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02K

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多篇】

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 篇一

第一單元“詞語盤點”

1嗡 朗潤 醖釀 賣弄 喉嚨 應和 嘹亮 烘托 靜默 風箏 抖擻 健壯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2鑲邊 單單 安適 着落 慈善 肌膚 秀氣 寬敞 貯蓄 澄清 空靈 地毯

3鳴蟬 花苞 嬌媚 稜鏡 粗獷 睫毛 衣裳 鈴鐺 端莊 靜謐

屋檐 淒冷 化粧 蒞臨 造訪 吝嗇 淅瀝 乾澀 草垛 綠茵茵 咄咄逼人

第二單元“詞語盤點”

5癱瘓 暴怒 沉寂 侍弄 捶打 憔悴 央求 絮叨 訣別 淡雅 高潔 爛漫 翻來覆去 喜出望外

6信服 分歧 取決 一霎 兩全 粼粼 各得其所

7並蒂 花梗 匿笑 沐浴 禱告 姊妹 亭亭 徘徊 遮蔽 心緒流轉 隱蔽 菡萏 攲斜

《詠雪》譯文:謝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與小輩談論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急了,謝太傅高興地説:”白雪紛紛落下像什麼?”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説:”大體可以比作把鹽撒在空中。”而太傅哥哥的女兒説:”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起。”謝太傅大笑起來很高興。這就是謝太傅大哥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正午,過了正午朋友還沒來。太丘便丟下(他)離開了。等太丘走後,友人才來。陳元方當年7歲,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回答説:”等您很久不來,已經走了。”友人生氣地説:”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行,自己卻丟下我走了。”元方説:”您與我父親約定在正午,過了正午還沒來,就是沒有誠信;對着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節。”友人慚愧極了,下車拉元方,元方跑進門去,看都不往回看一下(元芳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第三單元“詞語盤點”

9逃竄 尋覓 跪下 拗口 確鑿 輕捷 雲霄 倘若 鑑賞 啄食

和藹 恭敬 質樸 博學 淵博 倜儻 淋漓 盔甲 紳士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10撿拾 感慨 搓捻 綻開 爭執 慚愧 悔恨 激盪 奧祕 拼湊 企盼 截然不同 疲憊不堪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混為一談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花團錦簇 美不勝收

11磨蹭 抵達 尷尬 難堪 俯視 狼狽 原諒 枉然 貪婪 彈簧 自卑 暢銷 詛咒 慘淡 威風凜凜 眾目睽睽 煞有介事 廢寢忘食 飢腸轆轆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1、子曰:“學而時_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説:“學_並時常温_,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裏感到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_乎?”

譯文: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竭盡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講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_過了?”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説:“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有所成就,四十歲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歲時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能順從自己的意願卻不越過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説:“温_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孔子説:“只學_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學_,就會有害。”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譯文:孔子説:“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譯文:孔子説:“知道學問和事業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譯文:孔子説:“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孔子説:“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_,(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歎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説:“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卻也不可以奪去他的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譯文:子夏説:“廣泛地學_並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並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春》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後改名自清,是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後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震動詩壇。他的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有《背影》《歐遊雜記》《你我》,文藝論著有《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綠》《背影》《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

⑧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處南宋 的 志南和尚《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三、文本研讀

第一部分(1) 盼春(反覆和擬人的修辭)

第二部分(2-7) 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第三部分(8-10)贊春(三個比喻)

2、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第一段的作用是什麼?用了什麼修辭?

開篇點題,總領全文,奠定了全文清新活潑的感情基調。運用了反覆和擬人的修辭,表現了對春天到來的急切盼望和喜悦之情。

3、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偷偷地”“鑽”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驚喜之感。這樣寫是無意識、無感情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感情。

4、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六個動詞的連用,表現了人們在草地上的活動和感受,側面寫出了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5、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擬人。寫出了春花爭春比美、竟相開放、互不相讓的動態。

6、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寫出了春花爭豔,萬紫千紅的景象。

7、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甜”從味覺上寫出了花的香味兒。想象,由實寫到虛寫,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實。

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這一句從側面襯托出春花的竟相開放,萬紫千紅,香味濃郁。其中,一個“鬧”字不僅寫出了聲音,也寫出了情態,可以使人聯想起蜜蜂嚶嚶嗡嗡,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碌着採蜜的情景。渲染百花爭春的氣氛,給人們呈現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畫面。

9、‘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引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突出春風和煦的特點。“撫摸”一詞巧妙地表達了春風的温暖和柔情。這是從觸覺的角度寫春風的柔和。

10、“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

比喻、擬人,寫出春雨的細、密、多的特點。“斜織”“薄煙”形象的寫出了輕盈、迷濛的特點。渲染了春雨的輕柔、濕潤。

11、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寫出雨中植物新而亮的特點,“逼你的眼”突出草之青,激發讀者的想象。

12、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這三句將視線由植物轉到人,從白天寫到傍晚。動靜結合,有動景,有靜景。“靜默”一詞最妙,運用擬人修辭,烘托出春雨中安靜和平的氣氛,營造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

13、“一年之計在於春”

這句俗語激勵人們抓緊大好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

四、中心思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通過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五幅主要圖畫,讚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2、《濟南的冬天》老舍

老舍,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北京人,中國現代作家,人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收在《老舍文集》裏。“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實寫照。

1、濟南的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從文中找詞語回答)

温晴(通過對比突出濟南的冬天的特點)

2、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文章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3、文章是怎樣描寫山的?

