生,在這一章裏達成了匯合。在畢業典禮這一具有成人儀式意義的場景中,小英子再次體會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小孩子對成長的想像卻是喜憂參半的:“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當我們回到國小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麼高,多麼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長大是一種勇氣和承擔對自己的,對他人的,是一種責任能力的驗證。同時,長大也意味着再也不能以孩子的眼光單純地感知和描述周圍的世界,是一種權利的喪夫和被剝奪。

在經過不無憂傷的思考後,小英子終於完成了自己的蜕變,意識到“這裏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以從來沒有過的鎮定和安靜面對父親病危的消息。從此以後,小英子將要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任何變故。(在現實世界裏,13歲喪父的林海音跟着年輕的寡母,照顧着年幼的弟、妹,在遠離故鄉的北京度着艱辛的歲月。)

與“花兒”有關的字句在這篇文章裏反覆出現,井不是偶然的,它不僅僅指爸爸有種花的愛好。文章中一再提及的夾竹桃、玉簪花、石榴、茉莉、蒲公英等,很容易讓我們想起萬物復甦繁花似錦的春天,這一方面代表了生命的可能,另一方面又象徵着人生的初始階段,這樣一來,“花兒”便成了一種時間的標誌,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像花開自有花落一樣,“落花”是一個音別,是生命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時刻,因此它契合了本文的兩大主題──爸爸的生命和英子的童年的終結。在整體上它也迴應了《城南舊事》前四個故事的結局:故事的主人公都以不同的方式離“我”而去。

對生命來説,死亡是不可重複的;但對重年來説,告別卻是另一個不同的開始,雖然它並不必然指向一個光明快樂的未來,卻總是值得每個人去嘗試的;就此而言,“落花”的意象稍稍沖淡了父親的死亡可能有的悲痛意味,沒有將作品僅僅處理成“痛夫”的主題,這樣,課文結尾的兩句話才顯得感傷。悵憫但絕不絕望: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己不再是小孩子。

童年的結束也許並不像《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樣總以某個重大事件為標誌,很多時候它可能是在你不曾注意到春天的花開。秋天的葉落時悄悄遠去,令人在成年後的回味中低迴不己。

七年級語文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 篇四

曾經聽過一堂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知並研討了課文內容,在“體驗與反思”中,許多學生談起了自己與父母親之間的故事,談着談着,竟然有好多學生哭了,教師本人也説了自己的親情故事,她自己竟也忍不住淚流滿面。佩服之餘,不禁充滿疑惑,課堂教學怎麼可以這麼動情?可是,這個學期,在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時,我自己也經歷了這樣感人的一幕——許多學生在課堂上流淚了。我終於明白,學生的內心確實是一片洶湧的大海,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泄。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抓住“情”這一主線,以情導情,就能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一)意外驚喜

在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後,我又引導學生分析了“爸爸”這一人物形象,並讓學生分析了英子對爸爸的感情。教學順利過渡到最後一個環節。這時,意外出現了。當時,我用了一個過渡句:“英子的爸爸在英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了英子很大的影響,他既給了英子許多的關愛,也給英子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讓英子學會了嚴格要求自己,學會了負責任,學會了堅強。英子感激父親,深深地愛自己的父親。在她的父親離開入世之際,她感覺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她知道了自己肩上的責任,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愛。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承受着父親那偉大深沉的愛,你感受到了嗎?讓我們也來説説自己的父親。”然後,我播放歌曲《父親》-感謝你,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靜靜聆聽歌曲。並且利用多媒體展示歌詞:“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忘不了一聲長歎,半壺老酒。等我長大以後,山裏孩子往外走,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説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説養兒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親歌一曲,合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學生邊聽歌曲,邊看歌詞,竟然鴉雀無聲。我知道,學了《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學生了解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深沉的愛,瞭解了小英子的懂事,再加上這首歌曲,學生的情感已被喚起)

以下是學生情感被喚起後所作的發言:

生一:我想起了我爸爸愛我的一幕幕……我的爸爸非常希望我能成材,可是我很不爭氣,經常拿着不理想的試卷灰溜溜地回家。可是,爸爸並沒有批評我,而是鼓勵我:“我相信你,只要努力,你一定會好起來,千萬別灰心!”在爸爸的鼓勵下,我重新有了信心,漸漸地,我的成績進步了。我感謝我的爸爸!

教師點評:鼓勵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爸爸鼓勵你,讓你有了自信,讓你有了現在的成績。你有一個好爸爸,好好珍惜吧,別辜負了爸爸對你的期望!

生二:記得在小的時候,爸爸常常帶我去爬山。兩三歲時,爸爸便揹着我上山,邊走邊説:“女兒,你要勇敢,你看到那個山頂了嗎?那兒就是你的目標!”到了四五歲,爸爸便不再揹我上山了,而是牽着我,讓我自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爸爸對我説:“女兒,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要一步一步地走好了,走穩了,要當心,不然一不小心,就要掉進萬丈深淵。”我時刻牢記爸爸的教育,一步一步地走好!現在,我依然每天要去爬山,不同的是,爸爸不再牽着我、揹着我了,而是每天站在山腳下望着我向上爬,等到我爬上山頂後,他就會悄然地走開。後來,乾脆不陪我去了。我以為爸爸不再愛我了,我好傷心好傷心,常常一個人躲在被窩裏哭。(學生聲音哽咽,極為入情),後來我才知道,爸爸不陪我,是因為他希望我能獨自克服困難,學會承受,學會自立!我正是在爸爸的教育下,學會了堅強,我感謝我的爸爸!(學生眼中淚光閃動。其他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教師點評:你有一個善於教育子女的好爸爸!他對你的教育,讓你具有了良好的品質,它將會促成你的成功!誤解,曾經讓你難過傷心,但誤解過後,你理解了父親深沉的愛!你更愛你的父親了!是嗎?老師也為你父親深沉的愛感動!

生三:我的爸爸是一個農民,沒有魁梧的身體,也沒多少文化。他平時對我很好,可是,如果我在學習上有一點馬虎,他就對我非常嚴厲。記得有一次,我一邊做作業,一邊聽歌。爸爸回來看到了,舉起手重重地打了我一頓……(學生語聲哽咽,説不下去了)

教師點評:知道你的爸爸為什麼打你嗎?(學生點點頭),你説你的爸爸沒多少文化,他是一個農民,他深知當農民的辛苦。他希望你能學好文化知識,希望你能有出息,希望你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才這樣做的,知道嗎?(學生開始啜泣,點頭)其實,打在你身上,痛在他心裏呀!這正體現了你父親對你最深的愛!(該學生伏在桌上哭,周圍許多同學眼圈微紅,我知道,學生的情感已引起共鳴)

……

最後,教師再放歌曲《父親》-感謝你。在學生情感被激起時,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的心靈再一次湧起對父親的愛。這一次效果特別好,很多學生都忍不住哭了,連班中最調皮的學生也伏在桌上,似乎在想些什麼。其實,我自己此時也想起了我的父親,感到鼻子酸酸的。我知道,學生精彩的回答、教師精當的點評,再一次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師生互相啟發和感染,喚醒並激活原有的體驗與認識,實現了新的認知建構。

於是,我佈置了課後作業:讓我們以《我的爸爸》為題,把自己父親的故事寫下來,讓我們也用行動表達自己對父親的愛吧。

(二)教學反思

課後,我想了很多。從教十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經歷到這種情況。作者情、學生情、教師情和諧統一,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啊!可是,我們卻未能常常創造這樣的境界,作為一個從教多年的語文老師,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是遺憾。我的腦海裏始終徘徊着一個念頭:教師該怎樣做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呢?認真反思這一堂課,我感覺到了以下幾點:

首先,研讀教材“入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言:“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語文教材是情感傳播的載體,凝聚着人類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一部作品、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情境,如《最後一課》中那悲壯濃郁的愛國情,《風箏》中那感人至深的手足情、父子情,《鄉愁》中那強烈憂鬱的思鄉情等等。教師必須以教材為主線,充分挖掘課文內在的情感內容,使德育以情感為引導,智育以形象為先導,在保證落實知識技能目標的前提下,調動各種手段,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真正落實這一情感目標,教師在上課前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走進文本,走進作者,體會並把握作者寄寓於文中的思想感情。為了教好這一課,我在課前認真閲讀了教材、教參,並閲讀了林海英的原著《城南舊事》,把握了作品的主題,也真切感受到了英子的懂事,並被英子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於是,我充分利用文章的情感因素,構思了這一堂課。事實證明,只有教師自己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運用課文中生動美好的形象,把作者寄寓於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盡致地傳送到學生的心田之中,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

其次,閲讀對話“悟情”。語文是感性學科,成功的教學應把學生調入作品營造的意境中,讓學生入情入境。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語文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把心放進去,與文本進行親切地交談。抓住人物的語言和人物的思想,體會人物的情感。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自主的閲讀體驗中走進課文所創造的意境,走進作者的心靈,與作者進行對話。在交流對話的基礎上結合文本語言所創設的情境氛圍,組織學生把真切的閲讀感悟或美好的心願説出來。教學《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我組織學生讀了四遍:第一次朗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次精讀課文,理解爸爸對英子的深情及爸爸對“我”的成長的影響;第三次跳讀課文,明白英子對爸爸的感情;最後結合歌曲,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再次默讀全文,走進自己的情感生活。通過這樣反覆朗讀,學生真正走進課本人物的內心世界,讀出了作品所表達的情和意,對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意義有了自己的體驗,最終獲得了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獨特的情感體驗。

為了讓學生“悟情”,教師應善於營造寬鬆、和諧與安全的閲讀對話情境,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自主閲讀和體驗感悟搭建寬闊的活動舞台,真正把閲讀對話交流碰撞的時間和權利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與課文進行對話。教師應設計開放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閲讀,組織大家進行入情入境的閲讀交流和體驗感悟,在讀出作品所表達的情和意的同時,引導學生敞開心扉,進行多種維度、各種層面的閲讀對話與智慧互動。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寬容學生的不成熟、不完美,讚賞學生的反思意識和批判性閲讀,努力使課堂閲讀和對話活動成為主要的語文實踐,使師生共同沐浴於一種至愛至誠、至真至美、和諧温馨的人文光輝之中。

第三、教學評價“導情”。在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對話的過程中,教師精當的點評——課堂評價非常重要。教學評價正是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體現。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及時、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精彩的發言給予最大的鼓勵,對理解不是很到位或觀點出錯的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向正確的方向探索,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那些表面的、膚淺的、幼稚的思想向縱深處發展。課堂評價運用得精妙,對於創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昇華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堂課最後一個環節,學生聯繫自己實際談自己的情感生活時,有不少學生不能理解自己親人對他的嚴格要求,教師適時的加以引導,讓學生對親情有了正確的認識。如學生三,他在説起自己的父親打他時,語氣中帶有埋怨,帶有不解。但老師對他提的問題:“你知道你爸爸為什麼打你嗎?”引起了他的思考。在教師啟發下,他正確理解了爸爸對他的愛。相信他通過這一節課,對父愛、對親情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四、情境渲染“動情”。在閲讀教學中,教師要藉助多種手段,創設一種藝術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促使學生實現良好的情感體驗。各種新興媒體為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更豐富、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利用這些媒體,我們可以更好地詮釋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可以更自然地進行情感的滲透,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我的學生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的學習中,能夠如此“動情”,和背景音樂的恰當運用有分不開的關係。音樂是一種特殊而富有表達力的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音樂,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一定的氛圍,調節學生情緒,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表達力。但是,背景音樂或歌曲的運用要適時、適量,因為我們使用的音樂是輔助性的,不能沖淡主題。在使用之中,還要特別注意:(1)恰當選擇音樂。只有對教材的思想內容和樂曲的思想內容作深入的分析,才能選擇出與教材思想內容緊密相關的樂曲、歌曲,才能顯示出兩者結合的威力,才能達到極佳的教學效果。相信我的學生通過這一課,他們對父母親,甚至對其他親人的感情都會有全新的認識,他們會更理解親人對他們的深沉的愛。(2)要針對教材本身,針對教學重點,把課文與樂曲、歌曲的內涵,有機地、科學對聯繫在一起,(如《爸爸的花兒落了》與歌曲《父親》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3)恰當運用音樂。在什麼時候使用,使用的次數,都要恰當。只要運用得好,就能獲得極大的效果。