①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②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③城外的遠山 ——淡雅

4、文章是怎樣描寫水的?

①反在綠萍上冒着點熱氣 ——暖

②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綠

③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清

5、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適地睡着,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運用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生動地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6、山坡上卧着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着點雪。

“卧”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的狀況、情態,作者賦予了它們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着”,盡情享受這“温晴”的天賜,寫得活靈活現。這“卧”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7、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體現了作者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8、本文是怎樣描寫小雪點染後的山的?

先寫山的色彩。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寫到山腰,一步步地細看,一筆筆精心描繪。它是白的,“樹尖上頂着一會兒白花”,它是銀白,“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它是彩色的,“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再寫山的情態,“等到快回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氣!”這樣,就寫出了小雪點染的山的“妙”處。不僅使讀者感受到小雪點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寫出了其內在美。

9、本文是怎樣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的?

寫水,作者抓住一個“綠”字,着重寫了自己對濟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鮮明形象。作者描繪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這其實都是寫水的綠,寫濟南冬天裏綠的精神,綠的生命。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寫“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這實際上是把水藝術化了,感情化了。最後寫“這塊水晶裏,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濟南冬景圖。寫出了這座有泉城之稱的濟南的特色。

10、文章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全文,有什麼作用?

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温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1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在這篇寫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濟南地處北國而冬季氣候“温晴”的特點,描繪了濟南的陽光、小雪、山山水水,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自然風光的摯愛深情。

3、雨的四季劉湛秋

一、作者

劉湛秋 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當代詩人、作家、翻譯家、評論家。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

二、思考:

1、文章為什麼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韻律美

(2)文章寫的不單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單純強調 “雨” ,顯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滿靈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滿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麼特點?

春雨: 柔情而生機 夏雨: 熱烈而粗獷

秋雨: 端莊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靜

3、結合全文,談談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是什麼?

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力,給感情帶來滋潤,給思想帶來流動,使靈魂得到淨化。

5、分析文章的語言特徵

樹“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效果?

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木剛剛從寒冬中甦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6、“春雨圖” 這段文字是如何寫春雨的?是直接描寫還是間接描寫?

是間接描寫。這段文字實際上寫的是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確切的説,這應該是一幅“春雨初霽”圖,因為它展現的是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筆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給世界帶來的變化上。

7、作者説:“只有這一場雨,才完全驅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變了姿容。”那麼在春雨到來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麼樣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顏色是昏黃的,空氣是乾燥的,整個世界是寂靜的,然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來了,一切都變了。

8、春雨圖中作者都描繪了哪些具體的景物?

樹、水珠子、水霧、小草、空氣等

9、作為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在寫景上有許多亮點,你認為春雨圖中有哪些亮點?

① 樹:“樹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別明亮的”去掉,是否影響表達效果?——影響。

“特別明亮的”生動形象地寫出樹木剛剛從寒冬中甦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時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②花:把花苞滴下來的水珠子與少女的眼淚作比,説它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自然現象擁有了人的神態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嬌媚,那麼那朵花呢?那個春雨浸潤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豔動人吧!

③水霧:或濃或淡的水霧映射着雨後的陽光,更映射着雨後的美麗世界。

④小草:誰聽過春草復甦、萌發、成長的聲音?作者聽到了。這沙沙聲是真正熱愛大自然、珍視生命、細心於生活的人用心靈聽到的,這美麗的文字是作者用細膩的心寫出來的。

⑤空氣:空氣本是無色無味的,平常到甚至讓人忽視。可是在作者筆下空氣卻在春雨過後透出果子一樣的芳甜,這正好可以和我們學過的一個句子互相詮釋“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結

劉湛秋的散文有一種田園美,他的文字自然、親切、優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聲,他都能輕鬆道來,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四、回答問題:

1、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是:

對雨的愛戀或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2、請簡要概括文中描繪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4分)

春雨的特點:美麗、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3、作者從哪幾個角度抓住春雨的特點進行細緻入微的刻畫的?(3分)

作者通過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態,運用不同的感官從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描繪了春雨美麗、嬌媚的特點。

4、本文多處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現景物特徵。請從第5段中摘錄一個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句子,並談談它在文中的表達效果。(3分)

摘錄的句子是: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粧了,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