白居易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句話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諦。我們教師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純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抓住“情”這一主線,以情導情,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去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讓學生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創造“作者情、學生情、教師情和諧統一”的教學境界。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設計 篇五

樂山市五通橋區楊柳中學 吳桂秋

教學目標 :

1、認知目標: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能力目標:能準確歸納課文內容,揣摩理解故事中藴含的真情。

感知課文的語言風格,並能體會樸素真摯的語言之美。

3、情感目標:體驗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愛,領悟成長的真正含義。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驗父愛,感悟成長。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詩人汪靜之有一首詩寫得很美,我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其中的幾句:……生命是一樹繁花,時間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的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詩人關於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 多麼絢麗與多情啊!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兒時的記憶裏,父親的花兒卻落了。 ____ (板書課題)

二、學生結合註解瞭解作者,老師簡介<城南舊事>

三、清除字障、詞障,掃清閲讀障礙。(方式:指名注音,指名聽寫 正音正形後齊讀)

注音:衣襟 雞毛撣子 玉簪花 驪歌 花圃 抽屜 僱車 咻咻 哭號

聽寫: 腫脹 狼狽 柵欄 包袱 廊檐 徘徊

四、學生跳躍閲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

1、請用自己的語言 概括全文內容。(指名回答)

2、你知道作者用什麼作為線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聯起來嗎?請談談自己的看法。

a花 (結合學生的發言可讓學生勾畫提到花的語段,感知其線索作用)

b畢業典禮

五、結合“畢業典禮這條線索,讓學生按畢業典禮前、畢業典禮中、畢業典禮後,把全文整理為三個部分(指名 回 答).---------理清課文脈絡。

六、朗讀課文第一至十二自然段。研討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寫了些什麼?試歸納。

2爸爸為什麼不能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父親的病情沉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你能從後文中找出一些與之相照應的句子嗎?

提醒學生注意揣 摩下列語言的含義:

a爸爸啞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説……

b爸爸看着我,搖搖頭,不説話了,……他又轉過臉去叮囑我

3這一段中除了對父親進行動作描寫以外,主要採用的是語言描寫,這一段中的父親的幾句話和後文故事的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繫,請大家看着課後練習一,各小組進行討論,把與之相照應的幾件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各小組組內交流,推薦代表發言。老師摘錄精彩發言板書。

我和父親的故事:a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典禮b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

c爸爸逼我去上學,並 給我送來棉衣。d爸爸死後,我非常鎮定、安靜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作者在畢業典禮上回憶起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這些故事主要有哪幾件?學生回顧上一課時的內容,老師出示板書。

我和父親的故事:

a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典禮

b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

c爸爸逼我去上學,並 給我送來棉衣。

d爸爸死後,我非常鎮定、安靜

二、作者敍述這幾件事,你最喜歡的詞、句或段有哪些?請推薦給大家。

三、愛的體驗與表達:

1、看了作者與父親的故事,老師領悟到了父親的深深的父愛,這愛的成分之一,在老師眼中,是一份嚴格的要求(板書),老師是從父親逼着我去上學這個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親的愛中還有哪些成分嗎?請結合具體的語句談談。( 摘要板書)

a殷切的希望 b嚴格的要求 c温暖的關懷 d熱忱的鼓勵 ……

2、看了同學們所歸納的愛的成分,老師有一個強烈的感覺,那就是:父愛如山,我領略了它的沉穩與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説説你的感覺嗎?(訓練語言表達)

(父愛如大海,陽光、月光、春風、春雨……)