表達作用是:寫出了春雨的美麗與嫵媚“飄然蒞臨人間”寫出了春雨降臨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冬雨的喜愛之情。

4、《古代詩歌四首》

詩歌的分類,

1、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 古體詩(唐以前的詩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辭、樂府詩等;②近體詩(唐以後的詩歌)包括律詩(五言侓詩、七言律詩)和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其中,律詩從上往下又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2、詩歌按表達方式分抒情詩、敍事詩、哲理詩

3、詩歌按內容分(題材) :敍事詩 、寫景詩 、友情送別詩 、愛國懷鄉詩、詠物詩 、詠史懷古詩、邊塞征戰詩 、山水田園詩等 。

一、《觀滄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精於兵法,著有《孫子略解》等軍事著作。其詩以慷慨悲壯、宏偉壯觀著稱。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龜雖壽》《觀滄海》等詩篇。

2、《觀滄海》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下文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屬於實寫,描寫了海水和山島的景象,由遠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屬於想象的虛寫,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這首寫景抒情詩,作者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藴萬千的壯麗景象,展現了開闊的胸懷,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

七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篇二

一、專心聽課,主動發言。

課前進行了預習,不懂的問題記下後,上課時就有了針對性:已經明白的問題,聽了等於複習一次;不明白的問題,就聽得格外仔細、認真。聽課時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耳到即耳聽。注意聽老師的講授,聽同學的提問,聽大家的討論,聽同學的不同見解,聽老師答疑。

眼到即眼看。認真看教材,看必要的參考資料,看老師的表情、手勢,看老師的板書,也可以看優秀同學的反應。

口到即口説。複述老師講的重點,背誦一下重要的概念、定理,大聲朗誦老師指定的段落,大膽提問,大膽回答老師的提問。 手到即手寫。寫老師講授的重點,抄有價值的板書。聽課時邊聽邊在教材上圈上重點,批註感想,劃一劃難點,有需識記的地方動手寫一寫,加深記憶。

心到即動腦筋,對接觸的知識積極思考。

上課的關鍵是用好課堂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不要把希望寄託在課外,寄託在延長學習時間上。課堂上能解決的絕不放在課外。

語文課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積極發言,積極發言可以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這兩點對於寫作和閲讀分析能力的養成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説來,課堂發言有十大益處:

一利激發興趣二利開動腦筋三利鍛鍊勇氣

四利檢驗見解五利訓練口才六利培養自信

七利促進參與八利激勵老師九利增進友誼

十利提高效率

既如此,語文課上同學們還忍心做陪客、看客嗎?

二、獨立作業,不懂便問

上完課後,老師往往留作業,這些作業大多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延伸、遷移,有利於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動腦,積極完成。在這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是現在有很多的參考書,有現成的答案,寫作業前不要去看,須知別人嚼過的饃不香,照抄別人的東西必定使自己失去鍛鍊的機會,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照樣不會,如確需驗證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確與否,可待作完後翻看、修改。

如作業中遇到問題,就要及時的討論、發問。“學問”一詞事實上就包含學與問的兩個方面。陶行知説,做學問就是要學要問。光學不問,只做到一半;光問不學,也只是一半。又問又學,才是完整的學問。連兩千年前的孔子都注重問。他曾“問禮於老聃”,“學琴於師襄”,還曾求教於一個七歲的小孩子。當然,好問,不是瞎問、亂問,要問得有意義,有價值,問到點子上。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就生活在漢語的語境中,這一點和別的科目有很大的不同,真正不懂的內容較少,大多難於理解的是文章背後的東西,因此,我們應注意:

首先,要先問己,再問人,陳景潤説:“不要一遇不懂的東西,馬上去問別人,自己不動腦子,專門依賴別人。而是要先自己認真的思考一下,這樣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某些困難,對經過很大努力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再虛心請教別人,這樣往往會得到更大的幫助和鍛鍊。”

其次,問要有目的、有中心。要抓住核心問題,容易有收穫。 第三,追根尋源,一問到底。

鄭板橋説:“讀書好問,問不得,不妨再三,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人,要凝竇釋然,精理迸露。”

七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篇三

一、集合法

就是把含有相同特點的詞語集合在一起,進行積累掌握的方法。

1、可以把含有相同部分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天長地久、天高地厚、天昏地暗等,都是以“天”字開頭。

2、可以把用反義詞組成的詞語集合在一起,如:聲東擊西、大驚小怪、出生入死等。

3、可以把重疊的詞語(我們學過的aabb式)集合在一起積累,如:浩浩蕩蕩、冒冒失失、隱隱約約、家家户户等。

二、接龍法

就是把一詞的詞尾同另一詞的詞頭接起來的積累詞語的一種方法。如:光明正大——大同小異——異曲同工——工工整整……這種方法還有利於培養積累詞語的興趣,寓學於遊戲之中,這也是我和媽媽最愛做的遊戲之一。

用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掌握、積累更多的詞語,同學們都來試一試吧!