四、英子在風裏、在雨裏、在愛的港灣裏漂流,在一次 次的 磨練中漸漸長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長的足跡嗎(板書;成長的足跡)?(結合課後練習二)學生分小組討論並推薦代表發言,摘要板書。

a六年後我的當上學生代表b再也沒有遲到c能做許多事d成長為一個小小的大人

有勇氣、有智慧、有經驗、懂事

五、跳躍閲讀全文,你知道課題的含義及其作用嗎?小組討論併發言。

第三課時

一、生命如花,縱使多情而美麗,但有一天,它會無奈地凋謝,殞落枝頭,但一個飄香的靈魂卻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在另一個心靈繼續散發為陣陣幽香,在愛的緬懷中得到永生,永遠綻放在另一個心靈之中。讓學生在 鋼琴曲<愛的紀念>中自由朗讀精美片斷。

二、同學在學習和朗讀之中,體會到了本文的語言風格了嗎?學生自由發言後,引導學生認識樸素真摯的語言同樣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比較閲讀:給學生朗讀同是表現父愛的另一篇文章--------<父親的愛>(美國作家艾爾瑪。邦 貝克所著),讓學生比較二者的異同,再一次認識不同風格的父愛。

三、説説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

1、故事要求:注意表現充滿愛意的語言、表情、動作。你怎樣在父親的關懷、支持、鼓勵、鞭策下成長,敍述好自己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

2、各小組分別講述,並推薦代表發言。

四、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課後練筆。參考題目:

a成長是首歌 b閲讀父親

c父愛的光輝 d 我不想(渴望)長大

板書設計 : 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和父親的故事: “父愛如山 成長的足跡 成長的啟示

a爸爸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典禮 a殷切的希望 1 1

b爸爸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 b嚴格的要求 2 2

c爸爸逼我去上學,並 給我送來棉衣 c温暖的關懷 3 3

d爸爸死後,我非常鎮定、安靜 d熱忱的鼓勵 4 4

教後小結:課堂教學環節清晰,問題 的設置密度與深度適宜,且有一定的創意,在啟發學生鼓勵學生方面做得較好,教學語言較美,營造了較好的語言學習的環境,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很好,在發言中有許多閃光之處,其中徐俊文同學所説“父親的花兒落了,但結出了甜美的果實,及關於父愛的比喻,説得非常精彩。學生敍述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許多同學講得非常動情,對寫作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不足之處:在進入““成長的足跡這一教學環節時,沒有及時抓住徐俊文同學所説“父親的花兒落了,但結出了甜美的果實而順勢進入,説明在教學機智方面還要留心學習。

作者郵箱:

七年級語文下冊《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原題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從題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文章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敍下來,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文章重點寫了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而動人,令讀者彷彿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簾後面,閃爍着一雙盈盈的淚眼,“童稚裏充滿了哀怨,純真中藴含了惆悵”。品味語言,體會父愛,感悟成長,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揣摩理解故事中藴含的真情是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播放音樂《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這首李叔同1908年譜詞的《驪歌》,由林海音《城南舊事》改編的同名電影而廣為人知,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濃濃的相思,送走的不僅僅是國小的畢業典禮,也不僅僅是家裏的落花,其實還有美好的童年,難忘的父愛。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林海音小説《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爸爸的花兒落了》,來感受主人公在經歷那麼多人生世事後,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的成長曆程。

2、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生於日本大阪,3歲隨父母返台,5歲來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學之路的起點。被稱為中國台灣文學“祖母級的人物”。作品有:處女作散文小説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説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

她不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還是一位獨具慧眼的編輯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每一部分都做得氣氣派派,有聲有色,別人夢寐以求的殊榮對她是家常便飯;同時,她是一個幼年喪父的的剛強的長女,一個大家庭的敬老愛幼的兒媳,一個作家的賢淑妻子,一個兒子\三個女兒的好母親,許多文化人的好朋友,熱情爽朗的"最理想的女主人"著名詩人余光中是這樣評價她的:文壇推崇,友情豐收,而且家庭幸福,親情洋溢。這樣一個光芒四射的成功的女作家,她是怎樣在童年的告別聲中長大的。今天讓我們走進作家的童年。

二、感知內容

1、文章寫了哪些人?最主要的兩個人物是誰?

2、速讀課文,概括提煉文章內容:

⑴ 從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説內容:

本文主要記敍了英子參加畢業典禮時由眼前的的事物引發的回憶。

⑵ 從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説內容:

本文主要記敍了爸爸病牀上的叮囑;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賴牀不起而懲罰她;爸爸愛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闖練而讓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爸爸去世。

提示:

⑴ 同學們區別出寫“眼前事”和“對往事的回憶”的段落,從寫“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為角度”的內容;從寫“對往事的回憶”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為角度”的內容。

⑵ 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教師明確:文章以“畢業典禮”為線索。

三、合作探究

1、題目“爸爸的花兒落了”在文中有何含義?

(一語雙關,一是實指爸爸種的夾竹桃的凋謝;另一是象徵特別愛花的父親的離開人世。)

2、“花”在文中還有什麼妙用?

(主要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花”。)

3、請快速找出描寫“花”的語句,思考:那為什麼要選擇“花”而不是別的作為主要線索?

(以花開頭、以花結尾,中間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為父親喜歡花,花讓作者想到回憶起父親,同時花也成了象徵;二則以花來貫穿小説的始末,作為潛在的線索,這樣可以做到事件交錯而不凌亂。)

4、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飽含着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和無奈,同時也會引起讀者深深的眷念之情。小説以此為題,含而不露,哀而不傷。)

四、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感覺父愛。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人生在世,人們誇讚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誇讚。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研讀賞析

1、我認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爸爸,並説説理由:

⑴ 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⑵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⑶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⑷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2、爸爸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呢?

(從文中找出英子成長的事情或句子)

對成長的影響:歷練中培養不怕困難,敢闖敢練的堅強性格。對自己負責,敢於承擔家庭責任的品質。

英子具體表現為──學習非常用功,被選做代表為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從六年前的那一次後從不遲到。硬着頭皮完成了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這件事。聞説爸爸去世而處亂不驚從容面對……

3、找出你最喜歡的情節並説説理由。或者是:“我還有能理解的是……”

四、體驗反思

1、請學生當場仿寫,並交流:

父愛是陽光,讓我感到人間的温暖。

父愛是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父愛是……

2、説自己和父親(或其他親人)之間的故事,然後推薦代表發言:

要求:敍述好自己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注意語言的感染力。表現你怎樣在父親的關懷、支持、鼓勵、鞭策下成長。

最後在《懂你》中結束課堂教學。

五、佈置作業

1、與父親交流,寫一篇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2、預習《醜小鴨》。

【板書設計】

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父愛

如山

熱忱鼓勵

嚴格 要求

細心關愛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

課前準備

學生:1、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賴在牀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教育你的呢?也許感受到父愛的事件很多,準備好説給大家聽聽。

教師:

1、準備好授課內容及多媒體課件。

2、有條件的,可提前為學生播放影碟《城南舊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1、導入

(1)可以用深情的語言為學生講朱自清的《背影》中望父買楠的片斷,以創設情境。

(2)也可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父親教兒子一步步脱險的經歷導人。

(3)還可用以下話語導人:

人生在世,人們誇讚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誇讚。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親的父親吧!

2、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利用多媒體課件)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大屏幕技影出示問題組:

a.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

b.花在全文結構中起着怎樣的作用?

c.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後,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a.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7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b.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説始末的。

c.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到研讀與賞析(上)

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是怎樣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c.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後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a.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億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牀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輔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畢業典禮回來,看着滿院零落的花兒,昕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b.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説: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着氣是在暗示媽媽對劊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她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校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c.是説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4、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

(3)進一步閲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準備説説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作業。

繼續研讀與賞析文章的重點。

1、檢查作業i

2、運研讀與賞析(下)

(1)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閲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後我急着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2)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a.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b.畢業典禮後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着什麼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後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a、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元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b、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着;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好幾校,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i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着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於人世。

c、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裏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後就對老高説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裏默唸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麼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説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並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麼情節會引起你的閲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牀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説給大家聽聽。

4、拓展延伸

有首歌説: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説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説説,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z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裏,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5、作業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6、信息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